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6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6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检测6

第六章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某班第一小组6名女生在测仰卧起坐时,记录下她们的成绩(单位:个/分):45,48,46,50,50,4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49B.48C.47D.46

2.如图是我市5月份1至8日的日最高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则这8天的日最高气温的中位数是()

A.22 ℃B.22.5 ℃C.23 ℃D.23.5 ℃

(第2题图)(第5题图)

3.饭店为某公司提供“白领午餐”,有12元、15元、18元三种价格的套餐可供选择,每人限购一份.本周销售套餐共计500份,其中12元的占总份数的20%,15元的卖出180份,其余均为18元的,那么所购买的盒饭费用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15元和18元B.15元和15元C.18元和15元D.18元和18元4.(2014·常州)甲、乙、丙、丁四人进行射击测试,每人10次射击成绩平均

数均是9.2环,方差分别为s

甲2=0.56,s

2=0.60,s

2=0.50,s

2=0.45,则

成绩最稳定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小明在学校八年级中随机选取部分同学对“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则选择每种球类人数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A.16,14 B.16,10 C.14,14 D.14,10

6.(2014·广州)在一次科技作品制作比赛中,某小组八件作品的成绩(单位:分)分别是7,10,9,8,7,9,9,8,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位数是8 B.众数是9 C.平均数是8 D.极差是7

7.如果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那么这组数据() A.平均数改变,方差不变B.平均数不变,方差改变

C.平均数改变,方差改变D.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8.一组数据:2,3,4,x中,若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则数x不可能是() A.1 B.2 C.3 D.5

9.在一组数据21,30,8,5,20中插入一个数,恰好得中位数是19,则插入的数是()

A.19 B.18 C.17 D.16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②描述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一个;③描述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④描述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定都是这组数据里的数;⑤一组数据中的一个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一定会影响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在一次青年歌手大赛上,七位评委为某歌手打出的分数如下:9.5,9.4,9.6,9.9,9.3,9.7,9.0,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

12.某校规定学生期末的各科总评成绩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占20%,单元检测占30%,期末考试占50%,小明某学期英语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分,84分,则小明本学期英语总评成绩为____分.

13.某班同学进行知识竞赛,将所得成绩进行整理后,绘制成如图的统计图,若把每组中各个成绩用这组成绩的中间值代替(如:50~60分的中间值为55分),则竞赛成绩的平均数为____分.

14.在一次女子体操比赛中,八名运动员的年龄(单位:岁)分别为:14,12,12,15,14,15,14,16,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岁.

15.某运动品牌经销商对鞋码大小进行抽样调查,经销商最感兴趣的数据是____.(填“平均数”“中位数”或“众数”)

16.在一次选拔赛中,甲、乙、丙、丁四人的平均成绩x 与标准差s 如表,如果要选择一个成绩高且发挥稳定的人参赛,则这个人应是____.

甲 乙 丙 丁 x 8 9 9 8 s

1

1

**

**

17.如果样本方差s 2=1

4[(x 1-2)2+(x 2-2)2+(x 3-2)2+(x 4-2)2],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____,样本容量为____.

18.有5个整数从小到大排列,中位数是4,如果这个样本中唯一的众数是6,则这5个整数的和的最大值是_____.

三、解答题(共66分)

19.(6分)在一次数学知识与能力竞赛中,第一小组10名学生的平均成绩是75分,若把最低成绩去掉,余下成绩的平均分是80分,第一小组中最低成绩是多少?

20.(7分)某校八年级(1)班48名学生参加数学期中考试,全班学生的成绩统计如下表:

成绩(分)

72

75 78 80 82 83 85 86 88 90 91 92 95 人数 2

1

3

4

4

3

7

4

7

4

3

4

2

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分;

(2)该班小明同学在这次考试中的成绩是82分,说说小明同学的成绩处于全

班中上还是中下水平?为什么?

21.(7分)如图是我市交警在一个路口统计的某个时段来往车辆的车速(单位:千米/时)情况.

(1)大多数车以哪一个速度行驶?

(2)中间的车速是多少?

22.(7分)甲、乙两台编织机同时编织一种毛衣,在5天中,两台编织机每天出的合格品数量(单位:件)如下:

甲:10,8,7,7,8;乙:9,8,7,7,9.

在这5天中,哪台编织机出合格品的数量比较稳定?

23.(8分)某市努力改善空气质量,近年来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根据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2010~2014这五年各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绘制折线图如图,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

(1)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中位数是____,极差是____;

(2)这五年中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与它前一年相比较,增加最多的是____年;(填写年份)

(3)求这五年的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平均数.

24.(9分)某工厂甲、乙两名工人参加操作技能培训,现分别从他们在培训期间参加的若干次测试成绩(单位:分)中随机抽取8次,记录如下:

甲95 82 88 81 93 79 84 78

乙83 92 80 95 90 80 85 75

(1)请你分别计算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2)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操作技能比赛,从统计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选派哪名工人参赛合适?请说明理由.

25.(10分)甲、乙、丙三个家电厂家在广告中都声称,他们的某种电子产品在正常情况下的使用寿命都是8年,经质量检测部门对这三家销售的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行跟踪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单位:年)

甲厂:4,5,5,5,5,7,9,12,13,15;

乙厂:6,6,8,8,8,9,10,12,14,15;

丙厂:4,4,4,6,7,9,13,15,16,16.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以上三组数据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这三个厂家的销售广告分别利用了哪一种表示集中趋势的特征数;

(3)如果你是顾客,宜选购哪家工厂的产品?为什么?

26.(12分)甲、乙两人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如图所示.(1)请填写下表:

平均数方差中位数命中9环以上(含9环)的次数

甲7 **

7 1

乙7**

7 3

(2)请从以下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来看;

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来看;

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以上(含9环)的次数相结合来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④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DD 6—10:BABBB

二、填空题:

** 12.84.4 13.74 14.14 15.众数16.乙17.2,4 18.21

19解:10×75-9×80=750-720=30,则第一小组中最低成绩为30分

20解:(1)85.5;(2)中下水平,理由:其成绩低于中位数

21解:(1)42千米/时(2)42.5千米/时

22解:x甲=8,x乙=8,s甲2=1.2,s乙2=0.8,∵0.8<1.2,∴乙编织机稳定23解:(1)345,24,(2)2012 ;(3)343.2天

24解:(1)x甲=1

8(95+82+88+81+93+79+84+78)=85,x乙=

1

8(83+92

+80+95+90+80+85+75)=85,这两个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85,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分别为83,84

(2)派甲参赛比较合适,理由:由(1)知x甲=x乙,x甲2=35.5,x乙2=41,甲的成绩较稳定,派甲参赛较合适,如派乙参赛比较合适,则理由为:从统计角度

看,甲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概率为P1=3

8,乙获得85分以上(含85分)的概

率P2=4

8=

1

2,∵P2>P1,∴派乙参赛较合适

25解:(1)甲厂:8,5,6;乙厂:9.6,8,8.5;丙厂:9.4,4,8

(2)甲厂选用平均数8;乙厂选用众数8;丙厂选用中位数8(3)宜选购乙厂的产品,因为乙厂产品平均使用寿命最长且多数超过8年或达到8年寿命26解:(2)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来看,两者平均数相等,但甲的方差(1.2)小于乙的方差(5.4),所以甲的成绩更稳定;②从平均数和中位数相结合看,两者平均数相等,但甲的中位数(7)小于乙的中位数(7.5),所以乙的成绩更好些;③从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两者平均数相等,但乙命中9环及以上次数3次,所以乙的成绩更好些;④从折线图上的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乙命中的环数的曲线整体呈上升趋势,所以乙更有潜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分析(3)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一.考试总体情况。 低分:69分(1人) 平均分:89分100—95:6人94.5—90:7人 89.5—85:4人80分—84.5分以下: 2人 80分以下:3人 从分数分布的整体情况看,这次考试96分以上高分段的同学不多,反映出卷子一定的难度,也反映出小朋友复习的态度和质量都有所下降。但考试中也冒出了几个急流勇进的小朋友,如朱静霞,因为端正了学习态度,进步比较明显。85分以下分数段的同学有5名,尤其是80分以下的同学,与平均分的距离较大,应找到主要失分原因,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争取迎头赶 上! 二.主要失分点分析: 1.生字(27%*22)共失58分,这次考试,由于是上完第六单元以后的几天才拿到考卷进行的,所以我没有时间再次进行生字词语的听写过关。从生字考查的情况上看,不少同学在复习中很不重视这一块,没有进行再次复习,造成较多失误。考卷中“融化”一词,属于非要求会书写的词语,列在第一题是超出大纲要求的,孩子在这里失分情有可原,但其他的错误大多因为复习不足而造成的遗忘。希望在下次复习考试中能把这部分的分数争回来。 2.词语(25%*22)共失50分。主要失分点在为加点字“软”选择正确的解释这道题。词语填空这道题也失分较多,例如()的积雪,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四字词语来形容。其实在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

岭》中就有“又松又软的积雪”,即使学生无法临考应变,如果课文比较熟悉的话,应该还是能反应得过来。因此,这道题如果有失分,说明读课文不够扎实认真,存在应付的现象,这种现象应当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坚决改正。 3.句子。(7%*22)共失17分,主要问题是用“有的……有的……”造拟人句时,有的孩子句子不合事理,表现出平时对小动物的观察较少。 4.课内阅读。(9%*22)共失17.5分。主要的错误在理解《望天门山》描写的是长江的雄奇景象,以及理解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失误。 5.课外阅读(17%*22)共失36.5分这次考试主要测试词语的选用及对中心句的把握。对篇章中心句的把握整体较好,但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有些同学 就找不到或者不会用了。 6.习作(20%*22)共失61分本次习作要求孩子写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其实这道题目就是本单元习作的题目,在单元习作练习中已经让孩子们写过也讲评过,并且再重新修改抄正过了。因此,有6位同学得了满分。但仍有7位同学失分在4分以上,最多的达到12分(没有写完),实在很不应该。三年级的单元测试或期末测试中,习作题常常是平时写过的题材,如果进行比较充分的复习,应该都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考试。建议大家在复习时拿出一定量的时间对 本学期的习作进行认真的诵读、记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解析版)

第六单元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的是() A.金刚石B.石墨 C.碳60 D.一氧化碳 【考点】碳的单质. 【难度】易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同种元素形成,不同单质;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必须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碳60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键要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2.书写重要文献时,要求再保存期内清晰不褪色,应选用() A.铅笔 B.蓝色圆珠笔C.碳素墨水 D.蓝墨水 【考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难度】易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作为重要文献,在长期保存中签署的姓名清晰,则需要使用性质稳定,不易褪色的墨水签署文件. 【解答】解:碳素墨水、墨汁中含有碳,用碳素墨水笔或墨汁书写的材料能够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其它材料均无该特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1991年碳纳米管被发现,碳纳米管是由石墨中的碳原子卷曲而成的管状的材料,管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最小为1纳米左右)到几十纳米,管的厚度仅为几纳米.碳纳米管由于其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有关碳纳米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常温时很稳定 C.碳纳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碳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数学思考: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悟到人民的卓越智慧,提高审美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课时安排:9课时 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4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小小设计师………………………………1课时 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名师教材分析及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 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 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 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 如果设上半场:x 分 如果设下半场:x 分 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量 下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下半场:x 分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 上半场:(42-x )分 (依据“全场得42分”) 上半场:2x 分 (依据“下半场 得分是上半场 的一半”,即“上 半场得分是下 半场的2倍”) 列出方程 42-x =x 或 x =2(42-x )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 x +x =42 (依据“全场得42分”) x =(42-x ) 或42-x =2x (依据“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 的一半”或“上 半场得分是下 半场的2倍”) 2x +x =42 (依据“全场得 42分”)

一年级第六单元测试质量分析

一年级第六单元测试质量分析 开发区五小王宏伟 本单元测试,人评分88.95分,优秀率55.6%,及格率97.8%。从学生答卷来看,95%以上的学生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卷面干净。 本单元试卷主要由“一、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二、看图读音节,照样子连一连、三、看拼音写汉字、四、比一比,再组词、五、选字填空、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七、照样子,写一写、八照样子,把下面的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九、按课文内容填空、十、看图写句子。”十大部分组成 一、试卷结构、 1、考察学生知识的全面性。一年级语文全面考察学生综合知识素养,既重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素养,又重视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内容大多是平时练过、做过的题型。 2、试题总的来说难易适中,但有个别题目有点偏难。一、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二、看图读音节,照样子连一连、三、看拼音写汉字、四、比一比,再组词、五、选字填空、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九、按课文内容填空、这几题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成果,增强自己答题的自信心。七、照样子,写一写、八照样子,把下面的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这几题偏难,这使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十、看图写句子。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答卷情况、 答题情况看,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把下面的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照样子,写一写比较薄弱。以下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题: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学生完成的较好,失分率25%。 第二题:看图读音节,照样子连一连、学生完成的好,失分率5%。 第三题:看拼音写汉字,本题得分率98%,说明学生生字掌握的好。 第四题:比一比,再组词,本题得分率99%,说明老师平时训练组词多,学生掌握的好。 第五题:选字填空,得分率80%,说明学生对量词座、位、片、这几个词有点模糊。 第六题: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得分率95%,有些学生不知道“有”的反义词是什么。 第七题:照样子,写一写,偏难。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有点超纲,多是二类字,根据大纲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 第八题:照样子,把下面的词语排成一句通顺的话,偏难,得分率50%。对于刚接触句子的一年级学生来讲,词语不能太多排成一句话。 第九题:按课文内容填空。得分率70%。大纲要求背诵的课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单元检测

最新初中数学数据分析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某校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知识竞赛中,通过激烈角逐,甲、乙、丙、丁四名同学胜出,他们的成绩如表: 如果要选出一个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去参加市级比赛,应选() A.丁B.丙C.乙D.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比较平均数得到甲和丙成绩较好,然后比较方差得到丙的状态稳定,即可决定选丙去参赛. 【详解】 ∵甲、丙的平均数比乙、丁大, ∴甲和丙成绩较好, ∵丙的方差比甲的小, ∴丙的成绩比较稳定, ∴丙的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应选的是丙,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方差:一组数据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方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方差越大,则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大,稳定性也越小;反之,则它与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也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 2.某校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参赛10名选手的得分情况如表所示: 那么,这10名选手得分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85.5和80 B.85.5和85 C.85和82.5 D.85和85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详解】 数据85出现了4次,最多,故为众数; 按大小排列第5和第6个数均是85,所以中位数是85.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3.某实验学校女子排球队12名队员的年龄分布如图所示,则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众数、平均数分别是() A.15岁,14岁B.15岁,15岁 C.15岁,15 6 岁D.14岁,15岁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众数、平均数的定义进行计算即即可. 【详解】 观察图表可知:人数最多的是5人,年龄是15岁,故众数是15. 这12名队员的年龄的平均数是:123131142155161 14 12 ?+?+?+?+? =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众数、平均数,熟练掌握众数、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4.某射击俱乐部将11名成员在某次射击训练中取得的成绩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由图可知,11名成员射击成绩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人间处处有真情。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主题安排教学内容的。一共选入了四篇课文:《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和《用心灵去倾听》。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穷人》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沙俄时代劳动人民的悲惨。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用心灵去倾听》这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围绕“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展开一次辩论。通过辩论,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这次习作内容是:写一写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写法;引导学生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到人间处处有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细化)

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考试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考试质量分析 一、从试卷分析 找规律。试卷共有五个类型的题目,填空,,判断,选择,计算,解决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欠佳。 1、不会听讲。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不能认真听讲,个别学生爱开小差,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2、学生作业时精力不能完全投入,经常有抄错题现象,应付作业的现象严重,作业做完后不能认真检查,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质量不高,几乎每天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的出现错误。 3、学生没有养成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由于长期不积极动脑,思维滞后,不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遇到难题,常常持观望态度,等着老师把答案告诉他。 (二)、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差,抱着自暴自弃的学习态度,学习中没有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不浓,学习中缺乏竞争意识,而班级中中间学生多,也是平均分不高的主要原因。 1、对教材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教学存在着只看表面,不挖深的现象 2、缺乏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平时只是一味的严格要求,很少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谈心,缺乏亲和力,对教师,学生多得是惧怕,和少主动与教师谈心,使得教师的教学被动,学生学得越非常被动。 3、布置作业缺乏新意,只是反反复复做书上的题目,学生做的厌倦了,只好应付老师。 针对我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后班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抓学生的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将利用课前几分钟,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当中,给学生讲学习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多与学生谈心,使亲近教师,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我的数学课。 (二)、抓学生的学习习惯 1、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 2、认真对待课内外作业,书写干净整齐,做完后认真检查,提高作业的正确率。能独立完成作业,不会的请教他人。 (三)、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每天的新授内容要认真钻研备课,把握目标,确定重难点,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2、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关注后进生,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读后进生耐心细致,多提问他们简单问题,不厌其烦,抓住闪光点,鼓励表扬,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抓好单元过关。 1、争取每单元进行一次过关测试,让学生人人过关。在测试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在单元测试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后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生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 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促学 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说一说。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

节吗? .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涂一涂。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说一说。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 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调查、记录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生日

月是春季5、4 7、8月是夏季 10、11月是秋季 1、2月是冬季 条形统计图 课后反思: 栽蒜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7页。 教学目标: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特点和作用。 让学生能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具准备:投影仪、、空白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的计算 3.问题解决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 (一)主要变化除了把“倒数”从“分数乘法”单元移过来和把“比”的内容另设单元以外,本单元还有两个较大的变化。 1.删去“分数除法意义”的相关例题。考虑到学生对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熟悉,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单独设置有关“分数除法意义”的例题,只在相关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增加两类“问题解决”。 第一类是和倍、差倍问题(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以“几分之几”的形式出现的)。在这类问题中,有两个未知量,这两个未

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有两个。例如,第41页例6中,两个未知量分别是“上半场得分”和“下半场得分”,两个数量关系分别是“上半场和下半场共得42分”和“下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解决时,可以设其中一个未知量为x,利用其中的一个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另一个未知量,再利用另一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设的未知数不同,列代数式和列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不同,列出的方程也完全不同。例如,本例就可以列出如下一些方程。设其中一个未如果设上半场:x分如果设下半场:x分知量为x用代数式表示下半场:(42-x)下半场:x分上半场:(42-x)上半场:2x分出另一个量分(依据“下半场分(依据“下半场(依据“全场得得分是上半场(依据“全场得得分是上半场42分”)的一半”)42分”)的一半”,即“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列出方程42-x=x或x+x=42 x=(42-x)2x+x=42 x=2(42-x)(依据“全场得或42-x=2x(依据“全场得(依据“下半场42分”)(依据“下半场42分”)得分是上半场得分是上半场的一半”或“上的一半”或“上半场得分是下半场得分是下半场的2倍”)半场的2倍”)虽然这些方程之间可以通过变形互相转化,但其背后的思考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通过不同解法的交流,养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类是可用抽象的“1”来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材利用修路这一“工程问题”来引入,使学生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会认为题中缺少解题的信息,此时,教师追问:缺少什么信息呢?学生会回答:不知道公路长多少千米。这样就很自然地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检测(有答案解析)(4)

(必考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一)检测(有答案解析)(4) 一、选择题 1.一种商品,先提价10%,后降价10%,这时的价格和原来相比() A. 提高了 B. 降低了 C. 无法确定 D. 没有变化2.六(一)班今天请假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 A. 91.3% B. 87.8% C. 92% 3.某工厂上半月完成计划的75%,下半月完成计划的,这个月增产()。 A. 20% B. 30% C. 25% 4.一个长方形,把它的长增加10%,宽减少10%,面积()。 A. 比原来减少10% B. 比原来增加10% C. 比原来减少1% 5.一件毛衣降价5元后,按45元售出,降价了()。 A. 9% B. 11.1% C. 10% 6.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对4个批次的食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表所示: 批次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 检测食品总数/件1009011090 合格食品数/件92809282 A. 第一批 B. 第二批 C. 第三批 D. 第四批7.某种酒精消毒液的包装上有如图所示信息,其中“乙醇含量为75%±5%”说明() A. 酒精消毒液中含乙醇75毫升 B. 100毫升酒精消毒液中含乙醇75毫升 C. 酒精消毒液中含乙醇70~80毫升 D. 酒精消毒液中乙醇含量占净含量的70%~80% 8.在浓度为25%的盐水中,水比盐多()。 A. 200% B. 75% C. 50% D. 25% 9.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6g盐和14g水,这时盐水含盐的百分比()。 A. 等于30% B. 小于30% C. 大于30% D. 无法计算10.一袋小麦,磨出50千克面粉,剩下12.5千克麦麸,这袋小麦的出粉率为()。 A. 75% B. 70% C. 85% D. 80% 1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不为0),也就是说甲数是乙数的( )。 A. 25% B. 75% C. 133%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案

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生日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促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1.说一说。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3.涂一涂。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 4.说一说。(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 (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 (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 (5)如果今天恰好有一个同学没有来,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生日? 三、实践应用

我的女儿生日快到,你们说说送给她什么礼物好?(出示书、布娃娃、果冻、鲜花)怎样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1.调查、记录 2.汇报、交流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生日 3、4、5月是春季 6、7、8月是夏季 9、10、11月是秋季 12、1、2月是冬季 条形统计图 课后反思:

完整word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六单元考试试卷分析 河口小学汪国春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题型多样,但难度不大。对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主要考察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试卷整体考察的知识来看,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考察。试卷分七大部分。包括填空,根据算式写口诀,连一连,找规律,计算题,看图列式,解决问题。 二、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应考:6人实考:6人 总分:565分平均成绩:94.17分 及格人数:6人及格率:100% 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100% 三、答卷情况及分析 针对这次检测的情况,现把本班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从学生所答试卷来看,出错较多的是计算,口算还有笔算。这说明这部分同学在计算的时候粗心,而且没有养成认真验算的好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好习惯。下面再把学生在每个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第一题填空题,有个孩子是没有审题或者是做题不认真,根据口诀“七九六十三”,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她写成了两道乘法算式。 第二题是根据算式写口诀,这个就是口诀没有背熟。基本是没有太大的难度。其实这个只要把口诀背熟就应该没有问题的。有2个孩子在这个题上丢分了。 第三、四题,连一连,找规律填空,没什么难度,全做对了。

第五题计算题,计算题我想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强化训练,同事培养学生仔细答题的学习习惯。只有2个同学做错了。计算粗心,满十没进1,不够向前借1,计算时又忘了。 第六题看图列式计算,只有1个同学计算的结果出错了。 第七题是解决问题,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能力。有的孩子是理解能力稍微差点,导致错误。但是有的同学属于马虎导致错误。最后一小题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接触的比较少,只有1人做对了。 四、教师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1、加强口算练习,每天用5分钟的时间练习口算。使学生做的既准又快。 2、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选择学生所喜欢的素材,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图形或实物,直观、生动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中学生由于观察得不够细致时,老师不必急于说出结论,可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还可用手势或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观察。 3、在教学中也要提高学生观察力、培养仔细认真的精神,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期中考试相比,学生在认真仔细这方面有所提高,但对事物的观察分析的能力欠缺。 4、加强思维的训练,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安排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思维。

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6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跟踪检测卷

第六单元跟踪检测卷 一、填一填。(第10题9分,其余每题2分,共27分) 1.某校统计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最好用( )统计图,要统计某一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2.四(1)班第一小组5名同学数学测试的总成绩是435分,第一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分。 3.(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4.王师傅做零件,第一天做了425个,第二天做了417个,第三天上午做了243个,下午做了214个,王师傅平均每天做了( )个。5.文化路小学一至六年级参加表演的人数分别为40人,35人,50人,30人,40人,45人,用统计图整理各年级人数时,1格表示( )人合适。 6.小美跳绳,前3次共跳了264下,后2次共跳了191下,这5次跳绳的平均数是( )下。 7.一辆汽车前2小时行驶了130千米,后3小时行驶了22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8.甲组6人共捐款126元,乙组8人,平均每人捐款14元,甲、乙两组平均每人捐款( )元。

9.下图是小华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图,小华五次测验成绩的平均分是( )分。 10. (1)这是一幅( )统计图,图上1格表示( )人。 (2)最喜欢阅读小说类的有( )人,最喜欢阅读散文类的有( ) 人,最喜欢阅读( )和( )的人同样多。 (3)最喜欢阅读( )的人最多,最喜欢阅读( )的人最少。 (4)假如每人只选择其中的一类,则四年级一共有( )人。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 ) 2.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 ) 3.一组不全相等的数的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 ( ) 4.亮亮每周练习140个大字,他每天肯定练习20个大字。( )

黄丝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黄丝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检测 质量分析 黄丝中心小学刘盛碧 一、试题特点及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内容覆盖面全,各内容所占比例较合理,符合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贴近教材,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察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题目类型全面,呈现形式多样。试卷能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熟悉的事物的情境中解题,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应参考人数:40人,实参考人数:40人,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5分,及格人数:40人,及格率:100%,优生人数:32人。优生率:80%。 下面我对试卷上的试题来进行评价分析。 第一题:算一算。大部分题得分率高,全班只有一个同学出错。有的题是因为看错运算符号,有的是没有看清数字导致出错。 第二题,连一连,得分率约85%;。这几题错的人数较少,主要原因是在计算时数数不熟,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第三题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全班同学都会圈,只有个别同学不去看题目出错,把6看成7,把8看成7造成错误,真有点不应该。 第四题画一画,填一填。失分较少。 第五题,失分率正常.就是在完成观察数学问题时,有的学生观察不够完整。有的看题不够仔细,没有弄清题意。胡乱写数。 二、测评反思 从整体上看,这次测试基本上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测试结果与学

生平时的表现情况相符合,学生在测试中基本发挥正常。不过我认为这次学生的测试成绩只属于良好状况,是最理想的。测试成绩反映了教学中的得与失,相信只要我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将有效提高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1、学生认真听题看题、规范书写等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 2、基础知识,基本的计算掌握不牢固。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够,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差,举一反三的平面观察能力有待加强。 4、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差。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一、学情分析 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简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另一部分是求平均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结合实验数据画统计图的活动,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有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收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意义。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数据画折线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2、根据折线统计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3、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课时安排: 生日 1课时 栽蒜苗(一) 1课时 栽蒜苗(二) 1课时 平均数 1课时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生日课型新授教学时数 1 教学内容课本83—84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过程方法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激趣促学 1.说一说你的生日在什么季节?你的好朋友呢? 2.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最多?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 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 四季是怎样划分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 3.调查。 (4)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_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教材编排说明分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和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以及解方程的技能有关。而比的初步知识,则要用到分数和除法的一些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比的意义,能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值得强调的是: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但是,在计算过程中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学生来说是数学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另外,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它经常需要学生灵活应用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理解困难,学生往往依靠记忆题型来解决问题,这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因此,抓住这两个难点,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本单元可

用13课时进行教学。四、单元主体分析1、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采用对比的方法,揭示分数除法的意义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教材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在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明白算理在分数除以整数这个环节中,教材设计了“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案例片段】1、教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问:灰色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活动)出示情境问题: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可能脱口而出)师: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在准备的长方形纸上折一折,然后用彩笔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板书:÷2==(师: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也就是)板书:÷2=×=(师: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的,也就是。)这个练习环节,学生可能认为第一种方法更简便一些。3、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你在另一张纸上折一折,然后用彩笔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组织交流:从图上你看出了什么?用算式怎么表示?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由于4不能被3整除,第一种方法要将每个平均分成3份再涂色,分法比较麻烦,不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人教版语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语第六单元的测试也已经结束了,本次考试整体上表现还不错,全班59人参加考试,其中A类46人,B类10人,类2人,还是有1人待及格。本次测试题目难度不大,丢分较多的是第7题的句子练习和第13题的看图写话,在写话题的扣分上我放的比较松。现在根据本班学生的做题情况就每个题进行简要分析。 1、看拼音写词语。本题大部分学生做得非常出色,个别学生个别词语出错,比如:指导一词有学生写成了知道;浴室一词有学生拼成了另外的读音,导致书写错误;西湖的湖有个别学生右边写成了反,像这样的错误,学生应该加强记忆。 2、给多音字组词。本题考查了三个多音字:倒、行、泊,出错较多的是泊,不少学生两个读音区分不开,还是得要求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认真记,这几个多音字课堂上都强调过。 3、读句子找出反义词。这三个句子全是园地六中的,学习的时候除了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外,还让学生找出了句子中的反义词,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出错。 4、比一比再组词。本题考查了四组形近字,出错较多

的是玲和和,这两个字我们常见,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组词,比如说玲可以组词玲珑,和有不少读音,可以组词和平、和气、和面、暖和……平时学生要多积累。 5、连一连读一读。本题考查了了两组,一组是动宾式的短语,一组是的字短语。大部分学生做得非常好,个别同学茂密的枝叶和碧绿的湖水混淆,连线的时候可以先连简单的、确定的,最后剩下的连在一起,正确率就高一些。 6、仿写词语。本题考查了两个类型的词语,一个是ABB 式的词语,一个是越…越… 式的词语,ABB类型的词语个别学生写不出,说明平时积累还不够,特殊的词语要积累,还要随时拿出读一读。 7、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再写一句话。本题丢分较严重。第一个小题要求用上要想……必须……,同步上训练过,大部分学生能写对。第二小题用上……是不是……,大部分学生句子没问题,问题出在标点上,这个句子末尾的标点应该是问号,不少学生想当然写成了句号,其实只要学生读一读就能读出。第三个句子用上即使……也不会……,有的学生没有仔细看加点的词语,结果在写的时候出现了漏字现象,学生做题的时候可以先把加点的词语圈一圈,写完后再检查一下自己的句子是否用上了圈出的词语。第四小题要求用上要是……也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试卷分析 一、请你填一填。 1.百分之三十六写作(),14.5%读作() 2.李师傅加工了200个零件,其中合格的零件有198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3.()25=():()=0.6=()÷75=()% 4.在67%、、0.66、0.667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一个数的80%是3.2,这个数的30%是()。 6.20千克比25千克少()%,25千克比20千克多()%。 7.一套休闲服,上衣240元,裤子8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的价钱是这套休闲服的()%。 8.在“十一促销”活动中,洗衣机降价5%,那么现价是原价的()%。 9.银河超市十月份销售额比九月份增加15%,十月份销售额相当于九月份的()%。 10.一本书如果看了35%,还剩()%,如果这本书全部看完,用百分数表示是()%。 11.把20克糖溶解在8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12.女生比男生少16,男生比女生多()%。 二、请你来判断。 1.一吨煤用去25吨,也就是用去40%吨。() 2.一袋大米用去34,还剩25%。() 3.甲数是乙数的,则乙数比甲数多20%。()

4.试验小组做种子发芽实验,发芽率是110%。() 5.一种商品连续两次降价10%,现价相当于原价的80%。() 三、请你选一选。 1.10吨水泥增加10%后,再减少10%,结果是() A.比10吨重 B.比10吨轻 C.还是10吨 2.68的后面添上%,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B.缩小到原来的1100 C.不变 3.盐水的含盐率是10%,盐与水的比是()。 A.1∶10 B.1∶11 C.1∶9 4.一种树苗经试种后,成活率是95%,为了保证成活380棵,至少应种树苗()棵。 A.300棵 B.400棵 C.450棵 5.一瓶饮料,喝了它的70%,正好是140毫升,这瓶饮料原来有多少毫升?列式为() A.140÷70% B.140×70% C.140×(1-70%) 四、把表格填完整。 五、计算。 1.直接写得数。 50%+3.5=1-75%=2×60%=45÷90%=4.8×= +1.6=-=1.2÷0.3=÷=36÷=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4×0.8×2.539×+ 5÷+5÷40%+2.8×40%+6.2×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