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心功能指导休息与活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绝对卧床至少24h.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须卧床休息,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给予低钠、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忌暴饮暴食,忌烟酒,禁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应逐步给予流食、半流食、软食直至普食,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

3.用药护理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准确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4.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情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主诉,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和尿量的变化,评估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呼吸困难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

6.基础护理

①压疮护理:对长期卧床、水肿等压疮高危患者做到"六勤",,防止压疮发生。

②口腔护理:禁食、鼻饲、昏迷、危重患者每日2次或3次口腔护理。

③氧疗护理: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合理调节氧流量。

④排便护理: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开塞露纳肛。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屏气用力动作、寒冷、饱餐、输液过多过快及钠摄入过多等。

8.康复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钠盐饮食,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排便通畅。

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内科一般护理 1.休息与运动根据患者心功能指导休息与活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绝对卧床至少24h.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须卧床休息,取端坐位或半坐卧位。病情稳定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给予低钠、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忌暴饮暴食,忌烟酒,禁浓茶、咖啡及其他刺激性食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还应逐步给予流食、半流食、软食直至普食,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 3.用药护理准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速,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按时准确服药、提高用药依从性。 4.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病情观察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患者主诉,注意评估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律和尿量的变化,评估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呼吸困难程度、皮肤有无水肿或发绀。 6.基础护理 ①压疮护理:对长期卧床、水肿等压疮高危患者做到"六勤",,防止压疮发生。 ②口腔护理:禁食、鼻饲、昏迷、危重患者每日2次或3次口腔护理。

③氧疗护理:根据病情给予氧气吸入,合理调节氧流量。 ④排便护理: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必要时使用缓泻药或开塞露纳肛。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感染、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屏气用力动作、寒冷、饱餐、输液过多过快及钠摄入过多等。 8.康复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钠盐饮食,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排便通畅。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心血管系统护理学复习题

单选题答案 1.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鉴别要点(C) A.严重呼吸困难 B.发绀 C.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 D.突然发作 E.支气管解痉剂无效 2.心脏传导系统中,哪一部分传导最快(E) A.结间束 B.房室结 C.希氏束 D.左右束支 E.普肯耶纤维 3.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后,应立即(C) A.静注利多卡因 B.静注异丙基肾上腺素 C.电除颤 D.静注阿托品 E.安装临时起搏器 4.老年人高血压中部分为单纯收缩期血压增高,而舒张压不高,主要原因(A) A.大动脉弹性减退 B.小动脉阻力增加 C.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合并肾动脉狭窄 E.靶器官损害 5.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是(B) A.心肌梗 B.脑卒中 C.慢性肾功能不全 D.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E.心力衰 6.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类型为(A) A.膜部缺损 B.肌部缺损 C.房室通道缺损 D.法洛四联症 E.其他类型 7.下列哪项有助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E) A.心电图有宽大畸形的QRSfe B.心室率180次/分 C.过去发生过室性早搏 D.有冠心病病史 E.心电图有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

8.原发性高血压心脏并发症中首先出现的是(D) A.心肌梗死 B.心律失常 C.心力衰竭 D.心肌肥厚 E.心腔扩大 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周围血管征的范畴(B) A.水冲脉 B.细迟脉 C.股动脉枪击音 D.听诊器轻压股动脉闻及双期杂音 E.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10.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宜选用(A) A.美托洛尔 B.硝苯地平 C.哌唑嗪 D.氢氯噻嗪 E.呋塞米 1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为(A) A.室性过早搏动 B.房室传导阻滞 C.心房颤动 D.房性过早搏动 E.室上性心动过速 12.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体征是(E) A.周围血管征 B.心尖部第三心音 C.Austin-Flint 杂音 D.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 E.胸骨右缘U肋间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13.下列哪项引起左室舒张期负荷加重(B) A.二尖瓣狭窄 B.二尖瓣关闭不全 C.肥厚性心肌病 D.主动脉瓣狭窄 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14.以减轻心脏前负荷为主的药物是(B) A.硝普钠 B.硝酸甘油 C.洋地黄 D.哌唑嗪 E.肼苯达嗪15.风湿热的发病与下列哪一项感染有关(D)

部分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常病护理规 第一节循环系统护理常规 【疾病概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机制组成,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血管病,主要症状和体征,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心悸,心源性晕厥。 【一般护理】 (一)保持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流通,病情较重者应减少探视 (二)心理护理 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解释,安慰工作,避免谈论任何令患者烦恼,激动的事,协助其克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 (三)生活护理 对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四)休息及体位 保证足够的睡眠,重症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者逐渐鼓励患者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休息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卧位 (五)饮食护理 进食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六)排泄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必要时科给及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 (七)药疗护理 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用药前后的情况,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 (八)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皮肤护理,以防压疮。 (九)心导管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桡动脉搏动情况,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十)外科术后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保持胸腔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注意引流管的形状,颜色和量,做好记录。 (十一)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必要时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 (十二)做好出院指导, 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过劳,预防感冒,定期门诊复查等。 【专科护理】 (一)活动原则 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休息,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活动后不出现症状为宜。 (二)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者,应予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三)有水肿者、心力衰竭或使用利尿剂时,应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四)每周称体重1次,必要时每天1次,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可根据病情酌情增加测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一、心血管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饮食护理: 按照医嘱要求(如:低盐、低脂等),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宣过饱,少食多餐。 2.活动与休息: 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执行。 3. 药物治疗的护理: 1)强心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观察ⅡⅡ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副作用。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2)利尿剂:注意观察利尿效果及电解质,准确记录出入量。 3)扩血管药物:可选用硝酸"1油、硝普钠。根据医嘱严格调节用量,监测血压变化,防治低血压的发生。硝普钠应现用现配,避光泵入。静脉输 液时应注意给药浓度、速度、持续时间及药物配伍禁忌t应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掌握用药方法,遵守用药注意事项。 4)抗凝药: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大便的颜色,警惕消化道出血症状,如有呕血、便血及时处理。 二、心血管疾病的饮食原则 控制胆固醇:不吃或尽量少吃蛋黄、动物脑髓和内脏以及甲壳类动物,如蚌、螺、蟹等;控制脂肪: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多吃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油食品)等植物性油脂;控制糖的摄取:不吃或少吃糖果,以及其他含糖较多的食物。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西红柿 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梨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苹果 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海带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茶叶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大蒜 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洋葱 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47227481.html,/zwxgb/2014/0802/187014.html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督促病人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 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二、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咳嗽、咳痰的量及性质、尿量、周围循环情况等。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服用洋地黄类药物者,服药前应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者,暂停服一次;应用扩血管药物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者应记录好出入量,注意水电平衡; 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

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七、长期卧床及全身浮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按时协助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八、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仪器,放于固定位置,药品要齐全、足量,并定期检查数量及有效期;保持仪器性能完好。 九、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的应用,掌握心电图知识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措施等。 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湿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并注意防止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诱因。 十一、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要根据病情及病人的心功能确定,输液速度一般15-40滴/分,输液的量不宜过大;血容量不足者要及时补充血容量时,注意观察有无肺水肿发生。 十二、做好出院前的卫生宣教工作,预防复发,定期复查。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 心源性水肿 2.心悸 3.心力衰竭 4.高血压病 5 .冠心病 6. 急性心梗 二判断 1.心源性水肿首先是从眼睑和颜面开始。 2.心悸一般无危险性,但少数严重心律失常引起者可猝死。 3一般心脏供血暂停3秒即可发生晕厥。 4.肥厚性心肌病是青少年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5.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 6.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可给高流量每分钟6一8升吸氧。 7.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无创伤性检查技术。 8.风心病的发生与反复的葡萄球菌感染有关。 9.急性左心衰是急性心梗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10.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 三.填空 1。心衰病人鼻导管吸氧一般流量为每分钟()升,肺心病为每分()升,急性肺水肿为每分()升。 2. 急性肺水肿患者宜采取的体位是(),以减少()。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收缩压(),和(或)舒张压( ),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4。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5。急性心梗病人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有()()()。 6.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7。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症状为()和()。 8.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是(),多位于(),以()最为明显。 9。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征,主要有()()()()。 10.洋地黄()和()接近,易发) 四.简答 1.使用洋地黄药治疗心衰时应注意什么? 2..如何配合医生抢救急性心衰的病人? 3.简述四种常见瓣膜病变的特征性杂音。 4. 如何护理高血压急症的病人? 5 .简述心绞痛疼痛的特点。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大学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2014年9 月10日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摘要:由于现代生活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习惯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呈增长趋势。此文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作用,知道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更好的了解心脏病,了解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病种、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学会心血管疾病病种与症状的护理,在病人发生疾病时可以很好的护理病人,让病人的心脏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为心脏病的发作而感到害怕,让心脏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life, work pressure increases, changes in eating habits and other factor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bidity probability shows growth trend, with sudden death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cidenc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55 ~ 64 years old male death rate was 2.7 per year per thousand, female is 0.4 per year per thousand. Understan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ymptoms better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lso understan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e, understand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ould which thing to pay attention

2020年参加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8年5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的指导支持下,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 第一期心血管病介入护理技能进阶培训班学习。并通过理论和实操考核,于2018年7月20日取得了由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中心专家 委员会颁发的第一期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专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 2018年5月14日—2018年6月24日期间,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 中心邀请了18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国内知名医疗和护理专家,通过 远程教育平台,历时六周的时间,为我们40家心血管病护理及介入培 训基地的125名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培训课程分 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心血管介入诊疗理论课程。这一场场学术盛 宴精彩纷呈,使我们领略到各位名师风采,同时又学习到了心血管专 业理论知识。他们以丰富的医疗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运用通 俗易懂结合实际案例的授课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专业性强,清晰、易 懂的理论知识,为我们精准护理急、危重症介入患者贮备了坚实的理 论基础。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导管室的工作既紧张又快节奏, 护士除了掌握临床基础护理技术外,还要娴熟地掌握多项仪器设备的 使用,进行术中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压力波形的变化以及各项生命体 征监测,做好病人的病情观察,如有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只有坚 实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作保障,才能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对疾病的转归有清楚的认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处置得当,化险为夷,为抢救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第二部分为专业护理/技术课程。每一位护理专家的授课既专业又具有 实用性,譬如改善治疗的基础条件,建立完善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管 理制度、密切配合缩短介入治疗时间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 医护技的团队协调沟通合作,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加强人文关怀, 改善病人与医务人员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和康复。随 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使医院实现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保证 医疗安全有据可循,科学规范,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对医疗资源进 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加强和改善内部控制,为医院管理决策提 供有力的依据。通过学习,使我们对急、危重症患者介入抢救治疗、 护理和仪器设备使用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对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好的指 导作用,弥补了我们在工作中的不足,真正做到胸中有数遇事不慌, 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些在导管室对急、危重症患者 精良护理技术上,在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准确预见性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紧急状况下护士能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早发现、早说出”,快速有效地配合施救,从死神手中挽救生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 导管室有一个口号“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第三部分是专业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课程。教授及护理专家们运用“医 疗界最懂护理,护理界最懂医疗”的理念进行授课,将我们学习到的 理论专业知识运用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我们 心血管领域的基础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习了最前沿的技术,同时,通过同步的实操技能培训实现了个性化培训,同质化追求的宗旨,从而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保驾护航。

浅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

浅析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的护理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12-29T13:35:26.4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唐静 [导读]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使用干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8%,对照组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转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障碍;干预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he selection of our hospit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110 patients,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5 cases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55 patients using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18%,8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ntervention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atient's disease prognosi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mbined with mental disorders. Key words:cardiovascular disease;mental disorders;intervention nursing 心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循环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以及吸烟等,心理障碍能够促进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或加重其病情[1,2]。本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得到较好成果,现总结经验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3.5±4.7)岁;其中冠心病19例,高血压11例,心律失常8例,心功能不全7例,心绞痛5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心瓣膜病2例;对照组55例,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3.3±4.8)岁;其中冠心病17例,高血压12例,心律失常8例,心功能不全8例,心绞痛4例,急性心肌梗塞4例,心瓣膜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医护人员应当主动对患者进行疾病常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中年患者的家庭负担一般较重,而老年患者则相对较固执,故而在护理中应加强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并认真对待,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育患者家属体贴患者的疾苦,主动担起家庭的重任,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及时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多与其进行沟通,给予其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关心和抚慰,促进其重新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心理因素在心血管疾病护理中有重要作用,焦虑、紧张、自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影响治疗效果。对此,患者应主动找患者谈心,关心体贴患者,用和蔼的态度解说其病情,以及消极情绪对病情、疗效的影响,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爱好应用音乐疗法等,每天早晚播放舒缓的音乐,辅助药物治疗,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情绪。另外,对于有心理障碍但又不愿意说出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与其谈心交流减轻其压力,积极应用正确的心理疏导方法使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使患者情绪得打倾诉和释放,给予其宽慰、开导,帮助患者消除心理上的创伤。护理人员面对患者应采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自身微笑带动患者情绪上的变化,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其情绪不佳时,护理人员做到心平气和、微笑服务,避免其出现负面情绪。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及时、准确用药。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鼓励其进行体能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还应给予放松疗法,指导患者做腹式深呼吸15min,待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指导其继续平卧30min。通过这种放松疗法,使患者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心理压力。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嘱咐其多食用果蔬和粗粮,尽量进食清淡、低脂的食物[3,4]。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开朗的心境,坚持后续治疗,家属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冷静下来妥善处理。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均需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当两组数据间P<0.05时认为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8%,对照组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多发生在老年群体中,但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群体逐渐年轻化,这表明心血管疾病开始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心血管疾病发生在老年群体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在逐步下降,故而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不加以干预,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发生在青壮年群体的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因为: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青壮年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习惯。而有研究表明:在心血管疾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心理压力对其的影响非常大,不能依靠传统治疗方法和遵医嘱服药来防治心血管疾病,必须在护理人员、家属和患者的相互支持下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以乐观的态度应对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症状: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心悸 心前区疼痛 晕厥 1.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 心源性呼吸困难是指由于各种心脏病发生左心或右心衰时,使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出先紫绀,端坐呼吸,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率的异长。 病因 由于左心衰,肺淤血和肺顺应性降低而致肺活量减少的结果;肺淤血影响肺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妨碍肺的扩张和收缩,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肺泡内张力增高,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病人感觉呼吸费力。 由于体循环淤血并发淤血性肝肿大及胸水、腹水,使呼吸活动受限,同时右心房及上腔静脉压升高,血中氧含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均可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 在体力活动时发生或加重,系体力活动使静脉回流量增多加重肺淤血的结果。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常发生在夜间,于睡眠中突然憋醒,并被迫坐起,轻者坐起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出现阵咳、咳泡沫痰、伴肺部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常为左心衰早期表现。 端坐呼吸 心功能不全后期,病人完全休息亦感呼吸困难,不能平 卧,迫使其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可伴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心悸等。随着心功能不全发展,呼吸困难逐步加重,出现窒息感,影响机体活动能力,病人常精神紧张、焦躁不安。 常用护理诊断 心输出血量减少气体交换受损

活动无耐力潜在性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1.卧位: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吸氧:慢性心衰伴二氧化碳潴留者的吸氧原则,低浓度、低流 量、持续吸氧;急性心衰的吸氧原则,高浓度、高流量、短时间吸氧。 5.室内空气新鲜 6.活动与休息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三基考试(含答案)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三基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病人在静息状态下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依病情轻重依次表现为被迫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甚至还需(双下肢下垂)。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卧床病人的(腰骶部)、(会阴)或阴囊部,非卧床病人的(足踝前)、(胫前),重者可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 3.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立即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乙醇湿化。 4.正常成人心率为(60~100)次/分。健康人可在吸烟、(饮茶或咖啡)、(饮酒)、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5.心肌梗塞患者发病(12)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起病后(4~12)小时内给予流质饮食;并予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2~5)L/min;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时随时监测血压变化,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 以上。 二、是非题(每题2分,对√错×,共20分) 1.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绞痛多无明显诱因,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心率、血压无改变。(×) 2.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多见于城市居民和脑力劳动者,风心病则在农村特别是住房拥挤、环境潮湿的居民中发病率明显增高。(√) 3.劳力性呼吸困难常为右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4.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并且舒张压≥90mmHg。(×) 5.急性左心衰体静脉瘀血和心排血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6.右心衰病人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其中以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最常见。(√) 7.并发体循环栓塞是慢性房颤极重要的并发症,栓子来自左心房。二尖瓣狭窄合并房颤时,脑栓塞发生率更高。(√) 8.华法林是房颤是预防脑卒中和外周血管栓塞的一线用药。(√) 9.阵发性室上速的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突然发作与终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10.二尖瓣狭窄的最常见病因是风湿热,2/3病人为女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项不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疾病( E ) A、糖尿病 B、甲亢 C、贫血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胃溃疡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不包括( B ) A、呼吸困难 B、水肿 C、胸痛、心悸 D、腹胀、纳差 E 晕厥 3.下列哪项不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D ) A、容易激动、情绪紧张 B、偏爱咸食 C、暴饮暴食 D、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E、久坐少运动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摘要】针对临床冠心病患者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措施,重点对患者进行疾病基础知识、日常饮食、心理调护、规律运动、合理服用药物等相关方面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有效的临床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内科护理,患者的医疗保健知识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疾病的临床复发频率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 【关键词】心血管;血压;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直是人类多发的疾病之一,特别是冠心病更加危害人类,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近50年来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这对医疗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相应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困难。本文就如何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1 护理方法 1.1 做好入院评估:心血管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1.2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1.3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从心理层面上帮助其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还应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1.4 仔细观察病情及时了解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对危重者应使用心电、呼吸、血压监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皮肤护理,防治压疮的发生;病房内空气要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做好口腔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饮食及暴饮暴食,也应避免摄入太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做好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应加强夜间巡视。 2 实施人性化服务

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人常见疾病护理) 一、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抗高血压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 次以上收缩压≥14O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者超过半数。老年高血压是指除了血压升高,还伴有心、脑、肾的损害,且排除假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性疾病。它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护理评估 1.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合理膳食的掌握情况。 2.评估出入量是否平衡。 3.各种不良生活方式,如缺乏体育锻炼、超重、中度以上饮酒、高盐饮食等。 (二)身体状况 老年高血压的表现与中青年有所不同,除头晕、头疼、耳鸣、失眠、乏力外具体见以下几方面: 1.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混合型的2倍。收缩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舒张压降低或不变,导致脉压增大,脉压比收缩压或舒张压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血压波动性大老年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波动均明显增大。尤其是收缩压,一天内波动达40mmHg,约1/3的患者表现为冬季高、夏季低。血压大的波动性使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3.症状少而并发症多在靶器官明显损害前,半数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无症状,而脏器老化、长期高血压加重了对靶器官的损害,所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其中冠心病、脑卒中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与血压密切相关。 4.多种疾病并存老年高血压常与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增生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共存并相互影响,使其治疗变得更为复杂,致残、致死率增高。 (三)护理措施 治疗与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将血压调整至适宜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延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建议收缩压目标150mmHg,鉴于舒张压过低对机体有害,其水平应保持在60-65mmHg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1.一般护理(1)环境舒适不良环境刺激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等,以利于老人充分休息。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尽量避免影响老人休息。(2)适当运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三基考试(含答案)

精心整理 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三基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 科室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端坐呼吸为严重(肺淤血)的表现,即病人在静息状态下仍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依病情轻重依次表现为被迫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位)、甚至还需(双下肢下垂)。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是(下垂性)、(凹陷性)水肿,常见于卧床病人的(腰骶部)、(会阴)或阴囊部,非卧床病人的(足踝前)、(胫前),重者可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 3.4.5.为(2~51.变。(×2.3.4.5.6.7.8.9.10.二尖瓣狭窄的最常见病因是风湿热,2/3病人为女性。()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项不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疾病(E ) A 、糖尿病 B 、甲亢 C 、贫血 D 、系统性红斑狼疮 E 、胃溃疡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不包括(B ) A 、呼吸困难 B 、水肿 C 、胸痛、心悸 D 、腹胀、纳差 E 晕厥 3.下列哪项不是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D ) A 、容易激动、情绪紧张 B 、偏爱咸食 C 、暴饮暴食 D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E 、久坐少运动 4.对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心衰病人,护理措施方面下列哪项不符要求(B)

A、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 B、予平卧位 C、加强夜间巡视 D、适当开窗通风15~30分钟 5.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是(C) A、心律失常 B、胃肠道感染 C、呼吸道感染 D、妊娠和分娩 E、输血或输液过多过快 6.急性左心衰的主要症状不包括(E) A、呼吸困难 B、咳嗽咳痰、咯血 C、疲倦乏力 D、头晕、心悸 E、肺部湿罗音 7.心肌梗死患者最早出现的最突出的症状是(B) A、发热、心动过速 B、疼痛 C、各种心律失常 D、低血压和休克 E、急性左心衰 8.慢性心衰病人的一般状态评估内容不包括(E) A、生命体征 B、意识状况 C、精神状况 D、体位 E、双肺有无湿罗音 9. A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16 A E、以上均是 17 A、男性 B、脂质代谢异常 C、高血压 D、糖尿病 E、吸烟 18.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为(E) A、体力劳动 B、情绪激动 C、饱餐 D、寒冷 E、以上均是 19.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治疗药物首选(A) A、硝酸甘油舌下含服 B、阿司匹林口 C、氯吡格雷 D、辛伐他汀 E、卡托普利 20.心肌梗死发作的先兆症状中最突出的是下列哪项(E) A、乏力、胸部不适 B、心悸 C、气急 D、烦躁 E、新发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 五、问答题:(第1题8分,第2题12分,共20分) 1、患者,男,50岁,因晨起排便时突发胸闷、胸痛1小时入院,入院时查体:T37℃,P102次/分,R20次/分,Bp92/63mmHg,急查心肌酶、血常规异常,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试问,护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由于现代生活的提高、工作压力增加、饮食习惯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呈增长趋势。此文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作用,知道心脏病的发病原因,更好的了解心脏病,了解心血管疾病有哪些病种、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何保持合理膳食,学会心血管疾病病种与症状的护理,在病人发生疾病时可以很好的护理病人,让病人的心脏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为心脏病的发作而感到害怕,让心脏保持一个健康状态。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射血器官,具有泵的功能,推到血液循环,主要功能是给躯体供氧和清除体内代谢产物。而现代社会的生活提高了,人们不注意身体的健康,过度的饮酒、吸烟、紧张、疲劳、激动、饱餐,在些情况下常常会出现一些心脏疾病。所引起的疾病称为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心脏疾病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其不同疾病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表现,而针对不同疾病应有不同的预防与护理。心脏一旦出现症状即可危机生命。 心脏常见疾病及护理有以下几种: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类;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应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进刺激性食物、不可过饱;给予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进行心电监护,特别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注意观察用药情况,防止发生不良反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心电监护24h注意起搏频率和心率是否一致;卧床3~5d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置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应限制体力活动,定期复查,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性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维持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按部位分为左心、 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慢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心衰居多;按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分为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心衰病人的护理:限制体力活动:慢性心衰的病人可适当的活动,不可长期卧床,以防引起静脉血栓、压疮等问题;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9-29T12:07:10.29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作者:李东军刘凤英 [导读]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延安里卫生所 110024 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随着老年人的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其会发生各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提高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心理护理、生活护理、观察病情、健康指导四个方面,提高护理质量,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良好护理。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老年患者迅速增多。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老年人主要患病率之一。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现代社会人们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诱发而成的,是诊治不及时,多年积累,逐步进展而成的,因此,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护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不但要了解心血管病人变化特点,同时还要熟悉和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期的护理重点及健康指导,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保证老年人患者的身体健康,本文现将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进行简要综述如下。 1 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认知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其后果之一就是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心血管疾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具体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出现以左房增大、左室变小、主动脉扩大、弹性降低为主要特征的心脏形态学改变。导致心脏功能逐渐减弱,心脏细胞变性或缩小,使心肌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氧,阻碍心肌功能的正常发挥。老年人的活动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降低,应激能力和生活能力变弱。由于心肌细胞变性及心脏供血减少,心脏严重负累,导致心率及心律发生变化,出现心律不齐,甚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临床表现在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等。 2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2.1高血压 老年人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逐渐升高。由于大动脉硬化、钙盐沉积、弹性蛋白的断裂和损伤等,都会导致血管壁的顺应性改变,当老年人发生血压升高,其动脉壁的弹力层也更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加速动脉硬化的产生,形成恶性的循环。其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占据首位。 2.2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其对心血管的危害可分为三类,包括:肥胖型心脏病、肥胖型血管病和肥胖相关性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等,可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 2.3高血糖 我国是糖尿病发生的大国,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而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而高血糖同时还会导致高甘油三脂、高尿酸等情况,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4其它 除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外还有高血脂、年龄等因素。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加,其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加,危险性也会随之升高。 3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措施 3.1加强心理护理 病人住进医院,对周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和忧虑,就会导致病人情绪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研究各种病人的心理状态,解除情绪的干扰,使病人的心理处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状态。首先对入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热情接待,及时根据病情安排病房,做到病房清静、整齐、舒适、布局合理,给感观上以良性刺激,并详细介绍病房环境、注意事项等,以关心和蔼的语气询问病情,主动接近,了解患者需要;以热情的态度,整洁的仪表,文雅的举止取得患者的信赖,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其思想顾虑和悲观心理,提高自信心,减轻心里负担,对于丧偶,孤独或生活能力差的老人,除协助生活和注意巡回外,还要加强生活上的照顾,和他们亲切交谈,了解心理状况,做耐心的解释和诱导,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精神应激,包括冲动,愤怒,抑郁和焦虑对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发生是个肯定的重要因素,显著影响病人的预后,我们有针对性主动地向患者介绍病情及诊断,治疗方案,检查目的,时间安排等,并根据病人的反映进行进一步的解释疏导和支持,使患者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随着沟通的深入与扩展,积极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达到良好的适应,逐步缓解应激程度,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3.2重视生活护理 合理饮食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心血管疾病在饮食上往往要求低热量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以少量多餐为主。这种治疗性饮食,老年人不易接受。老年人牙齿松动,咀嚼不便,味觉减退,应尽量给予软、易咀嚼、易消化的含纤维较多,色泽鲜艳的多样化食物,禁烟酒,多食蔬菜.水果同时要防止发生便秘,适当使用缓泻剂,促进粪便软化排出,对心肌梗死患者,嘱咐其排便时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已发生便秘者可用肥皂水灌肠或肛门内使用开塞露促使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