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血清鉴定

免疫血清鉴定
免疫血清鉴定

兔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血清的制备及鉴定

【摘要】目的:制备兔抗牛血清白蛋白血清,并对其进行效价的鉴定。方法:由牛血清和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等进行研磨制成弗氏完全佐剂,对兔子不同部位进行一周一次连续四周的抗原免疫,采取颈动脉放血收集并分离血清,再通过双向免疫扩散实验进行血清效价的鉴定。结果::双向琼脂扩散在BSA0.5g/mL 的浓度时,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8结论:BSA免疫家兔可获取效价较高的抗血清。【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BSA)、效价、免疫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anti-BSA serum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ntisera of 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prepared and the titer was identified. Methods The Freund’s adjuvant was grinded with the BSA, paraffin oil, lanolin and bacille Calmette-Guerin (BCG). Then the rabbit was immunized for four times in a month. After a week carotid bloodletting had been done to get the antisera from the rabbit. At last the titer was identified by double immunodiffusion test. The titer of antiserum was 1:8 in double immunodiffusion .Conclusion:The higher titer of antiserum is obtained by immunizing rabbits with BSA

KEY WORDS Bovine serum albumin(BSA),Titer,lmmunity

可溶性抗原(入血清、细胞浸出液、外毒素等)和相应抗体结合,在食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在二者比例适当时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可分环状沉淀实验,絮状沉淀实验,琼脂扩散实验(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多向琼脂扩散实验),免疫电泳。由于沉淀反应抗原多系胶体溶液,沉淀物主要是由抗体蛋白所组成,制备可溶性抗体的物质有很多,但处理的方法繁琐或价格昂贵,并且效价不高。因此,寻找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方法提供教学单位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免疫学的教学中,沉淀反应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本科学生中此实验的操作又必列其中。目前市场上生物制品缺乏某种可溶性抗原与可溶性抗体的配备供应,且价格昂贵。为了节约经费,使用方便,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家兔,

以获取较高的BSA的抗血清,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1 材料与方法

1. 1 动物、试剂与仪器

动物:

家兔(7只),无免疫接种史,体重2.0—2.5kg,雌雄并用,由广东医学院动物室提供。

试剂:

生理盐水、石腊油和羊毛脂、卡介苗、碘酒、75%酒精、青霉素、15g/L琼脂巴比妥溶液、15克/L盐水琼脂(含抗体—兔抗牛血清白蛋白),

实验仪器:

无菌乳钵、试管、吸管、剪刀、镊子、注射器、止血钳、载玻片、打孔器、微量加样器、湿盒、三用电热恒温水箱(SHH.W21.600,天津泰特仪器厂)、离心机(Anke TDL80-2B)电泳仪(DDY-7C型北京六一仪器厂)、电泳槽(DDC-3813型北京六一仪器厂)、牙签

1. 2 动物免疫

1.2.1 免疫方案

表1 动物免疫方案

免疫次数免疫时间免疫剂量免疫途径

第一次2011.09.14 0.5 ml 家兔后脚足跖两侧

第二次2011.09.21 0.5 ml家兔后脚腘窝淋巴两侧

第三次2011.09.28 1.0 ml家兔背部皮内

第四次2011.10.05 1.0 ml 家兔上肢或下肢肌肉两侧注:第四次免疫不加佐剂,只注射抗原。

1.2.2 动物免疫和血清制备

动物免疫

1.制备抗原[2]

将石腊油和羊毛脂(V/W=3:1)加热倾入乳钵中,待冷后加入卡介苗(10mg/ml),研磨。逐滴加人丙种球蛋白,直至完全磨成乳剂。

2. 动物免疫

首次免疫时在家兔两侧后脚足跖各注射0.25ml弗氏完全佐剂;间隔1周进行第二次免疫,两侧后脚腘窝淋巴结处各注射0.25ml弗氏完全佐剂;1周后对家兔背部不同的五个点进行皮内多点免疫,每个点各注射0.2ml弗氏完全佐剂;第四周对家兔进行最后一次的免疫注射,注射部位是家兔两侧上肢的肌肉,每侧各注射0.5ml不加佐剂的抗原。每次注射抗原都应密切观察兔子的反应状况,避免兔子在免疫过程中出现意外,造成中途死亡。

3.血清制备(采用家兔颈动脉放血法)

将家兔仰卧固定在解剖台上,让兔头下垂,使整个颈部伸直露出。沿正中线从下颌到胸骨柄约10cm,剪毛、消毒皮肤。沿正中线从下颌到胸骨柄切开皮肤,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剥离,并且在切口上下作横切开,然后将两侧皮外翻掀开,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兔暴露气管前面的胸锁乳突肌,在肌束下面,靠气管两侧可明显暴露颈动脉,将颈动脉完全分离露出,注意迷走神经。在颈动脉近心端、远心端用两把止血钳钳住,再用一把止血钳在靠近远心端止血钳位置钳住血管在远心端两个止血钳间用剪刀剪断,翻转中间止血钳使血管呈弧形,用眼科剪刀在靠近中间止血钳处剪一小口,手持中间止血钳将颈动脉切口引入无菌烧瓶中,放开近心端止血钳,血液即喷入容器内,室温血液凝固后,用无菌毛细管沿瓶壁边缘将血块与瓶壁分离,先放在37℃2h,再放4℃过夜,使血清充分析出。然后用无菌毛细管收集血清。离心,去除红细胞。

1.3 免疫血清的鉴定

1.3.1 抗血清效价的鉴定

采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进行鉴定。取1ml抗血清,按倍比稀释法将其稀释为:1:1(原液)、1:2、1:4、1:8、1:16、1:32等稀释度。用10ml吸管吸取溶化的15g/L盐水琼脂4ml,浇注于洁净载玻片上。待琼脂凝固后,用直径3mm 的打孔器打成梅花形孔,使孔间距为4~5mm。外周每个孔中依次加入上述稀释好的抗血清15 μl,中间孔加入BSA15μl。将其于湿盒中放置24小时。

2.结果

2. 1 免疫血清制备结果[3]

制备所得的血清淡黄色,透明,总共得40ml血清。离心后弃去一部分,大约有35ml。

图1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鉴定抗血清效价(注:1:1、

1:2、1:4、1:8、1:16为倍比稀释的抗血清;NS 为生

理盐水,为阴性对照;BSA 为牛血清,浓度为5ml/L )

如图所示,得到的血清通过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在抗原和1:8抗体之间出现一条沉淀线,所以双向琼脂扩散试验鉴定抗血清效价为1:8。

3.讨论

1.免疫电泳技术是将琼脂电泳与免疫扩散相结合的-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由Crabar 与Williams 于1953年创立,此项技术由于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电泳分离技术的快速,灵敏和高分辨力,以及实验设备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至今仍作为免疫学的一种基本技术,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诊断。数十年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在经典的免疫电泳技术基础上,又衍生出对流免疫电泳、火箭电泳、交叉免疫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极等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出现。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 ,IEP)是将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化学分析技术。先将蛋白质抗原在琼脂平板上进行电泳,使不同的抗原成分因所带电荷、分子量及构型不同,电泳迁移率各异而彼此分离。然后在与电泳方向平行的琼脂槽内加入相应抗体进行双向免疫分散。分离成区带的各种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在琼脂中扩散后相遇,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弧形沉淀线。根据沉淀线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与已知的标准(或正常)抗原抗体形成的沉淀线比较,即可对样品中所含成分及其性质进行分析、鉴定。双向免疫扩散可根据沉淀线的位置、数量、形状以及对比关系,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分析,常用于抗原和抗体的纯度鉴定以及抗体效价测定。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可靠,临床曾用于诊断和分析某些疾病,如检测AFP 、HBsAg 等。对流免疫电泳可用于 NS 1:1 〇 〇 1:16 〇 〇 〇1:2 〇╲╱ 〇 1:8 1:4

抗原的半定量测定,或根据沉淀线的位置、形状做抗原抗体相对浓度分析。结果证明,BSA用于免疫学沉淀反应试验可取得较高的抗血清效价。助于我们科研素质的培养,加强我们对免疫学的系统性学习,提高我们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4] 2.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效价与免疫原性质及免疫动物的种类与方式密切相关。实验过程中也有出现家兔死亡的现象,这与家兔个体本身的情况有关。双向免疫扩散敏感度较低,试验所需时间较长,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仅适用于大量普查项目。例如可用于检测未知Ag或Ab、Ag性质分析、Ab效价滴定、Ag或Ab纯度鉴定等。[5]

3.双向免疫扩散实验中应注意:a.玻片要清洁,边缘无破损 b.浇制琼脂板:均匀、无气泡 c.打孔时要垂直且避免水平移动 d.加样时应尽量避免气泡或加至孔外,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e.37℃扩散后,放置冰箱可使沉淀线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蔡玲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8卷第3期,254-255页

[2]蔡玲斐.牛血清白蛋白的抗血清在免疫学沉淀反应实验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18(3)254-255.

[3]徐军发主编.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M].科学出版社 ,2010 ,19-21.

[4]蔡玲斐,医学理论与实践,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编辑部邮箱2005年03期

[5]吕世静主编.临床免疫学检验[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18-28.

常见免疫学指标的临床意义

一、抗核抗体谱(ANA谱) 1、ANA定义:抗核酸(Nucleic acid)和核蛋白(Nucleoprotein)抗体的总称。 2、ANA分类: 抗DNA抗体:抗单链(ds)-DNA抗体抗双链(ds)-DNA抗体抗左旋-DNA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抗总组蛋白抗体(AHA) 抗H1、H2A、H2B、H3、H4 和H2A-H2B抗体 抗非组蛋白抗体: 抗核可溶性成分(ENA):抗PM-1、rRNP、Sm、RNP 、SSA 、SSB、Scl-70、Jo-1、PCNA等 抗着丝点抗体(ACA) 抗核仁抗体 抗其他细胞成分: 指抗细胞浆成分的抗体(ANCA) 3、ANA阳性的定义:一般将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ANA滴度1:80为阳性。 4、ANA阳性的临床意义: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风湿病外,也可见于正常人或非风湿病: (1)健康人: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60岁的阳性率为20%~25%),但为低滴度,均质型或弥漫型; (2)有SLE、SS或SSc 家族史的一级亲属,有近50%为阳性; (3)肺疾病:原发肺纤维化、原发肺动脉 高压或石棉所致的肺纤维化;(4)肝病和血液病:活动性肝炎、原发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ITP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等; (5)慢性感染: 寄生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沙门菌或克雷伯杆菌感染等; (6)其他:Ⅰ型糖尿病, 多发性硬化,终末期肾病,器官移植后等。注意在正常人中一般ANA滴度较低。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 附正常人% ≧1:40 20-30,≧1:80 10-12 ,≧1:160 5 ,≧1:320 3 临床上如果ANA滴度≥1:1000肯定可以考虑为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是哪一种疾病,要结合其他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如果对初发患者ANA(+)≤1:320不能肯定,但也能排除结缔组织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也要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综合考虑来下结论。一般ANA=(+1:100)时,临床意义也不大。因为除对标本稀释处理之外,实验室在对Hep细胞和肝片质控板免疫荧光吸收值是以1:100为定标。如血管炎ANA可阳性,但多为低滴度。借用一句话总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5、ANA阴性的意义,除了上述的阳性、假阳性意义外,也要注意阴性的意义,抗核抗体阴性的原因:正常人或非结缔组织病患者,其体内不存在ANA ;疾病初期,ANA含量不足以被测出或临床治疗有效,病情缓解,ANA确实转阴;其他实验室误差,特别是试剂,有时试剂有问题会让你很郁闷,有的病人出现ANA 谱三阳,而且是一段时间内多个病人,或明显的SLE,但抗体就是阴性,让你很郁闷,这时除排除其他情况外,注意一下实验试剂盒,是否是同一批试剂检测的。 6、抗ds-DNA 抗体:对SLE诊断有高度特异性,目前公认为SLE的特异性抗体,并与疾病活动有关,可用于监测SLE病情变化和观察药物疗效。 7、抗Sm:是SLE标记抗体,帮助前瞻性和回顾性诊断,常与nRNP抗体共存。 8、抗nRNP在多种结缔组织病中存在,高滴度有利于MCTD的诊断。nRNP抗原与rRNP不同,前者是含尿嘧啶的核糖核蛋白,主要在核内,而rRNP是主要在胞浆内的磷酸蛋白,抗rRNP抗体与SLE 有关,尤其有精神神经症状的SLE阳性率较高 9、其他ANA谱,抗SSA和抗SSB与Sjogren?s Syndr ome相关,并可造成新生儿狼疮和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抗ScL-70为SSC的标记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与多种结缔组织病有关,有助于药物性狼疮的诊断,抗核仁型抗体常与SSC有关;抗Jo-1是PM/DM的标记抗体;PCNA为SLE的特异性抗体,但ANA阳性且呈斑点型,对荧光法判断PCNA有干扰,因此首先注意排除实验室误差,PCNA在LE患者中阳性率约3-5%,且有报道其与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其他结缔组织病人中常为阴性。

快速免疫学系列检测临床意义

快速免疫学系列检测临床意义 一、甲状腺系列: 检测项目: 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hTSH(促甲状腺激素)、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MAb(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临床意义: FT3:是循环中具有活性的甲状腺激素,能敏感而直接地反映甲状腺的功能。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FT4: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可以更灵敏、更准确地反映甲状腺的功能状态。 增高: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降低: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hTSH:是由垂体前叶特异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最灵敏的指标,这种患者由于甲状腺和垂体间的负反馈作用减少,因此TSH常明显升高。 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异源促甲状腺激素综合征、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肿瘤、地方性缺碘性或高碘性甲状腺肿、单纯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丘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肢端肥大症、非促甲状腺激素所致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 TGAb:阳性见于桥本甲状腺炎、自家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阳性检出率高达80%--90%;某些肝脏病、各种胶原性疾病和重症肌无力;正常妇女随年龄的增长,阳性检出率增加,40岁以上妇女阳性率达18%。 TMAb:阳性见于桥本甲状腺炎、自家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有些患者TG阴性,但TM阳性,因此两种抗体周时检测可提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二、肿瘤系列: 检测项目: CEA(癌胚抗原)、AFP(甲胎蛋白)、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CA-125(肿瘤抗原125)、CA-153(肿瘤抗原CA-153)、CA-199(糖类抗原CA-199)临床意义: CEA:增高:见于原发性结肠癌(45%--80%)、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和泌尿系统的肿瘤等。也见于肠梗阻、胆道梗阻、尿毒症、胰腺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但均为暂时性增高。 AFP:显著增高:原发性肝癌; 明显升高:生殖腺胚胎癌;

各免疫指标意义

各免疫指标测定的意义 1、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 胸腺、脾脏和法氏囊是肉鸡重要的免疫器官,其脏器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胸腺和法氏囊是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产生T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素,主要参与细胞免疫;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具有丰富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但B淋巴细胞比例较大,因此与体液免疫关系更为密切。其重量和其功能以及其中的免疫细胞数量有关,器官指数的高低决定了其中淋巴细胞增殖的程度,可粗略估计免疫功能的强弱,是一个粗浅和滞后的指标。 2、血液指标的测定 2.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 IgM , IgA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一般存在于血液等多种体液中及某些细胞的表面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检查体液免疫功能最常用的方法。通常检测IgG,IgM,IgA,这三类Ig就可以代表血清Ig的水平。禽类有3种免疫球蛋白,即IgG, IgM, IgA;IgG:是单体免疫球蛋白,是再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血清中的浓度约为5-7mg/ml,远高于其它免疫球蛋白,且维持时间长,是机体杭感染的主要力量。它还参与抗肿瘤、抗寄生虫以及某些变态反应等过程。血清IgG是B淋巴细胞产生,血清含量最高,直接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主要免疫分子。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重要Ig,其含量仅次于IgG,是由浆细胞完整分泌,一般仅存在于血液内,起抗原受体作用。IgA是外分泌液中的主要Ig,能抵抗微生物入侵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腺和眼睛,能凝集颗粒性抗原和中和病毒。血清Ig含量升高,说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2.2血清补体C3、C4 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补体是血浆蛋白的组成成分。补体系统的各成分,以无活性的前体存在于血浆中。需要时,再在激活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等的作用下,依次被激活,最终发挥溶解、破坏细菌、病毒等致病物的作用。补体系统激活过程中,可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引起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参与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扩大体液免疫效应,调节免疫应答。同时,也可介导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补体的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而增强,补体的活化和抑制通过多种补体分子严格控制。补体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效应和免疫效应放大系统,发挥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抗感染作用。补体C3, C4含量的升高,说明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2.3血清细胞因子IL-2, IL-4,IFN-γ, TNF-α IL-2:主要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产生,在免疫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免疫生理调节效应,能激活、提高免疫细胞的多种功能,如提高它们杀伤癌细胞、病毒或细菌感染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繁殖,刺激T细胞在体外的生长,促进抗体生成和分泌的能力。IL-2能刺激T辅助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整理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是指细菌和红细胞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可溶性抗原(或抗体)的颗粒性载体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①直接~: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 ②间接~: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如正常人O型红细胞、细菌、胶乳颗粒等)的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抗原)作用,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其敏感度高于直接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正向间接凝集反应:用可溶性抗原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以检测标本中的待检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用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及相应的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中是否存

血清学检测意义 1

猪血清学检测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一)抗体的检测 姜杰 QQ:3157394188 血清学检测分析作为从猪体和猪场取得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日趋广泛,临床兽医或养殖场主在养猪生产中,对于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正确地分析和判断,非常有助于我们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依此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及改进。 血清学检测,通常是指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抗原可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利用已知的抗原来检查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体,或者利用已知的抗体来捕捉相应抗原的血清学方法。 血清学检测作为解决猪病所必需的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大多数的养殖场对血清学的检测目的、检测结果分析和判断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现将检测意义和注意事项及其实际应用介绍如下: 1.免疫评估 监测疫苗接种方案的效果:应用血清学检测方法来评估畜群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从而判定选用的疫苗是否质量可靠、免疫方式是否确凿有效、免疫程序是否合理。 预测接种时间:在临床上,恰当的免疫接种时间往往是有效免疫的关键,目前,大家都能够认识到,在使用疫苗尤其是活苗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在母源抗体(MDA)的影响,最可靠和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血清

学检测方法来测定母源抗体的消长,确定首免最佳时机并为以后的免疫打好坚实的基础。 例如:A场猪瘟抗体结果如下: 结果OD值 日龄10日龄 15头 15日龄 15头 20日龄 15头 25日龄 15头 2.599 1.87 1.350.971 2.5560.7380.4060.39 1.0670.8050.529 1.082 1.1360.7380.5010.294 2.061 2.1070.7470.453 2.0110.9830.4180.421 1.261 1.2360.3040.356 2.6370.8380.3850.438 2.7580.9930.4220.408 1.991 2.7640.5510.317 1.414 1.8360.4260.305 1.946 1.4150.3760.710 1.712 1.5380.2790.392 1.59 1.1850.4910.557 1.587 1.3080.7310.386 平均值 1.89 1.357 0.528 0.499 (表一) 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10-25日龄平均值分别为1.89,1.357,0.528,0.499抗体水平依次下降 由表一可以看出适合防疫日龄20天 下面就需要检测的内容简要说明如下: 1.仔猪:15,20,30日龄检测猪瘟抗体 30,45,50日龄检测伪狂犬抗体 ,口蹄疫抗体, 60.90 日龄检测口蹄疫抗体

免疫血清鉴定

兔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血清的制备及鉴定 【摘要】目的:制备兔抗牛血清白蛋白血清,并对其进行效价的鉴定。方法:由牛血清和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等进行研磨制成弗氏完全佐剂,对兔子不同部位进行一周一次连续四周的抗原免疫,采取颈动脉放血收集并分离血清,再通过双向免疫扩散实验进行血清效价的鉴定。结果::双向琼脂扩散在BSA0.5g/mL 的浓度时,测得抗血清效价为1:8结论:BSA免疫家兔可获取效价较高的抗血清。【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BSA)、效价、免疫 Pr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abbit anti-BSA serum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ntisera of 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prepared and the titer was identified. Methods The Freund’s adjuvant was grinded with the BSA, paraffin oil, lanolin and bacille Calmette-Guerin (BCG). Then the rabbit was immunized for four times in a month. After a week carotid bloodletting had been done to get the antisera from the rabbit. At last the titer was identified by double immunodiffusion test. The titer of antiserum was 1:8 in double immunodiffusion .Conclusion:The higher titer of antiserum is obtained by immunizing rabbits with BSA KEY WORDS Bovine serum albumin(BSA),Titer,lmmunity 可溶性抗原(入血清、细胞浸出液、外毒素等)和相应抗体结合,在食量电解质存在下,经过一定时间,在二者比例适当时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可分环状沉淀实验,絮状沉淀实验,琼脂扩散实验(单向琼脂扩散实验。多向琼脂扩散实验),免疫电泳。由于沉淀反应抗原多系胶体溶液,沉淀物主要是由抗体蛋白所组成,制备可溶性抗体的物质有很多,但处理的方法繁琐或价格昂贵,并且效价不高。因此,寻找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方法提供教学单位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免疫学的教学中,沉淀反应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本科学生中此实验的操作又必列其中。目前市场上生物制品缺乏某种可溶性抗原与可溶性抗体的配备供应,且价格昂贵。为了节约经费,使用方便,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家兔,

免疫检测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是应用免疫学理论设计的一系列测定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实验方法。随着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免疫学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免疫学方法的应用范围亦在日益扩大,不仅成为多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也为众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方便。本章将从抗原、抗体、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检测等方面概括介绍试验的基本类型、原理和主要用途,并对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杂交、转基因、多聚酶链反应)在免疫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节检测抗原抗体的体外方法 抗原与相应抗体相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呈现某种反应现象,如凝集或沉淀,藉此可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未知抗体(或抗原)。试验所采用的抗体常存在于血清中,因此又称之为血清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一)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 抗原借助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分子超变区在空间构型上的互补,发生特异性结合。同一抗原分子可具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若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抗原决定簇,则与抗体反应时可出现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 (二)抗原抗体结合的可逆性 抗原抗体结合除以空间构型互补外,主要以氢键、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疏水键等分子表面的非共价方式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回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解离后的抗原和抗体仍保持原有的性质。抗原抗体复合物解离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异性抗体超变区与相应抗原决定簇三维空间构型的互补程度,互补程度越高,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大,两者结合越牢固,不易解离;反之,则容易发生解离。 (三)抗原抗体结合的比例性与结合物的可见性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否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取决于两者的比例。若比例合适,则可形成大的抗原抗体结合物,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现象;反之,虽能形成结合物,但体积小,肉眼不可见。由于这种分子比例的差异,分别形成了三种区带现象。等价带表示抗原与抗体比例最合适,形成大而多的结合物,此时在反应体系中测不出或有极少游离的抗原或抗体;抗体过剩带(前带)和抗原过剩带(后带)皆表示抗原与抗体的比例不合适,所形成的结合物少且小,其反应体系中存在着游离的抗原或抗体。抗原抗体分子的比例与结合物大小的关系如图18.1所示。小分子可溶性抗原,因其表面积大,容易导致后带现象;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与抗体反应时则易出现前带现象。因此在抗原抗体检测中,为能得到肉眼可见的反应,在了解抗原的物理性状之后,对抗原或抗体进行稀释,以调整二者的比例。

免疫血清学检验

免疫血清学检验 一、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 1.英文或缩写:C-Reactive Protein,C-RP。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0ml,立即送检。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0-8g/L。 4.临床意义: CRP 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 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他免疫调控作用。 CRP 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数小时迅速升高,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 细菌感染较病毒感染含量高,急性风湿病较慢性高。5.注意事项: RF 可干扰本试验,产生假阳性结果,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欲用本试验判断其疾病是否活动,应先对其血清样品进行处理,以破坏RF,方法为:取待测血清125ul, 加3mmol/L 二硫苏糖醇100ul,37oC30 分钟后加0.25%H2O2(新鲜配置)150ul,再按操作。(3mmol/L 二硫苏糖醇4oC 可保存1 周)。 血清样品要用蒸馏水稀释,不可用生理盐水稀释。 胶乳试剂不可冻存,应保存于2-8oC,用前摇匀;室温如低于20oC,加胶乳试剂后应延长摇动时间2 分钟。 二、血清转铁蛋白检验 1.英文或缩写:Transferrin,TRF。2.标本采集:空腹静脉血2.0ml。应避免脂血、溶血和污染。 3.正常参考值:(2.72±0.81)g/L。 4.临床意义: TRF 为β球蛋白中能和铁结合的一种糖蛋白。利用转铁蛋白换算血清总结合力,比生化检验血清铁结合力方法简单、灵敏而准确,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之一。 主要功能是运转微量元素铁,调节铁的吸收,防止机体吸收过多的铁,引起铁 中毒。 升高:妊娠末期、缺铁性贫血、急性肝炎。 降低:急慢性感染、慢性肝炎、肝硬化、恶性肿瘤。5.注意事项: 及时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分离血清-20oC 保存。 三、血浆结合珠蛋白检验

免疫血清鉴定指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免疫血清鉴定指标 篇一:免疫血清的制备 免疫血清的制备 免疫血清的制备是一项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免疫血清可作为免疫学诊断的试剂(如用于制备 免疫标记抗体等),也可供特异性免疫治疗用。免疫血清的 效价高低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性及抗原的免疫原性。如以免疫原性强的抗原刺激高应答性的机体,常可获得高效价的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的制备是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免疫血清可作为免疫学诊断的试剂(如用于制备免 疫标记抗体等),也可供特异性免疫治疗用。免疫血清的效 价高低取决于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性及抗原的免疫原性。如以免疫原性强的抗原刺激高应答性的机体,常可获得高效价的免疫血清。而使用免疫原性弱的抗原免疫时,则需同时加用佐剂以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血清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免疫用抗原的纯度。因此,如欲获得高特异性的免疫血清,

必须予先纯化抗原。此外,抗原的剂量、免疫途径及注射抗原的时间间隔等,也是影响免疫血清效价的重要因素应予重视。 一、原理 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可刺激机体相应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分泌特异性抗体。由于抗原分子表面的不同决定簇为不同特异性的b细胞克隆所识别,因此由某一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实际上为针对该抗原分子表面不同决定簇的抗体混合物(即多克隆抗体)。另外,抗体的产生具有回忆应答的规律性,牨m现为初次免疫注射与再次免疫注射后的抗体应答特点截然不同。是由于记忆性b细胞参与再次应答所致。 二、免疫方法 根据抗原的性质不同而异。下面以制备家兔抗人Igg免疫血清为例作具体说明。 1.用剪刀剪去家兔两后脚掌的部分兔毛,以酒精及碘酒消毒皮肤; 2.第一次免疫:用2ml注射器吸取弗氏完全佐剂(FcA)乳化的抗原(人Igg)下称FcA-Igg)液1ml,每侧脚掌皮下各注入0.5ml。 3.第二次免疫:间隔10-14天后,于两侧窝及鼠蹊部肿大的淋巴结内注入FcA-Igg,每淋巴结注0.1ml,其余注入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 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 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o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矢,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 常采用本法。本法尖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评估机体免疫水平主要有哪些免疫学指标

评估机体免疫水平主要有哪些免疫学指标? 这里要分两大类:一就是"临床应用学的免疫指标",二就是"理论研究型的免疫学指标",而"临床学应用指标"的范围较小,其指标也包括在理论研究型的指标中,即理论研究型不但包括日常医疗应用的指标(临床应用),也包括了理论研究与教学的指标 一,临床应用学的免疫指标: 1-免疫细胞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 2-血液学指标:Ig-G,Ig-M,Ig-E,或"免疫球蛋白"等 3-抗原学指标: (1)血液免疫学指标:常见有:乙肝两对半中的第一,第三项, (2)人体各种分泌物中的病原体检查(如淋病双球菌,大便中的寄生虫,大便中的伤寒弧菌的检查,痰中的结核杆菌检查,等等) 二,理论研究学的免疫学指标(以上各类其实也就是,但理论研究学中,还有更深入的指标,以下只列以上所说之外的): 1-抗原;即各种微生物的分离,检查,定型; 2-免疫球蛋白:Ig-A,Ig-D,再加上以上临床学免疫指标的各项; 3-补体系统; 4-细胞免疫学指标: (1)T细胞; (2)B细胞; (3)NK细胞; (4)CD白细胞(以上各种,还有:CD30以上的系列, 5-体液免疫学指标: (1)以上免疫球蛋白各种; (2)特异性抗体的滴度; (3)补体系统的滴度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免疫球蛋白检测 ?血清补体检测 ?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指标 ?肿瘤标志物检测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学指标 ?其她体液免疫指标 ?细胞免疫相关检测 ?免疫球蛋白检测 P440-442 缺乏特异性诊断价值,主要用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 临床检验现状: ?血清补体检测 P442-443 缺乏特异性诊断意义,主要用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状态的评估。 ?肿瘤标志物检测 P458-462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P458 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的物质或由机体对肿瘤发生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与正常组织相比,这些物质在机体内的含量显著增高;检测这些物质可以反映肿瘤的恶变阶段与肿瘤的基因型。

免疫学检验

1简述双抗体夹心法的原理。 DA连接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和酶标抗体,与待检抗原上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基结合,形成固相抗体一抗原一酶标抗体复合物。由于反应系统中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的量相对于待检抗原是过量的,因此复合物的形成量与待检抗原的含量成正比。测定复合物中酶作用于加入的底物后生成的有色物质量,即可确定待检抗原含量。 2何谓金免疫测定技术?简述其技术类型及原理。 DA金免疫测定技术是指用胶体金颗粒作为标记物进行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类免疫学测定技术,其主要技术类型有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1)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在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并包被了抗原或抗体的渗滤装置中,依次滴加标本、免疫金及洗涤液,因微孔滤膜贴置于吸水材料上,故溶液流经渗滤装置时与膜上的抗原或抗体快速结合并起到浓缩作用,达到快速检测目的,阳性反应在膜上呈现红色斑点。2)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是将胶体金标记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相合的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滴加在膜一端的标本溶液受载体膜的毛细管作用向另一端移动,犹如层析一般,在移动过程中被分析物与固定于载体膜上某一区域的抗体或抗原结合而被固相化,无关物则越过该区域而被分离,然后通过胶体金的呈色条带来判读实验结果。 3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步骤。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制备的,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抗原免疫、亲本细胞的选择和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体内接种或体外增量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4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答: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 5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答: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①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凝集反应;②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③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④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⑤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 6什么是带现象? 答:在抗原抗体反应等价带前后,由 于抗体或抗原过量(形成前带或后 带),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体或 抗原,形成的沉淀物少,不出现可见 反应,这种现象在做血清学试验时称 为带现象。 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条件有哪 些?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条件因 素? 答:环境条件包括:电解质,酸碱度 和温度。稳定条件:①电解质:常用 O.85%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作抗原 及抗体的稀释液及反应液;②酸碱 度: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 体的理化性质,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 pH为6~8时进行;③温度:一般以15, 40℃为宜,最佳反应温度为37℃。 8试述免疫血清应如何进行纯化。 免疫血清的纯化主要是指提纯免疫 血清中的IgG并去除无关的杂抗体。 提纯IgG类抗体的方法有:硫酸胺盐 析法粗提、离子交换层析法和亲和层 析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IgG时, 可使用纯化抗原或葡萄球菌蛋白A交 联sephamse 4B制成层析柱。另外, 还可通过吸附法获得单价特异性抗 血清。方法是将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杂 抗原与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混合制 成固相吸附剂,以吸附免疫血清中的 杂抗体,或将杂抗原交联于sephamse 4B上,通过亲和层析去除杂抗体。 9叙述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 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 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 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这种 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 性,即既能够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 期繁殖,经过克隆化后成为单个细胞 克隆,分泌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10简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 体)吸附于人的0型红细胞或绵羊、家 兔的红细胞制成抗原致敏的红细胞, 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解 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可出 现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又称 被动血凝试验 11何谓间接凝集反应?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或偶 联于与免疫无关大小适当的颗粒表 面,使之成为致敏载体颗粒,然后与 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 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特异性的凝 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12间接凝集反应如何进行分类?各 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根据致敏载体用的是抗原或抗体分 为正向间接凝集试验和反向间接凝 集试验;根据载体种类,分为间接血 凝试验和胶乳间接凝集试验;根据反 应方式分为间接凝集试验、间接抑制 凝集试验和协同凝集试验,间接凝集 试验是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标本中 的相应抗体。将可溶性抗原与载体颗 粒结合,再与标本中的抗体反应,通 过抗体桥联,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颗 粒或凝集块,为阳性反应。反向间接 凝集试验选用已知特异性抗体致敏 载体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原。用特异 性抗体致敏颗粒,与样品中的待检抗 原反应,通过抗原桥联,形成肉眼可 见的凝集为阳性。临床上用于检测 HbsAg、AFP 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诊断试剂为已知抗原致敏的颗粒载 体及相应的抗体,用于检测标本中与 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将标本与抗体 试剂相反应,然后加入致敏抗原,若 出现凝集现象,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 应抗原;如未出现凝集现象,则说明 待检标本中含有相应抗原,凝集反应 被抑制。同理,用抗体致敏载体颗粒 及相应抗原作为诊断试剂,检测标本 中的抗体,称为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 理相似,但所用载体为金黄色葡萄球 菌,该菌细胞壁上的SPA 能与特异性 抗体的IgG 的Fc 段结合(IgG3除 外),抗体的F(abˊ)2 段暴露在葡 萄球菌的表面,仍能与相应抗原特异 性结合。当这种葡萄球菌与IgG 抗体 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载体颗 粒,若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现反向 间接凝集反应。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 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用已 知的抗原或抗体致敏红细胞,然后与 样品中的抗体或抗原在适宜条件下 反应,出现红细胞凝集者为阳性。根 据红细胞凝集的程度判断阳性反应 的强弱。胶乳凝集试验是以聚苯乙烯 胶乳微粒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 13 HAT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机 制是什么? 答:1.淋巴细胞:不能生长,5到7 天死亡;DNA的主要合成途径被A阻断 2.骨髓瘤细胞:不能生长,5到7天死 亡;HGPRT缺乏,DNA合成的旁路途经 受阻3.骨髓瘤细胞和脾细胞融合形 成杂交瘤细胞,可长期生长繁殖。利 用淋巴细胞的HGRT将H合成为嘌呤 碱并最终与T一起合成DNA从淋 巴细胞获得产生某种抗体的遗传信 息,从骨髓瘤细胞获得不断繁殖的能 力 14 简述免疫系统的三个生理功能。 答:免疫系统的三个生理功能为免疫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常用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 免疫学检测即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利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抗体或利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由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均可通过不同的抗原递呈途径诱导生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在生物体内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 细胞的克隆扩增,并分泌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由于抗体-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专一性的特点,这种检测可以定性、定位和定量地检测某一特异的蛋白(抗原或抗体)。免疫学检测技术的用途非常广泛,它们可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最初的免疫检测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的一方或双方在某种介质中进行扩散,通过观察抗原-抗体相遇时产生的沉淀反应,检测抗原或抗体,最终达到诊断的目的。这种扩散可以是蛋白的自然扩散,例如环状沉淀试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单向免疫扩散试验就是在凝胶中混入抗体,制成含有抗体的凝胶板,而将抗原加入凝胶板预先打好的小孔内,让抗原从小孔向四周的凝胶自然扩散,当一定浓度的抗原和凝胶中的抗体相遇时便能形成免疫复合物,出现以小孔为中心的圆形沉淀圈,沉淀圈的直径与加入的抗原浓度成正比。 利用蛋白在不同酸碱度下带不同电荷的特性,可以利用人为的电场将抗原、抗体扩散,例如免疫电泳试验和双向免疫电泳。免疫电泳首先将抗原加入凝胶中电泳,将抗原各成分依次分散开。然后沿电泳方向平行挖一直线形槽,于槽内加入含有针对各种抗原的混合抗体,让各抗原成分与相应抗体进行自然扩散,形成沉淀线。然后利用标准的抗原-抗体沉淀线进行抗原蛋白(或抗体)的鉴别。上述的方法都是利用肉眼观察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沉淀,因此灵敏度有很大的局限。比浊法引入沉淀检测产生的免疫比浊法就是利用浊度计测量液体中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浊度,根据标准曲线来计算抗原(或抗体)的含量。该方法不但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且可对抗原、抗体进行定量的检测。

重金属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重金属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重金属免疫学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灵敏、快速、携带方便、费用低的优点,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概述近年来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类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重金属;免疫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反应;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随着全社会对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1]。这类有毒物质通过经由食物链浓缩且在身体不断累积,主要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显出毒性,存在巨大的潜在危害。据国家环保局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06万kg,造成的直接经济超过200亿元,受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的耕地约有2000万hm2,约占耕地总面积的

1/5[2]。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重金属一旦污染环境,很难自然修复,且随食物链畜积和传递,对食品安全与群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 因此,近年来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受到到人们的重视,针对重金属常用的传统检测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SS)、火焰原子吸收法(FASS)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法(UV)等。传统检测方法具有省时、快速、准确、灵敏的优点,是的国家重金属安全检测的金标准。传统的检测方法准确、可信度高,但往往需要大型设备仪器和专业人员操作,有一定的时间地点局限性,不适合用于快速、现场定量检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检测和大范围取样实时监测时,需要建立一种灵敏、高效、快速、方便的检测方法。因此,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4]的免疫学检测技术,为实现环境及食品样品中重金属的快速定量或半定量检测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本文综合论述了近几年来重金属检测中的样品前处理及免疫学检测技术,并对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1 样品前处理 重金属在实际样品中往往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免疫学检验名解

免疫学检验:是利用免疫学的理论、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等的原理和技术,对样本中抗原、抗体、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的一门学科。 免疫学(Immunology):是通过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阐明免疫应答反应中机体的防卫功能和病理损伤的机制,为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的一门现代医学学科。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启动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粘膜免疫系统。 抗体(antibody,Ab):是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效应分子;免疫系统在Ag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体液中。 补体(complement,C):包括30余种组分,其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是一个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血浆中补体成分在被激活前无生物学功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和多种生物学效应。机体抗感染防御的主要机制。 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和受体的检测对应了解集体的免疫状态和细胞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识别和清除异物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天然免疫体系,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固有免疫分子组成。 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是指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免疫应答。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等特点。 ※抗原抗体反应(antigen-antibody reaction):是指抗原与抗体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可发生在体内,也可发生在体外。 ※抗原表位(epitope):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的,能与T/B细胞抗原受体或抗体特异性结合,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 ):某些抗原分子中含多个抗原表位,而不同抗原之间可能含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含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cross-reaction):某些抗原诱生的特异性抗体或活化淋巴细胞,不仅可与该抗原的表位特异性结合,还可与相应的共同抗原中相同或相似表位反应。 ※亲和力(affinity):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位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适应而存在着的引力,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 ※亲合力(avidity):指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之间的结合强度,可表示抗原和抗体复合物的整体稳定性。 ※颗粒性抗原的制备:主要指细胞抗原、细菌抗原和寄生虫抗原,通过分离或纯培养既可获得。 ※可溶性抗原:具有免疫原性的各种可溶性物质,如蛋白质、细菌毒素、酶、补体等皆为良好的可溶抗原。但因这些蛋白质多为复杂的蛋白组分,免疫前需进行纯化。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b):由机体的多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多个表位的混合抗体。一般是用Ag免疫动物获得的抗体,又称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免疫佐剂(adjuvant):指同抗原一起或预先注射到机体内,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简称佐剂。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b, mAb):是利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的,由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B细胞杂交瘤克隆合成和分泌的,在理化性质、分子结构、遗传标记和生物学特性等均完全相同的特异性抗体。也称第二代抗体。(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