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名词解释题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题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题

1.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其承上启下作用。基础分为浅

基础和深基础。当地基由两层以上土层组成时,通常将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称持力层,其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2工程上把受建筑物影响其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可感变化的那一部分土层称为地基。地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3.浅基础:埋深小于5M的基础。

4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5确定地基埋置深度要考虑的因素: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

6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7无筋扩展基础(或刚性基础)由素混凝土、砖、毛石、灰土和三合土等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抗剪性能差的材料砌筑而成,通常由台阶的容许宽高比或刚性角控制设计。

8筏形基础: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亦称片筏基础或满堂红基础

9箱型基础:由顶、底板与内外墙等组成、并有钢筋混凝土整浇而成空间整体结构;

10扩展基础一般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1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或松散地基中设置由散体材料或弱胶结材料构成的加

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由两种不同强度的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12倾斜:倾斜是指独立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以‰

表示。

13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

比值。

14沉降差: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量之差,Δs=s1-s2。框架结构和地基

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15沉降量:独立基础或刚性特别大的基础中心的沉降量

16地基承载力: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维系稳定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荷载

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地基所能承受的安全荷载。

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17地基抗力系数:按照文克尔地基模型的假设,地基任意点所受的压力与该点

沉降之比,即为地基抗力系数,即地基表面单位面积产生单位位移所需的力。其值反映地基的刚度。

20、桩基础: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连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称为桩基础。18群桩效应: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由于承台、桩、土的相互作用使其桩侧

阻力、桩端阻力、沉降等性状发生变化而与单桩明显不同,承载力往往不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称其为群桩效应。

19自由膨胀率:用人工制备的烘干土,在纯水中浸泡吸水膨胀后增加的体积与

原体积之比值。

20桩侧负摩阻力:桩身周围土层相对于桩侧向下位移时,产生于桩侧的向下摩

阻力。

21倒梁法:在假定基础的基底反力为直线分布的前提下,以柱子作为固定铰支

座,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将基础视为倒置的连续梁计算内力的方法。

22摩擦端承桩:桩顶竖向极限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但桩端阻

力分担荷载较大的桩。

23换填垫层法: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坚硬、较粗粒径的

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24预压法:对地基进行堆载或真空预压,使地基土固结的地基处理办法。25真空预压法:通过对覆盖于竖井地基表面的不透气薄膜内抽真空,而使地基固结的地基处理方法。

26强夯法: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已冲击和振动能量,

将地基土夯实的地基处理办法。

27强夯置换法: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形成夯坑,并不断夯击坑内回填

的砂石、钢渣等硬材料,使其形成密实的墩体的地基处理办法。

28复合地基: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

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29软土地基: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

有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其中淤泥和淤泥质土是软土的主要类型。

30特殊土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岩溶与土洞、盐渍土、多年冻

土混合土、风化岩和残积土、污染土。

31换土垫层的作用:①提高地基承载力;②减小地基沉降量;③加速软土的排

水固结;④防止冻胀;⑤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32基础力学参数:地基承载力、重度、黏聚力C、内摩擦角、含水率、压缩模

33简化的内力计算方法:(1)倒梁法(2)剪力平衡法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题

1.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其承上启下作用。基础分为浅 基础和深基础。当地基由两层以上土层组成时,通常将直接与基础接触的土层称持力层,其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 2工程上把受建筑物影响其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可感变化的那一部分土层称为地基。地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3.浅基础:埋深小于5M的基础。 4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5确定地基埋置深度要考虑的因素:建筑结构条件与场地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冻融条件。 6浅基础类型:无筋扩展基础、扩展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壳体基础、岩层锚杆基础。 7无筋扩展基础(或刚性基础)由素混凝土、砖、毛石、灰土和三合土等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抗剪性能差的材料砌筑而成,通常由台阶的容许宽高比或刚性角控制设计。 8筏形基础:是指柱下或墙下连续的平板式或梁板式钢筋混凝土基础,亦称片筏基础或满堂红基础 9箱型基础:由顶、底板与内外墙等组成、并有钢筋混凝土整浇而成空间整体结构; 10扩展基础一般包括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1复合地基:在软土地基或松散地基中设置由散体材料或弱胶结材料构成的加 固桩柱体,与桩间土一起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由两种不同强度的介质组成的人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12倾斜:倾斜是指独立基础在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以‰ 表示。 13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 比值。 14沉降差: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量之差,Δs=s1-s2。框架结构和地基 不均匀、有相邻荷载影响的高耸结构基础,变形由沉降量控制。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2

习题集名词解释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 k表示。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3.洛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它是以压痕深度的大小来表示硬度值。 4.韧脆转变温度:材料的冲击韧性随温度下降而下降,在某一温度范围内a k值发生急剧下降的现象称为韧脆转变,发生韧脆转变的温度范围称为韧脆转变温度。 5.工艺性能:表示材料加工难易程度的性能。 6.金属键:金属离子通过正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引力而相互结合,这种结合键称为金属键。 7.晶格:为了研究方便,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抽象为平衡中心位置的纯粹几何点,称为结点或阵点。用一些假想的空间直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三维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简称为晶格或点阵。 8.晶胞: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排列的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9.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本身所占有的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 10.晶体和非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称为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11.空位:空位是指在正常晶格结点上出现了空位,空位的产生是由某些能量高的原子通过热振动离开平衡位置引起的。 12.间隙原子:间隙原子是指个别晶格间隙中存在的多余原子。间隙原子可以是基体金属原子,也可以是外来原子。 13.位错:当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沿某一晶面发生局部滑移时,滑移面上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交界线称为位错。 14.各向异性:晶体中,由于各晶面和各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因而同一晶体的不同晶向和晶面上的各种性能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各向异性。 15.晶粒和晶界: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称为晶粒,晶粒之间的交界面就是晶界。 16.合金:合金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17.相:金属或合金中,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他部分有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8.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相互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及性能均匀的、且结构与组成元素之一的晶体结构相同的固相称为固溶体。 19.固溶强化:随溶质含量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这是金属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20.凝固和结晶: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称为凝固。材料的凝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形成晶体,我们称之为结晶;另一种是形成非晶体。 21.过冷和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理论结晶温度T0与实际结晶温度T1之差称为过冷度。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或容器壁形核,则称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量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 地基净反力:仅由基础顶面的荷载所产生的地基反力,称为地基净反力 上部结构刚度:整个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挠曲的抵抗能力,称为上部结构刚度 架越作用: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这种现象称为基础的“架越作用” 静定分析法:静定分析法假定上部结构为柔性结构,假定基底反力呈线性分布,求得基底净反力,基础上所有的作用力都已确定并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出任意截面上的剪力V及弯距M 倒梁法:倒梁法假定上部结构绝对刚性,是将柱下条形基础假设为以柱脚为固定铰支座的倒置连续梁,以直性分布的基底净反力作为荷载,用弯矩分配法或查表法求解倒置连续梁的内力 基床反力系数:地基上任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基床反力系数。k=p/s 端承型桩: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 摩擦型桩:摩擦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称为摩擦桩 群桩效应: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别,这种现象称为群桩效应。 负摩阻力:桩侧土体因某种原因而下沉且下沉量大于桩的沉降(即桩侧土体相对于桩向下位移),土对桩产生的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中性点:土层竖向位移曲线和桩的截面位移曲线的交点为桩土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的截面位置,称为中性点。

355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沈阳建筑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初试《建筑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查目标 以建筑学一级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综合考查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物理与建筑构造以及城市规划理论等主要专业课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掌握与理解。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初试科目满分为150分,其中建筑学通识基础50分,专业知识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专业综合理论考试,由以下两部分内容构成: 1.第一部分:建筑学科通识基础50分 (1)建筑学基础知识30分(建筑设计原理,中外建筑史,建筑构造) (2)城市规划学基础知识10分 (3)风景园林学基础知识10分 2.第二部分:专业知识100分 建筑历史与理论50分,包括: (1)《中国建筑史》(1册)占试题分数的40%; (2)《外国建筑史》(2册)占试题的60%。 建筑构造50分,包括: (1)《建筑构造》(上),占试题分数的70%; (2)《建筑构造》(下),占试题分数的30%; (四)试卷题型结构 建筑学科通识基础部分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 专业知识部分试题以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为主,还可包括判断题、填空题、绘图题、计算题等。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 (一)建筑学通识基础 1、建筑学基础知识 建筑设计原理 教材《建筑设计原理》第2、3、4、5、6章各节内容,及第8章第3节内容。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条文5:场地设计”和“条文6:建筑物设计”部分内容。 建筑设计与原理 (1).对于第二章建筑各组成部分设计 ①.了解使用空间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②.掌握不同类型(生活用房、学习用房、展览用房、观演用房、辅助用房 等)使用空间设计的设计要点,重点掌握展览用房、观演用房以及盥洗 用房中的术语、定义、空间设计特点等; ③.重点掌握交通联系空间的设计要求和设计要点(包括水平交通空间和垂 直交通空间),掌握教材和《通则》中的术语定义、需掌握的的设计数 据和规范等; (2).对于第三章建筑的空间组合 掌握建筑空间组合的原则与形式,掌握不同类型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和要求; (3).对于第四章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了解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的手法 (4).对于第五章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及群体组合 ①.了解总体环境设计的内容和要素 ②.掌握总体环境设计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和卫生要求等),重点掌握术 语定义、基本计算以及《通则》和《规范》中的基本规定; ③.了解外部空间组合形式和处理手法 ④.掌握建筑基地和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相关通则 (5).对于第六章建筑造型设计 ①.了解建筑造型的构图要点和构图规律,建筑形式美原则的理解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建筑类基础名词解释模板

目录 1. 清水混凝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等高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座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掌子面tunnel: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路肩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地基验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 As-cast Finish Concrete/BareConcrete) 又称装饰混凝土; 因其极具装饰效果而得名。它属于一次浇注成型, 不做任何外装饰, 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表面效果作为饰面, 因此不同于普通混凝土, 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棱角分明、无碰损和污染, 只是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的保护剂, 显得十分天然, 庄重。 特点 清水混凝土是混凝土材料中最高级的表示形式, 它显示的是一种最本质的美感, 体现的是”素面朝天”的品位。清水混凝土具有朴实无华、自然沉稳的外观韵味, 与生俱来的厚重与清雅是一些现代建筑材料无法效仿和媲美的。材料本身所拥有的柔软感、刚硬感、温暖感、冷漠感不但对人的感官及精神产生影响, 而且能够表示出建筑情感。因此建筑师们认为, 这是一种高贵的朴素, 看似简单, 其实比金碧辉煌更具艺术效果。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 如世界级建筑大师贝聿铭、安藤忠雄等都在她们的设计中大量地采用了清水混凝土。悉尼歌剧院, 日本国家大剧院, 巴黎史前博物馆等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

光学显微部分 1.图像分析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结构特征分析。 2.衍射法主要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晶相及晶格常数。 3.成分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测定材料的化学成分。 4.光学显微镜按照成像原理可分为几何光学显微镜,物理 光学显微镜,信息转换显微镜。 5.光的波粒二象性:按照量子理论,光能量是由一束具有 极小能量的微粒即“光子”不连续的输送着,表明光具有微粒与波动的双重性,即波粒二象性。 6.自然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波)振动方式:垂直于光的 传播方向的平面内任意振动 7.偏振光振动方式:只在垂直于光的平面内的某一方向振 动(自然光经过某些物质的反射、折射、吸收或其他方 法,使它只保留某一固定方向的光振动) 8.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中传播时,其速度与 振动方向均不会改变,因而只有一个折射率值 9.光性非均质体:传播速度随振动方向不同而改变,因而 折射率值有多个,一般发生双折射现象,即自然光分解成两束偏振光。 10.等轴晶系矿物和非晶质物质属于光性均质体。 11.中级晶族和低级晶族矿物属于光性非均质体。 12.数值孔径为N.A. = n sin θ(n:镜头介质折射率θ:光 圈半角孔径),数值孔径表征了物镜的聚光能力,放大 倍数越高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对于同一放大倍数的物镜,数值孔径越大则分辨率越高 13.正交偏光镜:下偏光镜和上偏光镜联合使用,并且两偏 光镜的振动面处于相互垂直位置。 14.如果在正交偏光镜的物台上不放置任何晶体光片时,视 域是黑暗的,为什么? 因为:光通过下偏光镜,其振动方向被限制在下偏光镜的振动面PP内,当PP方向振动的光到达上偏光镜AA时,由于两振动方向互相垂直,光无法通过上偏光镜,所以视场暗。 15.消光现象:晶体在正交偏光镜下呈现黑暗的现象,称为 消光现象。 16.全消光现象:均质体以及非均质体垂直光轴切片,不改 变偏振方向 17.四次消光:非均质光率体切面均为椭圆,则椭圆长、短 半径四次重合消光,其余则有部分光通过。 18.四次消光是非均质体的特征。 19.偏光显微镜属于透射显微镜,用于透明晶体的观察。 20.金相显微镜属于反射式显微镜,用于不透明物体的研 究。 21.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 22.显微分析分辨率:仪器分辨两个物点的本领。仪器能分 辨两个物点间的距离或角度越小,则分辨率越大。 23.分辨率极限:最临近两个物点间的距离以及角度 24.瑞利判据 瑞利判据相邻物体的距离为r 25.提高分辨率的途径:更短的波长、更大的折射率、增大 孔径角 衍射部分 5、X射线的产生原理: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其他高能辐射流(如γ射线、X射线、中子流)被突然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6、X射线管原理:钨丝发热释放电子,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高速轰击阳极靶,电子突然减速,产生X射线及热能,X射线通过窗口射出为实验所用。 7、X射线谱由两部分叠加而成,即连续谱和特征谱。 8、连续谱的产生:由于阴极产生的电子数量巨大,这些能量巨大的电子撞向阳极靶的撞击条件和碰撞时间不一致,因而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波长的连续谱。 9、连续谱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10、特征谱的波长一定、强度很大。 11、特征谱的产生:当管电压超过一定值V k(激发电压)时才会产生,只取决于光管的阳极靶材料,不同的靶材具有其特有的特征谱线。特征谱线又称为标识谱,即可以来标识物质元素。 12、为什么特征X射线的波长为一定值?对于某一固定物质,各原子能级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跃迁时所转化成的光子能量为一定值,根据原子结构壳层理论,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也为一定值。 15、吸收限:μm与λ关系曲线中出现的跃增,是原子所俘获的光子量恰好等于该原子某壳层(K,L,M…)电子的结合能,光子被物质大量吸收,吸收系数就发生突增。在曲线的突变点处的波长称为吸收限。 7、外标法原则上只适用于两相物质系统的含量测试;内标法适用于多相体系。 电子显微部分 8、电磁透镜的分辨本领主要由衍射效应和球差决定。 9、电磁透镜的几何像差:由于透镜磁场几何形状上的缺陷而造成的像差。又可分为球差与像散。 色差:由于电子波的波长或能量发生一定幅度的改变而造成的像差。 10、球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磁场的近轴区与远轴区对电子束的会聚能力的不同而造成的。一个物点散射的电子束经过具有球差的电磁透镜后并不聚在一点,所以像平面上得到一个弥散圆斑,在某一位置可获得最小的弥散圆斑,成为弥散圆。还原到物平面上,则半径为 rs=1/4 Cs α3 rs 为半径,Cs为透镜的球差系数,α为透镜的孔径半角。所以减小透镜的孔径半角可减少球差。 像散:是由于透镜磁场不是理想的旋对称磁场而引起的。可减小孔径半角来减少像散。 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通电的短线圈就是一个简单的电磁透镜,它能造成一种轴对称不均匀分布的磁场。穿过线圈的电子在磁场作用下将作圆锥螺旋近轴运动。而一束平行于主轴的入射电子通过电磁透镜时将被聚焦在主轴的某一点。 1、透射电镜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电源系统、真空系统、 操作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2、透射电镜中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电子束 3、透射电镜中聚光镜的作用是会聚电子束。 透射电镜的分辨本领取决于物镜的分辨本领。 4、电子衍射基本公式的推导 5、选区电子衍射:是指在物镜像平面上放置一个光阑(选 区光阑)限定产生衍射花样的样品区域,从而分析该微 区范围内样品的晶体结构特性。 6、扫描电镜的特点 7、扫描电镜成像的六种物理信号概念 8、背散射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 9、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亮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凸起 处。 10、二次电子形貌像中图像显示暗的部分对应试样的凹处。 11、吸收电子随样品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12、样品的质量厚度越大,透射系数越小,吸收系数越大。 13、扫描电镜的构造:六个系统组成:电子光学系统(镜筒)、 扫描系统、信号收集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 系统和电源系统。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基础工程名词解释(考试必备)

浅基础:埋置深度不大、施工简单的基础 深基础:对于浅层土质不良,需要利用深层良好底层,施工较复杂的基础 刚性基础:基础在外力作用下,当基础工具有足够的截面使材料的容许应力大于由低级反力产生的弯曲拉应力和剪应力时,基础内不需配置受力钢筋,这种基础称作刚性基础 柔性基础:基础在基底反力作用下,在基础中配置足够数量的钢筋,这种基础称为柔性基础 箱形基础:为增大基础刚度,可将基础做成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及纵横隔墙组成的箱形基础,它的敢赌远大于筏板基础,而且基础顶板和底板间的空间常可利用坐地下室。 打入桩:是通过锤击将各种预先制好的桩(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实心桩或者管桩,也有木桩或者钢桩)打入地基内所需要的深度 摩擦桩:桩穿过并支承在各种压缩土层中,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所发挥的承载力以侧摩擦阻力为主时,称为摩擦桩。1.当桩端无坚实持力层且不扩底2.当桩的长径比,即使桩端置于坚实持力层上,由于桩身直接压缩量过大,传递到桩端的负荷较小时3.当预制沉桩过程由于桩距小、桩数多、沉桩速度快、使已沉入桩上涌,桩端阻力明显降低时。 群桩效应:由于承台、桩及土的相互作用使得群桩中基桩的工作性状(承载能力与沉降)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计方法的单桩有显著差别的现象 组合沉井:当采用低桩承台而围水挖基浇注承台由困难时,当沉井刃脚遇到倾斜较大的岩层或在沉井范围内地基软硬不均而水深较大,采用的上面是沉井而下面是桩基的混合式基础,称为组合式沉井。真空预压法:实质上是以大气压作为预压荷重的一种预压固结法 复合地基:是指两种不同刚度或模量的材料所组成,两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地基 地基:建筑物修建后,使土体中一定范围内应力状态发生变化的图层 基础:建筑物与地基接触的部分,它将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及荷载传递给基础 负摩阻力:当桩周体因某种原因下沉,其沉降变形大于桩身沉降变形时,在桩侧表面的全部或一部分面积上将出现向下作用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 中性点:正、负摩阻力变换处的位置,称为中性点 地基系数:单位面积的土体在弹性限度产生单位变形时所能承受的力换土垫层法:将土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换填工程性质良好的材料,并予以充分压实 单桩单排桩:与水平外力作用面垂直的平面上,由单根或多根组成的单根(排)桩基础 多排桩:在水平外力的作用平面内有一根以上的桩的桩基础 土的弹性抗力:桩身水平位移及转角使桩挤压桩侧土体,桩侧土体必然给桩一横向抗力,它起抵抗外力和稳定基础的作用 刚性桩:桩长小于H/2a,周围土体较弱,桩土相对刚度较大,破坏发生于庄周土中,桩转动 弹性桩:桩长大于H/2a,桩土相对强度较大,桩身发生绕曲变形,桩嵌在土中不能转动 刚性角:自墩台身边缘处的垂线与基地边缘的联线的最大夹角 单桩承载力:单桩在荷载的作用下,地基土和桩本身的强度和稳性都可得到保证,变形也在容许范围之内,以保证结构物的正常使用的最大荷载 软弱下卧层:指容许承载能力小于持力层容许承载能力的图层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建筑学基础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建筑学基础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中国建筑史部分(4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梭柱 2、剔地起突 3、抬梁式 二、简答题(第一题7分,第二题9分,共16分) 1、魏晋时期,贵族住宅多“舍宅为寺”、“舍宅为观”,说明了当时一个怎样的建筑风尚? 2. 简述北魏洛阳城的规划特点? 三、作图题(第一题7分,第二题8分,共15分) 1、北京天坛平面图。 2、独乐寺观音阁山门建筑的剖面图。 外国建筑史部分(5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 1、粗野主义 2、折中主义 3、古典建筑 二、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平面。 2、帕提农神庙正立面。 三、简答题(第一小题7分,第二小题7分,共14分) 1、哥特教堂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2、简述密斯的“少就是多”的含义。 四、论述题(14分) 1、柯布西耶的建筑观及其现代意义。

建筑构造(40分) 一、名词解释(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 无组织排水 2. 单独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构造柱,说法错误的是() A. 构造柱的作用是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B. 构造柱可以不与圈梁连接; C.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是240mm、180mm; D. 构造柱处的墙体宜砌成马牙搓。 2、关于变形逢的构造做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 当建筑物的长度或宽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要设伸缩缝; B. 在沉降缝处应将基础以上的墙体、楼板全部分开,基础可不分开; C. 当建筑物竖向高度相差悬殊时,应设伸缩缝; D. 在防震缝处应将基础以上的墙体、楼板全部分开,基础可不分开。 3、一般民用建筑对隔墙的要求有() I坚固耐久 II隔声防潮Ⅲ隔热保温Ⅳ质轻壁薄 V便于拆卸 A. I、II、Ⅲ; B. I、Ⅳ、V; C. II、Ⅲ、Ⅳ; D. II、Ⅳ、V。 4、平屋顶坡度的形成方式有 ( ) A. 纵墙起坡、山墙起坡 B. 山墙起坡 C. 材料找坡、结构找坡 D. 结构找坡 5、墙体按受力情况分为() A. 纵墙和横墙; B. 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C. 内墙和外墙; D. 空体墙和实体墙。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中南大学基础工程名词解释

1.地基:承受建筑物各种作用的地层 2.天然地基:开挖基坑后可以直接修筑基础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 3.人工地基:那些不能满足要求而需要事先进行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4.持力层: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 5.软弱下卧层:位于持力层下承载力显著低于持力层的高压缩性土层,称为软弱下卧层。 6.基坑工程:在建造埋置深度较大的基础或地下工程,往往需要进行较深的土方开挖,这类工程称为基坑工程。 7.基础:建筑物的各种作用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物 3.浅基础:通常把埋置深度不大(小于或相当于基础底面宽度,一般认为小于5m)的基础称为浅基础 4.深基础:埋深较大,以下部坚实土层或岩层作为持力层的基础 5. 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6.基础工程设计包括基础设计和地基设计 7.基础的功能决定了基础设计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1)强度要求(2)变形要求(3)上部结构的其他要求 8.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统称为扩展基础 9. 浅基础根据结构型式可分为扩展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 10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至天然地面的距离 11.地基承载力:地基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1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保证地基稳定的条件下,使建筑物的沉降不超过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 13.地基变形按其特征可分4种: 沉降量——独立基础中心点的沉降值或整栋建筑物基础的平均沉降值;沉降差——相邻两个柱基的沉降之差;倾斜——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局部倾斜——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米内距离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14.砌体承重结构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很敏感的,其主要损坏是由于墙体绕曲引起局部出现斜裂缝,故砌体承重结构的地基变形由局部倾斜控制 15.框架结构和单层排架结构主要因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使构件受剪扭曲二损坏,因此其地基变形由沉降差控制 16.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刚度很大,可近似视为刚性结构,其地基变形应由建筑物的整体倾斜控制,必要时应控制平均沉降量 17.联合基础的设计通常做如下规定:(1)基础是刚性的,一般认为,当基础高度不小于柱距的1/6时,基础可视为刚性;(2)基地压力为线性(平面)分布;(3)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匀;(4)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 18.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统称为连续基础 19.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用抗拉、抗压、抗弯、抗剪均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做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差、上部荷载较大、设有地下室且基础埋深 20.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 21.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地下连续墙、沉井等几种类型 22.桩基: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柱形基础构件,其横截面尺寸比长度小得多,它与连接桩顶和承接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深基础,简称桩基。 23.按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可分为端承型桩和摩擦型桩 端承型桩是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较多的桩摩擦型桩时指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共同承受,但桩侧阻力分担荷24.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两大类:根据所用材料不同,预制桩可分为混凝土预制桩,钢桩和木桩三类; 预制桩的沉桩方式主要有:锤击法,振动法和静压法。预制桩具有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且质量较易保证等优点。 26.群桩效应: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承台、桩、土相互作用,群桩基础中的一根桩单独受荷时的承载力和沉降性状,往往与相同地质条件和设置方法的同样独立单桩有显著差象称为群桩效应 27.负摩阻力:当桩周围的土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下沉,且变形量大于相应深度处桩的下沉量,即桩侧土相对于桩产生向下的位移,土体对桩产生向下的摩阻力,这种摩阻力称力。正负摩阻力分界的地方称之为中性点 28 布置桩位时,桩的间距(中心距)一般采用3-4倍桩径,间距太大会增加承台的体积和用料,太小则将使桩基础(摩擦型桩)的沉降增加,给施工增加困难 29.地基处理: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建筑物对地基强度与稳定性和变形的要求时,常采用各种地基加固、补强等类技术措施,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以满足工程要求,称为地基处理 30.垫层法:当建筑物基础下持力土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设计荷载或变形的要求时,常在地基便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或者把表面部分软弱土层挖去,置换成强度较大等,处理地基表层,这类方法称为垫层法 31.(P265) 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32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扩展基础(墙下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联合基础、柱下条形基础、柱下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箱型基础和壳正圆锥壳、M 形组合壳和内球外锥组合壳)。4、根据基础所用材料的性能可分为无筋基础(刚性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33、重力式挡土墙按墙背的倾斜情况分为仰斜、垂直和俯斜三种。从受力情况分析,仰斜式的主动土压力最小,俯斜式的主动土压力最大。 34.基坑:在建造埋置深度较大的基础或地下工程时,往往需要进行较深的土方开挖。这个由地面向下开挖的地下空间称为基坑

建筑学基础重难点

建筑的分类 工业、民用、农业 建筑3种材料 钢筋、水泥、木材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功能、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建筑的结构形式 承重墙体系、框架体系 承重墙体系(纵向、横向) 建筑的施工 建筑的材料 建筑形象基本手段(元素) 空间、形态、色彩质感、光影 建筑形象表现方法(基本原则) 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 尺度(名词解释) 主要是指建筑与人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黄金比例(名词解释) 建筑空间构成(内、外) 空间组织(分类、方法) 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并列关系、序列关系、主从关系、综合关系 空间的限定方法 垂直要素限定、水平要素限定、各要素的综合限定 建筑环境(尤其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 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 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 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结构 木构架的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时期 唐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著名建筑 两本著作(《营造法式》与《工程做法则例》)南北方建筑采用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征 园林中的影响思想 园林的分类 屋顶的几种形式 庭院式建筑特点 彩画的分类 开间形式不等宽现象及原因 “起翘”和“出翘” 斗拱作用 斗拱主要构成物件 天花、藻井(名词解释) 西方古典建筑范围 古希腊主要建筑及服务对象 古罗马主要建筑及服务对象 古罗马的建筑特点(券柱式) 《建筑十书》 拉丁十字与希腊十字 哥特式建筑(特点、代表作品、内容) 巴洛克式建筑(特点、代表作品、内容)“收分”及“母度” 古希腊三柱式及其特点 古罗马五柱式及其特点 柱式文艺复兴发展 券柱式和帕拉第奥母题式 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原因并举例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现代建筑四大家 现代主义七种倾向 后现代主义发展及倾向 建筑设计双重性 概念要素和视觉要素 建筑方案设计特点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材料工程基础复习资料 一、 题型介绍 1.填空题(15/15) 2.名词解释(4/16) 3.简答题(3/21) 4.计算题(4/48) 二、复习内容 1.名词解释(Chapters 2-4) 热传导: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温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依靠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热对流:指流体不同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把热量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依靠流体质点的宏观位移而传热) 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向外传递能量并能明显引起热效应的辐射现象称为热辐射。(不借助于媒介物,热量以热射线的形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温度场:某瞬时物体内部各点温度的集合,称为该物体的温度场。 稳态温度场: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同温度各点连成的面。 导热系数:在一定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 热射线:能被物体吸收并转变成热能的部分电磁波。 光谱辐射强度(E λ):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表面向半球空间辐射从d λλλ+到波长间隔内的能量。 辐射力(E ):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半球空间辐射的全波段的辐射能,称为辐射力。 立体角:以球面中心为顶点的圆锥体所张的球面角。 角系数:任意两表面所组成的体系,其中一个表面(如F 1)所辐射到另一表面 上的能量占其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数,称为第一表面对第二表面的角度系数,简称角系数,记为12?。

有效辐射: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称为物体的有效辐射。 照度:到达表面单位面积的热辐射通量。 黑度: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和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 空间热阻:由于物体的尺寸形状和相对位置的不同,以致一物体发射的辐射能不可能全部到达另一物体的表面上,相对于全部接受辐射能来说,有热阻的存在,称为空间热阻。 表面热阻:由于物体表面不是黑体,所以它不可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它表面上的辐射能,相对于黑体来说,可以看成是热阻,称为表面热阻。 光带:把具有辐射能力的波长范围称为光带。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湿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绝对湿度之比。 含湿量:1Kg的干空气所携带的水蒸气的质量。 湿球温度计:在普通温度计外包裹湿纱布,湿纱布的一端浸入水中,使得纱布保持湿润,这种温度计称为失球温度计。 露点:当未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或含湿量不变时,湿空气冷却到饱和状态的温度称为露点。 平衡水分:当物料表面水蒸气分压与湿空气水蒸气分压达到平衡时,物料的含水量不再随与空气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此时物料的含水量就是该空气状态下的该物料的平衡含水量。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干燥过程中空气的湿度、温度、速度以及与湿物料的接触状况都不变。 发热量(热值):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当燃烧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温度时所放出的热量。 结渣性:煤在燃烧的高温状态下灰分的粘结能力。 闪点:当有火源接近时,若出现蓝色的闪光,此时的油温称为闪点。 燃点:油温继续升高,用火源接近油表面时在蓝色闪光后能持续燃烧,此时的油温称为燃点。 着火点:油温达到一定程度,油表面蒸气自燃,此时的油温称为着火点。 爆炸浓度极限:当空气中燃料油蒸气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或温度升高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