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改进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改进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改进

201310020752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改进

丁峰1,2,王风云1*,雷武1,夏明珠1,朱其军2

(1.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化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2.盐城格瑞茵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224400)

摘要:该文旨在优化盐酸西替利嗪的原有合成工艺,优化后的工艺以氯苯和苯甲酰氯为

起始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羰基还原反应、羟基氯代反应得到4-氯二苯氯甲烷、再与

N-羟乙基哌嗪及氯乙酸钠的亲核加成反应和酸化成盐5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盐酸西替利

嗪。与原有合成路线相比,优化后的合成路线减少了一步反应,降低了原料成本,盐酸

西替利嗪的总收率从原来的20.9%提高到24.9%,产物纯度在99%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

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盐酸西替利嗪;N-羟乙基哌嗪;抗组胺药物

Improved synthesis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DING feng1,2 , Wang Feng-yun1* , Lei Wu1 , XIA Ming-zhu1 , Zhu Qi-jun2 (1School of Chemistry &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210094, Jiangsu, China; 2Green Chem (YanCheng) CO. , Ltd. ,

Yancheng2244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is novel is aimed at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synthesis route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he new synthesis route use chlorobenzene and benzoyl chloride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rough Friedel-crafts reaction, carbonyl reductive reaction, chlorination,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btained the produc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ynthesis route, this

synthesis route shortened one reaction step, reduced the cost of raw materials, The total yield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was increased from 20.9% to 24.87%.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MS.

Key Words: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N-(2-Hydroxyethyl) piperazine; anti-histamine medicine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无镇定作用的抗组胺药物,为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变态反应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1,2]。该产品由比利时UCB公司研制,于1987年首次在比利时上市,199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现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销售。

1

第一作者:丁峰(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通讯联系人:王风云(1960-),男,教授,邮箱:wangfy@https://www.360docs.net/doc/0512027736.html,。

目前,已有多篇文献及专利报道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其合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1]:(1)以氯苯和苯甲酰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酰基化、羰基还原、羟基氯代及哌嗪的亲核加成4步反应制得中间体1-[(4-氯苯基)苯甲基]哌嗪,再与氯乙醇、氯乙酸钠反应得到目标产物[3,4]。该工艺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但反应周期长,收率仅为18%左右,且所用原料氯乙醇为剧毒品,环境污染大,需要氮气保护,操作繁琐;(2)以对氯苯甲基氯和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烷基化、溴代得到4-氯二苯溴甲烷,再与羟乙基哌嗪和氯乙酸钠反应制得目标产物[5]。该工艺与方法(1)相比,优点在于减少了一步反应步骤,缺点在于原料对氯苯甲基氯需定制,成本高,且需要使用液溴进行溴化,反应条件苛刻,总收率可以达到22.7%,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以上两种合成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因此,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亟需得到改进。

综合以上两种方法,作者对以氯苯和苯甲酰氯为起始原料,经傅克酰基化、羰基还原和羟基氯代3步反应制得4-氯二苯氯甲烷,再与羟乙基哌嗪和氯乙酸钠反应得到盐酸西替利嗪。此工艺与方法(1)工艺相比,减少了一步反应步骤,避免了剧毒药品氯乙醇的使用,环境友好,而且最后一步合成采用了最新的氢氧化钾/DMF 反应体系,和以往的叔丁醇钾/叔丁醇反应体系相比,避免了氮气保护,简化了实验操作,提高了产率;与方法(2)工艺相比,改进了其前段工艺路线,避免了对氯苯甲基氯,苯及溴素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更加安全环保,反应条件温和且操作简便,且提高了最终产率,具体的工艺合成路线为:

Cl

+

Cl

O

Cl

O

AlCl 3

Cl

CH

OH

Cl

CH

Cl SOCl 2

NaBH / CH OH

N NH

N

N CH 2CH 2OH

N N

CH 2CH 2OCH 2COONa

N

N CH 2CH 2OCH 2COOH .

2HCl

H +

HCl

Cl

Cl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苯甲酰氯,氯苯,甲醇,硼氢化钠,锌粉,氢氧化钠,二氯亚砜,甲苯,无水硫酸钠, N-羟乙

基哌嗪,DMF,氢氧化钾,氯乙酸钠,丙酮,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X-5显微熔点测定仪(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P230高效液相色谱仪(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TENSOR-27型傅立叶快速红外光谱仪(瑞士Bruker公司);MAT-8200质谱仪(Finnegan MAT公司);Bruker A V ANCEⅢ400 MHz核磁共振谱仪测定( 瑞士Bruker公司)。

1.2 合成步骤

1.2.1 4-氯二苯甲酮的制备[1,6]

向100mL三口反应瓶中加入氯苯(13.51 g,0.12 mol)和无水氯化铝(16.0 g,0.12 mol),搅拌加热至50 ℃~60 ℃,保温1 h后,滴加苯甲酰氯(14.06 g,0.1 mol),约30 min滴毕,升温至100~110 ℃,保温反应7 h,冷却至室温,倒入200 mL冰酸水(200 mL水+2 ~5 mL盐酸)中,搅拌30 min后,静置,抽滤,烘干得粉红色固体产物19.76 g,收率91.2%,熔点74 ℃~75 ℃(文献值[13]:74 ℃~76 ℃)。

1.2.2 4-氯二苯甲醇的制备[7,8]

向250 mL四口反应瓶中加入无水甲醇100 mL,4-氯二苯甲酮(21.66 g,0.1 mol),搅拌冰浴下降至-5 ℃左右,分批加入硼氢化钠(6.06 g,0.16 mol),搅拌至内温稳定,在室温下搅拌3 h,加入冰水200 mL,搅拌10 min,抽滤,得淡红色固体,干燥得产物21.86 g,收率94.9%,熔点58 ℃~60 ℃(文献值[13]:59 ℃~61 ℃)。

1.2.3 4-氯二苯氯甲烷的制备[7,9]

向250 mL四口反应瓶中加入甲苯50 mL,4-氯二苯甲醇(21.86 g,0.1 mol),搅拌至4-氯二苯甲醇溶解,体系红色,加入2 mL吡啶,滴加二氯亚砜(23.8 g,0.2 mol),约30 min滴毕,加热至内温70 ℃,反应约6 h,TLC确定反应终点,搅拌降至室温,加入200 mL水洗去未反应完的二氯亚砜,分出有机层,用100 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然后再用100 mL饱和食盐水洗有机层至中性,分出有机层,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旋干甲苯,得红棕色液体22.52 g,收率95.0%,1.2.4 4-氯二苯基甲哌乙醇的制备[10,11]

向250 mL四口反应瓶中加入DMF100 mL,N-羟乙基哌嗪(0.3 mol,39.1 g),碳酸钾(27.6 g,0.2 mol),碘化钾(16.6 g,0.1 mol),室温搅拌下滴加4-氯二本氯甲烷(23.71 g,0.1 mol),30 min 滴毕,升温至内温70 ℃,体系红色,保温反应约6 h,TLC确定反应终点,搅拌冷却至室温,抽滤,加入到300 mL水中洗去过量的N-羟乙基哌嗪,用甲苯100 mL×2萃取,合并有机层,用10%(质量分数)盐酸提取,分出水层,用10%(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0~11左右,此时体系浑浊,有油状液体析出,用甲苯50 mL×2提取,合并甲苯层,适量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甲苯,得红色黏稠液体18.71 g,收率56.5%。

1.2.5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12]

将25 g 4-氯双苯基甲哌乙醇溶于40 mL DMF中,室温搅拌至溶解,加入10 g氢氧化钾,室温搅拌1 h,10 ℃下缓慢加入20 g氯乙酸钠,1 h加毕,在室温下保温反应6 h,TLC确定反应终点,加入125 mL水稀释反应液,调节pH=8~10,用适量乙酸乙酯萃取,分液,水层用稀盐酸调节pH到1~2;再用适量甲苯萃取,分液,水层用1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4~5;然后用适量二氯甲烷萃取,分出有机相,加入适量活性炭加热回流脱色15 min,过滤,滤液用适量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后母液蒸馏去除二氯甲烷,加入适量盐酸溶液旋干成盐,用丁酮重结晶后,抽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产物29.32 g,收率85.0%。

1.2.6 盐酸西替利嗪的精制[12]

取20 g粗品溶于60 mL纯水,用10%(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1左右,析出白色固体,抽滤,滤饼溶于60 mL纯水,用质量分数为10%(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调节pH=8~9,体系红色,用乙酸乙酯60 mL×2萃取,水层用10%(质量分数)盐酸溶液调节pH到1~2,体系由

红色液体变浑浊又变为红色液体,用甲苯60 mL×2萃取,水层用1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4-5,体系由红色液体变浑浊,用二氯甲烷60 mL×2萃取,水相澄清,分出有机相,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加入2 g活性炭加热回流30 min,抽滤,取滤液旋干,得到泡沫状固体,加入40 mL水+20 mL盐酸旋干成盐,用丁酮溶解,静置析晶,抽滤,60 ℃真空干燥箱干燥,收率70%,纯度99%以上(HPLC条件,YMG-PACK ODS-A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36:64:1,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29nm,柱温25℃)。IR:3496 cm-1(—OH),3000 cm-1(苯环C—H),2930cm-1(—CH2—),2545cm-1(—N—H),1737 cm-1(—C=O),1435cm-1(C—N),1135cm-1(C—O—C),1495 cm-1(苯环骨架振动)。1H NMR (400 MHz, H2D), δ:7.19-7.66(m,9H,Ph—H),5.3(s,1H,Ph—CH—Ph),4.04-4.13(s,2H,—CH2—),3.80-3.90(t, J = 4.0 Hz, 2H,—CH2—),3.54-3.72(s,4H,—CH2—),3.45-3.50(t, J = 4.0 Hz, 2H,—CH2—),3.34-3.45(s,4H,—CH2—);质谱表征结果:MS(m/z:388+H+)。

2 结果与讨论

2.1 4-氯二苯甲酮的合成

2.1.1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1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Table 1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yield

反应时间/ h

5 6 7 8 9

反应收率/ % 85.1 88.8 90.8 91.2 91.5

由表1可知,反应7 h后,反应收率趋于平稳,出于成本考虑反应时间选择7 h。

2.1.2 重结晶试剂的选择[14]

根据傅克酰基化反应机理可知,傅克酰基化副反应难以避免,且副产物与目标产物性质相似,因此,下一步反应前,产物须经过提纯。采用重结晶的方法,分别考察甲醇、石油醚、乙醇对产物的提纯效果;结果表明,乙醇效果最佳,一次重结晶后产品纯度达98%以上。

2.2 4-氯二苯甲醇的合成[15,16]

分别用锌粉和硼氢化钠还原4-氯二苯甲酮,结果表明,使用硼氢化钠还原反应条件温和,收率和产物纯度都较高,进一步考察了硼氢化钠的用量对产率和产物纯度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硼氢化钠的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Table 2 The effect of NaBH4 on yield

n(硼氢化钠)/n(4-氯二苯甲酮)

1.2 1.4 1.5 1.6 1.7

反应收率/ %92.2 93.4 94.0 94.9 95.2

产物纯度/ % 97.58 98.78 98.80 99.13 99.18

由表2可见,在硼氢化钠与4-氯二苯甲酮摩尔比1.6时,产物纯度已经达到了99%以上,且摩尔比再增大对产率影响不大,因此,硼氢化钠与4-氯二苯甲酮最佳摩尔比值为1.6。

2.3 4-氯二苯氯甲烷的制备

分别使用三氯氧磷[6]和二氯亚砜进行氯代,结果发现二氯亚砜氯代效果更好,产率较高,纯度

较高,进一步做了二氯亚砜用量的单因素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二氯亚砜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Table 3 The effect of SOCl2 on yield

n(二氯亚砜)/n(4-氯二苯甲醇)

1.4 1.6 1.8

2.0 2.2

反应收率/ % 85.2 90.0 94.1 96.8 97.2

由表3可知,随着二氯亚砜用量的增加,产物的收率增加,但是摩尔比值从2.0增加到2.2时,产率增幅趋于平缓,因此,二氯亚砜最佳用量为n(二氯亚砜)/n(4-氯二苯甲醇)=2.0。

2.44-氯二苯基甲哌乙醇的制备

由于羟乙基哌嗪的羟基也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因此要提高羟乙基哌嗪的量才能避免发生副反应。通过实验最终选择羟乙基哌嗪的摩尔用量在4-氯二苯氯甲烷的3~4倍时最佳,这样既节省了原料,也避免了副反应的发生。本步反应最终产率可以达到56.5%,和使用4-氯二苯溴甲烷作为中间体的缩合收率相当。

2.5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分别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第一种方法[11]是以叔丁醇作为溶剂,氮气保护下,以叔丁醇钾作为缚酸剂,采取氯乙酸钠分批加料的方式,本方法反应周期长,操作繁琐,且产率只有40%左右;第二种方法[12]是以DMF作为溶剂,氢氧化钾作为缚酸剂,一次性投料制得,本方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不需要氮气保护,操作简便,原料成本低,同时产率可以达到85.0%,因此选用了第二种合成方法,并做了5组重复实验,结果见表4、5。

表4 盐酸西替利嗪的收率

Table 4 The yield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批号投料量(g)产量(g)收率(%)

1 25 29.20 84.7

2 25 29.25 84.8

3 25 29.32 85.0

4 2

5 29.29 84.9

5 25 29.30 84.9

表5 盐酸西替利嗪的精制

Table 5 The purification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批号粗品量(g)精品(g)收率(%)纯度(%)

1 20 13.3 66.5 99.3

2 20 13.8 69.0 99.4

3 20 13.5 67.5 99.4

4 20 14.0 70.0 99.3

5 20 13.9 69.5 99.4

3 结论

以氯苯和苯甲酰氯为起始原料,经过傅克酰基化、羰基还原、羟基氯代、酸化成盐5步制得了

盐酸西替利嗪,比文献报道工艺[3,4]减少一步,且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的总产率达到24.87%。产物结构经核磁进行了表征确定。此工艺原料成本低,收率较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合理的途径,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浩, 徐勇,覃广德.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综述[J]. 浙江化工,2011,42(4):6-11.

[2] 任耘,崔琳. 西替利嗪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安全性[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3,3(6):

370-371.

[3] 李荣东,朱志宏,段立新.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0,10(35):66-67.

[4] Guy D, Vincent Z, Guy B.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2 -[2 -[4 -[(4 -chlorophenyl)phenyl methyl] -1

-piperazinyl]ethoxy]acetic acid and its salts[P].EP:801064, 1996-04-10.

[5] 刘补娥. 盐酸西替利嗪合成工艺的改进[J]. 广东化工,2008,9(35):66-67.

[6] 曹现连,姜自营. 2-[4-[(4-氯苯基)苯甲基]-1-哌嗪基]乙醇的合成[J]. 齐鲁药事,2008,27(10):619-620.

[7] 金永生,姚斌,吴秋业,等. 1-[(4-氯苯基)苯甲基]-哌嗪合成方法的改进[J]. 实用医药杂志,2005,22(12):1108-1109.

[8] A. V enkat Narsaiah,P. Narsimha. Efficient synthesis of antihistamines clocinizine and chlorcyclizine[J]. Med Chem Res,2012,21:538-541.

[9] Hassan Pajouhesh,Zhong-Ping Feng,Yanbing Ding ,et al.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diphenylpiperazine N-type calcium channel inhibitors[J].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10,20:1378–1383.

[10] Steven J. Burgess, Jane X. Kelly, Shawheen ShomLoo. Synthesi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mode-of-action studies of antimalarial reversed chloroquine compounds[J]. Med Chem,2010,53(17):6477-6489.

[11] 王建军,杨雪艳,吴范宏.盐酸西替利嗪的改进合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2,28(6):668-670.

[12] 姜维斌, 倪晟.一种高纯度盐酸西替利嗪的制备方法[P] .CN 101492430A , 2009-07-29.

[13] 王新平,李翠翠.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J]. 齐鲁药事,2006,25(5):300-302.

[14] 李剑峰,雷飞,夏炽中,等.4-氯代二苯甲酮的合成及分离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1999,22(3):247-250.

[15] 任雯晴,赵德建,王丽.4-氯二苯甲醇合成工艺改进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8,21(5):55-57.

[16] 修勇.左旋西替利嗪的合成研究[D].郑州:河南科技大学,2010.

Fig. 1 1H NMR spectra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瑞替加滨的合成工艺改进

收稿日期:2013-04-28 作者简介:朱磊(1987-),男(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生, E-mail :qpalzm0523@https://www.360docs.net/doc/0512027736.html, ;*通讯作者:王浦海(1956-),男(汉族),江苏南京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教学与研究,Tel :(025)58139412,E-mail :wangpuhai@hotmail.com 。 文章编号:1005-0108(2014)01-0031-03 瑞替加滨的合成工艺改进 朱磊1,王佳乐1,王浦海 2* (1.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江苏南京211816;2.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1816)摘要:目的改进抗癫痫药瑞替加滨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硝基苯胺(2)为起始原料,首先与氯甲酸乙酯反 应得到N -(4-硝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3),3经还原、氨基保护、硝化、脱保护制得N -(2-硝基-4-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6),6与对氟苯甲醛反应生成N -[2-硝基-4-(4-氟苯基亚甲基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7), 7不经分离直接以NaBH 4还原制得N -[2-硝基-4-(4-氟苯基甲基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8),最后8经三氯化 铁/水合肼还原制得抗癫痫药物瑞替加滨。结果与结论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13 C-NMR和HRMS (ESI )谱确证。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简单,反应选择性高,成本低,利于工业化生产,总收率为62%(以对 硝基苯胺计)。 关键词:瑞替加滨;抗癫痫药;工艺改进中图分类号:O626;R914.5文献标志码:A 瑞替加滨(retigabine ,1)化学名为N -[2-氨基-4-(4-氟苯基甲基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 是由GlaxoSmithKline 和Valeant 制药公司研发的神经元钾离子通道开启剂,是一种全新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该药于2011年3月在欧盟获准上市,2011年6月在美国获准上市,用于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辅助治疗。该药对耐药性部分癫痫的发作尤其有效, 可明显降低发作频率,为临床抗癫痫治疗提供了新方法[1-2] 。本文作者对瑞替加滨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 1合成路线 文献报道的瑞替加滨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 4种:1)以2-硝基-1,4-苯二胺为原料,与对氟苯甲醛反应后经过两次还原,再与氯甲酸乙酯反应制 得瑞替加滨(二盐酸盐)[3-4] 。2)以2-硝基-5-氟 苯胺为原料, 与对氟苄胺反应后经还原反应,再与氯甲酸乙酯反应制得瑞替加滨(二盐酸盐)[3] 。3)以4-氟-1,2-二硝基苯为起始原料,与对氟苄胺反应制得4-(4-氟苯基甲基氨基)-1,2-二硝基苯,经还原、与焦碳酸二乙酯进行酰化制得瑞替加 滨[5-6] 。4)以N -(4-氨基苯基)氨基甲酸乙酯为原料,经氨基保护、硝化、脱保护,与对氟苯甲醛反 应制得N -[2-硝基-4-(4-氟苯基亚甲基氨基)苯基] 氨基甲酸乙酯,再经过两次还原反应制得瑞替加滨(二盐酸盐,总收率为44%)[3] 。 本文作者参考相关文献[3,7-8] ,在文献[3]报 道的方法基础上,以廉价易得的对硝基苯胺(2) 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氨基保护、硝化、脱保 护、加成消去、还原反应制得瑞替加滨(1),总收率约为62%(以对硝基苯胺计),合成路线见图1 。 Figure 1The improved synthetic route to retigabine 第24卷第1期2014年2月总117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Vol.24No.1p.31Feb.2014 Sum 117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说明书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英文名称:Levocetirizine Dihydrochl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YansuanZuoxitliqin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左西替利嗪。 化学名称为:R-(-)-2-[2-[4-[(4-氯苯基)苯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 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1H25ClN2O3·2HCl 分子量:461.81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下述疾病的过敏相关的症状:过敏性鼻炎(包括季节性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规格】5mg 【用法用量】 1)给药途径:口服。 2)给药剂量和方法 成人、6岁及以上儿童:每日口服1片(5mg),空腹或餐中或餐后均可服用。

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轻度肾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用法用量根据下表调整: 肾病晚期-采用透析疗法的患者<10 禁忌症 a. 肝功能损害患者:仅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给药剂量;如伴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请参照“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法用量。 老年患者:对于中度和重度肾功能损害的老年病人,建议调整给药剂量,请参照“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儿科患者 原研产品在6-11月龄和1-6岁儿科患者中完成两项安慰剂对照研究,159例受试者暴露的暴露量为左西替利嗪每日1.25mg,共给药2周,每日2次,每次1.25mg。在安慰剂对照组或左西替利嗪治疗组中,下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或1%以上。 露给药时间不等(1周-13周)的5mg左西替利嗪。在安慰剂对照组或左西替利嗪治疗组中,下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或1%以上。

盐酸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作用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盐酸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作用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张晓光张侠(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北京100700) 中图分类号:R994.11;R97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29(2012) 08-0535-04作者简介:张晓光,女,硕士在读,恶性肿瘤防治。 摘要:目的综述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发生机制以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 和中国知网2001-201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进行分析。结果伊立替康体内代谢过程受多种代谢酶、基因、蛋白的影响,多种药物对迟发性腹泻有不用程度的治疗作用。结论了解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的机制,可进一步提高该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伊立替康;腹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防治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Irinotecan-induced Diarrhea ZHANG Xiao-guang ZHANG Xia (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PLA, 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ew the mechanism of irinotecan-induced type diarrhea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for it.Methods Analyze the irinotecan-induced diarrhea based on the relevance literature searched on the PUBMED and CNKI from 2001to 2011.Results Metabolic processes of irinotecan is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metabolic en -zymes,genes and proteins.Many drugs have different therapeutic effects for the delayed diarrhea.Conlusion Mak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irinotecan-induced delayed diarrhea,which can further improve its safety and efficacy. Key words:irinotecan;diarrhea;UGT1A1;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伊立替康(CPT-11,7-乙基-10-[4-(1-哌啶)-1-哌啶]),属于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中的喜树碱类,是一种强效DNA 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 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 期,也可以引起其他周期细胞的死亡。DNA 拓扑异构酶I 抑制剂可使拓扑异构酶I 失活、引起DNA 单链的断裂、抑制DNA 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的增值[1]。 CPT-11最早被用于标准化疗方案失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目前其与5-FU 、亚叶酸钙联合用于治疗晚期大肠癌,同时对其他恶性肿瘤如肺癌、卵巢癌等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剂量相关性毒性-迟发性腹泻,既影响了药物的疗效又降低了患者的体质和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利用PUBMED 和中国知网检索2001~2011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迟发性腹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1迟发性腹泻的概念及表现 伊立替康发生迟发性腹泻的中位时间通常为单药治疗3周方案的第5天和联合治疗每周方案的第11天[2]迟发性腹泻是指使用伊立替康24h 之后出现的与药物相关的腹泻,可导致虚弱、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少、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迟发性腹泻的表现: ①每天大便的次数超过化疗前的正常大便次数; ②出现软便、稀便或水样大便;③频繁的腹痛和(或)腹部胀气;④胃部疼痛; ⑤感觉乏力、虚弱。腹泻的分级是依据NCI CTC ν4.02[3]标准,分0~5级。 2迟发性腹泻的发生机制 2.1迟发性腹泻发生的药代动力学机制 研究较多的代谢途径有两种:一是在体内经羧酸酯酶(CES )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SN-38(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其活性比CPT-11强100~1000倍[4]。二是CPT-11经细胞色素P450酶 (CYP )3A4代谢为APC (7-乙基-10-[4-N-(5-氨基戊酸) -1-哌啶基]-基喜树碱)和NPC (7-乙基-10-(4-氨基-1-哌啶基)-基喜树碱)。其中部分APC 可经羧酸酯酶代谢为SN-38[5]。而NPC 几乎可以完全转化为SN-38。 肠道内的CES 参与了CPT-11向SN-38的转化,SN-38经过肝脏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转化为无活性的SN-38G ,三者均随胆汁排泄,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而SN-38G 又可以被肠道内的β-葡萄糖苷酸酶转换为有活性的SN-38,同时CPT-11和SN-38被肠道再次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从而造成SN-38在肠道内的累积。 SN-38在肠道内的浓度及其与肠道上皮接触的时间是导致延迟性腹泻的关键,可以引发肠结构和功 535

雷诺嗪合成工艺

雷诺嗪合成工艺

雷诺嗪合成工艺 工艺路线: 中间体Ⅰ的合成 NH 2CH 3 CH 3ClCH 2COCl NHCOCH 2Cl CH 3 CH 3 NH CH 3 CH 3N NH O + HN NH 中间体Ⅱ的合成 OH OCH 3 O ClH 2C O OCH 3 H 2C O + 雷诺嗪的合成 NH CH 3 CH 3N N O OCH 3 O + O OCH 3 H 2C O NH CH 3 CH 3N NH O 1.1 N-(2,6-二甲基苯基)-2-氯-乙酰胺(2)的合成 在3L 圆底烧瓶中,投入2,6.二甲基苯胺(182g ,),甲苯(35 mL),三乙胺(186g ,),二氯甲烷(1.9L),冰浴冷至0℃以下后搅拌15min ,缓慢滴加氯乙酰氯(167g ,),控温℃,滴毕,室温反应反应2 h ,用2N 的HCl200mL ×2洗涤,分出有机层,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至干,残余物用环己烷精制

的250g类白色固体,mp146-148℃。 1.2 N-(2,6-二甲基苯基)-1-哌嗪乙酰胺(3)的合成 在10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哌嗪二盐酸盐(52.5 g,0.33 too1),哌嗪(25.8 g,0.30 too1),无水乙醇(500 mL),回流温度下反应约1 h,将化合物(2)(49.3 g,0.25 too1)分批加入,反应3—4 h,TLC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冷却,滤出白色固体(哌嗪二盐酸盐,回收利用).母液浓缩后加少量水溶解,冰浴下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溶液pH值,使pH>10.用二氯甲烷(200 mL×4次)萃取,萃取液用少量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过滤除去干燥剂,浓缩,用乙醚重结晶,得化合物(3),白色(略黄)粉末状固体(53.6 g,收率87%,mp:99.5—101.5 oC;1.2.3 2.1 (2-甲氧基苯氧基)-1,2-环氧丙烷(4)的合成 在2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邻甲氧基苯酚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12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口服,2~5岁,4mg/次,6岁以上5mg/次,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2~12岁5mg/次,12岁以上10mg/次,每日1次。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7%,停药6个月后复发12例,复发率为19.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9%,停药6个月后复发4例,复发率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小 儿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盐酸西替利嗪孟鲁司特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al asthma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the hospital in april 2010 june 2011 122 cases of pediatric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1 case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montelukast,2 to 5 years old,4mg/times,over the age of 6 5mg/times,once a day;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oral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2 to 12 years old,5mg/second,12 years old 10 mg/time,once a day.results:in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0.7%,6 months

【CN109908077A】一种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制备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4138.6 (22)申请日 2019.03.08 (71)申请人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7024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汛桥开 发区 (72)发明人 刘海成 刘青 荣先觉  (51)Int.Cl. A61K 9/08(2006.01) A61K 31/4745(2006.01) A61P 35/00(2006.01) A61P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组成为:每ml注射液中含有盐酸伊立替康20mg、山梨醇45mg、乳酸0.9mg,其余为pH 调节剂和注射用水;制备工艺如下:a )室温取全量50%-70%的注射用水,依次加入处方量乳酸、山梨醇、盐酸伊立替康,搅拌,加热至70℃-80℃,待盐酸伊立替康搅拌全部溶解后冷至室温;b)用pH调节剂将药液pH调至3.0—4.0(优选3.5),补加注射用水定容至全量;c)经过滤、灌装、加塞轧盖、灭菌和包装即得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产品有效解决盐酸伊立替康在溶液中析出现象,并且质量可靠,配制方法简便,适合工 业化大生产。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CN 109908077 A 2019.06.21 C N 109908077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908077 A 1.一种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组成为:每ml注射液中含有盐酸伊立替康20mg、山梨醇45mg、乳酸0.9mg,其余为pH调节剂和注射用水; 制备工艺如下: a)室温取全量50%-70%的注射用水,依次加入处方量乳酸、山梨醇、盐酸伊立替康,搅拌,加热至70℃-80℃,待盐酸伊立替康搅拌全部溶解后冷至室温; b)用pH调节剂将药液pH调至3.0—4.0,补加注射用水定容至全量; c)经过滤、灌装、加塞轧盖、灭菌和包装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选自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选自0.2-1.2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a)中采用全量60%注射用水溶解盐酸伊立替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a)中加热采取在80℃水浴加热条件下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c)中过滤选自经0.22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c)中灭菌选自经121℃灭菌15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a)—c)步骤均不含活性炭吸附除热源步骤。 2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改进

201310020752 盐酸西替利嗪的合成工艺改进 丁峰1,2,王风云1*,雷武1,夏明珠1,朱其军2 (1.南京理工大学工业化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4;2.盐城格瑞茵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224400) 摘要:该文旨在优化盐酸西替利嗪的原有合成工艺,优化后的工艺以氯苯和苯甲酰氯为 起始原料,经傅克酰基化反应、羰基还原反应、羟基氯代反应得到4-氯二苯氯甲烷、再与 N-羟乙基哌嗪及氯乙酸钠的亲核加成反应和酸化成盐5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盐酸西替利 嗪。与原有合成路线相比,优化后的合成路线减少了一步反应,降低了原料成本,盐酸 西替利嗪的总收率从原来的20.9%提高到24.9%,产物纯度在99%以上。产物结构经红外 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盐酸西替利嗪;N-羟乙基哌嗪;抗组胺药物 Improved synthesis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DING feng1,2 , Wang Feng-yun1* , Lei Wu1 , XIA Ming-zhu1 , Zhu Qi-jun2 (1School of Chemistry &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210094, Jiangsu, China; 2Green Chem (YanCheng) CO. , Ltd. , Yancheng2244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is novel is aimed at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synthesis route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he new synthesis route use chlorobenzene and benzoyl chloride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rough Friedel-crafts reaction, carbonyl reductive reaction, chlorination,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btained the produc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synthesis route, this synthesis route shortened one reaction step, reduced the cost of raw materials, The total yield of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was increased from 20.9% to 24.87%.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MS. Key Words: 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N-(2-Hydroxyethyl) piperazine; anti-histamine medicine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无镇定作用的抗组胺药物,为长效的具选择性的口服强效抗变态反应药,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1,2]。该产品由比利时UCB公司研制,于1987年首次在比利时上市,199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现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几十个国家销售。 1 第一作者:丁峰(198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医药中间体的合成研究。 *通讯联系人:王风云(1960-),男,教授,邮箱:wangfy@https://www.360docs.net/doc/0512027736.html,。

cpt-11盐酸伊立替康 开普拓

药物名:盐酸伊立替康开普拓Irinotecan Hydrochloride Infusion CPT-11 分子式成分:开普拓。赋形剂的组成:山梨醇,乳酸和注射用水。溶液的pH值用氢氧化钠调到3.5。 制剂规格:淡黄色澄明液体。赋形剂的组成:山梨醇,乳酸和注射用水。溶液的pH值用氢氧化钠调到35。开普拓?(CAMPTO?)40MG/2ML,含40mg盐酸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浓缩液,开普拓?(CAMPTO?)100MG/5ML,含100mg盐酸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浓缩液。 药理毒理:药效学特性:抑制细胞生长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L-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实验资料:伊立替康是半合成喜树碱的衍生物,是能特异性抑制DNA拓扑异构酶I的抗肿瘤药。它在大多数组织中被羧酸酯酶代谢为SN-38,而后者作用于提纯的拓扑异构酶I的活性比伊立替康更强,且对几种鼠和人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也强于伊立替康。SN-38或伊立替康可诱导单链DNA损伤,从而阻断DNA复制叉,由此产生细胞毒性。这种细胞毒性是时间依赖性的,并特异性作用于S期。在体外实验中,并未发现伊立替康和SN-38可被P-糖蛋白MDR有效识别,且显示出对阿霉素和长春花碱耐药的细胞系仍有细胞毒作用。另外,在体内实验中,伊立替康对鼠肿瘤模型显示了广谱的抗瘤活性(PPO3胰导管腺癌,MA -16/C乳腺癌,C38和C51结肠腺癌)并有抗人异种移植肿瘤的活性(CO03胰导管腺癌,MA-16 /C乳腺癌,C38和C51结肠腺癌)并有抗人异种移植肿瘤的活性(Co-4结肠腺癌,MX-1乳腺癌,St-15和SC-6胃腺癌),伊立替康对表达P-糖蛋白MDR的肿瘤(长春新碱和阿霉素耐药的P3.88白血病)也有抗瘤活性。开普拓除具有抗肿瘤活性外,最相关的药理学作用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 药动学:使用开普拓后,主要毒副作用的强度(如白细胞减少症和腹泻)与母体药物和其代谢产物SN -38的曲线下面积相关。在单药治疗中,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下降至最低点)或腹泻的程度与伊立替康和其代谢产物SN-38的曲线下面积值显著相关。伊立替康和SN-38(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在I期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60例患者接受了推荐剂量方案的药物治疗,即30分钟静脉滴注开普拓100-750mg/m2。伊立替康的动力学曲线是非剂量依赖性的。在临床试验中登记的患者接受不同伊立替康给药方案,其药代动力学均相似。其血浆代谢既是二室的又是三室的。三室模型中第一阶段的平均血浆半衰期为12分钟,第二阶段为2.5小时,最终阶段为14.2小时。在使用推荐剂量350mg/m2静滴结束时伊立替康和SN -38达到血浆峰浓度,分别为7.7μg/ml,56ng/ml,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34μ,,其稳态分布容积很大,并保持相对稳定,为剂量的函数,平均为。机体总清除率平均值为且在同一患者的不同周期保持稳定。SN-38在不同个体其药物代谢参数变化很大。伊立替康和SN-38.24小时平均尿排泄率分别为使用剂量的19.9%和0.25%。关于伊立替康药代动力学的II期临床试验在72例肿瘤患者中进行。限制采样模型计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I

从临床批件到生产批件(2011年 实践意义较大)

从临床批件到生产批件-制药企业如何进行新药临床研究(2011-11-08 14:14:04) 转载 ▼ 标签:杂谈 正文开始 王廷春:从临床批件到生产批件-制药企业如何进行新药临床研究 主持人:下面请广州搏济新药临床研究中心总经理王廷春总经理,他演讲的题目是:从临床批件到生产批件--制药企业如何进行新药临床研究。谢谢王总给我们报告。 王延春:非常感谢受组委会邀请,就新药临床研究给大家做一个交流,我演讲的题目是:从临床批件到生产批件——制药企业如何进行新药临床研究。大家都知道我们企业搞新药,最终的目的是要拿到质量证书和生产批文,然后上市销售,只有到这个时候,才可以产生利润,在以前所有的都是投入。 作为企业如何进行新药研发和临床研究?大致分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第一个怎么样选临床批件?第二个我拿到这张批件以后用什么样方式进行临床研究?第三个我们如何选择CRO公司,第四个和CRO 公司合作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新药开发是一个时间很长的过程,我们以前都说美国开发一个新药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在几年以前,我们都觉得那是很长的时间,我都觉得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时间。但是现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在中国如果你想搞一个创新药物的话,没有十年时间也是不可能出来的。所以根据这样的情况,对于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尤其对于一些营销企业

来说,怎么样走一个捷径比较快的取得生产批文,利用别人已经有的研究结果这是比较好的选择。一个项目到立项到拿到临床批件大概需要四五年时间,如果拿到临床批件以后选择这个项目开始进行后续的研究,实际上是为企业赢得了五年的时间。 我们在选择临床批件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个临床研究批件是国家发的,有一段时间曾经是两年,但是后来药品注射办法修改以后,又改成三年,现在基本上认为临床研究批件从颁发至日起三年内是有效的。如果临床研究批件超过了这个有效期,是需要重新向SPDA申报的。我们在选择临床批件的时候,如果看到临床批件超过了这个时限的话,应该说是不能要的。大家看到这个批件日期是06 年的,如果这个项目现在开始进行临床实验,应该说是失效的。第一,操作这个临床实验的时候,很多医院会告诉你,这个批件已经过期了我们不做这个临床实验。第二,如果能把这个环节躲过去,即使你做了临床实验,你报到国家,他也可能会不接受你的临床实验资料,或者说给你退审,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首先要把握临床批件,一定是没有过期的。当然有些临床批件虽然是过期了,但是它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操作,通常大家用一种方法,先找了药物临床实验机构,先定了方案,先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备案,如果这种前提下通常大家还是认可的。 第二,临床前研究工艺资料与实际是否相一致。因为我们新药开发经历了几个阶段,尤其前些年是比较混乱的阶段,那些天的临床研究批件申报的资料和实际的工艺可能会有出入,特别是07年以前的临床研

LEVOCETIRIZINE盐酸左西替利嗪

LEVOCETIRIZINE 盐酸左西替利嗪 美國-X y z a l? L e v o z i n e舒敏寧膜衣錠﹑L o c e m i n e樂洩敏膜衣錠﹑ L e v o z a l利敏樂錠﹑L i m i n o利敏樂膜衣錠﹑M i n l o服敏優膜衣錠﹑X y z a l i n喜驅敏膜衣錠﹑B e l o t o n敏樂通膜衣錠﹑x y z i n e萊欣膜衣錠﹑N e o c e t i n好克敏膜衣錠﹑x y z a l驅異樂膜衣錠 A l e r g o c i t(巴基斯坦);A l e r m a x(巴拉圭);A n t i s s(哥倫比亞);C e t r i l e r(秘魯);D e g r a l e r(中國,厄瓜多爾,秘魯); H i s t a p l e n (烏拉圭); L-Z e t (菲律賓); L e v a l e r (多明尼加,瓜地馬拉巴拿馬,薩爾瓦多);L e v o c e t(厄瓜多爾,印度);L e v o m i n e(阿根廷);L e v r i x(紐西蘭);L e z a t(哥倫比亞);S e n s i t i n(菲律賓);X a z a l(西班牙);X o z a l(希臘); X u s a l(德國,墨西哥);X y z a l(澳大利亞,保加利亞, 瑞士,智利,捷克,德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 法國,香港,宏都拉斯,印尼,愛爾蘭,義大利,馬來西亞,荷蘭,挪威,菲律賓,波蘭,葡萄牙,俄羅斯,瑞典,新加坡,泰國);X y z a l l(奧地利,比利時); Z o c e t-5(菲律賓);Z y x e m(巴西,墨西哥) <<藥物作用>> L e v o c e t i r i z i n e為一種稱為第二代「非嗜睡性」抗組織胺藥。抗組織胺藥物可以用來治療蕁麻疹所引起的皮膚發 紅﹑發癢症狀。以及治療季節性過敏性鼻炎﹑花粉過敏 反應或傷風感冒所引起的流鼻水﹑打噴涕﹑眼睛發紅及 發癢等。第二代抗組織胺藥較第一代藥物不同的優點並 不在於其具有更強大的療效﹑而是因為他們具有較低嗜 睡的副作用。 <<用法>> 此藥通常是一天服用一次並與溫水一起服用﹑病患若感 覺藥物對胃部刺激過大﹑可與食物或牛奶併服。咀嚼錠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说明书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商品名称: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希替宁) 英文名称:Levocetiriz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拼音全码:YanSuanZuoXiTiLiZuoPian(XiTiNing) 【主要成份】盐酸左西替利嗪。 【成份】 化学名:R-(-)- 2-[2-[4-[(4-氯苯基)苯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乙酸二盐酸盐 分子量:C21H25ClN2O3·2HCl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等。 【规格型号】 5mg*7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用量为每日一次,每次1片。2-6岁儿童,每日一次,每次半片。 【不良反应】本品可能会使个别患者产生头痛、嗜睡、口干、疲倦、衰弱、腹痛等不良反应。

【禁忌】 1.禁用于肌酐清除率<10ml/分钟的肾病晚期患者。2.禁用于伴有特殊遗传性疾病(患有罕见的半乳糖不耐受症、原发性肠乳糖酶缺乏(Lapp lactase)或葡萄糖-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 【注意事项】 1、有肝功能障碍或障碍史者慎用;2、高空作业,驾驶或操作机器期间慎用;3、避免与镇静剂同服;4、酒后避免使用本品;5、肾功能减损患者使用本品适当减量;6、妊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本品;7、2周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8、通常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需慎用本品。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使用。 【儿童用药】 2周岁以下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定。 【老年患者用药】通常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需慎用本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本品。 【药物相互作用】尚无左西替利嗪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资料,至今未有西替利嗪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报导。 【药物过量】 1、症状:成人为嗜睡,儿童为起初兴奋,随后嗜睡。 2、处理:尚无特效的解毒剂。过量服用本品后,建议采取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治疗;如刚服用可考虑洗胃;血液透析对去除本品无效。【药理毒理】 1、药理作用:本品为口服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制剂。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小。2、毒理研究(1)遗传毒性:本品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畸变试验、小鼠淋巴瘤试验和大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2)生殖毒性:小鼠生育力和一般生殖毒性试验结果提示,西替利嗪经口给药剂量达

盐酸伊立替康,(CPT-11)原料药抗肿瘤类及免疫抑制剂

武汉贝尔卡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产品简介 中文品名 盐酸伊立替康,(CPT-11) CAS 号 136572-09-3 英文品名 Irinotecan HCl Trihydrate 产品编号 MB1126 三水盐酸伊立替康 分子式:C 33H 38N 4O 6.HCl .3(H 2O) 分子量:677.19 物理性状及指标: 外观:……………………淡黄色或黄色结晶性粉末 熔点:……………………250~256℃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和氯仿,几乎不溶于丙酮 用途及描述:科研试剂,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科研方面。伊立替康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喜树碱可特异性地与拓扑异构酶I 结合,后者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从而使DNA 双链结构解旋;伊立替康及其活性代谢物SN -38可与拓扑异构酶I -DNA 复合物结合,从而阻止断裂单链的再连接。现有研究提示,伊立替康的细胞毒作用归因于DNA 合成过程中,复制酶与拓扑异构酶I -DNA 一伊立替康(或SN -38)三联复合物相互作用,从而引起DNA 双链断裂。哺乳动物细胞不能有效地修复这种DNA 双链断裂。 储存条件:2-8℃,避光防潮密闭干燥。 注意:我司产品为非无菌包装,若用于细胞培养,请提前做预处理,除去热原细菌,否则会导致染菌。以上数据仅供参考交流之用。 三水盐酸伊立替康的溶解性,三水盐酸伊立替康在水中的溶解性,三水盐酸伊立替康在生理盐水中的溶解性,三水盐酸伊立替康在PBS 缓冲液中的溶解性,三水盐酸伊立替康在DMSO 、乙醇等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三水盐酸伊立替康在细胞实验方面的应用,三水盐酸伊立替康在大鼠等动物实验方面的应用

雷诺嗪

1 雷诺嗪(Ranolazine ,Ranexa ) [异名] Ranexa TM [化学名] (±)N-(2,6-二甲基苯基)-4-[2-羟基-3-(2-甲氧苯氧基)丙基]-1-哌嗪乙酰胺 (士 )N-(2,6-dimethylphenyl)-4-[2-hydroxy-3-(2-methoxyphenoxy)-propyl]-1-piperazine acetamide [开发单位]美国Syntex(Roche)公司 [首次上市时间和国家]2006年初,美国。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丙酮、95%乙醇中略溶;在甲醇中溶解;在二氯甲烷中易溶。略有引湿性。mp :110.9—111.7℃,熔距不超过2℃。 [药理作用]本品为部分脂肪酸氧化(pfox)抑制剂。可以抑制脂肪酸的β-氧化,进一步激活丙酮酸脱氢酶(PDH),增加葡萄糖氧化,使心肌代谢方式发生改变而提高心肌氧的利用率。这个代谢转化可以增加单位摩尔氧的消耗所产生的ATP 量,降低乳酸含量,减轻酸中毒程度,在心肌供氧减少的情况下保持心肌组织的正常功能,且在不改变血液动力学参数的条件下,发挥其抗心绞痛的作用,同时还可防止乳酸酸中毒。 [适应症] 心绞痛、心肌缺血 [推荐合成路线] 以2,6-二甲基苯胺为原料与氯乙酰氯缩合得酰胺,与哌嗪缩合,再与1-(2-甲氧基苯氧基)-2,3-环氧丙烷加成得雷诺嗪,如图所示。

2 一、 N-(2,6-二甲基苯基)-2-氯-乙酰胺Ⅳ的合成 在1 000 ml 圆底烧瓶中,投入2,6-二甲基苯胺(18.2 g ,0.15 mol),甲苯(300 ml),碳酸钠(15.9 g ,0.15 mol),水(300 ml);剧烈搅拌下,缓慢滴加氯乙酰氯(20.3 g ,0.18 mol),控温20~35℃反应1~2 h ,TLC 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冰浴冷却结晶,抽滤,用甲苯洗涤,用异丙醇(或乙醇)重结晶,得化合物Ⅳ,白色针状晶体(28.2 g ,收率95.2%;mp :148.0~149.5℃)。 二、 N-(2,6-二甲基苯基)-1-哌嗪乙酰胺Ⅴ的合成 在1 0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哌嗪二盐酸盐(52.5 g ,0.33 mol),哌嗪(25.8 g ,0.30 mol),无水乙醇(500 ml),回流温度下反应约1 h ,将化合物Ⅳ(49.3 g ,0.25 mol)分批加入,反应3~4 h ,TLC 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冷却,滤出白色固体(哌嗪二盐酸盐,回收利用)。母液浓缩后加少量水溶解,冰浴下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溶液pH 值,使pH>10。用二氯甲烷(200 ml ×4次)萃取,萃取液用少量水洗。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过滤除去干燥剂,浓缩,用乙醚重结晶,得化合物Ⅴ,白色(略黄)粉末状固体(53.6 g ,收率87%;mp :99.5~101.5℃)。 三、3-(2-甲氧基苯氧基)-1,2-环氧丙烷Ⅱ的合成 在500 ml 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邻甲氧基苯酚(49.6 g ,0.40 mol),环氧氯丙烷(185.0 g ,2.0mol),碳酸钾(110.6 g ,0.8 mol),聚乙二醇400(催化量,约20滴),机械搅拌,控温70℃,反应1~2h ,TLC 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冷却、过滤,用环氧氯丙烷洗涤滤饼.减压蒸出环氧氯丙烷(可回收利用),得到的残余物减压蒸馏,收集136.0~138.0℃/30 mmHg 的馏分,即化合物Ⅱ(65.5 g ,收率91%)。 四、雷诺嗪的合成 在500 ml 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化合物Ⅴ(49.4 g ,0.20 mol),无水乙醇(300 ml),回流温度下缓慢滴加化合物Ⅱ(36.0 g ,0.20mol)继续在回流条件下反应3~4 h ,TLC 检测反应进程,反应完全后,冷却,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93.2 g ,收率93%,mp :164.5~166.5℃)。 波谱数据: IR(cm 1 ):3525(O-H),3374(N-H),3167(ArH),2999(Ar-CH3),2835(亚甲基),1691(羰基),1593~1455(苯环骨架), 1225和l223(醚键),773(苯环三邻取代),748(苯环邻二取代); 1H NMR :11~12(m,1H,-OH),10.18(s,1H,N-H),7.11(m ,3H ,苯环),7.01~6.88(m ,4H ,苯环),4.44(m,1H,CHOH),4.25(m,3H,OCH3),4.01~3.99(m,4H,COCH2,-OCH2),3.77~3.44(m,8H,哌嗪环),3.31(m ,2H ,CH2CHOH),2.18(m ,6H ,2个CH3); EI-MS : m/z (%)=428(M++1) 。 [其他合成路线] 路线1: 以2-甲氧基苯酚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经O-烷基化反应得1-(2-甲氧基苯氧基)-2,3-环氧丙烷,与哌嗪加成后再与N-(2,6-二甲基苯基)-2-氯乙酰胺缩合得雷诺嗪,如图所示。

盐酸雷诺嗪缓释片处方优化及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DOI:10.16438/j.0513-4870.2010.09.019 ·1170·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10, 45 (9): 1170?1176 盐酸雷诺嗪缓释片处方优化及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李长军, 于艳玲, 杨清敏, 李颖, 张宇红, 王晶翼*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 通过研制盐酸雷诺嗪缓释片 (RH-ST), 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并与盐酸雷诺嗪普通片(RH-CT) 进行比较。采用3种缓释骨架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HPMC K4M) /乙基纤维素 (EC 100cp) /丙烯酸 树脂 (Eudragit?RL100) 组合应用, 并以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三者的最佳处方量, 达到12 h的缓释。用液质联用 法测定6只Beagle犬单剂量给药及多剂量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盐酸雷诺嗪的浓度, 并与RH-CT比较, 按照 Loo-Riegelman方程计算药物吸收分数, 通过BAPP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HPMC K4M、EC 100 cp和 Eudragit?RL100三者的用量均影响药物的释放, 随着用量增加, 释放变慢; 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PMC K4M、EC 100 cp、Eudragit?RL100。RH-ST体外可达12 h缓释, 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单剂量口服RH-CT 和RH-ST后, 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均符合双室模型, RH-ST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相关性较好。与RH-CT相比 [(0.79 ± 0.33) h], Beagle犬多剂量口服RH-ST的达峰时间(T max) 明显延长[(3.00 ± 0.50) h], 相对生物利用度大 于80%。多种骨架材料的组合应用, 有效地降低了缓释片的片重, 并且在体内外均能缓慢释放, 降低血药浓度波 动, 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关键词: 盐酸雷诺嗪; 缓释片; 正交试验; 药代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 R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0) 09-1170-07 Optimizaion of the formulation of ranolaz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in dogs LI Chang-jun, YU Yan-ling, YANG Qing-min, LI Ying, ZHANG Yu-hong, WANG Jing-yi*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vision, Qilu Pharmaceutical Co., Ltd,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Ranolaz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 (RH-ST) was prepared and its release behavior in vitro was studied.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in six Beagle dog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H-ST and ranolazine hydrochloride common tablets (RH-CT) as reference were compared. Three kinds of matrix, 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 (HPMC K4M), ethylcellulose (EC 100cp) and acrylic resins (Eudragit?RL100) were selected as functional excipients to keep ranolazine hydrochloride (RH) release for 12 hours. Through orthogonal designs, the polymers were quantified and the optimized cumulative release profile was obtained. The single oral dose of RH-ST 500 mg and RH-CT 333.3 mg was given to six dogs using a two way crossover design. Plasma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LC-MS and the absorption fraction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Loo-Riegelman formula. The 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 of RH in plasma of six dogs and its pharmacokinetics behaviors after continuous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H-ST and RH-CT at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were studied by LC-MS. The steady-stat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omputed by software program BAPP2.0.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the matrix, the drug release was decreased.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drug release is the quantity of HPMC K4M. Drug release within the period (from 0 h to 12 h) fitted well into Higuchi mode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between the dissolution in vitro in release media of the distilled water and the absorptin fraction in vivo was 0.955 0. To compare with RH-CT, 收稿日期: 2010-04-15. *通讯作者Tel: 86-531-83129968, Fax: 86-531-83126688, E-mail: jingyi.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51202773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