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图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图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图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图

1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 智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侧、腿的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

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十二经脉循行原文背诵 一、手太阴肺经 1、经脉概述肺经——在体内属肺络大肠 手太阴——从胸走手。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在胸部接足厥阴肝经,在手端交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 2、经脉循行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3、病候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二、手阳明大肠经 1、经脉概述 大肠经---在体内属大肠络肺 从手走头,分布在上肢外侧的前缘,接肺经于手指端,交胃经于鼻翼旁. 2、经脉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病候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三、足阳明胃经 1、经脉概述 胃经——在体内属胃络脾,足阳明—从头走足。分布于下肢外侧前缘,在鼻翼旁接手阳明大肠经,在足大趾端交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 2、经脉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3、病候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 1 四、足太阴脾经 1、经脉概述 脾经—在体内属脾,络胃 足太阴—从足走腹胸。分布于胸腹任脉旁开的第三侧线和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8寸前行下肢内侧正中),在足大趾端接足阳明胃经,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 2、经脉循行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 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3、病候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欠)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 五、手少阴心经 1、经脉概述 心经—在体内属心,络小肠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及部位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及部位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术,中医讲究人体是由许多种经脉和穴位组成的,中医在治疗许多疾病时都需要打通经脉,找准穴位,然后采用适当的理疗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讲可能对于有关手太阴肺经不太了解,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有关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及部位吧。 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该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 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厥阴肝经于肺内,下接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经脉分布于胸前、上肢内侧前、拇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中府,末穴是少商,左右各11穴。

★中医学考研之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及分支: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医学|教育网整|理,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3.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 动态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穴位图(动态图)(转载) 2010-12-09 09:57:14| 分类:中医诊断 | 标签:穴位一侧上肢分布大肠|字号订阅 中医将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能给大家都打开健康之门: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首穴商阳,末穴迎香。本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起始、终端路线二 与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 喉、肺交联处横行岀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 沿鱼际边缘岀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 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 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 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邙日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

肠。 注: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頰入下龈(故:大肠经火下齿疼痛), 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 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 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人体经络图

人体经络图 十二时辰和人体经络时表 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寅时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 凌晨5点-7点(卯时)这段时间是手阳明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卯时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7点-9点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起床了,如果你有胃痛、胃酸等毛病,可以建议在这个时间段养养胃哦,因为这段时间是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来吃些养胃的食物效果是最明显的。例如:凤梨、香瓜、南瓜、番茄、柠檬、柳橙、苹果、红茶、茴香、芹菜、木耳、香菜、蘑菇、玉米、牛肉、牛奶、羊奶、扁豆、马铃薯等。起床健身后,饮一杯白开水,用木梳梳发百余遍,有醒脑明目的作用。洗脸漱口,早餐。早餐宜食粥,宜淡素,宜饱。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人体12条经络

人体12条经络 1.胆经(运行时间:23:00——1:00)称为子时 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时期,必须休息。 2.肝经(运行时间:1;00——3:00)称为丑时 此时是肝经运行时期。必须休息,因肝在此时起到解毒,过滤血液毒素的作用, 如果在此阶段不注意休息经常熬夜对肝不好,易患肝炎,广东人由于夜生活过渡 丰富10个人当中9个人得肝炎。 3.肺经(运行时间:3;00_____5:00)称为寅时 此时是肺经运行时` 4.大肠经(运行时间:5;00——7:00)称为戊时 此时是大肠经运行时,此时排大便最好。即使你还在睡觉,但你的机体已醒来,内分泌功能活跃,如果起床,不要匆忙,动作舒缓为好。 5.胃经(运行时间:7:00_____9;00)称为晨时 此时是胃经运行时,一定要吃早餐养胃。但此阶段心脑血管病易发作,最佳运动练瑜珈。9点期间痛感和恐惧感最小,是看牙医的最好时期。 6.脾经(9:00____11:00)称为shi时 此时是脾经运行时,开始消化。如果想吃奶油蛋糕,最好在这时而不是午饭后,这时脂肪会转化为能量,而不会储存在腹部和大腿。 7.心经(11:00——13:00)称为午时 此时是心经运行时,此时全身血液循环最好。 8.小肠经(13:00——15:00)称为未时 此时是小肠经运行时。13:00为午休的最佳时间。14:00身体的静电荷最小,适宜梳理头发。 9.膀胱经(15:00____17:00)称为深时 此时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16点身体需要运动:跑,跳,游泳等。如果不得不坐着工作,也要站起来走一走,做做下蹲,这有利于保持精力。 17点是放松的时间,可以玩玩乐器,这时双手最灵活。同时你能说善辩,利于此时说服你的亲属,朋友和同事。 10.肾经(17:00——19:00) 此时是肾经在运行时。18点是晚饭的最佳时间,但要适量。这时多余的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不是能量。 11.心包经(19:00——21:00)称为戍时 此时是心包经运行时。19点做护理皮肤,各种营养面模会带来最大的好处。服用各种药物吸收也最好。20点看看画册,书,试试新衣服对调节精神最好。因为此时对美的

针灸学 十二经脉 循行 灵枢 原文 加 彩图 (经典图文并茂)

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 阳溪(经)、偏历(络)、温溜、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巨骨、天鼎、扶突、 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 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 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共42穴,左右各21穴。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精)

人体十二条经络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各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 肺经: 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 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大肠经: 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 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 胃经: 功效:胃为后天之本, 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治疗大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穴,长寿穴。治疗慢性胃痛,增强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 小贴士:肠胃先揉左腿,肝胆经先从右边揉。 上巨墟:足三里下三横指。治疗大肠疾患。 下巨墟:再往下三横指。治疗小肠疾患,小腹痛。 丰隆:外踝尖上八寸旁开一指。注意不要找到胆经上了。去除高血脂,去痰湿。 脾经: 功效:脾主运化,帮助胃吸收消化。脾主统血 隐白:大脚趾内侧,通常用艾灸的方法。治疗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 太白:大脚趾往上贴着骨头揉。通过脾来补肺,健脾的功能相当于山药薏米粥。要经常揉。 公孙:用大姆指从太白穴往上捋,有个磕头。促进肠子蠕动,对治疗消化不良,肚胀效果非常明显。沿小腿内侧揉脾经可治疗痛风。 血海:掌心扶着人的膝盖大拇指的位置,找一个敏感的痛点点按,可治疗出血症,血瘀症,贫血。缓解脾胃不调。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

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循行

1.循行部位:屬於肺,上至 氣管、喉嚨,沿鎖骨横行至腋下(中府、雲門二穴),沿上肢内側前緣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經大魚際部,至拇指橈側尖端(少商穴)。 2.分支:從腕後(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橈側尖端(商陽穴),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肺,絡大腸,通過横膈,並與胃和腎等有聯繫。 1.循行部位: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撓側尖端(商陽穴),沿食指撓側上行,經過合穀(第一、二掌骨之間)進入兩觔(拇長伸肌 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沿上肢外側前緣,上行至肩前,經肩盂穴(肩端都),過肩後,至項後督脈的大椎穴(第七頸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陽明經的缺盆穴(鎖骨上窩),絡於肺,下行通過横膈,屬於大腸。 2.分支:從缺盆上行,經頸旁(天鼎、扶突)至面頰,入下齒齦中,複返出來夾口角,通過足陽明胃經地倉穴,繞至上唇鼻中央督 脈的水溝穴(人中),左脈右行,右脈左行,分别至鼻孔兩旁(迎香穴),與足陽明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大腸,絡肺,並與胃經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側(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會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側(承 泣、四白),進入上齒齦内,複出繞過口角左右相交於頦唇溝(承漿穴),再向後沿下頜出大迎穴,沿下領角(頰車穴),上行耳前,經顴 2.分支: ?面部分支:從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嚨旁進入缺盆,向下通過横膈,屬於胃(會任脈的上脘、中脘),絡於脾。 ?缺盆部直行脈:從缺盆下行,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沿中線旁開二寸),至鼠蹊部的氣沖(又名氣街)穴。 ?胃下口分支:從胃下口幽門處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層,下行至氣街穴,與來自缺盆的直行脈會合於氣沖(氣街穴)。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側(髀關穴);沿下肢外側前緣,經過膝蓋,沿脛骨外側前緣下行至足背,進入第二足趾外側(厲兑穴)。 ?脛部分支:從膝下三寸足三里穴分出,下行至第三足趾外側端。 ?足背分支:從足背(沖陽穴)分出,進入足大趾内側(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胃,絡脾,並與心和小腸有直接聯繫。 1.循行部位:足太陰脾經起於足大趾内側端(隱白穴),沿足内側赤白肉際上行,經内踝前面(商丘穴),上小腿内側,沿脛骨後 緣上行,至内踝上八寸處(漏穀穴)走出足厥陰肝經前面,經膝股内側前緣至沖門穴,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通過横膈,夾食管旁(絡大包,會中府),連於舌根,散於舌下。 2.分支:從胃部分出,向上通過横膈,於任脈的膻中穴處注入心中,與手少陰心經相接。 3.聯繫髒腑:屬脾,絡胃,與心、肺等有直接聯繫。

(完整版)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循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十二经脉循行顺序记忆

——记忆十二经脉循行的秘诀 十二经脉的走向与命名规律其实体现了经脉的主要分布部位和所联系的脏腑,了解并灵活运用它们,将很快记住十二经脉循行分布情况,用于指导针灸临床选穴与治疗。 一、十二经脉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附:记忆要点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举手直立,阴升阳降”。 二、十二经脉命名规律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手足、阴阳、脏腑而确定的。现分述如下: ①脏腑 十二经脉与人体六脏六腑有特定的联系,这种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表示。其中经脉直接联系的脏或腑,称为“属”,并以此脏或腑来命名该经脉;而属

脏或腑的经脉又联络与其相表里的腑或脏,这种联络称为“络”。如手太阴肺经以“肺”命名,表示该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以“大肠”命名,表示该经属大肠,络肺。 ②手足 十二经脉中,主要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为“手……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经脉,称“足……经”。如手太阴肺经以“手”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上肢;足太阴脾经以“足”命名,表示该经主要分布在下肢。 ③阴阳 首先,根据阴阳学说,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中凡属六腑,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外侧的经脉,称为“阳经”;凡属六脏,分布于上肢或下肢内侧的经脉,称为“阴经”。其次,根据阴阳盛衰、消长情况,阴阳再分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它们在四肢内侧或外侧的排列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另外,由于“头为诸阳之会”,六阳经均分布于头部;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还经过躯干部。阳经在头部、躯干部的分布仍遵循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太阳在后。

(整理)3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人体十二条经络穴位的位置和作用简介 1、手太阴肺经 -从胸走手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是补肾的穴位。(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 列缺:不好找。合骨相对凹点。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头项寻列缺” 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

太渊:很深。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 鱼际:火穴。治疗热性病。咳、喘有效果。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消化不好停食了 少商:大拇指外根部。治疗咽喉痛的要穴。(外感风寒或虚火上升)刺出血来效果最好。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2、手阳明大肠经 -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合谷、温溜、曲池、结束于迎香穴

功效一:防治皮肤病;二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三通便效果好(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这一段大肠经 商阳:食指指甲盖外侧,用指甲掐它。调节便秘。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疼,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小贴士:右侧牙痛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掐右侧合谷穴,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左侧痛恰左侧。 温溜:人体的阳气在这聚集。寒凉可以艾灸,燥热可以刮痧泻火。是郗穴治急症是深层的穴位。 曲池:深层肘横纹端点。可降血压,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的作用。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治脏腑,治腹部疾患)皮肤病很多都和大肠有关系,曲池是个排毒的穴位。 肩俞穴:把手伸平了有个窝。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五十肩、肩周炎) 迎香穴: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十二经脉循行动画图

经典十二经脉循行动画图1手太阴肺经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

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足太阴脾经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5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6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教你记住人体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智 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中医人必备:十四经络走向图,此文不看太可惜!

中医人必备:十四经络走向图,此文不看太可惜! 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经络,首先就要研究经络的循行路线,今天的这篇文章专门介绍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经脉在体腔内外循行和气血输注部位的特定 结构,以《黄帝内经》等典籍记载的经络循行路线所联系的解剖部位及临床总结为基础,图文并茂,便于记忆理解。赶紧看正文吧!传统经络循行路线分为体腔和体表两部分,经络气血输注的部位是在体表循行路线上。在体腔,经络缝隙由胸腔、腹腔和脏腑表面的浆膜缝隙构成,在体表肢体,则是由皮、肉、脉、筋、骨之间的筋膜间隙构成。下面我们分析十四经经络结构时按照体腔内路线和体表路线分别表述。 1.《灵枢·经脉》原文三国后宫新玩法,美女任你选广告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经脉循行结构定位(1)体内循行路线:手太阴肺经,起于脾胃中焦之间的腹膜间隙,向下联络大肠,返回向上循着胃的上口(贲门),向上穿过横膈裂孔,联属肺与纵隔之间的胸膜腔隙。在与肺相连的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的胸膜腔隙横行从腋下出于体表。展开剩余93% (2)体表循行缝隙:(上臂部)

行于肱二头肌桡侧与肱肌、喙肱肌之间的肌肉缝隙处,行于手少阴、手厥阴之前,下行肘中;(前臂部)沿着桡骨下缘的肱桡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的缝隙至腕后寸口;(手掌部)沿着大鱼际与第一掌骨之间的缝隙到大指桡侧指甲角。其支脉:从腕后分出,沿拇、食指之间的缝隙到食指桡侧指甲角。(图1)1.《灵枢·经脉》原文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2.经脉循行结构定位(1)体表循行缝隙:手阳明大肠经,(手掌部)起于食指桡侧指甲角,循食指桡侧第一、二掌骨之间,向上到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间隙;(前臂部)循桡骨桡侧缘肱桡肌与桡侧腕长、短伸肌之间的缝隙,进入肱骨外上髁桡侧的间隙;(上臂部)肱肌、喙肱肌与肱三头肌外侧头之间的缝隙,上行到肩部三角肌肌束与中部肌束之间的间隙,与颈椎部位的大椎穴交会后,向前下入锁骨上窝,进入体腔循行。(图2)图2 手阳明经体表循行解剖(2)体内循行路线:联络肺部胸膜间隙,穿过膈肌的裂隙,向下联属大肠部位的腹膜间隙。(3)支脉体表循行缝隙:(头颈部)从锁骨上窝处分出,向上行于颊肌的缝隙间,进入下牙龈与牙床缝隙间。沿口唇内绕口一圈,

中医学院十二经脉重点穴位取穴及循行图

1.中府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 2.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3.孔最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4.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的凹陷中 5.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股腱尺侧凹陷中(原穴) 6.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 2. 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2.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原穴) 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拇指向上跷起时, 当拇短伸股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经穴) 4.手三里在前臂,肘zhǒu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5.曲池在肘区,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合穴) 6.臂臑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阳维脉之交穴) 7.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 8.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大肠经,胃经之交会穴) 3. 足阳明胃经 1.承泣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2.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处 3.地仓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 4.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jǔjué时,咬肌隆起处 5.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 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7.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 8.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9.伏免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 10.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 11.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12.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dú鼻下3寸,胫骨前嵴jí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3.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4.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15.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16.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17.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pǔ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荥xíng穴) 18.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4. 足太阴脾经 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 2.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原穴) 3.公孙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络穴,八脉交会穴) 4.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脾经、肾经、肝经之交会穴) 5.地机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6.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kē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合穴) 7.血海在股前区,髌bìn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8.大横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