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磺基水扬酸合铁的组成及稳定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磺基水扬酸合铁的组成及稳定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定磺基水扬酸合铁的组成及稳定

光度法对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实验研究四: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

定磺基水扬酸合铁的组成及稳定

fggdj分光光度计来源:东海仪表

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是配制一系列溶液,保持溶液中度、离子强度、温度和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总物质的量不

变改变金属离子cM和配体的摩尔分数使之连续化,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

度A配体的摩尔分数xR作图(图4),根据两边线性部分的延线相交之点所对应的配体摩尔分数值,即可求出

配合的组成比

可以认为相交之点Amax为配合物以n完全配位而不离解的吸光度,而实验测得值为A,两者之差就是由配合物离解所造成的.由此可求K稳,相应计算同摩尔比法.按表2配制溶液,用1cm比色皿,以1号试剂作参比液在500nm处测各溶液的吸光度,以A对xR作图,确定n.并求K稳.实验数值表明,摩尔比法和等摩尔连续变化法两种测定方法的配位数相同,最大吸光度偏差为0.002,实验测量值偏差为0.003,解离度偏差为0.028,平衡常数数值相对偏差为2.5%.考虑误差来源,认为两种分析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一、

实验原理

1、 等物质的量系列法求配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

对于配合物体系而言,如果组成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和配体的吸收光谱与配合物不重合。就可以选择对配合物有较大吸收的波长,测得平衡体系吸光度与相应的配合物浓度[MLn]间应符合:,得知了吸光度A 就可以求出的浓度。

本实验选用磺基水杨酸(简写为H 3R )与Fe 3+形成的配位平衡体系, H 3R 和Fe 3+等试剂与配合物的吸收光谱不重合,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但由于配位反应:

所以配合物的组成受溶液的pH 影响,在pH=2~3时, 4~9时,9~11时,二者可形成三

种颜色不同、组成不同的配离子。

本实验是测定pH=2~3时形成的红褐色磺基水杨酸铁配离子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实验中是通过加入一定量的HClO 4来控制溶液的pH 值。

由于配合物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建立了不同的平衡系统及相应的处理方法,本实验选用等物质的量连续变化法(浓比递变法)。

所谓等物质的量变化法就是保持金属离子和配体二者的总物质的量(摩尔数)不变,将金属离子和配体按不同物质的量(摩尔)比混合,配制系列等体积溶液(即配置一系列保持金属离子浓度C 和配体浓度之和不变的溶液)

,分别测其吸光度。虽然这一系列溶液中总

物质的量相等,但M与R的物质的量(摩尔)比是不同的,即有一些溶液中M离子是过量的,在另一些溶液中配体过量的,在这两部分溶液中配离子的浓度不可能达到最大值,只有当溶液中配体与金属离子浓度之比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浓度才能最大,因而此时吸光度最大。如果溶液中只生成—种配合物,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由小到大,配合物浓度先递增再递减,相应的吸光度也如此变化,以吸光度A为纵标,以摩尔分数(配体和中心离子浓度相同时,可用体积分数为横标作图,所得的“吸光度一—物质的量比”曲线,—定会出现极大值,如图3—11所示。

1、配合物组成的确定,上述所测的系列溶液中,只有在溶液中金属离子和配体的摩尔比与配合物的组成一致时,才会有最大吸收。因此,在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溶液的组成(M 和R的摩尔比)即为该配合物的组成。如图3—11所示,若与吸光度最大点所对应的M与R 的摩尔比为1:1,则配合物组成为MR型,若M与R的摩尔比为1:2,则配合物为MR2型。

2、配合物稳定常数确定:按照朗朗比尔定律,若M与R全形成了配合物MRn,则吸光度——物质的量比图应是—条折线,有明显的最大值B`如图3——22中实线所示,与B`相对应的A2是配离子MRn不解离时的最大吸光度,实测对应吸光度A1是由于配合物部分解离后剩下的那部分配合物的吸光度,设配合物的离解度

式中C为假设配合物MRn不发生任何解离时的浓度(即图中B’点的配离子浓度,为B`点时离子的初浓度),将由(1)式求出的a代入(2)时可求出表观稳定常数K稳。

由(2)式求出的与文献值相差很大,这是由于磺基水杨酸的加质子反应的影响(M和H同时竞争配体),在25℃时磺基水杨酸的羧基氢和酚基氢的离解常数分别为Ka2=5.37×10-3,Ka3=3.90×10-62。

lga又称为校正系数,对本实验而言,在时,=10.2,也可通过计算得出。

二、实验内容

将11个50ml容量瓶洗净编号,在1# 容量瓶中,用一支吸量管(作上HClO4记号)加入0.100 mol/L HClO4溶液5.00ml,用另一只吸量管(作上Fe3+记号)加入NH4Fe(SO4)2溶液0.0050 mol/L 10.00 ml,然后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按同样方法根据表一所示各溶液的量将2#-11#容量瓶配好。

阅读材料

附一721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一、仪器的基本结构

721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比较简单,如图3-12所示,由光源部分,单色光器部分,比色皿部分,光量调节器,光电管暗合部分,指示表头和稳压装置等构成

二、仪器的使用方法

721分光光度计面版图

1.波长调节按钮;2调“0”按钮3.光

亮调节按钮;4. 灵敏度按钮;5.开关;

6. 指示灯;7.比色皿定位拉杆;

8.波长视孔;9.比色明暗盒盖;10. 电表;

操作步骤:

1、检查仪器零点

先检查电表的指针是否位于“0”刻

度,若不在“0”,可调节电表上的调正螺丝,使指针位于“0”刻度。

2、调节校正

(1)接通电源,打开稳压电表开关,带稳定至220V时,打开分光光度计开关,指示等亮,打开比色皿暗合盖,使电表指针位于零位,预热20分钟;

(2)转动波长调节器,从波长视孔观察,调节所需要的单色光波长;

(3)零位调整,一次放入准备好的四只已比色皿(其中一只为参比溶液)。打开暗合箱,并将参比溶液放入校正位置,调节零位旋钮使指针指到零位。

(4)光量调节(100%旋钮调节),选择适当的灵敏度档(注1),盖上比色皿暗合盖,使广路通过参比溶液,旋转光量调节旋钮(顺时针转增加,逆时针转减少),使电表指针指在透光率“100%”处;

(5)重复(3)、(4)操作,调整透光率的“0”和“100%”位,待稳定后才可进行下部测量

3、测定,调好“0”和“100%”以后,上述所有旋钮不要再动,将比色皿定位器拉杆抽出一格,使1号待测液进入光路,并从电表上读出相应的吸光度A,然后依次测2号、3号溶液再校准一次“0”和“100%”,重复一次读数,读毕及时将暗合盖打开。

(注1:灵敏度档是根据不同单色光选择的,选用的原则是能使不同空白对照时能很好的用光量调节器调整电表指针于100%,一般是用最低档,若在低档使指针调不到100%处时,须先将光量调节旋钮回转后,再将灵敏度档调高,以免指针猛烈偏转而损坏。)

三、仪器维护

1、仪器连续使用应不超过2小时,如果已超过,可间歇半小时后再用。

2、在使用过程中,当吸光度操作停止时,就应及时将暗合打开,以延长广电管使用寿命。

3、比色皿每次用完后,都要用蒸馏水洗净,用镜头纸将外面擦干,晾干后放回比色皿合内,特别注意保护比色皿的透光面。

4、仪器不能受潮,搬动仪器时,应将灵敏度档拨至最低档。

5、仪器用后,应将干燥剂袋放入暗合中,切断电源,盖上暗合盖,罩好仪器罩,并认真填写使用情况卡。

常见元素的摩尔质量表

常见元素的摩尔质量表 112-118号元素数据未被IUPAC确定。 1 氢 H 1.007 94(7 2 氦 He 4.002 602(2 3 锂 Li 6.941(2 4 铍 Be 9.012 182(3 5 硼 B 10.811(7 6 碳 C 12.017(8 7 氮 N 14.006 7(2 8 氧 O 15.999 4(3 9 氟 F 18.998 403 2(5 10 氖 Ne 20.179 7(6 11 钠 Na 22.989 769 28(2 12 镁 Mg 24.305 0(6 13 铝 Al 26.981 538 6(8 14 硅 Si 28.085 5(3 15 磷 P 30.973 762(2 16 硫 S 32.065(5 17 氯 Cl 35.453(2 18 氩 Ar 39.948(1 19 钾 K 39.098 3(1 20 钙 Ca 40.078(4 21 钪 Sc 44.955 912(6 22 钛 Ti 47.867(1 23 钒 V 50.941 5(1 24 铬 Cr 51.996 1(6 25 锰 Mn 54.938 045(5 26 铁 Fe 55.845(2 27 钴 Co 58.933 195(5 28 镍 Ni 58.693 4(2 29 铜 Cu 63.546(3 30 锌 Zn 65.409(4 31 镓 Ga 69.723(1

33 砷 As 74.921 60(2 34 硒 Se 78.96(3 35 溴 Br 79.904(1 36 氪 Kr 83.798(2 37 铷 Rb 85.467 8(3 38 锶 Sr 87.62(1 39 钇 Y 88.905 85(2 40 锆 Zr 91.224(2) 41 铌 Nb 92.906 38(2 42 钼 Mo 95.94(2 43 锝 Tc [97.9072] 44 钌 Ru 101.07(2 45 铑 Rh 102.905 50(2 46 钯 Pd 106.42(1 47 银 Ag 107.868 2(2 48 镉 Cd 112.411(8 49 铟 In 114.818(3 50 锡 Sn 118.710(7 51 锑 Sb 121.760(1 52 碲 Te 127.60(3 53 碘 I 126.904 47(3 54 氙 Xe 131.293(6 55 铯 Cs 132.905 451 9(2 56 钡 Ba 137.327(7 57 镧 La 138.905 47(7 58 铈 Ce 140.116(1 59 镨 Pr 140.907 65(2 60 钕 Nd 144.242(3 61 钷 Pm [145] 62 钐 Sm 150.36(2 63 铕 Eu 151.964(1 64 钆 Gd 157.25(3 65 铽 Tb 158.925 35(2 66 镝 Dy 162.500(1 67 钬 Ho 164.930 32(2 68 铒 Er 167.259(3 69 铥 Tm 168.934 21(2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工程化学实验》备课笔记 磺基水杨酸合铁(Ⅲ)配合物的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比色法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和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有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 ,简式为H3R)的一级电离常数K1θ=3×10-3与 Fe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的pH不同,形在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 磺基水杨酸溶液是无色的,Fe3+的浓度很稀时也可以认为是无色的,它们在pH 值为2~3时,生成紫红色的螯合物(有一个配位体),反应可表示如下: pH值为4~9时,生成红色螯合物(有2个配位体);pH值为9~11.5时,生成黄色螯合物(有3个配位体);pH>12时,有色螯合物,被破坏而生成Fe(OH)3沉淀。 测定配合物的组成常用光度计,其前提条件是溶液中的中心离子和配位体都为无色,只有它们所形成的配合物有色。本实验是在pH值为2~3的条件下,用光度法测定上述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如前所述,测定的前提条件是基本满足的;实验中用高氯酸(HClO4)来控制溶液的pH值和作空白溶液(其优点主要是ClO4-不易与金属离子配合)。由朗伯—比尔定律可知,所测溶液的吸光度在液层厚度一定时,只与配离子的浓度成正比。通过对溶液吸光度的测定,可以求出该配离子的组成。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等摩尔系列法:即用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测定一系列变化组分的溶液的吸光度(中心离子M和配体R的总摩尔数保持不变,而M和R的摩尔分数连续变化)。显然,在这一系列的溶液中,有一些溶液中金属离子是过量的,而另一些溶液中配体是过量的;在这两部分溶液中,配离子的浓度都不可能达到最大值;只有当溶液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数之比与配离子的组成一致时;配离子的浓度才能最大。由于中心离子和配体基本无色,只有配离子有色,所以配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颜色越深,其吸光度也就越大,若以吸光度对配体的摩尔分数作图,则从图上最大吸收峰处可以求得配合物的组成n值,如图所示,根据最大吸收处:

常见元素的摩尔质量表

常见元素的摩尔质量表注:期前方序列号不为原子序数、 1、氢 H 1 2、氦 He 4 3、锂 Li 7 4、铍 Be 9 5、硼 B 11 6、碳 C 12 7、氮 N 14 8、氧 O 16 9、氟 F 19 10、氖 Ne 20 11、钠 Na 23 12、镁 Mg 24 13、铝 Al 27 14、硅 Si 28 15、磷 P 31 16、硫 S 32 17、氯 Cl 35.5 18、氩 Ar 40 19、钾 K 39 21、钙 Ca 40 22、铬 Cr 52 23、锰 Mn 55 24、铁 Fe 56 25、镍 Ni 58.69 26、铜 Cu 64

27、锌 Zn 65 28、镓 Ga 69.723(1 29、砷 As 75 30、硒 Se 79 31、溴 Br 80 32、银 Ag 108 33、镉 Cd 112.411(8 34、铟 In 114.818(3 35、锡 Sn 118.710(7 36、锑 Sb 121.760(1 37、碘 I 127 38、铯 Cs 133 39、钡 Ba 137.327(7 40、铂 Pt 195.084(9 41、金 Au 196.966 569(4 42、汞 Hg 200.59(2 43、镭 Re 226 _ 平均摩尔质量 М(平~量)=m总/n总 M=PVm (P代表气体密度) 例如:CO2 H2 CO 的混合气体 , 同温同压求平均摩尔质量. _ M=m总/n总=M1*a%+M2*b%+M3*c%+~~~~~ 这是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变形 平均摩尔质量 =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质量×该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若是气体组分可以是体积分数)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聚合及实施方法 一、解释概念: 1、引发剂效率和引发剂半衰期 2、动力学链长及其表达式 3、链自由基的等活性理论 4、自动加速现象/ 自动加速效应 / 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 5、配位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 6、自由基聚合的双基终止,歧化终止、偶合终止 7、阻聚、缓聚、阻聚剂、分子量调节剂 8、链转移常数的定义及表达式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自由基聚合是由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其中决定聚合反应的速率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大分子链结构的基元反应是什么?决定聚合物分子量的两对竞争反应是什么与什么的竞争? 2、试总结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引发剂分解、链增长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引发剂有哪些种类?在无引发剂的情况下是否能发生自由基聚合?如何引发? 4、试总结自由基聚合有哪些链转移反应,这些反应对聚合度有何影响?写出自由基聚合产物聚合度的表达式。 5、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时作了哪四条基本假设?试写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并推导自由基聚合速率方程式。 6、试回答动力学链长与聚合度之间的关系,在无链转移反应时,写出其关系式。 7、试从动力学的角度解释自由基聚合的凝胶效应。对聚合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 8、使引发剂引发效率降低的原因主要什么? 9、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影响反应速度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这些因素对最终产物的分子量有何影响? 10、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和,逐步聚合反应中,单体转化率与时间、产物聚合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各自延长反应时间的目的是什么? 11、典型乳液聚合的基本组份有哪些?其中乳化剂用量和聚合反应速度、产物分子量有何关系?简述乳液聚合的机理,为什么乳液聚合时,在恒定的引发速率下可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12、写出下列物质在高分子合成中的用途: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硫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BPO,丁基锂,Lewis酸、正丁硫醇、苯醌。 13、在引发剂引发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中,其聚合机理的特征是什么?(引发、增

磺基水杨酸法测铁学生用[1]

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铁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 3、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预习内容 1、了解722型分光光度计构造 2、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理解工作曲线的制作及意义; 三、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3R)与Fe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pH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 的 NH3.H2O-NH4Cl 溶液中,Fe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 Fe3+ 该配合物很稳定, 试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变都无影响。Ca2+、 Mg2+、 Al3+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成无色配合物, 在显色剂过量时, 不干扰测定。F-、 NO3-、 PO43-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Cu2+ 、Co2+、Ni2+、Cr3+等离子大量存在时干扰测定。由于Fe2+ 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 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四、仪器、药品 仪器:722型分光光度计,50毫升比色管8支,吸量管(5毫升)4支.10毫升移液管1支。 药品: 1、铁标准储备液(100ug/ml).准确称取0.8634克铁盐NH4Fe(SO4)2.12H2O,置于烧杯中,加入20毫升1+1的HCL和少量水,溶解后,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2、铁标准使用液(10ug/ml).用移液管移取上述铁标准储备液10.00毫升,置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2毫升1+1的HCl,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 3. 10%的NH4CL溶液 4. 10%的磺基水杨酸溶液 5. 1+1氨水溶液(滴瓶装)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进入实验室,将实验要用到的有关玻璃器皿按洗涤要求洗涤干净备用。 (二)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1、波长调整:转动波长旋钮使波长移到所需之处。 2、开机预热30分钟 3、T零调整:按功能键/ 透射比模式/ 置入遮光体/ 合上样品盖/ 按0%T调零/取出遮光体。 4、A零调整:按功能键/ 吸光度模式/ 置入参比液/ 合上样品盖/ 按100%T调零。 5、样品测试:置入待测样品液/ 合上样品室盖/ 读数据 (三)试液中铁的测定 1、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6 只 25ml 比色管中, 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00 、1.00、 2.00、3.00、4.00 、5.00 浓度为10ug/ml的铁标准使用液, 各加 4ml 10% NH4Cl溶液和2ml 10%磺基水杨酸溶液, 滴加1+1氨水直到溶液变黄色后, 再多加1ml, 加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用分光光度计于420m波长下, 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 调节透光度为100%, 测出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铁含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第三届化学分析实验技能比赛? 有 机 酸 摩 尔 质 量

的 测 定 参赛成员:吕珍洁胡梦云赵忠臣 参赛班级:化学系2010级C班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⒈熟悉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和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⒉学会标准溶液配制的直接法和间接标定法。 ⒊学习并掌握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有机酸是固体酸,如草酸(pKa1=1.23, pKa2=4.19),酒石酸(pKa1=2.85,pKa2=4.34),柠檬酸(pKa1=3.15,pKa2=4.77,

pKa 3=6.39)等,它们在水中都有一定溶解性。若浓度达0.1mol ·L -1左右,且cK a ≥10-8,则可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因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溶液呈微红色,根据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及称取的纯有机酸的质量,可计算该有机酸的摩尔质量。当有机酸为多元酸时,应根据每一级酸能否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8 10 c K a a i i -≥)及相邻两级酸之间能否 分级滴定的判别式(5 10+1 +1 c K a a i i c K a a i i ≥)来判别多元酸与NaOH 之间反应 的计量关系,据此计算出有机酸的摩尔质量。 查文献资料知,柠檬酸(C 6H 8O 7·H 2O )是三元弱酸(Ka 1=7.4×10-4,Ka 2=1.7×10-5,Ka 3=4.0×10-7),其三个不同级酸都能被准确滴定,但不能被分别滴定。柠檬酸溶液与NaOH 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4687236572 C H O H O NaOH Na C H O H O ?+=+ 可推算出柠檬酸摩尔质量的计算式:68726 8 723 1 104 1 ()3 C H O H O C H O H O N aO H m M r C V ????= ? 本实验中,因为NaOH 不是基准物质,所以不能用直接法配制NaOH 标准溶液,因此采用间接标定法配制NaOH 标准溶液。在此先粗配约0.1mol ·L -1的NaOH 溶液300ml,再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缩写为KHP ,Mr(KHC 8H 4O 4)=204.22g ·mol -1]作为基准试剂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高、稳定、不吸水,而且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标定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NaOH 溶液浓度的计算式为:

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铁 1、原理在pH8~11 的氨性溶液中,三价铁与磺基水杨酸生成稳定的黄色络合物,其反应式: Fe3++3SSal2-=[Fe(SSal)3]3-(1) 式中SSal2---磺基水杨酸根离子,最大吸收波长420nm,颜色强度与铁的 含量成正比。Fe3+在不同的pH 下可以与磺基水杨酸形成不同组成和颜色的几 种络合物。在pH1.8~2.5 的溶液中,形成红紫色的[Fe(SSal)+;在pH4~8 的 溶液中,形成褐色的[Fe(SSal)2}-;在pH8~11.5 的氨性溶液中,形成黄色的 [Fe(SSal)3}3-;若pH>12,则不能形成络合物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在氢氧化铵碱性介质中,二价铁离子同样也与磺基水杨酸生成黄色络合物。2、仪 器与试剂分光光度计。铁标准溶液:溶解0.4317g 硫酸高铁铵[FeNH4 (SO4)2·12H2O]于10mL 的1:1 盐酸溶液中,移入500mL 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 刻度。此溶液铁离子含量为100μg/mL。将此溶液稀释5 倍后,铁标准溶液的浓 度为20g/mL。氢氧化铵1∶1;磺基水杨酸20%。3、绘制标准曲线依样品 的含量取0、5、10、20……500μg铁标准溶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 50mL。加入20%磺基水杨酸10mL,用1∶1 氢氧化铵中和至溶液颜色由紫红 色变为黄色并过量4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min 后,用分光光度计(420nm 波长)进行测定。4、样品的测定取10~50mL 水样(依样品含量高低适 当增减),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入20%磺基水杨酸10mL,进行显色、测 定。根据公式计算水样中铁的含量: (2) 式中C(Fe)--测定样品所得铁的浓度,m--由标准曲线查 出的样品中铁量,V--水样体积,mL 5、结论①按上述方法测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第三届化学分析实验技能比赛? 有 机酸摩尔质量 的测定 参赛成员:吕珍洁胡梦云赵忠臣参赛班级:化学系20XX 级c班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⒈熟悉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和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⒉学会标准溶液配制的直接法和间接标定法。⒊学习并掌握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多数有机酸是固体酸,如草酸 (pKa1=1.23,pKa2=4.19),酒石酸(pKa1=2.85,pKa2=4.34),柠檬酸(pKa1=3.15,pKa2=4.77,

pKa3=6.39)等,它们在水中都有一定溶解性。若浓度达0.1mol·L-1左右,且cKa≥10-8,则可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因滴定突跃在弱碱性范围内,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溶液呈微红色,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滴定时所消耗的体积及称取的纯有机酸的质量,可计算该有机酸的摩尔质量。当有机酸为多元酸时,应根据每一级酸能否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caiKai分级滴定的判别式(ai c Kaia Ki+1 a ?10i+1 5 ?10 ?8 )及相邻两级酸之间能否 )来判别多元酸与naoh之间反应 的计量关系,据此计算出有机酸的摩尔质量。 查文献资料知,柠檬酸(c6h8o7·h2o)是三元弱酸(Ka1=7.4×10-4,Ka2=1.7×10-5,Ka3=4.0×10-7),其三个不同级酸都能被准确滴定,但不能被分别滴定。柠檬酸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ho?ho?3naoh?nacho?4ho 687236572 可推算出柠檬酸摩尔质量的计算式:mrcho 6 8 7?h2o ? 3 mc6h8o7?h2o?10?(cV)naoh? 3 本实验中,因为naoh不是基准物质,所以不能用直接法配制naoh标准溶液,因此采用间接标定法配制naoh标准溶液。在此先粗配约0.1mol·L-1的naoh溶液300ml,再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缩写为Khp, mr(Khc8h4o4)=204.22g·mol-1]作为基准试剂来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邻苯二甲酸氢钾纯度高、稳定、不吸水,而且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标定时可用酚酞作指示剂。naoh溶液浓度的计算式为: cnaoh? mKhc8h4o4?10mrKhc 8h4o4 3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的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带中的铁 开题报告 房如玉 1.研究背景 铁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铁元素在人体中具有造血功能,参与血蛋白,细胞色素及各种酶的合成,促进生长,铁还在血液中起运输氧和营养物质的作用,人的颜面泛出红润之美,离不开铁元素,人体缺铁会发生小细胞性贫血,免疫功能下降和新陈代谢紊乱,缺铁或铁过量都能引起人体代谢过程紊乱,使人容易感到疲劳,从而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与生活,而人体所摄取的铁中实际上只有大约8%被吸收而进入血液之中,体内的铁大部分用于制造血红素。血红素在血液细胞每120天更换新细胞时被循环再利用。与蛋白质结合的铁贮藏在体内,而组织铁(存在于肌血球素中)贮藏在体内的量则非常少,因此,人体需保证摄入适量的铁元素,而海带是一种受人们欢迎的副食,且含有一定量的铁元素,对铁缺乏症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有作用[1]。海带为海生植物,性味咸,入药名为“昆布”。据文献记载:海带含有褐藻、胶酸、纤维素、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甘露醇、钾、碘、铁等成分,经常适量食用海带,不仅可以乌发美容养颜,还能预防肝病,心血管病,对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脑水肿,乙型脑炎,脚气病,消化不良,排尿不畅等症都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食品、医药、卫生等方面对铁的含量测定均有严格要求,对铁的测定方法研究也有重大意义。 2.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铁的可见光光度分析检测方法报道很多,其中,主要有催化动力学光度法[2,3]、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4,5]和固相分光光度法[6]。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根据待测物质对某些反应的催化作用,利用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测量与反应速率成比列关系的吸光度,来计算待测物质的浓度。其中段秀云[7]基于在HCl介质中,Fe(Ⅲ)催化H2O2氧化次甲基绿的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Fe(Ⅲ)的方法,检出限为0.005μg/L,相对标准偏差3×10-3,线性范围为

铁的含量测定 磺基水杨酸

铁的含量测定 、原理 应用比色分析测定溶液中伯的含量有硫氰酸盐显色法、磺基水杨酸法及邻菲罗啉显色法等各各方法现以磺基水杨酸法例介绍铁的含量测定。 在不同酸度下,Fe3+和磺基水杨酸生成组成不同的配合物。若控制溶液PH 值在8-11.5的条件下显色,可生成配位为6的黄色三磺基水杨酸合铁配合物。反应式如: 上式可简写为 溶液的最吸收波长 λmax=420nm,因此可在420nm 处进行测定(若用光电比色计测定可选择蓝色光片)。此方法适合于测定无大量Cu2+、Ca2+、Cr3+、Ni2+等离子存在的溶液中 铁离子的含量。 二、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一定量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用蒸馏水溶解,加适量配制成含Fe3+0.1lg·L-1的标准溶液,再稀释成含Fe3+0.025mg·L-1的操作溶液。 取25ml容量瓶6只,编号后分别加入操作溶液0.00,1.00,2.00,3.00,4.00及5.00ml,各加入10%NH4CL溶液2ml和10%磺基水杨酸溶液2ml,滴加氨水至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并使氨水稍过量,然后用NH4CL-NH3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以1号为空白,在420nm处依次测定吸光度。以Fe3+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二)样品的测定 取25ml容量瓶1只,准确加入经过处理的浓度在标准范围内的被测溶液,按上面标准系列配制的同样加入等量的显色剂和缓冲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被测溶液的吸光试,利用标准曲线找出样品溶液的浓度,根据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求出样品的含量。

例如,用磺基水劣根性酸法比色测定微量铁含量。称取0.432g硫酸铁铵溶于水,加18%硫酸溶液1ml,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作为标准溶液,其浓度为0.1g·L-1。取下列不同体积的上述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后定容,在420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如下: 全屏显示表格 以吸光度A值纵坐标,标准溶液中Fe3+含量为纵坐标作图,即得如图8-12的标准曲线 吸取待测液样品5.0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显色剂后定容,其方法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测得吸光度为0.341。由标准曲线查得A为0.341时,c为6.60×10-3g·L-1。故样品溶液中铁离子的浓度为 c=6.60×10-3×50.00×1/5.00 =6.6×10-2(g·L-1) 图8-12 磺基水杨酸法测定铁的标准曲线

常见物质的摩尔质量表

摩尔质量 化合物 M 化合物 M (g ? moI -1) 化合物 M / (g ? moI -1 ) / (g - moI-1) AgAsQ FeSO? 7H2O (NHL) 2QQ AgBr Fe(NH)2(SO)2 ? 6H2O (NH)2G Q ?H2O AgCl H B A S O NHSCN AgCN HAO NHHCO AgSCN HBO (NHO2M0O AICI3 HBr NHNO Ag2CrO4 HCN (NHO2HPO AgI HCOOH (NH L)2S AgNO CHCOOH (NHO2SO AICI3 ? 6HO H2CO NHVO AI(NO3)3 H2GQ NaAsQ AI(NO3)3 ? 9H2O H2C2C4 ? 2H2O N Q BO AI2O HCHQ (丁二酸) N Q BQ? 10H2O AI(OH)3 "GHQ (酒石酸) NaBiQ Al2(SQ)3 fGHsQ ? H O (柠檬酸) NaCN Al2(SO)3 ? 18H2O "GHQ (DL-苹果酸) NaSCN As?O HGHNO Na;CO

(DL-a-丙氨酸) As2Q HCl NaCO? 1OHO AS2S3 BaCO HF HI NaCQ CHCOONa BaGQ BaCl2 HIQ HNO CHCOONa3H2O NaCHQ (柠檬酸钠) BaCl2 ? 2H2O HNO NaCHNO ?H2O (L-谷氨酸钠) BaCrO H2O NaCl BaO H2Q NaClO Ba(OH) BaSO HPQ H2S NaHCO NaHPO? 12HO BiCl a H2SO NQHC o HkQN b (EDTA二钠盐) BiOCl H2SO Nc fe H2C io Hi2^N>. 2H2O CO Hg(CN:2 NaNO CaO HgCb NaNO CaCO HgC" NaO CaCC4 Hgl2 NaO2 CaCb Hg(NQ) 2 NaOH CaCb ? 6H2O Hg(NQ)2 ? 2HO NaPQ Ca(NO)2 ? 4HO Hg(NO)2 N Q S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 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 HR )与Fe 3+可以形 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 pH 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的NH 3H2O-NHCI 溶液中, Fe 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3+ + Fe SO 3H 该配 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 CaT 、Mg 2+、Al 3+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 成无色配合 _ 3 — 量时,不干扰测定。F 、NQ 、PO 4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 在时干扰测定。由于 Fe 2+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 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 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 15mlFeCI3 溶液(0.05mg/L ) 2.4.8g 的 NH4CI 固体,50ml1mol/L 氨水稀释至 500ml ( pH=9 的 NH4CL-NH3缓冲溶液) 3, 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 752型分光光度计 5, 50ml 容量瓶7个 6, 25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 7, 蒸馏水 8, 移液管3个 9, 塑料滴管1个 10.50ml 量筒1个 11.pH 计1个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将实验要用到的有关仪器从仪器橱中取出,把玻璃器皿按洗涤要求洗涤干净 备用。 2、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6只5Oml 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入 0.00、1.00、2.00、3.00、4.00、5.00浓度为 0.025mg/L 的铁盐标准溶液,各加2ml 2%磺基水杨酸溶液,滴加pH=9-11.5的NH4CL-NH 缓冲溶液) 直到溶液变成黄色。 -COO - - Fe Ar 。- -SO3 3 6- 2+ 2+ 合物很稳定,试 变都无影响。 物,在显色剂过 Cr 等离子大量存 2+ Cu 、Co 、Ni 、 COOH HO 2+ 2+ 3+

NaOH的标定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第六周实验(第二次) 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 一、NaOH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练习滴定操作。 (2)学习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二、简要原理 NaOH标准溶液是采用间接法配制的,因此必须用基准物质标定其准确浓度。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简写为KHP)为基准物质,酚酞作指示剂。 三、仪器与试剂 0.1mol/L 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 在分析天平上用差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0.4-0.6g三份,分别置于三个已编号的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动使之溶解。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由无色至微红色半分钟不褪,即为终点。 五、数据记录及处理

五、思考题 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范围? 答: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在20---30mL,来计算基准物质的质量范围。的大多,一方面浪费,另一方面,称的太多,消耗的标准溶液的将会超过滴定管的最大体积, 造成误差;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太少,测量误差太大。 2、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称量KHC8H4O4需不需要十分准确?溶解时加水量要不要十分准确?为什么? 答:标定溶液浓度时称量不需要准确测量KHC8H4O4的质量,因为公式中KHC8H4O4的质量是实际称得的质量,称量在0.5000±0.0500范围内都是允许的。 溶解时加水量也不需要十分准确,因为计算需要的是它的质量,与溶解时的加水量无关,所以加水量不需十分准确。 3、用KHP标定NaOH溶液时为什么用酚酞而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答:邻苯二甲酸氢钾相当于弱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的产物是邻本二甲酸二钾,若正好中合,则弱酸强碱盐溶液呈碱性;而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变色发生在酸性溶液中,无法指示碱性溶液,也就是无法指示反应的终点。 4、如果用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用该标准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为,对结果有什么影响? 答:1.吸收二氧化碳,溶液中有碳酸钠,果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刚开始的颜色是红色,终点是橙色,ph在3.1-4.4之间,盐酸稍过量.这种情况下碳酸钠也会被反应成氯化钠,应该没有影响.如果以酚酞为指示剂,刚开始无色,终点红色,ph在8-10之间,碱过量.这种情况下,碳酸钠会被反应成碳酸氢钠,相当于有一部分氢氧化钠没有参与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体积变大,结果偏大.首先,从理论上来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会生成碳酸钠,用该标准溶液滴定盐酸,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氢氧化钠之前吸收了二氧化碳,与盐酸反应后又完全释放出来,所以摩尔比是一样的.但是,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结果还是有影响的,结果应该偏高.因为吸性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是吸收了碳酸,在滴定盐酸时,滴到酚酞变色时,二氧化碳不能完全释放出来,碳酸钠只生成了碳酸氢钠,而不会生成氯化钠,所以会造成结果的偏差.而从实际上来讲,如果装氢氧化钠瓶子的密封性很好,氢氧化钠最多也只吸收了瓶内空隙那微量的二氧化碳,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了,但如果吸收了外面的二氧化碳,那可想而知,和外面空气接触时,氢氧化钠标液中的水份也不知道挥发了多少,这样一来,结果的准确度就不好说了.

实验七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实验七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用基准物标定 NaOH 溶液浓度的方法。 2. 了解有机酸摩尔质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绝大多数有机酸为弱酸,它们和 NaOH 溶液的反应为: nNaOH + H n A = Na n A + nH 2O 当有机酸的各级离解常数与浓度的乘积均大于 10-8 时,有机酸中的氢均能被准确滴定。用酸碱滴定法,可以测得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测定时,n 值须已知。由于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因此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三、仪器与试剂 ① 实验室常用仪器 ② 酚酞指示剂 (0.2%乙醇溶液) ③ 0.l mol/L NaOH 标准滴定溶液 四、实验步骤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试样 1.7~1.9 g 于 100 mL 烧杯中,加 40~50 mL 水溶解,定量转入 250 mL 容量瓶中,用水冲洗烧杯数次,一并转入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平行移取 25.00 mL 试液两份,分别放入 250 mL 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 1~2 滴。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有机酸摩尔质量及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2%)。 五、结果计算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 10 1000)()(??=cV n A m A M

式中c——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消耗的NaOH标准溶液体积,mL; m——试样的质量,g; n——有机酸的质子数。 六、思考题 ①如NaOH 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用该标准溶液测定某有机酸的含量,NaOH 浓度是否会改变?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②草酸、柠檬酸、酒石酸等多元有机酸能否用NaOH 溶液分步滴定? ③Na2C2O4能否作为酸碱滴定的基准物质?为什么?

自由基聚合题库

? 1. 目前,悬浮聚合发主要用于生产( )。
A. PVC、PVDC C. PE
正确答案:A.
B. PS D. PP
? 2. 下列单体中可进行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聚合反应的是( )。
A. 氯乙烯 B. 苯乙烯 C. 乙烯 D. 醋酸乙烯 正确答案:B.
? 3. 聚乙烯醇的单体是( )。
A. 乙烯醇 B. 乙醇
C. 乙醛
D. 醋酸乙烯酯
正确答案:D.
? 4. 典型乳液聚合中,主要引发地点是在 ( )。
A. 单体液滴 B. 胶束 C. 水相 D. 单体液滴和胶束 正确答案:B.
? 5. 过硫酸钾引发剂属于( )。
A. 氧化还原引发剂 B. 水溶性引发剂 C. 油溶性引发剂 D. 阴离子引发剂 正确答案:B.
? 6. 在自由基聚合中,若初级自由基与单体的引发速度较慢,则最终聚合速率与单体浓 度呈( )级关系。
A. 1 C. 2
正确答案:B.
B. 1.5 D. 不能确定
? 7. 苯醌是常用的分子型阻聚剂,一般用单体的( )就能达到阻聚效果。
A. 1.0%一 0.5% C. 2.0%一 5.0% 正确答案:D.
B. 1.0%一 2.0% D. 0.1%一 0.001%
? 8. ( )的自由基是引发聚合反应常见的自由基。

A. 高活性 B. 低活性 C. 中等活性 D. 无活性 正确答案:C.
? 9. 某工厂用 PVC 为原料制搪塑制品时,从经济效果和环境考虑,他们决定用( )聚合 方法。
A. 本体聚合法生产的 PVC C. 乳液聚合法生产的 PVC
正确答案:C.
B. 悬浮聚合法生产的 PVC D. 溶液聚合法生产的 PVC
? 10. 自由基链转移反应中,不可能包括活性链向( )的转移。
A. 高分子 B. 单体 C. 引发剂 D. 溶剂
? 1. 对于自由基聚合,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升高聚合温度,得到的聚合物的分 子量将( )。
A. 减小 B. 增大 C. 不变 D. 不一定 正确答案:B.
? 2. 在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中加入少量苯乙烯,会发生( )
A. 聚合反应加速 C. 相对分子量降低 正确答案:B.
B. 聚合反应停止 D. 相对分子量增加
? 3. 传统自由基聚合的机理特征是( )。
A. 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C. 快引发,快增长,难终止
正确答案:A.
B. 快引发,慢增长,不中止 D. 慢引发,慢增长,速终止
? 4. 合成丁基橡胶的主要单体是( )。
A. 异丁烯+丁二烯 C. 异丁烯
正确答案:B.
B. 异丁烯+异戊二烯 D. 丁二烯
? 5. 合成橡胶通常采用乳液聚合反应,主要是因为乳液聚合( )。
A. 产品较纯净
B. 易获得高分子量聚合物
C. 不易发生凝胶效应 D. 聚合反应容易控制

高中化学知识点细目表

高中化学知识点细目表 分类序号知识点内容了 解 理 解 综 合 应 用 化学基本概念物 质 的 组 成 、 性 质 和 分 类 1 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 等概念的含义; √2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3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 系。 √4 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同素异形体的概念。√6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 相互联系 √ 化 学 用 语 7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 称、符号、离子符号。 √8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 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 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 价。 √ 9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 √

示方法。 10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 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 11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 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 化学 中常 用计 量12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 量的涵义。 13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相应 单位为g·mol-1、L·mol-1)的 含义。 √ 14 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 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 15 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 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 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 化学反应与能量16 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17 理解氧化还应反应,了解氧化剂 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 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 18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 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 程式。 √

19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 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 烧热和中和热及新能源的开发等 概念。 √ 溶液20了解溶液的涵义√21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2 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 念。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 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 线。 √23 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 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 √24 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和 应用。 √ 化学基本理论物 质 结 构 25 了解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的概 念。 √ 26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 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 相互关系 √27 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28 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理 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了解极性 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了解分子间 √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磺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铁 一、目的和要求 1、练习使用移液管、容量瓶 2、掌握用磺基水杨酸显色法测定铁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722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磺基水杨酸是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有机显色剂之一。磺基水杨酸(简式为H3R)与Fe3+可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因溶液pH的不同,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也不同。在 pH=9~11.5 的 NH3.H2O-NH4Cl 溶液中,Fe3+与磺基水杨酸反应生成三磺基水杨酸铁黄色配合物。 + Fe3+ 该配合物很稳定, 试剂用量及溶液酸度略有改变都无影响。Ca2+、 Mg2+、 Al3+等与磺基水杨酸能生成无色配合物, 在显色剂过量时, 不干扰测定。F-、 NO3-、 PO43-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Cu2+ 、Co2+、Ni2+、Cr3+等离子大量存在时干扰测定。由于Fe2+ 在碱性溶液中易被氧化,所以。本法所测定的铁实际上是溶液中铁的总含量。 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420nm, 故在此波长下测量吸光度。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15mlFeCl3溶液(0.05mg/L) NH4CL-NH3缓冲溶液) 3,2ml10%磺基水杨酸溶液 4,752型分光光度计 5,50ml容量瓶7个 6,250ml烧杯1个,500ml烧杯1个 7.蒸馏水 8.移液管3个 9.塑料滴管1个 10.50ml量筒1个 11.pH计1个 四、实验步骤 1、进入实验室,将实验要用到的有关仪器从仪器橱中取出,把玻璃器皿按洗涤要求洗涤干净备用。 2、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6 只 5Oml 容量瓶中, 用移液管分别加入0.00 、1.00、 2.00、3.00、4.00 、5.00浓度为0.025mg/L的铁盐标准溶液, 各加2ml 2%磺基水杨酸溶液, 滴加pH=9-11.5的NH4CL-NH3缓冲溶液)直到溶液变成黄色。 表1 作工作曲线所配的系列溶液 2,标准曲Array线制作 用分光光度计于420m 波长下, 以试剂空

实验三有机酸摩尔质量地测定

实验三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用基准物标定NaOH 溶液浓度的方法。 2.了解有机酸摩尔质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绝大多数有机酸为弱酸,它们和NaOH 溶液的反应为: nNaOH + H n A = Na n A + nH 2O -8 当有机酸的各级离解常数与浓度的乘积均大于10 时,有机酸中的氢均能被准确滴定。用酸碱滴定法,可以测得有机酸的摩尔质量。测定时,n 值须已知。由于滴定产物是强碱弱酸盐,滴定突跃在碱性范围内,因此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NaOH 不符合基准物的条件,必须用近似法配制,然后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采用邻 苯二甲酸氢钾(KHC 8H4O4)为基准物,酚酞为指示剂标定NaOH 溶液的浓度,其反应式 为: - OH - + HC8H4O4 2- = C8H4O4 + H 2O 三、仪器与试剂 NaOH、邻苯二甲酸氢钾(KHC 8H4O4)、有机酸试样乙酰水杨酸(C9H8O4)、酚酞指 示剂(0.2%乙醇溶液)、量筒(10mL) 、烧杯、试剂瓶、滴定管(50mL) 、锥形瓶(250mL) 、移 液管、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 1. 0.10mol/L NaOH 的配制 用直接称量法在台秤上称取2g NaOH 于小烧杯中,溶解后,置于500ml 戴橡皮塞的试剂瓶中稀至500ml 摇匀。(需要定量吗?) 2. 0.10mol/L NaOH 的标定 在称量瓶中用差减法平行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7 份,每份约0.4 ~0.6 g ,(分子式约 1

204)分别倒入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40 ~50 mL 水使之溶解,加入 1 ~2 滴酚酞指示荆, 用待标定的NaOH 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保持30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平行测定 3 次,计算NaOH 溶液的浓度和相对平均偏差。 3. 有机酸摩尔质量的测定 用差减法准确称取试样乙酰水杨酸(C9H8O4)(分子式约为180)0.5 ~0.7 g 于100 mL 烧杯中,加40 ~50 mL 水溶解,定量转入100 mL 容量瓶中,用水冲洗烧杯数次,一并转 入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平行移取25.00 mL 试液 3 份,分别放入250 mL 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剂 1 ~2 滴。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微 红色,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计算有机酸摩尔质量及相对平均偏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KHC 8H4O4 标定NaOH 溶液。 ⅠⅡⅢⅣⅤⅥⅦ称量瓶+W 基(g) 倾出基准物质后重(g) W 基(g) V NaOH(ml) C NaOH(mol/L ) C NaOH(mol/L )平均值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 测定有机酸试样的摩尔质量。 ⅠⅡⅢ称量瓶+有机酸重(g) 倒出有机酸后重(g) W 有机酸(g) V NaOH(ml) M 有机酸(g/ mol) M 有机酸平均值 相对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