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精编版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精编版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精编版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群的研究为起点(源头),分别形成了世界心理学的三大主流: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派和其他心理学派(包括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三大主流学派的起源不同,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也各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的研究,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在对天才的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为反省心理学派(杜向阳从1987年开始研究天才,20年后的2007年创立反省心理学);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三大主流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应用体系都有所不同·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三,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出了心理二元说、四大意识流、心理的工厂比喻、精神相对论等多项世界首创,更重要的是发现了“二元心理”,并开创研究“第二心理”之先河,其意义不亚于精神分析开创研究潜意识之先河,因为二者都大大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新领域,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发现第二心理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关系到心理学的学科定性、研究方法,关系到心理黑箱能否打开以及打开的方法(这一点关系到心理学的成熟和腾飞),此外还关系到“人工智能”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因为打开心理黑箱是人工智能用计算机模拟人脑高级思维的前提!

反省心理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反省研究法)、独特的概念体系(心潮、浅层、三式信息等新概念),以及独特的理论体系(心理二元说、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流理论、心潮理论、浅层理论、精神相对论等)和应用体系(心理治疗、天才培养、高级人工智能、打开心理黑箱四大应用领域),所以,反省心理学像西方的认知心理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流派一样,是心理学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新流派。反省心理学是世界心理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独创的概念、独创的理论,并且其概念、理论能贯穿应用于人的整个心理活动的理论体系之一。

反省心理学吸收、继承了中外心理学思想中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重大的创新与发展。例如,继承了西方的“意识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大意识流”学说;继承了西方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潜意识领域里的“心潮理论”、“浅层理论”、“精神相对论”等整套理论;继承了认知心理学中的“计算机比喻”,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并提出了“心理的工厂比喻”,从而使对心理的揭示和描述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继承了西方心理学中的“元记忆”“元认知”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新理论—“心理二元说”等。

四,他心理学流派

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一、精神分析学派 对弗洛伊德大家都比较了解,他的学问很深,我在这里说一个最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小提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我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灾区我做过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地震的废墟里面你呆的时间很长的人,比如说48小时或者72小时才被救出来以后。那么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没有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的话,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进到大城市,到了48层的这种电梯、那个高楼大厦去工作,他是不敢坐电梯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这个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他未来会有很多障碍。就是人的现在的状态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因为你曾经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所以你就很害怕去面对这种密闭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负性的心理能量”,一定要去释放,一定要去表达。所以我们讲碰到这样的人,就要用多鼓励他参加活动,多跟人交流。那么如果真正要帮他改变的话,就要看到他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它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压力,容易碰到压力,就是因为他有不好的习惯。(小提示:人们常常遇到压力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容易拖延,是吧,很容易形成很多坏毛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他容易使得生活很乱,所以容易有压力。那么

大家就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么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说这个跟我们这个干部的社会管理也有关系,是理解人性。

案例:从前有位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他非常喜欢在这安静的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来到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想将小孩赶走,可他知道越赶他们,他们会玩得越开心。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小孩说:“孩子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我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真的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学的一个小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觉得人的行为是不好控制的,是吧,不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的行为是不好控制。但是,他可以,他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他自己口袋里的钱,他的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把他口袋里的钱和这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人的行为,这里面就是行为主义就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行为的背后受到哪些东西的一些影响,那么形成一个很好的管理机制。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 那么人本主义强调的人是有他的动力的,特别强调要以人为本哪,关注人的感受。它强调的是有两种倾向性,第一种倾向性就是说每个人都想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的去贡献自己的这种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但是他同时还会受到一种

对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的理解 (2)

对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的理解 外国语学院杨诗雅11英教2班2011154218 摘要:西方心理学有三大势力,它们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自被创建以后,被后来的心理学家们不断完善,其影响力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是非常巨大的。我最感兴趣的是《梦的解析》。因为我觉得,梦是一种飘渺而神奇的境界。在我们中国古代就有了周公解梦之类的对梦的研究。行为主义在上个世纪20年代流行,并且对西方乃至世界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行为主义非常重视环境的塑造能力,认为一个人周边的环境能对这个人的性格和行为起一定的塑造作用。但是,它否认了遗传的作用和过度夸大了环境对塑造人的作用。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也就是自我,本我和超我。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对世界的影响深远,不容小觑。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正文:在心理学课上,我们学到了西方心理学有三大势力。它们分别是:由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法;认为环境可以塑造人的行为主义;由卡尔、罗杰斯为代表,认为人可以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由于这三个学说对社会的影响最大,故称它们为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它们当中有一些理论和学说解释了人们对有关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又是不相同的,在不相同的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他是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自被创建以后,被后来的心理学家们不断完善,其影响力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都是非常巨大的。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奥地利一个小镇,父亲是一位商人,小时候他家境比较富裕,这使得他有了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我觉得他能有后来伟大的成就,跟他早年的所受的教育和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他曾经学过医,对人体内神经的分布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我相信,这些为了他以后提出精神分析学说奠定了一定基础。 除此之外,我觉得弗洛伊德还是一位对爱情忠贞的“好男人”。在他26岁的时候,他遇上了一位美丽而且有良好教养的犹太姑娘,他们在两个月之后便决定终生厮守。但是后来那姑娘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住,他们面临着3年的分离。但是,在这3年里面,弗洛伊德写下900封信,几乎是每天一封啊!身为21世纪的大

心理咨询5种流派

咨询的流派 1、精神分析 a)基本理论及其意义:无意识理论(分区观点)、结构观点(人格理论)、心里动力 观点(心理驱动)、发展观点(性欲学说)、适应观点(防御机制) З无意识理论:探讨来访者过往的经历;将这些经历和来访者目前的症状 建立心理意义 З人格理论:注意来访者的人格的三个构成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咨询的方案和目标(本我、自我、超我) З心里动力观点:里比多 З发展观点: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13-15(恋母情结/恋父情结)--潜伏期15-16--青春期 З防御机制:压抑(超我不能容忍,威胁性记忆念头禁锢于无意识中,选 择性遗忘);投射(把本我欲望加在另一个身上,断定是别人而非自己存 在这样的动机);置换(用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合理化 (形成了一个动机不能被意识接受的行为或观念,于是找一个正当理由 解释);反向形成(反向表达观念);转化心理-身体 b)311: í探讨来访者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 í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来访者对本我的剖析 í解除自我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 í善用来访者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í目的是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成熟,提高适应能力 c)异常心理原因说明 З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理论) З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结构观点)З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不住, 产生心理和行为异常;压住,更深的意识不到的痛苦,以其他扭曲、伪 装的形式表达出来(无意识理论,心理动力学) d)本我占优势,以便产生缺乏自我控制的原始人,超我占优势便产生抑制自我的清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群的研究为起点(源头),分别形成了世界心理学的三大主流: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派和其他心理学派(包括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三大主流学派的起源不同,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也各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的研究,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在对天才的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为反省心理学派(杜向阳从1987年开始研究天才,20年后的2007年创立反省心理学);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三大主流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应用体系都有所不同·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三,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

心理学七大流派

心理学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 (3)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 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 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 的传播和发展; ②把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 义和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 (3)观点:

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 流的概念; ②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 限; 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观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 和决定的。 (4)评价:

心理学习题

6.(C )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组织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___C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 15.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_A__。 A.认知过程B.行为C.思维活动D.潜能 18.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强度称为__C_。 A.差别感受性B.绝对感受性C.差别阈限D.绝对阈限 19.衡量感受器感受性的指标是_B__。 A.反应时间B.阈限C.适宜刺激D.感受能力 21.(C)理论认为每一种符号每一种形式都有相应的摸板进行匹配。 A.原型匹配理论B.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 C.模板匹配理论D.特征分析理论 22.(A)理论认为对象识别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通过近似匹配的手段进行识别。 一种抽象形式被称为(不知道 B ) A.摸板B.原型C.特征D.摸板 32.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被称为( C )。 A.无意记忆B.有意记忆C.内隐记忆D.外显记忆 36.有意识思维也就是(C ),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的思维策略。 A.综合思维B.抽象思维C.分析思维D.逻辑思维 37.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已有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被称为( D )。 A.有意识思维B.形象思维C.分析思维D.受制思维 38.一个人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不同寻常的现象,这反映的是( B )。 46.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粗枝大叶为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C )。 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49.以下哪项对于性格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D A.性格是对现实态度的个性特征B.行为方式中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特点 C.性格受社会的影响D.性格是多变的 50.以下哪项不是性格的态度特征?(B) A.对别人、对集体社会态度的性格特征B.对生活态度的特征 C.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特征D.对自己态度的特征 52.有些人善于发现问题,有些人对问题熟视无睹,这是(A )的表现。 A.性格的理智特征B.性格的情绪特征 C.性格的意志特征D.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对1现实的 2 57.个性发展阶段理论是( B )提出来的。80 埃里克森提出个性的八个发展阶段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荣格D.阿德勒 67.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 )。 A.发现法B.头脑风暴法C.掌握法D.先行组织者 69.智力年龄的概念由(c)提出,后经由()修正,并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 A.推孟,比纳B.比纳,西蒙C.比纳,推孟D.比纳,韦 74.(C )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76.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语言的习得1相互作用轮2强化术3先天决定论 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 78.信息传达到(C ),才会产生清晰的感觉经验。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之欧阳家百创编

心理学三大流派简介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精神分析学派 对弗洛伊德大家都比较了解,他的学问很深,我在这里说一个最简单一点,就是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很多心理活动是可以理解的,是可以理解的。(小提示:人的现在是由过去所决定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可以理解和分析的)我这里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四川灾区我做过一些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那么在这个地震的废墟里面你呆的时间很长的人,比如说48小时或者72小时才被救出来以后。那么他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没有及时的得到心理援助的话,未来如果有机会他进到大城市,到了48层的这种电梯、那个高楼大厦去工作,他是不敢坐电梯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这个过去的经历会决定他未来会有很多障碍。就是人的现在的状态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因为你曾经在密闭的空间呆的时间太长,所以你就很害怕去面对这种密闭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负性的心理能量”,一定要去释放,一定要去表达。所以我们讲碰到这样的人,就要用多鼓励他参加活动,多跟人交流。那么如果真正要帮他改变的话,就要看到他这个现象背后是有原因的。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它认为人之所以出现压力,容易碰到压力,就是因为他有不

好的习惯。(小提示:人们常常遇到压力是由于人们习以为常的习惯所导致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容易拖延,是吧,很容易形成很多坏毛病,生活方式不健康,所以他容易使得生活很乱,所以容易有压力。那么大家就可以去体会一下这么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故事,就是说这个跟我们这个干部的社会管理也有关系,是理解人性。 案例:从前有位老人家门口有一片公共草地,他非常喜欢在这安静的草地上享受阳光。可是某一天开始,一群小孩来到草地上玩,非常吵闹。老人想将小孩赶走,可他知道越赶他们,他们会玩得越开心。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小孩说:“孩子们,你们明天继续来玩吧,我给你们一人1美元”,这群小孩喜出望外,于是第二天真的来了。这样几天之后,老人说“孩子们,我不能再给你们1美元了,我只能给你们每人0.5美元。”孩子们有些不悦,但是也接受了。又过了几天,老人说“从明天开始,我只能给你们每人5美分了。”孩子们说“5美分太少了,以后我们再也不来了!” 那么这是一个心理学的一个小实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人家就觉得人的行为是不好控制的,是吧,不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做管理的时候,有很多老百姓的行为是不好控制。但是,他可以,他所能控制的就是控制他自己口袋里的钱,他的智慧的地方就在于把他口袋里的钱和这个人的行为挂起钩来,通过控制钱来控制人的行为,这里面就是行为主义就强调的是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可以控制的,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行为

心理学七大流派 (1)

心理学七大流派 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 (3)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 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 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 的传播和发展; ②把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 义和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 (3)观点: 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 流的概念;

②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 限; 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观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和 决定的。 (4)评价: ①促进了心理学的客观研究,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推动了 心理学的应用; ②过分简化的S—R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心理学地三大势力

简析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 :钦锐琦 学号:2015013030

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摘要:西方心理学三大势力包括华生建立的行为主义学派、弗洛伊德建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和以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它们不仅对心理学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同时又对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整理了行为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基本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典型代表人物的理论体系。并简要分析了这三大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关键词: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三大势力 科学心理学建立以后,围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展开了争论,出现了现代心理学的十个主要学派:容心理学、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这些学派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和自然基础,并有其贡献于局限。其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心理学逐渐发展壮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三大势力”。 一、行为主义学派 行为主义是由华生于1913年所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其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历史渊源 哲学背景:机械唯物主义是华生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主要表现有三点:把人和动物相混淆,只承认两者之间的连续性,不承认人与动物行为的本质区别;割裂意识与行为,否认意识的存在及其可知性,否认心理的认知功能,把心理与行为等同起来,把一切心理活动都简化为S-R的活动和单纯的适应功能;否认行为的遗传,单纯强调学习和训练的作用,导致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 早期行为主义者霍尔特等人主要是以新实在论为其哲学根据,通过抹煞主观和客观的区别、真理和谬误的区别来否认客观存在。新行为主义则是以逻辑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的操作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自然科学背景:行为主义与生理学的关系直接,俄国谢切诺夫、巴甫洛夫和别赫切列夫的生理学是行为主义的自然科学根据。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精编版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精 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群的研究为起点(源头),分别形成了世界心理学的三大主流: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派和其他心理学派(包括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三大主流学派的起源不同,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也各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的研究,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在对天才的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为反省心理学派(杜向阳从1987年开始研究天才,20年后的2007年创立反省心理学);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三大主流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应用体系都有所不同·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三,反省心理学派

学习心理学各大流派

学习心理学各大流派 我从网上查到一些关于学习心理学的资料,引用一下:就我们学到的很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都是从这几个心理学入手的,我到网上查到的学习心理学也是这几个学派: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 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 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 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代表理论:桑代克(Thormdike,E.L.)的试误说、巴甫洛夫(I.P.Pavlov)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程序教学理 论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对帮助教师克服当时教学中缺乏的强化(反馈)。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弊病起着 积极的作用。程序教学理论同其它理论一样不可能没有缺点

和局限性,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此外,这种 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特别在当今的信息时 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 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克勒(W.K? hler)的顿悟说、托尔曼(E.C.Tolman)的认知—目的论、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J.S.Bruner)的认知 发现说、奥苏伯尔(D.P.Ausubel)的认知同化论、加涅(R.M.Gagne)的学习条件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海德(F.Heider)和 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 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

心理学各种理论流派

*智力的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3、吉尔福特的“三维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应从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来考虑。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提出的七种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语言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5、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即成分智力、背景智力、经验智力。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1、卢相说19世纪德国医生、解剖学家加尔首先提出,之后他的弟子施普茨海姆采用了卢相说一词。他认为:颅骨的外部形状和内部脑的结构有关,并相信心理特征与颅骨形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 2、定位说认为:大脑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各司其职。 3、整体说: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是最重要的代表,发现了机能的统一性和差别性,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卢相说和定位说。20世纪初,美国拉什利通过实验发现:大脑损伤的动物的习惯形成会出现很大障碍,这种障碍与脑损伤的部位无关,却与脑损伤的面积有很大关系。 4、机能系统说,由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批次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5、模块说和泛脑网络论是关于脑功能研究的最新成果。模块说是1976年美国生理学家查尼加提出的。

1、艾森克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的性格有影响。 2、行为主义流派中,华生用经典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斯金纳用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人的性格形成。他们都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 3、人格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的接触倡导者凯利提出了个体建构论。证明人格除了受环境的影响,还受人自身的认知因素的影响。 4、社会认知理论是当代的一种整合性的人格理论,特别注重环境和认知的交互作用。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这种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论。观察学习中的强化是替代强化,而不是直接强化。观察学习中的认识因素还包括:当一个人模仿他人的行为时,就会依据榜样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行为确定一个标准,并用这个标准评价自己、要求自己。这就是自我规范或自我调节。班杜拉将这种强化称为自我强化。 *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 2、精神分析论将心理发展视为心理性欲的发展,或称性的发展。 3、相互作用论:在皮亚杰看来,个体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制约: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化。 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经验主要是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可以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来说明适应过程。思维起源于动作。 4、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代表人物是格塞尔。他的观点来源于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参考文献】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

【参考文献】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 [box=#CCCCCC]综述 1879年以来,整个心理学界出现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热烈的学术研讨的繁荣局面。在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以后,又接二连三相继出现了或反对或继承冯特的理论,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理学派上百个。这些学派分布广泛,遍布世界各地。 这些学派,有从内在的意识去研究的,有从外在的行为研究;有从意识的表层研究,有从意识的深层研究;有从静态,有从动态;还有从生物学、数理学、几何学、物理学、拓扑学、民族学、文化学等等其他不同角度去研究的。所有的学派、包括相互继承的学派,在它们的心理研究对象、范围、性质、内容以及方法上都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这百余年心理学发展的速度以及研究成果,远远超过人类历史上对心理研究成果的所有总和,对心理现象探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心理科学的这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地集中体现在一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曾代表过一个时期的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倾向、都曾对心理学本身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都曾客观地左右过心理学历史的发展进程的心理"大学派"的形成发展上;心理科学100余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也主要地反映在这些心理学大派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上。 而贯穿心理学百年史的主干线,就是十大学派形成发展的历史。这十大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日内瓦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box] 内容心理学派 [box=#FFFFFF]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七大心理学流派简介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研究方法:内省法 观点: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认为其他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评价:构造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摆脱了思辨的羁绊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这个学派所从事的纯内省分析,严重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等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意识的作用于功能,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变化的整体,即“意识流”,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评价:机能主义是在反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其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可以观察的行为,遵循S-R的公式,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应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行为是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学习的结果。 评价:行为主义学派的主张过于极端,否定意识研究的重要性,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但他们对于研究客观性的强调,有利于心理学沿着客观科学的道路走下去。 4、格式塔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研究方法:实验法 主要观点:该学派主张心理学的整体性,著名观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是一个整体,一种组织完型。

评价: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但他们强调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且他们对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等的研究成果至今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5、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个案法等 主要观点:理论来源于临床经验,强调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无意识会表现在人的 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评价: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动机的研究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但是他们过分强调无意识 的作用,早期的理论具有泛性论的特点,这些都是错误的。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 派修正了弗洛伊德原有的理论,更强调其他因素对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6、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重视人格,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人各种需要的实现,以建立完善的自我, 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去研究人性,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但其理论 体系仍不完备,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也有待商讨。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西蒙等 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计算机模拟等 主要观点:认为人脑中进行着积极地对所接受的信息认知加工的过程。他们将人与计 算机进行类比,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家相信,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特别是认知 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才能真正揭示脑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点,在新世纪,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

第40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9月 Vol.40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8 ────────── 收稿日期:2018-04-23 修回日期:2018-05-25 作者简介:尹新瑞(1986-),男,山东滨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政策。 -66- 哲学经济学研究 人性善恶:三大心理学流派的人性观思想及本土化路径 尹新瑞 (南开大学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学系,天津 300071) 摘 要: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三种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流派,也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在对人性的基本认识上,三种理论流派采取了不同的理论预设,从而也决定了其不同的咨询治疗技术。文章分析了三种主要心理学理论关于人性的不同观点以及所采取的心理咨询技术,认为社会工作学界和实务界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研究和运用以上三种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模式时,应注重对中国文化特异性的考察。 关键词:人性观;性善论;性恶论;儒家 中图分类号:C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8)05-0066-05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5.013 Good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Three Major Schools’ Psychological Ideas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Indigenization YIN Xin-rui (Department of Social Work and Social Policy,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Humanistic psychology, psychoanalysis, and behavioral psychology are three major schools of psychology which are also called three major forces of psychology. In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three theoretical schools adopted different theoretical presuppositions and thus determined their different counseling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Three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bout human natu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adopted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is, the best way to apply the abov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and treatment models should focus on specificity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the concept of human nature; the theory of good nature; the theory of sexual evil; Confucianism 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界和社会工作界常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模式。由于对人性的认识不同,三种理论采取了不同的心理咨询技术。本文在对三种理论关于人性不同假设及其治疗模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国传统儒家人性观思想的分析,探讨以上三种理论及治疗模式在中国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本土化路径。 一、人性观:性恶论、性善论、无善无恶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性观 1. 决定论的人性观 首先,弗洛伊德的人性观是一种决定论的人性观,这种人性观的形成受当时主流的科学学说和其他哲学流派的影响。19世纪中叶,人类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尤其是物理学领域中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生物学中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的确立,不但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也为人们深入认识心理活动创造了条件。人类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影响了弗洛伊德关于人性的假定,使他的人性观深深打上了物理学和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烙印。受此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所有行为和思想都不是偶然发生的,都

心理学的重要派别

心理学的重要派别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在心理学独立之初,心理学家们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存在着尖锐的分歧。 (一)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向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向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在他们看来,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依靠被试者对自己经验的观察和描述。 (二)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机能心理学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以思维为例,构造主义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则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适应中的作用。机能主义的这一特点,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的过程。20世纪以来,美国心理学意志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应用,这和机能主义的思潮是分不开的。 (三)行为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激烈争论的时候,美国心理学界出现了另一种思潮: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②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在华生看来,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无法对它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华生曾经说过,在一本心理学书中,“永远不使用意识、心理状态、心理内容、意志、意象以及诸如此类的名称,是完全可能的……它可以用刺激和反应的字眼,用习惯的形成,习惯的整合以及诸如此类的字眼加以实现”。行为主义产生后,在世界各国心理学界产生了很大反响。行为主义锐意研究可以观察的行为,对心理学走上客观研究的道路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它的主张过于极端,不研究心理的内部结构和过程,否定研究意识的重要性,因而限制了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四)格式塔心理学 在美国出现行为主义的同时,德国也涌现出另一个心理学派别——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主义都靠批判传统心理学(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起家,但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两派又有截然不同之处。 格式塔在德文中意味着“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主张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这是和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大相径庭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例如,一首乐曲包含许多音符,但它不是各个音符的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