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R2=0.998

再根据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各项消费性支出资料,分别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别得到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及医疗保健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个线性方程,各参数估计和t检验值如表2.

表2 各参数估计值和t检验值表

*注:a0i为常数项,a i为边际消费倾向

由前面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总的边际消费倾向MPC=0.751,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新增可支配收入的75.1%将用于消费性支出,从表2可以看出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各类具体消费支出所占的份额,按边际消费倾向由高到低依次为食品、文娱教育、居住、交通通讯、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城镇居民食品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在新增可支配收入中将有20.7%用于食品支出,这是由于虽然我国城镇居民已进入小康阶段,但“民以食为天”的观念决定了食品支出仍是主要支出;文娱教育的边际消费倾向高达14.5%,说明近年来城镇居民特别重视精神消费和子女教育的培养;居住和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超过了10%,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在取消福利分房政策之后越来越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房,另外,人们外出增多,对信息需求越来越丰富,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现代化;医疗保健的边际消费倾向达到了7.69%,这是由于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越来越注重健康和保健,使得广大城镇居民增加了这方面的消费支出;而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说明它们已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

(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需求变化的百分数,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对这一类商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幅度,需求收入弹性高的商品,其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会上升;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对这一类商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

增长幅度,需求收入弹性低的商品,占总消费的比重也会下降。用ηi表示需求收入弹性,其计算公式为:

η

i =dQ

i

/dy?y/Q

i

=a

i

y/Q

i

=a

i

y/P

i

X

i

(2)

由公式计算出2002年各类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见表4。

表3 2002年各消费支出的收入弹性表

从表3可看出,上述八项的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会随之增加。由此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仍然会刺激各类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同时可以看出,弹性大于1的有居住、医疗保健、文娱教育、交通通讯四项支出,说明城镇居民对这四类商品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用于此类商品及服务的支出将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住房的消费支出的比重将明显上升,现在城镇居民普遍地买房改善居住环境,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说明住房制度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住房中福利成分将逐渐减少;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呈现加快趋势,医疗保健市场日趋红火,这是由于公费医疗体制改革以及人们对生活高质量要求决定的;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市场经济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家庭轿车、电脑、宽带网、手机逐渐成为消费热点;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在基本生活资料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消费,增加对个人发展和享受资料的智力投资。此外,弹性小于1的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四项,说明城镇居民对这四种商品需求量的增长率低于收入的增长率,它们已不是居民消费的热点。

(四)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的几大变化趋势

1.消费结构变动呈加快之势,进入升级换代的结构剧变期。从城镇居民1985—2000年的消费结构的实际变动趋势看,已表现出结构变动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可以看出,表4中三个时期的年均结构变动度由1.45、2.13提高到5.71个百分点,城镇消费结构变动呈现出逐渐加快的趋势。可以预见,在2001—2010年这10年中,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将由前一阶段的平面扩张缓变期进入升级换代的剧变期。由于城镇消费结构刚刚跨入小康门槛,升级的主题是以居住、交通通讯、教育等新消费热点逐步成熟来带动城镇居民消费走向较为宽裕的小康阶段。

表4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度单位:%

2. 城镇住宅消费潜在需求巨大,体制政策对房价与收入比的调节是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的关键。房价与收入比是指一套中等水平住宅的市场价格与中等水平的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发达国家的房价与收入比一般在1.8:1至5.5:1之间,发展中国家的房价与收入比一般在4:1至6:1之间。因此,一般地认为,当房价与收入比在3:1至6:1之间(即3-6倍)时,即居民对市场上的商品住宅普遍的具有支付能力时,才有可能推行住宅商品化。

据有关课题组研究表明,从全国平均看,我国1992年时房价/收入比最高,为10.2:1,1994年有所好转,为7.3:1,但是近几年又有所回升,为7.6:1,不但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标准(1.8-5.5倍),也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3-6倍)。房价与收入比偏高表明我国目前的商品住宅价格大大超出城镇居民购房的承受能力。

3.城镇居民交通消费成为热点,家庭轿车和大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发展重点。一般来讲,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时,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并且随着人均GDP不断增长,经济型轿车开始逐步在家庭中得到普及。目前我国城镇总人口达5.0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9.04%,特别是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人均GDP已达到3000多美元,这部分居民如果逐步普及汽车,其潜力需求极为巨大。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2000年对北京、上海等6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城市家庭中确实蕴藏着较大的汽车购买能力。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5.3%的家庭准备买车,有24.2%的家庭具有购买动机,但何时购买要是具体情况而定,潜在购买力合计达到29.5%。

4.信息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增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消费类电子产

品主要包括音响设备、通讯用品和家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目前我国已有计算机互联网用户700余万户,估计2005年将达到5000万户,2010年将达到2.5亿户,家用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更大。此外,还有迅速发展的掌上PC机和各类数字化终端,它们都是潜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可以说,电子产品消费在我国城市中才刚刚起步,市场空间还是很广阔。

二、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比较

(一)国内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分析

各地区的消费需求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直接导致各地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下面通过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测算出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的合理与否。

1.进行因子分析的目的和可行性

因子分析的目的,是从原有众多的变量中综合出少量具有代表意义的因子变量,以再现原始指标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这必定有一个潜在的前提条件,即原有变量之间应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相关系数如表5所示。

表5 Correlation Matrix(相关系数阵)

从表5可以看出,全国城镇居民各类消费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大,其中大部分都在0.8以上,这说明8个原始变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满足了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2.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资料(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利用因子分析,其中的因子载矩阵采用主成分法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表6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从表6可以看出,前三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2.336%,即采用前三个因子能解释原始数据中92.336%的结构信息。以这三个因子采用方差最大化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如表9所示结果:

表7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从表7可以看出,第一个主因子F1主要反映了全国城镇居民的食品、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居住、杂项五方面的消费情况;第二个主因子F2主要反映了全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教育文娱等方面的消费情况;第三个主因子F3主要反映了全国城镇居民的衣着方面的消费情况。其中,第一个主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全部信息结构的71.170%,第二个主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全部信息的13.863%,第三个主因子解释了原始数据全部信息的7.303%。下面采用回归法得出三个因子的得分,为了计算综合得分来衡量全国城镇居民的综合消费水平,需要以一定的权重对三个因子得分进行加权。以F1、F2、F3对累计贡献率的贡献为依据,从而计算出三者的权重分别为0.770772,0.150136,0.079092,从而得到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的总得分:

F=0.771*F1+0.150*F2+0.0790*F3如表10所示:

表8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排序表

从排序可以看出,排序结果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它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非物质消费在总的消费中占的比重也越大;反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它们的消费水平比较低,物质性消费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综合因子得分,可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因子得分大于1的,包括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四个地区,

这些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比较高,它们的可支配收入也都名列前茅,这四个地区在前两个主因子上的得分比较高,说明它们在非物质消费方面,特别是交通通讯、居住方面发展得很快,而衣着类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低,这正是消费结构合理化的趋势,因此,它们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步趋于合理化,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紧密相连的;第二类是因子得分在0—1之间的,包括福建、海南、天津、重庆、江苏、山东六个地区,因子得分大于0,说明他们的平均消费水平也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这六个地区它们在第一主因子的得分要比第一类地区稍低,但都大于0,说明他们也很注重发展非物质消费,只是力度不够,这是今后这类地区发展的重点。第三类是因子得分在-0.5—0之间的,包括湖南、云南、湖北、河南、四川、河北、贵州、安徽、陕西、江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宁夏15个地区,这些地区因子得分小于0,说明这些地区的总体消费水平是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些地区在第一主因子的得分都小于0,在第二主因子的得分也比较低,这说明这些地区也应该加大非物质消费的发展,特别是文娱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发展。第四类是因子得分小于-0.5的,包括广西、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新疆6个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在第一、二主因子的得分小于0,而在第三个主因子的得分相对比较高,它们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可支配收入排在全国后几位,它们收入中的大部分都用于食品支出,而用在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比较少,所以要想优化消费结构,西部广大地区是难点,切实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根本途径。

(二)与美国的消费结构的比较及借鉴

1.美国消费结构的对比

由于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类似性,作为满足需求的各种消费资料或劳务也必然存在共性。因此,对比考察典型国家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借鉴和参考典型国家的经验,对实现我国家庭消费结构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以美国为例,来研究一下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及差别。

表9 美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表单位:%

从上表可以看出:(1)在食品支出方面有两个特点:一是食品支出比重在各类消费支出中降幅最大,从1942年到1999年降低了25.4个百分点;二是食品指出比重比较低,美国已低于10%,而我国最好水平还在30%以上,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人均收入的高低,其次还有居民消费观念的因素。(2)衣着消费:美国和中国衣着消费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只是比较缓慢,这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衣着的需求已呈饱和状态,不像汽车、住房那样是收入和地位的象征,不同阶段的居民消费差别较大。但由于衣着是生活必需品,仍会保持一定的消费水平。(3)居住消费:住房是一种重要、昂贵且十分耐用的消费品,它的数量多少和质量高低,最能反映物质生活的富裕程度。美国和中国的住房消费比重都是逐年上升,但是中国还是落后美国很大一截。国际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与住宅消费比重呈反方向变动关系,一般来说,当恩格尔系数从60%下降到50%时,住宅消费支出比重则由7%—8%上升到11%—12%;当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到40%时,住宅消费比重则上升至15%—20%,因此,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是刺激住房消费的一大途径。(4)交通通讯消费: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1999年美国为12.8%,而同期我国仅为7.3%,诚然,这与我国GDP水平偏低不无关系。造成我国交通通讯消费比重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交通通讯设施长期由政府及国企垄断,政府财力有限和国企的低效造成供给短缺;二是交通通讯受限制消费政策的压抑较大,主要是我国长期对私人购车实行抑制性政策和实行通讯方面的高价抑制消费政策;三是私人交通消费缺乏信贷方面的支持。(5)其他消费包括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美国的医疗保健逐年上升,1999年已超过了16%,中国在1999年仅达到5.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需要提高,而文娱教育在同期也落后美国4.3个百分点,因此也应该大力提倡。

总之,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高,消费结构层次也高且相对稳定,低收入国家受收入所限,维持生活必需的消费占很大比重,居民消费需求不可能得到全面满足,所以消费结构差别大。而高收入国家中,维持生活必需消费所占比重小,住、行等收入弹性较大的

物质消费支出比重大,医疗保健、娱乐文化教育等较高层次的消费支出比重较大,人们消费习惯相对稳定,所以家庭消费结构基本稳定。这说明发达国家不仅生存资料需求己经得到很好满足,且发展和享受资料需要也已得到较好满足。

2.国外家庭消费结构给我们的启示和借鉴

美国消费结构层次高,相对较为合理,代表了当代家庭消费结构变化发展的方向和走势。虽然我们不可能照搬,但有些经验可以借鉴,使我们受到启示。

(1)收入水平是影响和制约家庭消费结构的直接因素

不同收入水平具有不同消费水平,也必然形成不同的家庭消费结构,这是国际普遍规律。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美国食品消费比重逐渐降低,居住消费比重逐渐提高,衣着消费比重大大低于10%,交通通讯、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消费比重总的来说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增加收入是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直接驱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是家庭消费结构改变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消费质量消费层次提高快,家庭消费结构改善快;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消费质量差消费水平低。所以不同经济展水平会产生不同的消费水平,从而产生不同的家庭消费结构。美国等发达国家之所以家庭消费结构日趋完善和合理最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经济发达。所以在目前情况下要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使消费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占有多少是判断家庭消费结构改善的重要标准

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比重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家庭消费结构中文化含量的提高,取决于消费文明程度的提高。美国恩格尔系数较低,文化教育消费支出比重较高,反映了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提高、家庭消费结构的完善,所以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消费生活来引导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才能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适应经济发展水平正确引导消费是促进消费结构改善的必要措施

在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消费特点的情况下,通过提倡科学消费方式引导人们消费,可以使其向着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国际上有许多经验教训,像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采取高储蓄和适度消费的政策值得我们借鉴。而日本历来重视教育,这方面的消费支出长期以来高达10%以上,远远超出世界平均水平,有利于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是其经济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为适应今后发展,中国应采取适度消费政策,加大教育投入才能有利于21世纪经济腾飞。

三、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城镇居民收入

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有显著的提高,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比,还是相差很大,因此表现在消费结构上,就是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收入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前提,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引起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结构的优化又会反过来促使消费总水平的提高。收入增长缓慢,会制约消费增长,而实现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并对失业问题,经济效益等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努力消除或减弱各种制约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增加就业;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二)优化消费结构,应促进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方面的消费从前面与美国消费结构的对比可知,1999年我国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方面占总消费的比重比美国分别低11.6%、5.5%、5.8%,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应该注重在这些方面的消费。1、在居住方面:我国房租和房价不合理,存在高房价、低房租的现象,以致我国城镇居民普遍认为购房不如租房,一部分已经居住公房的人们,即使具备购房的能力,也难以动起买房的念头。我们应采取:促使房租与房价合理化,为降低房价应积极发展住房的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允许个人购买公房上市交易和流通,以通过活跃住宅流通市场方式,促进住房消费。2、在医疗保健方面:为促进这方面的消费,应鼓励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促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趋于完善。3、在交通和通讯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高额的购车附加费、摩托车牌照费、电话初装费、车辆定期监测费、城市扩容费等不规范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急需加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解决过高的电费、电话费,促进交通和通讯的消费。

(三)优化消费结构,应缩小收入差距

从我国分配格局来看,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收入阶层间的收入也有差距。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95.85元,是最低收入户2428.60的7.8倍。为了寻找收入差距扩大与消费结构的关系,计算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如下表所示:

表10 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最高收入户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单位: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到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最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最高收入户按收入的高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呈递减趋势。因此,要想优化消费结构,必须从提高中低收入户的收入入手,也就是缩小差距。要缩小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应调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即期购买力。同时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增加对中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用于救济的预算,加大反贫困政策实施力度;第二、切实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第三、搞好再就业,减少失业;第四、运用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如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赠予税等新税种;第五、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让城镇贫困人口早日脱贫,并做好防止返贫的工作。

(四)大力发展文教、旅游及休闲服务业,提高非物质消费的比重从前面的收入弹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娱乐文教服务的收入弹性为 1.238,即收入每增加1%就带来1.238%的娱乐文教服务的需求。其中教育是娱乐文教服务消费中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应在对各类层次教育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和各类技能教育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在加强旅游消费时,应加强旅游景点建设,同时应鼓励私人资本投向旅游业。注重旅游市场的统一与规范,强化市场参与者的行业自律意识,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和方便

感,同时提升旅游的品位和文化内涵。要引导不同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公司的联合,促进旅游信息的流畅,减少消费者的消费搜寻成本。要发挥社会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改变居民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重有形消费、轻无形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习惯,营造一种重视旅游消费,并积极参与旅游消费的氛围,真正使旅游消费成为一种时尚。此外,在基本的物质生活满足后,休闲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的消费方式,因此也应该加强对休闲服务业的引导。

(五)加大对不发达地区扶持力度,普遍提高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由前面收入差距分析可以知道,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因此要优化我国消费结构,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低收入者普遍分布于不发达地区,收入低于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有关,所以要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应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并且由因子分析得出的消费水平综合评价也可看出,一个地区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因此,要提高城镇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必须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避免造成两极分化。由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人才匮乏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迎接和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通过宏观调控来加强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广泛开展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联合与协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技术转让与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既选派优秀人才到落后地区进行技术扶贫,又鼓励不发达地区的人员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思想观念和现代市场意识。

(2)在发达地区筹资,建立联合地区开发基金,用于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势资源开发。

(3)加强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联合与合作,长期合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致谢语

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某某某在定稿之前给予我多次指导,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在此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某某某等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致谢语的具体写法,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定,以上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广第.《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陈玉琨.《教学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经济学家Luch(1973年)在Stone(1954年)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经济涵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则按比例在各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分配。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它不仅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而且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同时,它还将居民各项支出区分为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并认为基本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该方法具有分析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和方便实用,是当前进行消费结构分析的较为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扩展线性模型为: (=1,2,3…,n) (1.1) 其中,为消费者对第类消费品的支出额,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需求量,为第种商品的市场价格,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第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额的变动。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一个0~1之间的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增加的收入用来消费的比例越大,相反则表示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的比例较大。 (1.1)式可解释为消费者对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可分解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消费者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少支出,后一部分为可支配收入减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的剩余中用于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在采用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时,可以假设在同一截面上。商品价格是定值,这样可使ELES的参数估计较为简单。我们可以设: (=1,2,……,n)(1.2) 则有: (=1,2,……,n)(1.3) (1.3)式中,为随机差项,并以收入Y为自变量,第种消费品的支出额为应变量的一元线性回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摘要: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体,想要加快提高科技水平,只有对农民加强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形式,多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带动新型农民新型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农民技术骨干,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实现我市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及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动员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民掌握转移

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方式和转移就业、配套服务、监督管理等有效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累经验。 3、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根据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鼓励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学习。对参加培训的进行登记。 4、培训内容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和基本常识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5)提高农民转移技能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5、培训形式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守法和依法维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论文 题目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8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至2013年3月两会召开和政府换届,这段时间将成为市场演化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居民消费支出也开始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本文通过数据的SPSS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出现的趋势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描述分析整体拟合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地域的资源、技术、科教水平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地区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情况如何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普遍地有所提高,也在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 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 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另外,调查还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字:城镇消费统计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 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 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 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 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2.1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 如下: 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0418741686.html,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 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 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 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 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 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 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 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 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 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Town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截取了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图文起用生动的描述了新时代里居民消费的特征,在此基础又综合了其它方面的资料以及党中央的近期的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ed to the world,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quickly, especially in east-middle area, thus town resident s’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change and emerges a lot of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gathered a lot of data analyzed the demonstration of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optimizing town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Key Words: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 Engle coefficient;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更加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但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需求,聚类分析 一、消费结构指标的确定 我国经济区划的分类尽管每种都包含不同类型的省份,但基本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的。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大都是以当时的经济区划为依据展开的,分析中国的消费问题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类型的省份影响其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单纯地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以此划分为基础的进一步分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将消费结构相近的地区合归为一类,避免单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不合理性,使地区分类更具代表性;也为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一种不同的角度。因此,本文选取构成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作为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口径,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项目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以上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八个项目即为所选指标。 二、数据来源 为了消除各地区在区域面积、人口等方面的先天差异,使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合理,这里的指标均采用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分析对象,即采用人均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2012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单位:元)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1 摘要 本文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首先深入的剖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知 识对当前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接下来又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消 费结构的对比,得到了有用的借鉴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建立合理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因子分析The Study of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on Town of China Abstract Firstly, this thesis analyzes deeply present town dwellers’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large amount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general theory of consumptive structure. Secondly, this article does static analysis to present consumptiv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needs and income. Then the thesis also gets helpf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different areas and some typic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 last, the dissertation puts up with some measures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establish r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to upgrade. Keywords: consumptive structure;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ELSE model factor analysis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 消费结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情况,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衡量指标和优化途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一种重速度轻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水平普遍偏低,居民消费差距在不断拉大,这使消费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有所下降。所以,本文认为要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外部因素来看,要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稳定消费品价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发展水平。从内部结构来说,就是把消费热点从传统的消费慢慢转化为精神文化等新的消费领域,如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最大程度优化消费结构。最后本文得出了结论。 关键词: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良好途径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如何优化消费机构,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的表现形式就是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取决于消费结构的优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发展的重点将会转移到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社会发展中凸显出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也是带动中部发展的一大省份。所以,在了解中原人民生活消费结构的基础上,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引导居民改善消费结构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而且对缩小我国中部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以及推动我国消费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消费结构的概念 关于消费结构,常常被人们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从消费的客体去考察,人们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消费结构的实物形式通常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实用价值的种类和数量;价值形式则表示为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不同类型的商品和劳务价值的比例。 在不同的视角下,对于消费结构的组成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第一,从满足人们不同层次需求的效用角度,按照马斯洛的方法,可以将人们消费的生活消费资料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社会性的需求、对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按照马克思的方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满足人们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的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这两种划分方法有利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SPSS统计分析报告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地统计分析报告)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学号: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最大的当属交通通信,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的支出。其中被称为“三高”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以及各项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已从基本生活消费品转向了以住、行为代表的新型消费领域,而交通通信费用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分别对教育、住房、医疗对消费的挤出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李培林指出,今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但是全国居住价格水平仍然上涨5.6%,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率;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

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在

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三者综合起来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通信的消费增长速度,并不亚于其他三者,因而本文将交通通信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二、理论综述 消费的挤出效应,就是指在消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某项消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消费支出下降。居民的家庭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用于消费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住房消费支出、子女教育消费支出、家庭人口医疗消费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支出、旅游娱乐消费支出、交通消费支出,等等。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支出增长很快,而用于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商品等轻纺工业品的支出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育、住房、医疗和交通通信等费用支出过高,挤占了居民对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在这里,为研究方便,把中国当前的消费结构分为住房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五大部分。由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随着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通信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提高,会大大增加居民在这些商品或服务上的消费费用,而在短时期内,居民的收人水平相对不变,这必然迫使居民减少对这三种商品或服务以外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消费升级通过衣食—耐用消费品—住宅、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和旅游等产业链不断演化。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不仅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提升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优化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消费支出城乡居民 正文: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1. 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极为重要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 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从1978年到1995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50.1%,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从67.7%下降到 58.6%,从贫困提高到温饱水平。从1995年到199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0.1%下降到42.1%,进入到小康阶段,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从58.6%下降到52.6%。从1999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2.1%下降到37%,进入到富裕阶段,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从52.6%下降到43%。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表明我国居民花在食品支出方面的钱占总消费的比重下降,消费总支出中更多的支出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化。 2. 实物性消费支出中,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上升,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比重

毕业设计spss课程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 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趋势分析,通过“spss数据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比较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趋势;方差分析;残差分析;因子分析 一、主要运用方法: 1.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就是将总变异剖分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部分,从而发现各变异原因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中,扣除了各种试验原因所引起的变异后的剩余变异提供了试验误差的无偏估计,作为假设测验的依据。2.回归模型——残差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的统计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虽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严格的、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但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多元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从众多的可观测得变量中概括和综合出少数几个因子,较少的因子变量来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的观测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的概念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1.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分别为47.43%和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qiyekejiyufazhan 0引言 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消费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7世纪末,西方经济学家对工人阶级的生活、消费进行了分析,提出预算分析的概念,这就是消费结构概念的雏形。国内对消费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社科院杨圣明教授1986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研究》、山东大学林白鹏教授1987年所著的《中国消费结构学》都从不同的角度对消费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把对于消费结构的研究推上了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在尽可能不损失数据信息或者较少损失信息的前提下,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 设有N 个样本,每个样本有P 个样本量(X 1,X 2,…,X p )。将公共因子f 1,f 2,…,f m 进行标准化得到F 1,F 2,…,F m (m <p ),除此之外称为特殊因子,记为ε1,ε2,…,εp 。由此得到因子模型: X 1=a 11F 1+a 12F 2+…+a 1m F m +ε1 X 2=a 21F 1+a 22F 2+…+a 2m F m +ε2X p =a p 1F 1+a p 2F 2+…+a pm F m +εp ?? ?????????2实例分析 2.1指标体系的建立 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以全国31个省(市)为样本,选取了2014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状况的8项 统计指标,建立统计分析体系,指标如下:X 1为平均每人食品消费支出;X 2为平均每人衣着消费支出;X 3为平均每人居住消费支出;X 4为平均每人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X 5为平均每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X 6为平均每人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X 7为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X 8为平均每人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并借助R 软件来完成和实现。 2.2基于因子分析的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分析 2.2.1模型检测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看其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计算原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 ,指出X 1~X 8这8个变量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具备了作因子分析的条件。 2.2.2因子分析 运用R 软件画出碎石图,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R 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从而确定公共因子个数。 由碎石图确定的公共因子为1。但是由表1可以看出,若提取一个公共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3.8%,小于85%。由表2可以看出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9.5%。说明这两个主成分基本包括了8项指标后所涵盖的信息。取这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建立因子载荷矩阵A ,见表3。 从公共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除了X 2为平均每人衣着消费支出、X 7为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与Factor2有较高的载荷外,其他均与Factor1有较高的因子载荷。所以Factor1为主消费因子,Factor2为次消费因子。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闫文亮1,曹晓祎2,苗义程3 (1.兴业银行东营分行,山东东营257000;2.贵州财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3.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与消费质量。 研究我国各省(市)消费结构差异,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我国2014年各省(市)居民消费支出情况,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地区差异角度,分析我国各省(市)居民消费结果,进而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决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因子分析;消费结构;贡献率【中图分类号】F224;F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1-0219-02 【作者简介】闫文亮,男,河北承德人,研究生学历,兴业银行东营分行企业金融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信贷、投资银行领域。 公共因子因子载荷方差贡献率 (%)累计方差贡献率 (%)Factor1 6.705 83.8 83.8 表1 因子方差贡献率 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