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方式偏好测定表

感知方式偏好测定表

阅读下列每一句子 ,若非常符合你 ,请选择 5分 ,若完全不符合则选择 1分 ,若属于中间 ,则选择 3分。

5 3 1

1. 听比看能记住更多的内容()()()

2. 看书面的说明比听口头说明容易()()()

3. 喜欢记录或做笔记以便日后阅读复习()()()

4. 用铅笔或钢笔书写时用力很大()()()

5. 看图表或视觉指示时需加以解释、提示()()()

6. 喜欢做摆弄器具的工作()()()

7. 擅长并喜欢绘制图表()()()

8. 能敏锐地辨别出不同声音()()()

9. 学习材料抄写几遍后记得最牢()()()

10. 能理解并根据地图上的图示说明看地图()()()

11. 通过听讲座或磁带学习效果较好()()()

12. 爱玩硬币和钥匙()()()

13. 通过大声重复朗诵字母比在纸上拼写字母记忆单词效果更好()()()

1 4.读报比听收音机更能理解新闻材料()()()

15. 学习时喜欢吃口香糖或零食()()()

16. 记忆的最佳方式是将所学材料在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

17. 通过书写或抄写学习生字。()()()

18. 对教材内容愿听老师讲而不愿自己看。()()()

19. 长于玩拼板玩具 (魔板 )和走迷津()()()

20. 喜欢通过眼睛看而学习()()()

21. 了解新闻喜欢听收音机而不愿看报()()()

22. 通过阅读参考资料来获取感兴趣的有关信息()()()

23. 与他人接触如拥抱、握手感到很舒服()()()

24. 听口头说明比看书面说明容易()()()

计分方法 :将各题得分填入下表 ,并分别求得视觉、听觉、动觉的总分

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偏好

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生物节律,导致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就会有不同的偏好。根据学习者对不同学习时间的偏好,可将学习者分为四种类型:清晨型,也叫“百灵鸟型”;上午型;下午型;夜晚型,也叫猫头鹰型。当然,也有一些人属于混合型。

清晨型(百灵鸟型)学习者在早晨头脑清醒,反应敏捷,思维和记忆效率高;中午型学习者和下午型学习者则分别在中午和下午时间段内注意力集中,思维清晰,学习效率高;夜晚型(猫头鹰型)学习者一到晚间,大脑即转入高度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高。

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觉察来了解自己对学习时间的偏好,也可以采用“学习风格调查表”测查学生对学习时间的不同偏爱。

学习时间偏爱测定量表

请对下列陈述作是否选择。是否

1.早上通常不愿起床。 ( ) ( )

2.晚上通常不想睡觉。( ) ( )

3,希望整个上午都能睡觉。 ( ) ( )

4,上床后很长时间才能睡着。 ( ) ( )

5,感觉到只有过了上午 10:00才完全清醒。 ( ) ( )

6.假如晚上睡得很晚 ,会困得什么都记不住。 ( ) ( )

7.午饭后通常感到是个低潮。 ( ) ( )

8.当我需要集中精力完成一项任务时 ,喜欢早些起床工作。 ( ) ( )

9.只要我能胜任 ,我会把最需要集中注意的任务放在下午去干。 ( ) ( )

10.一吃完晚饭就开始干通常最需要集中注意的工作。 ( ) ( )

11.能整夜不睡。 ( ) ( )

12.希望在中午前不要工作。 ( ) ( )

13.希望白天在家晚上出去干活。( ) ( )

14.喜欢清晨工作。 ( ) ( )

15.能使我集中注意保持最佳记忆效果的时间是 :

A.清晨( ) ( )

B.午饭时分 ( ) ( )

C.下午( ) ( )

D.晚饭前 ( ) ( )

E.晚饭后 ( ) ( )

F.晚上 (深夜 ) ( ) ( )

学生对上述题目作出是否选择后 ,根据下述评分标准分别算出在清晨、上午、下午、晚上的得分 ,并据此在学习时间偏爱图中画出时间偏爱曲线 ,进而判定自己为何种类型。 (见下表 )

表 6-2 学习时间偏爱图

评分标准 :下列各栏中 ,每符合一处得 1分 ,然后分别计算出总分 1和总分 2的各栏。

学生了解了自己对学习时间的偏好后 ,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把家庭作业、功课复习安排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时间内完成。

学生对感知方式的偏好

我们虽然运用所有的感官收集环境中的信息 ,但是它们的作用并不相同大多数人并没有均等地使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有研究资料表明 ,大约 20一 30%的学龄儿童通过听觉接受并贮存信息 ,40%通过视觉 ,有些则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较为有效地获取知识 ,还有些则属于两种或三种感知觉结合型。

喜欢通过视觉接受信息而学习的 ,被称之为视觉型学习者;偏爱听觉学习的 ,被称之为听觉型学习者;而另外一些人喜欢通过触觉和全身参与学习过程 ,这类学习者被称为动觉型学习者。对感知方式的偏好是个体学习风格的重要方面。同样 ,学生对自己感知方式偏好的了解 ,既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的方式 ,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学习风格调查表进行测试。

感知方式偏好测定表

阅读下列每一句子 ,若非常符合你 ,请选择 5分 ,若完全不符合则选择 1分 ,若属于中间 ,则选择 3分。

5 3 1

1. 听比看能记住更多的内容()()()

2. 看书面的说明比听口头说明容易()()()

3. 喜欢记录或做笔记以便日后阅读复习()()()

4. 用铅笔或钢笔书写时用力很大()()()

5. 看图表或视觉指示时需加以解释、提示()()()

6. 喜欢做摆弄器具的工作()()()

7. 擅长并喜欢绘制图表()()()

8. 能敏锐地辨别出不同声音()()()

9. 学习材料抄写几遍后记得最牢()()()

10. 能理解并根据地图上的图示说明看地图()()()

11. 通过听讲座或磁带学习效果较好()()()

12. 爱玩硬币和钥匙()()()

13. 通过大声重复朗诵字母比在纸上拼写字母记忆单词效果更好()()()1 4.读报比听收音机更能理解新闻材料()()()

15. 学习时喜欢吃口香糖或零食()()()

16. 记忆的最佳方式是将所学材料在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

17. 通过书写或抄写学习生字。()()()

18. 对教材内容愿听老师讲而不愿自己看。()()()

19. 长于玩拼板玩具 (魔板 )和走迷津()()()

20. 喜欢通过眼睛看而学习()()()

21. 了解新闻喜欢听收音机而不愿看报()()()

22. 通过阅读参考资料来获取感兴趣的有关信息()()()

23. 与他人接触如拥抱、握手感到很舒服()()()

24. 听口头说明比看书面说明容易()()()

计分方法 :将各题得分填入下表 ,并分别求得视觉、听觉、动觉的总分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敬业)

在学习方面我对大家提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是:

1 、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 、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 、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 、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 、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乐群)关于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要求:

1 、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 、能客观了解他人;

3 、关心他人的要求;

4 、诚心的赞美和善意的批评;

5 、积极地沟通;

6 、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三)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自我修养)在自我修养方面的心理健康要求:

1 、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 、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 、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 、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 、具有自制力。

巴洛克音乐背景下与心律一致,学习高效)

我是六三班的一员,

我爱同学,我爱班级,

我爱运动,我爱学习,

我爱节俭,我爱刻苦,

同学是缘,相聚是福,

我的一言一行要给班级增添美丽!

我爱老师的表扬,

也爱优异的成绩;

我要成为父母、老师的骄傲,

我要让大家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要让大家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https://www.360docs.net/doc/0519488776.html,

mbti职业性格测试(完整版)

MBTI职业性格测试完整版(静态题库)简明版>>>>繁体版>>>> MBTI模型源自荣格(瑞士)与Myers-Briggs(美国) 才储©版权所有 引导语:为什么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事情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大脑做决定的瞬间可以慢动作分解为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又分为触觉感知阶段和直觉感知阶段)和判断阶段(又分为感性判断和理性判断阶段)。 为方便我们的理解,可以直观想象为如下流程:(遇到事情后)触觉感知直觉感知感性判断理性判断,最后做出决定。不过请记住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在瞬间交织(并非想象中简单的线性)完成的。 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都要走这四个流程,但是不同的人在其中某个环节中的倾向程度不同(也可以理解为滞留时间长短不同):有些人更倾向停留在触觉感知环节多一些,而直觉感知一带而过;有些人在判断环节,更倾向停留在感性判断多一些,理性判断一带而过。此外,大脑的这两大基本功能还受到每个人的精力来源不同与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由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提出),最终的决定就千差万别了。 MBTI的全名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理论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以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为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 (1875-1968) 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

1.你偏好 A.事先知道约会的行程:要去哪里、有谁参加、你会在那里多久、该如何打扮 B.让约会自然地发生,不做太多事先的计划 2.你喜欢 A.有部署、有节奏的工作 B.有灵活性、较为松散的工作 3.你乐于拥有广泛的人际圈 A.是的 B.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更愿意一个人静静呆着 4.你看肥皂剧的时候会很投入 A.是的 B.不会 5.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或类似这样的突发性事件,你习惯最先做出回应 A.是的 B.不会 6.比起对现实细节的把握,你更擅长于宏观思考

感知和偏好量表

感知和偏好量表 題表 第一部份: 1.我很努力工作.............................................................................................A 我不情緒化.................................................................................................J 2.我是一個好的領導者..........................................................................................B 我會把我的工作處理的很有條理.......................................................................I 3.我常冒險..........................................................................................................C 處理事務時我對每個細節都很注意..............................................................H 4.我常吃的很快.................................................................................D 我喜歡閱讀....................................................................................G 5.我不喜歡與人相處.................................................................................E 我容易疲倦.............................................................................................F 6.我盡力而為.....................................................................................................A 我很有條理,東西都擺在適當位置.................................................................I 7.我會想辦法叫人做我要他們做的事...................................................................B 我不容易生氣.......................................................................................................J 8.我常冒險......................................................................................................C 我想得很多..................................................................................................G 9.我做事又快又穩..................................................................................................D 我喜歡做細節的工作..........................................................................................H 10.我有充沛的精力玩樂或運動.......................................................................E 我的東西放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I 11.我盡量多交朋友.............................................................................F 我找得到我收起來的東西.............................................................I 12.投入工作時我常忽略了其他事情.............................................................A 我是個好的領導者.....................................................................................B 13.我常覺得疲倦...................................................................................C 我做決定做的很慢...........................................................................E 14.我做事很快......................................................................................................D 我很少覺得生氣或悲傷...................................................................................J 15.我交很多朋友..........................................................................................F 我花很多時間思考..................................................................................G 16.我喜歡做細節的工作..........................................................................................H 我喜歡把工作組織起來......................................................................................I 17.我總量盡力而為..........................................................................................A 我很容易也很快就可以做決定..................................................................C

手机市场顾客感知价值维度的实证分析

手机市场顾客感知价值维度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对感知风险维度己有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然后利用焦点小组与深度访谈技术对手机市场的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定性探查,从而形成该行业感知价值构成的初始要素,通过调研搜集数据,并使用因子分析等统计技术得出了该行业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产品核心性能、产品伴随性能、价格、品牌与广告。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维度量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正逐渐成为西方市场营销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焦点,研究的兴起正是企业不断追求竞争优势的合理与必然结果。美国营销科学研究所(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已连续多年将顾客感知价值列为主题优先领域,美国的另外两个重要的营销研究机构——营销科学学会和工业营销、采购小组也将顾客感知价值列入其研究计划,其中感知价值维度的研究是顾客感知价值研究重点和难点。但长久以来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背景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了维度实证研究过程的不规范性,从而影响了理论普适性的发展。本文虽然是面向具体行业开发的量表,但是其程序、方法和所采用的数学工具对其他行业的顾客价值量表开发具有较强的借鉴参考意义和可移植性。 顾客感知价值维度文献回顾 (一)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Porter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到了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明确地对顾客感知价值进行研究,概念也随着研究深度的拓展而不断完善。Zeithaml(1990)指出:“感知价值是顾客基于所得与所失的感知对产品效用所做的总体评价。”在这里,感知利得(Benefits)是指在产品购买和使用中产品的物理属性、服务属性、可获得的技术支持等;感知利失(Sacrifices)则包括购买者在采购时所面临的全部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得成本、运输、安装、订购、维护修理以及维护与供应商的关系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等等。而Woodruff更偏向于综合评价说,他认为感知价值是“顾客对产品的某些属性、属性的性能以及在具体情形中有助于(或有碍于)达到其目标和意图的产品使用结果的感知偏好与评价。” (二)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研究

测试审美观的测试题

测试审美观的测试题测试1:选择 以下四张图中,哪张图你认为更加美观? 测试2:色彩 在以下颜色组合中,选择你认为最美观的组合: A. 红、黄、蓝 B. 绿、紫、橙 C. 黑、白、灰 D. 粉、薄荷绿、淡黄 测试3:布局 以下两种排列方式,哪一种你认为更美观? A. 对齐,整齐划一 B. 杂乱但有趣的错落排列 测试4:形状 以下形状中,哪种你认为最美观? A. 圆形 B. 方形

C. 三角形 D. 不规则形状 测试5:字体 以下两种字体,哪一种你认为更美观? A. 经典 serif 字体 B. 现代 sans-serif 字体 测试6:素材 你会更喜欢以下哪种类型的艺术作品? A. 抽象派 B. 鲜艳的印象派 C. 照片级写实主义 D. 特写细节的超实主义 测试7:比例 以下两个图形,你认为哪个比例更美观? A. 高度与宽度相等的正方形 B. 稍长的矩形 测试8:对比度

以下两种对比度,哪一种你认为更美观? A. 高对比度,明亮鲜艳的颜色 B. 低对比度,柔和的色调 测试9:自然元素 你认为下列自然元素哪个更美观? A. 翠绿的树木 B. 清澈的水域 C. 高耸的山脉 D. 多彩的花朵 测试10:情感诱发 以下两张图片中,哪一张更能唤起你美好的情感? A. 日落海滩 B. 繁忙的城市夜景 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你的选择,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的审美观。每个测试题都代表了一种审美倾向,通过你的选择,我们可以对你的审美观进行初步的了解。 测试1:选择

你在选择中可能更加注重个人喜好和直觉,对美的认知比较主观。 测试2:色彩 不同的色彩组合反映了你对于颜色搭配和色彩对比的偏好。 测试3:布局 你对于排列方式的选择可能反映了你对于整齐与混乱、对称与不对 称的偏好。 测试4:形状 你对不同形状的选择可能反映了你在感知世界时对于形状美的偏好。 测试5:字体 你对字体的选择可能反映了你对于传统和现代元素的偏好。 测试6:素材 你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的喜好反映了你对于不同艺术风格和创作 手法的偏好。 测试7:比例 你对不同比例的选择可能反映了你对于宽高比例的偏好。 测试8:对比度 你对不同对比度的选择可能反映了你对于颜色饱和度和明暗对比的 偏好。

霍兰德(RIASEC)职业兴趣量表和MBTI类型

霍兰德(RIASEC)职业兴趣量表和 MBTI类型 霍兰德量表是最有用的职业兴趣工具之一。它包括约翰·霍兰德描述的六个兴趣主题/领域和兴趣清单。这些包括务实(R)、探究 (I)、艺术 (A)、社会 (S)、进取 (E) 和常规 (C) ——统称为“RIASEC”,也叫霍兰德代码。 在确定您最感兴趣的两个或三个主题后,可以以类似于 MBTI 的方式组合这些字母,形成一个多字母的“霍兰德代码”(例如,AIS、SIA、IRA)。然后可以使用此代码来帮助您搜索最佳职业匹配。你可以点击这里进行在线测评找到自己的霍兰德代码。 霍兰德代码 RIASEC 和 Myers-Briggs/MBTI 性格测试经常结合使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这六个霍兰德主题,以及它们各自与 MBTI 类型(例如 INFJ)和偏好(例如 EI、SN、TF、JP)的相关性。我们还将在文章末尾看到一些有用的图表。 务实型 (R) 职业兴趣 •示例:机械师、技术员、水管工 •常见类型:ISTP、ISTJ •Myers-Briggs 偏好:S、T 在中文语境中,“现实”这个词有时候不够中性,徐老师将它翻译为“务实”以使其更具有广泛应用性,但你要知道它们的本意是英文的“Realistic”。

具有现实兴趣的个人喜欢动手工作,通常涉及机器(例如,修理车辆、修理计算机、建筑)。他们可能从事技术、木工和其他行业的职业。他们通常是具有良好空间推理能力的动觉学习者。他们可以胜任地使用示意图,以及想象和心理旋转 3D 对象。人们常说,他们更喜欢与“事物”打交道,而不是与人打交道。 在我们的帖子中,思考者的认知风格(T)与感觉者(F),我们讨论了即使从出生开始,迈尔斯-布里格斯思考者和感觉者如何倾向于关注不同的事情。即,Feelers 花更多的时间观察和处理人脸,而 Thinkers 则热衷于跟踪和研究移动物体。这最终会转化为不同的游戏偏好,Feelers 参与更具想象力的玩偶游戏,而 Thinkers 则修补积木、球和玩具工具。因此,务实类型倾向于迈尔斯-布里格斯思想家也就不足为奇了。两者都被工具和移动物体所吸引,并且都具有使用工具和移动物体的诀窍。 务实工作也可以被描述为具体的,尤其是与调查工作相比,它在本质上更加抽象。Myers-Briggs 将具体参与和感知 (S) 偏好联系起来。因此,我们希望看到更多追求务实职业的感知者们而不是直觉型的人。 探究型(I)职业兴趣 •例子:学者,科学家 •常见类型:INTJ、INTP •Myers-Briggs 偏好:I、N、T 有的翻译为“调查”,但徐老师在翻译时认为探究更好一些。 霍兰德的探究主题结合了分析、科学和知识的兴趣。调查类型喜欢研究想法和理论。他们通常在能力测试的数学部分表现良好。

颜色偏好实验报告(一)

颜色偏好实验报告(一) 关于颜色偏好实验的报告 背景介绍 颜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可以影响人们的心情、情 绪和思维等方面。因此,对于颜色偏好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重 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次实验旨在确定被试对不同颜色的喜好程度,为 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确定被试对不同颜色的喜好程度 •实验材料:共计10种颜色,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粉、棕、灰。 •实验步骤:被试需要在屏幕上看到出现的颜色后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为1-10分,10分表示非常好,1分表示非常差。 •实验流程:被试随机观测出现的颜色并给予评分,共进行30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将所有被试的评分统计、计算平均值、标准 差等指标。 实验结果 •样本统计:本次实验共有100名被试,其中男女比例大致为1:1,年龄分布集中在18-30岁之间。 •颜色偏好排名:通过统计实验结果,对10种颜色的平均评分进行排名,结果如下: 1.蓝:7.8分 2.紫:7.5分 3.粉:7.3分 4.绿:6.7分

5.灰: 6.5分 6.红:6.3分 7.黄:6.1分 8.棕:5.9分 9.橙:5.7分 10.青:5.5分 •标准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标准差分析,结果显示各颜色的评分方差较大,其中蓝色的方差最小。 结论与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选择颜色方案时,可以考虑选用排名靠前的蓝、紫和粉色为主色调,而排名靠后的颜色则可以被用于辅助色调或作为 亮点出现。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对不同年龄段、文化群体和性别 等因素对颜色偏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们对颜 色的感知和偏好。 实验通盘评价及改进方向 本次实验选取的颜色种类较为常见,但仍有可能存在人们对于特殊颜 色的喜好程度未能评测到的问题。同时,实验使用的评分方式也可能 存在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后续进行类似实验时,可以考虑 增加颜色种类,采取更客观的评价方式等方法,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 信度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黄双荣. 颜色与心理研究综述[J]. 数码世纪, 2013(5):33-34. •设计师网. 颜色与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J]. 设计师(中国原创设计杂志), 2016(11):82-84. •游宝马, 李承铖, 张曼曼. 基于颜色心理学的网页设计研究[J]. 现代信息, 2017(7):51-54. 结束语 颜色偏好实验是心理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本次实验为了确定被 试对不同颜色的喜好程度,采用10种颜色进行评测,并对结果进行分 析与讨论。本次实验的结果对于颜色选择具有一定意义,但同时也存

味觉实验报告

味觉实验报告 味觉实验报告 引言: 味觉是人类感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食物的味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索味觉的奥秘,通过一系列实验来了解我们对不同味 道的感知和偏好。 实验一:苦味的辨别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试被试者对苦味的辨别能力。实验使用了苦味物质, 如苦瓜汁和咖啡因溶液。被试者需要品尝不同浓度的苦味物质,并记录自己对 每种物质的感知程度。结果显示,不同个体对苦味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有些 人对苦味非常敏感,而有些人则相对较不敏感。 实验二:甜味的偏好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试被试者对甜味的偏好程度。实验使用了不同浓度的 糖水,被试者需要品尝每种糖水,并记录自己对其喜好程度。结果显示,大多 数人对甜味有较高的偏好,而少数人对甜味的喜好程度较低。这与我们常见的 对甜食的喜爱有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咸味的感知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试被试者对咸味的感知能力。实验使用了不同浓度的 盐水,被试者需要品尝每种盐水,并记录自己对其咸味的感知程度。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咸味有较高的感知能力,但过高的咸味浓度会引起不适感。这说明 人们对咸味的感知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制。 实验四:酸味的辨别能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试被试者对酸味的辨别能力。实验使用了不同浓度的 柠檬汁和醋,被试者需要品尝每种酸味物质,并记录自己对其酸味的感知程度。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对酸味有较高的辨别能力,但过强的酸味也会引起不适感。这表明人们对酸味的感知同样具有一定的范围和限制。 实验五:味觉与食欲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测试被试者的味觉与食欲的关系。实验使用了不同味道 的食物,被试者需要品尝每种食物,并记录自己对其食欲的感知程度。结果显示,不同味道的食物对食欲的影响存在差异,例如甜味食物通常会引起较高的 食欲,而苦味食物则可能会降低食欲。这与我们平时的饮食偏好和味觉的感知 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我们对味觉的感知和偏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发现不 同个体对味道的感知和偏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生理特征和经验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味觉与食欲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味道的食物对食欲的 影响也有所不同。这些发现对我们了解人类的饮食行为和味觉的机制有一定的 启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食物选择和调味的参考。

认知风格调查表

□认知风格 虽然教育者早就注意到学生们在学习风格(或可称认知风格)方面有很大差异,但苦于没有很好的测试方法。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所罗门(Barbara A. Soloman)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个组对8种类型,它们是: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并设计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风格量表,可以较好地进行学习风格的测试。你属于什么样的学习风格?不妨使用“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测试一下(https://www.360docs.net/doc/0519488776.html,/learningstyles/ilsweb.html)(链接),以确定你自己的学习风格。 通过所罗门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你测定的你自己的学习风格是(可填写): □控制点类型 说明:这个测验来自互联网,完全是趣味性的测验,并不反应真实情况。对于下面的每一个问题,你同意哪一种说法:(下面三题可每题做成选择后并提交,最后统计对于上述问题,选“1”多还是“2”多,对于这两个结果系统会给出相应的判断: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2”,那么就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而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1”,则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 第一题: 1.人们生活中很多不幸的事都与运气不好有一定的关系。 2.人们生活的不幸起因于他们所犯的错误。 第二题: 1.想要知道一个人是否真的喜欢你很难。 2.你有多少朋友取决于你这个人怎么样。 第三题: 1.很多时候我都感到对自己的遭遇无能为力。 2.我根本不会相信机遇或运气在我生活中会起重要作用。 做完后提交的结果为以下两种的一个: ①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2”,弹出:你是一个具有内部控制特征的人; ②而如果你对于上述问题多选“1”,弹出:则说明你是一个具有外部控制特征的人。 控制点是一个连续谱,一极是外控性另一极为内控性。请根据“理论学习”部分有关内外控制点的内容,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在哪些地方属于内部控制者,哪些地方属于外部控制者,并最终确定自己是哪种控制占主导因素(把此处实现为:网上填写并能够提交的方式或者是可以下载后上传的方式)

第四节感知与偏好量表简介.doc

第四节感知与偏好量表 一、简介 个案公司所采用的感知与偏好量表(Perception and Preference Inventory) 是美国M.M Kostick 公司于1980 年所设计,现由美国Cubic 公司主导贩卖的人格测验量表。台湾最初因为建元顾问出版社发现业界无一套合适的甄选工具量表,故由其顾问团队将此量表引进台湾。 感知与偏好量表目的在系统化地了解个人的个性与特质,协助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以改善行为或态度。评量结果无所谓对错,也无好坏之分,纯粹为了解自我行为的工具,适合于个人各项特性之间的比较分析,不适合于人与人之间各项特性的比较分析。 根据测结果产生的曲线图,可以用于了解受测者的感知风格和偏好特性。除了可看出应征者外显的的投注性、社交性与稳定性等特质,更可以进一步分析个体内在的成就需求、统御需求与亲和需求等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感知与偏好量表分为两个部份,共九十组叙述题项。第一部分(1-45 题)测量个体的感知状况。Robbins(2005) 认为,感知(Perception) 意指个体以五官对外在环境的讯息加以选择、组织并赋予意义的心路历程。对于自我角色的认定,个体藉由在其工作环境中,像是领导风格、工作型态与规划方式的方面,所感知到的自我。可以了解个体过去各种行为表现的强弱程度;第二部份(46-90 题) 测量个体的偏好状况,偏好(Preference) 是内在较恒定的行为倾向,像是归属感的需求、受注意的需求以及被支持的需求等。本测验可以了解个体各种心理需求的强弱程度,因此可利用个体过去的行为表现和心理需求强度来判断或预测一个人未来的行为。 感知与偏好量表的构面主要是由二十个人格特质子构面所构成了七大人格母构面。以下将以母构面「输出精力」、「领导能力」、「生活步调」、「社交能「力工」作、调整能力」、「情绪稳定」与「服从性」逐一介绍。 在「输出精力」中,包含了感知量表的「投注性」与偏好量表的「意志力」与「成就需求」。「投注性」与「意志力」说明了个体勤奋工作的程度与完成工作的需求。前者具体表现在尽力而

学生对感知方式的偏好

学生对感知方式的偏好 我们虽然运用所有的感官收集环境中的信息,但是它们的作用并不相同大多数人并没有均等地使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有研究资料表明,大约20一30%的学龄儿童通过听觉接受并贮存信息,40%通过视觉,有些则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较为有效地获取知识,还有些则属于两种或三种感知觉结合型。 喜欢通过视觉接受信息而学习的,被称之为视觉型学习者;偏爱听觉学习的,被称之为听觉型学习者;而另外一些人喜欢通过触觉和全身参与学习过程,这类学习者被称为动觉型学习者。对感知方式的偏好是个体学习风格的重要方面。同样,学生对自己感知方式偏好的了解,既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学习风格调查表进行测试。 感知方式偏好测定表 阅读下列每一句子,若非常符合你,请选择5分,若完全不符合则选择1分,若属于中间,则选择3分。 5 3 1 1. 听比看能记住更多的内容()()() 2. 看书面的说明比听口头说明容易()()() 3. 喜欢记录或做笔记以便日后阅读复习()()() 4. 用铅笔或钢笔书写时用力很大()()() 5. 看图表或视觉指示时需加以解释、提示()()() 6. 喜欢做摆弄器具的工作()()() 7. 擅长并喜欢绘制图表()()() 8. 能敏锐地辨别出不同声音()()() 9. 学习材料抄写几遍后记得最牢()()() 10. 能理解并根据地图上的图示说明看地图()()() 11. 通过听讲座或磁带学习效果较好()()() 12. 爱玩硬币和钥匙()()() 13. 通过大声重复朗诵字母比在纸上拼写字母记忆单词效果更好()()() 14.读报比听收音机更能理解新闻材料()()()

感知与偏好解析

. 一、得分解析: 1、单项满分:9分,即处于最高状态下。 2、单项最低分:0分,即属于该项状态最弱甚至没有。 3、单项分数于4~6者,即属于该项状态在一般水准。 二、感知解析: ●A(投注性):表示个人对工作或所从事的事务专注投入的情形。 ●B(领导性):表示个人在团体中是否经常扮演领导着的角色。 ●C(冒险性):表示个人是否经常冒险(包含决定及行动)。 ●D(迅速性):表示个人平常行动、举止的迅速性。 ●E(活动性):表示个人生活步调的快慢,活动性的强弱。 ●F(社交性):表示个人一般的社交状况。 ●G(思考性):表示个人是否经常思考、作计划的情形。 ●H(细致性):表示个人处事的细致性,是否喜欢做细致的工作。 ●I(条理性):表示个人工作,安置物品的条理性。 ●J(稳定性):表示个人情绪的稳定性。 三、偏好解析: ●a(意志力):表示个人将一件工作从头到尾持续完成的意志力。 ●b(成就需求):表示个人追求成就、成功的强度。 ●c(统御需求):表示个人喜好统御、担负责任的强度。 ●d(表现欲):表示个人喜好表现、获得注意的倾向。 ●e(合群性):表示个人喜欢成为群体一份子的需求强度。 ●f(亲和需求):表示个人喜欢与他人维持亲蜜友谊的需求强度。 ●g(喜新性):表示个人喜新的强度。 ●h(批判性):表示个人批判性、攻击性的强度。 ●i(崇拜性):表示个人乐于居于下位,崇拜、追随领导者的强度。 ●j(受役性):表示个人乐于接受带领、指导、指示的强度。 四、综合解析: ●输出精力=a(意志力)+A(投注性)+b(成就需求) ●领导能力=B(领导性)+c(统御需求)+C(冒险性) ●生活步调=D(迅速性)+E(活动性)+d(表现欲) ●社交能力=d(表现欲)+F(社交性)+e(合群性)+f(亲和需求) ●工作调整能力=G(思考性)+H(细致性)+I(条理性) ●情绪稳定=g(喜新性)+J(稳定性)+h(批判性) ●服从性=i(崇拜性)+j(受役性) ;.

感知与偏好测试解读(无字母)

感知与偏好测试 姓名日期编号

感知与偏好测试表 指导手册 一、测验说明 这是美国一家公司M.M.Kostick于1980年设计的一套“感知与偏好量表”,这套量表曾经被许多公司采用为甄选人员性格的测验工具之一,由此量表的结果,一般主管可以对应征者的个性及特质多少有个初步了解。 除可用于甄选人员时的参考之外,一般同仁若想对自己有所了解,或是主管欲对部属的个性有所了解,均可以使用本量表。 本量表包括两部分,于一次测试完成。 二、测试方式 人:凡公司同仁或职应征者均可使用。每次受测人数不限,多寡均可。性别、年龄不受限制。 时:整个测验的完成,约需20-30分钟;或长短均可,时间并无限制。然须要求受测者每题看完后尽快做答,不可思考过久。 地:任何有桌椅、安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 物:准备相当受测人数的题本、答案卷、分析卡、笔。 事: 1.施测者将题本、答案卷发给受测者每人一份后,要求受测者先在答案卷上,将姓名、日期、 开始时间填好。 2.然后施测人员将题本上“说明”部分解释清楚后,受测者开始作答。须强调“在答案卷上作答, 勿在题本上作答”。 3.受测者作答完毕后,请其填上结束时间,并计算个人分数。 4.计分方法: 第一部分:

由第1题到第45题为止,在这45题中,凡是圈选中A的皆算一分,一共圈选几个A,即写在答案左下角A的方格中。依同样方式计算圈选了几个B、C、D、E、F、G、H、I、J,然后,分别记在代表这些字母的方格中。 第二部分: 依前述方式,分别计算出第46题至90题中,a、b、c、d、e、f、g、h、i、j的分数,然后分别填入答案卷右下角的方格中。 5.算完分数后,请受测者分别检查第一、二部分各分数的总和是否为45。若不等于45,则 请其检查分数何处算错,并改正。若等于45,表示计算无误,此时,可将题本、答案卷收回。 6.另外时间,再将各人的分析结果告知用人单位主管(用于甄选时),或受测者,并与其讨论 分析结果。 三、结果分析 注意:本测验结果,仅适合于个人各项特性之间的比较分析,不适合与人与人之间的各项特性的比较分析。 (一)请将每份答案卷各配合一份分析卡进行分析 (二)在分析卡上,先将受测者姓名填上。 (三)再将答案卷上各项得分填入分析卡的方格中,并在分析卡上半部的两个空白分析图中将各得分点标出,并连成剖面图。在分析卡下半部的圆形图中,亦将各得分点标出,再连接成圆形剖面图。(四)分析: ○1.感知部分

服务经销商顾客感知价值测量量表的开发与应用-旅游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服务经销商顾客感知价值测量量表的开发与应用-旅游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引言 对于竞争优势来源的讨论一直是热点话题。虽然资源论和核心能力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竞争优势的来源,但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需要顾客导向。因为只有当这些资源和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时,它们才具有价值。因而,必须将顾客提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才可能真正地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来源于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创造成本的价值( Peter Drucker,1998)[1]。进入20 世纪90 年代,顾客价值进入了管理学者和企业家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被认为是竞争优势的新来源( Woodruff,1997)[2]。波特( 1985) 认为,在竞争市场中,竞争优势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因素,而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能为顾客创

造的价值。[3]( P.2 -3)从市场角度来看,顾客价值是顾客对得与失的一种感知,是一种个体主观的内心活动[4],是消费者在对与企业接触过程亲身体验后,所做出的感觉和评价,涉及情感、认知、思考、行为等一系列心理反应。由此可见,顾客价值是顾客感受到的价值。因此,Zeithaml( 1988) 在已有顾客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可以说顾客感知价值进一步强调了顾客价值的感知属性。 现有顾客感知价值的代表性定义大都强调感知价值产生于顾客消费过程中,主要来源于消费的产品或服务。而从现实来看,顾客在消费过程中( 包括购买前后) ,对企业活动及具象( 如企业形象、员工形象、企业产品等) 都会产生个别化的感知,这种感知是由顾客对与企业相关现象或事物的直接观察或参与所形成的,是企业特征与个人心理状态之间互动的结果( Schmitt,1999) 。顾客与企业接触的过程就是顾客对价值的感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顾客感知到的刺激不仅仅来自于产品或服务,还有企业的物理环境、人员等企业因素; 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也不仅仅限于消费过程,而是涉及从问题识别、信息搜索、评价、购买、消费及售后的全过程。因此,笔者基于顾客对价值感知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的顾客感知价值代表定义,对顾客感知价值做出如下定义: 顾客感知价值是消费者在与企业接触的全过程中,在企业诸要素作用下所产生的价值感知与认知评价,是顾客在

感知与偏好测评问卷分析的维度介绍

感知与偏好测评问卷分析的维度介绍(总1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感知与偏好测评问卷分析的维度介绍 本套测试主要用于员工选聘。通过本测试可以了解应聘人员的对事物的感受方式及应对事情时所喜欢使用的方式。除了用于选聘也可用于员工对自身的了解,或主管对下属的了解。 本测试的结构维度包括感知量表与偏好量表。 感知量表是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感受方式,包括了解、掌握、控制的方式。次维度包括: (1)投注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的程度。 (2)领导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控制程度。 (3)冒险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把握并甘愿为此付出努力的程度。 (4)迅速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物的速度。 (5)活动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处理事物的神经兴奋程度。 (6)社交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程度。 (7)思考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理性考虑的程度。 (8)细致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事物时细节考虑的程度。 (9)条理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事物时做计划的程度。 (10)稳定性: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稳定性感受的敏感程度。 偏好量表是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喜欢使用的处理事情的方式,包括控制自身、自己需求及事物发展的进程的方式。次维度包括: (1)意志力: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控力。 (2)成就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完成自己所设置的目标并从中得到快乐。 (3)统御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影响别人和控制别人。 (4)表现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表现自己并努力得到他人认可。(5)合群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追求人际间的友谊。 (6)亲和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追求密切关系。 (7)喜新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对新事物的关注。 (8)批判需求:指受试者在日常生活中倾向于对事物的真实、准确及价值的怀疑。

感官评定实验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食品感官评定系列试验 实验项目性质:综合性 所属课程名称:食品感官评定 学院:食品学院 班级:12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 姓名: 学号:201230600311 指导老师:吴青 2014年11月16日

摘要:本实验由5个小实验组成,实验1得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的群体察觉阀分别为0.075g/L,4.0g/L,0.0035g/L,0.8g/L,群体识别阀分别为0.175g/,7.0g/L,0.005g/L,1.20g/L;人们普遍对酸和咸较为敏感,甜和苦次之。实验2用3点检验法得伊利与蒙牛牌牛奶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ka与蒙牛牌牛奶以及aka与牧牌牛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3用排序检验法显示出达能,华农和香满楼牌酸奶在消费者喜爱排序上没有差异;达能,光明和卡士牌酸奶在消费者喜爱排序上也没有差异。实验4又F检验得明治,斯格登及瑞特斯波德这三个品牌的牛奶巧克力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实验5由t检验得木桐和瑞丽牌葡萄酒没有显著性的差异;木桐和长城牌葡萄酒也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关键词:味觉敏感度,阀值,3点检验法,牛奶,排序检验法,酸奶,牛奶巧克力,消费者检验,干红葡萄酒,定量描述分析 正文: 1. 前言:现代感官评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食品、机械、电子、纺织、印刷、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肉的色泽、香味、酒的勾兑到评价、彩电的色彩、电风扇的噪音、布的手感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感官评定日益引起食品界人士的重视。食品感官评定主要应用于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市场调查,确定生产规范,原辅料和半成品的质量管理和商标和包装设计。食品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有区别检验,描述分析和偏好型检验。其中区别检验又分为成对比较检验法,成对比较检验法和三角检验法等,而常用描述分析方法有风味剖面法,质构剖面法和定量描述分析。 2. 材料与方法 2.1味觉敏感度实验 2.1.1实验目的 (1)检验感官评价员的察觉阀,识别阀以判断他们的味觉灵敏度。 (2)检验评价员对四种基本味道的识别能力。 2.1.2实验步骤 (1)味觉灵敏度测试 评价员从左到右品尝代表四种基本味溶液(四排),强溶液含在口中停留一段时间,活动口腔,使试液充分接触整个舌头,仔细辨别味道,然后吐去试液。

MBTI性格类型测试(很全)

于中国才储 MBTI 性格类型测试 ■中MBTI 中中世界上关于划分性格类型的理论有很多种,MBTI 性格类型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最普遍使用的理论,因为只有它真正深入系统地把握了人的性格(本我)。目前它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有 200 多万人次接受 MBTI 测试。据统计,世界前一百强公司中有89%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 作为员工和管理层自我发展、改善沟通、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法。 中中天赋和性格是一个人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是人最本能、最自然的反应。由于每天要做无数个决定,你无暇对每个细小的决定进行理性思考,不得不作出下意识的反应。面对这种情形,你的大脑顺应自然地作出应对:它会寻找并跟循阻力最小的路径,这就是你大脑中的快速通道——即你的天赋和性格。一个问题出现了,你立即沿着你的一条快速通道飞驰而下,不等你细想,决定已经作出。又出现一个问题,又一次快速通道飞驰,又一个决定。 中中这样你每天在工作中作出的无数个决定都由你的天赋和性格主宰着。你的天赋和性格是在无形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控制、影响着你,也就是你一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所控制、影响。 中中因为是不加思索的——还没来得及经过意识、思考的本能的反应,所以才储认为: 中中1、性格不是指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做不到,也不是总做不到,有时也能做到,而是不能持续地做到,更不能持续地做得很优秀。 中中2、在别人面前有意识表现的行为特征只是一时的表象,不是性格(本我)。 中中MBTI 性格理论始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的学说,后经美国的 Katharine Cook Briggs 与 Isabel Briggs Myers 深入研究而发展成型。MBTI 性格类型揭示了一个人深层的"本我"、真实的我、自我的核心,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 MBTI 性格类型是由遗传、成长环境决定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存在有个别人在经历过特殊处境后性格类型有改变的例外情况),只有性格倾向的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 中中MBTI 性格类型理论是一把深入、系统地了解人的本我的奇妙的钥匙。它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本能的、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同一种类型的人本能的、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又是何其的相似,从而使我们明白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为什么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工作。 中中通过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性格倾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更容易接受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在思维、行为、观念、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这种差异,接受其他观点的合理性,避免固执己见或者简单地判定某种做法的正确或错误;而不是因为存在性格的差异而苦恼。

MBTI性格类型测试(很全)

于中 国才 储 MB TI性 格类 型测 试 ■MBTI 世界上关于划分性格类型的理论有很多种,MBTI性格类型理论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最普遍使用的理论,因为只有它真正深入系统地把握了人的性格(本我)。目前它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近年来,全世界每年有200多万人次接受MBTI测试。据统计,世界前一百强公司中有89%的公司引入使用MBTI作为员工和管理层自我发展、改善沟通、提升组织绩效的重要方法。 天赋和性格是一个人油然产生并贯穿始终的思维、感觉或行为模式,是人最本能、最自然的反应。由于每天要做无数个决定,你无暇对每个细小的决定进行理性思考,不得不作出下意识的反应。面对这种情形,你的大脑顺应自然地作出应对:它会寻找并跟循阻力最小的路径,这就是你大脑中的快速通道——即你的天赋和性格。一个问题出现了,你立即沿着你的一条快速通道飞驰而下,不等你细想,决定已经作出。又出现一个问题,又一次快速通道飞驰,又一个决定。 这样你每天在工作中作出的无数个决定都由你的天赋和性格主宰着。你的天赋和性格是在无形之中、也无时无刻不在控制、影响着你,也就是你一生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所控制、影响。 因为是不加思索的——还没来得及经过意识、思考的本能的反应,所以才储认为: 1、性格不是指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是做不到,也不是总做不到,有时也能做到,而是不能持续地做到, 更不能持续地做得很优秀。 2、在别人面前有意识表现的行为特征只是一时的表象,不是性格(本我)。 MBTI性格理论始于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的学说,后经美国的Katharine Cook Briggs 与Isabel Briggs Myers深入研究而发展成型。MBTI性格类型揭示了一个人深层的"本我"、真实的我、自我的核心,最本能、最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而不是在别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表面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MBTI性格类型是由遗传、成长环境决定的,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存在有个别人在经历过特殊处境后性格类型有改变的例外情况),只有性格倾向的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 MBTI性格类型理论是一把深入、系统地了解人的本我的奇妙的钥匙。它揭示了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本能的、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同一种类型的人本能的、自然的思维、感觉、行为模式又是何其的相似,从而使我们明白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为什么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工作。 通过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性格倾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更容易接受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能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在思维、行为、观念、表现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助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好地利用这种差异,接受其他观点的合理性,避免固执己见或者简单地判定某种做法的正确或错误;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