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报刊名称?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主办单位?江西公安专科学校

?ISSN 号?1008-8121

?CN 号?36-1213/D

?卷期号?200201

?出版日期?020110

?分类号?D917

?分类名?犯罪学

?标题?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程小白/肖冬根

?作者简介?程小白(1960-),男,江西永新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教授;肖冬根(195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公安厅经济侦查总队总队长。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犯罪活动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在对我国经济犯罪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趋势

?正文?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

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产生的不平衡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可资经济犯罪主体利用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与“空隙”大量存在,再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效应,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产生的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而导致的“权力寻租”现象的泛滥,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国际经济犯罪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犯罪日渐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犯罪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涉案金额巨大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其中大要案件尤为突出,1998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51000余起,涉案金额540多亿,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63869起,比1998年上升24%,涉案金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115.5%。经济犯罪大案不断上升,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个案最高案值仅为百万元,80年代末升值至千万元,90年代以来个案案值突破亿元之巨,甚至出现上百亿的经济犯罪案件,1998年全国公安机关的所立的合同诈骗案件案值达228亿元,平均每起案件案值超过310万元。从个案看,1993年,美

籍华人梅直方,李卓明诈骗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案件,这一被骗金额几近当年国家外汇结存总额一半;1998年浙江省金华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涉案金额达63亿元,广东省湛江市的走私案件案值共110亿元,厦门远华集团的走私案件案值共530亿元。可以说,经济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经济犯罪类型更趋多样化,并向市场经济的热点部门拓展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发现经济犯罪活动的依附性规律,即经济犯罪紧紧依附于经济活动的拓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宽,经济犯罪活动总是不失时机、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这些新的经济领域中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犯罪活动的阴谋最容易在新兴的、薄弱的经济活动环节中得逞,可以说,只要国家出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一种新的内容,便会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犯罪活动。以涉税犯罪为例,1985年4月1日开始,我国实行出口产品退税政策,并对出口的应退税款一律由国家预算收入退付,这一政策实行后,骗取出口退税款的犯罪活动也就接踵而至,最早出现骗税犯罪的是广东的新会、台山两县,到了1988年下半年发展到整个广东省,1991年扩大到南方沿海大部分地区,1994年迅速蔓延全国,形成了骗税狂潮。

1994年1月1日,我国对工商税制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的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工商税收制度,相应采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够充当抵扣税款的凭证,一些不法分子为获得非法利益,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税款的犯罪行为便应运而生,且愈演愈烈。国家实施的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一些经济犯罪分子便以西部大开发为名,利用虚假合同,发包公路工程进行诈骗活动;国家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上海市便发现诈骗公积金系列案件。

从经济犯罪案件类型上看,一是金融犯罪仍呈多发态势,1999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案件12194起,涉案金额775.5亿元,比1998年分别上升近50%和3.2倍,其中假币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发放贷款等案件较为突出;1999年共立各种金融诈骗案件12221起,比上年多立2053起,上升20%;涉案金额171.9亿元,比上年增加50亿元,上升41.5%,其中发案率多,涉案金额大的主要是票据、凭证和集资、贷款诈骗案,共立7174起,涉案金额126.5亿元,占金融诈骗案件立案总数的58.7%,涉案总额的73.5%。〖1〗二是涉税犯罪形势相当严峻;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涉税案件9009起,比1998年上升36.5%;2000年全年立涉税案件11577起,

涉案总值232.5亿元,与1999年相比立案数上升28.5%,案值增加3.35倍;2001年1-6月份立涉税犯罪案件6120起,案值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和80.5%,其中非法制贩假发票呈泛滥态势,虚开增值税发票犯罪严重,大要案件突出。三是合同诈骗犯罪突出,1999年全国立合同诈骗案件8114起,比1998年上升9%,占全部经济犯罪案件的13.9%。四是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增多,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案1022起,涉案金额2.69亿元,分别比1998年上升26.3%和27.5%,其中侵犯商业秘密、假冒商标案件涨幅较大,假冒注册商标、标识案件的涉案金额增加。五是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犯罪案件十分突出,1999年共立4000多件,涉案金额20多亿元,2001年1-6月份立此类犯罪案件6143起,涉案金额61.2亿元,职务侵占、挪用公款犯罪案件正逐步向证券领域渗透,证券业从业人员利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和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数千万甚至几亿元巨额资金以牟取私利的重特大案件屡有发生。

应该注意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拓展,一些新兴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如证券市场、期货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高科技市场等,在这些专业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投向集中,利润回报丰厚,然而,调整此类新兴市场的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却远没有建立起来,内部管理机制尚

不健全,有关管理和监控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漏洞,这就为不法分子进行经济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在这些经济热点部门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犯罪类型,可以说,经济犯罪活动已透渗到商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三)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日趋严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日益突出,国家管理经济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诸如发放许可证、营业执照、征收各种税款、拥有种种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公务员行使上述职权缺乏十分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市场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心态上的失衡,致使部分公务人员将权力推向市场,使权力物化,导致以权换钱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大量发生,贪污贿赂、为亲友非法牟利、私分国有资产等种种经济犯罪行为,已日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痛恨。从发案情况看,犯罪分子多数在掌管项目、指标、资金、物质等实权单位,以及工商、税务、政法和技术监督部门,犯罪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利,大搞权钱交易,由此可见,经济犯罪与腐败是紧密相连的一对孪生姐妹,从查处的经济犯罪大要案看,几乎每起重大经济犯罪背后,都隐藏着严重的腐败问题,许多大要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有一些党政领导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参与其中,充当保护伞,纵容、包庇犯罪活动。广东省湛江特大走

私受贿案和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犯罪案件就是这种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的典型。可以说,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导致腐败的进一步加剧,而腐败又保护了经济犯罪。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

(四)群体型经济犯罪、单位经济犯罪十分突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没有相互间的配合协作,经济犯罪分子很难或基本上不可能独自完成从预谋到实施的全过程。因此,在经济犯罪中,群体型犯罪非常突出。从侦办案件的情况看,金融财税犯罪几乎全部是团伙所为;制售伪劣商品犯罪,已基本形成制、贩、销一条龙作业的犯罪链条;有的甚至已演变为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经济实力较强的带黑社会性质的经济犯罪集团。这些带黑社会性质的经济犯罪组织为争取更大经济利益或市场份额,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不惜雇杀手、打手,伤害竞争对手,诱发滋生其它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影响了社会治安。

从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情况看,当前单位犯罪占相当大的比重,单位犯罪突出是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之一。从犯罪情况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单位经济犯罪发展非常迅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单位犯罪不仅数量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烈而且种类急剧增加。单位走私、单位偷税、骗税;单位假冒商标、制售伪劣商品;单位

行贿、受贿;单位非法经营、破坏市场秩序;单位合同诈骗与金融诈骗;单位破坏环境资源;单位侵犯著作权、假冒专利;单位骗购外汇等等。面对单位经济犯罪的种类与范围的不断增多、扩展,难怪有的学者发出这样的呼吁:“实践中法人犯罪的种类在不断扩展,事实上,除了某些需要具备人的自然属性才能实施的犯罪外,其余一切犯罪,法人都可能实施,因此没有必要对法人犯罪范围作专门限制规定”。〖3〗二是单位犯罪的主体面广。从目前查处的单位犯罪看,加入单位犯罪主体行列的,不仅有众多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还有各种各样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三资企业和境外法人,甚至党政机关、司法部门和部队。三是单位犯罪的大要案多,查处难度大。单位犯罪以其依法成立的合法身份掩护,利用其雄厚的资本、权力及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其他特殊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犯罪,其犯罪的规模和数额远远高于自然人,而且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单位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一旦罪行败露,便会启动各种关系来干扰案件的查处,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执法部门在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利益驱动下,对单位犯罪积极纵容、包庇甚至支持、参与,对查处机关和人员横加干涉,设臵障碍,加大了对单位犯罪查处的难度。

(五)经济犯罪手段隐蔽、狡猾,智能型犯罪突出

目前,国内的一些经济犯罪从传统的、初级的犯罪手

段向高科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专长,利用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从事经济犯罪活动,作案过程诡秘、快速;二是经济犯罪分子作案前精心策划、设计,具有反侦查的意识;三是规避法律,寻找法律上的空隙和不完善之处,打“擦边球”,逃避法律的制裁;四是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手段的上述特点,给公安机关发现和打击经济犯罪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六)跨区域、跨国的经济犯罪日益增多

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给经济犯罪分子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交通通讯工具的日益便捷,也给经济犯罪分子流动作案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经济犯罪大要案件往往涉及几个、十几个省市,有的还涉及到港澳台地区。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跨国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日益增多。跨国的经济犯罪或称国际性经济犯罪实质上是经济犯罪活动在地域上的扩展和延伸,犯罪要素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是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主要特征。从国际性经济犯罪的活动范围来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几乎都已经受到或正面临着国际性经济犯罪的侵害,特别是有组织的国际经济犯罪集团正把黑手伸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争取更多的立足点和犯罪空间。1991-1995年5年间,中国公安机关

共立境外人员入境作案的刑事案件2865起,破案2793起,查获作案的境外人员4633人,其中走私、经济诈骗犯罪案件占立案总数的56.3%。1994年中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外籍犯人中,共涉及16个国家,许多国际犯罪组织正把犯罪的触角伸入中国。

二、我国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

对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说,必须全面地把握与经济犯罪相关的所有因素,研究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状况,由于经济犯罪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经济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系统中的许多机理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了解还不够全面,这就使得对经济犯罪趋势的研究只能在对未来经济犯罪的发展起主要、直接作用的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犯罪未来的走势作出一定的推断和估测。经济犯罪的增减、消长的状况是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各种诱发经济犯罪的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合力)和抑制力(各种抑制经济犯罪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合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大于抑制力时,经济犯罪就会呈上升的趋势,当经济犯罪的诱发力与抑制力势均力敌时,经济犯罪则呈平缓的态势;当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弱于控制力时,经济犯罪则呈下降的态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的确立和逐步正常化,法制化和完善化的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

总体水平比较低,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大于抑制力,这一时期的经济犯罪必然会呈现相对增长和严重化的发展趋势;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正常发展时期,法制化、制度化相对比较完善,对经济运行的监控机制较为健全,人民生活、素质、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已经相对提高,经济犯罪的诱发力与控制力可能处于势均力敌或诱发力弱于控制力的状态,这时经济犯罪呈现相对稳定或相对减少的态势。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对从现在起至2005年我国经济犯罪的态势作出推断。在这一阶段,我国社会仍然处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这种体制方面的负面因素和社会结构转型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过去诱发经济犯罪大量发生的各种主要相关因素在今后5年还将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尤其应该看到,加入WTO后,我国将在2005年全面实现加入WTO的承诺,这将意味着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这种经济结构调整过程,既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提高和与国际经济活动规则接轨的过程,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阵痛和震荡,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在这种宏观社会背景的作用下,经济犯罪的诱发力将始终顽强地逞扩张趋势从而大于抑制力,可以预料,我国的经济犯罪在今后五年内仍会呈现持续攀升的态势,并且居高不下。? 一> 梅缸锏淖芴辶 甘 挂 薪洗蠓 鹊脑黾?

这主要是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市场秩序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可资经济犯罪主体利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导致经济犯罪案件发案的增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1997年10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刑法,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一章中增加了大量经济犯罪的新罪名,过去不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将认为是犯罪行为,加之公安机关经侦机构的建立与健全,执法素质及主动发现经济犯罪活动能力的提高,表现在案件立案统计数量上则肯定会上升。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立案数的上升归结为经济犯罪形势严重化。应该看到,经济犯罪有较高的犯罪暗数,在西方国家,经济犯罪有“隐形犯罪”之称,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数的上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非法经济活动监控有力的表现,也是报案与立案渠道畅通及经侦部门工作认真、负责、效率高的表现,简言之,这是法制进一步健全、法网进一步严密的具体反映。? 二K孀攀谐』 频睦┱牛 梅缸锘疃 目占浣 徊酵卣梗 梅缸镏掷嘟 饔谄肴?

经济犯罪活动与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息息相关,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市场经济的孕育、建立和形成过程中,当前经济犯罪活动的基本格局还将继续保持和发展,随着市场机制的高度扩张,经济犯罪在种类结构上将会发生以下变化趋势:

1、垄断经营方面的犯罪将会加剧,破产欺诈类犯罪将会增加。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扩张,生产向高度密集化方向发展,势必出现部分公司、企业或经济实体凭借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垄断地位,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共谋限制或窒息自由竞争,破坏经济的正常运作,垄断经营方面的犯罪将会出现。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反托拉斯法,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创制颁行有关法律,为打击垄断经营方面的犯罪提供法律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将逐步建立,《破产法》将会得到全面、有效的推行,在这种情形下,借破产蓄意逃债、废债,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破产诈欺犯罪将会上升。2、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企业的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合作合资、租凭拍卖等所有制的多元化进程将会加快。企业在改组改制过程中,国有公司、企业及其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私分国有资产、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的新类型,随着外资企业人才“本土化”政策的实施,大批在国有企业和国内私营企业工作的拔尖人才会出现跳槽现象,涉及商业秘密、科技情报、技术秘密、专利成果等知识产权的犯罪案件将会增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的加剧,各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会受到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将会出现更多的企业、单位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采取非法甚至犯罪的手段牟取经济利益,因此,单位、

法人犯罪将会在原来的基数上继续攀升。? 四K孀胖 毒 玫睦戳伲 缇 梅缸锝 岢鱿郑 梅缸锏目萍夹裕 悄苄运 浇 崽岣?

1、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网络经济犯罪将会逞增长态势。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是建筑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5〗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活动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实施的网络经济犯罪行为将会逞增长态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的计算机犯罪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有的国家和地区的年增长率则多达200%-400%,而被发现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仅占总数的5-10%,有的甚至认为只占1%。已报案率还不足10%,受到法律制裁的犯罪人仅占3%。在我国,1988年全国破获的计算机犯罪仅7起,1989年上升到13起,1990年为20起,到了1991年,案发数又翻一番,此后这类案件不断增加,犯罪金额从几千元、几万元直至上亿元。

2、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犯罪活动将在有形与虚拟两个市场并存发展,网上侵财和侵权型犯罪将会增多。据统

计,我国互联网用户总数量在1600万左右,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有数千家,从2002年开始,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可能步入快速增长的时期,网络经济作为一种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形式正在迅速渗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消除了买卖双方地理、距离和时间界限,使交易费用大大降低,但附生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侵财型和侵权型经济犯罪也会应运而生。网络安全问题将会出现,如何加强对网络这一虚拟市场的监管,解决好网上经营企业资质查询、身份识别和信息传输的安全问题都是当前网络经济亟待解决的。由于网络已国际化,因此利用网络犯罪的行为也超出了地域及国界的限制,出现了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分别发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呈现出跨区域性的国际性特点。由于各国有关引渡罪犯和处理网络经济犯罪的法律规定及外交政策各不相同,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难度。因此,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司法合作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1 す 膊烤 梅缸镎觳榫郑 保梗梗鼓耆 梅缸锴榭鲎凼觥迹痢剑 梅缸镎觳椤迹谩剑?2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2001年1-6月份经济犯罪情况综述〖A〗.经济犯罪侦查〖C〗.3 崔庆森.刑法规定法人犯罪的思考〖J〗.法学研究,18#保.4 李京文.2001年中国经济前景〖M〗.团结出版社,2000.26.5 经

济合作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4.

?责任编辑?肖业炎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犯罪率影响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 摘要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人类为对付犯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际社会统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二战所造成的损失。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马克思认为是社会客观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决定着犯罪。故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尝试建立一个回归模型,解释刑事犯罪率的变化,降低刑事犯罪率,保障社会和谐。 关键词:刑事犯罪率;基尼系数;城市化率;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riminal crime rate ABSTRACT Crime is disease in the human society, mankind against crime to pay a high price.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 harm of crime, is beyond the losses of lives and property caused by warⅡ. Crime, as a social phenomenon, is decid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 mark thinks social objective history conditions, and especially economic condition decides crime. We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ry to establish a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ain the changes in crime rates, lower crime rate, ensure social harmony. Key words: crime;criminal Gini coefficient;Urbanization rate;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调查报告(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情况 调查报告(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等多重利益,我们把他称为涉众型经济犯罪。所谓“涉众,”是指涉及众多的受害人,特别涉及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经济犯罪。近几年来,此类犯罪在一些地区频繁发生,涉及人员多、时间跨度大、地域广,不仅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因而是一类最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最容易引起群情上访;最容易形成新的社会矛盾;成为影响地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在近年来的经侦工作中,虽然我们始终把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作为工作重点,但多种多样涉众型经济犯罪抬头甚至扩散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我们公安经侦职能部门要始终把打击防范涉众型经济犯罪活动作为工作重点,防止蔓延坐大,应当采取有效对策防之蔓延。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众型经济犯罪滋生和蔓延的原因分析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体制改革后的民营公司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当地农村百姓和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的重要场所。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有极少部分的公司企业披着“合法”的外衣掩盖“非法”的经济

犯罪活动,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择手段筹措资金,疯狂在民间以高额利息诱骗群众投资,极大刺激群众现投现收益的愿望。但目前国家实行的是刺激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银行存款利率低;收益少,民间投资市场活跃、投资需求望盛,相对狭窄的投资渠道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在客观上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 伪装逼真,识别投资陷阱难度大。有部分公司在建立之初,为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意夸大自已资金充足、实力雄厚,并拿出一套具有尖端科技性、效益性的虚假开发项目资料作为宣传攻势,骗取政府和社会群众的信任,从而导致公司在不具备开发物质和条件的情况下,却顺利取得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相关手续,为造大影响面和吸引力,邀请地方拥有‘权’和‘钱’一手统的各部门领导及社会各界同仁志士奠基同贺,采取这种极其诱惑性的伎俩,致使三种不同性格、不同工种的群众上当受骗,一种是下岗职工;二种是城镇无职无业人员及农村部分农民;三种是国家工作人员;前两种受害群众防范意识薄弱,主要是缺乏对不法分子公司业务经营和资信进行印证和深入了解渠道,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弱势位置,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识别不到投资的陷阱,主观上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不法分子在运作之初就采取“折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拿后来投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进步,互联网迅猛发展,并 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但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利器。利用互联网犯罪已经成为 一种新的严重侵害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形态。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 犯罪给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开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集资诈骗,非法集资,传销,出售、购买 假币等犯罪活动的案例屡见不鲜。在互联网时代下,打击经济犯罪 就必须先清楚的了解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犯罪的特点。 首先,犯罪形式的多样化,今时今日,互联网已在社会各个领 域得到广泛应用,无论是工业、服务业、商业甚至是农业,还是人 们的衣食住行,互联网已无处不在,这就为犯罪份子实施犯罪活动 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其次,犯罪行为的隐蔽性,这是由互联网自身的虚拟性所决定的。互联网时代下诞生了许多新兴商业和产业,例如互联网商务、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通讯等等,但无论是什么产业,都是通过计算 机和计算机群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的读写只是一种电子信号,是虚 拟的存在。因此犯罪分子利用虚拟信号进行的犯罪行为相对具有很 强的隐蔽性。 最后,犯罪跨度大,这是由互联网的开放性所决定的。犯罪分 子利用互联网可以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进行犯罪活动。例如通过互 联网进行传销、非法集资或者集资诈骗,只要是互联网连接的地方,犯罪分子都可以进行犯罪活动。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犯罪分子突破 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犯罪的新形势,就公安机关而言,惩 治犯罪是防控犯罪的有力手段。对跨区域、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 经济犯罪予以惩治,需要创新惩治模式。 一、创新集群战役惩治模式。在传统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中,管 辖地公安机关只针对辖区内的犯罪网络、犯罪链条进行惩治打击, 打掉经济犯罪团伙中单一环节、单一链条的情况较为普遍,对辖区 范围外的上下游犯罪的铲除和整治较少。集群战役可以集合全国或 地区经侦力量,整合涉案地优势资源,实现跨区域线索经营、落地 查证、嫌犯抓捕的统一调度指挥和信息共享,战役中多警种跨区域

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

收入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对中国1978-2008 年间收入分配对犯罪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发现,全国间的收入差距对犯罪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容易造成社会紧张,穷人产生严重的挫败感,对社会产生不满,地位的不公平感导致穷人可能通过犯罪来提高自身满足度,由此可能引致低地位的人犯罪。从经济学视角看,穷人犯罪的机会成本低,而同时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富人的财富给穷人创造了非常多的机会,如果穷人将时间更多的配置在非法活动上,其收益可能会更高,因此,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鼓励了穷人从事更多的犯罪活动. 关 键 词: 收入差距 犯罪率 一、文献综述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开始大量利用计量方法对犯罪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广泛考察了各种宏观经济因素如收入分配、失业、教育等对一国犯罪率的影响,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此同时犯罪率也急剧上升。1978 年全国的犯罪总数为五十多万起,到2005 年犯罪总数达到了四百六十八万多起,是1978 年犯罪总数的8.7 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因素变化对我国的犯罪率到底是否造成了影响?如果对犯罪造成了影响,不同因素的影响各自有多大?哪些是影响犯罪的关键?国内对这些问题的定量研究还是比较缺乏的。本文试图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国民教育状况、城市化等对犯罪率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二、模型、变量描述 (一)模型设定 (1)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方法通常有DF 检验法、PP 检验法和ADF 检验法(Augmented DF Test)。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原因,人们通常使用ADF 检验法,其模型为: 模型Ⅰ(无常数项、无趋势项) △y t = (ρ-1) y t-1+ ∑=m i 1δi △y t-i +εi (1) 模型Ⅱ(有常数项、无趋势项)△y t =β1+(ρ-1) y t-1+ ∑=m i 1δi △y t-i +εi (2) 模型Ⅲ(有常数项、有趋势项)△y t =β1+β2t+(ρ-1) y t-1+ ∑=m i 1δi △y t-i +εi (3) 其中,{εt }为白噪声。△表示变量的一阶差分。原假设为H 0:ρ=1,即{ y t }有一个单位根(非平稳)。T 为时间趋势因素。若ADF 值小于Mackinnon 临界值,则序列是平稳的,否则是不平稳的。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按照AIC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准则确定,AIC 值越小,则滞后阶数越佳。由于实际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我们采用三种检验类型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宏观经济因素 一、GDP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综合指标。GDP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对于股市的预期。GDP的发展对股市的影响意义重大。GDP 呈现良好的增长姿态时,表明宏观经济综合状况较好,向投资者表明经济的走势是良性的,投资者会产生好的预期,就会加大投资,看好股市,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带来股市市值的上升;相反,GDP增长放慢或下降时,表明宏观经济状况较差,投资者对于经济的预期就会利空,看跌股市或者放慢投资速度,影响股市的市值。 二、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利率的升降与股价的变化呈反向关系,主要有三个原因: 1.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2.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价值所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3.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 三、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可提高本币的购买力,降低进口成本。汇率变动可以通过资本流动来影响股票价格。宏观层面上,货币大幅度贬值,则投资者在投资预期收益会减少,资金流出,股价下跌。反之,资金流入,股价上扬。同时,本币增值,利率下降。低利率引起的流通性增加,对股市利好。 在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潮流中,汇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的经济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以及世界贸易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受汇率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显著。 四、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它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可以分不同的阶段来分析: 在良性通货膨胀阶段,温和的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而且由于流通中的货币增多,必然会有一部分货币流入股市,引起股市资金增加需求扩大,从而推动了股市的增长。 如果物价持续上涨,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涨价的影响会转换成为企业的成本压力,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而且与此同时政府也会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出台一些从紧政策治理通货膨胀,有可能引起股市下跌。

第五章 影响犯罪的主体因素

第五章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因可寻的。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正确的结论是: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两方面的因素中,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只是促使内因变化的条件。 本章将对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即主观因素进行专门的讨论,这方面因素主要包括犯罪主体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行为因素。这三大方面因素是产生犯罪心理的前提因素,或者说是内在的,关键性的因素 第一节犯罪主体的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决定了人的物质存在状况,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犯罪者也是具有一般属性的个体,其生理状况对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有着重大影响。 一、年龄因素 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并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因而年龄因素会对犯罪率的高低,犯罪种类和犯罪手段的选择产生影响。14岁之后开始上升,20—24岁达到顶峰,25岁开始下降。年龄层中犯罪发生率的变化,表明了个体人格未完全形成而产生的在社会中的适应性障碍。 法国·杜布里洛博士 儿童期 1~12岁 少年期 12~18岁 青年成人期 18~25岁 成年成人期 25~35岁 公认成年期 35~50岁 危机期 50~60岁 衰老期 60岁以上

1.儿童期:几乎没有犯罪、生理和心理末充分发育,人身处于父母的严格保护之下,并且对犯罪认知还十分模糊,因而不易诱发犯罪心理的形成。 2.少年期:充满矛盾时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形成与认知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认识、情感、行为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都表现较为突出。渴望独立,但又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因而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从而形成犯罪心理。犯罪类型与年龄较为一致,多表现为盗窃、抢劫、放火、性犯罪等爆发性强的非智能犯罪。 3.成人期:犯罪率下降。这是由于此时人的身体与心理都逐渐发育成熟,认识能力与自知能力、自控能力都大为提高,心理结构渐趋稳定,因而主体内外之间的矛盾下降。所以犯罪率下降。犯罪类型与年龄相一致,多发生所谓白领犯罪、经济犯罪、高智能犯罪、黑社会犯罪等需要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智慧乃至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犯罪,不容易冲动更善于伪装自己,掩饰情绪,犯罪心理结构趋向稳定化。 4.危机期:犯罪率进一步下降 5.衰老期:犯罪率降至最低点。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相对于青少年而言,已不再冲动,发生纠纷可能性小,更趋于稳定的生活方式。 二、性别因素 男女之间的差别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理、心理的不同,对犯罪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从犯罪率来看,一般而言,女性犯罪数量要比男性低得多。两性差别是其重要原因。 1.生物基因决定了她们在体能上天生地弱于男性,心理能量亦弱于男性,表现为胆量相对于男性较小,性格温和柔顺等,女性在整体上攻击性弱于男性。 2.女性在体质上和精神上富于忍耐、牺牲、抑制等品质,相对男性较少冲动。 3.女性负有生育子女的生活使命,社会活动范围相对较小从而发生社会冲突可能性小些。 (二)从犯罪类型来看,女性多为诈骗、盗窃、纵火、投毒等,而男性多为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和有组织犯罪。女性由于其心理较男性更趋于稳定,并且性格耐心、细致,因而诸如交通肇事罪这类过失犯罪的发生率要比男性低得多。 (三)从犯罪手段,由于女性具有体能偏弱和心思缜密、度量狭小,嫉妒心强等负面性格特征,其作案手段往往具有间接、迂回、隐蔽、卑鄙、残忍的特性。相对而言,男性体能偏强、粗糙直率的性格特点使其多采取直接、直达、公开、暴力的手段。 有些人认为女性犯罪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性犯罪,女性实施卖淫行为,是以大量的男子有嫖娼需要为前提的,否则色情行业不能称为“行业”了。 三、反社会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报刊名称?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主办单位?江西公安专科学校 ?ISSN 号?1008-8121 ?CN 号?36-1213/D ?卷期号?200201 ?出版日期?020110 ?分类号?D917 ?分类名?犯罪学 ?标题?试论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程小白/肖冬根 ?作者简介?程小白(1960-),男,江西永新人,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教授;肖冬根(195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公安厅经济侦查总队总队长。 ?内容摘要?我国经济犯罪活动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在对我国经济犯罪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犯罪活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趋势 ?正文?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

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产生的不平衡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可资经济犯罪主体利用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与“空隙”大量存在,再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效应,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产生的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而导致的“权力寻租”现象的泛滥,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国际经济犯罪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犯罪日渐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犯罪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涉案金额巨大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其中大要案件尤为突出,1998年,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51000余起,涉案金额540多亿,1999年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63869起,比1998年上升24%,涉案金额1166亿元,同比增长115.5%。经济犯罪大案不断上升,涉案金额也越来越大,二十世纪80年代初个案最高案值仅为百万元,80年代末升值至千万元,90年代以来个案案值突破亿元之巨,甚至出现上百亿的经济犯罪案件,1998年全国公安机关的所立的合同诈骗案件案值达228亿元,平均每起案件案值超过310万元。从个案看,1993年,美

浅析经济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浅析经济犯罪现状及发展趋势(一) 论文关键词:经济犯罪现状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所产生的不平衡性;市场经济建立发展过程中体制、法制、管理的滞后所产生的可资犯罪漏洞大量存在,以及市场经济本身负面效应和国际犯罪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经济犯罪也日益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本文就目前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加以分析。 经济犯罪已成为当前我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发展趋势,对于更有效的采取措施打击犯罪、预防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犯罪的现状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犯罪现象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发生了重大变化,分析当前经济犯罪的现状,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 (一)党政、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犯罪多 由于现行体制、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无论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于决定决策的特殊位置上,尤其是那些头脑膨胀、私欲严重、心术不正的领导更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专横跋扈,无视党纪国法,例如:“原新乡市市委书记祝友文”在任新乡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阻挠压制群众批评检举,控告利用职权为其儿子经商谋利益,收受贿赂,接受礼金礼品,最后跃入经济犯罪的深渊。 (二)经管财经的人员犯罪多 在侦破的经济犯罪案件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出,会计、出纳、采购员、摊销员、保管员,这些直接管钱、管物的人员犯罪的多。某县1997年至1998年查办经济犯罪案件中48件53人,其中涉及业务员的有26人,涉及会计、出纳、记帐员的有7人,占涉及经济案件人员总数的62%。 (三)窝案、串案越来越多 当前的查处经济犯罪案件中,往往出现抓住一个,捉住一窝,查出一案,牵出一串,有夫妻合伙作案的,有领导与下属勾结作案的,有同事结伙作案的。例如:和平县近600万元贪污案内幕:1996年1月17日夜晚,和平县城发生了解放以来最大宗现金被盗案,县国土局局长黄建会办公室里的62万元人民币被人盗走。三个月后,案件告破,现金是黄利用职权非法设立的小金库中部分存款。但事情并未就此终结,1996年4月上旬,和平县检察院在侦查该案过程中,顺藤摸瓜揭开了吴月林等人利用办案之机,勾结犯案人员大肆鲸吞、贪污涉案公款近600万元的内幕,至此,案情真相大白。 (四)顶风作案势有抬头,犯罪率有所上升 “党内决不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是党的十五大对腐败分子发出的严正警告。但是,一些经济犯罪分子置党的警告于不顾,利令智昏,胆大妄为,顶风作案,经济犯罪从总体有增无减,而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例如: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1994年至2000年7月,在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单独或伙同其子李勃收受他人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1810万余元。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其判处死刑不立即执行。据统计,2000年全国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案件;查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2100多人。 二、经济犯罪的发展趋势 (一)经济犯罪的总量大幅增长。 自一九九八年以来,中国经济犯罪的总量持续居高不下。立案数量从九八年的五点二万起增长到二00一年的八点五万起,年均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远远高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增长速度。二00二年立案量仍高达七点一万起。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对证券投资市场产生影响 宏观经济因素是影响证券市场长期走势的唯一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对投资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对证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二是宏观经济的运行决定了证券市场的总体运行态势。 下面我将结合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周期两方面论 述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对证券投资市场产生影响。 一.宏观经济的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斐然,但是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家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发展经济的主要动因。通过中国股市10余年的发展经历,我们看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投资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1.利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利率水准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利率与股票反向。利率下降时,股市上涨。利率上升时,股市下降。在08年10月9日,央行存款利率为5.58%(5年年利率),当时沪市指数为2100点左右,而后央行存款利率一调再调08年10月30日为5.13,11月27日为3.87,12月23日再次调整为3.60。那么股市中表现出明显反应,股市从最低点1600点左右涨至今天的近2900点。从这一变化,足以证明利率对股市直接的影响。究其原因,利率上升公司借贷成本增加,公司因融资能力相对减弱不得不选择缩

小缩小生产规模,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股票价值因此下降。同时,利率的上升使得场内资金转向银行和债券,也是导致股市下跌的原因。反之,利率下降,股市上涨也是同样的道理。 2.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下调,从人民币汇率走势图来看(见图1),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汇率下调幅度最大,2007年12月的汇率为美元兑人民币7.3:1,当时的上证指数为5200点左右。一年后,2008年1 2月,汇率为6.83(之后汇率一致在6.83附近)而大盘在1600左右,大盘缩水3600余点。不得不承认其中汇率下调是大盘大跌的原因之一。 (图1) 汇率下调,人民币升值,对于股市来说,本国产品竞争力减弱,出口型企业利润受损,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一驾陷入困境,股市自然下跌。 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家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非常大。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如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92号),要求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

不同地区犯罪率分析

从城市文化看犯罪 摘要:都市化的发展伴随着犯罪率的变化,而城市文化作为都市化的一部分也呈现新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城市文化的角度探讨其与犯罪的关系和影响,从城市文化的歧视性、功利性、竞争性等方面说明它对犯罪行为的潜在引导,并以广州和金华为例,阐述城市文化对犯罪的双重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利用城市文化降低犯罪率,从而丰富城市文化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都市化城市文化犯罪歧视性双重影响 一.城市歧视性文化——犯罪的重要导火索 1.地域歧视——导致流动人口的犯罪 都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向“城乡一体化”有明显的迈进。都市化带来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同时,城市文化中对于农村的歧视性特征也日益突出。都市经济的繁盛必然形成对于农村劳动力的“推拉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涌入。 农村人口既是中国流动人口的主体,也是流动人口犯罪中的主体,北京市丰台区的统计(1993年)流动人口犯罪中农民占92.9%。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对1990年、1993年、1996年、1999年、2002年五个年度外来犯罪者的职业结构调查表明,农业户口占很大比例,均占到了84%左右。流动人口为什么最终会成为城市犯罪的主体,我想从城市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①城乡文化冲突引发心理危机 随着农民工进城,相对封闭、保守的生活方式的乡村文化与建立在高度物质、技术、现代化基础上的都市文化相互排斥,并在无形中形成牢不可破的文化壁垒,而在短期内农民不可能摆脱传统乡村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文化环境,参与激烈的竞争对他们来说更是以卵击石。这潜移默化地加剧了他们内心的陌生感、紧张感、焦虑感。而在他们心理建设尚未完善,文化冲突尚未调和的同时,城市文化中的歧视性特征却日益猖獗。流动农民没有城市户口,找工作难,工资时常被拖欠、子女无法入学、居住环境差、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大大加深了他们内心的不平衡感,从生理、心理上造成了农民自卑感的日积月累,最后,当社会不公平的文化特性演变为农民内心根深蒂固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很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刺激其产生行为冲突。正如刘士林所说,“尽管城市仍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中······繁华表象的背后,对城市本身的怀疑、失望、厌恶、憎恨甚至敌视等极端心态与行为也与日俱增”。① ②城市文化的匿名性刺激报复行为 城市文化的匿名性一方面造成进城农民个体的无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减轻他们对越轨行为的负罪感,增加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他们眼中的“城里人”已经成为自己的对立面——一个陌生群体的代名词,文化的激烈碰撞表现在行动上即成为“报复城市”的犯罪行为。 ①刘士林《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问题与文化自觉》,《广西城镇建设》,2012年01期

浅谈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

浅谈新形势下的经济犯罪 姓名:石晓萍 学院:水利学院 专业:工管(造价) 学号:201103109

关键词:经济犯罪原因诈骗金融融资 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犯罪案件呈案值不断增多,损失越来越大的发展态势。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本文结合案例试就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现状、趋势、成因及对策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利益格局调整产生的不平衡性,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可资经济犯罪主体利用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与“空隙”大量存在,再加之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效应,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产生的权力缺乏监督与制约而导致的“权力寻租”现象的泛滥,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的国际经济犯罪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犯罪日渐突出,呈现出十分严峻的态势,犯罪的现状可以概括为: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犯罪种类更趋多样,手段趋于现代化、智能化,危害极为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犯罪发案数量猛增,涉案金额巨大近年来,经济犯罪案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其中大要案件尤为突出。可以说,经济犯罪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二)经济犯罪类型更趋多样化,并向市场经济的热点部门拓展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犯罪的发展变化的轨迹可以发现经济犯罪活动的依附性规律,即经济犯罪紧紧依附于经济活动的拓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领域的不断拓宽,经济犯罪活动总是不失时机、无孔不入地渗透到这些新的经济领域中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犯罪活动的阴谋最容易在新兴的、薄弱的经济活动环节中得逞,可以说,只要国家出台一项新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生活出现一种新的内容,便会衍生出一种新的经济犯罪活动。 (三)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日趋严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国家对经济管理的职能日益突出,国家管理经济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诸如发放许可证、营业执照、征收各种税款、拥有种种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等等。但是,由于国家对于公务员行使上述职权缺乏十分有效的监督与制约,市场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多元化导致人们在心态上的失衡,致使部分公务人员将权力推向市场,使权力物化,导致以权换钱权钱交易型经济犯罪大量发生,贪污贿赂、为亲友非法牟利、私分国有资产等种种经济犯罪行为,已日益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痛恨。 (四)群体型经济犯罪、单位经济犯罪十分突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没有相互间的配合协作,经济犯罪分子很难

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的影响分析3

随着当前经济环境的 “复杂化” 使得决定股市趋势的内外因素更为“多元化” 反映经济 基础变量 GDP 货币供应量 经济周期 通货膨胀 实际利率 汇率与进出口 物价指数 物价指数反映的是我国市场环境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反映了整体经济状态

税率 税率反映的是调控政策的变动 汇率 利率 货币 汇率、利率、货币供应量则反映的是我国金融市场环境 前言 中国的证券市场是当今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从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历程来看,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证券市场才开始萌芽。在经历30年的发展,中国股票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些欧美成熟市场需要十几年甚至是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道路。并且在经过2009年的经济危机,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更是成为了广大人民生活理财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投资股票市场中掌握好投资机遇,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 影响中国股市的因素有很多,但中国股市对宏观政策尤其敏感,中国的股市更是在宏观经济的运作状况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之下运作展开的。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着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其中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按照一般常理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由此看来宏观经济走势影响着股市的波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也不是完全同步的。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分析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并且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其影响力,并借此为投资者提供宏观经济对股市行情的影响信息,以提高其投资的准确性。

如何降低犯罪率

如何降低犯罪率 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 犯罪心理是由主观原因和社会环境原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转化而形成。 主观原因: 生理原因: 是指个体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如性别、年龄、内分泌、神经类型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正常生理、心理活动的疾患等。生理因素不会直接萌生犯罪心理,它只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 心理原因: 1.心理防御机制不健全 心理防御机制一般有:逃避,自骗,攻击,代替,建设等。而犯罪者就是选用 了攻击性防御机制。 2.认知水平低 药家鑫:因为担心受害者找其麻烦,索要赔偿等。 3. 心理康复能力、心理自控力、环境适应能力、自私心狭窄、自负心理(马加爵: 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扭曲的人生观以及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还有他 内外心理的不协调也是造成他犯罪的原因) 等。 社会环境原因: 大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因素。 小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工作,居住,交往,职业等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的失当是犯罪滋生的土壤(过分溺爱,简单粗暴,放任自流)、家庭结 构的残缺、家庭中的不良行为(父母的行为思想观念) 2.朋友群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文化环境因素 不良的文化影响,血腥暴力影片,网络等。社会习俗等 4.社会贫富差距 由于以上的社会环境原因会使人的心理产生不良的个性倾向性,不良的性格品质以及不成熟的自我意识等。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容易导致个体对客观现实做出消极的反映。

措施: 社会环境: 1.不断完善社会环境。 2.注意社会预防和全民的综合治理。 3.对已经形成犯罪心理的人:加以防范措施和心理辅导,心理矫治,减少犯罪机遇。 4.应多宣传现代的邢侦技术之发达,要告诉犯罪的人,即使蛛丝马迹,警察也能抓到 你。也就是说,要给人们这样一种意识:我们无法阻止你试图犯罪,但我们一定有办法抓到你,这样,当人们产生邪恶的念头时,他们首先会想到的是现代高科技刑侦技术,并害怕他而放弃犯罪的念头。 5.家庭方面——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和指导体系 提高父母的责任心, 6.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品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引导。增设法制宣传栏、宣传刊,采取各 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常识教育。针对大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还应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自身: 1.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2.促进自我意向的进一步发展。 3.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 4.发展自我的控制能力。

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对经侦工作改革的思考(一)

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对经侦工作改革的思考(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纵深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伴生物的经济犯罪大量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助长了腐败风气,引发大量的不安定事件,危害社会稳定,其危害之严重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作为肩负打击经济犯罪重任的公安机关,要依法履行其神圣职责,完成新时期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就必须按照不久前朱镕基总理在给全国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会议的批示中所指出的那样:“要从政治上而不只是经济上看到打击经济犯罪的重要意义。”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对经济犯罪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提高打击经济犯罪的效率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在研究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犯罪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目前经侦工作状况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提出深化经侦工作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一、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不长,而且是在没有经验可寻的情况下独自探索,导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竞争性和逐利性,使一些单位和个人为追求高额收益,利用工商、税务、财会等方面的漏洞,大肆进行经济犯罪活动。当前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犯罪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经济犯罪总量大幅增长,大案要案增多。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特别是在税收、金融、外贸和外汇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重大改革,经济犯罪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且大案要案显著增加,犯罪所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1997年全市经侦部门共接报警572宗,涉及金额18亿元;而1998年接报警785宗,涉及金额86.5亿元,比1997年分别增长1.84倍和3.52倍;1999年接报警1206宗,涉及金额97.19亿元,比1998年分别增长53.6%、12.4%。而有的案件数额相当惊人,如1999年侦破的“5.17”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广东某信托投资公司深圳证券营业部涉嫌虚报注册资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10.48亿元。(二)单位犯罪、团伙犯罪日益增多,犯罪主体有组织化趋势。一些企事业单位为追求非法利润,利用其熟悉金融、税收、外汇等运作流程和薄弱环节,大肆进行经济犯罪;而有些犯罪分子以设立公司、企事业单位为幌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此种情况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利用经济交往的合法外衣,进行经济犯罪活动,经济犯罪的主体有组织化的趋势,从犯罪预谋、作案设计、分工配合到最终实施都有一套人马运作。如1999年侦破的彭某涉嫌信用证诈骗案,彭某伙同他人,虚报注册资金成立30余家公司,以公司名义骗取银行信用证54张,涉及金额44589万元人民币。(三)经济犯罪的作案手段有专业化、智能化的趋势,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比较强。犯罪分子能实施经济犯罪,大多利用其熟悉金融、税收、外汇等方面的优势,钻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和弊端。而有的经济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比较强,在犯罪前大多经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实施犯罪成功后则及时转移赃物,销毁罪证,造成公安机关查处经济犯罪取证难、追赃难。如1998年12月侦破的雷某夫妇信用卡诈骗案,雷某夫妇制作银行ATM自动提款机牡丹提款卡7张,并提款9.6万元,而后挥霍一空。(四)经济犯罪所涉及的领域和地域不断扩大,危害性越来越大。犯罪分子利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产生外汇、股票、期货、保险等新产业、新行业的漏洞和弊端,从一般的经济犯罪向新的领域渗透,1998年,全市接报骗购外汇案37宗,侵犯知识产权案29宗,危害税收征管案10宗。从地域上看,经济犯罪案件大多跨地区、跨省,有的甚至跨国(境),如1997年侦破的深圳市某实业有限公司虚开增值税发票案,案件涉及北京、上海、厦门等多个城市的98家企业。二、深圳经济特区公安机关经侦工作的实践(一)目前状况目前,深圳经济特区正在进行经侦工作改革,筹备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经侦队伍。在专业化的经侦队伍建立之前,深圳经济特区各级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公安部、省公安厅的部署,采取措施狠狠地打击了经济犯罪,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1.侦破一批经济犯罪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浅议网络经济犯罪的表现和特点

浅议网络经济犯罪的表现和特点 [摘要]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但也出现了计算机犯罪等社会问题。与传统的经济犯罪不同,使用计算机进行的经济犯罪具有智能、隐蔽、抽象、跨国、持续等特征,而且有多种多样的犯罪形式,要防止我们自己的权益受到伤害,就必须对网络犯罪进行了解。 [关键词]网络经济犯罪;特点;表现方式 由于网络和通讯技术发展迅速,在网络上的经济活动已成为发展潮流,电子商务、电子银行和网络上的营销等经济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十分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然而,网络具有两面性,在人们用它改造世界时,犯罪分子则通过网络实现犯罪行为。在网络上进行各种犯罪,严重的损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其中,网络上的盗窃、诈骗和非法传销等犯罪活动出现骤增的发展势头,严重的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网络经济犯罪的含义 经济犯罪指的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行为人利用合法的经济方式,违背经济法规,损害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国家、他人财产的行为,这种行为应受到《刑法》的处罚。而计算机网络犯罪指的是行为人违背《刑法》的规定,利用网络为工具,或者侵害计算机的软硬件和信息网络的违法行为。二者的复合即是网络经济犯罪。它与现实生活的空间不同,是虚拟空间、文化和精神空间,它是一种新的损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形式。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人本身作为网络经济犯罪的主题和客体,从根本上讲它仍是经济犯罪。综上,定义网络经济犯罪为:使用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侵害计算机的软硬件和信息网络,侵犯国家和他人的财产所有权,损害经济秩序的犯罪形式。 二、网络经济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主体的专业和智能性 虽然也存在一些不懂计算机网络的人实施网络经济犯罪,但是实施犯罪的大多数人拥有十分精湛的网络操作能力和深厚的计算机网络的专业功底,所以网络经济犯罪的主体比较智能。由于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性日益变得严密和专业,所以凡是成功实施网络经济犯罪的犯罪分子不是一些平庸之辈,总体来看,网络经济犯罪的主体趋向于高学历、年轻化的人群。许多犯罪分子以前并没有犯罪的前科记录,犯罪主体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高专业性和智能性,且有一部分的网络经济罪犯进行过高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或非专业的学习。 (二)犯罪行为十分隐蔽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衰退与萧条【圣才出品】

第21章衰退与萧条 一、概念题 1.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 答:大萧条指1929年至1939年之间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是以商业和经济运营普遍衰退为特征的一种经济状况。1929~1933年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比任何一次经济衰退的影响都要深远得多。这次经济萧条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起点的,农业衰退由于金融的大崩溃而进一步恶化,尤其在美国,一股投机热导致大量资金从欧洲抽回,随后在1929年10月发生了令人恐慌的华尔街股市暴跌。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衰退造成大规模的持续失业;资本的短缺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中都带来了出口和国内消费的锐减;这场灾难还使中欧和东欧许多国家的制度遭到破产。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大萧条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所以政府的任务是扩大有效需求。 2.大衰退(Great Recession) 答:大衰退指的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始于美国房地产市场,不断深化并传播到全球,从金融市场传递到商品和服务市场。大量的低成本抵押贷款,特别是给那些收入太低而不足以支付所购买房屋者的贷款,导致了房价的疯狂上涨。只要房屋价格继续上涨,房屋所有人就能通过再融资偿还最初的抵押贷款。当然,一旦房价停止上涨,房屋所有人将只剩下他们难以偿付的贷款,而且不能再融资。大部分银行通过抵押贷款证券化在金融市场卖掉了抵押贷款。而当存在真实风险时这些证券被作为无风险证券交易,加上金融衍生品的繁荣发展并被那些对赌注风险毫不知情的投资者不断交易,导致了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大衰退。

3.新政(New Deal) 答:新政又称“罗斯福新政”,指面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接任美国总统后为挽救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新政主要包括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令》、《国家产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等法案,其主旨是强化政府干预,通过采取一系列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来克服严重的信贷危机及经济衰退。 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对工商业大量的贷款和津贴,刺激私人投资;②提高物价,减少农业生产,克服农产品过剩;③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④对失业者给予最低限度救济。 新政实施的结果使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为千百万人提供了就业和生活的保障,使经济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1935年起所有经济指标都稳步上升,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新政大多是应急措施,没有完整的理论依据,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反映了现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一总的趋向,对美国以后历届政府的政策影响很大。 4.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 答:大稳健是指20世纪80年代到2007年,这段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时期中,经济周期呈现宽幅波动。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经济周期波动减弱,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持续到2007年的这段时期。 在大稳健时期,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在大稳健开始之前被大幅降低,自此之后通货膨胀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不幸的是。金融危机冲击以及接踵而来的大衰退彻底结束了经济大稳健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