201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201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201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别天气与气候,掌握气候的要素,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了解气候的

地区差异,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并能判断气候类型,知道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阅读世界

气候分布图,掌握气候类型及分布。加强复习的横向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人类相生相息的气候,加强应对和防范气候灾害、减缓和

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二、知识结构梳理

(一)自主复习下列要点,构建复习知识网络。

要点一:天气与气候区别:天气是___时段的,多变的;气候是长时间的,___的。

要点二:气候的两大要素——____、降水

降水的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地形雨、锋面雨

要点三:气候的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___的最基本因素。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成因,也是__________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

(1)低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气流,降水多;高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气流,降水少。

(2)一般说来,西风带_____雨;信风带、东风带______雨。

(3)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冬季则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形成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

3.海陆分布: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降水较丰富。

4.洋流:暖流_______增湿,寒流减温_______。

5.地形:山地比附近的平原气温低,变化小;山地迎风坡多____雨,背风坡____少。

6.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要点四: 1.主要的气候类型(将知识补充完整)

【资料补充】全球典型气候类型

2.填充气候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1.请列举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2.请列举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3.试比较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三、达标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有关天气与气候的描述中,属于气候特点的是()

A四季分明 B 狂风暴雨 C电闪雷鸣 D晴空万里

(2)、下列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纬度因素

B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地形因素

C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纬度因素

D 济南夏天比青岛热----海陆因素

(3)、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中,最符合潍坊市气候的是()

(4)、地中海式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区域 ( ) A.亚洲 B.欧洲 C.美洲西海岸 D.澳大利亚东南沿海(5)、(2010中考)读我国部分地区沿106.5O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6)、(2008中考)关于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北方的雨季比南方长

B.夏季风推进迟缓,雨带徘徊在南方,容易导致南涝北旱

C.夏季风推进迅速,导致我国南北方普遍多雨

D.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

(7)、(2009中考)企鹅比北极熊生活的地区更寒冷,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是大陆,而北极地区是海洋 B.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风大

C.纬度更高 D.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

(8)、近几年极地冰雪消融加快,北极熊等生存空间缩小,主要原因是()

A.周边各国填海造陆 B.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C.极地科学考察活动 D.极地矿产资源的开发

(9)、(2008中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读下图回答

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纬度相同,气候类型相同

B.丙地终年盛行东南风

C.甲、乙两地终年炎热干燥

D.丁地夏季盛行西南风

(10)、“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呼吁公众每年3月最后一个周六晚20:30熄灯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旨在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气候变暖。小明的下列生活行为不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上学、放学轿车接送 B.衣服尽量手洗,很少使用洗衣机

C.充电器不用时及时拨下插头 D.尽量少使用空调

(二)、综合题

读“世界各大洲CO2(二氧化碳)排放量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各大洲CO2排放量(亿吨)

泛共识。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和亚洲。

(2)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__。

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 __。

(3)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响?

(4)气候变化挑战人类,为何发达国家应身先示范?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5?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6.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 时间的变化特点。 7.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9.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 时间的变化特点。 4.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首先请同学们细读课标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大约2分钟时间): X区分“天气"和“气挨”的概念,井能正确运用。 2一识别总用的天代符号,能看懂简甲的天%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星的鏗响. /阅读世畀年平均和1月、了月爭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 温分布特点° 5一阅读世畀年降水呈分布图,归纳世畀降水分布牯点。 &一运舄气富、降水呈资料,望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 图,说出%温与降水嵐随时问的变化特点。 7.运H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娈气倏类型的分布. 乱举例说明烧度任置、海畦分布、地形尊因索对气候的影

中考数学2轮复习专题(14个)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 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 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 1).将二次三项式x 2 +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 +y 2 +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 -8x+22,N=-x 2 +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 +b 2 +c 2 =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 2 2740x x --=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 =.则221 x x +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 –2ab+b 2 –c 2 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 +4b 2 -2a+4b+2=0,求4a 2 -b 1 的值。 4. 解方程: 211()65()11 x x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待定系数法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范例讲析】: 【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 【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 y 8 -=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 、B 及点C (1,7),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闯关夺冠】 1.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一个交点为(-3,4),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分别确定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3,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8,0)、(0,4),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三:数学的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要求我们居高临下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通过一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空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组成、性质 空气成 分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 数 78% 21% 0.94% 0.03% 0.03% 特点相对固定成分 混合物:,各种组成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他们保持着原来的性质,没有经化学合成而组成)纯净物: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化学性质:助燃性,氧化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 水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 工生 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 能发出不同颜色的 光 用作保护气,用于霓虹灯的电光源 1.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本质:产生压强差(集气瓶中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2.装置:(如图)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导气管、烧杯、弹簧夹 药品:红磷、水

3.实验步骤 (1)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2)连接装置;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5)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内; (6)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生成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小颗 粒),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 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关键: (1)红磷要过量;含磷燃烧弹燃烧放出白烟 (2)装置必须密封; (3)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练习反馈 【例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例2】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 ms内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C.氮气 D.稀有气体 【例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 空气”是指()

中考数学总复习-全部导学案

第1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2)2-(-2) 3的结果是( ) A. -4 B. 2 C. 4 D. 12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2)=2 B = C .22x +32x =52x D .235 ()a a = 3.20XX 年5月2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在古城南京境内举行,火炬传递路线全程约12900m ,将129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0.129×105 B .41.2910? C .312.910? D .212910?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3--= B .326-=- C .(3)3--= D .0 (π2)0-= 5.若2 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 A .4- B .1- C .0 D .4 6.计算2 (3)-的结果是( ) A .6- B .6 C .9- D .9 7.方程063=+x 的解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3 D .-3 8.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B. 2π C.13 D. 1 2 9.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10.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从一座山峰发出的激光经过5 410 -?秒到达另一座山峰,已知光速为8 310?米/秒,则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 表示为( ) A .3 1.210?米 B .3 1210?米 C .4 1.210?米 D .5 1.210?米 11.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已知1纳米=10-6毫米,某种病毒的直径为100纳米,如将这种病毒排成1毫米长,则病毒的个数是( ) A.102个 B 104个 C 106个 D 108个 12.巳知某种型号的纸100张厚度约为lcm ,那么这种型号的纸13亿张厚度约为( ) A .1.3×107km B .1.3×103km C .1.3×102km D .1.3×10km 二、填空题: 13.若n m ,互为相反数,=-+555n m .

优教:《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优教:《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等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__的大气状况,它是_________。 气候是一个地区_______的________平均状况。一般_______。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的、、和等的情况。 3.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愈浓,表示___________。 4.常用天气符号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浊的空气。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_ 影响,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影响更为显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观测:仪器,单位。人工观测气温,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时间为、、、。 2.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____ 3.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

最低,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通常用来表示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 2.等温线成闭合形状,,表示这里是;等温线成闭合形状,,表示这里是; 3.等温线的地方,,等温线的地方,。 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2.降雨的等级: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级。 3.降水的测量:基本仪器是________。 一、降水的变化 1.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写出右图各地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二、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用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____________。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中考数学总复习全部导学案

苏教版初中数学一轮复习资料(教师用) 目录 1、第1课时实数的有关概念....................................................................... (2) 2、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 .. (4) 3、第3课时整式与分解因式....................................................................... (6) 4、第4课时分式与分式方程....................................................................... (8) 5、第5课时二次根式....................................................................... (10) 6、第6课时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组) (12) 7、第7课时一元二次方程....................................................................... (14) 8、第8课时方程的应用(一)...................................................................

(16) 9、第9课时方程的应用(二)................................................................... (18) 10、第10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 11、第11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及图 像 (22) 12、第12课时一次函数图像及性 质 (24) 13、第13课时一次函数应用....................................................................... (26) 14、第14课时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 质 (28) 15、第15课时二次函数图像和性 质 (30) 16、第16课时二次函数应用....................................................................... (32)

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5.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6.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天气特征;气温的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难点:看懂天气图;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原因;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导学问题 1.天气及其影响 (1).描述天气的主要因素是、、 (2).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3).天气对生产、生活、交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学会举例说明。 (4).天气预报一般从一天中的哪些方面描述?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读图3.4,理解下列概念:降水概率、气温、阴天、晴天、风向、风力以及风级的表示法 (2).读图3.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3).读图3.6,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阅读第一段正文: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大,对人体

健康有害。 (2).读图3.9,空气的污染指数为51~100,则空气质量级别是,空气质量状况是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4.气温与我们 (1).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气温对我们生产、生活、交通、住房等方面的影响 5.气温的变化 (1).读正文及图3.12:气温的日变化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是指。 (2).读正文及图3.13气温年变化是指:,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是指。 (3).回想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基本步骤。 6.气温的分布 (1).读图3.15,低温中心是指,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3).阅读正文及图3.16、3.17,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分析: ①、; ②、; ③、;(4).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下列说法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秋高气爽 2.卫星云图上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个专题

2018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7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根据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对应值,可得p的值为() A.1 B.-1 C.3 D.-3 对应训练 1.若y=(a+1)x a2-2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 B.-l C.±l D.任意实数 考点二: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中考化学实验专题突破复习题—化学实验(一)——基础实验

化学实验(一)——基础实验 【难点解析】 1.量筒、托盘天平的用法 (1)正确使用量筒的关键:量筒放平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产生误差的原因一般是视线偏高或偏低(即俯视或仰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a.画出示意图,比较直观地读数,b.借助谐音,简记“俯小”,即俯视则实际质量偏小,反之“仰大”.(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左物右码”放置,读数.假设“左物右码”放颠倒了,实际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运用的是天平平衡的原理:左=右+游码质量. 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1)如下图所示装置,检查气密性时,先将止水夹打开,从长颈漏斗处向锥形瓶中加水,待水浸没长颈漏斗下端时,关闭止水夹,继续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如果长颈漏斗中液面不再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几种气体的制备方法比较

想一想 上表中的注意事项的目的是什么? 4.区别几种常见气体 氧气具有氧化性,显著的化学反应是支持可燃物燃烧.而氢气常温下稳定,但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主要表现出还原性,与此类似的是一氧化碳,但它们的氧化产物不同.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它的水溶液显酸性,它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例题精讲】 例1 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给烧杯加热 C.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将氢氧化钠先放在纸上再称量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解析:加热试管时,应将试管夹在试管夹上或固定在铁夹上;烧杯、烧瓶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进行;易吸湿或有腐蚀性的固体应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上称量.因此,选项A、B、C均不正确. 答案:D 例2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需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量筒、托盘天平、试管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药匙D.酒精灯、烧杯、量筒、玻璃棒 解析:配制溶液一般需要经过三步:计算、称量、溶解.量取需要浓盐酸时(当溶质为固体时一般采用称取),使用量筒、胶头滴管;溶解时一般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答案:B 例3 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试回答: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导学案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专项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阅读理解的四种题型. 2.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提升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运用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快速正确地找到答案. 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 TFBOYS is a popular Chinese boy band made up of three members.They are Wang Junkai, 14, Wang Yuan, 13, and Yi Yangqianxi, 13.The boys are all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band name TFBOYS means The Fighting Boys. 1.The band name TFBOYS stands for_________. A. The Fighting Boys B. The Famous Boys C. The Friendly Boys D. The Fat Boys Main types of reading materials: a.People’s stories. b.Scientific knowledge. c.News report. d. Ads and application styl e. f.Culture and education. g.Societ and life.) Step2 Reading strategies 阅读理解主要题型: 1.细节理解题(to look for details) 2.词义猜测题(to guess the meaning) 3.推理判断题(to infer a conclusion) 4.主旨要意题(to find out main idea) 阅读理解解题步骤:第一步,略读;第二步,寻读;第三步,复读 1.细节理解题 此类考题一般在文章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答案。主要提问方式有: 用What/Who/When/Where/Why/How等提问. ◆From the first (second/third…)paragraph we know that_____.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n’t mentione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NOT true ? 解题技巧:快速捕捉信息,尤其是一些事例、数字等,划出相关句子,去进行对照,一般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 2.词义猜测题 此类考题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确定某一特定的词或短语的准确含义,常见提问方式有: ◆The word “_____”in the passage probably means________. ◆The underlined word “it”in the passage refers to(指的是)_______.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 “______”in the passage? 解题技巧:通过阅读单词附近的上下文,断定该词的真正含义。要注意单词本义之外的符合题意的含义。 3.推理判断题 这类题要求考生透过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字的隐含意思,对文章的发展情节和作者态度、意图等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常见提问方式有: What can we know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e can guess the writer of the passage may be a_____.

世界的天气与气候(区域地理复习精品)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 主备人:刘竣审核人:曾颖嫦上课时间:第9-10周 2.2 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学习目标】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掌握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能够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学习重点】 世界气温、降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气候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和。 二、气温分布规律 1、气温变化规律 (1)一天中气温最高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年中季气温最高,季气温最低。 北半球:陆地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海洋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 南半球陆地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海洋月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1)世界气温由向递减。(2)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气温陆地海洋,冬季气温陆地海洋。 (3)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气温。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C 【经典例题1】读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一或七)月的气温分布,判断理由是

(2)用笔描出北半球0℃等温线,说明其分布规律及其含义: (3)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原因是 (4)六个月后的北半球等温线的疏密、弯曲状况有何变化? (5)该季节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大陆,最低气温出现在大陆的。 (6)图中A处气温比同纬度的地区明显偏 (高、低),其原因是 ①,② (7)从图中推断出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但由于受到、、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其复杂性。 总结:等温线发生弯曲的影响因素: 三、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1、主要降水类型、、 2、降水形成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3、降水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暖湿气流上升运动) 4、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①赤道附近降水较,两极地区降水较; ②在中纬度(相当于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东岸降水,大陆的西岸降水。 ④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四、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辅助图解一:

2019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_1

2019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因式分解,希望考生在各科复习中,做好安排,冲刺中考。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公因数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提公因式法: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

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提出多项式的公因式以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方法是:用原来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就是另一个因式.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在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整式恒等变形的正、逆过程,整式乘法的结果是整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乘积式. 运用公式法: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两数平方差,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字母表达式:a2-b2= 具备什么特征的两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①系数能平方,

②字母指数要成双, ③两项符号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关键:把每一项写成平方的形式,并能正确地判断出a,b分别等于什么. 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的平方.字母表达式:a2±2ab+b2=2 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①它是一个三项式. ②其中有两项是某两数的平方和. ③第三项是这两数积的正二倍或负二倍. ④具备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以后,就等于这两数和的平方.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两个数的立方和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差. 利用立方和与立方差分解因式的关键:能把这两项写成某两数立方的形式. 具备什么条件的多项式可以用分组

【人教版】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全套)题型突破专练汇总

(人教版)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全套)题型突破专练汇总 题型训练(一) 1.用CO 2和NH 3合成尿素[CO(NH 2)2]是固定和利用CO 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H 3===CO(NH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 .参加反应的CO 2与NH 3的质量比是44∶17 D .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 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u 2(OH)2CO 3=====△ 2CuO +X +C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 .X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 .加热Cu 2(OH)2CO 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 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 +CO 2=====点燃 2MgO +C Ⅱ.H 2+Cl 2=====点燃 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 .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NaClO +2HCl===NaCl +X↑+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84”消毒 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C .“84”消毒液中NaClO 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口语交际 典例剖析 (一)、劝说 训练1: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 分) (二)、语言得体 训练2: (2015株洲)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三)、辩论词、辩驳语 训练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训练4: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 嬉皮笑脸地说: “我这是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钻劲,二要挤劲。” (四)、开场白 训练5: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替主持人写一则开场 白。 (五)、言外之意 训练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 中午午休时间,同学们都趴在座位上安静午休。只有小林一个人在听歌,听到激动的时 候,就跟着音乐一起大声歌唱。他的同桌芳芳说:“你比歌手唱得都好,我却只顾着睡觉, 没有给你鼓掌喝彩,真是失礼了!” 芳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2013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专题二天气与气候学案 一、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区别天气与气候,掌握气候的要素,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了解气候的 地区差异,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并能判断气候类型,知道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读图分析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得出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阅读世界 气候分布图,掌握气候类型及分布。加强复习的横向纵向联系,纵向联系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与人类相生相息的气候,加强应对和防范气候灾害、减缓和 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促进人与气候和谐发展。 二、知识结构梳理 (一)自主复习下列要点,构建复习知识网络。 要点一:天气与气候区别:天气是___时段的,多变的;气候是长时间的,___的。 要点二:气候的两大要素——____、降水 降水的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地形雨、锋面雨 要点三:气候的形成因素: 1.太阳辐射:是形成___的最基本因素。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不均,是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节差异的主要成因,也是__________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2.大气环流: (1)低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气流,降水多;高气压控制区,盛行_______气流,降水少。 (2)一般说来,西风带_____雨;信风带、东风带______雨。 (3)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形成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冬季则盛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冬季风,形成低温干燥的气候特点。 3.海陆分布: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降水较丰富。 4.洋流:暖流_______增湿,寒流减温_______。 5.地形:山地比附近的平原气温低,变化小;山地迎风坡多____雨,背风坡____少。 6. 人类活动(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要点四: 1.主要的气候类型(将知识补充完整) 【资料补充】全球典型气候类型

中考化学题型突破专题复习(2020年最新)

2020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专题复习 2020年中考化学题型突破专题复习 题型训练(一) 1.用CO2和NH3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中有2个氮原子 B.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g C.参加反应的CO2与NH3的质量比是44∶17 D.该反应是充分利用CO2的一种有效途径 2.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2CuO+X+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3.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 Ⅰ.2Mg+CO2=====点燃2MgO+C Ⅱ.H2+Cl2=====点燃2HCl 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①反应Ⅰ属于置换反应;②使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已知: NaClO+2HCl===NaCl+X↑+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清洁剂名称洁厕灵“84” 消毒液 有效成分 HCl NaClO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 消毒液中NaClO属于盐,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C.“84”

高二区域地理基础复习学案第九课时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Word版

第九课时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一、气温 1.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每日14时。 日最低气温:每日日出前后。 (2)年变化和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比较小,中纬度地区最大。 3.世界的气温 (1)气温的变化 等温线的弯曲: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7月)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4.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因素

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 二、降水 1.大气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蒸发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2.降水量的测定:雨量器 3.世界的降水 (1)等降水量线 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2)降水的空间分布 (3)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1)纬度因素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

数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圆附答案解析

数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半径为3的圆中,一条弦长为4,则圆心到这条弦的距离是 A.3 B.4 C.D.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2和3,当圆心距d=5时,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内含B.内切C.相交D.外切 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60°,AB=2,扇形BEF的半径为2,圆心角为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D. 4、如图,已知线段OA交⊙O于点B,且OB=AB,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那么∠OAP的最大值是 A.90°B.60°C.45°D.30° 5、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点D是弧AC的中点,∠ABC=500,则∠DAB等于 A.55°B.60°C.65°D.70° 6、如图,ABCD的顶点A、B、D在⊙O上,顶点C在⊙O的直径BE上,∠ADC=54°,连接AE,则∠AEB的度数为

A.36° B.46° C.27° D.63° 7、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B=10,水面宽AB=16,则截面圆心O 到水面的距离OC是【】 A.4 B.5 C.6 D.8 8、如图,某厂生产横截面直径为7cm的圆柱形罐头,需将“蘑菇罐头”字样贴在罐头侧面.为了获得较佳视觉效果,字样在罐头侧面所形成的弧的度数为45°,则“蘑菇罐头”字样的长度为【】 A.cm B.cm C.cm D.7πcm 9、已知和的半径分别为和,圆心距为,则和的位 置关系是【】 A.外离B.外切C.相交D.内切 10、如图,点A,B,C在⊙O上,∠A=50°,则∠BOC的度数为【】 A.40°B.50°C.80°D.100°

202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202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案 Ⅰ、专题精讲: 数学思想是数学内容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是对数学内容的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实施有关数学思想的一种方式、途径、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发觉、发明的关键和动力.抓住数学思想方法,善于迅速调用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提高解题能力全然之所在.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体会教材例题、习题以及中考试题中所表达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初中数学的要紧数学思想是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本专题专门复习化归思想.所谓化归思想确实是化未知为已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如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将代数问题化为几何问题,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等.实现这种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人法以及化动为静、由抽象到具体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嘉峪关,8 分)如图3-1-1,反比例函数y=-8x 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求 A 、B 两点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 解:⑴解方程组82 y x y x ?=-???=-+? 得121242;24x x y y ==-????=-=?? 因此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 (-2,4)B(4,-2 (2)因为直线y=-x+2与y 轴交点D 坐标是(0, 2), 因此11222,24422 AOD BOD S S ??=??==??= 因此246AOB S ?=+= 点拨:两个函数的图象相交,说明交点处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既适合于第一个函数,又适合于第二个函数,因此依照题意能够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问题,从而求出交点坐标. 【例2】(自贡,5分)解方程:22(1)5(1)20x x ---+=

《世界的气候》复习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复习学案 诸城繁华中学郑萍萍 【复习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会分析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生产的关系 2、会看简单的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图 3、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4、会阅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判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 5、知道降水的形式及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6、会阅读并绘制降水柱状图、等降水量线图 【知识回顾】 天气: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天气与气候气候: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天气和气候卫星云图:蓝色表示______,白色表示_______,绿色表示_______,白色越浓, _________越厚。 天气预报天气符号:需要记忆 气温的测定:测定次数_______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 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 气温气温的变化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部分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___月,最低气温出现在 ____月,南半球相 反。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等温线 ①从低纬度相极地气温逐渐_______ 气温的分布规律②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_______ 气温和降水③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_____ ① 形成条件 ② 降水测量:用__________ 主要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赤道地区降水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 分布规律②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和内陆降水____,东部___ ③中纬度大陆沿海降水_____,内陆降水_____ 气候资料图:用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表示 【复习过程】 (一)区分主要天气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