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合唱评分标准

大合唱评分标准
大合唱评分标准

合唱比赛的评分标准由歌曲内容、精神面貌及台风、艺术效果三部分对各参赛合唱队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歌曲内容(3分)

演唱内容符合这次比赛主题要求。

(二)精神面貌及台风(2分)

1、参赛人员着装大方得体,精神饱满,有朝气(1分)。

2、各参赛队遵守赛场纪律,进、出场整齐、有序,台风良好(1分)。

(三)艺术效果(5分)

1、演唱节奏准确鲜明,音准良好(1分)

2、音色优美、声音整齐洪亮、有感染力,吐字清晰(1分)。

3、能够把握歌曲和主题思想,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1分)。

4、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和默契(1分)

5、现场演出效果和谐、富有激情及艺术性(1分)。

附件二: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演唱节奏准确鲜明,音准良好,音色优美。(2.5分)

2、声音整齐洪亮,吐字清晰,有感染力。(2分)

3、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合默契。(2分)

4、参赛队员着装整齐,精神饱满,有朝气,富有激情及艺术性。(2分)

5、参赛队遵守赛场纪律,进、出整齐、有序,台风良好。(1分)

6、领导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参赛。(0.5分)

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3、前三支参赛队演唱完毕后评委给前三支参赛队打分,从第四支参赛队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

附件三:

大合唱比赛评分标准

1、参赛歌曲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大赛主题。(10分)

2、演唱时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大方,保持良好台风,充分显示学生的朝气和热情。(10分)

3、声音洪亮、协和、统一,音高、节奏准确,吐字清晰,各声部配合默契、和声效果好。(20分)

4、歌曲处理准确,能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并与歌曲表现内容及风格相符合,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0分)

5、指挥手势准确,姿势优美,节奏分明,能带动演唱者情绪。指挥、领唱、合唱、伴奏配合默契。(10分)

6、编排新颖独特,能充分展现我校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的精神面貌。(10分)

7、服装统一,整体精神面貌良好。(10分)

8、进场出场有序,演唱时队形整齐,有特色。(10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中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黄河》钢琴协奏曲赏析 摘要:以《黄河大合唱》为蓝本改编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历史再现、文化传承、中外艺术交流的结晶,体现出不朽的“黄河”精神。 关键词:民族性、标题性、钢琴技巧、创新、民族交响乐 正文: 钢琴曲《黄河》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它以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主要曲调作为各乐章的主体旋律基础,但乐曲发挥了钢琴协奏曲的表现特长,从新的角度阐发了原作的精神气概,从而赋予了它更新的艺术特色。作品有强烈的民族性、鲜明的标题性,创作手法独特,这些使其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部作品的旋律创作、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配器手法的创新、曲式手法的灵活都对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同志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乐曲气势雄伟,音调简明有力,其某些段落,在广大的抗日军民中十分流传,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钢琴协奏曲《黄河》较之《黄河大合唱》,是一次新的创造和飞跃。《黄河大合唱》原有八段,钢琴协奏曲《黄河》从中选择了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的曲词作素材,构成四个乐章的钢琴协奏曲。 从整体构思上来看这四个乐章, 围绕着黄河来描写人民战争,从与黄河搏斗到最后人民战争胜利, 从开始充满矛盾戏剧史到最后矛盾解决, 人民战争取得胜利, 在 调式上, 他们采用了中国的民族宫调式和民歌旋律, 而在曲式、配器、和声进行和整体构思上采用西洋的东西, 因而这是别具特色的中西结合式交响乐。 《黄河》在结构上, 钢琴协奏曲《黄河》打破了西洋协奏曲必须由 3 个乐章组成的形式,而是由4 个乐章组成的。《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第一部表现了人民战争伟大主题的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既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同时又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风格在这部作品中,钢琴占了极大的部分,钢琴技巧已发展到了最高难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了钢琴的优势,在技巧上运用了刮奏、左右手音数不对称的多连音弹奏、紧密及大跨度和弦连接、轮指弹奏、刮奏、急速的琶音等等,尽显演奏者的精湛技艺,在钢琴上弹出了交响的效果。另外,这部作品还吸收了琵琶古筝等民族乐器的演奏特色,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一乐章前奏:黄河船夫曲 此乐章是回旋曲式的结构,由原《黄河大合唱》的第一首歌曲的完全改编,无论在旋律和表现意义上都是完全一致的。协奏曲一开始,以木管组吹出的半音阶生动地展现出黄河汹涌澎湃风狂浪险的宏伟场面。当主旋律进入时,我们听到了坚定有力的船工号子,船工们万众一心同狂风恶浪顽强地展开搏斗,乐曲的最后,是船夫们到达胜利的彼岸的场面。 第二乐章:黄河颂 此乐章是有引子和尾声的无再现的多段体式,整个乐章都在降 B 宫调式上,是原《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首歌曲的完全改编,具有庄严雄伟的气质,钢琴以琶音形式从低音起到高音处用浓重而有力的和弦引出了整个乐章的 A 部主题乐曲的 B 部分是热情歌颂式的,赞美了黄河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发源地,C 部分更突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象征了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伟大精神。D 部分坚定有力的和弦,像是觉醒的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东方乐曲结尾处突然减弱变慢,如同黄河水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大合唱评分标准

合唱比赛的评分标准由歌曲内容、精神面貌及台风、艺术效果三部分对各参赛合唱队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歌曲内容(3分) 演唱内容符合这次比赛主题要求。 (二)精神面貌及台风(2分) 1、参赛人员着装大方得体,精神饱满,有朝气(1分)。 2、各参赛队遵守赛场纪律,进、出场整齐、有序,台风良好(1分)。 (三)艺术效果(5分) 1、演唱节奏准确鲜明,音准良好(1分) 2、音色优美、声音整齐洪亮、有感染力,吐字清晰(1分)。 3、能够把握歌曲和主题思想,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1分)。 4、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和默契(1分) 5、现场演出效果和谐、富有激情及艺术性(1分)。 附件二: 评分标准(满分10分): 1、演唱节奏准确鲜明,音准良好,音色优美。(2.5分) 2、声音整齐洪亮,吐字清晰,有感染力。(2分) 3、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合默契。(2分) 4、参赛队员着装整齐,精神饱满,有朝气,富有激情及艺术性。(2分) 5、参赛队遵守赛场纪律,进、出整齐、有序,台风良好。(1分) 6、领导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参赛。(0.5分) 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3、前三支参赛队演唱完毕后评委给前三支参赛队打分,从第四支参赛队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 附件三: 大合唱比赛评分标准 1、参赛歌曲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大赛主题。(10分) 2、演唱时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大方,保持良好台风,充分显示学生的朝气和热情。(10分) 3、声音洪亮、协和、统一,音高、节奏准确,吐字清晰,各声部配合默契、和声效果好。(20分) 4、歌曲处理准确,能准确把握歌曲的主题思想,并与歌曲表现内容及风格相符合,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0分) 5、指挥手势准确,姿势优美,节奏分明,能带动演唱者情绪。指挥、领唱、合唱、伴奏配合默契。(10分) 6、编排新颖独特,能充分展现我校学生团结向上,积极进取,追求卓越的的精神面貌。(10分) 7、服装统一,整体精神面貌良好。(10分) 8、进场出场有序,演唱时队形整齐,有特色。(10分)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

黄河大合唱产生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出了《黄河》词作.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苦痛.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例.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 之后《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音)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黄河大合唱》反映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形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潮及坚定的革命信念: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歌曲的基本主题是抗日和爱国。它以黄河为背景,

说课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 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理解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实行 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 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升理解,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实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协助学生真正 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 幅度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并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新课讲授 1 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 节的发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 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 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但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 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合唱比赛评分标准及规则

合唱比赛评分标准及规则 一、评分标准 合唱比赛的评分标准由歌曲内容、精神面貌及台风、艺术效果三部分对各参赛合唱队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歌曲内容 演唱内容符合这次比赛主题要求。 (二)精神面貌及台风 1、参赛人员着装统一、大方得体,精神饱满,有朝气。 2、各参赛队遵守赛场纪律,进、出场整齐、有序,台风良好(如有起哄,无理取闹等影响现场和谐气氛和比赛等行为将直接扣除三分比赛成绩,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成绩)。 (三)艺术效果 1、演唱节奏准确鲜明,音准良好 2、声部清晰,符合合唱特点 3、音色优美、声音整齐洪亮、有感染力,吐字清晰 4、能够把握歌曲和主题思想,作品处理得当,表演完整 5、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配和默契 6、现场演出效果和谐、富有激情及艺术性 二、本次比赛的要求: 1、参赛对象:小学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2、参赛形式:参赛班级需唱两首歌曲,参赛时第一首唱完了接着唱第二首。 3、参赛要求:《国歌》为必选歌曲,另一首各年级任选一首。各班需配一名指挥。 三、各班主任要求: 1、11月14日前确定好参赛曲目报综合组吴瑶处 2、11月28日进行出场顺序的抽签 3、各班主任自己在网上搜索演唱歌曲伴奏乐,载入U盘,合唱团随曲声演唱 4、与本班音乐教师配合选歌、排练,选出一名指挥进行训练

四、评分规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不得超过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取平均分,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3、前三支参赛队演唱完毕后评委给前三支参赛队打分,从第四支参赛队开始演唱完毕后即打分。 五、奖励办法: 1.一年级-三年级比出一个第一、一个第二 2.四年级-六年级比出一、二、三各一名 低年级组 一等奖 1名奖金200元 二等奖 1名奖金150元 高年级组 一等奖 1名奖金200元 二等奖 1名奖金150元 三等奖 1名奖金100元 和平小学团支部 2014年11月20日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

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采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的篇章特色: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九

黄河大合唱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欣赏及讲解,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大合唱,并对音乐家冼星海有所了解。 二、教学重点: 熟悉黄河大合唱、了解音乐家冼星海、了解大合唱形式。 三教学难点: 真正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时代精神。 一、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黄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精神,并由此展开教学内容《黄河大合唱》。 二、介绍作曲家冼星海 1905年6月13日生于澳门一贫苦渔民家庭,原籍是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18年入广州岭南大学附中读书。1926年到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1928年,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1930年初,到法国半工半读,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 1935年夏回国,不久即投入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赴内地宣传抗日。1938年11月应聘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39年任音乐系主任。 1940年赴苏联莫斯科。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同志作了“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的题词。 冼星海的主要代表作有: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交响曲《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交响曲》;管弦乐《中国狂想曲》及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数百首。此外,还有一些独奏曲及音乐论文。

三、介绍歌曲的创作经过 1938年冬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酝酿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在冼星海同志的建议下改为歌词) 1939年3月26日冼星海抱病开始谱曲。 1939年4月13日抗敌演剧三队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首演) 1941年冼星海在苏联加工整理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四、欣赏歌曲 (一)、《黄水谣》 1、带问题听歌曲:歌曲从结构上分几个段落?每个段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整首歌曲个你什么样的情绪体验。 2、总结分析《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 第一乐段是女声二部合唱,它描绘了黄河两岸的美丽风光,叙述了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开渠筑堤过着和平宁静的日子,旋律抒情婉转。 第二乐段是混声四部合唱,它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罪行,叙述了黄河两岸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的悲惨生活。其情绪悲痛而压抑。尤其是乐段的收束处,连续两个下行的四度跳进更增强了这种情绪的感染力。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它发出了令人悲伤的感叹:黄河依然如故,黄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绪十分凄凉。 尽管这首歌悲痛而凄凉,但它绝无颓废失望的丝毫痕迹,相反,它在悲痛凄凉中蕴涵着希望与奋斗之情。 (二)《保卫黄河》 1、带问题欣赏歌曲:歌曲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2、总结分析《保卫黄河》 歌曲采用了齐唱及二部、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情绪坚决而振奋。在三部轮唱之后,有一大段器乐曲,它把情绪进一步升华,从而形成歌曲中新的高潮。这段音乐,不仅有自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

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鉴赏论文我最喜欢的一部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 摘要: 摘要《黄河大合唱》是所有中国人都很熟悉的一首民族音乐,在无数的大合唱比赛中都能听到其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每当听到这首歌,我都不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她产生于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侵略中国的危急时刻,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的歌曲。 关键词:音乐、旋律、黄河、乐曲、合唱、鉴赏 1.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 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黄河大合唱》就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极其困难关头而诞生的。 2.音乐表演与音乐欣赏 全曲由《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

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2.1《序曲》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 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2.2《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合唱曲。它以磅礴的气势、紧张的情绪、近似呼喊的音调,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地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某些音调和节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提炼出了动作性很强、短促有力的主导动机。这个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发展、变化,使音乐具有坚毅、勇敢、奋进的特征。在演唱上采用了领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挡的气势。中间部分将此动机的节奏展宽,改为拍子,速度放慢,和声进行也很平稳;着意刻画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风浪,终于登上了彼岸的胜利心情和自豪感。与前段的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段音乐的出现作了准备。下一段音乐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静的音乐之后展开的,它以雄健的气势、饱满的感情、斩钉截铁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紧接着,紧张的划船音调再次出现,并加进了喘气的声音,力度也逐渐减弱,给人以船夫们驾船破浪,冲向远方的联想。这段尾声“象征着斗争的不断性”(冼星海语),预示着经过艰苦的奋

《黄河大合唱》鉴赏

探析《黄河大合唱》 姓名:邓琼 学号:0910010019 班级:09音乐教育班 摘要: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抗日救国战争的音乐史诗,曾极力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抗战,堪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他市一部高度概括抗日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诗篇。 歌曲的创作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野蛮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面临亡国的危难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国共两党团结各族各党各派合作抗日,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黄河大合唱》就产生战争最为惨烈的日子。 《黄河大合唱》的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用音乐唤醒民众,鼓舞斗志,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荣誉感,弘扬不可战胜的民族精神,是音乐家的创意所在。《黄河大合唱》产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它的问世,极大的激发了华夏儿女的爱热情,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和奋斗,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是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产生机器广泛的国内国际影响。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一.创作的时代背景 1。作者和作品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1927年在家乡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曲作者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中华民族的摇篮 1.黄河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关于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及自治区,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黄河流域是我国文化的发祥地。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两岸、大河上下。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秦汉大统一帝国的建立到北宋皇朝,黄河流域仍然是我国历代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生活在大河上下的各族人民,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卓越才能,创造了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 在从秦汉到北宋的一千多年中,黄河两岸的劳动人民,除从事生产劳动外,还筑长城,开运河,修渠道,营造宫殿、寺院、陵墓,进行了巨大的工程建设。一直到现在,黄河流域的地上地下还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和艺术宝库。西安唐代的大雁塔,洛阳的东汉白马寺,陕西的秦始皇陵和汉唐陵墓,河南龙门石窟的石佛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技术水平,杰出的艺术成就。结构介绍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9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音乐语言明快简练、通俗易解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全曲的宏伟规模和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历史

浅谈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音乐形象的的创作特点

浅谈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音乐形象的的创作特点 【摘要】: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为现代中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民族风格和独创性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首脍炙人口且流传至今的不朽经典《黄河大合唱》。这是我国四十年代最杰出、最典型、影响最大的声乐作品,以黄河为背影,热情地歌颂了黄河孕育中华民族、创造灿烂文化和造就文明古国的博大胸怀,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作品引用不少民族音乐和民歌素材,增强了民族风格,即使到今天也依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响深远。 【关键词】:音乐史; 冼星海; 形象化; 民族特色; 时代气息; 民族精神 冼星海为我国革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河大合唱》这部声乐作品正是他的民族音乐观的体现,成为了中国抗战音乐”里程碑式的划时代巨著”。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于1939年春在延安鲁艺创作完成的。1935年夏末,冼星海从巴黎回国来到上海,积极参加救亡音乐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他用自己对音乐的满腔热情融入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到延安后,在党的关怀下,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及艺术观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面对广泛的民族觉醒,他认识到群众歌曲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改变了原来”学院派”的创作思想,给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并走上了抗日前线,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思想准备。 《黄河大合唱》共分为八个部分”以朗诵和乐队为背景,使它们形成统一的整体,同时各乐章又有各自的独立性;作品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抗日爱国-出发战斗-取得胜利。前后连贯且相互补充,战斗激情步步升级,章节情感环环相扣。” 形象性是这部作品艺术创作上的显著特点,表现在集中地塑造出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永做主人般的英雄形象。大文豪郭沫若在《黄河序》中指出:”《黄河大合唱》是抗战中所产生的最成功的一个新型歌曲。音节的雄壮而多变化,使原有富于情感的辞句,就像风暴中的浪涛一样,震撼人的心魄。”音乐形象是生活形象音乐化的结晶。因此,音乐形象实际上是作曲家的生活体验、世界观、思想感情、作曲技巧的结晶。 《黄河大合唱》音乐创作形象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充满时代斗争的生活气息,饱含时代的战斗精神,具有非凡的雄伟性和罕见的鲜明性。”冼星海成功地塑造了一连串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本着”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坚定信念,在把握好黄河总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从小处着手,用丰富的细微的艺术手法,把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进一步地剖析这部作品,我们便可以更好地了解冼星海的有关音乐形象化的创作特点。

黄河大合唱_的艺术分析

黄河大合唱 的艺术分析 过!排山倒海、汹 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迎来!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似的新时代。从1939年4月13日由原!抗敌演剧三队?(鲁艺音乐系部分师生参加乐队伴奏)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下简称 黄河)至今已将60周年了。作为一部文化珍品,经久不衰地被广为传唱,从延安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各地。 列宁在论大文豪托尔斯泰时说:!托尔斯泰去世了,??但是在他的遗产里,都有着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属于未来的东西。?因为!通过他的嘴说话的,是整个俄罗斯千百万人民群众?。%同样,星海虽然去世了,在他的艺术遗产中,也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我们不是复仇主义者,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 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个以正义战胜邪恶的真理具有普遍意义,主题是永恒的。?聂耳、星海的歌曲及其音乐创作,最好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奋斗、进取和自强不息的心声,是人民的智慧、热情、理想与勇气的美妙结晶,而又各具艺术的独创性。这样的艺术作品是从不会过时的。?? 黄河的艺术创作经验永远值得我们珍惜和学习。 歌词 ! 黄河主要是音乐艺术上的成就。我的歌词,不过是为冼星海同志天才的飞腾提供了一个跳板。?(光未然: 五月花后记) 这是词作者自谦之词,实际上他和他的诗作(包括演剧三队的演员们)对曲作者和他的曲作无论在音乐风格、结构与语言上都有过明显的影响。为证实上述说法,下面摘抄一些回忆录供参考: !二月间,我便把1938、39年两次渡河以及在黄河上行军时的一些感受,原来打算要写一首题为 黄河吟的长诗的,改写成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记得在一个晚上,在西北旅社一间宽敞的窑洞里,请来了星海同志,开了个小小的朗诵会。我把歌词念给他和三队同志听,还谈了写作的动机和意图,作为星海作曲时的参考。他凝神听完后,??说:(我有把握把它写好!)??像这个大合唱包括的八首歌曲的各种曲式(注:应称为体裁或品种),如哪一首用独唱或齐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原是我凭着外行人主观设想提供参考,事后想并不完全恰当的,当时星海同志也完全迁就。??!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注:似应称为朗颂与三弦音乐或称朗诵与乐队(S p eaker and orchestra),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 !演出的日子迫近了,??每天早上,我们派田冲同志、邬析零同志去小心地探问他昨夜的成果。他俩从不空手而回。星海是那样地虚心,一定要关心我对每一支曲子的意见,并且豪爽地授权给我们:(可以随便地改。)自然,我们不会那样狂妄的。??有时我们提出个别意见,他往往毫不迟疑地修改,其中 黄河颂、 黄河怨两个独唱曲,我们挑剔较多,他立即全部推翻,第二天便交出了新稿。第二稿的 黄河颂,试唱后还希望修改个别乐句,哪知他又撕掉重写,第三天看到的,又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令人叹服的第三稿!这就是星海!这就是他那十分顽强的精益求精、日新又新的精神!??!那时,他大部分时间是在谱写 生产大合唱,有时候也看到他在写 民族解放交响乐或誊写新近记录下来的民歌。每当我去,他总是要我不厌其详地叙述那一次渡河的一切前后经过,他还常常在一个细节上追问我好几遍。我曾几次地尽我所能记忆到和摹仿到的,为星海同志哼唱在那一次渡河时候听到的船夫号子。?, !不等我们开口,星海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他说: ( 黄河颂已经写了两稿,光未然同志看了,我们都感到不太理想,这两稿都扯掉了,耽误了你们的排练,这是我赶出来的第三稿,准备明天交给你们的,??小田,这是你的独唱,你有发言权??。)我当时的直感是,头一段太平板,有些文言的词,既不上口,也不容易让听众听懂。??(这些词都是文言,总应该让观众听得懂,唱的人容易上口才好,能不能更接近民歌风?)我 越 2

校歌合唱比赛评分标准及细则(附评分表)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歌合 唱比赛初赛评分标准及细则 一、评分标准: 1、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台风好,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整齐, 服装整齐、统一。(10分) 2、歌曲处理准确,能准确把握校歌的主题思想,并与校歌表现内容及风格相符合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0分) 3、合唱队员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节奏整齐、音准正确、音色统一、能够准确把握校歌主题、具有一定合唱能力。(40分) 4、指挥手势准确,姿势优美,节奏分明,能带动演唱者情绪。指挥、领唱、合唱配合默契。(20分) 二、评分细则: 1、起评分80分,最高9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2、各班得分,评委所打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以中间分的平均得分为最后成绩,如积分相同名次并列; 3、每支参赛队演唱完毕后评委商议开始打分; 4、指挥单独评分(10分),起分5分,最高分9分,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5、合唱团创意评分(10分),起分5分,最高分9分,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园合唱比赛评分表 参赛班级:_________ 项目内容总分 1 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台风好,上下台纪律良好行动整齐, 服装整齐、统一。(10分) 2 歌曲处理准确,能准确把握校歌的主题思想,并与校歌表现内容及风格相符合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0分) 3 合唱队员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节奏整齐、音准正确、音色统一、能够准确把握校歌主题、具有一定合唱能力。(40分) 4 指挥手势准确,姿势优美,节奏分明,能带动演唱者情绪。指挥、领唱、合唱、伴奏配合默契。(20分) 创意得分(10分)指挥得分(10分)

大合唱比赛评分细则

大合唱比赛评分细则 为确保本次大赛的公平、公正、公开,特制定详细评分细则。本次评分标准共 分7项,比赛评分为十分制。评分标准及具体分值分配情况如下: 1、音准:能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有较好的音准,咬字清晰。(2分) 2、节奏:对歌曲整体结构,节奏感把握到位。(2分) 3、音色:合唱队音色好,声部演唱层次分明符合歌曲特色。(2分) 4、舞台表现力:演绎歌曲时感情充沛,能展现歌曲的意境。(2分) 5、服装统一、精神面貌好。(1分) 6、上下场迅速准时,进退场整齐,服从工作人员指挥,遵守演出纪律。(1分) 7、未按大赛要求准时参加比赛的演出队,视为自动弃权,记零分。 参赛队最后得分为: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各评委打分相加后的总分除以 有效评委人数,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主持人报分到小数点后两位)。 合唱比赛评分标准 比赛要求 所占分值 1 进场出场迅速有序,注重礼节,演唱时队形整齐,有特色。 10分 2 选曲健康,积极向上;参赛人数符合规定;演出时间不超时。 10分 3 服装整齐统一,整体精神面貌良好。台风端正,展现学生良好风貌。 15分 4 音准准确,节奏合拍,音色优美,吐字清晰,音乐完整,作品处理得当,富 有感染力。 15分 5 合唱队演唱与指挥、伴奏之间配合默契,指挥效果良好。 20分 6 有多声部合唱等技巧性处理,声部均衡和谐。演唱声音响亮,有气势。 20 分

7 形式新颖,有一定创意,观众气氛热烈 10分 评分标准 分值得分 1 歌曲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围绕主题 ,音乐处理得体,强弱快慢对比鲜明 20 2 仪容、仪表符合教师形象,服装整齐统一,参赛人数队伍整齐 5 3上下场安静有序,精神饱满,大方有礼 10 4 声音洪亮,音色和谐,层次清晰,节奏准确,演唱与伴奏协调30 5指挥动作协调,能配合上节奏,打出拍点,充满激情,能很好地调动整个合唱队 员的激情,完美地诠释乐曲内涵10 6参加人数达到该校教职工总人数的85%以,如有其他(舞蹈、领唱)形式,必 须以合唱为主体。5 7 现场气氛好,整体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 20 8 合计得分

黄河大合唱赏析word版本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各章节 《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每一乐章相互独立,却共同表现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爱国。 《序曲》:这是管弦乐队演奏。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开始在强劲的前奏引入之下,唱出急促、喊叫般、特性极强的乐句:“咳呦!划呦!划呦!划呦!划呦,冲上前!划呦,冲上前!”紧接着,长音呐喊与领唱、合唱,强化了号子的音乐特征。其中后半拍起的小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