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1次换药。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l~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天换药l~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2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

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l把。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剖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洁刨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注意事质】

1.严格遵守无菌外科技术,换药者如已接触伤口的绷带和敷料,不应再接触换药车或无菌的换药碗。需要物件时可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各种无菌棉球、敷料从容器取出后,不得放回原容器内。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人污物盘或敷料桶内。

2.换药者应先换清洁的伤口.如拆线等,然后再换感染伤口.最后为严重感染的伤口换药。

3.换药时应注意取去伤口内的异物,如线头、死骨、弹片、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

4.换药动作应轻柔,保护健康组织。

5.每次换药完毕,须将一切用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认真洗净双手后方可给其他病人换药。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篇一:临床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临床实习技能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供本科实习生用) XXXX大学XXXX学院 2008年1月 目录 (一)内科部分(总分200分).必考项目: 1.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50分)( ) 2.内 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50分) ( )以下任选一项(100分) 1.胸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2.腹腔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3.腰椎穿刺术评分标准 附参考答案( ) 4.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 案( ) 5.心肺复苏术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6.肌肉注射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7.静脉抽血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8.静脉输液法评分标准 附参考答案( ) 9.氧气吸入法评分标准附参考答 案( ) 10.穿、脱隔离衣评分标准附参考答案 ( ) 内科病历质量评分标准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内科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注:1.时间安排:病史询问1O分钟,体检40分钟,病历书写60分钟 2.分数计算:病史询问.体检50分,病历书写50分,总分100分。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胸腔穿刺术评分标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篇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 竹山县双台乡卫生院 2009年二月 前言 为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规范基本操作常规,我院通过借鉴他人,特地组织编印了这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其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技术、各种穿刺技术和插管术、注射术、急救术及心电图操作技能等。是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竹山县双台乡卫生院 临床基本技能操作常规目录 第一章临床基本技能操作 --------------------------------------------------------------- 1 第一节心肺复苏术及相关技术 ---------------------------------------------------------- 1

临床试验用药品交接的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试验用药品交接的标准操作规程 版本号 1.0 页数2页 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布日期年月日起效日期年月日 威海市立医院 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试验用药品交接的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规范机构办公室药品管理员对试验药物的管理工作。 二、范围 适用于在本机构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的药物交接。 三内容 1.申办方或CRO按储存要求运送试验用药品至机构试验药房。 2.药物交接时,机构药品管理员核对如下项目: 1)试验用药物的质量检验报告(如试验用药物为疫苗、血液制品及有生物活性成分的 药品等生物制品,必须具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具的质量检验报告); 2)检查药物的外包装是否完好; 3)包装的标识是否规范:药物名称、数量、规格、用法用量、贮藏条件、有效期、批 号、生产日期、申办方/生产厂家以及标明“临床试验专用”; 4)核对试验用药物信息与药物编号是否与交接单注明信息一致; 5)双盲试验应附有应急信封,检查应急信封是否密封完好、信封编号是否与该批药物 的药物编号一致; 6)检查运输过程中的贮存条件是否与贮存要求相符,核对无误后在温度记录单签上姓 名、日期。 3.交接时的温度如出现异常,将该批药物按保存条件存放,电话通知申办方,要求对方 提供药品的稳定性报告,等待申办方书面通知后决定后续处理,过程应详细记录。 4.如申办方派专人送药,应与机构办公室药物管理员共同核对完以上信息,确认无误后 同时在《临床试验用药物交接表》签字及日期。 5.如申办方采取快递形式送药,药物接收时应有申办方发药人员签字的交接单,机构办 公室药品管理员核对完以上信息,确认无误后,同时在《临床试验用药物交接表》上 签字及日期,复印快递单保留存档。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精)

目录(二 ZYYXH/T1.15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分级护理 1. 特级护理 2. 一级护理 3. 二级护理 4. 三级护理 ZYYXH/T1.16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针刺法 1.1 毫针法 1.2 电针法 1.3 皮内针法 1.4 水针法 1.5 皮肤针法 1.6 耳针法 2. 灸法 2.1 艾条灸 2.2 艾炷灸 2.3 温针灸 3. 拔罐法

4. 穴位按摩法 5. 刮痧法 6. 熏洗法 7. 全身药浴法 8. 湿敷法 9. 换药法 10. 涂药法 11. 敷药法 12. 贴药法 13. 药熨法 14. 坐药法 15. 中药煎煮法 ZYYXH/T1.17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文件书写规范1. 护理文件书写要求 1.1 一般要求 1.2 体温单书写要求及内容 1.3 医嘱单书写要求及内容 1.4 长期医嘱执行单 1.5 护理记录单书写要求及内容

附表 1. 体温单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2. 长期医嘱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3. 临时医嘱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4. 长期医嘱执行单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5.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6. 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7. 手术护理记录单 (注 :电子版从略 2. 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规范 附表 8. 入院评估表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9. 护理诊断 /问题项目表 (注 :电子版从略 附表 10. 出院评估表 (注 :电子版从略 ZYYXH/T1.18 2006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人员职责、工作制度及质量要求 1. 护士职业基本要求 2.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 2.1 护理副院长职责 2.2 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职责 2.3 科护士长职责 2.4 护士长职责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氧气吸入技术规与操作流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 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 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 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三)指导要点。 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 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四)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皮注射技术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 (3)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 (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 2、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 (2).消毒皮肤。 (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 (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 3、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皮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4、注意事项。 (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 (2).不应抽回血。 (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 (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 (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 (二)皮下注射技术 1〉、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1分钟。 ⑼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⑽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当测量1min。

常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腧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 1. 进针法 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如印堂穴。 2. 进针角度和深度 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2.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2.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2.1.3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2.2.1 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2.2.2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2.2.3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2.2.4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 行针基本手法 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 4. 补泻手法 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 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 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

前言 为了提高我院护理人员常用护理操作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服务行为,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我们组织编印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标准》。 本标准共有操作70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结合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要点及临床工作经验,同时参考了安徽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与质量评价》。本标准把整个操作过程分为操作前准备、操作方法与程序、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同时确定了以操作规程为主的考核评分内容,评分方法具体、明晰,体现了对于关键环节的严格要求,质量评价客观、科学。本标准将对提高全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技术水平起到指导与促进作用,为护理人员在职技术培训和考核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纰缪,为此,恳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织金县三塘镇中心卫生院 2017年12月

目录 一、中心管道吸氧法及质量评价 二、经口/鼻腔中心负压吸痰法及质量评价 三、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法及质量评价 四、静脉留置针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五、静脉输液泵操作法及质量评价 六、注射泵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七、静脉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八、皮下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九、皮内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十、肌内注射法及质量评价 十一、鼻饲法及质量评价 十二、口腔护理法及质量评价 十三、有创呼吸机技术操作及质量评价 十四、单人心肺复苏加简易呼吸球囊操作及质量评十五、生命体征测量法及质量评价 十六、心电监测技术及质量评价 十七、血糖监测操作技术及质量评价 十八、电除颤技术及质量评价 十九、心电图仪操作技术及质量评价 二十、一般洗手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一、穿、脱隔离衣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二、铺备用床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三、铺麻醉床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五、床上擦浴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六、床上洗头法及质量评价 二十七、女病人留置导尿术及质量评价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换药术) 【目的】 检查伤口,清除伤口分泌物,去除伤口内异物和坏死组织,通畅引流,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适应证】 1.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1次换药。一般在术后7~9天拆线。 2.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每天换药1次。 3.新鲜肉芽创面,隔l~2天换药1次。 4.严重感染或置引流的伤口及粪瘘等,应根据其引流量的多少,决定换药的次数。 5.烟卷引流伤口,每天换药l~2次,并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并适时拔除引流。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 6.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2~3天换药,引流3~7天更换或拔除。 【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要扫地,避免室内尘土飞扬;了解病人的伤口情况,穿工作服,洗净双手。 2.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2个,盛无菌敷料。弯盘1个(放

污染敷料),镊子2把,剪刀l把。备乙醇棉球、干棉球、纱布、引流条、盐水、棉球、胶布等。 3.让病人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利于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 【操作方法】 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剖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用乙醇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清洁刨面,轻沾吸去分泌物。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 4.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乙醇中和。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5.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一、卫生学洗手法 1、目的 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 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 1、目的 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 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1、目的 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① 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 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诊脉压力适中。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同时测量1分钟。 ⑼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病人。 ⑽呼吸不规律的病人及婴儿应当测量1min。 ⑾如衣袖过紧或太多时,应当脱掉衣袖,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胸件勿整个人塞入袖带内,胸件的整个面都要和皮肤紧密接触,不可压得太重。 ⑿打气不可太猛,放气不可太快或太慢,以免影响血压值。如果听不清,应驱尽袖带内的气体,休息片刻重测。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⒀长期观察血压的病人,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气管插管术 【适应症】 1、全身麻醉。 2、心跳骤停。 3、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行呼吸治疗者。 【禁忌症】 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及咽喉部脓肿。 2、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百倍谨慎。 【准备工作】 器具准备: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管蕊、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器及氧气。 【操作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食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入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蕊。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

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适应症】 1、需行全胃肠外营养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者。 2.、需紧急大量输液、输血,或长期静脉补液而外周静脉穿刺非常困难者。 3、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 【禁忌症】 1、有出血倾向者。 2、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3、有躁动不能配合者。 4、重症肺气肿及呼吸急促者。 【操作方法】 常采用经锁骨上穿刺:1、患者仰卧,头低位(15°~20°),或将床尾抬高30Cm,肩下垫枕,上胶稍外展,头转向对侧。2、取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的平分线距顶端0.5cm处为穿刺点,用1%甲紫作好标记。一般多先从右侧进针。3、常规消毒铺无菌巾。4、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针头与冠状面呈30°~40°角向胸锁关节后方进针,一般进入2.5~4.0cm 即可到达。 【注意事项】 1、准确掌握适应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尽量选右侧穿刺,准确选好穿刺点,掌握好穿刺针的进针方向,以防发生并发症,如气胸、血胸、气栓。神经损伤、感染等。 3、更换接头、注射器和插管时,均应在病人呼气后屏气状态下进行,以免吸入空气,发生气栓。 4、胶管与玻璃接头连接处应紧密,或用线扎紧,以免漏气。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

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用过的体温计应消毒;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压桡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短绌,应两人同时分别测量,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搏; 12.测量呼吸时患者取自然体位,护士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测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难、婴幼儿、呼吸不规则者测量1分钟;

血浆置换临床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

血浆置换临床操作和标 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及概述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是一种用来清除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的血液净化疗法。其基本过程是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血浆和细胞成份,去除致病血浆或选择性地去除血浆中的某些致病因子,然后将细胞成份、净化后血浆及所需补充的置换液输回体内。 血浆置换包括单重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单重血浆置换是利用离心或膜分离技术分离并丢弃体内含有高浓度致病因子的血浆,同时补充同等体积的新鲜冰冻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加少量白蛋白溶液。双重血浆置换是使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径更小的血浆成份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远远大于白蛋白的致病因子,如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脂蛋白等丢弃,将含有大量白蛋白的血浆成份回输至体内,它可以利用不同孔径的血浆成份分离器来控制血浆蛋白的除去范围。DFPP能迅速清除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抗体、抗原等致病因子,调节免疫系统,清除封闭性抗体,恢复细胞免疫功能及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二、适应证和禁忌症 (一)适应证

1、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尤其是狼疮性脑病)、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2、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Guillain-Barrè syndrome)、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等。 3、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肝炎、严重肝衰竭、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γ–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高粘滞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血栓性微血管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性综合(TTP/HUS)]、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重度血型不合的妊娠、自身免疫性血友病甲等。

妇科学临床技能操作规程

妇科学临床技能操作项目操作规程单县中心医院妇科

目录 妇科学 妇科病史采集 (1) 妇科体格检查 (3) 妇科常规手术无菌操作 (6) 妇科常用辅助检查 (7) 计划生育手术 (10)

妇科学 一、妇科病史采集 (一)问诊的技巧 1. 收集资料的技巧:评估询问者向患者收集资料的能力,包括问诊的问题类型、组织安排、资料的引证核实和小结。 (1)问诊的类型 1)为了系统有效地获得准确的资料,询问者应遵循从一般性提问到特殊提问(直接提问)的原则; 2)应避免诱导性提问、诘难性提问及连续性提问。 (2)组织安排:是指整个问诊的结构与组织(包括:引言、问诊主体、结束语等)。 1)按项目的问诊顺序、系统地询问一系列问诊内容。(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月经史、婚育史和家族史等。) 2)避免遗漏关键性病史内容,提问问题明确,重点突出。 (3)询问者应引证核实患者提供的信息,以便收集到尽可能准确的病史。 1)阳性资料必须引证核实。 2)引证要全面:如诊断医院、治疗经过、用药效果等。 (4)问诊过程中有小结,每一项结束时进行小结。 1)对主诉和现病史做一详细的总结是很重要的。 2)其他方面:阳性发现概况性小结。 2. 交流的技巧包括: (1)询问者应注意聆听,不要轻易打断病人讲话。 (2)有时允许有必要的停顿,不出现难堪的停顿。 (3)不要急促地提出一连串问题。 (4)如果患者不停谈论许多与病史无关问题,则客气地把患者引到病史线索上来。 (5)友善的举止 1)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友好的眼神、大方的体语及鼓励的短语。 2)给予赞扬性肯定和鼓励。 (6)不用医学名词或术语提问,语言简单易懂,如果使用医学术语,必须立即向病人解释。 3. 医生的态度、融洽的医患关系 1

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一、洁治术的护理 1.术前准备 1)常规用物:检查盘三用枪手套口罩围兜; 2)洁治用物:洁治手机、洁治头、慢速弯手机、龈上下洁治器大小吸唾器、抛光杯,必要时备喷 砂枪、喷砂粉; 3)其它用物:碘棉球或1‰洗必泰漱口液 3%H2O2冲洗液一次性注射器毛巾牙线。 2.护理配合 1)引导病人坐上椅位,必要时询问病史.打开检查盘,装上三用枪; 2)把无菌手套和口罩递给医生,帮病人系好围兜,同时装好吸唾管,放好口杯; 3)打开内窥镜,供医生检查及留病史记录用; 4)洁治前根据医生需要准备碘棉球,供术前消毒口腔或嘱病人用1‰洗必泰含漱液含漱1min; 5)装好洁治装置(注意检查好各装置的完好,如洁治头是否拧紧,各手机与牙椅连接是否到位); 6)告知注意事项:同牙体预备注意事项; 7)洁治过程中注意吸唾,保持术野清晰。小吸唾可挂在病人左边口角,护士左手持大吸唾协助 医生牵拉口角并吸去多余的唾液及冷却液,防止外溅。(注意掌握大小吸唾的使用方法); 8)术中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如病人有不适,则停止操作让病人稍作休息,必要时作相应的处 理.如病人需要漱口,则把牙椅调整到漱口位,协助病人起身漱口,完毕后及时递上纸巾,并及时处理病人用后的纸巾; 9)超声波完成后,遵医嘱递送手工洁治器、牙线(清洁牙间隙)、抛光膏,注意协助清洁洁治器及 病人口角周围,并保持术野清晰; 10)根据病人的炎症情况,遵医嘱准备3%双氧水冲洗液,在给病人冲洗时,注意吸去冲洗液, 尽量避免病人不适; 11)如需要喷砂,则装好喷砂装置,给病人戴好防护镜,过程中注意吸唾。(大小吸唾的使用); 12)结束操作,递上内窥镜,供医生使用,作洗牙前后对比; 13)若炎症严重者,嘱病人几天内注意避免进食过刺激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抗生素; 14)引导病人交费。 3.注意事项: 1)术中切忌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先用手腕的力来轻轻地接触牙石的表面,然后利用超声波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外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介绍】 换药术是指对伤口进行清洁、消毒、更换敷料的过程。适用于手术、创伤、烧烫伤、感染等情况,以及术后复查、引流管、造瘘口等情况。 步骤】 1.准备好所需的消毒器材和敷料。 2.洗手并戴上手套,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3.将旧敷料剪开,小心地撕下,避免伤口再次受伤。 4.用生理盐水或者抗菌消毒液清洗伤口,去除残留物和分泌物。 5.用干净的纱布擦干伤口周围的皮肤。 6.根据伤口大小和深度,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包扎。 7.最后再次消毒伤口周围皮肤,贴上胶布或者绷带固定敷料。 注意事项】 1.换药前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保证操作的无菌。

2.换药时要小心,避免对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3.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包扎,避免敷料过紧或过松。 4.换药后要再次消毒伤口周围皮肤,避免感染。 5.对于有引流管或造瘘口的情况,需要注意管路畅通并定期更换敷料。 术前准备: 1.在换药前需要先了解伤口情况,以便准备相应的器械、敷料和药品等。 2.需要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他们的配合。 3.准备好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可能需要准备引流管、无菌剪刀、探针、外用药、绷带、腹带或宽胶布等。 4.进行洗手、戴帽子和口罩等操作。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需要采取舒适的卧位或坐位,为保护隐私可使用屏 风遮挡。需要暴露创口,冬天应注意保暖。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 2.用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 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如果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湿润后再揭下。 3.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如果伤 口创面出现感染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4.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 相应处理。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2遍,范围≥15cm。有坏死组织或异物的应进行清理。 清理后再消毒2遍。 5.创面处理完毕后,覆盖无菌干纱布,胶布粘贴固定。对 于创面大、渗液多的创口,可以加用棉垫,必要时使用引流物。如果胶布不易固定,需要使用绷带或头套包扎。

新药临床标准操作规程(SOP)总述

新药临床SOP总述 1、新药临床研究标准操作规程 2、新药临床试验SOP 3、新药临床试验SOP for CRO 4、附ICH 《临床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体例格式

新药临床研究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 临床试验过程的每项工作都应根据GCP、有关法规及管理规定、工作职责、该工作的技术规范和该试验方案的要求制定这一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例如,试验方案设计的SOP,知情同意书准备的SOP,伦理委员会(EC)申报和审批的SOP,研究者手册准备的SOP,研究者的选择和访问的SOP,临床试验方案的SOP,实验室SOP,实验室质控SOP,药品管理SOP,不良事件记录和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的SOP,数据处理和检查的SOP,数据统计与检查的SOP,研究档案保存和管理的SOP,研究报告撰写的SOP,等。 SOP应是可操作的,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以便遵从。临床试验前应对所有参试人员进行相关的SOP的培训,并在试验开始阶段认真监查SOP的执行,在执行中应对SOP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检查,对确认不适用的SOP进行修改或补充。 新药临床试验SOP 1 临床试验前阶段 1.1 临床试验前的研究资料收集 1.2 制作临床研究资料手册 1.3 临床试验研究者的选择 1.3.1 主要研究者选择 1.3.2 临床试验负责人确定 1.3.3 与选定的主要研究者签定合作协议 1.3.4 临床试验方案、时间和费用的协商 1.3.5 其他研究者筛选 1.3.6 取得研究者所在医院管理部门的批准证明 1.4 临床研究文件准备 1.4.1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4.2 病例报告表制作 1.4.3 知情同意书制作 1.4.4 原始文件准备 1.5 临床试验管理的申报及核准 1.5.1 向伦理委员会递交临床研究批件、药检报告、研究者手册、知情同意书样本、试验方案和病例报告表以获得批准 1.5.2 取得所有研究者所在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批件 1.6 临床试验药品准备 1.6.1 敦促申办方进行试验用药品送检

临床医学技能操作手册

临床医学基本技能 操作手册 河北省卫生厅医政处 河北省医师协会

参编人员:赵玲李妍刘小兵王凤安赵晶袁雅冬黄向华施荣富 安淑华张淑慧刘保良张俊贞 张志清刘怀军冯平勇张祥宏 吴文新董振明刘雅李晓松 田英平李永军李伟皓陈海英 张培红王圆圆牟宇崔炜 郝玉明蔡建辉王惠兰程建新 井丽娟张会丰庞保东冯志山 斯重阳董世民王小玲吕建波 王国华于俊荣

目录 I 临床医学技能操作 一、一般洗手技术 二、穿脱手术衣及戴无菌手套 三、穿脱隔离衣 四、换药术 五、吸氧术(单侧鼻导管法) 六、吸痰术 七、插胃管术 八、导尿术 九、胸腔穿刺术 十、腹腔穿刺术 十一、腰椎穿刺术 十二、骨髓穿刺术 十三、心包穿刺术 十四、环甲膜穿刺术 十五、中心静脉穿刺术 十六、静脉切开术 十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与包扎(下颌伤) 十八、脊柱损伤的搬运 十九、心肺复苏(单人) 二十、除颤术 二十一、气管插管术(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 二十二、呼吸机的使用 二十三、四步触诊 二十四、双合诊 二十五、骨盆外测量 二十六、精神检查 Ⅱ影像医学技能操作

一、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 二、上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Ⅲ检验医学技能操作 一、白细胞计数 二、尿沉渣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 三、脑脊液细胞计数 四、骨髓涂片铁染色 五、细菌革兰氏染色及形态识别Ⅳ麻醉医学技能操作 一、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 二、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术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 四、硬膜外间隙阻滞 五、经皮穿刺颈内静脉置管术 V 临床病理学技能操作 一、病理标本大体观察及取材 二、病理标本接收、登记及处理 三、常规病理切片诊断 Ⅵ临床药理学技能操作 一、门诊处方调剂 二、处方审核 三、处方调剂判断 四、药品采购入库 五、药学服务相关提问 附录一:影像学检查报告书写规范 一、X线诊断报告 二、CT或MRI诊断报告 附录二:影像片质量评价标准 一、X线片平片质量评价标准 二、CT或MR质量评价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