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 平行线》提高测试题

《相交线 平行线》提高测试题
《相交线 平行线》提高测试题

提高测试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2.如果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的角平分线一定互相垂直……………………()

【提示】两个角互为补角时,这两个角可以是邻补角,也可以不是邻补角.当两角互补但不是邻补角时,则它们的角平分线不互相垂直.如图:∠AOB与∠AOC互补,OM平分∠AOC、ON平分∠AOB.显然OM与ON不垂直.

【答案】×.

3.两条直线不平行,同旁内角不互补………………………………………………

()

【提示】如图,AB与CD不平行,EF与AB交于点G.与CD交于点H.

过点G作PQ∥CD.

∴∠QGF+∠GHD=180°.

∵∠BGF<∠QGF,

∴∠BGF+∠GHD<180°;

又∠PGH+∠GHC=180°,

∵∠AGH>∠PGH,

∴∠AGH+∠GHC>180°.

即两直线不平行,同旁内角不互补.

【答案】√.

5.如图,AB∥CD,那么∠B+∠F+∠D=∠E+∠G…………………………()

【提示】过点E、F、G分别画EP∥AB,PQ∥AB,GM∥AB.

则AB∥EP∥FQ∥GM∥CD.

∴∠B=∠1,∠3=∠2,∠4=∠5,∠D=∠6.

∴∠B+∠3+∠4+∠D=∠1+∠2+∠5+∠6.

即∠B+∠EFG+∠D=∠BEF+∠FG(D)

【答案】√.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6.如图,当∠1=∠时,AB∥DC;当∠D+∠=180°时,AB∥DC;当∠B=∠时,AB∥CD.

【提示】把题中的“AB∥CD”视作条件去找∠1的内错角、∠D的同旁内角和∠B的同位角.即得要填的角.

【答案】4,DAB,5.

7.如图,AB∥CD,AD∥BC,∠B=60°,∠EDA=50°.则∠CDF=.

【提示】由AB∥CD,得∠DCF=∠B=60°,

由AD∥BC得∠ADC=∠DCF=60°,

∴∠ADE+∠ADC=50°+60°=110°,

∴∠CDF=180°-110°=70°.

【答案】70°.

8.如图,O是△ABC内一点,OD∥AB,OE∥BC,OF∥AC,∠B=45°,∠C=75°,则∠DOE=,∠EOF=,∠FOD=.

【提示】由OD∥AB,∠B=45°,得∠ODC=∠B=45°.

由OE∥DC,∠DOE+∠ODC=180°,∴∠DOE=180°-45°=135°.

同理可求∠EOF=105°.由周角的定义可求∠FOD=120°.【答案】135°,105°,120°.

12.有一条直的等宽纸带,按图(1)折叠时,纸带重叠部分中的∠?=度.

图(1)

【提示】裁一张等宽纸带按图示折叠,体会一下题目的含义.将等宽纸带展平,便得图(2).由此图可知∠DAC=30°.AB是∠C′AC的平分线.∴∠?=75°.

图(2)

【答案】75°.

【点评】解类似具有操作性的实际问题时,不妨动手做一做,从中感受一下题目的意义,进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培养我们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能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CD.垂足为O,则图中∠AOE和∠DOB的关系是……………………………………………………………………()(A)同位角(B)对顶角(C)互为补角(D)互为余角【提示】由OE⊥CD,知:∠AOE与∠AOC互余.∠AOC与∠BOD是对顶角.所以∠AOE与∠DOB互为余角.

【答案】D.

16.如图,CD⊥AB,垂足为D,AC⊥BC,垂足为C.图中线段的长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线段

有…………………………………………………………()

(A)1条(B)3条(C)5条(D)7条

【提示】CD的长表示点C到AB的距离;AC的长表示点A到BC的距离;BC的长表示点B到AC的距离;AD的长表示点A到CD的距离,BD的长表示点B到CD 的距离.共5条.

【答案】C.

17.若AO⊥BO,垂足为O,∠AOC︰∠AOB=2︰9,则∠BOC的度数等于……()(A)20°(B)70°(C)110°(D)70°或110°

【提示】OC可在∠AOB内部,也可在∠AOB外部,如图可示,故有两解.设∠AOC=2x°,则∠AOB=9x°.

∵AO⊥BO,

∴∠AOB=90°.

∵9x=90°,x=10°,∠AOC=2x=20°.

(1)∠BOC=∠AOB-∠AOC=90°-20°=70°;

(2)∠BOC=∠AOB+∠AOC=90°+20°=110°.

【答案】D.

20.如图,AD∥EF∥BC,且EG∥AC.那么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

()

(A)2 (B)4 (C)5 (D)6

【提示】由AD∥EF∥BC,且EG∥AC可得:

∠1=∠DAH=∠FHC=∠HCG=∠EGB=∠GEH除∠1共5个.【答案】C.

21.某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速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速到C点,则∠ABC等

于……………………………………………………………()

(A)75°(B)105°(C)45°(D)135°

【提示】按要求画出图形再计算

∵NA∥BS,

∴∠NAB=∠SBA=60°.

∵∠SBC=15°,

∴∠ABC=∠SBA-∠SBC=60°-15°=45°.

【答案】C.

五、计算题(第23、24题,每题5分.第25、26题每题6分,共22分)

23.如图,AB∥CD∥PN,∠ABC=50°,∠CPN=150°.求∠BCP的度数.

【提示】由AB∥CD,∠ABC=50°可得∠BCD=50°.

由PN∥CD,∠CPN=150°,可得∠PCD=30°.

∴∠BCP=∠BCD-∠PCD=50°-30°=20°.

【答案】20°.

24.如图,∠CAB=100°,∠ABF=110°,AC∥PD,BF∥PE,求∠DPE的度数.【提示】由AC∥PD,∠CAB=100°,可得∠APD=80°.

同理可求∠BPE=70°.

∴∠DPE=180°-∠APD-∠BPE=180°-80°-70°=30°.

【答案】30°.

25.如图,DB ∥FG ∥EC ,∠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

求∠PAG 的度数.

【提示】由DB ∥FG ∥EC ,可得

∠BAC =∠BAG +∠CAG

=∠DBA +∠ACE

=60°+36°=96°.

由AP 平分∠BAC 得∠CAP =21∠BAC =2

1×96°=48°.

由FG ∥EC 得∠GAC =ACE =36°.

∴ ∠PAG =48°-36°=12°.

【答案】12°.

26.如图,AB ∥CD ,∠1=115°,∠2=140°,求∠3的度数.

【提示】过点E 作EG ∥AB .

∵ AB ∥CD 由平行公理推论可得EG ∥CD .

由此可求得∠AEC 的度数.由平角定义可求得∠3的度数.

【答案】75°.

(五)证明题(每题6分,共24分)

27.已知:如图.AB ∥CD ,∠B =∠C .求证:∠E =∠F .

【提示】证明AC ∥BD .

【答案】证明:∵ AB ∥CD (已知),

∴ ∠B =∠CDF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B =∠C (已知),

∴AC∥B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8.已知:如图,AC∥DE,DC∥EF,CD平分∠BCD.

求证:EF平分∠BED.

【提示】由AC∥DE.DC∥EF证∠1=∠3.由DC∥EF证∠2=∠4.再由CD平分∠BCA,即可证得∠3=∠4.

【答案】证明:∵AC∥DE(已知),

∴∠1=∠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理∠5=∠3.

∴∠1=∠3(等量代换).

∵DC∥EF(已知),

∴∠2=∠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D平分∠ACB,

∴∠1=∠2(角平分线定义),

∴∠3=∠4(等量代换),

∴EF平分∠BED(角平分线定义).

29.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

【提示】过点E作EF∥AB,证明∠BED=90°.

【答案】证明:过点E作EF∥AB.

∴∠BEF=∠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1,

同理可证:∠DEF=∠2.

∵∠1+∠BEF+∠DEF+∠2=180°(平角定义),

即2∠BEF+2∠DEF=180°,

∴∠BEF+∠DEF=90°(等式性质).

即∠BED=90°.

∴BE⊥DE(垂直的定义).

30.已知:如图,AB∥CD,请你观察∠E、∠B、∠D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所得的结论.

【提示】结论:∠B+∠E=∠D.过点E作EF∥AB.

【答案】结论:∠B+∠E=∠D.

证明:过点E作EF∥AB,

∴∠FEB=∠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EF∥AB,

∴EF∥CD(平行公理推论),

∴∠FED=∠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FED=∠FEB+∠BED=∠B+∠BED,

∴∠B+∠BED=∠D(等量代换).

本题还可添加如图所示的辅助线,请你证明∠B+∠E=∠D.

【点评】这是一道探索结论型的问题.要通过对直观图形仔细观察,大胆猜想,设定结论,再进行推理,验证结论.直观图形是观察思考的依据,准确的直观图形可引发正确的直觉思维.所以作图不可忽视.直觉思维是正确,还必须用

相关的理论来验证.这样得到的结论方可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测试题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已知平行四边形一边长为10,一条对角线长为6,则它的另一条对角线α的取值范围为() A.4<α<16 B.14<α<26C.12<α<20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若平行四边形的一边长为5,则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可以是() A.12和2 B.3和4 C.4和6 D.4和8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60度,AB=5cm,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BC=5cm,∠D=60度B.∠C=120度,CD=5cm C.AD=5cm,∠A=60度D.∠A=120度,AD=5cm 4.如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被分成面积为S 1,S 2 ,S 3 ,S 4 的四个小平行四边 形,当CD沿AB自左向右在平行四边形内平行滑动时,S 1?S 4 与S 2 ?S 3 的大小关 系为()A.S 1?S 4 >S 2 ?S 3 B.S 1 ?S 4 <S 2 ?S 3 C.S 1 ?S 4 =S 2 ?S 3 D.不 能确定 5.平行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如图),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A.2 B.3 C.4 D.5 6.如图,点A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试判断S 1,S 2 之间的大小关系() A.S 1=S 2 B.S 1 >S 2 C.S 1 <S 2 D.无法确定

7.下列平行四边形中,其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不一定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半的是() A.B. C.D. 8.如图,?ABCD中,EF∥AD,GH∥CD,EF、GH相交于O,则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A.9 B.8 C.6 D.4 9.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的2倍.③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到一组对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 B.2个C.3个D.4个10.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和它的边可以组成全等三角形() A.3对B.4对C.5对D.6对 11.如图,在?ABCD中,AB=8,AD=6,∠DAB=30°,点E,F在AC上,且AE=EF=FC,则△BEF的面积为() A.8 B.4 C.6 D.12 12.如图所示,?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F⊥BD于F,CE ⊥BD于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有理数加减练习提高题

专题四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知识梳理】 1.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同号相加,符号不变,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异号相加,符号同大,绝对值相减)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 b b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不变。即()()a b c a b c ++=++ 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 第二步:运用加法法则、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4.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技巧: ①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先化为统一形式. ②带分数可分为整数与分数两部分参与运算. ③多个加数相加时,若有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④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结合相加. ⑤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 ⑥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结合在一起. 5.混合运算的符号简化 【例1】 计算:5116(2.39)(1.57)(3)(5)(2)(7.61)(32)(1.57)6767 -+-+++-+-+-+-++ 【例2】 计算:()()()()3133514--++---; 【例3】计算:31212 1.753463 --+

【例4】计算: 413 4.5 727 ???? ---+ ? ? ???? ;【例5】计算: 1111 0()()()() 3462 -----+-- 【例6】计算:9.3712.84 6.24 3.12 --+-【例7】计算: 189617 13 142114735 ++--- 【例8】计算: 11 2.75(3)(0.5)(7) 42 ---+-+【例9】计算: 1111 |||0|||()|| 2394 ---+----- 【例10】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分别表示为1a b a + ,,的形式,又可分别表示为 b b a ,,的形式,则20042001 a b += 【例11】超市新进了10箱橙子,每箱标准重量为50kg,到货后超市复秤结果如下(超市标准重量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0.5,+0.3,-0.9,+0.1,+0.4,-0.2,-0.7,+0.8,+0.3,+0.1. 那么超市购进的橙子共多少千克?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试题经典

高考物理直线运动试题经典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倾角为θ的斜面与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在D 处平滑连接,斜面上AB 的长度为3L ,BC 、 CD 的长度均为3.5L ,BC 部分粗糙,其余部分光滑。如图,4个“— ”形小滑块工件紧挨在一起排在斜面上,从下往上依次标为1、2、3、4,滑块上长为L 的轻杆与斜面平行并与上一个滑块接触但不粘连,滑块1恰好在A 处。现将4个滑块一起由静止释放,设滑块经过D 处时无机械能损失,轻杆不会与斜面相碰。已知每个滑块的质量为m 并可视为质点,滑块与粗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tan θ,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滑块1刚进入BC 时,滑块1上的轻杆所受到的压力大小; (2)4个滑块全部滑上水平面后,相邻滑块之间的距离。 【答案】(1)3sin 4 F mg θ=(2)43d L = 【解析】 【详解】 (1)以4个滑块为研究对象,设第一个滑块刚进BC 段时,4个滑块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4sin cos 4mg mg ma θμθ-?= 以滑块1为研究对象,设刚进入BC 段时,轻杆受到的压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 sin cos F mg mg ma θμθ+-?= 已知tan μθ= 联立可得:3 sin 4 F mg θ= (2)设4个滑块完全进入粗糙段时,也即第4个滑块刚进入BC 时,滑块的共同速度为v 这个过程, 4个滑块向下移动了6L 的距离,1、2、3滑块在粗糙段向下移动的距离分别为3L 、2L 、L ,由动能定理,有: 21 4sin 6cos 32)4v 2 mg L mg L L L m θμθ?-??++= ?( 可得:v 3sin gL θ= 由于动摩擦因数为tan μθ=,则4个滑块都进入BC 段后,所受合外力为0,各滑块均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 第1个滑块离开BC 后做匀加速下滑,设到达D 处时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人教版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提高题学能测试试题 一、解答题 1.在数学的学习中,有很多典型的基本图形. (1)如图①,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BD ⊥直线l , CE ⊥直线l ,垂足分别为D 、E .试说明ABD CAE ≌; (2)如图②,ABC 中,90BAC ∠=?,AB AC =,点D 、A 、F 在同一条直线上,BD DF ⊥,3AD =,4BD =.则菱形AEFC 面积为______. (3)如图③,分别以Rt ABC 的直角边AC 、AB 向外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 ABFG ,连接EG ,AH 是ABC 的高,延长HA 交EG 于点I ,若6AB =,8AC =,求AI 的长度. 2.综合与探究 如图1,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D 为射线BC 上一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如果AB AC =,90BAC ∠=? 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线段CF 、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位置关系为_______. ②如图3,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①中的结论是否仍成立并说明理由. (2)拓展发现:如果AB AC ≠,点D 在线段BC 上,点F 在ABC ?的外部,则当ACB =∠_______时,CF BD ⊥. 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分别过点C D 、作 //,//CF BD DF AC ,连接BF 交AC 于点E . (1)求证: FCE BOE ≌;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细心选一选: 1、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是28cm,△ABC的周长 为22cm,则AC的长为() A.6cm B.12cm C.4cm D.8cm 2、菱形具有而矩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相等B.四边相等C.对角线互相平分D.四角相等3、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 C,BD相交于点O,点E,F 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当点E,F满足下列条件时,四边形DEBF 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A.AE=CF B.DE=BF C.∠ADE=∠CBF D. ∠AED=∠CFB 5、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以上都不对6、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D)对角线互相垂直 7、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必定是() (A)菱形(B)矩形(C)正方形(D)等腰梯形 8、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OE⊥AB 若AC=8,BD=6,则OE的长是() (A)2.5 (B)5 (C) 2.4 (D)不清楚 9、如图,在菱形ABCD中,6cm,8cm AC BD ==,则菱形AB边上的高CE的长是()。A.24 5 cm B.48 5 cm C.5cm D.10cm 10、(2013·聊城,5,3分)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D.正五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11、(2013?铜仁地区)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12、(2013?威海)如图,在△ABC中,∠ACB=90°,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点D,交AB于 点E,且BE=BF,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四边形BECF为正方形的是() A.BC=AC B.CF⊥BF C.BD=DF D.AC=BF 13.(2013?随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120°.已知△ABC的周长是15,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 A.25 B.20 C.15 D.10 14.(2013?扬州)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于点F,垂足为E,连接DF,则∠CDF等于() A.50°B.60°C.70°D.80° 二、精心填一填:(4×4=16分) 15、在Rt△ABC中,∠ACB=90°,若CA=8,BC=6,点D、E分别 是AC、AB的中点。则DE= _____ ,CE=________ 16、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5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cm2. 17、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6,BC=8,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且CE与AB 交于F,那么AF=___________ 。 18(2013?泉州)如图,菱形ABCD的周长为85,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C:BD=1:2,则AO:BO= ,菱形ABCD的面积S= . 三、解答题: 19、(2013?莱芜)如图,在Rt△ABC中,∠C=90°,以AC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CD,点E为AB的中点,连结DE. (1)证明DE∥CB; (2)探索AC与AB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时,四边形DCBE是平行四边形. 20、如图,矩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若AO=3,∠OBC=30°,求矩形的周长和面积。 21、(2013?黔东南州)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M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过点M作ME∥CD交BC于点E,作MF∥BC交CD 于点F.求证:AM=EF. A O F E D C B 第3题图 E D C B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分数: 等级: 一、选择题: 一定要记住把每题唯一正确的选项填在表格中 (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整数都是正数 B.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 不是最小的有理数 D.正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2. 1 2 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 ) A. 1 2 - B. 2 C.2- D. 12 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1所示,那么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 a >b B. a 0 D. 0a b > 4.在数轴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5.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必定( ) 图1-1 A.是正数 B.不是0 C.是负数 D.以上都不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一定是负数; B.│a │一定是正数; C.│a │一定不是负数; │a │一定是负数 7.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 D.±1 取近似值,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 ;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2)2=1; B. 3 1128327?? -=- ??? C.13 52535-÷?=- D. 133( 3.25)6 3.2532.544 ?--?=- _ a _1 _0 _ b

10.若│x │=2,│y │=3,则│x+y │的值为( ) 或1 D.以上都不对 11.计算1 (1)(9)9 -÷-?的结果是( ) A .1- B .1 C.181 D.1 81- 12.34-的意义是( ) A .3个4-相乘 B .3个4-相加 C.4-乘以3 D.34的相反数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3.某地气温不稳定,开始是6℃,一会儿升高4℃,再过一会儿又下降11℃, 这时气温是_ 14.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15.若│-a │=5,则a=________ 16.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的整数的和_______ 1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万分位), 则近似值为_____ 18.若1x -+ 2y +=0,则x y -=___________ 19. 22128(2)2 ?? -?-+÷- ??? =_______ 20.数轴上表示—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21.计算20082009(1)(1)-+-= 22.若43()a b c d a b cd +-=3 、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则() 三、解答题:(共54分)学会观察 23.(8分) 写出绝对值大于3且不大于7的所有整数,并指出其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24.填表(9分)看好再填

直线运动基础测试题

直线运动基础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种运动中的物体,能够看作质点的是 A .从广州飞往北京的飞机 B .绕地轴做自转的地球 C .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D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时刻内位移的变化相同 B .相同时刻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C .相同位移内速度的变化相同 D .相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2 m/s 2,它的意义是 A . 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两倍 B .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 .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D .物体在任一秒的位移都比前一秒内的位移增加2 m 4.下列有关速度图象(如图1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中的“v 、t 1、t 2、t/s ”要斜体斜体) A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速度随时刻而增加 C .第3s 的速度是10 m/s D .前3s 的平均速度是7.5 m/s 5.甲物体重力是乙物体重力的五倍, 甲从H 高处自由下落, 乙从2H 高处同时开始自由落 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 .下落后1 s 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 .各自下落1 m 时,它们的速度相等 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6.以下各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能存在的是 A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减小 C .速度向东,正在增大,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D .速度向东,正在减小,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7.右图2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依照图作如下分析,(分 别用v 1、a 1表示物体在0~t 1时刻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 2、a 2 表示物体在t 1~t 2时刻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 A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反 B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同 C .v 1与v 2方向相反,a 1与a 2方向相反 D .v 1与v 2方向相同,a 1与a 2方向相同 图1 图2

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基础卷试题

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测试基础卷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O 点,BE 平分∠ABO 交AO 于E 点,CF ⊥BE 于F 点,交BO 于G 点,连接EG 、OF ,下列四个结论:①CE=CB ;②AE=2OE ;③OF=12 CG ,其中正确的结论只有(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2.在正方形 ABCD 中, P 为 AB 的中点,BE PD ⊥的延长线于点 E ,连接 AE 、 BE , FA AE ⊥ 交 DP 于点 F ,连接 BF 、FC ,下列结论:① ABE ADF ? ;② FB = AB ;③ CF PD ⊥ ;④ FC = EF .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如图,是由两个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花坛ABCD ,小明从顶点A 沿着花坛间小路直到走到长边中点O ,再从中点O 走到正方形OCDF 的中心1O ,再从中心1O 走到正方形1O GFH 的中点2O ,又从中心2O 走到正方形2O IHJ 的中心3O ,再从中心3O 走到正方形3O KJP 的中心4O ,一共走了312m ,则长方形花坛ABCD 的周长是( ) A .36m B .48m C .96m D .60m 4.如图,正方形纸片ABCD ,P 为正方形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点P 处,点C 落在点G 处,PG 交DC 于点H ,折痕为 EF ,连接,,BP BH BH 交EF 于点M ,连接PM .下列结论:①BE PE =;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单元测试题 班别姓名学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2:3:2,则∠D=()(A)36°(B)108°(C)72°(D)60° 2.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那么连结各边中点所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A)9 (B)6 (C)3 (D)9 2 3.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和10,则其中一条边x的取值范围为().(A)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提高测试卷(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提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 ) A .0 B C .2- D .27 2.如图,数轴上的点A ,B 分别对应实数a ,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a>b B .a >b C .-a0 B .b -c>0 C .ac>0 D .abc>0 6.算式111623??-- ??? ×(-24)的值为 ( ) A .-16 B .16 C .24 D .-24 7.若0

二、填空题 9.在-1、0、-2、1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_ 10.已知P是数轴上的一点,对应的数为-4,如果把点P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 11.若某地某天的最高气温是8℃,最低气温是-2℃,则该地这一天的温差是_______. 12.若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和是-50,其中一个数比6的相反数小5,则另一个数是_______. 13. 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请你写出一个适合药品保存的温度_______. 14.小明写作业时不慎将墨水滴在数轴上,根据图中的数值,判定墨迹盖住部分的整数共有_______个. 15. 某种零件,标明要求是φ20±0.02(φ表示直径,单位:毫米),经检查,一个零件的直径是19.9mm,它(“填合格” 或“不合格”). 16.某年级举办足球循环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输一场得-1分.若某班比赛结果是胜3场平2场输4场,则该班得_______分. 17. 蜗牛在井里距井口1米处,它每天白天向上爬行30cm,但每天晚上又下滑20cm蜗牛爬出井口需要的天数是_______. 18.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进行计算,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 三、解答题(共64分) 19. 把下列各数填人相应的括号内(没有适合集合的数可以留下):-3,-0.4,π,4 --, -22 7,0.32,1.753, 7 π -,0,0.4262262226….(每两个6之间依次增加一个2). 整数集合:{ …};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1(含答案)

匀速直线运动测试题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 .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 .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 A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3.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 处的速度为6m/s ,16s 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7.5m/s ,则全程的 平均速度为( ) A .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 4.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确的是( ) A .物体在第1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物体在第2s 和第3s 的加速度是相同的 C .物体在4s 末返回出发点 D .物体在6s 末离出发点最远,且最大位移为1m 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 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 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50m B .56.25m C .75m D .150m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车厢通过他历时 2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A .3节 B .6节 C .9节 D .12节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位移的一半,g 取10m/s 2, 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A .5m B .20m C .11.25m D .31.25m 8.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s 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正在抛、 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 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 2) A .1.6m B .2.4m C .3.2m D .4.0m 9.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当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 且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若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 ,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A .s B .2s C .3s D .4s 10.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 1s .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移到了2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移动了8m ,由此可以求得( ) t/s -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初三数学平行四边形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平行四边形 1.如图1,正方形ABCD的一边AB在直尺一边所在直线MN上,点O是对角线AC、BD 的交点,过点O作OE⊥MN于点E. (1)如图1,线段AB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 (2)保证点A始终在直线MN上,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θ(0<θ<90°),过点 B作BF⊥MN于点F. ①如图2,当点O、B两点均在直线MN右侧时,试猜想线段AF、BF与OE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如图3,当点O、B两点分别在直线MN两侧时,此时①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呢?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 ③当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到如图4的位置时,线段AF、BF与O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请直接填结论) 【答案】(1)AB=2OE;(2)①AF+BF=2OE,证明见解析;②AF﹣BF=2OE 证明见解析;③BF ﹣AF=2OE,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 (2)①过点B作BH⊥OE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 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 ②过点B作BH⊥OE交OE的延长线于H,可得四边形BHEF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边相等可得EF=BH,BF=HE,根据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可得OA=OB,∠AOB=90°,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OE=∠OBH,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OE和△OB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H=AE,OE=BH,再根据AF-EF=AE,整理即可得证; ③同②的方法可证. 试题解析:(1)∵AC,BD是正方形的对角线, ∴OA=OC=OB,∠BAD=∠ABC=90°, ∵OE⊥AB,

平行四边形综合测试题(供参考)

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检测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AB=CD B. AC=BD C.当A C ⊥BD 时,它是菱形 D.当∠ABC=90°时,它是矩形 2.如图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板,不能拼成下列图形的是(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等腰三角形 D.梯形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3㎝,BC=5㎝,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则OA 的取值范围是( ) A.2㎝<OA <5㎝ B. 2㎝<OA <8㎝ C. 1㎝<OA <4㎝ D. 3㎝<OA <8㎝ 4.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 ∥BC ②AD=BC ③OA=OC ④OB=OD.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BAD 的平分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与DC 交于点F ,且点F 为边DC 的中点,DG ⊥AE ,垂足为G,若DG=1,则AE 的长为( ) A.32 B.34 C.4 D.8 6.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则它的面积是( ) A.2cm 2 B.4cm 2 C.6cm 2 D.8cm 2 7.矩形各内角平分线围成的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8.将一张矩形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A.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梯形 9.如图,P,R 分别是长方形ABCD 的边BC,CD 上的点,E,F 分别是PA,PR 的中点,点P 在BC 上从B 向C 移动,点R 不动,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A.线段EF 逐渐增大 B.线段EF 逐渐减小 C. 线段EF 的长不变 D.无法确定 10.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 B 恰好落 在AD 边的B ′处,若 AE=2,DE=6,∠ EFB=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 A.12 B.24 C.123 D. 16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四边形ABCD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再加上条件 就可以变成矩形。(只需填一个条件) 12.矩形的两邻边长分别为3㎝和6㎝,则顺次连接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的面积是 13.如图所示,其中阴影部分(即ABCD )的面积 是 。 第2题图

有理数基础测试题及解析

有理数基础测试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1是最小的自然数; B .正分数、0、负分数统称分数 C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D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0是最小的自然数,属于整数,没有倒数,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关注 【详解】 最小的自然是为0,A 错误; 0是整数,B 错误;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的,故绝对值最小为0,C 正确; 0无倒数,D 错误 【点睛】 本题是有理数概念的考查,主要需要注意0的特殊存在 2.若a 为有理数,且|a |=2,那么a 是( ) A .2 B .﹣2 C .2或﹣2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出a 的值即可. 【详解】 若a 为有理数,且|a|=2,那么a 是2或﹣2,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图是一个22?的方阵,其中每行,每列的两数和相等,则a 可以是( ) A .tan 60? B .()20191- C .0 D .()2020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立方根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03282a +-=+, 则23a +=, 解得:1a =, Q 3tan 60?=,()201911-=-,()202011-= 故a 可以是2020(1) -.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了零指数幂、绝对值的性质、立方根的性质和实数的运算,理解题意并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 4.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a b << B .11b <-< C .1a b << D .1b a -<<-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数轴的特征,判断出a 、-1、0、1、b 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逐一判断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即可. 【详解】 解:根据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 a <-1<0<1< b , ∵1<|a|<|b|, ∴选项A 错误; ∵1<-a <b , ∴选项B 正确; ∵1<|a|<|b|, ∴选项C 正确; ∵-b <a <-1, ∴选项D 正确.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

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学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 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 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 路径如图1所示,则( ) ①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② 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③ 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④ 甲队的平均速率大于乙队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 ,1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 内物体 A .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 .位移的大小不可能大于10m 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 2 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 2 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内的平均速度大 2.45m/s ,以质点 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45m/s 2 B. -2.45m/s 2 C. 4.90m/s 2 D. -4.90m/s 2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 、B 、C 三点,位移x AB =x BC ,已知物体在AB 段的平 均速度大小为3m/s ,在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 ,那么,物体在B 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4 m/s B. 4.5 m/s C. 5 m/s D. 5.5 m/s 5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三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 为1s 、2s 、3s ,这三段位移长度之比和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1: 2 : 3 , 1: 1: 1 B .1: 4 : 9 , 1: 2 : 3 C .1: 3 : 5 , 1: 2 : 3 D .1: 8 : 27 , 1: 4 : 9 6、A 、B 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出发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t=ls 时, B 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t=2s 时,A 、B 两质点间距离一定等于2m C .A 、B 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同方向运动 D 、在t=4s 时,A 、B 两质点相遇 7.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3s内通过的位移为s,设物体在第2s内后1/3时间里以及第3s内后1/3时间里通过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1:s2为 ( ) A.5:11. B.3:7. C.11:17. D.7:13. 8、某人站在20m 的平台边缘,以20m /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石子,则抛出后石子通过距抛出点15m 处的时间可能有(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m /s 2) A 、1s B 、3s C 、(7-2)s D 、(7+2)s 9.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 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 2)( ) 图1 A O x y 甲 乙

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学能测试试题

平行四边形单元 易错题难题学能测试试题 一、解答题 1.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过点C 的直线//MN AB ,D 为AB 边上一 点,过点D 作DE BC ⊥,交直线MN 于E ,垂足为F ,连接CD 、BE (1)当D 在AB 中点时,四边形BEC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说明你的理由; (2)当D 为AB 中点时,A ∠等于 度时,四边形BECD 是正方形. 2.综合与实践. 问题情境: 如图①,在纸片ABCD □中,5AD =,15ABCD S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点 E ,沿AE 剪下ABE △,将它平移至DCE '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EE D '. 独立思考:(1)试探究四边形AEE D '的形状. 深入探究:(2)如图②,在(1)中的四边形纸片AEE D '中,在EE '.上取一点F ,使4EF =,剪下AEF ,将它平移至DE F ''的位置,拼成四边形AFF D ',试探究四边形AFF D '的形状; 拓展延伸:(3)在(2)的条件下,求出四边形AFF D '的两条对角线长; (4)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请仿照上述操作,进行一次平移,在图③中画出图形,标明字母,你能发现什么结论,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3.如图正方形ABCD ,DE 与HG 相交于点O (O 不与D 、E 重合).

(1)如图(1),当90GOD ∠=?, ①求证:DE GH =; ②求证:2GD EH DE +> ; (2)如图(2),当45GOD ∠=?,边长4AB =,25HG =,求DE 的长. 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AD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E ,交DC 的延长线于 F ,以EC 、CF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 G . (1)求证:四边形ECFG 是菱形; (2)连结BD 、CG ,若120ABC ∠=?,则BDG ?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3)若90ABC ∠=?,10AB =,24AD =,M 是EF 的中点,求DM 的长. 5.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连接,CP 将线段CP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Q 连接,BP DQ . ()1如图甲,求证:CBP CDQ ∠=∠; ()2如图乙,延长BP 交直线DQ 于点E .求证:BE DQ ⊥; ()3如图丙,若 BCP 为等边三角形,探索线段,PD P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平行四边形专项练习题样本

平行四边形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共12小题) 1.在下列条件中, 能够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一组对边平行, 另一组对边相等 B.一组对边相等, 一组对角相等 C.一组对边平行, 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 D.一组对边相等, 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 2.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 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 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b=a+180°3.如图是一个由5张纸片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相邻纸片之间互不重叠也无缝隙, 其中两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都为S1, 另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面积都为S2, 中间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S3, 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能够表示为( ) A.4S1 B.4S2 C.4S2+S3 D.3S1+4S3 4.在?ABCD中, AB=3, BC=4, 当?ABCD的面积最大时, 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AC=5; ②∠A+∠C=180°; ③AC⊥BD; ④AC=BD.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 5.如图, 在?ABCD中, AB=6, BC=8, ∠C的平分线交AD于E, 交BA的延

长线于F, 则AE+AF的值等于( ) A.2 B.3 C.4 D.6 6.如图, 在?ABCD中, BF平分∠ABC, 交AD于点F, CE平分∠BCD, 交AD于点E, AB=6, EF=2, 则BC长为( ) A.8 B.10 C.12 D.14 7.如图, 在?ABCD中, AB=12, AD=8, ∠ABC的平分线交CD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CG⊥BE, 垂足为G, 若EF=2, 则线段CG的长为( ) A. B.4 C.2 D. 8.如图, 在?ABCD中, AB>AD, 按以下步骤作图: 以点A为圆心, 小于AD的长为半径画弧, 分别交AB、 AD于点E、 F; 再分别以点E、 F为圆心, 大于EF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G; 作射线AG交CD于点H, 则下列结论中不能由条件推理得出的是( ) A.AG平分∠DAB B.AD=DH C.DH=BC D.CH=D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