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直线的投影

机械制图——直线的投影
机械制图——直线的投影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题:§3-4 直线的投影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作法;

2、掌握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3、能画出投影面平行线、垂直线的投影图。

教学重点:

1、直线的三面投影图作法;

2、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学难点:

投影面平行线、垂直线的投影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

挂图、示教板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点的投影规律是什么?

2、已知B(20,18,15)求作B点的三面投影图和直观图。

(引入新课)

直线的投影应包括无限长直线的投影和直线线段的投影,我们主要讨论直线线段的投影。

(讲授新课)

§3-4 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

在绘制直线的投影图时,只要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再将两点的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得到直线的三面投影。

二、直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具有收缩性,投影变短线。

2、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真实性,投影实长现。

3、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投影聚一点。

三、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直线:对于三个投影面均处于倾斜位置;

(2)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投影面倾斜。

(3)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平行于另外两投影面。

1、一般位置直线

投影特性:

(1)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直线;

(2)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

(1)三种位置

正平线:平行于V面的直线;

水平线:平行于H面的直线;

侧平线:平行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①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段反映实长的斜线;

②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

缩短。

3、投影面垂直线

(1)三种位置

正垂线:垂直于V面的直线;

铅垂线:垂直于H面的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①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②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

映实长。

(巩固练习)

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课堂小结)

1、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

2、直线段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习题集P26 3-6-1 ①②③④

P27 3-6-2 ⑤⑥

课后作业:

习题集 P28 3-6-3⑦

P29 3-6-4⑧

P303-6-5⑨

教后感:

机械制图——直线的投影

教学时数: 2学时 课题:§3-4 直线的投影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作法; 2、掌握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3、能画出投影面平行线、垂直线的投影图。 教学重点: 1、直线的三面投影图作法; 2、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学难点: 投影面平行线、垂直线的投影图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 挂图、示教板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点的投影规律是什么? 2、已知B(20,18,15)求作B点的三面投影图和直观图。 (引入新课) 直线的投影应包括无限长直线的投影和直线线段的投影,我们主要讨论直线线段的投影。

(讲授新课) §3-4 直线的投影 一、直线 在绘制直线的投影图时,只要作出直线上任意两点的投影,再将两点的同面投影连接起来,即得到直线的三面投影。 二、直线的投影特性 1、直线倾斜于投影面:投影具有收缩性,投影变短线。 2、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真实性,投影实长现。 3、直线垂直于投影面:投影具有积聚性,投影聚一点。 三、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直线:对于三个投影面均处于倾斜位置; (2)投影面平行线: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与另外两投影面倾斜。 (3)投影面垂直线: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平行于另外两投影面。 1、一般位置直线 投影特性:

(1)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是倾斜直线; (2)投影长度均小于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 (1)三种位置 正平线:平行于V面的直线; 水平线:平行于H面的直线; 侧平线:平行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①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段反映实长的斜线; ②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长度 缩短。 3、投影面垂直线 (1)三种位置 正垂线:垂直于V面的直线; 铅垂线:垂直于H面的直线; 侧垂线:垂直于W面的直线。 (2)投影特性: ①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②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 映实长。 (巩固练习) 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点的投影 机械制图 作业练习题

一、填空 1 若将空间中A点分别向水平投影面H、正投影面V、侧投影面W投射,则分别得到水平投影_______、正面投影_______、侧面投影_______。 2.已知主视图与俯视图,按照“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绘制左视图时,可以通过作辅助线的方法来保证“宽相等”,这条辅助线与Yw投影轴夹角为_______。 3.点A的坐标为(35,20,15),则该点对W面的距离为_______。 4.点A的坐标为(10,15,20),则该点在H面上方___________。 5.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就是: ①点的正面投影与点的的连线垂直于OX轴。 ②点的正面投影与点的的连线垂直于OZ轴。 ③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到OZ轴的距离。 二、选择题 1.右图中,B点相对于A点的空间位置就是()。 A.左、前、下方 B.左、后、下方 C.左、前、上方 D.左、后、上方 三、判断题 1、两点的V投影能反映出点在空间的上下、左右关系。 ( ) 2、投影面垂直线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必积聚成为一个点。 ( ) 3、主视图、左视图长对正;俯视图、左视图高平齐;主视图、俯视图宽相等。 ( ) 4、点A的正面投影a'就是由点A的x、y坐标确定的,水平投影a就是由点A的x、z坐标确定的。( ) 5、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反映空间点到V面的距离;正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反映空间点到H面的距离。( ) 6、在点A的三面投影关系中,根据宽相等的投影规律,确定a"a z=aa y。( ) 7、在V面上的点A,其a'与空间点A重合,a、a"在相应的投影轴上。( ) 8、确定了点的一个投影,就能确定该点在空间的位置。( ) 9、判别正面投影上的可见性时,应在正面投影上找两重影点的投影,在水平或侧面投影上定结果。( ) 10、在同一投影面上的投影相互平行的直线在空间中也一定相互平行。( ) 四、作图题 1、根据点的空间位置,在右边画出点的两面投影图。 2、已知如 下右图 中,点的 一个投 影与下 列条件, 求其余 两个投 影。

机械制图点的投影

第三讲点的投影(50 分钟) (一)教学内容:1.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二)目的与要求1.掌握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以及由点的两投影 求作第三投影的要领; 2.掌握根据点的投影,判断其空间位置(包括两点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三)讲课提纲及其说明 一、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15 分钟) 1、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如图1 所示,设立互相垂直的两个投影面,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 V 和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H ,构成两投影面体系。两投影面体系将空间划分为四个分角。本书只讲述物体在第一分角的投影。V 面和H 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OX。 2. 点的两面投影 如图1 (a)所示,由空间点A作垂直于V面、H面的投射线Aa'、 Aa,分别与V面、H面相交,交点即为A的正面投影(V面投影)a‘和水平投影(H面投影)a,即点A的两面投影。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如A、B、C、…表示,其水平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b、c、…表示,正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一撇如a' b ' c'… 表示。 为使点的两面投影画在同一平面上,需将投影面展开。展开时V面保

持不动,将H面绕0X轴向下旋转90 °,与V面展成一个平面,便得到点A的两面投影图,如图1(b)所示。投影图上的细实线aa '称为投影连线。 在实际画图时,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和点a x,图1(c)即为点A的投影图。 3. 点的两面投影规律 空间三点A、a'、a构成一个平面,由于平面Aa a分别与V面,H面垂直,所以这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必定交于一点a x,且a x a'QX、aa x丄OX。当H面与V面展平后,a、a x、a'三点必共线,即aa '_OX。 又因Aaa x a '是矩形,所以a x a'=Aa , a x a=Aa '。亦即:点A的V面投影a'与投影轴OX的距离,等于点A与H面的距离;点A的H面投影a 与投影轴0X的距离,等于点A与V面的距离。 由此可得出点的两面投影规律: (1)点的两面投影连线垂直于投影轴,即aa'QX。 (2)点的投影到投影轴的距离,等于该点与相邻投影面的距离,即: a x a -Aa a x a=Aa ' 以上内容属于讲稿。对年青教师而言,可以把教案写得详细一些,写出讲稿

机械制图投影法

机械制图:三视图的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划分 三视图的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划分: 一、第一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一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物体」→「投影面」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一角法。亦称第一象限法。, 2.第一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近而远之方向翻转展开。 3.第一角法展开后之视图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前视、俯视、右侧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左侧,俯视固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下方。 二.、第三角投影法 1.凡将物体置於第三象限内,以「视点(观察者)」→「投影面」→「物体」关系而投影视图的画法,即称为第三角法。亦称第三象限法。 2.第三角投影箱之展开方向,以观察者而言,为由远而近之方向翻转展开。3.第三角法展开后之六个视固排列如下,以常用之三视图而言,其右侧视图位於前视图之右侧,而俯视图则位於前视图之正上方。 CNS 相关规定 CNS中国国家标准之象限投影符号,系将一截头圆锥之前视图与左侧视图,依投影之排列而得。主要之区别为第一角法符号(左侧视图排在右边),而第三角法符号(左侧视图位在左边)。 对於正投影方法之使用,CNS规定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同等适用。但在同一张图纸上不可混合使用,且须在标题概内或其他明显处绘制符号或加注「第一角法」或「第三角法」字样。以作为读图之识别。 由於第二象限投影与第四象限投影因水平投影面旋转后与直立投影面重叠,致使投影视图线条混淆不清,增加绘固及识图不便,故不予采用。 欧洲各国盛行第一角法投影制,所以第一角法投影亦有「欧式投影制」之称呼。例如德国(DIN)、瑞士(VSM)、法国(NF).挪威(NS)等国家使用之。 美国采用第三角投影制,故有「美式投影制」之称呼。除美国(ANSI)外,尚盛行於美洲地区。而中华民国(CNS)、国际标准化机构(ISO)与日本[JIS]则采第一角法及第三角两制并行。 视图之排列,应依投影原理上下左右对齐排列,不得任意更换或未依据投影方式排置。 六种视图中最常用之三视图组合为:前视图、上视圆及右侧视图,一般均以L字形或逆向L字形之方式排列於图纸上。 我们国内用的是第一角画法,国外用第三角画法的比较多 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的区别是视图放的位置 第一角画法:左视图放右边,右视图放左边,上视图放下面,依此类推 第三角画法:左视图放左边,右视图放右边,上视图放上面,依此类推

机械制图——平面的投影

教学时数:2 学时 课题:§3-5 平面的投影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的投影特性; 2、掌握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学重点: 平面在三投影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教学难点: 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 挂图、示教板、三投影体系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直线投影的作图方法? 2、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各是什么?(引入新课) 形体上的任一平面,分成多边形平面、曲线平面以及直线和曲线组合的平面、平面的投影可以简化成直线的投影,而直线的投影又可以简化成点的投影。 平面图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只要找出平面上特殊位置

点的三面投影,连接各点即成为平面的三面投影…… (讲授新课) §3-5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三面投影 将平面进行投影时,可根据平面的几何形状特点及其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找出能够决定平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一系列点来,然后作出这些点的三面投影并连接这些点的同面投影,即得到平面的三面投影。 二、平面的投影特性 1、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投影原形现。 2、平面倾斜于投影面,投影面积变。 3、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投影聚成线。 三、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1、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都处于倾斜位置的平面。 投影特性:在三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原平面的类似形;而形

状缩小,不反映真实形状。 2、投影面平行面:平行于一个投影面,而垂直于其他两个投影面的平面。 (1)三种位置: 正平面:平行于V面的平面; 水平面:平行于H面的平面; 侧平面:平行于W面的平面。 (2)投影特性: ①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②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积聚成直线,且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3、投影面垂直面:垂直于一个投影面,而倾斜于其他两个投影面。 (1)三种位置: 正垂面:垂直于V面的平面; 铅垂面:垂直于H面的平面; 侧垂面:垂直于W面的平面。 (2)投影特性: ①在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段斜线; ②在其他两投影面上的投影均为缩小的类似形。 (巩固练习) 1、已知平面的两面投影,求作第三面投影;

机械制图教案直线的投影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教案 第 1 页

教学 手段 教学容师生互动 回顾举例举例本节课容较多较难,多用图片示例,直观进行讲解。 一.概述 (5分钟) 回顾点的投影,用一般直线投影概括介绍本节容。 二.各种位置直线(25分钟) 1.投影面平行线 2. 投影面垂直线 本节课容既多又难多 放投影演示,不可忽 略学生反应。 第 2 页 颠倒课本顺 序,先讲特 殊直线,再 讲一般直 线,由浅入 深。

教学手段 教 学 容 师生互动 举例 举例 3.一般位置直线及倾角 三.直线上点的投影(15分钟) 提问 第 3 页 将一般位置直线与倾角合并讲解。有助于理解。 直线的三面投影均小于实长,且倾斜于投影轴,其与投影轴 的夹角并不反映空间线段与三个投影面倾角的大小.

手段 教学容师生互动 习题习题第二课时 1.习题1. 2.4(10分钟) 四.两直线相对位置(35分钟) 1.平行两直线(5分钟) 2.相交两直线(5分钟) 讲解习题 讲完本小节知识后立 即讲解习题。 第 4 页

手段 教学容师生互动 习题 若空间两直线相交,则其同面投影必相交,且交点的投影 必符合空间一点的投影特性。 3.交叉两直线(5分钟) “交点”是两直线上的一对重影点的投影,用其可帮助判断 两直线的空间位置。 4.习题1.2.8(5分钟) 讲解习题 第 5 页 此题较为简 单,为使学 生巩固知 识。

手段 教 学 容 师生互动 习题 5.习题 1.2..9(7分钟) 6.习题1.2.11(8分钟) 讲解习题 讲解习题 第 6 页 若时间不充裕,可仅做一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直线的投影机械制图作业练习题

直线的投影机械制图作业 练习题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填空 1.当空间的两点位于同一条投射线上时,它们在该投射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重合为一点,称这样的两点为对该投影面的____________。 2.直线AB的V、W面投影均反映实长,该直线为_______。 二、选择题 1.直线AB的V投影平行于OX轴,下列直线中符合该投影特征的为( )。 A.水平线 B.正平线 C.侧平线 D.铅垂线 2.直线AB的V、H面投影均反映实长,该直线为( )。 A.水平线 B.正垂线 C.侧平线 D.侧垂线 3.直线AB的正面投影反映为一点,该直线为( )。 A.水平线 B.正平线 C.铅垂线 D.正垂线 4.根据右图,判断点K 是否在AB 直线上,_______。 A. 是 B. 否 C. 无法确定 三、综合题 1. 在图1中,根据已知直线AB的水平投影ab、正面投影a’b’和点C的水平投 影c、正面投影c’,请补齐直线AB和C点的第三投影,并判断点C 是否在AB 直线上。 图1 图2

2. 在右上图2中,已知直线AB和C点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过C点作一条水平线CD与AB相交,请将直线CD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补画出来。 3.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将答案填入空格处。 答:答: 4.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将答案填入空格处。 5.已知C 点在直线AB 上,请根据C点的水平投影c , 求正面投影c’、侧面投影c”。

6.首先,补画俯视图、左视图中遗漏的线段。 然后,将立体图中A点、B点、C点这三点,在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上相应的正面投影、水平投影、侧面投影标示出来。 最后,在空格处将AB、BC、CA线段的名称填写。

机械制图教案——点的投影.

教案 授课日期2015年12月3日授课人王彦涛 授课班级一(3)班授课地点1号多媒体教室 课题: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点的投影关系 2. 了解点的几种空间位置 3. 能熟练运用“三等关系”绘制点的投影 1. 点的投影特性 2. 空间点及点的三面投影表示 教学重点:根据点的坐标及空间位置画出点的投影图 教学难点:建立点的坐标、点到投影面的距离的联系 教学组织设计 1. 复习、导新:复习正投影的特征、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2. 点的二面投影及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求作点的三面投影图 4. 通过点的二面投影、求作点的第三面投影 5. 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6. 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作业布置习题集P23\P24

课后记要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以及本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法为重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教案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上节课所学内容: 1.三面投影体系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导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在点、线、面这几个基本几何元素中,点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元素。研究点的投影,掌握其投影规律,能为正确理解和表达物体的形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分析〗 让学生看书回答? 1.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2.点在三个面中分别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有什么区别,怎么去记住? 3.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知识学习〗 一、点的投影特性与投影标记: 1.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看书上37页。 如下图将空间A点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自A点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交得三个垂足a、a′、a″即为A 点的H面投影、V面投影和W面投影。新课导入 时间约3分钟 情境式教学,启 发引导学生思 考: 通过复习上次 课所学的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 内容 学习目的及重 点、难点 新课内容 时间约25分钟 多媒体演示 启发学生思考: 书上哪些知识 容易找到?哪 些是不容易找 准备工具静 心上课 结合生活实 际,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同学间互相 交流讨论,共 同分析有关 点的问题。

机械制图教案_点的投影

教案

教学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 上节课所学容: 1.三面投影体系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导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在点、线、面这几个基本几何元素中,点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元素。研究点的投影,掌握其投影规律,能为正确理解和表达物体的形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分析〗 让学生看书回答? 1.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2.点在三个面中分别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有什么区别,怎么去记住? 3.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知识学习〗 一、点的投影特性与投影标记: 1.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看书上37页。 如下图将空间A点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自A点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交得三个垂足a、a′、a″即为A 点的H面投影、V面投影和W面投影。新课导入 时间约3分钟 情境式教学,启 发引导学生思 考: 通过复习上次 课所学的容,引 出本节课的容 学习目的及重 点、难点 新课容 时间约25分钟 多媒体演示 启发学生思考: 书上哪些知识 容易找到?哪 些是不容易找 到? 启发引导: 由点的投影特 性与投影标记, 引出点的三面 投影,让学生更 容易理解和接 受。 准备工具静 心上课 结合生活实 际,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同学间互相 交流讨论,共 同分析有关 点的问题。 交流讨论,各 抒己见

教学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二、点的三面投影 要唯一确定几何元素的空间位置及形状和大小,乃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采用多面正投影的方法。通常选用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三个投影面分别称为正立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立投影面W。它们将空间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为 一个分角,其顺序如图(a)所示。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采用第一分角画法,本教材重点讨论第一分角画法。三投影面体系的立体图在后文中出现时,都画成图(b)的形式。 图:三投影面体系 三个投影面两两垂直相交,得三个投影轴分别为OX、OY、OZ,其交点O为原点。画投影图时需要将三个投影面展开到同一个平面上,展开的方法是V面不动,H面和W面分别绕OX轴或OZ轴向下或向右旋转90o与V面重合。展开后,画图时去掉投影面边框。多媒体演示 启发教学: 先让学生看书 上37到38页 容,回答下列问 题: 问: 点的三面投影 是怎么形成 的? 安排学生回答 讲评并归纳同 学们的答案,多 媒体展示正确 答案 多媒体展示 让学生看图思 考? 思考基本特性 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 识发挥空间 想象 其他同学思 考讨论补充 分组讨论,互 相探讨,集思 广义,由组长 归纳总结 小组交流可 以充分发挥 每个同学的 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 趣

机械制图——点的投影

教学时数: 3学时 课题:§3-3 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 1、了解点的投影规律与投影轴投影面的关系; 2、掌握求作、分析点的方法。 教学重点: 求点的投影的几种方法及投影分析。 教学难点: 点与投影轴、投影面关系的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 挂图、示教板 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三视图的三等关系是如何叙述的? 2、三投影面体系中各个平面的代号分别是什么? (引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元素。学习和掌握它们的投影特性和规律,能够透彻理解机械图样所表达的内容。 (讲授新课) §3-2点的投影

一、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二、点的投影标记(图3-9) 空间点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H面上的投影用:a、b、c、d ……标记; 空间点在V面上的投影用:a′、b′、c′、d′……标记; 空间点在W面上的投影用:a′′、b′′、c′′、d′′……标记。 三、点的三面投影 四、点的投影规律 (1)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X轴,即aa′⊥OX; (2)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一定垂直于OZ轴,即 a′a′′⊥OZ; (3)点的水平面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

的距离,即aa X=aa Z 例:找一点的三面投影(已知一点的两面投影,求第三面投影) 五、点的坐标 A点到W面的距离为X的坐标值 A点到H面的距离为Z的坐标值A点表示为A(x,y,z) A点到V面的距离为Y的坐标值 X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左右位置;(横标) Y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前后位置;(纵标) Z坐标确定空间点在投影面体系中的高低位置。(高标)

机械制图点的投影

第三讲点的投影(50分钟) (一)教学内容: 1.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2.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 两点的相对位置和重影点 (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规律以及由点的两投影求作第三投影的要领; 2.掌握根据点的投影,判断其空间位置(包括两点的相对位置)的方法。 (三)讲课提纲及其说明 一、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15分钟) 1、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如图1所示,设立互相垂直的两个投影面,正立投影面(简称正面)V 和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H,构成两投影面体系。两投影面体系将空间划分为四个分角。本书只讲述物体在第一分角的投影。V面和H面的交线称为投影轴OX。 2.点的两面投影 如图1(a)所示,由空间点A作垂直于V面、H面的投射线Aa′、Aa,分别与V面、H面相交,交点即为A的正面投影(V面投影)a′和水平投影(H面投影)a,即点A的两面投影。 空间点用大写字母如A、B、C、…表示,其水平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如a、b、c、…表示,正面投影用相应的小写字母加一撇如a′、b′、c′、…

表示。 为使点的两面投影画在同一平面上,需将投影面展开。展开时V面保持不动,将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与V面展成一个平面,便得到点A 的两面投影图,如图1(b)所示。投影图上的细实线aa′称为投影连线。 在实际画图时,不必画出投影面的边框和点a x,图1(c)即为点A的投影图。 3.点的两面投影规律 空间三点A、a′、a构成一个平面,由于平面Aa′a分别与V面,H 面垂直,所以这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必定交于一点a x,且a x a′⊥OX、aa x ⊥OX。当H面与V面展平后, a、a x、a′三点必共线,即aa′⊥OX。 又因Aaa x a′是矩形,所以a x a′=Aa,a x a=Aa′。亦即:点A的V面投

机械制图教案——点的投影

机械制图教案——点的投影

教案 授课班级一(3)班授课地点1号多媒体教室 课题:点的投影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点的投影关系 2. 了解点的几种空间位置 3. 能熟练运用“三等关系”绘制点的投影1. 点的投影特性 2. 空间点及点的三面投影表示 教学重点:根据点的坐标及空间位置画出点的投影图 教学难点:建立点的坐标、点到投影面的距离的联系 教学组织设计 1. 复习、导新:复习正投影的特征、三视图的位置 2. 点的二面投影及规律 3.点的三面投影,求作点的三面投影图 4. 通过点的二面投影、求作点的第三面投影 5. 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6. 小结与作业布置

机械制图教案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导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在点、线、面这几个基本几何元素中,点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元素。研究点的投影,掌握其投影规律,能为正确理解和表达物体的形状打下坚实的基础。〖任务分析〗 让学生看书回答? 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点在三个面中分别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有什么区别,怎么去记住? 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知识学习〗 一、点的投影特性与投影标记: 1.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看书上37页。 如下图将空间A点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自A点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交得三个垂足a、a′、a″即为A点的H面投影、V面投影和W面投影。新课导入 时间约3分钟 情境式教学,启 发引导学生思 考: 通过复习上次 课所学的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 内容 学习目的及重 点、难点 新课内容 时间约25分钟 多媒体演示 心上课 结合生活 际,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同学间互 交流讨论,

机械制图教案点的投影

教案授课日期2015年12月3日授课人王彦涛 授课班级一(3)班授课地点1号多媒体教室 课题: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1. 掌握点的投影关系 2. 了解点的几种空间位置 3. 能熟练运用“三等关系”绘制点的投影 1. 点的投影特性 2. 空间点及点的三面投影表示 教学重点:根据点的坐标及空间位置画出点的投影图 教学难点:建立点的坐标、点到投影面的距离的联系 教学组织设计 1. 复习、导新:复习正投影的特征、三视图的位置关系。 2. 点的二面投影及规律 3. 点的三面投影,求作点的三面投影图 4. 通过点的二面投影、求作点的第三面投影 5. 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6. 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法 活动探究法作业布置习题集P23\P24

课后记要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以及本课程的专业特点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学法为重心, 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机械制图教案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复习〗 上节课所学内容: 1.三面投影体系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导入新课〗 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几何元素。在点、线、面这几个基本几何元素中,点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几何元素。研究点的投影,掌握其投影规律,能为正确理解和表达物体的形状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分析〗 让学生看书回答? 1.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2.点在三个面中分别用什么样的字母表示,有什么区别,怎么去记住? 3.明确什么叫视图和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知识学习〗 一、点的投影特性与投影标记: 1.特性: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看书上37页。 如下图将空间A点置于三投影面体系中,自A点分别向三个投影面作垂线,交得三个垂足a、a′、a″即为A点的H面投影、V面投影和W面投影。新课导入 时间约3分钟 情境式教学,启 发引导学生思 考: 通过复习上次 课所学的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 内容 学习目的及重 点、难点 新课内容 时间约25分钟 多媒体演示 启发学生思考: 书上哪些知识 容易找到?哪 些是不容易找 到? 启发引导: 由点的投影特 性与投影标记, 准备工具静 心上课 结合生活实 际,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 同学间互相 交流讨论,共 同分析有关 点的问题。 交流讨论,各 抒己见

机械制图点的投影习题

习题 1.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 a)A上B下,C右D左 b)A左B右,C前D后 c)A左B上,C右D前 d)A后B前,C上D下 2.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 a)AB是侧平线,BC是水平线,CD是正平 线 b)AB是水平线,BC是一般位置直线,CD 是侧平线 c)AB是正垂线,BC是一般位置直线,CD 是铅垂线 d) AB是正垂线,BC是水平线,CD是铅垂线3.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 a)AB是水平线,BC是一般位置直线,CD是正平线。 b)AB是正垂线,BC是正平线,CD是侧垂线。 c)AB是侧平线,BC是一般位置直线,CD是水 平线。 d)AB是正平线,BC是侧平线,CD是铅垂线。 4.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

a) AB 是水平线,BC 是一般位置直线,CD 是正平线。 b) AB 是正垂线,BC 是正平线,CD 是侧垂线。 c) AB 是侧平线,BC 是一般位置直线,CD 是水平线。 d ) AB 是正平线,BC 是侧平线,CD 是铅垂线。 5.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 ( ) a) A 上B 下,C 前D 后 b) A 下B 上,C 左 D 右 c) A 前C 后,B 上D 下 d) A 前B 下,C 右D 左 6.在下列四种说法中,选择一种正确的答案。 ( ) a) A 上B 下,C 前D 后 b) A 前B 后,C 上D 下 c) A 后B 前,C 下D 上 d) A 左B 右,C 上D 下 7 ( ) a) A 上B 下,C 右D 左 b) A 上B 下,C 左D 右 c) A 下B 上,C 左D 右 d) A 下 B 上, C 右 D 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