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

地形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
地形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

—1—

附件7

地形特征点高程精度测评表

(观测选手得分)

说明:1、M ——测量中误差,0M ——规范规定的中误差,0M =0.150m 。

2、中误差计算公式:h M n

H n

i i

∑=?=

12

i H ?=i i H h -

—2—

式中:i H ?——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值,i h ——选手测量值,i H ——标准值,n ——用于计算中误差的H ?个数。

[设计]原地面复测方案

[设计]原地面复测方案 原地面横断面高程复测方案 1、工程概况: 西梓干渠第一流量段第一标段:渠道从总干渠玉皇观分水闸开始,起点桩号 0+000,终点桩号6+550。干渠包括四个隧洞和五段明渠,隧洞总长4659.48m,分别为玉皇观隧洞404.242m、瓦窑沟隧洞435.556m、龙头山隧洞1432.538m、龙泉 寺隧洞2387.147m;明渠总长1890.52m。隧洞洞口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相比之下明渠段地形较平坦起伏小难度较低。 2、复测目的及精度要求: 横断面测量是指对垂直于渠道中线方向的地面高低所进行的测量工作,横断面图是确定渠道横向施工范围、计算土石方数量的必须资料。横断面测量的精度要求:横断面地形点的精度,包括地形点对中心线桩的平面位置中误差。平地、丘陵地应??1.5m,山地、高地应??2.0m,地形点对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0.3m。 横断面测量的测设要求: 1) 中心线与河道、沟渠、道路等交叉时,应测出中心线与其交角。当交角大 于85?、小于95?时,可只沿中心线施测一条所交渠、路的的横断面;当交角小于85?或大于95?时,应垂直于所交渠、路和沿中心线方向各测一条断面。 2 )横断面通过居民地时,一侧测至居民地边缘,并注记村名,另一侧应适当 延长。横断面遇到山坡时,一侧可测至山坡上1,2点, 另一侧适当延长。 3 )横断面上地形点密度,在平坦地区最大点距不得大于30m。地形变化处应增加测点,提高横断面的精度。 3、复测方案:

1)、根据设计提供的明渠断面图中断面里程桩号及中桩坐标用全站仪施测出中桩位置(打桩),同时用全站仪分别施测出左右任意一点(打桩);将中桩及左右任意边桩连线作为该桩号横断面复测的定向边,根据地形变化用皮尺分别测出左右侧距中位距离及用水准仪测出中桩及地形变化位置处高程,并做好书面记录。具体测量点数量根据地形及征地宽度确定。

高程测量的精度研究.

高程测量的精度研究

摘要 由于其高效方便,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现在地形测量、变形监测、低等级高程控制测量的首选。近年来在理论和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在平面测量精度和高程测量精度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硬件方面,扼流圈天线使得的多路径效应得到了有效的消除;理论方面,各种对流层、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的提出及其应用,以及许多研究表明有效的消除误差理论的应用,使得的诸多与卫星及接收机之间的误差得到了很好的改正,所以在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测量精度也进一步提高。由于测量的大地高应用于实际时需要经过高程转换为正常高,中间转换过程中需要解算高程异常,一系列的计算使得在高程控制测量方面误差偏大,影响了高程控制测量在许多方面的应用。本文在双频观测的基础上,通过解算原始的观测数据,建立一种区域的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取代现在最常用的克罗布歇模型来消除电离层对测量的影响,更好的消除电离层延迟的影响,以提高的解算数据的精度。 本文在阐述高程系统和高程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并总结了影响测高的各种因素及大地高的测定精度;其次对现有的高程转换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结合工程算例,深入探讨了各种拟合模型的适合范围及精度情况;同时针对高程测量中几何方法转换的不足,本文研究了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转换高程的新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转换高程的可行性与可靠,对神经网络模型转换高程的BP网络结构中隐层单元数量的确定、隐含层数的确定、学习速率的选择、初始权值的选择、训练样本对网络泛化能力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避免应用单一模型进行高程拟合方法的局限性,在吸收和学习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拟合模型进行迭加,提高高程异常的逼近精度和可靠性。 关键词:1、三角高程;2、测量精度;3、井下三角;4、GPS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分析

南昌工程学院 毕业论文 水利与生态工程系(院)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与误差分析 学生姓名倪忠利 班级07测绘工程 学号2007101191 指导教师陈伟 完成日期 2010年 06月 17 日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与误差分析 Total Stati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and error analysis 总计毕业设计(论文) 25 页 表格 2 个 插图 3 幅

本文介绍了三角高程测量原理以及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不同方法,对于每种方法所能达到的精度进行分析。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高差精度的影响是不同的, 所能达到的测量精度等级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针对不同的精度要求和具体的客观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关键词:三角高程测量单向观测对向观测中间自由设站精度分析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suring principle and triangular elevation of trigonal height measurement method for each different, the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can be analyzed.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used different methods, the influence of accuracy of elevation is different, can achieve the measurement precision level requirement is different.Thus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application can be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accuracy and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specific select different measuring methods Key word: trigonometric levelling ;One-way observation ;Two-way observation ;Free among set up observation;Precision analysi

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分析 介绍了GPS在市政工程高程测量中的应用,并揭示了造成实践应用不广泛的主要原因—测量精度。进而从GPS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以及地面高程的转化四个方面分析了GPS高程测量的精度问题。 标签:市政工程高程测量GPS信号接收机测量精度 一、引言 在工程测量中,高程测量的精度问题一直被测绘学界的工作者们广泛关注。水准测量的精度较高,但是测量工作量太大、测量速度较慢。相较于水准测量而言,GPS测量高程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如果在测量时加上一些特定的措施,GPS的高程测量精度可以达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近年来,随着RTK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多基站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在各城市的相继建立,高程测量方法得到了有效扩展,作业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高程异常变化复杂,所以,GPS高程的精度普遍不高,分析影响GPS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提高GPS的测量精度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GPS高程测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与卫星相关的因素。卫星是GPS测量的信息发出点,卫星的分布、数量、稳定性对GPS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影响很大。 (1)卫星的个数及稳定程度。在解算整周模糊度时,至少需要有5颗公共卫星。星数越多,解算模糊度的速度越快、越可靠。当周围高层建筑物密集且有大树时,公共卫星数如果少于5颗,就很难得到固定解。当降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时,公共卫星数将增加,但将使采集的数据含有较低的信噪比,使GPS接收机解算模糊度的时间延长,且观测精度较差,很难满足要求;当周围只是一侧或部分遮挡,此时的卫星个数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卫星正好在遮挡物的一侧,此时,可能导致卫星数少于5颗,或者卫星数时而增加,时而减少。这样就会造成测回间的数据精度不稳定;当周围较空矿时,一般都能达5颗或者5颗以上,且卫星个数固定,此时采集的数据精度也比较稳定,但不排除个例。 (2)卫星分布情况。卫星分布用PDOP值(位置精度强弱度,为玮度、经度和高程等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来衡量。PDOP值越小,说明卫星的分布越好,定位精度越高。一般规定,PDOP值应小于6。 2.与卫星信号传播相关的因素。卫星信号要经由大气空间传播到GPS数据接收器上来,在传播过程中,信号可能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就会对GPS接收到的数据造成影响,进而影响解算结果,影响测量的精度。 (1)对流层延迟。对流层延迟是指电磁波信号通过高度在50km以下的未

谈全站仪的高程测量精度

谈全站仪的高程测量精度 本人在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的工作中,经常听到有测量工程师抱怨说某某全站仪不好用,测高程测不准。于是我问他:测距离准不准?得到回答是,测距离没问题!于是我就奇怪了,为什么测距离准,测高程不准呢?全站仪工作时测得夹角a和距离L,如下图: s H L a H=L*sina S=L*cosa 既然S准确,相应的H也应该准确,因为他们的计算变量都是一样的。但经过本人实际操作,全站仪测高程精度确实比较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同样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结果一个精确,另一个却不精确呢?进过详细分析,本人发现其实并不是仪器的问题,而是误差给大家带来的麻烦:

90sinx cosx Y Y1 Y2 上图是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示意图,我们可以发现在全站仪镜头水平x=0°—竖直x=90°期间y值的变化,当我们在接近0°附近测量时f(x)=cosx相对于g(x)=sinx对x的增量来说不敏感,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仪器测量a角时,一个增量Δa引起的S的变化比H的变化小的多,而实际操作中,各位测量工程师也会发现,由于仪器的构造限制,很少有机会在测量的时候使全站仪仰俯超过45°,而真正当仰俯角超过45°,(例如在近距离测量盖梁或者墩顶高程)时,全站仪的高程测量精度并不比水平坐标的测量精度低。例如:sin10.1-sin10=0.00171855,cos10.1-cos10=-0.0003045,这表明在角度误差0.1°的情况下,瞄准接近100米的目标,高程会差17cm,而距离只差3cm,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抱怨全站仪测高程不精确的原因。 当然测量高程精度不准还与另外一些因素有关,如:1、仪器高不能准确测得,2、镜杆高度由于标杆底的磨损产生偏差,3、对站标时习惯性只左右对中,不上下对中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使全站仪的高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作者修涛 内容摘要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具有效率高,实施灵活等优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水准测量进行高程控制,主要有对向观测法和中间观测法。在这两种方法中,前者将大气折光系数作为常数考虑,认为各个方向的折光系数相同,这与实际的情况有出入。而中间观测法则将大气折光系数作为变量处理,并加以改正。经研究并通过实践验证,在观测结果进行修正的条件下,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完全能达到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同时可借助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观测数据的处理更为方便快捷[1]。文章根据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及误差传播定律,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在测量中的应用及精度进行了探讨。对三角高程测量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通过试验,对全站仪水准法三角高程测量进行了精度分析。 关键词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Total Stati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accuracy analysis Abstract Total Stati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with high efficienc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Total Stati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can replace the standard of measurement for elevation control, mainly on the observation method to the observational method and intermediate. In both methods, the former take into account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efficient as a constant, that the refraction coefficient in each direction, this discrepancy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While the rule of the middle observation of atmospheric refraction coefficient as a variable processing and correction.

数字高程模型和精度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和精度分析 最近几年,GIS架构下的数据库、高效态势下的微机,正在被延展运用。因此,数据质量的管控,就增添了原有的价值。DEM这一模型,是GIS特有的信息源头,是空间架构下的基础设施。数字高程这样的模型,也被划归到现有的DGDF,预设了规模化这一生产路径。因此,有必要明晰DEM特有的获取路径,考量现有的精度影响,辨识误差根源。只有这样,才能限缩模型偏差,创设可用的管控办法。 标签:数字高程模型模型精度具体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是在既有的区段范畴以内,应用新颖的离散路径,去表征区段现有的表层地貌。在工程建构的多样领域,DEM这一模型,都带有偏大的运用范畴。比对惯用的地形图,DEM这样的高程图形,带有数字架构下的表征方式,更易被辨识。DEM这一新颖路径,替代了惯用的地形描画办法,在城区现有的测绘架构下,延展了原初的应用范畴。要接纳精度评析的可用路径,提升原有的管控水准。 1明晰影响要点 DEM特有的误差,是建构模型这一流程内,产出的综合差值。如上的建模误差,带有独特的要点: 首先,地形固有的表层特性,决定了现有的建模难度。这样的特性要点,在辨识表面精度这一流程内,凸显出了侧重的价值。在地面表层现有的特性之内,坡度这样的特性,被看成侧重的描画要素。通常情形下,可用特有的坡度及特有的坡长,去辨识这一区段内的地形。原始数据固有的布设影响,是侧重架构下的影响要素。数值的布设态势,可以利用固有的方位及构架,予以描画。常常接纳矩形架构下的规则格网,去描画现有的数值布设。原初数据固有的密度,可以依循平均态势下的间距、单位面积表征出来的数目、空间范畴内的数值更替、特有的截止频率,予以辨识并确认。在摄影测量这一范畴内,要预设精准的立体交会,就应当辨识影像之间特有的同名点。这一点,是数字架构下的摄影测量,必备的核心辨识点,也就是特有的影像匹配。 其次,表面架构下的建模路径,能影响原初的模型精度。可以预设两种路径,去建构如上的模型。一种路径,是经由测量,得到特有的量测数据;另一种路径,是接纳间接构建这一方式,抽取出可用的随机点,预设内插处理这一流程,以便建构出DEM架构下的模型。如上的归整过程,会损耗掉原初的可信程度。原始数据特有的损失,会经由建构好的模型,传递到现有的表面层级。DEM固有的表面特性,表征了地形架构下的吻合因素,也决定了现有的建模精度。DEM架构下的可视表达,带有侧重的辨识价值。摄影测量这一范畴内的可视表达,涵盖了现有的影像匹配。惯常情形下,影像匹配预设的基础,是特有的灰度分布,因此,如上的影像匹配,也被看成特有的灰度匹配。此外,还可以接纳特征匹配这

RTK测高试验与精度分析

马永来宋海松弓增喜(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郑州450004) 摘要: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为了解RTK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小浪底库区及花园口大堤做了RTK测高试验,并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 明:RTK测高精度能够达到仪器标称精度,数据可靠;若选择VDOP<4、可用卫星为5颗以上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可提高观测精度;RTK测量高差通过布尔莎模型转化后,仍为大地高高差,经高程拟合消除高程异常后,所得正常高可以达到五等水准测量要求。 关键词:精度实时动态测量RTK快速静态测量高程拟合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80年代主要是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静态测量,要得到可靠的解向量,通常需要观测一二个小时l至更长时间、随着GPS应用技术的发展,义出现了GPS快速定位技术(快速静态、动态、伪静态)、当基线长度小于15 km时,GPS快速定位技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具有。·短、平、快,,的优点、然而,观测时需要对己知数据点进行各种各样的初始化,对卫星凡何条件及卫星跟踪都有较高要求,而巨只能通过事后数据处理得到测量结果、为缩短观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在小范围测量中,义逐渐提出了一种新技术实时动态测量RTK(Real Time Kine matic技术)。 1.RTK技木简介 RTK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一般中基准站、移动站、数据通讯链3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基准站接收机~调制器~发射电台~转发器~接收电台~解调器~移动站接收机、基准站和移动站同时接收GPS卫星定位信息、通过差分数据链,移动站接收基准站发送的GPS数据,结合自月采集的GPS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在Is内以厘米级的精度给出移动站的点位信息、通过OTF(Oil The Fly)实时处理算法,移动站在动态环境下可进行初始化处理,无需在己知点上进行初始化、RTK测量必须有伪距和相位观测值(最好带双频P码,有利于实时快速解求模糊度)。 2.RTK测高试验与精度 2.1试验基本情况 RTK测量和解算是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的,实时给出的高程为大地高、我国采用的高程为丁常高,在实际应用时还需将大地高转换为丁常高、因此,RTK的应用范围,RTK技术确定丁常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以及将大地高转换为丁常高时采用的方法等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小浪底库区进行了RTK实地测量、为了解平原地区倩况,又在郑州郊区黄河花园口大堤选驭部分试验点,试验点高程范围为98 856-314053 m,移动站至基准站间距离为0-1049 km、试验点均经快速静态布网测量,井经过平差,得到了WGS84大地坐标和大地高成果、试验之前对所有试验点进行了四、五等水准测量、RTK试验所用仪器为Trimble4000SSE(OTF)、仪器实时动态(RTK)标称精度:水平10 mm+ZD。10‘,垂直20 mm+ZD。10‘;快速静态标称精度:水平10 mm+D。10‘,垂直10 mm+ZD。10‘、D表示测量基线的距离。

全站仪高程控制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

全站仪高程控制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 【摘要】水准测量操作简单,数据量相对较小,容易计算与处理,而且精度高。但是,由于位置差异,在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更能提高效率。例如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应用几何水准测量效率就很会很低,在应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时候,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数据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与工作效率,更有利于设计最佳方案进行测量工作,那么我们将采用几种方法进行精度与误差分析比较。精度与误差也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经过实践操作证明,使用全站仪进行山地水准测量能够达到三、四等要求。因此,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能够达到精度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全站仪;高程;精度分析;误差分析 1.引言 随着测绘专业的不断发展,全站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以其操作简捷,电脑计算,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被广大测绘人员所青睐。目前,人们对全站仪的研究也是越来越深入,希望能够将它应用到更多的工作中,而在山地高程控制测量中,使用水准仪的传统方式进行测量虽然精度高,但是工作量大,耗时长,效率太低;而采用三角高程控制测量虽不受地形限制,但是它受地球曲率、棱镜高和仪器高的因素的影响,精度与水准测量相比过低,误差相对较大。那么,使用全站仪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这就可以摆脱传统的水准测量方式,减少了数据量,降低了工作难度,不受地区地形限制,影响测量精度因素较少。我们通过实践与研究,对全站仪高程测量精度与误差进行了分析。 2.全站仪高程测量原理与精度分析 (1)基本原理 全站仪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把全站仪当作水准仪来使用,使棱镜高相同,达到抵消仪器高和棱镜高的目的,从而不必量取棱镜高和仪器高,这样既能在地形复杂地区进行快速的高程传递,又能确保足够的高程测量精度。如果在较短的距离内不考虑两差对高差测量的影响,那么观测计算得到的A,B两点高差只受垂直角测量和距离测量精度的影响。如果两点间高差较大或距离较远,仅安置一次仪器不能测出其高差时,就可以在两点间安置多次仪器,加设多个转点,然后再分段设站观测。图1中各符号所含意义如下:SCA为后视斜距;SCB为前视斜距;DCA为后视平距;DCB为前视平距;iA为后视点棱镜的高度;iB为前视点棱镜的高度;VC为全站仪的高度;hAC为后点A至测站点C的高差;hCB为测站点C至前点B的高差;h1为后视棱镜中心至全站仪横轴的高差;h2为全站仪横轴至前视棱镜中心的高差;hAB为后视点A至前视点B的地面高差;A1为全站仪观测后视棱镜中心点的竖直角(俯角或仰角);A2为全站仪对前视棱镜中心点的竖直角(俯角或仰角)。原理图如下:

全站仪测量精度分析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毕 业 论 文 专业班级:工程测量6班 姓名:刘亚鹏 学号:200853103671 题目:全站仪测量精度分析 指导教师:张朝玉

摘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GPS与全站仪的普及越来越广,而测距精度已大大提高。三角高程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已受到广大测绘工作者的青睐。全站仪测距精度高,使用十分方便,可以同时测定角度、距离和高差,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使用十分方便、作业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在许多用水准测量方法十分困难的地区,用电子测距三角测量方法能很方便地进行高程测量。通过实地地段分析和测量并且进行了计算,通过EXCEL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数学方法的辅助分析,比较出其测量方法的精度。 [关键词] 全站仪三角高程对向观测法水准式观测法精度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PS Total Station and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wide, and the location accuracy has been greatly enhanced. 1.30 elevation measurement as a measurement of height control an effective tool, has been mapping the broad masses of workers of all ages. Total Station range of high precision, easy to use, while in perspective, distance and height difference, with high precision, speed, the use of a convenient, efficien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the standard of measurement used in many ways very difficult , The electronic location triangulation method can be easily measured for height. Through field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and lots were calculated by measuring EXCEL software to collate data analysis, applied mathematical methods of supporting analysis, to compare the accuracy of its measurement methods. [Keywords] Total Station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Reciprocal trigonometric levelling Standard trigonometric levelling Accuracy

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6-06-28T16:26:25.7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孙策 [导读] 本文主要对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有关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浙江杭州 310012 摘要:航空相机系统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机的精度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了。而拍摄精度不仅受到硬件系统的影响,还会受到像片倾角与位置等相关要素的影响。现阶段,高重叠度和多基线的无人机航测技术快速发展,有效提升了高程精度,可以充分满足比例相对比较大的测图需求。本文主要对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有关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空三连接点 无人机空中调查的高度重叠和多基线调查测量可以有效地自动匹配连接点,和以前的天线相比,操作更加便捷,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同时可以迅速制作地面模型,目前在公路和国土等相关领域中运用比较普遍。在讨论摄影测量的高程精度过程中,比较重视基线比的绝对高度素质,然后衡量高程精度,然而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严重影响摄影测量的高程精度并非只是基高比。在研究影响无人机航测的高程精度要素基础上,利用有关方法提升高程精度。 一、航测规范精度要求 在过去航测的规范中,针对比例尺相对较大的测图并不允许进行空三加密,应该在全野外进行摄像控点的设置。而在航影仪与空三加密软件快速发展下,并且通过长期的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大量积累,针对比例尺相对较大的测图完成空第三加密,能够充分满足规范所要求的精度,因此在航测规范中才可以允许放宽。可是在航测的规范中明确表明,针对1:500和1:1000及1:2000的比例尺相对较大的测图,若是内业的加密点高程精度依然无法满足规范需求,就应该选择不全野外的布点。由此可见,高程精度已经成为航测工作的难点。可是全野外布点会造成野外工作量加大。 二、无人机航测高程精度影响要素 (一)像片倾角 针对像片倾角比较大造成的立体模型超限现象。通过对某核电规划区域等方面,进行1:1000无人机的航空摄影测量,同时利用多种像片倾角的立体模型,收集航测高程精度并且实时统计。由于测区是丘陵地形,而设计的航高是500m,选择的相机焦距是45.8mm,同时地面的现实分辨率是8cm。 数据主要是应用PATB,选择光束方法平差之后,并且在数字摄影的相关测量工作站有效恢复立体模型过后,收集的高程点和野外实测的相应高程点实现对比分析和统计得到的误差。经过对信息数据完成分析与研究,首先,航测内的业测量高程中存在的误差会在像片倾角不断加大下而变大;其次,若是像片倾角并未超出3°,此时的高程精度就能够充分满足规范要求的精度。 (二)航摄相机 从数码相机角度来讲,像点坐标量测能够实现1/3至1/2个像素,本文假设1/T=1/2,而 GSD=0.13m,对现阶段航摄市场中相对普遍的航摄相机进行分析与统计,依据上述公式,有效推导出理论下高程精度,如图1所示。 经过对图1分析,相同的GSD,选择不同航摄相机,最后获取的理论高程精度就会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有些相差相对比较大。在航测规范中针对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航摄GSD参数区域,而为了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对应的高程精度,不仅要充分考虑基高比。但是在实践航测过程中还应该综合分析相机像素和航高以及影响幅面具体宽度等。依据多年来的航测工作实践经验,针对平原地区的测图,GSD要确保在0.13之下,同时选取宽幅相机或是视场角相对比较大的相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B/H比。相对较大的B/H值,表明立体模型处于垂直方向中的上跨较大,便于提升模型立体的切准精度。 (三)无人机航摄误差 因为受到无人机载重以及体积的影响,难以有效搭载常规航摄仪完成测绘航空摄影,现阶段应用的为中幅面CCD当作传感器的感光单元,并且对电路进行修改,完成加固。另外,因为感光单元中出现非正方形因子与非正交性及畸变差,其中畸变差会造成测量高程精度难以满足需求。 三、改进方法 (一)加强无人机的性能 有效提升无人机系统自身性能,加强对外界干扰要素的抵抗能力,有效减小像片倾角,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飞行阶段的飞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定期针对无人机系统和航摄系统实现检修与维护,从而降低由于检修不及时导致仪器出现误差。除此之外,在安装航摄系统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有关技术指导书完成,把相机CCD阵面短边和航行方向相垂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高程精度。 (二)高程二次定向方法 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彩绘过程中,一定要出现一些模型像片的倾角超限问题,即各个测量区域一定会存在一些数量立体模型航测内业信息数据高程精度误差的超限问题。对此,在无人机航测过程中,对于像片倾角相关超限模型,可以利用下述技术方法进行处理,从而提升立体模型相应高程量测精度。实践过程中,运用空三得到外方位元素有效恢复立体模型过后,而在进行像片倾角相对比较大的立体模型绝对定向时,虽然绝对定向误差残差比较小,可是全野外测量高程指点难以精确恢复至被量测地物表面。经过分析与研究,其主要是因

GPS高程测量误差分析

GPS高程测量的制约因素 3.1 高程基准面的制约因素 3.1.1 大地水准面模型方面的限制 利用GPS求得的是地面点在WGS一84坐标系中的大地高,而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测量法式(草案)》规定,我国高程采用正常高。要想使GPS高程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必须实现GPS大地高向我国正在使用的正常高的转化。 由上面GPS的测量原理可知,为了得到正常高H,,我们要知道高程异常值爹。对于长距离,GPS测量也能非常有效地得到大地高,但会遇到大地水准面和高程基准面方面的问题。由于大地水准面按经典的说法是:设想一个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其中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但是,随着现代大地测量的发展、测量精度的提高和多方面的需要,再把它说成与平均海水面重合就不能认为是严格的了。因此,我国的黄海高程基准实际上是近似高程系统。 这样的一个大地水准面模型,其相对精度是很低的,从而也制约了GPS高程测量的精度。 3.1.2 高程基准方面的制约因素 由于我国高程基准面比较多,有大连高程基准、大沽高程基准、废黄河基准、吴淞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基准等等,每一个高程基准都由一高程原点推算,有时一个点的高程值由一个或几个高程基准面来决定。

如果这些高程面的海洋测量或水准测量有误,都将会使高程基准面的基准偏离真实的重力模型,都会影响GPS高程转换的精度。 3.2 GPS高程测f方面的制约因素 3.2.1 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对GPS高程的制约 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是否可靠,直接影响三维坐标的精度。在控制测量中,无论采用快速静态或实时动态测量技术,都必须精确解算得到相位整周数,然而相位整周数模糊度的解算常常会出现解算错误的可能性,从而会影响高程测量的精度。 3.2.2 多路径效应的制约因素 所谓多路径效应是指测站附近反射物反射来自卫星的信号与卫星直接发射的信号同时被接收机接受,这两种信号产生相互影响,使其观测值偏离其真值,产生多路径误差。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能对三维坐标产生分米级影响。 3.2.3 电离层延迟对高程刚量的影响 电离层对GPS测量的影响主要有:电离层群延(绝对测距误差);电离层载波相位超前(相对测距误差);电离层多普勒频移(距速误差);振幅闪烁信号衰减;磁暴、太阳耀斑等,这些电离层的变化都会延迟GPS信号的传播路线。从而影响GPS的高程测量的精度。 3.2.4 星历和参考坐标对高程的制约 卫星的星历是描述卫星运行轨道的信息,精确的轨道信息是GPS 定位的基础。另外,为测定某点的高程就必须获得该地区的一个理想的用WGS一84参考位置。卫星星历质量的好坏及用WGS一84参考位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质量控制及精度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质量控制及精度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4D”产品的一种,它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对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数字表达。在城市和工程建设的各个领域,数字高程模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从DEM可以方便地派生出一系列适合工程应用的产品,如等高线、坡度图、坡向图、晕染图、立体透视图等。DE也是生产数字正射影像、建立三维城市景观模型以及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建库不可缺少的重要数据。在实际生产中,采用的比较多的DEM生产模式为通过模式取样进行摄影测量或其他测量测定一系列取样点的高程数据。目前,测绘数据作为计算基础,实际测绘误差并不大,DEM逼近手段也很高,但实际DEM精度却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矛盾是很突出的。本文主要是讨论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实际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及其误差来源及精度的分析。 DEM的生产流程 DEM生产流程见下图: 其中对于特征点线的采集。特征点为山顶、凹地、鞍部、山谷及地形突变点;特征线为山脊线、山谷线、水系、水域线、断裂线及地形变换线、双线公路等。等高线、高程点亦可作为图内的特征点线。可在测图方式下采集地面特征点线,所采集的特征线不要穿越房屋、桥梁等高出地面的地物。对于平坦地区采集地面点线,不能有大面积空洞;对于等高的面状区域如水库、湖泊等,按常水位同一高度采集。静止水域的DEM格网点高程应一致,流动水域的上下游DEM 格网点高程应梯度下降,关系合理。在生产DEM时,矢量数据尽可能采集的比实际范围大一些。在构TIN时,TIN网的三角形是按临近的原则找点,若边缘的矢量数据不够,容易导致DEM边界数据出错,矢量数据一般比真实DEM范围外扩300m左右,生成DEM时全部用地面矢量构TIN。图幅与图幅之间的特征矢量数据一定要接边。图幅内DEM的高程偏差不大于一个基本等高距。为保证DEM的接边精度,单模型DEM之间至少有2~3排格网的重叠带,相邻图幅DEM数据重叠区公共格网点高程必须一致。 DEM的质量控制 在DEM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事实上,不管采用何种测量方法,测量数据总会包含各种各样的误差,DEM数据也不例外,这些误差从不同方面影响了DEM原始数据的质量。DEM原始数据的质量有将严重影响最终DEM 的产品和派生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由此可见,对DEM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误差分析及应用(精)

三角高程测量 1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 三角高程测量是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或高度角)求定两点间的高差的方法。它观测方法简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是测定大地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目前,由于水准测量方法的发展,它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但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依然被广泛采用。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我们需要使用全站仪或者经纬仪测量出两点之间的距离(水平距离或者斜距和高度角,以及测量时的仪器高和棱镜高,然后根据三角高程测量的公式推算出待测点的高程。 由图中各个观测量的表示方法,AB两点间高差的公式为: h=S0tanα+i1-i2 ①

但是,在实际的三角高程测量中,地球曲率、大气折光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非常大,必须纳入考虑分析的范围。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主要分为:单向观测法,对向观测法,以及中间观测法。 1.1 单向观测法 单向观测法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它直接在已知点对待测点进行观测,然后在①式的基础上加上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改正,就得到待测点的高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的改正不便计算,因而精度相对较低。 1.2 对向观测法 对向观测法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对向观测法同样要在A点设站进行观测,不同的是在此同时,还在B点设站,在A架设棱镜进行对向观测。从而就可以得到两个观测量: 直觇: hAB= S往tanα往+i往-v往+c往+r往② 反觇:

hBA= S返tanα返+i返-v返+c返+r返③ S——A、B间的水平距离; α——观测时的高度角; i——仪器高; v——棱镜高; c——地球曲率改正; r——大气折光改正。 然后对两次观测所得高差的结果取平均值,就可以得到A、B两点之间的高差值。由于是在同时进行的对向观测,而观测时的路径也是一样的,因而,可以认为在观测过程中,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往返两次观测的影响相同。所以在对向观测法中可以将它们消除掉。 h=0.5(h AB- h BA =0.5[( S往tanα往+i往-v往+c往+r往-( S返tanα返+i返-v返+c返+r返] =0.5(S往tanα往-S返tanα返+i往-i返+v返-v往④

地形测量内容

地形测量内容 摘要:《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该课程建设中,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项目化工作任务模式,遵循实用性、技能性、通用性和先进性等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按照测量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测量精度评定、地形图使用4个典型项目工作任务,再将其细化为10个学习情境,并分阶段展开模块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地形图;测量 一、地形测量的精度要求 1.1 点位精度要求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0cm;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0.5倍。 1.2 地物点之间的精度要求 地物点之间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10cm;施测困难地区的地物点之间距中误差,可按上述规定放宽0.5倍。 二、地形测量的方法 2.1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应当包括规划用地许可证法定的范围,但不仅限于此范围,如工程有超范围建设部分,也应据实测绘。同时还需测量与法定范围内建筑有四至间距关系的建筑。 2.2测量内容 地形测量的内容包括建设基地内的地形地物、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附属设施的测绘内容包括柱廊、檐廊、架空通廊、底层阳台、门廊、门顶、门、门墩和室外楼梯以及和房屋相连的台阶、开放空间、停车位等。 2.3控制测量 目前常用的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传统导线测量的方法、静态GPS测量的方法、GPS-RTK测量的方法。由于导线测量和静态GPS测量需要有足够多的已知点,而且作业过程费时费力,因此,目前多采用GPS-RTK测量的方法。在这里,重点介绍一下GPS-RTK技术。GPS- RTK测量又分为单基站和网络RTK两种方式,单基站的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安置一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的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设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并显示给用户测点的坐标直至满足用户要求(一般情况下 1~2秒,当有建筑物或树等其它遮挡时,用时会延长)。在利用GPS-RTK采集控制点时,有效的观测卫星数不小于5颗;卫星高度角不小于15°;PDOP值应不大于6;并且持续显示固定解时,方可用于生产作业。 三、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3.1 地形测量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就可根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测绘成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传统方法有经纬仪测绘法、光电测距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和摄影测量方法等。现代的全站仪均以存储卡、内部存储器或电子手薄的方式记录数据,本次测量采用“全站仪+E500” 外业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并做好草图,提高了地形测绘的自动化,为保证房屋等地物坐标点能满足精度要求,细部点坐标采集采用全站仪加小棱镜进行,用E500掌上电脑进行数据采集记录,然后统一输入台式计算机中,利用Tle.exe进行细部点计算和生成展点数据文件。 用喷墨打印机按规划分幅展绘出所有包括控制点及细部点的白纸图。 3.2 地形图实地连线 利用白纸图到野外进行实地连线,内容包括建筑物、路、河涌、田基、坎的连线;调查楼层结构、门牌,路、街、巷、所在单位、河涌名称,加以注记;独立地物,设备井等都清

地形图测量方案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1) 三、作业依据 (2) 四、技术方案 (3) (一)仪器、设备 (3) (二)作业流程 (4) (三)基础控制测量 (5) (四)地形图测绘 (6) (五)内业处理 (24) 五、测绘成果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4) 六、生产组织实施计划 (25)

为了保证本次工程的顺利实施与按时完成,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根据用户提供的有关资料,经过实地踏勘和已有测绘资料的详尽分析,编写该区1:2000地形图测量方案。 一、任务概述 1.任务名称: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矿区1:500地形图测绘工程。 2.测区范围:新疆宝明矿业有限公司石长沟露天矿区。 3.地理位置:东经 106°12′05″~106°12′49″ 北纬 26°37′28″~26°38′17″4.测绘内容: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绘。 任务总量:测图总面积为1.45平方公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荣祥工作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西约27km处,行政区划属清镇市流长乡管辖,北起冷水大田,南至老黑山高程为1635.1米的半山腰,总长1.61km。矿区范围由12个拐点圈定,其范围拐点直角坐标见表1: 表1 清镇市流长乡荣祥铝铁矿山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表 拐点编X 坐Y 坐标拐点编X 坐Y 坐标

1 294789356207917 29470235620196 2 294766356206298 29466835620186 3 294777356204649 29465935619601 4 2947643562031110 29474935619573 5 2947473562032911 29480435620246 6 2947433562029512 29481035620513 工作区属峰丛地貌,山脊走向北东,海拔高程1282~1588m,相对高差306m。在矿区东部至东北部的碳酸盐岩分布区,沟谷深切,发育悬崖峭壁,高差在20~60m之间;矿区中部地形切割小,地形相对较缓,坡度一般在15~40°之间。地势呈东高西低,北部高差一般为100m左右。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192.5mm,年最大降雨量1601.8mm,最大日降雨量为221.2mm(1963年7月11日)。年最高日气温为34.5℃(1961年7月2日),最低日气温-8.6℃(1977年2月10日),相对湿度83%。每年4~9月为雨季,6~7月雨量较集中,多雷暴雨,偶有冰雹。12月至次年2月有间断性凌冻。村落分布零散,区内交通以汽车运载为主,至清镇市有县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本测区测绘困难类别程度属于较难。 三、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