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DOC)

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DOC)
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DOC)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文[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摘要

x射线的穿透能力极强,由于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均匀的x线速穿透人体组织后,其不均匀的分布其实就是人体组织的投影。把这种成像技术应用在医学上,就可以得到病灶的位置信息。文章简单介绍了x射线技术自被发现以来的发展史和x射线成像的原理,以及现在x射线在医学上的诊断、治疗和层析摄影治疗,以后x射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将会无处不在。

关键字:诊断;治疗;层析摄影治疗

ABSTRACT

strong x-ray penetration,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different body tissues absorb x-rays, the penetrating body tissue,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is actually a uniform tissue projection x line speed.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imaging technique in medicine, you can get th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lesions.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principle of x-ray technology and x-ray imaging since been discovered, and now the x-rays in medic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tomography treatment, after x-ray technology in medicine will be no Office is not.

Keywords:diagnosis ;treatment ;tomography treatment.

X射线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1.绪论

1.1 x射线技术在医学上应用的研究背景

X射线自19世纪被伦琴在实验室发现以来,半个世纪后,发展了超声波成像、放射性同位素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等,因为X射线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能够透过人体显示骨骼和薄金属中的缺陷,在医疗和金属检测上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许多国家都竞相开展类似的试验。一股热潮席卷欧美,盛况空前。X射线迅速被医学界广泛利用,成为透视人体、检查伤病的有力工具,后来又发展到用于金属探伤,对工业技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放射医学是医学的一个专门领域,它使用放射线照相术和其他技

术产生诊断图像,这可能是X射线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地方。X射线的用途主要是探测骨骼的病变,但对于探测软组织的病变也相当有用。常见的例子有胸腔X射线,用来诊断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癌或肺气肿;而腹腔X射线则用来检测肠道梗塞,自由气体(free air,由于内脏穿孔)及自由液体(free fluid)。某些情况下,使用X射线诊断还存在争议,例如结石(对X射线几乎没有阻挡效应)或肾结石(一般可见,但并不总是可见)。

因此在医学领域、工业领域、研究领域等各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就X射线衍射来说,它对近代科学(物理、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等)和近代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了解X射线的性质以及产生原理,对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等各方面有促进作用。

1.2 x射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的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命科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类对于自身的奥妙探索的需求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趋势下,人们对X射线影像设备的成像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要求尽可能的减少X射线的照射量,这就迫使X射线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医学影像的发展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医院诊断必不可少的设备。X射线作为其中最普及的设备,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自从X射线被发现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现今已有各种各样的X射线机为人们服务。X射线本身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损伤,所以,进行X射线检查应注意安全。传统X射线影像设备在临床的应用范围很广,常用于骨与关节的疾病。胃肠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用不同的X 射线对人体病灶部位的细胞进行照射时,使被照射的细胞组织受到破坏或抑制,从而达到对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

在现代医学中,X射线在医学上的应用无处不显示着它的重要性。像CT、核磁共振、介入放射等这些人们并不陌生的放射性检查,不断用于临床医学,极大地提高了疾病的诊断率。他们每天担负的工作就是通过X射线这双穿透的“法眼”来检查病人体内的各种异常。

目前,普通人在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医疗辐射,这其中X线检查所释放的辐射,是非专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孕妇需要重点防辐射,尤其是电离辐射,原因是电离辐射能量大,能使人体分子产生电离,可能对还未发育成形的胎儿的细胞造成伤害,引起死胎或畸形。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

电离辐射对人体,尤其是对胎儿的伤害的实例可以参考曾在二战中遭受核弹袭击的日本广岛和长崎两地居民的状况。这两个地方在美国投下原子弹之后出现的胎儿畸形情况最为骇人听闻,该地区儿童患白血病的病例大增,就是辐射伤害健康的证明。当然,核爆炸的辐射危害远远高于医疗用的X射线辐射,不过两者对孕妇腹中胎儿的伤害原理类似。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穿透能力很强的电磁波,如果被X线照射过多,就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受到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用于医疗诊断的X线射照射剂量有严格控制,一般影响极小。但是,对准妈妈来说,如果在怀孕期间,尤其是怀孕早期受X光照射,万一超过胎儿的承受极限,则可能会导致胚胎死亡、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及增加日后患癌症的几率等风险

2.x射线的发展及性质

2.1x射线的发展史

X射线(X-ray)是由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的一种电磁波,又叫做艾克斯射线、伦琴射线或X光,X射线,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 PHz到30EHz),具有波粒二象性,X射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是由于原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产生X射线的最简单方法是用加速后的电子撞击金属靶。撞击过程中,电子突然减速,其损失的动能会以光子形式放出,形成X光光谱的连续部分,称之为制动辐射。通过加大加速电压,电子携带的能量增大,则有可能将金属原子的内层电子撞出。于是内层形成空穴,外层电子跃迁回内层填补空穴,同时放出波长在0.1纳米左右的光子。由于外层电子跃迁放出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所以放出的光子的波长也集中在某些部分,形成了X光谱中的特征线。X射线最初用于医学成像诊断和 X射线结晶学。X射线也是游离辐射等这一类对人体有危害的射线。后X 射线被应用于临床医学,首先是用于诊断骨折和异物,其后逐步应用于人体各部的诊断检查。

X射线是波长范围在0.01纳米到10纳米之间(对应频率范围30PHz到30EHz))的电磁波,具波粒二象性。电磁波的能量以光子(波包)的形式传递。当X射线光子与原子撞击,原子可以吸收其能量,原子中电子可跃迁至较高电子轨态,单一光子能量足够高(大于其电子之电离能)时可以电离此原子。一般来说,较大之原子有较大机会吸收X射线光子。人体软组织由较细之原子组成而骨头含较多钙离子,所以骨头较软组织吸引较多X射线。故此,X射线可以用作检查人体结构。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当时老布拉格(W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由于都是X射线微粒论者,两人都试图用X射线的微粒理论来解释劳厄的照片,但他们的尝试未能取得成功。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nX=Zdsino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的解释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 射线。小布拉格在用特征X射线分析了一些碱金属卤化物的晶体结构之后,与其父亲合作,成功地测定出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并用劳厄法进行了验证。金刚石结构的测定完美地说明了化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的碳原子的四个键按正四面体形状排列的结论。这对尚处于新生阶段的X射线晶体学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它充分显示了X射线衍射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有效性,使其开始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遍接受。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

2.2 x射线的性质

2.2.1X射线的主要特点

(1)特征频率值高

X射线的特征是波长非常短,频率很高,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因此X射线必定是由于原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所以X射线光谱是原子中最靠内层的电子跃迁时发出来的,而光学光谱则是外层的电子跃迁时发射出来的。X 射线在电场磁场中不偏转。这说明X射线是不带电的粒子流,因此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2)辐射同步

X射线谱由连续谱和标识谱两部分组成,标识谱重叠在连续谱背景上,连续谱是由于高速电子受靶极阻挡而产生的轫致辐射,其短波极限λ 0 由加速电压V决定:λ 0 = hc /( ev ) h为普朗克常数, e 为电子电量, c 为真空中的光速。标识谱是由一系列线状谱组成,它们是因靶元素内层电子的跃迁而产生,每种元素各有一套特定的标识谱,反映了原子壳层结构。同步辐射源可产生高强度的连续谱X射线,现已成为重要的X射线源。

(3)穿透力强

X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 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 射线。当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金属靶时,靶就放出X射线,这就是X射线管的结构原理。

2.2.2X射线的基本效应:

(1)穿透作用

X射线因其波长短,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X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与X射线光子的能量有关,X射线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X射线的穿透力也与物质密度有关,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物质区分开来。

(2)电离作用

物质受X射线照射时,可使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产生电离。利

用电离电荷的多少可测定X射线的照射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X射线测量仪器。在电离作用下,气体能够导电;某些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在有机体内可以诱发各种生物效应。

(3)荧光作用

X射线波长很短不可见,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铂氰化钡、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可使物质发生荧光(可见光或紫外线),荧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也可制成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

2.2.3化学效应

(1)感光作用

X射线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胶片感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因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射线量的吸收不同,胶片上所获得的感光度不同,从而获得X射线的影像。(2)着色作用

X射线长期照射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铅玻璃、水晶等,可使其结晶体脱水而改变颜色。

(3)生物效应

X射线照射到生物机体时,可使生物细胞受到抑制、破坏甚至坏死,致使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等方面的改变。不同的生物细胞,对X射线有不同的敏感度,可用于治疗人体的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的治疗。在利用X射线的同时,人们发现了导致病人脱发、皮肤烧伤、工作人员视力障碍,白血病等射线伤害的问题,在应用X 射线的同时,也应注意其对正常机体的伤害,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2.2.4X射线的主要分类

(1)辐射分类

如果被靶阻挡的电子的能量,不越过一定限度时,只发射连续光谱的辐射。这种辐射叫做轫致辐射,连续光谱的性质和靶材料无关。

一种不连续的,它只有几条特殊的线状光谱,这种发射线状光谱的辐射叫做特征辐射,特征光谱和靶材料有关。

(2)波长分类

X射线波长略大于0.5 nm的被称作软X射线。波长短于0.1纳米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

的叫做硬X射线。硬X射线与波长长的(低能量)伽马射线范围重叠,二者的区别在于辐射源,而不是波长:X射线光子产生于高能电子加速,伽马射线则来源于原子核衰变。

研究X射线的性质时,还发现X射线具有标识谱线,其波长有特定值,和X射线管阳极元素的原子内层电子的状态有关,由此可以确定原子序数,并了解原子内层电子的分布情况。此外,X射线的性质也为波粒二象性提供了重要证据。

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只要x射线的波长与晶体中原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那么当用x射线照射晶体时就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

X射线具有粒子性,x射线在空间传播时,可以看成是大量以光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粒子流称为量子或光子。

每个光子的动量为:

hv h

===

p mc

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hc

==

E hv

λ

3.x射线成像

3.1x射线成像装置

x射线在医学上最早和最重要的应用是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x射线图像在医院的图像中占了80%,产生x射线图像的x光机由于操作简单、费用低的优点,因此成为临床诊断中主要成像设备。

100年来,x射线成像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某些器件的改进,使新颖的x射线成像装置不断问世。如x射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它可以减除其他图像背景,清晰的现实感兴趣的血管图像,又如数字摄影机(CR),采用涂有荧光体微结晶平板(影像板),来替代胶片,x射线照射后会产生潜象,然后用激光激励,经采样后得到数字图像。影像板用均匀光照射后可消除潜象,因而可

重复使用1000次,成为无胶片射线机。

4.x射线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4.1诊断

4.1.1透视和拍片

X射线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基本应用:拍片和透视

拍片检查时x射线受到被检体的吸收和散射,穿过被检体的x射线经处理后投射至胶片上,经显影处理后成为可见影像。拍片的优点:对比度和清晰度较好,能将影像永久性存留,所需x射线剂量小。缺点:不能立即看检查结果,不能观察器官的活动现象,投照一次只能显示一个部位。

透射检查时,患者被置于x射线管与荧光屏(影像增强器)之间,x射线透过的影像呈现在荧光屏或监视器上,由医生及时观察分析。透视的优点是检查范围广,可移动患者,从不同角度观察,能动态观察器官的活动,例如心脏脉搏、胃肠蠕动和膈肌运动等。缺点是透视时对病变的影像不能记录下来,不利于对病变的复查和对比;透视的影响不太清晰,对细小的病灶和细微的结构不易观察;x射线剂量大,若长时间透视对身体有一定的损害。

4.1.2X—CT检查

X-CT层析成像是用X线源和检测器围绕病人作同步旋转运动,获取大量投影信息后,经电子计算机将投影信息处理后重建图像,在经终端显示图像,图像被照相机拍摄后成为我们看到的CT片。

X-CT图像排除了X线中组织间互相重迭而使诊断受到一定影响的缺点,显示人体断面上一薄层组织对X线吸收值的差别,即组织密度差的图像。它把这层组织实际上的二维密度分布显示为三位图像,所以便于观察,X-CT扫描用很细的X线束,减少散射对图像的质量的影响。CT成像以断面像为主,弥补了普通X线像所不易得到的第三观察面,CT成像能显示各组织间0.5﹪的密度差别,这使对软组织在不同造影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已成为现实,CT可以直接显示脏器的内部结构,其密度分辨率大于优于普通X线像。

与传统的X线片相比CT图像有较高的清晰度与灵敏度,具有一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

定数目的像素,其分布是间断而有规则的,灰色值也是不连续的。

4.2治疗

X射线在临床上的应用除诊断之外,还可用于治疗。特别是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其历史较长,效果也不错。其治疗机制是,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能产生电离作用、康普顿散射及生成电子对,由此可诱发出一系列生物效应。研究表明,X射线对生物组织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对分裂活动旺盛或正在分裂的细胞,其破坏能力更强。用于治疗的X射线设备有两种,即普通X射线治疗机和“X-刀”。普通治疗机与常规X射线机的结构基本相同,只是X射线管采取了大焦点,常用来治疗皮肤肿瘤。“X-刀”是利用直线加速器长生的高能X射线和电子线作为放射源,围绕等中心作270—360度旋转,依其垂直旋转与操作台180度范围内的水平旋转,在靶区形成多个非共面的聚焦照射弧,是照射先集中于某中心点上以获得最大的辐射量。“X-刀”可用于各器官、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由于X射线能引起生物效应,因此人体组织受过量的X射线照射后会引起某些疾病。

4.3治疗计划

如果X射线成功地治疗癌症,需进入到正常组织的肿块和显微结构都能接受到足够的放射剂量,以杀死癌细胞。同时,也需避免由于过度辐射,附近的正常组织,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图a描述的便是这些剂量间的平衡曲线。通过杀死肿块细胞,便可控制癌症的概率P肿块(D)。随着辐射剂量D而增加。可以避免由于放射损坏而引起的威胁生命的并发症的概率P器官(D)为D的递减函数,病人可在疾病和治疗中幸存的概率P病人(D)为:

()()()

=?

P D P D P D

病人器官

肿块

作为辐射剂量函数的病人的幸存概率为图a中的曲线。如剂量少,则肿块有可能复发;相反,如剂量大,治疗本身便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内科医生设法使病人能在癌症和治疗中,都最大可能的存活下来。但如果病人在放射剂量为最佳选择的Dop 时,仍感到非常不舒服,内科医生则需选择较低剂量。

在癌症治疗中,选择放射剂量的最佳值需要仔细描绘出肿块的边界。这就要求有优质的医学成像。在采用CT之前,主要由正交的X

射线照片结合病人的临床和手术中的资料,及这些癌症的发展的一些经验,来进行肿块的定位和治疗安排。使用平面X射线照片有几个缺点:很难清楚地观察肿块、且很难将X射线照片上的信息改录到用来拟定治疗计划的横截面平面图上。

近来。CT核磁共振成像已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这些困难,许多治疗中心都具备有专用来拟定治疗计划的CT装置。图像上不仅可以提供横截面表示的病人内部的构造。也可以精确地表示出人体轮廓,并可清楚地看到肿块和周围的正常组织。由于数据为数字化的,因而可直接的输入到安排治疗的计算机中,这样所采用的治疗计划便可直接加在CT图像上,于是,计划也可进入到治疗机上了。

为了成功地完成这一过程,用来获取CT数据的集合图形需与病人下一步治疗的方案准确地对应。可由利用病人身上的基准标记而进行的激光校准来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可用治疗模拟器进行周期性验证,以重新形成新的几何图形。医学物理学家需根据层析X射线摄影的输入数据和治疗计划,来密切地监测,以校准所传送的放射剂量。

4.4层析X射线摄影治疗

多数应用于拟定放射治疗计划的X扫描仪和各种外部技术,以根据治疗计划,来校准扫描仪和加速器。但许多医学物理学家都在模拟治疗的横动桥形台上,设置了CT扫描仪。通常这样的装置通过将检测在图像放大器屏上成像的X射线强度的电视摄影机的输出数字化,来汇编图像投影。虽然这些装置不能提供与诊断CT扫描仪相比较的分辨率,但能复制治疗几何图形,并产生可用于治疗安排的优质的图像。

CT装置上的图像为灰度读数表示出的通过肿块的平面剖面的衰减率数值的矩阵。如可在治疗中使用的X射线能量来测量矩阵,则可校正在放射组织处的非均匀结构的剂量分布,且在治疗中,可检测病人的定向性。几个团体已成功地研制出用兆伏治疗仪来实现这一目的的检测仪和计算机算法。

现在,大多数辐射治疗中都采用了以下不同角度,集中于肿块上的多重固定放射场。因此,剂量便可集中于肿块上了,而只有少剂量传送至周围正常组织上。在许多病例中,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不断旋转绕着病人的X射线加速器的横移桥形台,便可使剂量更好地分布起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

来,这样肿块便恒定处于光束轨迹中。但是,这样旋转光束的治疗,由于恶性肿块不是对称的,而变得复杂了。因此,放射场的尺寸随着通过肿块的光束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地加以改变。在旋转过程中,通过改变光束强度,也可进一步改善剂量分布。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几个医疗中心中,都在应用着这种称为保形治疗的方法。它需要放射组织的结构的详细的三维资料。也需要对加速器,横移桥形台和病人床榻,进行精确地计算机化定位控制。

在定角治疗中的巨大进步便是在单一横移桥形台中,将CT和兆伏治疗结合起来,这样在治疗过程中,图像便可不断地监测剂量分布。这种混合方法还是很先进的。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潜力还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李美亚,张之翔.X射线的发现及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纪念伦琴发现X射线100周年[J].物理,1995,08:474-482.

[2]舒业强.从X射线技术的应用研究近代物理实验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05.

[3]郭可信.X射线衍射的发现[J].物理,2003,07:427-433.

[4]胡林彦,张庆军,沈毅.X射线衍射分析的实验方法及其应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4,03:83-86+93.

[5] 吴旻. X射线衍射及应用[J]. 沈阳大学学报. 1995(04)

[6]石春顺. 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J]. 光机电信

息,1996,12:10-15.

(标题下空一行,4号仿宋体打印参考文献。行距20)

①参考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物,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

②参考文献中外国人名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不

加缩写点(见例2).

③参考文献中作者为3人或少于3人应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见例3).

贵州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论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 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成像。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PACS,实现了医学影像的大融合,将各种数字化的图像串联起来,可进行数字化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并与医院的HIS、CIS、RIS等进行联网,实现了数字化医院。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的CT、MR、介入、普放,超声和核医学等亚学科逐渐建立,医学影像技术学科也逐渐形成。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X线的临床应用,放射学的形成,医学影像学的形成。总体走向是建立现代医学影像学:从大体形态学向分子、生理、功能代谢/基因成像过渡;从胶片采集、显示向数字采集/电子传输发展;对比剂从一般性组织增强向组织/疾病特异性增强发展。;介入治疗,以及与内镜、微创治疗/外科的融合、发展。具体走向是:影像信息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特异性、早期性;图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由显示诊断信息向提供手术路径方案发展;图像采集与显示:由二维模拟向三维全数字化发展;图像存储由胶片硬拷贝向软拷贝无胶片化,乃至图像传输网络化发展;从单一图像技术向综合图像技术发展

医学物理学期末综合测试B答案

医学物理学期末综合测试B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年级:2007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0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一)A 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 、B 、C 、D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2分) 1. Bernoulli ’s equation can be derived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 A ) A. energy B. mass C. volume D. pressure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骨头的拉伸与压缩性能相同 B. 固定不变的压应力会引起骨头的萎缩 C. 张应变和压应变的过程中体积不会变化 D. 应力与压强的国际单位不相同 3.在一个毛细管中观察到密度为790kg/m 3的酒精(表面张力系数为22.7×10-3N/m )升高2.5cm ,假定接触角为30°,此毛细管的半径为( D ) A . 2?10 –3 m B .2?10 –4m C .4?10 –3 m D .2?10 –4 m 4. 粘滞液体在圆形管道中流动时,某一截面上的速度v 与速度梯度dx dv 分别应为( A )。

A .边缘处流速v 比中心处小, dx dv 在边缘处大 B. 边缘处流速v 比中心处大,dx dv 在中心处大 C .流速v 和dx dv 均在中心处大 D. 流速v 和dx dv 均在边缘处大 5.铁丝框垂直放置,内布有液膜,滑杆bb ’可无摩擦地上下滑动(见图),如果杆的长度为L ,液膜的表面积为S=Lh ,滑竿与砝码的总重量为m ,在图中所示位置刚好静止不动,则α(表面张力系数)等于( A ) A .L mg 2= α B .L mg =α C .L mg S E 2+??=α D .L mg S E +??=α 6. 真空中一“无限大”均匀带负电荷的平面如图所示,其电场的场强分布图线应是(设场强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 D ) 7. 设有以下一些过程:(1)两种不同气体在等温下互相混合;(2)理想气体在等容下

两套医学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物理学》试卷(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填 写在题前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 A、流经空间中各点速度相同 B、流速一定很小 C、其流线是一组平行线 D、流线上各点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血液在直径为2×10-2m的动脉管中的平均流速为0.35m.s-1(血液的密度ρ为1.05 ×103kg.m-3,粘滞系数为4.0×10-3Pa.s)。那么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形态是 A、层流、湍流同时存在 B、层流 C、湍流 D、不能确定 3、医学上常用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的原理是应用的: A、压电效应 B、电致伸缩效应 C、光电效应 D、多普勒效应 4.一质点作上下方向的谐振动,设向上为正方向。t=0时质点在平衡位置开始向 上运动,则该谐振动的初相位为

A.0 B.2π C. 2π- D.3 π 5.同一媒质中,两声波的声强级相差20dB, 则它们的声强之比为: A 、20 :1 B 、100 :1 C 、2 :1 D 、40 :1 6、半径为R 的球形肥皂泡,作用在球形肥皂泡上的附加压强是 A 、R α2 B 、R α4 C 、R 2α D 、R 4α 7、从钠光灯发出的单色光,强度为I 0,照射在一偏振片上,则透过光的强度为 : A 、0 B 、2 0I C 、I 0cos 2θ D 、I 0cos θ 8.某人对2.5米以外的物看不清,需配眼镜的度数为: A 、40度 B 、-40度 C 、250度 D 、-250度 9.用600nm 的光线照射一相距为0.3mm的双缝,在干涉图样中,中央明纹与第二明纹的距离为4mm 。则屏与缝的距离为: A 、0.5m B 、0.8m C 、0.75m D 、1m 10、一放大镜的焦距为5cm ,则它的角放大率为 A 、10倍 B 、25倍 C 、5倍 D 、15倍 11、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方法有 A 、增大光的波长 B 、提高放大倍数 C 、增加孔径数 D 、减小光的强度 12、要使毛细管中的水面升高,应 A 、使水升温 B 、加入肥皂 C 、减小毛细管的直径 D 、将毛细管往水里插深一些 13. 折射率为1.5的透镜,一侧为平面,另一侧是曲率半径为0.1m 的凹面,则它在空气中的焦距为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3-21T13:23:33.2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0月20期作者:于昊扬 [导读] 医学影像学为放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其采用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通过影像使得模式表现出来,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身体开展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于昊扬 (荣成市第六中学年级:高三二班;山东荣成264300) 【摘要】医学影像学为放射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其采用超声波、X光等,将人体组织通过影像使得模式表现出来,使得医生可以对患者身体开展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在医疗诊断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为此探析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与作用,意义重大。 【关键词】医学影响;临床医学;医疗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0-0271-01 引言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新技术开始应用到医疗领域,很多基本得到有效的诊断,保证了人们的健康。临床医学为医疗领域的关键组成,影响学的出现、应用与深入发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1.医学影像对临床医学的宏观作用 1.1改变信息的呈现模式 医学影响如今可以显示的医学信息已经从传统的二维模式转变为数字化显示模式,可以开展各种图像的重建、重组以及数字化变换等;显示的复杂程度逐渐提升,可以通过3D技术、曲面重组以及密度投影、面积再现等。除了形态学信息之外还可以做功性信息以及代写性信息的实施显示。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融合显示,可以将形态学、功能性以及代谢性融合显示。 如今的影像学信息就是将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大体解剖学信息等直观的展示给临床医生,使得临床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式解读常规二维模式信息与横断面的信息,进而可以开展细致而丰富的开展医疗诊断。 1.2形态学信息改变时相 信息显示内部的时间分辨能力的提升已经从实时重建逐渐的发展成为动态显示,多个时期重叠显示,进而在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信息的质量。比如对于肝脏的多层动态扫描可以准确的判断各个时期动态图片,进而可以捕捉到不同时期的病变与具体情况。同时采用扩散成像等独特的应用外,还可以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功能,比如可以较为显著的提升脑病变的显示时间,进而大幅度的提升抢救的效率。 1.3信息显示模式多样化 试着目前逐渐深入引用的扩散成像后,对于神经内外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可能,在临床中已有深入的应用,可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等,通过灌注成像可以提供相关器官具有的循环可以直观的了解其内部具有的信息;分子影像学以及基因影像学的出现,使得医学影响技术几乎进入到了新的医学领域之中。这些还仅仅是信息显示模块中的一小部分,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诊断信息,进而可以直接的判断病情的情况。 1.4对于医学理论的影响 医学影像学的深入发展与新的信息呈现模式出现,对临床医学乃至于整个医学的影响十分深远。譬如在皮层影响研究总中,已经发现了传统的生理学与解剖学所部了解甚至理解错误的神经反射路径。脑与心血管的成像可以直接的了解缺血的脑或心肌的存活情况,进而需要彻底的改变传统治疗模式;接入放射等多种技术的联合开发使得教科书内部多种诊断技术与治疗技术得到更新。总体来说,介入放射学的开展为目前外科手术内部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 2.具体影响分析 2.1疾病的普查 伴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其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疾病的普查上,欧美等医疗机构已经将肺部的CT普查纳入到医保范围,同时在骨科的检查中,这两种技术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对于自身的疾病情况有了详细的了解。 2.2腹部检查 首先对于肝脏的检测,可以提供肝脏的血供应情况,通过二维、三维的信息显示,明确的得到病变部位,这是所有医生手术前必要的资料。其次为中空器官,比如胃、直肠等通过透明化技术了解详细情况,了解内外病变特征,同时还可以综合应用几种成像的模式,以求做到信息的互补。最后为妇科与盆腔的病变检查,在提升采集速度的基础上可以克服胎儿运动的影响。 2.3中枢神经系统检查 传统的CT检测对于缺血性诊断的时间盲区比较长,通过扩散成像技术使得病患的诊断时间缩短为2小时,缺血性中枢被认为是介入性治疗方法可以提早或者是及时的开展介入治疗,为其提供有效的方案。对于脑肿瘤的形态学改变研究已经很多,扩散成像技术可以对其开展更为精确地诊断,改变相关参数之后可以明确肿瘤血管具有的基本类型、血液循环的结构以及动力学等,进而提示出病变具有的基本特征,还可以通过延迟拍照技术等,分析不同时期具有的影像资料,进而推断得到病变的实际情况。 2.4计算机辅助检测技术 计算机辅助检测最早出现在美国,应用到乳腺癌以及乳癌的诊断中,随着其在肺癌普查之中的应用,为其应用打开新的领域。同时在结肠癌、冠心病等多领域的诊断之中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随着计算机辅助检测的应用,大幅度的降低了工作的强度。 计算机辅助检测实际上为从累积的资料作为依据,对于输入病例开展细致的研究,最后得出智能化的检测结果,构成综合诊断与专家分析系统,使得每个病例都得到标准化的检测。计算机辅助系统的结论仅仅为提示性的,经过医师的确认之后可以很好的补充临床的实

《医用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用物理学试题A 卷 姓名: 年级: 专业: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在截面不同的水平管内做稳定流动,出口处的截面积为管最细处的3倍。若出口处的流速为2m/s ,则最细处的压强 。 2、一沿X 轴作简谐振动的物体,振幅为2cm ,频率为2Hz ,在时间t=0时,振动物体在正向最大位移处,则振动方程的表达式为 。 3、在温度为T 的平衡状态下,物体分子每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等于__________。 4、中空的肥皂泡,其附加压强为: 。 5、透镜的焦距越短,它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的本领越强,通常用焦距的倒数来表示透镜的会聚或发散的本领,称为透镜的 。 : 6、基尔霍夫第一定理的内容是 。 7、电流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为了求任意形状的电流分布所产生的磁场,可以把电流分割成无穷小段dl ,每一小段中的电流强度为I ,我们称Idl 为 。 8、劳埃镜实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当光从光疏媒质射向光密媒质时,会在界面上发生 。 9、多普勒效应是指由于声源与接收器间存在相互运动而造成的接收器接收到的声波 与声源不同的现象。 10、单球面成像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t k t 2d /d v v -=,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为v 0,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

A 、 022 1v v +=kt , B 、 022 1 v v +-=kt , C 、 02121v v +=kt , D 、 0 2121v v + -=kt 2、水平自来水管粗处的直径是细处的两倍。如果水在粗处的流速是2m/s ,则水在细处的流速为 ! A 、2m/s B 、1m/s C 、4m/s D 、8m/s 3、已知波动方程为y=Acos (Bt -Cx ) 其中A 、B 、C 为正值常数,则: A 、波速为C / B ; B 、周期为1/B ; C 、波长为C / 2π; D 、圆频率为B 4、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 cm t x )cos(0.23 21π π+ =,cm t x )cos(0.8341π π-=,则合振动振幅为( )。 A 、2.0cm B 、7.0cm C 、10.0cm D 、14.0cm 5、刚性氧气分子的自由度为 A 、1 B 、3 C 、5 D 、6 6、根据高斯定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斯面内不包围电荷,则面上各点的E 处处为零; , B 、高斯面上各点的E 与面内电荷有关,与面外电荷无关; C 、过高斯面的E 通量,仅与面内电荷有关; D 、穿过高斯面的 E 通量为零,则面上各点的E 必为零。 7、光在传播过程中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称之为 A 、杨氏双缝 B 、干涉 C 、衍射 D 、偏振 8、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真空)的单色光在空气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等,走过的光程不等。 9、远视眼应佩带的眼镜为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单球面镜 D 、平面镜 10、下列不属于X 射线诊断技术的是: ' A 透视 B X-CT C X 线摄影 D 多普勒血流仪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

医学影像学发展及应用作者:陈郑达指导教师:王世伟摘要: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关键字:医学影像发展正文:1895年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不久即被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并由此形成了放射诊断学。近30年来,CT、MRI、超声和核素显像设备在不断地改进核完善,检查技术核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进行诊断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技术如心脏和脑的磁源成像和新的学科分支如分子影像学在不断涌现,影像诊断学的范畴仍在不断发展和扩大之中。 X射线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其波长约为(20~0.06)×10-8厘米之间。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伦琴射线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领,能透过许多对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如墨纸、木料等。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可以使很多固体材料发生可见的荧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气电离等效应,波长越短的X射线能量越大,叫做硬X射线,波长长的X射线能量较低,称为软X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

内的称软X射线。自从X射线发现后,医学上就开始用它来探测人体疾病。但是,由于人体内有些器官对X线的吸收差别极小,因此X射线对那些前后重叠的组织的病变就难以发现。于是,美国与英国的科学家开始了寻找一种新的东西来弥补用 X线技术检查人体病变的不足。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科马克发现人体不同的组织对X线的透过率有所不同,在研究中还得出了一些有关的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为后来CT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67年,英国电子工程师亨斯费尔德在并不知道科马克研究成果的情况下,也开始了研制一种新技术的工作。他首先研究了模式的识别,然后制作了一台能加强X射线放射源的简单的扫描装置,即后来的CT,用于对人的头部进行实验性扫描测量。后来,他又用这种装置去测量全身,获得了同样的效果。1971年9月,亨斯费尔德又与一位神经放射学家合作,在伦敦郊外一家医院安装了他设计制造的这种装置,开始了头部检查。10月4日,医院用它检查了第一个病人。患者在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朝天仰卧,X线管装在患者的上方,绕检查部位转动,同时在患者下方装一计数器,使人体各部位对X线吸收的多少反映在计数器上,再经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使人体各部位的图像从荧屏上显示出来。这次试验非常成功。1972年4月,亨斯费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公布了这一结果,正式宣告了CT的诞生。这一消息引起科技界的极大震动,CT的研制成功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

医学物理学习题答案详解

1-4 解:对滑轮:由转动定律2 121()2 T T r J mr αα-== 对1m :11111()m g T m a T m g a -=?=- 对2m :22222()K K T m g m a T m a g μμ-=?=+ 又因为a r α=得122 m T T a -= 联立上式得12122 K m g m g a m m m μ-=++ 则2111 12(1)22 K m m T m g ma m g m m m μ++ =-= ++ 1222212(1)2 2 K K K m m T m g m g m g m m m μμμ++ =+=++ 1-5、 解: 以质心为转轴分析,摩擦力矩为转动力矩。因A 、B 、C 的质量与半径相同,故支持力N F 相同。由摩擦力f F =μN F ,摩擦力矩M =f F ·R 可知,三者的摩擦力矩也相同。 圆盘A 的转动惯量A J = 12 m 2r ;实心球B 的转动惯量B J =25m 2 r ;圆环C 的转动惯量C J = m 2 r 、由M =J α可知B α>A α>C α,所以B 先到达,C 最后到达、 1-6、 解:地球自转角速度ω= 2246060 π ??,转动惯量 J= 22 mR 5 ,则角动量L J ω=,转动动能2 k 1E =J 2 ω 1-7、 解: 00F/S l F E =l/l S l σε= =??,将各已知量代入即可求解l ?

2-1、 ①. 皮球在上升与下降阶段均受恒力(重力),因而皮球上下运动不就是简谐振动、 ②. 小球在半径很大的光滑凹球面的底部摆动时,所受的力就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且由 于就是小幅度摆动,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类似于单摆的小幅度摆动)。所以此情况下小球小幅度摆动就是简谐振动。 第四章习题答案 4-1、 答:射流在静止气体中喷射时,射流两侧的一部分气体随射流流动,从而在射流两侧形成局部低压区。远处的气压未变,因此远处气体不断流向低压区,以补充被卷吸带走的气体,从而形成了射流的卷吸作用。 4-2、 答:对于一定的管子,在流量一定的情况下,管子越粗流速越小;在管子两端压强差一定的情况下,管子越粗流速越快。 4-3、 答:不正确。流量与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流阻成反比,但不能反过来说。由 4 8f L R R ηπ= 可知,血流阻力的大小与血管的长度与血液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 4-4、 答:由于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靠血管中心流速最大,越靠外层流速越小,由伯努利方程知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为反比,这样就在血细胞上产生一个指向血管中心的力,从而产生血细胞轴向集中。 4-5、 答:当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外周时,由于需要不断克服摩擦阻力而损耗能量,血压逐渐降低。根据伯肃叶定律,主动脉与大动脉管径大,流阻小,血压降落也小;到小动脉流阻增大,血压降落也增大;至微动脉时流阻急剧增加,血压降落也达最大。 第五章习题答案 5-1、 答:由ε=2 3 k P n 可知,容积减小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密度增大,单位时间内与容 器壁碰撞的分子数增多,引起压强增大。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壁碰撞的次数增多,同样引起压强增大。 5-2、 答:由=P nkT 可知,当P 、T 相同时,两种气体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n 相同;不同种类气体的分子质量不同,故而单位体积内气体质量不同。 5-7、 解:因肥皂泡有内外两层膜,增加表面积为224S R π?=?=1×22 10m - 需要做功为α=??W S =2、5×4 10-J 5-9、 解:设小水滴的半径为r ,大水滴的半径为R 。8个小水滴融合为1个大水滴

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随着放射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该专业从临床医学中的一个辅助性学科跃升为支撑性学科。现代的医学影像学对先进科学技术依赖之深决定了它必将随着现代科技的前沿迅猛发展,进而对临床医学整体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宏观影响 (一)形态学信息显示方式的改变 医学影像学目前显示的信息类型已经从简单的二维的模拟影像转 科有重要的意义;脑功能性成像已 开发了若干年,且已在广泛的临床 应用中;CT与MRI的肿瘤灌注成像 已逐步开展,以提供参数性诊断信 息;心脏与其他实质性器官,如肝 脏,灌注成像将提供相应器官微循 环改变的更直观的信息;心脏的 MR向量成像是研究心腔内循环状 况的新方法;分子影像学与基因影 像学的出现反映了医学影像学几乎 同步地冲入了这些崭新的医学领域。 这些还只是新的信息模式的一部份。 这些新的信息模式给临床医生提供 了大量新的有用的诊断信息,直接 影响对疾病的病情与预后的判断。 (四)对医学基本理论的冲击 医学影像学的迅速进展和新的 信息类型涌现,对临床医学乃至基 础医学的冲击已经到了必需改写教 科书的程度。如MR皮层功能定位研 究已发现了传统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不了解、甚至描述不正确的神经反 射投射路径;脑与心肌的灌注成像 可直接提供缺血的脑或心肌存活状 况,从而需要彻底修改传统的治疗 方案;介入放射学的多种技术开发 使教科书中很多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的描述要作重大修改。事实上, 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是当前外科手术 中蓬勃发展的微创技术的先驱。 二.医学影像学对主要应用领 域的影响 (一)中枢神经系统 1.卒中 传统的CT检查对缺血性 卒中诊断的时间盲区达24小时或更 久;传统的MRI诊断缺血性卒中的 时间盲区也为12小时左右;MRI扩 散成像、MR灌注成像以及发展较晚 但应用更普及的CT灌注成像可提早 到发病后2小时作出诊断。缺血性卒 中的溶栓治疗是公认的介入性治疗变为: 1.数字化影像 可用为各种重 建、重组和数字化存贮与传输的基 础; 2.复杂的重组影像 可作2D、3D、 4D显示、内窥镜显示、曲面重组、多 平面重组、最大强(密)度投影、最小 强(密)度投影、遮蔽表面显示、容积 再现等; 3.除形态学信息以外还可作功 能性信息和代谢性信息的显示; 4.可作不同类型信息(CT、MRI、 PET……)的融合显示与形态学、功 能性与代谢性信息的融合显示。 当代的影像学信息可以把相当 于大体解剖学的形态学信息乃至远 较大体解剖学信息丰富的各类信息 直观地提供给临床医生,使临床医 生免去解读常规的二维模式信息以 及横断层面信息的困难,得到丰富 的、很多是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提供 的信息类型。 (二)形态学信息显示时相的改变 信息显示中时间分辨力的提高 已从早期的“实时重建”,发展为动态 器官的实时动态显示和多期相采集, 从时间的概念上扩大了采集到的信 息的“质”与“量”。如肝脏的多层CT 动态扫描已经可以准确地分辨动脉 早期、动脉期、动脉晚期、门脉流入 期、门脉晚期等期相,从而可捕捉到 以往不能显示的病变和/或表现。 此外,MR扩散成像、MR灌注成 像、CT灌注成像等除特定应用外,也 具有显示时相方面的优势,如可以 显著地提早脑缺血病变的显示时间, 从传统CT的发病后24小时提早到发 病后2小时。 (三)新的信息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开发并日趋完善的脑白质 束成像(tractography)是基于MR扩 散成像发展的扩散张量成像(tensor imaging)的直接结果,对神经内、外

医用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医用物理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 ① 1rad/s ② 6.42m/s 1-2 ① 3.14rad/s - ② 31250(3.9310)rad π? 1-3 3g =2l β 1-4 1 W=g 2m l 1-5 ① 22k E 10.8(1.0710)J π=? ② -2M=-4.2410N m ?? ③ 22W 10.8(1.0710)J π=-? 1-6 ① 26.28rad/s ② 314rad ③ 394J ④ 6.28N 1-7 ① ω ② 1 g 2m l 1-8 ① =21rad/s ω ② 10.5m/s 1-9 ① =20rad/s ω ② 36J ③ 23.6kg m /s ? 1-10 ① 211 =2ωω ②1 =-2k k1E E ? 1-11 =6rad/s ω 1-12 12F =398F 239N N = 1-13 ① 51.0210N ? ② 1.9% 1-14 ① 42210/N m ? ② 52410/N m ? 1-15 ① -65m(510)m μ? ② -31.2510J ? 第三章 3-1 -33V=5.0310m ? 3-2 ① 12m/s ② 51.2610a P ? 3-3 ① 9.9m/s ② 36.0m

3-4 ①-221.510;3.0/m m s ? ② 42.7510a P ? ③粗处的压强大于 51.2910a P ?时,细处小于P 0时有空吸作用。 3-5 主动脉内Re 为762~3558,Re <1000为层流,Re >1500为湍流, 1000< Re <1500为过渡流。 3-6 71.210J ? 3-7 0.77m/s 3-8 ①3=5.610a P P ?? ②173=1.3810a P s m β-???③-143Q=4.0610/m s ? 3-9 0.34m/s 3-10 431.5210/J m ? 第四章 4-1 -23S=810cos(4t )m 2 ππ?+ 或-2-2S=810cos(4t-)m=810sin 4t 2π ππ?? 4-2 ① ?π?= ② 12t=1s S 0, S 0==当时, 4-3 ① S=0.1cos(t-)m 3π π ②5t (0.833)6 s s ?= 4-4 ①-2S=810cos(2t-)m 2π π? ② -2=-1610s in(2t-)m/s 2v π ππ?; 2-22a=-3210cos(2t-)m/s 2π ππ?③k E =0.126J 0.13J;F=0≈. 4-5 ①max =20(62.8)m/s v π ②242max a =40003.9410m/s π=? ③22321E=m A =1.9710J=200J 2 ωπ? 4-6 ①2A 5.010,=4, T=0.25,=1.25m Hz s m νλ-=? ② -2S=5.010cos8(t-)0.5 x m π? 4-7 ①S=0.10cos (-)0.10cos 0.2(-)522x x t m t m ππ= ②S=-0.10m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与现状

医学影像发展与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形成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每1~2年就出现 一项新技术。显著的特点是从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发展到疾病的功能诊断,从大体形态诊断发展到分子水平诊断,以及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从诊断的临床辅助科室发展到临床治疗的介入科室。以致在医学影像学的基础上形成了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治疗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亚学科。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并把X线用于人体检查,开创了放射医学的先河。在 此后的100多年内X线检查占着主导地位,幷广泛地用于临床,使得放射医学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对临床疾病的诊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放射科医生来源有二,在大的教学医院的主要是医疗系毕业的学生,中小医院主要是放射中专班毕业的学生。此时放射科技术人员,在大的教学医院有解放前教会医院培养的技术人员和自己培养的学徒,中小医院的放射科诊断和技术没分家。在20世纪60~80年代,放射科医生基本上是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而技术人员则是招工顶职、复员军人、护士改行,或者是初高毕业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发展很快,新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新的影像技术不断 产生,医学影像检查和治疗在临床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影像增强技术,使得放射科以上在黑暗房间的检查彻底解放出来;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成像技术,该设备以高的密度分辨率使得放射科结束只能观察人体的骨骼和骷髅的历史,还能够观察人体的软组织病变,解决了传统X线难以解决的诊断难题,尤其是三维成像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广阔的前景;20世纪80年代出现MR成像技术,它以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和多方位多参数的检查技术,能够观察人体更加细微的病变,解决普通X现、CT和心血管造影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具有无辐射损伤和无创伤的特点,在人体的功能成像和分子水平有其独特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出现介入放射学,它通过微小的创伤解决了临床上某些疾病难以处理或创伤大的问题,使得放射科成为继内科和外科后的第三大治疗学科;20世纪80~90年代出现CR和DR成像技术,使得放射科进入全面的数字化X线检查,在成像质量、工作效率、图像保存和劳动强度等方面显示极大的优越性;20世纪90年代出现激光打印技术,使放射科技术人员彻底告别暗室手工冲洗胶片的历史,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保证了图像质量,幷实现了数字化图像的传输和打印;超声技术近来发展越来越快,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以无创伤、效率高、诊断准确而受到广大的临床科室亲眯;核素扫描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

两套《医学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物理学》试卷(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前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1、理想流体作稳定流动时 A 、流经空间中各点速度相同 B 、流速一定很小 C 、其流线是一组平行线 D 、流线上各点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血液在直径为2×10-2m 的动脉管中的平均流速为0.35m.s -1(血液的密度ρ为1.05×103kg.m -3,粘滞系数为4.0×10-3Pa.s)。那么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形态是 A 、层流、湍流同时存在 B 、层流 C 、湍流 D 、不能确定 3、医学上常用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的原理是应用的 : A 、压电效应 B 、电致伸缩效应 C 、光电效应 D 、多普勒效应 4.一质点作上下方向的谐振动,设向上为正方向。t=0时质点在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则该谐振动的初相位为 A.0 B.2π C. 2π- D.3 π 5.同一媒质中,两声波的声强级相差20dB, 则它们的声强之比为: A 、20 :1 B 、100 :1 C 、2 :1 D 、40 :1 6、半径为R 的球形肥皂泡,作用在球形肥皂泡上的附加压强是 A 、R α2 B 、R α4 C 、R 2α D 、R 4α 7、从钠光灯发出的单色光,强度为I 0,照射在一偏振片上,则透过光的强度为 : A 、0 B 、2 I C 、I 0cos 2θ D 、I 0cos θ 8.某人对2.5米以外的物看不清,需配眼镜的度数为: A 、40度 B 、-40度 C 、250度 D 、-250度 9.用600nm 的光线照射一相距为0.3mm的双缝,在干涉图样中,中央明纹与第二明纹的距离为4mm 。则屏与缝的距离为: A 、0.5m B 、0.8m C 、0.75m D 、1m 10、一放大镜的焦距为5cm ,则它的角放大率为 A 、10倍 B 、25倍 C 、5倍 D 、15倍 11、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方法有 A 、增大光的波长 B 、提高放大倍数 C 、增加孔径数 D 、减小光的强度 12、要使毛细管中的水面升高,应 A 、使水升温 B 、加入肥皂 C 、减小毛细管的直径 D 、将毛细管往水里插深一些 13. 折射率为1.5的透镜,一侧为平面,另一侧是曲率半径为0.1m 的凹面,则它在空气中的焦距为 A 、-0.2m B 、0.1m C 、0.2m D 、-0.1m 14.管电压为100KV 的X 射线光子的最大能量和最短波长分别是E max 、λmin ,则:

两套《医学物理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物理学》试卷(一) 分, A 、流经空间中各点速度相同 B 、流速一定很小 C 、其流线是一组平行线 D 、流线上各点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血液在直径为2×10-2m 的动脉管中的平均流速为0.35m.s -1(血液的密度ρ为 1.05×103kg.m -3,粘滞系数为4.0×10-3Pa.s)。那么血管中血液的流动形态是 A 、层流、湍流同时存在B 、层流C 、湍流D 、不能确定 3、医学上常用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的原理是应用的: A 、压电效应B 、电致伸缩效应C 、光电效应D 、多普勒效应 4.一质点作上下方向的谐振动,设向上为正方向。t=0时质点在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则该谐振动的初相位为 A.0B.2π C.2π- D.3 π 5.同一媒质中,两声波的声强级相差20dB,则它们的声强之比为: A 、20:1B 、100:1C 、2:1D 、40:1 6、半径为R 的球形肥皂泡,作用在球形肥皂泡上的附加压强是 A 、R α2 B 、R α4 C 、R 2α D 、R 4α 7、从钠光灯发出的单色光,强度为I 0,照射在一偏振片上,则透过光的强度为: A 、0 B 、2 I C 、I 0cos 2θD 、I 0cos θ 8.某人对2.5米以外的物看不清,需配眼镜的度数为: A 、40度B 、-40度C 、250度D 、-250度 9.用600nm 的光线照射一相距为0.3mm的双缝,在干涉图样中,中央明纹与第二明纹的距离为4mm 。则屏与缝的距离为: A 、0.5m B 、0.8m C 、0.75m D 、1m 10、一放大镜的焦距为5cm ,则它的角放大率为 A 、10倍B 、25倍C 、5倍D 、15倍 11、提高显微镜分辨本领的方法有 A 、增大光的波长B 、提高放大倍数

医用物理学练习题答案

医用物理学练习题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医用物理学》教学要求骨骼肌、平滑肌的收缩、 张应力、正应力、杨氏模量、 2.理想流体、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 3.黏性液体的流动状态 4.收尾速度、斯托克斯定律 5.附加压强 6.表面张力系数、表面活性物质 7.毛细现象 8.热力学第一定律 9.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等压、等温) 10.热力学第二定律 11.电动势、稳恒电流 12.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13.基尔霍夫定律应用 14.复杂电路:电桥电路 15.简谐振动的初相位

16.平面简谐波的能量、特征量(波长、频率、周期等) 17.光程、相干光 18.惠更斯原理 19.双缝干涉 20.单缝衍射 21.光的偏振 22.X射线的产生条件 23.X射线的衰减 24.标识X射线的产生原理 25.X射线的短波极限 26.放射性活度 27.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方式 28.半衰期、衰变常数、平均寿命 29.辐射防护 医用物理学练习题 练习一

1-1.物体受张应力的作用而发生断裂时,该张应力称为( D ) A .范性 B .延展性 C .抗压强度 D .抗张强度 1-2平滑肌在某些适宜的刺激下就会发生( A ) A .自发的节律性收缩 B .等宽收缩 C .不自主收缩 D .等级收缩 1-3.骨骼肌主动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和被动伸长所产生的张力的关系是( C ) A .不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近似等于 1-4.头骨的抗压强度为×108Pa ,如果质量为1kg 的重物,竖直砸到人的头上,设重物与头骨的作用时间为1×10-3s ,作用面积为0.4cm 2,问重物离头顶至少多高下落才会砸破人的头骨 解: 头骨的抗压强度N 108.6104.0107.1348?=???==-S F σ 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 22 1v m mgh = 因此有 g h 22 v = 根据动量定理有v m t F =? 求v 代入上式得 1-5.说明正应力、正应变和杨氏模量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某截面上的内力F 与该截面面积S 的比值,称为物体在此截面处所受的正应力。物体在正应力作用下,长度改变量△l 和物体的原长度l 0

医学物理学习题

大学物理习题集 医用物理学 物理教研室 年月

目录 部分物理常量 习题一矢量分析质点运动的描述角量和线量 习题二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 习题三转动定律角动量守恒旋进 习题四物体的弹性骨力学性质 习题五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习题六血液的层流 习题七简谐振动 习题八简谐振动的叠加 习题九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波函数 习题十波的能量波的干涉驻波 习题十一超声波及其应用 习题十二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及其时空观 习题十三狭义相对论动力学 习题十四液体的表面性质 习题十五静电场强度 习题十六高斯定理及其应用 习题十七电场力的功电势 习题十八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习题十九静电场习题课 习题二十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毕奥萨伐定律 习题二十一毕奥萨伐定律、磁场的环路定理 习题二十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习题二十三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电动势 习题二十四直流电路电容的充放电 习题二十五球面的屈光透镜的屈光 习题二十六透镜的屈光眼睛的屈光不正及矫正 习题二十七光的干涉 习题二十八光的衍射 习题二十九光的偏振

部分物理常量 引力常量×-··-重力加速度9.8m-阿伏伽德罗常量×- 摩尔气体常量·-·- 标准大气压× 玻耳兹曼常量×-·- 真空中光速×108m 电子质量×-31kg 中子质量×-27kg 质子质量×-27kg 元电荷×-19C 真空中电容率×-121m-真空中磁导率π×-×- 普朗克常量×? 维恩常量× 斯特藩玻尔兹常量× 说明:字母为黑体者表示

习题一 矢量分析 质点运动的描述 角量和线量 一填空: 1. 已知j i A ??+-= ,k j i B ?2?2?+-=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悬挂在弹簧上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振动方程为ω ,其中、均为常量,则 () 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 () 物体的速度与坐标的函数关系为 . () 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 。 .质点沿半径为的圆周作运动,运动方程为2 23t +=θ()则在时刻质点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切向加速度为 法向加速度为 二.单项选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 A B C B A ??-=??②))(())((B B A A B A B A ??=??③)()(C B A C B A ?=? ④)(C B A C B A ??=??⑤若0=?B A 则0=A 或0=B ⑥若0=?B A ,且0 ,0≠≠B A 则A 与B 平行。 .①②③④⑸⑥ .①②③④ .②⑥ .①⑥ .一质点沿轴作直线运动,其—曲线如图所示,如时,质点位于坐标原点,则时,质点在轴上的位置为( ) . .5m . .2m . .-2m . . -5m . .直径为20cm 的主动轮,通过皮带拖动半径为50cm 的被动轮转动,皮带与轮之间无相对滑动, 主动轮从静止开始作匀角加速转动. 在内被动轮的角速度达到,则主动轮在这段时间内转过了( )圈. . 三.计算 .湖中有一条小船,岸边有人用绳子通过岸上高于水面的滑轮拉船,设人收绳的速率为,求 船的速度和加速度 ? .如图所示,质点在水平面内沿一半径为2m 的圆轨道转动. 转动的角速度 与时间的关系为 ( 为常量), 已知 时质点的速度为32m.试求 时, 质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大小? 习题二 转动定律 角动量守恒 图 图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很大的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方面,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目前它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有X线成像、超声波成像、磁共振成像、红外线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光学成像等。 人体成像的首次试验要追溯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线。伦琴借助这种射线的穿透本领摄取了人体内组织的图像,因而震动了全世界。X线的发现伊始即用于医学临床,首先始用于骨折和体内异物的检查,以后又逐步用于人体其它部分的检查。与此同时,各种X线机的相继出现。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X线管。20世纪10~20年代,出现了常规X线机。其后,由于X 射线管、高压变压器和相关的仪器、设备以及人工对比剂的不断开发利用,尤其始体层装置、影像增强器、连续摄影、快速换片机、高压注射器电视、电影和录像记录系统的应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末期,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称为影像设备学。 1972年,英国工程师汉斯菲尔德首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由于颅脑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简称X-CT设备,或CT设备。X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是标志着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临

床应用以来,经过多次升级换代,由最初的普通头颅CT机发展到现在的高档滑环式螺旋CT和电子束CT。其结构和性能不断完善和提高,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因其密度分辨率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较高,已成为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用于临床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简称为MRI设备。它是一种新的非电离辐射式医学成像设备。MRI设备的密度分辨能力高,通过调整梯度磁场的方向和方式,可以直接摄取横、冠、矢状层面和斜位等不同体位的体层图像,这是它优于CT设备的特点之一。迄今,MRI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系统,其中以中枢神经、心血管系统、肢体关节和盆腔等效果最好。随着新型磁共振机的开发,揭开了磁共振应用领域新的一页,即运动MR和介入MR的应用和研究。MR血管成像、MR水成像、MR血流成像、脏器功能的检测、MR波谱分析、动脉血质子标记技术、抗血管生成因子辅助MR功能成像等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成像进一步突破了影像学仅应用于显示大体解剖和大体病理学改变的技术范围,向显示细胞学的、分子水平的以至基因水平的成像方面发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数字摄影DR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发的数字X线机。前者具有少创、实时成像、对比分辨能力高、安全、简便等特点,目前,正向快速旋转三维成像实时减影方向发展,从而扩大血管造影的应用范围。后者具有减少曝光量和宽容度大等优点,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数字化图像纳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