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作文专题锤炼语言

第4讲锤炼语言

语言的优美靓丽就是要做到“有文采”。“有文采”是在“发展等级”的“语言通顺”这一基础上,对作文语言提出的更高一级要求。《考试说明》把“有文采”定位于“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这四个方面就是“有文采”的四个评分点。其实,“有文采”就是用华丽的语言包装思想,使文章的思想感情以一种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固然,辞藻华丽,语句优美,气势磅礴,朗朗上口是“有文采”的体现,但如果“文采”与“思想”相脱节,文章只是有华丽的语言外表,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这样的文章也是苍白无力的,是不成功的。因此,需要对语言进行锤炼,使语言与文章的思想内容密切结合起来。

标杆范文

遥想当年我的国

(2018全国卷Ⅰ优秀作文·湖北考生)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泱泱中华,日益强大。待这封信应时代召唤而开启时,祖国母亲应已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高铁应随“一带一路”通往了更多国家,以“墨子号”为代表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在浩瀚的太空中成为地面城市、信息传输点传输信息的利器。那么,祖国是如何历经坎坷又不断向前,打造中国速度、实现中国式飞跃的呢?且让这篇文章为你娓娓道来。①

2008年,中华大地下那条躁动不安的巨兽一声怒吼,汶川被夷为了平地。国人目光瞬间聚焦灾区:心痛,有如“范跑跑”一样在地动房摇之际弃孩子们于不顾的自私教师;感动,有如林浩一般自身瘦小却坚定地将两名同学背出废墟的少年英雄;心安,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派发物资,征调军队,片刻不怠;欣慰,各行各业的人自发地、有组织地为灾区捐款。如今你们所见的汶川美丽而繁荣,可是当年多少孩童守在电视机前,看到的却只是滚动播放的灾民灾情,满目疮痍,触目惊心。这是自2000年来,中华儿女共同面对的一大坎坷。

时光悄然流逝,转眼,中国这头雄狮已昂首屹立于东方,并向远方传去它浑厚有力的呼吼: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令世界瞩目……然而在一些偏远角落,仍有人尚未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为此,国家大力开展“精准扶

贫”,扶其智更扶其志。就这样,在不断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快速靠近。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是的,如今中华儿女的中国梦被一次次讴歌称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G20峰会上中国尽展责任与担当……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中国向世界展现了大国之气派!

是的,如今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处处可见朝气:《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为人们打造了文化视听盛宴,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羡煞外国人,高铁出行让世人见到了中国速度……②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年轻而富有朝气的青年啊,在中国更强大富饶的新时代,愿我们一同回味过往,又砥砺向前!③佳作旁批

①开篇大气磅礴,格调高昂。考生选择了中国高铁、量子卫星来表现中国速度与飞跃,选点精准。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下文,较好地起到了抓人眼球的效果。

②主体部分层次清晰,列举了当代中国最富代表性的成就进行展示,在表达上叙议

结合而又以议论为重心,既体现出了很强的扣题意识,又在文章中充分注入了自我意识,写出了自我真切的感悟与思考。

③结尾段总结前文,在寄语未来青年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这一代人的担当,气势磅礴。

视野开阔,语言大气。写大主题的文章就要有大视野,文章开篇“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泱泱中华,日益强大”气势磅礴,通过写日月江河之恒久伟大,来映衬祖国之恒久伟大,开篇即有大格局、大气魄。除此之外,全文语言都颇具气势,“中国这头雄狮已昂首屹立于东方”“向远方传去它浑厚有力的呼吼”“向世界展现了大国之气派”等句气势恢宏,为文章定下基调。

事例丰富,重点突出。考生选取了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等素

材来介绍当下的中国,既未回避中国经受的苦难,又展示了中国在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正因为有较广的涵盖面,才显示出了较全的包容度。在这些内容中,又详写了汶川地震阴霾下体现出的精诚团结、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突出了重点。

1.善用修辞增灵气

作文中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可增强文章的美感指数和文化内涵,增强文章整体之美,使文章文辞华美,光彩照人。如:

有一个季节叫春,在鸟语花香中亘古未老,枝枝叶叶总关情;有一种花叫思念,隽永而悠长,穿行于每个季节;有一片叶子叫忧伤,如展翅的蝴蝶,喃喃自语着一段春天里欲说还休的心事。春天,你灵动的舞姿是我“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歌行中悲怆的旋律吗?你含蓄的蕊香是击穿我梦幻中的流血的回声吗?你剥落一片幽怨的花瓣放飞空中,我却惊喜地发现自己竟在欢快的鸽哨中羽化为系在风筝上的彩线。

(高考优秀作文《时间在流逝》) 这段文字,除多变的句式外,有比喻,有排比,有拟人,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给人以鲜活灵动、美不胜收之感。

2.活用句式增气势

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等都可以在文中交错使用,以避免语言的单调、呆板,使文章生动感人,摇曳多姿。也可以灵活地运用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或肯定句和否定句。如:今日的盛世华章,由我们这一代人铸就。新世纪的中国,正勇立潮头:如大国重器,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到“复兴号”动车组的投入运营,从“中国天眼”的诞生到上海洋山港自动化码头的正式开港,尽显腾飞之姿;如大国外交,从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到2016年的杭州G20峰会,从2017年的厦门金砖会议到2018年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尽显友好之态;如协调发展,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雄安新区的设立,从“闽宁模式”的东西跨越到“精准扶贫”的推动,尽显担当之魄;如共享经济,从共享单车的诞生到顺风车被明确合法地位,从二手店的复苏到无人便利店的风行,尽显绿色之梦。

你们不必惊讶,这些举世瞩目的成绩,正是新时代的中国取得的。一路同行,有无数爱国儿女、仁人志士为新时代挥洒汗水和热血,如黄大年、南仁东……正是因为有这一代人的不懈拼搏,今天的我们才能在新世纪的中国放歌而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昨日辉煌,已是过往。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此刻的中国,将由十八岁的你们谱就华章。我想象着,此刻的中国,应当已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向着更远的目标探索前进;我想象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这是百年前,梁任公先生对中国少年的期许,他期许当时的中国少年们以人格、以智慧缔造一个富强、自由的中国,那时的少年们做到了。那么,新时代中国的美好未来,将由今日之我们与明日之你们这样的中国少年一同铸就。

(高考优秀作文《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 本篇文章句式整齐,富有情致。文章在论述中国勇立潮头时,整体运用了“从……到……”的句式,使文段呈现出了齐整之美,又巧妙地概述了内容。引用的梁启超的诗文,也是整句的形式,这些引用在丰富文章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文章的韵味和情致。另外文章旁征博引,书卷味浓。这篇文章恰到好处地引用了“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诗文,这些诗文富有哲理,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营造出了浓郁的书卷气息,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境界与品位。

3.引用化用增底蕴

名言典故,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巧用名言警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而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作文中若能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会使你的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如:

第一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古代的中国曾是中国人的骄傲,它以王者之姿傲视四方,引得万邦来朝。可这样的傲气使它闭关锁国,深陷蒙昧的泥沼。1840年的一声炮响,拉开了近代中国血泪史、屈辱史的序幕。于是,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但这头雄狮并没有放弃追赶世界的脚步,即便崛起的过程中有战火纷飞,有天灾人祸,中国仍一路跌跌撞撞走来,重获新生,实现赶超。而今,所有的苦难和磨砺都在中华儿女的奋斗中熔铸成中国精神,如灯塔般闪烁在一代代后来者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道路上。

第二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如今,我们以全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里进行太空授课,进一步揭开宇宙的神秘外衣;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三十六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劈山修渠引水,拔了穷根,走上致富路;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推动中国迎来网络购物时代,让人足不出户也可买遍世界……他们素不相识又紧密相连,只因为他们的心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将自己的全部力量奉献给这个最好的时代。

第三幕: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

(高考优秀作文《中国记》) 本文所引用的诗文使文章底蕴深厚。引用毛泽东、《中华世纪坛序》的诗文名句作小标题名,引用国家公祭嘉铭文、《少年中国说》和《中华世纪坛序》中的美句成篇,巧妙的引用使得文章文采飞扬,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时,引用化用名言诗句也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引用名言(或诗句)+分析论证

首先根据论点的需要,引用恰当的名言(或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阐述,同时搭建起引文与论点之间的桥梁,彰显广度。如:

史蒂文森曾说过:“生活的目标,是唯一值得寻找的财富。”可见目标的意义重大。有了目标,人就不会迷茫,就不会在社会的大潮中迷失方向。

(高考优秀作文《注意,瞄准目标》)

(2)引用名言(或诗句)+名人事迹+议论分析

精选恰如其分的名言(或诗句),之后再用名人事迹来印证引言,使得引用论证与举例论证水乳交融,更有利地突出中心。如:

孟子云:“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每次读到这段话,我就会想起荆轲,他是怎样去抉择,然后又是怎样义无反顾地踏上那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路的呢?也许荆轲就是那只纵身火焰的飞蛾,就是那只刺喉啼血的荆棘鸟,他们都是那样执着于理想,拒绝平庸,如在火光中涅槃的凤凰。

(高考优秀作文《拒绝与获得》)

(3)N个名人与N个名句连用+议论分析(亦可在前)

几个名人和他们各自的名句连用在一起,然后加以分析来论证观点。分析议论可以在前,亦可在后,这样能充分论证。如:

色彩,是的,人的一生需要一种色彩。春柳选择重生的色彩,夏荷选择跃出水面的色彩,阳光选择了明媚的色彩。曾几何时,我也曾羡慕过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去来兮”的田园生活是他的色彩;我也曾羡慕过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笑对人生是他的色彩;我也曾羡慕过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腔热忱是他的色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

(优秀作文《拥有自我的色彩》) 4.用词贴切增亮色

用词贴切,就是要求从几个可用的词语中,选用最恰当、最准确、最生动的那一个,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如:

踮起脚尖,听晨风拂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

(高考优秀作文《踮起脚尖》) 这段文字用词贴切,作者的炼字功夫可见一斑。“拂过”“掠过”“轻拍”等动词极符合“晨风”“初阳”“蝶翅”的特点;“飒飒作响”和“曼舞飞扬”又形象地描绘出“松林”经受“晨风”吹拂,“花朵”被“蝶翅”轻拍的鲜活灵动的形象,语言优美,极富动态美感。

5.概念具象见奇效

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即概念具象。请看下面文段。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科学的定义把它说成是“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这里的“人们”“自觉地”“分内的事”“做好”“心情”是抽象的。如果我们通过“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意象的物化”这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把它们转化为可歌可泣的、可以触摸的形象,就能达到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炫耀语言,做到恰如其分就好。不要像一部分考生,本身语言功底不错,平时能比较熟练地驾驭语言,但在考场上,为了得高分而“用力过猛”,一篇文章中,各种修辞都有,各种句式交错。这样的文章容易让阅卷者初看赞叹,再看叹惋。当一篇文章过分追求“有文采”时,往往会淹没中心内容,造成语言与思想“油水分离”,使文章不仅丧失了“文采”美感,还令阅卷者感到“辣眼睛,倒胃口”,被打低分当然也在情理之中,这就属于弄巧成拙了。一篇文章,立意是灵魂,结构是骨骼,内容是血肉,语言是外衣,外衣漂亮是锦上添花的事,决不能空有漂亮的皮囊而内里空空,而且大多数时候,朴

素而合身的衣裳反而更能衬托一个人的美。所以说,考场写作切记一点:当语言优美成了语言炫耀,一定会起反作用。只要做到简洁凝练,表意精准,服务好写作内容,你的文章就有望得高分。

1.(2019·河南新乡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的成长旅途中,有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凡事与自己较真;也有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凡事与自己较真;还有人说,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

在自己的成长中,你认可哪一种情况?请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材料中提供了三种现象,第一种现象的核心在“要与自己较真”,第二种现象的核心在“不要与自己较真”,第三种现象则有所选择,有些可较真,有些不要较真。写作时,要紧扣自身实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认同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敢于较真,才能活出自我的风采”“与自己较真才会有进步”“与自己较真是一种优秀品质”“较真,可以夯实人生的精神”等。从认同不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人不较真才能活得惬意”“不必较真,潇洒走自己的路”“人不较真才能跳出人生束缚”“能屈能伸,不必较真”等。从认同“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的角度,可立意为“与自己较真需要理性的态度”“原则须较真,小节不计较”“与自己较真是一把双刃剑”“较真,要懂得‘方圆适度,刚柔并济’”等。

2.(2019·安徽马鞍山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网络流行词“佛系青年”,指的是那些崇尚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他们的典型语言是“都行”“可以”“没关系”等。

②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写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请以“我看佛系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给出材料和副标题的半命题作文。给出副标题也就限定了话题,文章的立意则要从所给材料中得出。本题给出的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是对“佛系青年”

的解释,第二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的期盼和要求。显然佛系青年的“看淡一切”“得过且过”“不大走心”,与年青年人应该具有的“有理想”“有担当”的品质是完全相违背的,佛系青年的这些思想反映出的是一种颓废、缺乏主见、没有理想、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缺乏拼搏精神的状态。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青年人身上都承担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佛系青年的这种状态显然对个人对国家对社会都是有害无益的,写作中可分析佛系青年思想的根源,也可指出其危害性,提出解决办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