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1.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1.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1.2.1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1.“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句歌词反映了( )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这句话探讨了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①③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能不能正确认识物质的问题展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B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非辩证关系问题,①错误。②是正确的,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故③⑤错误,④正确。

3.2016年12月14~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从哲学角度来说,这体现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

答案B

解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是对2016年经济工作的总结,又是对2017年经济工作的规划,在哲学上就是要处理好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4.毛泽东曾明确提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项认为“神”(思维)是由“形”(存在)决定的,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认为思维决定存在,这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歪曲反映。

5.意大利蒙扎市议会曾通过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鱼缸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就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世界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看到的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是否“真实”的回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排除③;④说法错误,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故排除。本题答案选A项。

6.“人的认识不能超出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与基础知识相联系,用教材知识解释引言,引言的含义自然明确。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人的认识属于思维,客观事物属于存在,“感觉之外的客观事物是否存在,那是无法知道的”说明思维不能认识存在,属于不可知论。故排除A、B、D三项,C项入选。

7.哲学史上尽管学派林立,但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的斗争,基本都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①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回答的问题②是人类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物质基础④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是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③观点错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另外,哲学属于精神范畴,不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物质基础。

8.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很丰富,其中明代就有两位有名的哲学家。明代后期的王夫之把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了高峰,他说:“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不能脱离“气”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气”的唯心主义观点。而明代的王阳明是个典型的唯心主义者。一次他在游山玩水时对友人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的谈论集中到一点就是主张“心外无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什么问题而形成的?结合上述结论,简要说明题中“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同时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1.在实际生活中,古今中外,人们都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计划与现实的关系。这说明( )

①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正确反映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计划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①观点错误。所以选C项。

★2.右面漫画《一刀切》涉及的哲学问题是 ( )

一刀切

A.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答案A

解析某市要求2015年全市所有人都要学会说英语,这是将主观想法强加于现实,是不符合实际的做法,故答案选A项。

3.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这充分说明( )

①我们党正确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④我们党在制定政策时坚持了唯物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属于存在,科学发展观属于思维。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科学发展观,正确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坚

持了唯物主义。因此,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明显错误。应选B项。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2012年,河北唐山连续两次发生的地震引起人们的强烈关切。为此,专家根据1976年至今的监测数据分析,认为目前唐山地区地质活动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发生大地震。古时候,由于人类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有限,地震预测难以实现。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震级等。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的哪些基本观点?

(2)这些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1)①面对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古时候的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反映了思维决定存在,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②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反映了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是唯物主义世界观。

(2)①这两个基本观点在哲学上统称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②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大全

1.物质意识辩证关系?答: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2.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及重要意义?答:即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基本派别?答:基本问题即物质意识的关系问题,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又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答: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放在国情上.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5.联系的概念及普遍性表现?答:联系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2)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6.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方法论意义?答:区别: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有序合理).整体功能小于部分之和(无序欠佳)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7.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答: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8.静止的两种情况?答:一是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9.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阶段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10.规律的含义?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11.规律客观性的表现: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 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 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 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 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 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 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 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 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 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 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 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 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 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 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

政治生活与哲学第7课练习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2008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 4、一则幽默:电视机正在播放举重比赛颁奖仪式,一个运动员登上领奖品,高举起奖杯。爷爷问:“那个举杯子的是谁?”孙子说是重量级举重冠军,爷爷很生气。“还重量级呢,那个杯子我也举得起来!这冠军一定是走后门得来的”。爷爷的评论() A.说明了事物的非本质联系 B.体现了事物的表面联系C.违背联系的客观性,犯了主观随意性错误 D.表明了联系的多样性 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7、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 ①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8—9题: 8、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9、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联系的普遍性 10、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在总结成功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测控任务的经验时指出,参与测控任务的数十个单位,加强科学统筹,注重协同配合,科学整合力量,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一条心的良好局面。这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②整体的功能就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③要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④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一个木板长短不等的桶能装多少水,既不取决于最长木板的长度,也不取决于各木板的平均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木桶原理”,也叫“短板效应”。从哲学上看,“木桶原理”() A、启示我们要充分重视部分对整体的统率作用 B、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 C、说明部分不可缺少,可以用部分代替整体 D、说明只要搞好局部,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12.一些大学生在应聘时遭遇“姓氏歧视”。一位“裴”姓同学,就因为这“倒霉”的姓氏失去了即将到手的会计职位,老板说,“裴”和“赔”同音,不吉利。姓“裴”不吉利的认识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割裂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普遍性 13.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 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 14.“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 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可取的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当前在企业管理中,人们提出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在管理中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回答15—16题。 15.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 B.坚持发展的观点 C.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6.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的哲学依据主要是: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B.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C.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D.事物联系的复杂性 17.近海是海洋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盐业资源、交通资源、海洋能源、旅游资源最集中,开发效益最大的区域。因此,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有序、有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启示我们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B.把握好关键部分也就把握好了整体 C.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决定着整体的功能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系统优化的方法 18.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B.离开了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整理版

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原理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 〖原理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 主义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 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 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 唯心主义观点。 4、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 〖原理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 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又要重视意识 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 〖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 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 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 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6、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高中政治哲学部分总结

哲学部分 哲学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包括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基本方向,但是没有科学依据);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承认意识具有能动性,因此它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一、唯物论部分 (一)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 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 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此原理要求我们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 确的思想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要回到实践中去) (二)认识的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三)真理的含义及属性:真理是标志主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是普遍的;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史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第一,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 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doc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蕴涵的哲理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②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题和基础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人与自然始终是对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 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乌鸦叫丧,喜鹊叫喜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④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3、2008年是奥运年,人们不断听到“奥运年结婚、奥运年生子,有福气”的说法。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年份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于人的活动无关 4、2008年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了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今后,社会各界可以随时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专栏进行查询。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产品质量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国家形象。这表明()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没有任何条件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5、计算机网络使全球“网民”的联系更加密切、迅速和便捷,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③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④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7、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国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 ①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据此回答2—3题: 8、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B、部分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起决定作用 C、整体功能决定部分功能 D、整体和部分难以界定,相互渗透 9、调整农业结构的哲学依据是() A、只有优化各部分结构,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求我们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承认相对静止) 【规律】 1.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规律是普遍的,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意识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有具有反作用,要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作用# 【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的方法论总结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 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 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 是错误的 【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人在规律(条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哲学常识 前言 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 具革命性的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课前延伸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2、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2.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之间) ②每一事物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3)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2、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

(1) (2) 3、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要求: (1)我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联系的多样性方法论要求: (1)要求我们。 (2)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认识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理解: 1、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1)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从内部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发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将来的联系也是普遍的。②联系这种关系在世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2)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而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所以认为“世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一)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

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中政治哲学基本知识点(二) 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运动 (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区别物质的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哲学常识》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1、事物是普遍联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关系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统帅局部。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性的部分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方法论】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3、事物是发展变化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 一、哲学统论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7、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 9、下列说法均属于主观唯心: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归纳 -认识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促进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 1 页共1 页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26681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017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课堂练习(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课堂练习 2017.07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7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意见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B.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C.改变规律会造福人类 D.运动是事物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2、中国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中国淡水安全的生态保障。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必然存在联系④人能够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这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了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客观物质性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人们可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整体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4、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尤其在炎热的夏天,人们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感到倦怠乏力,究其原因之一是体内的部分钾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这告诉我们 ①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④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正式贯通;预计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战略意义,其设计建造技术先进,是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这体现了以下哲学道理 ①人们能够建立有利于自身的联系 ②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建立事物新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科学技术的产物④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这表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②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必须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③在实践中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放开“单独二孩”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顺应了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专家表示,放开“单独二孩”可调节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人口暴涨。这说明 A.联系是普遍的,任意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B.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创造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