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专题训练——人口问题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人口问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据统计,2018年末中国大陆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这是1978年以来创下的最低出生率。同时,我国总和生育率也在一路走低,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2,不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甚至也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1.67,更不符合世代更替水平。下图为2008年-2017年十年的出生人口及出生率。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 据图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达到专家预测结果的原因

①房价的高涨,养老负担重,生育意愿下滑

②社会发展日渐成熟,观念进步,女性自主意识更强

③家庭的社会功能地位日渐减弱

④丁克族不断增多,加剧生育危机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相对于出生人口的不断锐减,更危险的是人口结构的失衡,我国人口结构失衡的影响不包括

A.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B. 低端制造业面临向发展中国家外迁的压力

C. 高端制造业迅速发展

D. 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答案】1. D 2. C

【解析】

1. 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达到专家预测结果的原因①房价的高涨,养老负担重,生育意愿下滑;②社会发展日渐成熟,观念进步,女性自主意识更强;③家庭的社会功能地位日渐减弱;④丁克族不断增多,加剧生育危机,D正确。

2. 人口结构失衡,一个表现是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减少,人口红利不复存在。劳动力红利,或者说人口红利,曾经以低成本优势,支撑起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如今劳动力人口不断锐减,生产成本随之提升,低端制造业面临向发展中国家外迁的压力,高端制造业又面临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冲击,形势不容乐观。更大的问题则在于老龄化,与老龄化一同到来的是,养老金危机。故ABD排除。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多采用智能制造,劳动力强度小,故答案选C。

如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回答3~4题。

3. 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A.1986~1990年B.2016~2020年C.2020~2025年D.2026~2030年

4. 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为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B.人口出生率低

C.劳动力严重过剩D.老龄化现象趋缓

【答案】3.C 4. B

【解析】

3. 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应该是劳动力人口增长率由正值转为负值的期间,即为2020~2025年。

4. 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零,人口总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主要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A.增长过快B.外迁增多C.老年人口变化不大D.劳动人口不断减少6.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A.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延长人口寿命

C.推进养老产业发展D.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答案】5.D 6. D

【解析】

5.从2016和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看,15—59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即劳动力人口减少,D正确。近几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明显增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0—14岁少女儿童人口数量增长较少,人口增长缓慢,A、C错误;图示信息只反映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人口迁移,B错误。故选D。

6.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缓解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正确。延迟退休年龄对于缓解老龄化问题没有作用,A错误;人口寿命与延迟退休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延迟退休不能推进养老产业发展,C错误。故选D。

2018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披露,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723万人,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7~9题。

7. 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A.死亡率不断增大

B.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C.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D.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8. 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 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2017年的人口出生状况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育龄妇女数量变化特征、“一孩”数量变化的原因、“一孩”数量变化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7. 没有信息表明育龄妇女死亡率不断增大,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15~49岁的育龄妇女死亡率应该降低,选项A不符合题意。图中表明,2013~2020年间,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依次为400万、500万、800万、400万、700万、600万、300万,选项B不符合题意。我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大龄妇女比重较高)影响,选项C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育龄妇女人口数量下降,而我国总人口在上升,因此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选项D符合题意。

8. “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和“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既不符合实际情况,也不会导致“一孩”数量下降,反而有利于提高生育率,选项①、④不符合题意。“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直接导致“一孩”出生率下降,“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影响妇女的生育欲望,从而导致“一孩”出生率下降,选项②、

③符合题意。

9. 我国“一孩”数量减少,导致我国出生率下降,老龄人口比重会上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从而使得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因此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符合题意。我国总人口数量庞大,劳动力总数仍然能够长期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一孩”往往是年轻妇女的生育行为,“一孩”数量减少,会导致平均生育年龄提迟,人口更替周期延长,选项D不符合题意。

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 图中与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相符的是

A. 甲

B. 丁

C. 丙

D. 乙

11. 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

A.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B. 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C. 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 大力提高农业人口比重

12. 一定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与该区域

A. 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B. 资源数量呈负相关

C. 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 自然环境条件无关

【答案】10. D 11. A 12. C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我国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10.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呈现“低低低”的特点,但仍然是正增长。图中丙丁人口出生率很高,可排除;甲乙属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但甲呈现负增长,不符合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状况,故乙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11. 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呈现“低低低”的特点,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面临的人口问题是老年人口增多,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故根据人口发展状况,我国应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A正确,故选A。

12.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自然环境条件越优越、资源数量越多、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环境人口合理容量就越大;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越高,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供消费的人口数量就越少,故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自然环境条件、资源、科技水平等要素呈正相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这些因素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

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图2示意放开二孩政策前后(2010-2030年)中国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对比。据此完成13~15题。

13. 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

A. 2016-2018年

B. 2020-2022年

C. 2024-2026年

D. 2028-2030年

14. 图示时间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导致

A. 老年人口规模减少

B. 劳动力供给明显增加

C. 婚育妇女数量增加

D. 社会抚养负担加重

15. 二孩政策后,推测下列省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

A. 广东

B. 宁夏

C. 吉林

D. 贵州

【答案】13. A 14. D 15.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二胎政策实施后对人口增长及社会的影响。

13. 分析图文资料可知,人口增长速度越快,人口增长曲线就越陡,所以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2016-2018年。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14. 二孩政策放开后,老年人口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规模不会减少,故A错误;至2030年,二胎政策后生育的孩子还未成为劳动力,故劳动力供应不会明显增加,故B错误;二胎政策实施短期内婚育妇女数量

没有明显改变,故C错误;青少年儿童增加,社会抚养负担加重,故D正确。

15.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前,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相对较严,所以像广东省这样的地区,放开二孩政策后将会有大量年轻夫妇选择二胎;宁夏、吉林、贵州等省区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原来就可以生育二胎,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的出生性别比,通常以每出生100个女性人口相对应出生的男性人口的数值来表示。国际上通常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正常范围定为102~107,超出这个范围则被视为异常。男女性别平等协调发展,是社会公正的重要体现,是家庭、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性别比问题不仅关系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趋势(数据来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1)据图归纳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4分)

(2)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总体失衡的原因。(4分)

(3)说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可能带来的影响。(3分)

(4)请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4分)

【答案】

(1)自1980年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波动上升,总体偏高;(1分)1980—2008年出生性别比开始超出正常范围,并且呈现持续增高的趋势;(1分)2000—2003年出生性别比稍有回落,但之后一直处于偏高状态;(1分)2008年出现拐点以后,出生性别比开始逐年下降。(1分)

(2)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导致重男轻女生育观的产生,从而加剧了人为干扰性别生育的欲望;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B超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为人为选择性别提供了可能;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生育的数量,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一些极

度偏僻落后的地区存在女婴瞒报漏报以及溺弃女婴的现象等。(每点1分,答出4点得4分)

(3)可能导致婚姻挤压;就业挤压;犯罪现象增加,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加剧政府财政负担,加大政府财政支出等各种社会问题。(每点1分,答出3点得3分)

(4)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转变重男轻女的生育理念;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政执法管理,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养老制度,减缓民众“养儿防老”的危机意识,从根本上缓解性别比失衡。(每点2分,答出2点得4分)

【解析】

(1)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化的特征可从图中直接读出,注意分时间段分析。

(2)性别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观念、科技发展水平、性别歧视、生育政策等均有关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力水平发展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封建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生育观、B超技术的普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催化了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3)结合社会常识,从婚姻、就业、社会和谐等方面分析。

(4)缓解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现状的有效对策可以从思想观念、法制、完善保障事业等多方面落实解决。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图中,甲图为四川人口平武至盐源一线示意图,乙图为四川地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每年都有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

【答案】

(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四川民工主要流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原因: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有较多的就业机会;有较好的工资待遇;有更好的发展条件;良好的教育条件等。

(3)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返乡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改善当地环境,吸引民工返乡等。

【解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川东地区主要是四川盆地,地势起伏较川东小,特别是四川盆地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而川西地区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因此人口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势较为和缓、海拔较低的谷地中。

(2)中国目前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四川民工大量流出,主要流向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较高;发展机遇多,教育、医疗、交通等条件较好。

(3)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当地政府应该从政策引导方面入手,合理有效安置返乡农民工的发展出路,让农民工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效果。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返乡民工自主创业;改善当地就业环境,吸引民工返乡;政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组织培训农民工,提高农民工素质等。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带答案解析】

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2.板块运动 对宏观地 形的影响? ? ?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高原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下的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的CO2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 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 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地貌河流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 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 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 风力沉积地貌 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 冰川堆积地貌 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案例】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在浅海环境下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 ②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 ③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 五.【特殊地貌】 1.嵌入式蛇曲 地点:黄河 形成过程: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弯曲河道——地壳快速隆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最终,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2.爬升沙丘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世界地理高频考点

优秀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世界地理高频考点 世界地理上册 1. 地球是一个两极 、赤道 的不规则球体。 2.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证实地球球形的证据: 、 、 4.经线的形状是 ,所有经线长度 。 5.特殊经线 0°经线 ,作用:划分 经度,向东是 ,向西是 向东西各增加到 6.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线是 和 组成的经线圈。其中 向东是东半球,向西是西半球,160°E 相反。 7.特殊纬线0°纬线 ,作用:划分 纬度,向北是 ,向南是 同时也划分了南、北半球。 23.5°(N\S ) 划分 、 温度带 66.5°(N\S ) 划分 、 温度带 0--30°为 纬度,30°--60°为 纬度,60°--90°为 纬度 8.在经纬网上判断点的位置:东增东,西增西(经度);南增南,北增北(纬度) 经度向东方向增加的就是东经度,用符号E 表示。 9.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产生了 、 、 地理现象。 10.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产生了 、 、 地理现象。 注意自转和公转的时间区分是一天和一年的区分。 11.地图的三要素是 12. 比例尺= 距离÷ 距离 13.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 1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 ,内容越 。 1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 。 16. A B C D E CD 两种地形的区分 河流发源在 地形。 17. 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 %,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8.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19.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20. 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 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21. 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22.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在图上填写七大洲的名称。 在相应位置写出各大洲分界线 23.天气是 时间的大气变化。 气候是 时间的变化。 2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最低气温出现在 ;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最低气温出现在 ;海洋要 1个月。 2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因素) 同纬度地带,夏季 气温高, 气温低,冬季相反( 因素)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据观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 因素) 26.要求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27.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地区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 、西岸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 、沿海降水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8.要求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29.世界气候类型(11种)热带4种 温带5种 寒带2种 30.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1.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 部和 部, 洲及 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32.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33.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34.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 语。 35.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信仰人数最多) 36.聚落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37.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38.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39.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40. 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十分考验学生记忆力的科目,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点很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人文 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1)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2)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 2)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 民)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3、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及图示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 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 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 高三地理主要知识点归纳:气候 1. 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 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气温都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 月或1 月,这是一般规律,∵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 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南半球的 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说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气温变化不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含解析)

3-3 气温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 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 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

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 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

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 (一)海、陆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 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 (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3.海拔因素。 (1)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2)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2018·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第1题。 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春清晨B.初春午后 C.初秋清晨D.初秋午后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精选总结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精选总结 查字典地理网通过对近年来高考地理的研究,整理了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精选总结,帮助大家有效的复习。 1、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

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1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 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文章附图 12、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专题训练——人口问题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专题训练 ——人口问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据统计,2018年末中国大陆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这是1978年以来创下的最低出生率。同时,我国总和生育率也在一路走低,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62,不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45,甚至也低于高收入经济体的1.67,更不符合世代更替水平。下图为2008年-2017年十年的出生人口及出生率。中国社会科学院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据此完成1~2题。 1. 据图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达到专家预测结果的原因 ①房价的高涨,养老负担重,生育意愿下滑 ②社会发展日渐成熟,观念进步,女性自主意识更强 ③家庭的社会功能地位日渐减弱 ④丁克族不断增多,加剧生育危机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相对于出生人口的不断锐减,更危险的是人口结构的失衡,我国人口结构失衡的影响不包括 A.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B. 低端制造业面临向发展中国家外迁的压力 C. 高端制造业迅速发展 D. 加重社会养老负担 【答案】1. D 2. C 【解析】 1. 全面放开二孩后,人口出生率并没有达到专家预测结果的原因①房价的高涨,养老负担重,生育意愿下滑;②社会发展日渐成熟,观念进步,女性自主意识更强;③家庭的社会功能地位日渐减弱;④丁克族不断增多,加剧生育危机,D正确。

2. 人口结构失衡,一个表现是劳动力人口比例不断减少,人口红利不复存在。劳动力红利,或者说人口红利,曾经以低成本优势,支撑起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如今劳动力人口不断锐减,生产成本随之提升,低端制造业面临向发展中国家外迁的压力,高端制造业又面临向发达国家回流的冲击,形势不容乐观。更大的问题则在于老龄化,与老龄化一同到来的是,养老金危机。故ABD排除。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多采用智能制造,劳动力强度小,故答案选C。 如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回答3~4题。 3. 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A.1986~1990年B.2016~2020年C.2020~2025年D.2026~2030年 4. 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为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B.人口出生率低 C.劳动力严重过剩D.老龄化现象趋缓 【答案】3.C 4. B 【解析】 3. 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应该是劳动力人口增长率由正值转为负值的期间,即为2020~2025年。 4. 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为零,人口总量基本上没有变化,劳动力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 我国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为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重庆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数值约为:() A.80 B.86 C.95 D.107 2.受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 A.重庆市应鼓励居民广泛使用太阳能 B.上海、福州可以太阳能取代常规能源 C.昆明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花卉园林业 D.台北年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3.与广州比,兰州的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 要原因是:() A.纬度高,昼更长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降水更少,多晴天 D.位于黄土高原,海拔更高 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C)分布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27 B.23 C.20 D.16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 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 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7.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③晴天 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⑤夏秋季 节多受台风影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下图为我国某月某日某时刻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 A.台北天气晴朗 B.西安西北风强劲 C.广州天气晴朗 D.渤海不可能有冰情 9.该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雾霾,据图推测此时雾霾最重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大连 D.青岛 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 A.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11.区域内沿-10℃等温线,自南向北走 A.自然景观由荒漠逐渐变为森林 B.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带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 C.降水中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比例增大 D.越往北土壤层越深厚,有机质含量越大 12.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 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的河流乙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①湖泊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冰川融水补给④雨水补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此时为1月 C.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乙河段位于湖泊下游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 (七年级上第3章) (一)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中国人:天圆地方“盖天说” “浑天说” 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 巴比伦人:大地是个空心山 2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帆船的远去和返回 (2)登高望远 (3)月食时的阴影是圆形的 (4)麦哲伦环球航行(最早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5)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6) 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7)相同长度的杆子在地球不同地区的同一时间所形成的影子长度不同。 3 .地球概况:地球实际上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并不是正圆的。(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赤道半径:6378千米 两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地球由三部分构成(从外到内): 地壳 、地幔 、 地核 (二)、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 “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 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 、1600E ) 赤道(00纬线) 纬线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 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课后巩固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2020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 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 处塑造发育形成。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 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 (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4分) (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8分) (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 由。(8分) 参考答案:(26分) (1)旧黄河所携带的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每 点2分,满分4分) (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 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每点2分,满分6分)

(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 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每点2分,满分4分)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缺乏。 (每点2分,满分4分) (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发 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 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每点2分,满分8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 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 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 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 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上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 一、大气运动-----考点及解读 1、大气受热过程; 2、冷锋及暖锋、锋面气旋(温带气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现象(特点);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其气候的影响; 4、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 5、我国主要气候的特征、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水体运动----考点及解读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重点考查地表径流、下渗环节),水循环的意义;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世界(中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及其对地貌、水运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三、地壳物质循环(地质循环)----考点及解读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即三大类岩石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分析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

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及其过程;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类型与分布; 5、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分布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基本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如秦岭等的地理意义);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解读 1、自然地理要素(水文、气候、地貌、土壤、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牵一发动全身”); 3、区域间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互影响(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华北平原地貌变化的影响);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经度、垂直地带性,重点复习垂直地带性,包括:基带、带谱、雪线、阴阳坡、迎风背风坡等核心概念,山脉基带的自然带植被类型所反映出的纬度位置); 5、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五、人口与城市----考点及解读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 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2021届高三地理高频考点——气候特征的成因分析 (2020·贵阳高三月考)下图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影响乙地气候形成的因素有() ①寒流②地形③东南信风④暖流 A.①②④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地理要素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共性包含于个性之中,是同类地理要素的概括;个性是地理要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差异性,是地理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的具体表现。下表数据是图中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据此完成2~3题。 四个城市的海拔、气温和降水资料

2.上表中P、M、N、Q四地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P、M、N、Q B.Q、N、M、P C.M、N、P、Q D.N、M、Q、P 3.P、M、N、Q四地中,M地7月降水最多的原因可能是() A.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停留时间长 B.气温高,昼夜温差大,近地面水汽容易凝结 C.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 D.位置偏北,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小,且影响时间短 (2019·合肥质检)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几内亚湾北部的陆地月平均气温始终高于几内亚湾海域。几内亚湾以北的西非赤道低压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它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最南端位置在5°N附近。布埃亚被称为“非洲雨极”。下图为“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4~5题。 4.布埃亚有“非洲雨极”之称,与其成因没有关联的是() A.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B.受西非赤道低压影响 C.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D.北赤道暖流增温增湿 5.R、Q两地() A.一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东南风 B.一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西北风 C.七月R地盛行东北风,Q地盛行东南风 D.七月R地盛行西南风,Q地盛行西南风 (2020·陕西省西安市月考)下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读下表回答6~7题。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问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问题 (附参考答案)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草加工基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机会,积极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的产业转移,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下图为乌兰察布市位置示意图。 (1)指出北京非首都职能过度集中带来的城市问题。 (2)分析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预测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乌兰察布市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交通拥堵;地价上升,居住困难;公共设施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 (2)地处草原牧区,皮革原料丰富;皮革加工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距离京津、蒙古、俄罗斯等市场近;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土地租金低;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任答5点)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城镇化进程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 (1)有专家建议把B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 (2)分析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1)靠近北京、天津,三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或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或位于城市圈中南部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任答4点) (2)北京城市问题主要原因:城市功能和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建设不够合理(任答2点)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 3、(2019·莆田第六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总结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总结 对于高考地理的提分方法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掌握一些高频的地理知识点了,下面有途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必备的知识考点。 高考地理地图方面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地理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高中高考地理三大专题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三大专题总结 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点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1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 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知识系统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考点精讲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 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 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据此完成第 1题。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西岸 东岸 气压带、风带模式季风模式 内陆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气候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