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泛型与实用类

实验12 泛型与实用类

实验12 实用类与泛型

实验内容:

a)定义一个泛型类instrument,其中包括一个泛型方法void play(E x)。定

义两种乐器类:Cello、Violin可以进行演奏。定义一个测试类进行测试。

b)编写一个程序,打印昨天的当前时刻。

c)输入10个数字保存到List中,并按倒序显示出来。

d)编写一个程序,把学生名和考试分数录入到Map中,并按分数显示前三名

学生的名字。要求定义Student类,封装学生名和考试分数2个属性及方法。实验要求:

1.掌握常用类Date的用法;

2.掌握使用LinkedList类;

3.掌握使用HashSet类;

4.掌握使用HashMap类;

5.掌握使用TreeMap类;

6.掌握使用TreeSet类;

实验十 泛型与集合框架

实验十泛型与集合框架 1.实验目的 1、掌握LinkedList类和Collections类提供的用于排序和查找链表中 的数据的方法 2、掌握用散列映射来存储数据 3、掌握TreeSet类的使用 2.实验内容 1、根据附录里的源代码,按照注释要求,完成代码填空,使程序能够运行 得出结果。 1)实验1 按身高排序 2)实验2 英汉小字典 3)实验3 演出节目单 4)实验4输出args[]中的单词 2、设计编写程序完成以下任务。 1)仿照实验1编写TV类,要求通过实现Comparable接口规定该类的对象的大小关系,按price值得大小确定大小关系,即电视机按其价格确定之间的大小关系。 2)从控制台输入若干个单词(输入回车结束)放入集合中,将这些单词排序后(忽略大小写)打印出来。 知识点:List接口的实现类、String常用方法 3)请使用LinkedList来模拟一个队列(先进先出的特性): (1)拥有放入对象的方法void put(Object o) (2)取出对象的方法Object get() (3)判断队列当中是否为空的方法boolean isEmpty();并且,编写测试代码,验证你的队列是否正确。 知识点:List接口的实现类LinkedList常用方法 4)在一个列表中存储以下元素:apple,grape,banana,pear (1)返回集合中的最大的和最小的元素 (2)将集合进行排序,并将排序后的结果打印在控制台上 知识点:Collections类中的方法 3.实验步骤 略 4.评分标准 1.A——内容功能完善,编程风格好,人机接口界面好; 2.B——内容功能完善,编程风格良好,人机接口界面良好;

《集合框架及泛型》上机实践内容

《集合框架及泛型》作业 一、根据课上讲解内容,完成演示示例和课堂练习 1、ArrayList获取并打印新闻标题 需求说明:按照以下实现的步骤,使用ArrayList获取和打印新闻标题,显示效果如下图所示: (1)创建多个各类新闻标题对象,包含ID、名称和创建者三个属性; (2)创建存储各类新闻标题的集合对象; (3)按照顺序依次添加各类新闻标题,使用add()方法; (4)获取新闻标题的总数,使用size()方法; (5)根据位置获取相应新闻标题、逐条打印每条新闻标题的名称,使用for 循环遍历。 2、ArrayList存储狗狗信息 需求说明:按照以下实现的步骤,使用ArrayList存储狗狗信息,使用ArrayList的方法对狗狗信息进行删除、读取和判断,显示效果如下图所示:(1)存储多条狗信息,获取狗总数,逐条打印出各条狗信息; (2)删除指定位置的狗,使用remove()方法; (3)判断集合中是否包含指定狗,使用contains()方法;

3、LinkedList添加和删除新闻标题 需求说明:在作业1的基础上,换用LinkedList存储新闻数据,并且使用LinkedList的getFirst()和getLast()方法获取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数据,以及removeFirst()和removeLast()方法删除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数据,输出效果如下图所示。 4、集合头尾位置删除和条件狗信息 需求说明:按照作业3的实现方式和所用到LinkedList的方法,实现狗狗信

息的更新并输出,输出效果如图所示。 5、使用Iterator和增强型for循环遍历Set 需求说明:按照以下实现的步骤,使用Iterator和增强型for循环遍历Set,输出效果如下图所示: (1)创建多个各类新闻标题对象,包含ID、名称和创建者三个属性; (2)创建存储各类新闻标题的集合对象; (3)按照顺序依次添加各类新闻标题; (4)获取新闻标题的总数; (5)使用iterator()获取Iterator对象; (6)使用Iterator遍历集合,使用hasNext()方法作为循环条件,判断是否存在另一个可访问的元素; (7)使用增强型for遍历集合;

JAVA实验报告-集合框架与泛型机制

Java 语言程序设计 C 实验报告 集合框架及泛型机制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学习课程相关章节知识,通过上机练习,掌握以下知识: 1.掌握 List 接口下 ArrayList 及 LinkedList 的使用方法。 2.掌握 Map 接口下 HashMap 及 HashTable的使用方法 3.掌握集合中泛型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利用集合完成象数据库那样存储数据,并且可以简单查询,利用 map 存储学生信息,字段如下: id ,name,age,实现步骤: (1)创建类,类图如下: (2)在 main 方法编写逻辑代码 (3)运行程序并测试结果 pack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 public class Student { private String name ; private int age ; private String id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 this . name =name ;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 this. age=age ; }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 id=id;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 String id ) { super(); this. name =name ; this. age=age ; this. id=id; } public void sayHi() { System.out.println("name=" +this.getName()+"age=" + this .getAge()+" " + "id=" + this.getId()); } }

实验11泛型与集合

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泛型类Instrument,其中包括一个泛型方法void play(E x)。定义两种乐器类:Cello、Violin 可以进行演奏。定义一个测试类进行测试。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Violin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System.out.println("violin........."); return ""; } }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Test_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strumentmodel = new instrument(); instrumentmodel1 = new instrument(); Cello cello = new Cello(); Violin violin = new Violin(); model.play(cello); model1.play(violin); } } package ex111; class instrument {//泛型类 void play(E x) { x.toString(); } }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Cello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System.out.println("cello........."); return ""; } } (2)输入10 个数字保存到List 中,并按倒序显示出来。 package ex112;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 一结果观察 1葡萄糖发酵实验 直接观察试管, 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恶臭假单胞菌,有气泡并变为黄色;右边为大肠杆菌, 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两个干净的小试管中,在一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 溶液变红的为甲基红阳性菌,不变的为甲基红阴性菌. 在另一管中加入V. P. 试剂,在37℃保温15分钟, 变红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VP,图为右边为大肠杆菌,溶液变红,为阳性菌。 3吲哚实验 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红色阳性菌;右边为产气杆菌,颜色不变,阴 性菌。 4硝酸盐还原实验 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 右下方恶臭假单胞菌,加入革里斯试剂A、B后不变色,再加入二苯 胺试剂后变蓝,为阴性菌;左上方大肠杆菌为红色。 5柠檬酸盐实验 直接观察斜面,斜面变兰色者为柠檬酸盐利用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左边产生蓝色,产气杆菌阳性;右边为大肠杆菌,阴性。 6明胶水解 向培养好的明胶培养基中加入酸性氯化汞或三氯乙酸溶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明胶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左边为大肠杆菌,出现透明圈,阳性;右边为枯草杆菌,阴性菌。 7 淀粉水解实验 向培养好的淀粉培养基平板上加入碘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淀粉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实验11泛型与集合

实验内容: (1)定义一个泛型类In strume nt,其中包括一个泛型方法void play(E x) 定义两种乐器类:Cello、Violin可以进行演奏。定义一个测试类进行测试。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Violin { public String toStri ng() { System.out.println("violin ....... "); return ""; } }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Test_Ma 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 ng[] args) { instrumentmodel = new instrument(); in strume ntvVioli n> model1 = new in strume ntvVioli n>(); Cello cello = new Cello(); Violin violin = new Violi n(); model.play(cello); model1.play(violi n); } } package ex111; class in strume nt {//泛型类void play(E x) { x.toStri ng(); } }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Cello { public Stri ng toStri ng(){ System.out.println("cello ....... "); return ""; } } (2)输入10个数字保存到List中,并按倒序显示出来 package ex112;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 ns;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util.Sca nner;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final String[] args) { final List< In teger> in tegers = new ArrayListvl nteger>(); final Scanner sca nner = new Scann er(System.i n); for (int i = 1; i <= 3; i++) {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常用研究细菌的实验技术

大多数动物植物的研究、利用都能以个体为单位进行,而微生物由于个体微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利用群体来研究其属性,微生物的物种(菌株)一般也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繁衍、保存。在微生物学中,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称为培养物(culture),而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物(pure culture)。由于在通常情况下纯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因此把特定的微生物从自然界混杂存在的状态中分离、纯化出来的纯培养技术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相应的,微生物个体微小的特点也决定了显微技术是进行微生物研究的另一项重要技术,因为绝大多数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及其内部结构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进行观察和研究。显微技术包括显微标本的制作、观察、测定、分析及记录等方面的内容。实际上,正是由于显微技术及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才使我们得以认识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并真正使对微生物的研究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1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1.1 无菌技术 微生物通常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而且无处不在。因此,在微生物的研究及应用中,不仅需要通过分离纯化技术从混杂的天然微生物群中分离出特定的微生物,而且还必须随时注意保持微生物纯培养物的“纯洁”,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混入。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被称为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它是保证微生物学研究正常进行的关键。 (1) 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试管、玻璃烧瓶、平皿(culture dish,Petri dish)等是最为常用的培养微生物的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行灭菌,使容器中不含任何生物。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culture medium)]可以加到器皿中后一起灭菌,也可在单独灭菌后加到无菌的器具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它可以杀灭所有的生物,包括最耐热的某些微生物的休眠体,同时可以基本保持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有些玻璃器皿也可采用高温干热灭菌。为了防止杂菌,特别是空气中的杂菌污染,试管及玻璃烧瓶都需采用适宜的塞子塞口,通常采用棉花塞,也可采用各种金属、塑料及硅胶帽,它们只可让空气通过,而空气中的其他微生物不能通过。而平皿是由正反两平面板互扣而成,这种器具是专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而设计的。 (2) 接种操作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分离微生物,或在无菌条件下把微生物由一个培养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培养容器进行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基本操作。由于打开器皿就可能引起器皿内部被环境中的其他微生物污染,因此微生物实验的所有操作均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其要点是在火焰附近进行熟练的无菌操作(图2—1),或在无菌箱或操作室内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图2—2)。操作箱或操作室内的空气可在使用前一段时间内用紫外灯或化学药剂灭菌。有的无菌室通无菌空气维持无菌状态。

实验11泛型与集合

实验内容: (1) 定义一个泛型类Instrument<E 〉,其中包括一个泛型方法void pla y(E x)。 定义两种乐器类:Cello、Violin 可以进行演奏。定义一个测试类进行测试.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Violin{ publicString toString() { System、out、println("violin、、、、、、、、、"); return ””; } } package ex111; public class Test_Main{ public staticvoid main(String[]args){ instrument〈Cello>model = new instrument〈Cello〉(); instrument

实验室常用的细菌作用及其选择

第一篇:JM109,DH5a,BL21这些感受态有何区别 1:DH5a菌株 DH5a是一种常用于质粒克隆的菌株。E.coli DH5a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转化时,可与载体编码的β-半乳糖苷酶氨基端实现α-互补。可用于蓝白斑筛选鉴别重组菌株。 基因型:F-,φ80dlacZΔM15,Δ(lacZYA-argF)U169,deoR,recA1,endA1,hsdR17(rk-,mk+),phoA,supE44,λ-,thi-1,gyrA96,relA1 2:BL21(DE3) 菌株 该菌株用于高效表达克隆于含有噬菌体T7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如pET系列)的基因。T7噬菌体RNA聚合酶位于λ噬菌体DE3区,该区整合于BL21的染色体上。该菌适合表达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 3:BL21(DE3) pLysS菌株 该菌株含有质粒pLysS,因此具有氯霉素抗性。PLysS含有表达T7溶菌酶的基因,能够降低目的基因的背景表达水平,但不干扰目的蛋白的表达。该菌适合表达毒性蛋白和非毒性蛋白。 基因型:F-,ompT hsdS(rBB-mB-),gal, dcm(DE3,pLysS ,Camr 4:JM109菌株 该菌株在使用pUC系列质粒载体进行DNA转化或用M13 phage载体进行转染时,由于载体DNA产生的LacZa多肽和JM09编码的LacZΔM15进行α-互补,从而显示β-半乳糖苷酶活性,由此很容易鉴别重组体菌株 基因型:recA1,endA1,gyrA96,thi-1,hsdR17,supE44,relA1,Δ(lac -proAB)/F’[traD36,proAB+,lacIq,lacZΔM15] 5:TOP10菌株 该菌株适用于高效的DNA克隆和质粒扩增,能保证高拷贝质粒的稳定遗传。 基因型:F- ,mcrAΔ(mrr-hsd RMS-mcrBC),φ80 ,lacZΔM15,△lacⅩ74,recA1 ,araΔ139Δ(ara-leu)7697, galU ,galK ,rps, (Strr) endA1, nupG 6:HB101菌株 该菌株遗传性能稳定,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基因重组实验

实验七:Java集合与泛型

实验七Java集合与泛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合的概念、体系结构、分类及使用场景 2)了解Set接口及主要实现类(HashSet、TreeSet) 3)了解List接口及主要实现类(ArrayList、LinkedList、Vector) 4)掌握ArrayList的使用 5)掌握ArrayList与Vector的区别 6)了解Map接口及主要实现类(HashMap、TreeMap、HashTable) 7)掌握HashMap的使用 8)掌握HashMap与HashTable的区别 二、实验环境 JDK1.6+Eclpise3.2 三、实验准备 1)复习课件中理论知识 2)练习课堂所讲的例子 四、实验内容 1、编写程序练习List集合的基本使用: 1) 创建一个只能容纳String对象名为names的ArrayList集合; 2)按顺序往集合中添加5个字符串对象:“张三”、“李四”、“王五”、“马六”、“赵七”; 3)对集合进行遍历,分别打印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的位置与内容; 4)首先打印集合的大小,然后删除集合中的第3个元素,并显示删除元素的内容,然后再打印目前集合中第3个元素的内容,并再次打印集合的大小。 2、编写程序练习Map集合的基本使用: 1)创建一个只能值只能容纳String对象的person的HashMap集合; 2)往集合中添加5个“键-值”对象:id—>”1”、name—>”张三”、sex—>”男”、age—>”25”、love—>”爱学Java” 3)对集合进行遍历,分别打印集合中的每个元素的键与值; 4)首先打印集合的大小,然后删除集合中的键为age的元素,并显示删除元素的内容,并再次打印集合的大小。 五、验过程及结果 第1题调试结果如下图:

6Java第六单元练习题-泛型与集合

6泛型与集合 6.1单项选择题 1.可实现有序对象的操作是?() A.HashMap B.HashSet C.TreeMap D.Stack 2.不是迭代器接口(Iterator)所定义的方法是()。 A.hasNext() B.next() C.remove() D.nextElement() 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列表(List)、集合(Set)和映射(Map)都是java.util包中的接口。 B.List接口是可以包含重复元素的有序集合。 C.Set接口是不包含重复元素的集合。 D.Map接口将键映射到值,键可以重复,但每个键最多只能映射一个值。 4.下面那些方法不是接口Collection中已声明的方法() A.添加元素的add(Object obj) 方法 B.删除元素的remove(Object obj)方法 C.得到元素个数的length()方法 D.返回迭代器的iterator()方法,迭代器用于元素遍历 5. 下列关于容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容器是由若干个组建和容器组成的 B.容器是对图形界面中界面元素的一种管理 C.容器是一种对指定宽和高的矩形范围 D.容器都是可以独立的窗口 6. 下列界面元素中,不是容器的是() A.List B.JFrame C.JDialog D.Panel 7.应用程序的main方法中有以下语句,则输出的结果是( )。

Hashtable hashtable=new Hashtable(); hashtable.put("100","aaa"); hashtable.put("200","bbb"); hashtable.put("300","ccc"); System.out.println(hashtable.get("300").toString() + hashtable.get("200").toString() + hashtable.get("100").toString()); A) aaa B) bbb C) ccc D) cccbbbaaa 6.2判断题 1.Map接口是自Collection接口继承而来。(×) 2.集合Set是通过键-值对的方式来存储对象的。(×) 3.Integer i = (Integer.valueOf("926")).intValue();(√) 4.String s = (Double.valueOf("3.1415926")).toString(); (√) 5.Integer I = Integer.parseInt("926");(√) 6.Arrays类主要对数组进行操作。(√) 7.在集合中元素类型必须是相同的。(√) 8.集合中可以包含相同的对象。(×) 9.枚举接口定义了具有删除功能的方法。(×) 6.3程序阅读题 1.阅读下面的程序,回答问题。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 set = new TreeSet(); set.add(new Integer(10)); set.add(new Integer(5)); set.add(new Integer(15)); set.add(new Integer(5)); set.add(new Integer(10)); System.out.println("size = " + set.size()); Iterator it=set.iterator(); while(it.hasNext()){ System.out.print(it.next()+" "); } }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目的】 ①了解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体,树立“有菌观念”,从而认识无菌操作对于微生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人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人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力。 一、细菌的分布检查 (一)空气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①取普通琼脂平板一只开启皿盖,培养基面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 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小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 平板培养基表面或多或少有菌落生长。 (二)地面水中的细菌检查 【材料】 地面水(河水、井水或池水)、高层琼脂培养基、1ml无菌吸管、灭菌培养皿。 【方法】 ①以无菌吸管吸取1ml地面水,加入灭菌平皿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至45℃左右的高层琼脂倾注人上述平皿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水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 24小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 (三)衣服、票证、头发、手指皮肤上的细菌检查 【材料】 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方法】 取普通平板一个,用蜡笔在平板背面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 10-1)。然后以无菌操作法,用衣袖角、票证、头发及手指或指甲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 【结果】填表 培养基表面涂抹处有菌落生长。衣服、票证、头发、

手指皮肤上的细 菌检查 (四)正常人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 【材料】 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方法】 取灭菌棉拭一支,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用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盖上皿盖,37℃孵育24小时(或者采用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 琼脂平板表面有菌落生长。其中占优势的是一种细小菌落,其周围有草绿色的不完全溶血环。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五)实验结果观察(填表) 二、消毒灭菌试验 (一)煮沸与高压灭菌法 【原理】 高温对细菌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主要机制是凝固菌体蛋白质,也可能与细菌DNA单螺旋断裂、细菌细胞膜功能受损及菌体电解质浓缩有关。 湿热灭菌法所需温度比干热法为低,时间较短。尤其是高压蒸气灭菌,因增加压力而提高沸点,灭菌效果最佳。有芽胞的细菌由于对热的抵抗力比无芽胞细菌强,所以只有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才能将芽胞彻底杀灭。 【材料】 琼脂平板两块、肉汤管两支、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肉汤培养物。 【方法】 ①取琼脂平板两块,用记号笔分别在二平板底部玻面上,注明大肠埃希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并分别将二块平板底玻璃面划分三等份,于每块平板的三等份上分别注明对照、加热100℃ 10min及加热121℃ 20min。 ②取肉汤管二支,分别注明加热100℃ l0min及加热121℃ 20min,用毛细吸管吸取大肠埃希菌肉汤培养物,于上述二支肉汤管中各加入菌液一滴。混匀,再用接种环于二支肉汤管的任何一管中取一环菌液接种于大肠埃希菌平板的对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常见细菌理化性质鉴定试验 淀粉水解:淀粉在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淀粉的水解过程:先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糊精(淀粉不完全水解的产物),糊精继续水解生成麦芽糖,最终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培养基:将细菌接种在平板上,置37度温箱中培养24h,加革兰氏碘液于菌落上,观察颜色变化,呈蓝色者为阴性,无蓝色为阳性。 甲基红试验:是根据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这个原理进行的测验。 产氨实验(乙酰胺肉汤)原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一种脱酰胺酶,可使乙酰胺经脱酰胺作用释放氨,滴加纳氏试剂(碘化汞钾),氨在碱性条件下与碘化汞钾作用,生成红色络合物。操作:将纯培养物接种到装有乙酰胺肉汤的试管中,在36℃±1℃下培养20h~24h。然后向每支试管培养物加入1~2滴钠氏试剂,检查各试管的产氨情况,如表现出从深黄色到砖红色的颜色变化,则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 吲哚试验:是指有些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等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经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则为吲哚试验阳性。 过氧化氢酶试验(又名:接触酶试验) 一、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出现气泡。 二、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临用时配制。 三、试验方法挑取固体培养基上菌落一接种环,置于洁净试管内,滴加3%过氧化氢溶液2mL,观察结果。 四、结果于半分钟内发生气泡者为阳性,不发生气泡者为阴性。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

学号姓名--集合框架与泛型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实验项目名称集合框架与泛型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了解Java集合框架的接口和实现类 2. 理解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的特点 3. 掌握List接口及其实现类LinkedList、ArrayList 4. 了解Set接口及其实现类HashSet、TreeSet 5. 了解Map及其实现类HashMap、TreeMap 二. 实验内容 1. 分析Java集合框架的接口和实现类的组成 2. 分析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的特点 3. 编程实现:设计学生管理类StudentManager(用List集合管理学生对象) 4. 选作-编程实现:设计学生管理类StudentManager(用Set集合管理学生对象) 5. 选作-编程实现:设计学生管理类StudentManager(用Map管理学生对象)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可将程序运行结果截屏,也可分析运行结果) 1. 分析Java集合框架的接口和实现类的组成 请查阅书籍和Java帮助文档,说明Java集合框架的接口组成以及它们的继承关系,并针对每个接口给出具体的实现类。 答: 2. 分析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的特点 请查阅书籍和Java帮助文档,举例说明泛型类、泛型接口、泛型方法的特点。 答: 3. 编程实现:设计学生管理类StudentManager(用List集合管理学生对象)。 StudentManager类的功能包括添加学生、查询学生、删除学生、统计学生成绩等。需要设计表示学生对象的Student类,并用LinkedList或ArrayList集合来管理可被数量的学生对象。另外还需要设计测试类Test来验证StudentManager的功能。 4. 编程实现:设计学生管理类StudentManager(用Set集合管理学生对象)。具体功能 要求同第3题,但是需要用Set的实现类(比如HashSet、TreeSet)管理学生对象。

常用的细菌实验

常用的细菌试验 1. 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 细菌细胞微小,无色而半透明,原样直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只能大致见其外貌;制成抹片和染色后,则能较清楚地显示其形态和构造,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染色反应,作为鉴别细菌的一种依据。 1.1细菌抹片的制备 1.1.1玻片准备:载玻片应清晰透明,洁净而无油渍,滴上水后,能均匀展开,附着性好。如有残余油迹,可按下列方法处理: 1.1.1.1滴上95%的酒精2~3滴,用洁净纱布揩擦,然后在酒精灯上轻轻通过几次。 1.1.1.2若上法仍未能去除油渍,可再滴1~2滴冰醋酸,用纱布擦净,在在酒精灯上轻轻通过。 1.1.2抹片:所用材料情况不同,抹片方法亦有差异。 1.1. 2.1液体材料(如液体培养物、血液、渗出液、乳汁)可直接用灭菌接种环取一环材料于玻片的中央均匀的涂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1.1. 2.2不是液体材料(如菌落、脓、粪便等)则应先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置于玻片中央,然后再用灭菌接种环取少量材料,在液滴中混合,均匀涂布成适当大小的薄层。 1.1. 2.3组织脏器材料,先用镊子夹持局部。然后以灭菌或洁净剪刀取一小块,夹出后将其新鲜切面在玻片上压印或涂成一薄片。

1.1. 2.4如有多个样品同时需要制成抹片,只要染色方法相同,亦可以在同一张玻片上有秩序地排好,做多点涂抹,或者先用蜡笔在玻片上划分成若干小方格,每方格涂抹一种样品,需要保留的标本片,应贴标签,注明菌名、材料、染色方法和制片日期等。 1.1.3干燥:上述涂片,应让其自然干燥。 1.1.4固定:有两类固定方法 1.1.4.1火焰固定:将干燥好的抹片,是涂抹面向上,以其背面在酒精灯上来回通过数次,略做加热(但不能太热,以不烫手为度)进行固定。 1.1.4.2化学固定:血液、组织、脏器等抹片要做姬姆萨染色时,不用火焰固定,而应用甲醇固定,可将已干燥的抹片浸入甲醇中2~3分钟,取出晾干:或者在抹片上滴加数滴甲醇使其作用2~3分钟,自然挥发干燥,抹片如作瑞氏染色,则不必先作固定。染料中含有甲醇,可以达到固定的目的。 1.2常用的染色方法 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2.1简单染色法:只应用一种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如美兰染色法。 1.2.2复染色法: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或再加媒染料进行染色的方法。如革兰氏染色、抗酸性染色法、瑞特氏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等。 1.2.2.1吕氏碱性美兰染色法:

实验12-微生物菌种常用简易保藏法

实验15 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一、实验原理 为了保持微生物菌种原有的各种优良特征及活力,使其存活,和丢失,不污染,不发生变异。根据微生物自身的生物学特点,通过人为的创造条件,使微生物处于低温、干燥、缺氧的环境中,以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作用限制在最低范围内,生命活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常用简易保藏法包括常规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及沙土管保藏法等。由于这些保藏方法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操作简便易行,故为一般实验室及生产单位所广泛采用。 常规转接斜面低温保藏法和半固体穿刺保藏法是将在斜面或半固体培养基上已生长好的培养物置于4-5℃冰箱中保藏,并定期移植。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低温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藏时间。 液体石蜡保藏法是在新鲜的斜面培养物上,覆盖一层已灭菌的液体石蜡,再置于4-5℃冰箱中保藏。液体石蜡主要起隔绝空气的作用,使外界空气不与培养物直接接触,从而降低对微生物氧的供应量。培养物上面的液体石蜡层也能减少培养基水分的蒸发。故此法是利用缺氧及低温双重抑制微生物生长,从而延长保藏时间。 含甘油培养物保藏法是在液体的新鲜培养物中加入15%已灭菌的甘油,然后再置于-20或-70℃冰箱内保藏。此法是利用甘油作为保护剂,甘油透入细胞后,能强烈降低细胞的脱水作用,而且,在-20或-70℃条件下,可大降低细胞代谢水平,但却仍能维持生命活动状态,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的目的。 沙土管保藏法,将待保藏菌种接种于适当的斜面培养基上,经培养后,制后孢子悬浮液,无菌操作将孢子悬浮液滴入已灭菌的沙土管中,孢子即吸附在沙土上,将沙土管置于真空干燥器中,通过抽真空达到吸干沙土管中水分,然后将干燥器置于4℃冰箱中保存。此法利用干燥、缺氧、缺乏营养、低温等因素综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延长保藏时间。 二、操作步骤 (一) 斜面传代保藏法 l.贴标签取各种无菌斜面试管数支,将注有菌株名称和接种日期的标签贴上,贴在试管斜面的正上方,距试管口2~3cm处。 2.斜面接种将待保藏的菌种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法移接至相应的试管斜面上,细菌和酵母菌宜采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宜采用成熟的袍子。 3.培养细菌37℃恒温培养18~24h,酵母菌于28~30℃培养36~60h,放线菌和丝状真菌置于28℃培养4~7d。 4.保藏斜面长好后,可直接放入4℃冰箱保藏。为防止棉塞受潮长杂菌,管口棉花应用牛皮纸包扎,或换上无菌胶塞,亦可用熔化的固体石蜡熔封棉塞或胶塞。

实验五 集合类与泛型

实验五集合类与泛型 1.实验目的 (1)掌握ArrayList类与LinkedList类的用法; (2)掌握TreeSet类的用法; (3)掌握Map接口及其实现类的用法 (4)掌握泛型的用法。 2.实验内容 实验题1 有四个类,主类Store在包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nwsuaf.jp.p4中,Mobile、Mp3Player、Product在包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nwsuaf.jp.p4.data中,Mobile、Mp3Player是Product的子类, Product类实现Comparable接口,重写了Comparable接口中方法compareTo,实现了product对象按照价格排序。 基本要求: (1)在主类Store中实例化多个Mobile类与Mp3Player的实例,分别将这些实例用ArrayList与LinkedList存放,最后用StringBuiler存放并将其输出。 (2)用迭代器(iterator)将实例对象输出(要求用加强型for循环)。 Store类 pack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nwsuaf.jp.p44;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util.Iterator;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x.swing.JOptionPane;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nwsuaf.jp.p4.data.Mobile;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nwsuaf.jp.p4.data.Mp3Player; import https://www.360docs.net/doc/0514254178.html,.nwsuaf.jp.p4.data.Product; public class Store { public static int count=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obile m1=new Mobile("E365 on china Mobile",1780); Mobile m2=new Mobile("E3330 on china Mobile",1450); Mp3Player mp1=new Mp3Player("Meiz0 X3 (256MB)",399); Mp3Player mp2=new Mp3Player("Meiz0 E5 (512MB)",580); Mp3Player mp3=new Mp3Player("Xlive XM Mp3Player(256MB)",930); Product p[]={mp2,mp1,mp3,m1,m2}; Arrays.sort(p); StringBuilder text=new StringBuilder(); for(Product i:p){ text.append(i).append("\n"); } System.out.println("用StringBuiler输出:\n"+text); List list1=new ArrayList();//用到泛型因为Product是mp3和mobil的总类,ArrayList只能放一种类型 List list2=new LinkedList(); for(int i=0;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