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中,D是BC的中点,过D点的直线GF交AC于F,交AC的平行线BG于G点,DE⊥DF,交AB于点E,连结EG、EF.

(1)求证:BG=CF;

(2)请你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详见解析;(2)BE+CF>EF,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ASA判定△BGD≅CFD,从而得出BG=CF;

(2)利用全等的性质可得GD=FD,再有DE⊥GF,从而得到EG=EF,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而得出BE+CF>EF.

【详解】

解:(1)∵BG∥AC,

∴∠DBG=∠DCF.

∵D为BC的中点,

∴BD=CD

又∵∠BDG=∠CDF,

在△BGD与△CFD中,

DBG DCF

BD CD

BDG CDF

∠=∠

=

⎪∠=∠

∴△BGD≌△CFD(ASA).

∴BG=CF.

(2)BE+CF>EF.

∵△BGD≌△CFD,

∴GD=FD,BG=CF.

又∵DE⊥FG,

∴EG=EF(垂直平分线到线段端点的距离相等).

∴在△EBG中,BE+BG>EG,

即BE+CF>EF.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要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HL.

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在AD的延长线上,且

PA=PE,PE交CD于F

(1)证明:PC=PE;

(2)求∠CPE的度数;

(3)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时,连接CE,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90°(3)AP=CE

【解析】

【分析】

(1)、根据正方形得出AB=BC,∠ABP=∠CBP=45°,结合PB=PB得出△ABP ≌△CBP,从而得出结论;(2)、根据全等得出∠BAP=∠BCP,∠DAP=∠DCP,根据PA=PE得出∠DAP=∠E,即∠DCP=∠E,易得答案;(3)、首先证明△ABP和△CBP全等,然后得出PA=PC,

∠BAP=∠BCP,然后得出∠DCP=∠E,从而得出∠CPF=∠EDF=60°,然后得出△EPC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AP=CE.

【详解】

(1)、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P=∠CBP=45°,

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 ≌△CBP(SAS),∴PA=PC,∵PA=PE,

∴PC=PE;

(2)、由(1)知,△ABP≌△CBP,∴∠BAP=∠BCP,∴∠DAP=∠DCP,

∵PA=PE,∴∠DAP=∠E,∴∠DCP=∠E,∵∠CFP=∠EFD(对顶角相等),

∴180°﹣∠PFC﹣∠PCF=180°﹣∠DFE﹣∠E,即∠CPF=∠EDF=90°;

(3)、AP=CE

理由是:在菱形ABCD中,AB=BC,∠ABP=∠CBP,

在△ABP和△CBP中,又∵ PB=PB ∴△ABP≌△CBP(SAS),

∴PA=PC,∠BAP=∠DCP,

∵PA=PE,∴PC=PE,∴∠DAP=∠DCP,∵PA=PC ∴∠DAP=∠E,∴∠DCP=∠E

∵∠CFP=∠EFD(对顶角相等),∴180°﹣∠PFC﹣∠PCF=180°﹣∠DFE﹣∠E,

即∠CPF=∠EDF=180°﹣∠ADC=180°﹣120°=60°,∴△EPC是等边三角形,∴PC=CE,

∴AP=CE

考点: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3.已知4

AB cm

=,3

AC BD cm

==.点P在AB上以1/

cm 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s.

(1)如图①,AC AB

⊥,BD AB

⊥,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1

t=时,ACP

△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

(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AC AB

⊥,BD AB

⊥”为改“60

CAB DBA

∠=∠=︒”,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

xcm 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

△与BPQ 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的x、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全等,PC与PQ垂直;(2)存在,

1

1

t

x

=

=

2

3

2

t

x

=

=

⎪⎩

【解析】

【分析】

(1)利用SAS证得△ACP≌△BPQ,得出∠ACP=∠BPQ,进一步得出

∠APC+∠BPQ=∠APC+∠ACP=90°得出结论即可;

(2)由△ACP≌△BPQ,分两种情况:①AC=BP,AP=BQ,②AC=BQ,AP=BP,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

【详解】

解:(1)当t=1时,AP=BQ=1,BP=AC=3,

又∠A=∠B=90°,

在△ACP和△BPQ中,

AP BQ

A B

AC BP

=

∠=∠

⎪=

∴△ACP≌△BPQ(SAS).

∴∠ACP=∠BPQ,

∴∠APC+∠BPQ=∠APC+∠ACP=90°.

∴∠CPQ=90°,

即线段PC 与线段PQ 垂直.

(2)①若△ACP ≌△BPQ ,

则AC=BP ,AP=BQ ,

34t t xt =-⎧⎨=⎩

, 解得11t x =⎧⎨=⎩

, ②若△ACP ≌△BQP ,

则AC=BQ ,AP=BP ,

34xt t t =⎧⎨=-⎩

, 解得232t x =⎧⎪⎨=⎪⎩

, 综上所述,存在11t x =⎧⎨=⎩或232t x =⎧⎪⎨=⎪⎩

使得△ACP 与△BPQ 全等.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解题时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4.(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90°,AB=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BD+CE .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AEC=∠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AEC=∠BAC ,求证:△DEF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1)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因为DE=DA+AE ,故通过证BDA AEC ≅△△,得出DA=EC ,AE=BD ,从而证得DE=BD+CE.

(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BDA AEC ≅△△,得出BD=AE ,AD=CE ,所以

DE=DA+AE=EC+BD.

(3)由BDA AEC ≅△△得BD=AE ,=BDA AEC ∠∠,ABF 与ACF 均等边三角形,得==60BA AC ︒∠F ∠F ,FB=FA ,所以=BA BA AC AC ∠F +∠D ∠F +∠E ,即FBD FAB ≅∠∠,所以BDF AEF ≅△△,所以FD=FE ,BFD AFE ≅∠∠,再根据=60BFD FA BFA =︒∠+∠D ∠,得=60AF FA =︒∠E +∠D ,即=60FE =︒∠D ,故DFE △是等边三角形.

【详解】

证明:(1)∵BD ⊥直线m ,CE ⊥直线m

∴∠BDA =∠CEA=90°,∵∠BAC =90°

∴∠BAD+∠CAE=90°,∵∠BAD+∠ABD=90°

∴∠CAE=∠ABD ,又AB=AC ,∴△ADB ≌△CEA

∴AE=BD ,AD=CE ,∴DE=AE+AD= BD+CE

(2)∵∠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α

∴∠DBA=∠CAE ,∵∠BDA=∠AEC=α,AB=AC

∴△ADB≌△CEA,∴AE=BD,AD=CE

∴DE=AE+AD=BD+CE

(3)由(2)知,△ADB≌△CEA, BD=AE,∠DBA =∠CAE

∵△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

∴∠DBA+∠ABF=∠CAE+∠CAF,∴∠DBF=∠FAE

∵BF=AF,∴△DBF≌△EAF

∴DF=EF,∠BFD=∠AFE

∴∠DFE=∠DFA+∠AFE=∠DFA+∠BFD=60°

∴△DEF为等边三角形.

【点睛】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线段相等是证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

5.如图,A(0,4)是直角坐标系y轴上一点,动点P从原点O出发,沿x轴正半轴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以P为直角顶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Rt△APB.设P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

(1)若AB∥x轴,如图1,求t的值;

(2)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连接A′B,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OA′B的度数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OA′B的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当t=3时,坐标平面内有一点M(不与A重合)使得以M、P、B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全等,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

【答案】(1)4;(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理由见解析;(3)点M 的坐标为(6,﹣4),(4,7),(10,﹣1)

【解析】

【分析】

(1)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求得答案;

(2)根据对称的性质得:PA =PA '=PB ,由∠PAB +∠PBA =90°,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OA 'B =45°;

(3)分类讨论:分别讨论当△ABP ≌△MBP 、△ABP ≌△MPB 、△ABP ≌△MPB 时,点M 的坐标的情况;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得点M 的坐标即可.

【详解】

(1)∵AB ∥x 轴,△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 =∠PBA =∠APO =45°,

∴△AO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A =OP =4.

∴t =4÷1=4(秒),

故t 的值为4.

(2)如图2,∠OA ′B 的度数不变,∠OA ′B =45°,

∵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 ′,

∴PA =PA ',

又AP =PB ,

∴PA =PA '=PB ,

∴∠PAA '=∠PA 'A ,∠PBA '=∠PA 'B ,

又∵∠PAB +∠PBA =90°,

∴∠PAA '+∠PA 'A +∠PA 'B +∠PBA '

=180()PAB PBA ∠∠︒-+

180=︒-90°

=90°,

∴∠AA 'B =45°,

即∠OA 'B =45°;

(3)当t =3时,M 、P 、B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P 全等,

①如图3,若△ABP ≌△MBP ,

则AP =PM ,过点M 作MD ⊥OP 于点D ,

∵∠AOP =∠PDM ,∠APO =∠DPM ,

∴△AOP ≌△MDP (AAS ),

∴OA =DM =4,OP =PD =3,

∴M 的坐标为:(6,-4).

②如图4,若△ABP ≌△MPB ,则AB PM =,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G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P =∠MPB=45︒,PA PB =

∵139023∠+∠=︒=∠+∠, ∴12∠=∠

∴Rt AOP Rt PGB ≅

∴34BG OP PG AO ====,

∵BG ⊥x 轴BF ,⊥y 轴

∴四边形BGOF 为矩形,

∴3OP BG ==,则431AF OA OF =-=-=

347BF OG OP PG ==+=+=

在Rt ABF 和Rt PME 中

∠BAF =45︒+1∠,∠MPE =45︒+2∠,

∴∠BAF =∠MPE

∵AB PM =

∴Rt ABF Rt PME ≅

∴71ME BF PE AF ====,

∴M 的坐标为:(4,7),

③如图5,若△ABP ≌△MPB ,则AB PM =,

过点M 作M E ⊥x 轴于点D ,过点B 作BG ⊥x 轴于点E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

∵△AP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PB 也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AP =∠MPB=45︒,PA PB =

∵139023∠+∠=︒=∠+∠,

∴12∠=∠

∴Rt AOP Rt PEB ≅

∴34BE OP PE AO ====,

∵BE ⊥x 轴BF ,⊥y 轴

∴四边形BEOF 为矩形,

∴3OP BG ==,则431AF OA OF =-=-=

347BF OE OP PE ==+=+=

在Rt ABF 和Rt PMD 中

∵BF ⊥y 轴

∴42∠=∠

∵42ABF PMD ∠∠∠+=∠+

∴ABF PMD ∠∠=

∵AB PM =

∴Rt ABF Rt PMD ≅

∴17MD AF PD BF ====,

∴M 的坐标为:(10,﹣1).

综合以上可得点M 的坐标为:(6,﹣4),(4,7),(10,﹣1).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第(3)小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作此类型的题要结合图形,构建适当的辅助线,寻找相等的量才能得出结论.

二、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解答题压轴题(难)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

(1)请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构造图形求出AB的长;

(2)若Rt△ABC中,点C在坐标轴上,请在备用图1中画出图形,找出所有的点C后不用计算写出你能写出的点C的坐标;

(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且PA+PB最小?若存在,就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在备用图2中画出示意图).

【答案】(1)AB=52)C2(0,7),C4(0,-4),C5(-1,0)、C6(1,0);(3)不存在这样的点P.

【解析】

【分析】

(1)如图,连结AB,作B关于y轴的对称点D,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B;

(2)分别以A,B,C为直角顶点作图,然后直接得出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即可;

(3)作AB的垂直平分线l3,则l3上的点满足PA=PB,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结AB′,即x轴上使得PA+PB最小的点,观察作图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如图,连结AB ,作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D ,

由已知可得,BD =4,AD =2.∴在Rt △ABD 中,AB =25

(2)如图,①以A 为直角顶点,过A 作l 1⊥AB 交x 轴于C 1,交y 轴于C 2 .

②以B 为直角顶点,过B 作l 2⊥AB 交x 轴于C 3,交y 轴于C 4.

③以C 为直角顶点,以AB 为直径作圆交坐标轴于C 5、 C 6、 C 7.(用三角板画找出也可) 由图可知,C 2(0,7),C 4(0,-4),C 5(-1,0)、 C 6(1,0).

(3)不存在这样的点P .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l 3,则l 3上的点满足PA =PB ,

作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连结AB ′,

由图可以看出两线交于第一象限.

∴不存在这样的点P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中垂线和轴对称--路径最短问题的综合作图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分类讨论,学会画好图形解决问题.

7.(1)问题发现:如图1, ABC 和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①求证: BD CE =; ②求BEC ∠的度数.

(2)拓展探究:如图2, AB C 和A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DAE ∠=∠=︒,点

B D E 、、在同一直线上AF ,为ADE 中DE 边上的高,连接.CE

①求BEC ∠的度数:

②判断线段AF BE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3解决问题:如图3,AB 和ADE 均为等腰三角形,BAC DAE n ∠=∠=,点

B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E .求AE

C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60°;(2)①90°;②BE =CE+2AF ;(3)

∠AEC =90°+

12n ︒.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60°,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依据其性质可得 BD CE =,再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BEC ∠的度数;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90°,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 ,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BEC ∠的度数;因为DE=2AF,BD=EC,结合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出结论;

(3)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AB=AC,AD=AE, ∠DAE=∠BAC=n °,根据SAS 进一步证明△BAD ≌△CAE ,根据对应角相等求出得出∠ADB=BEC ∠的度数,结合内角和用n 表示∠ADE 的度数,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①∵△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

∴ AB=AC,AD=AE,∠BAC=∠DAE=60°,

∴∠BAC-∠DAC=∠DAE-∠DAC,

∴∠BAD=∠CAE.

∴△BAD≌△CAE(SAS)

∴ BD=CE.

②由△CAE≌△BAD,

∴∠AEC=∠ADB=180°-∠ADE=120°.

∴∠BEC=∠AEC-∠AED=120°-60°=60°.

(2)①∵△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 AB=AC,AD=AE,∠ADE=∠AED=45°,

∵∠BAC=∠DAE=90°,

∴∠BAC-∠DAC=∠DAE-∠DAC,

∴∠BAD=∠CAE.

∴△BAD≌△CAE(SAS).

∴ BD=CE,∠AEC=∠ADB=180°-∠ADE=135°.

∴∠BEC=∠AEC-∠AED=135°-45°=90°.

② BE=CE+2AF.

(3)如图3:∠AEC=90°+1

2

n ,理由如下,

∵△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AC,AD=AE,∠ADE=∠AED=n°,∴∠BAC-∠DAC=∠DAE-∠DAC,

∴∠BAD=∠CAE.

∴△BAD≌△CAE(SAS).

∴ ∠AEC=∠ADB=180°-∠ADE=180°-180180

9022n n . ∴∠AEC=90°+12

n ︒.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旋转型三角形全等,掌握全等常见模型及由特殊到一般找出解题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在等边ABC ∆中,点O 在BC 边上,点D 在AC 的延长线上且OA OD =.

(1)如图1,若点O 为BC 中点,求COD ∠的度数;

(2)如图2,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求证AD AB BO =+.

(3)如图3,若点O 为BC 上任意一点,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为点P ,连接,AP OP ,请判断AOP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30;(2)见解析;(3)AOP ∆是等边三角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1302

CAO BAC ∠=∠=︒且,90AO BC AOC ⊥∠=︒,根据OA OD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 ∠的度数,再通过内角和定理求AOD ∠,即可求出COD ∠的度数.

(2)过O 作//OE AB ,OE 交AD 于E 先证明COE ∆为等边三角形,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120AEO ∠=︒,120DCO ∠=︒,再证明()AOE DOC AAS ∆≅∆,得到CD EA =,再通过证明得到EA BO =、AB AC =通过,又因为AD AC CD =+,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到答案.

(3)通过作辅助线先证明()ODF OPF SAS ∆≅∆,得到OP OD =,又因为OA OD =,

得到AO=OP,证得AOP

∆为等腰三角形,如解析辅助线,由(2)可知得

AOE DOC

∆≅∆得到AOE DOC

∠=∠,通过角的关系得到60

AOP COE

∠=∠=°,即可证得AOP

∆是等边三角形.

【详解】

(1)∵ABC

∆为等边三角形

∴60

BAC

∠=︒

∵O为BC中点

1

30

2

CAO BAC

∠=∠=︒

且,90

AO BC AOC

⊥∠=︒

∵OA OD

=

∴AOD

∆中,30

D CAO

∠=∠=︒

∴180120

AOD D CAO

∠=︒-∠-∠=︒

∴30

COD AOD AOC

∠=∠-∠=︒

(2)过O作//

OE AB,OE交AD于E

∵//

OE AB

∴60

EOC ABC

∠=∠=︒

60

CEO CAB

∠=∠=︒

∴COE

∆为等边三角形

∴OE OC CE

==

180120

AEO CEO

∠=︒-∠=︒

180120

DCO ACB

∠=︒-∠=︒

又∵OA OD

=

∴EAO CDO

∠=∠

在AOE

∆和COD

∆中

AOE DOC

EAO CDO

OA OD

∠=∠

∠=∠

⎪=

∴()

AOE DOC AAS

∆≅∆

∴CD EA

=

∵EA AC CE

=-

BO BC CO

=-

∴EA BO

=

∴BO CD

=,

∵AB AC

=,AD AC CD

=+

∴AD AB BO

=+

(3)AOP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过程如下:

连接,

PC PD,延长OC交PD于F ∵P D

、关于OC对称

∴,90 PF DF PFO DFO

=∠=∠=︒在ODF

∆与OPF

∆中,

PF DF

PFO DFO

OF OF

=

∠=∠

⎪=

∴()

ODF OPF SAS

∆≅∆

∴OP OD

=,POC DOC

∠=∠

∵OA OD

=

∴AO=OP

∴AOP

∆为等腰三角形

过O作//

OE AB,OE交AD于E 由(2)得AOE DOC

∆≅∆

∴AOE DOC

∠=∠

又∵POC DOC

∠=∠

∴AOE POF

∠=∠

∴AOE POE POF POE ∠+∠=∠+∠

即AOP COE ∠=∠

∵AB ∥OE ,∠B=60°

∴60COE B ∠=∠=︒

∴60AOP COE ∠=∠=°

∴AOP ∆是等边三角形. 【点睛】

本题是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综合性问题,灵活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与角的关系,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数学课上,张老师举了下面的例题:

例1 等腰三角形ABC 中,110A ∠=,求B 的度数.(答案:35)

例2 等腰三角形ABC 中,40A ∠=,求B 的度数.(答案:40或70或100) 张老师启发同学们进行变式,小敏编了如下两题:

变式1: 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求B 的度数.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求B 的度数.

(1)请你解答以上两道变式题.

(2)解(1)后,小敏发现,A ∠的度数不同,得到B 的度数的个数也可能不同.如果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请你探索x 的取值范围.

【答案】(1)变式1: 40°;变式2: 90°或67.5°或45°;(2)90°≤<180°或x=60°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类讨论,即可得到答案;

(2)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B 只有一个度数时,A ∠只能作为顶角时,或∠A=60°,进而可得到答案.

【详解】

变式1:∵等腰三角形ABC 中,∠A=100°,

∴∠A 为顶角,∠B 为底角,

∴∠B =1801002

-=40°; 变式2: ∵等腰三角形ABC 中,∠A= 45° ,

∴当AB=BC 时,∠B =90° ,

当AB=AC 时, ∠B =67.5° ,

当BC=AC 时 ∠B =45° ;

(2)等腰三角形ABC 中,设A x ∠=,

当90°≤x <180°,∠A 为顶角,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

当x=60°时,三角形ABC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B 只有一个度数,

综上所述:90°≤x <180°或x=6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0.如图,在△ABC 中,AB =AC =2,∠B =4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D 不与B 、C 重合),连接AD ,作∠ADE =40°,DE 交线段AC 于E 点.

(1)当∠BDA =115°时,∠BAD =___°,∠DEC =___°;

(2)当DC 等于多少时,△ABD 与△DCE 全等?请说明理由;

(3)在点D 的运动过程中,△ADE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5,115;(2)当DC =2时,△ABD ≌△DCE ,理由见解析;(3)可以;当∠BDA 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将已知数值代入即可求出BAD ∠,根据平角的定义,可求出EDC ∠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和定理,即可求出DEC ∠.

(2)当AB DC =时,利用AAS 可证明ABD DCE ∆≅∆,即可得出2AB DC ==. (3)假设ADE ∆是等腰三角形,分为三种情况讨论:①当AD AE =时,

40ADE AED ∠=∠=︒,根据AED C ∠>∠,得出此时不符合;②当DA DE =时,求出70DAE DEA ∠=∠=︒,求出BAC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DA ∠即可;③当EA ED =时,求出DAC ∠,求出BAD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DB ∠.

【详解】

(1)在BAD 中,40B ∠= ,115BDA ∠=,

1801804011525BAD ABD BDA ∴∠=︒-∠-∠=︒-︒-︒=︒,

1801801154025EDC ADB ADE ∠=︒-∠-∠=︒-︒-︒=︒.

AB AC =,40B ∠=,40B C ∴∠=∠=,1801804025115C E DC D E C ︒-∠-∠=︒-︒-︒=∠=︒.

故答案为:25,115;

(2)当2DC =时,ABD DCE ∆≅∆.理由如下:

40C ∠=,140EDC DEC ∴∠+∠=︒,又40ADE ∠=,140ADB EDC ∴∠+∠=︒,ADB DEC ∴∠=∠.

在ABD △和DCE ∆中,B C ∠=∠,ADB DEC ∠=∠,当AB DC =时,

()ABD DCE AAS ∆≅∆,2AB DC ∴==;

(3)

AB AC =,40B C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AD AE =时,40ADE AED ∠=∠=︒,AED C ∠>∠,∴此时不符合; ②当DA DE =时,即1(18040)702

DAE DEA ∠=∠=︒-︒=︒,1804040100BAC ∠=︒-︒-︒=︒,1007030BAD ∴∠=︒-︒=︒;

1803040110BDA ∴∠=︒-︒-︒=︒;

③当EA ED =时,40ADE DAE ∠=∠=︒,1004060BAD ∴∠=︒-︒=︒,

180604080BDA ∴∠=︒-︒-︒=︒;

∴当110ADB ∠=︒或80︒时,ADE ∆是等腰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三、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解答题压轴题(难)

11.阅读下列材料: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将多项式2

(0)ax bx c a ++≠变形为2()a x m n ++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变形方法,叫做配方法.运用配方法及平方差公式能对一些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如:

222

22111111251151151124112422242222x x x x x x x ⎛⎫⎛⎫⎛⎫⎛⎫⎛⎫++=++-+=+-=+++- ⎪ ⎪ ⎪ ⎪⎪⎝⎭⎝⎭⎝

⎭⎝⎭⎝⎭根据以上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用配方法将281x x +-化成2()x m n ++的形式,则281=x x +- ________; (2)用配方法和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228x x --进行因式分解;

(3)对于任意实数x ,y ,多项式222416x y x y +--+的值总为______(填序号).

①正数②非负数 ③ 0

【答案】(1)2(4)17x +-;(2)(2)(4)x x +-;(3)①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所给方法解答即可;

(2)材料所给方法进行解答即可;

(3)局部进行因式分解,最后写成非负数的积的形式即可完成解答.

【详解】

解:(1)281x x +-

=2816116x x ++--

2(4)17x +-.

(2)原式=22118x x -+--

=2(1)9x --

=(13)(13)x x -+--

=(2)(4)x x +-.

(3)222416x y x y +--+

=()()22214411x x y y -++-++

=()()221211x y -+-+

>11

故答案为①.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根据材料学会配方法并灵活运用配方法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若一个正整数x 能表示成22a b -(,a b 是正整数,且a b >)的形式,则称这个数为“明礼崇德数”,a 与b 是x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 例如:因为22532=-,所以5是“明礼崇德数”,3与2是5的平方差分解;再如:

22222222()M x xy x xy y y x y y =+=++-=+-(,x y 是正整数),所以M 也是“明礼崇德数”,()x y +与y 是M 的一个平方差分解.

(1)判断:9_______“明礼崇德数”(填“是”或“不是”);

(2)已知2246N x y x y k =-+-+(,x y 是正整数,k 是常数,且1x y >+),要使N 是“明礼崇德数”,试求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 值,并说明理由;

(3)对于一个三位数,如果满足十位数字是7,且个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大7,称这个三位数为“七喜数”.若m 既是“七喜数”,又是“明礼崇德数”,请求出m 的所有平方差分解.

【答案】(1)是;(2)k=-5;(3)m=279,222794845=-,222792011=-.

【解析】

【分析】

(1)根据9=52-42,确定9是“明礼崇德数”;

(2)根据题意分析N 应是两个完全平方式的差,得到k=-5,将k=-5代入计算即可将N 平方差分解,得到答案;

(3)确定“七喜数”m 的值,分别将其平方差分解即可.

【详解】

(1)∵9=52-42,

∴9是“明礼崇德数”,

故答案为:是;

(2)当k=-5时,N 是“明礼崇德数”,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 (m ,m +8)在第二象限,点B (0,n )在y 轴正半轴上,作DA ⊥x 轴,垂足为A ,已知OA 比OB 的值大2,四边形AOBD 的面积为12. (1)求m 和n 的值. (2)如图2,C 为AO 的中点,DC 与AB 相交于点E ,AF ⊥BD ,垂足为F ,求证:AF =DE . (3)如图3,点G 在射线AD 上,且GA =GB ,H 为GB 延长线上一点,作∠HAN 交y 轴于点N ,且∠HAN =∠HBO ,求NB ﹣HB 的值. 【答案】(1)4 2 m n =-?? =?(2)详见解析;(3)NB ﹣FB =4(是定值),即当点H 在GB 的 延长线上运动时,NB ﹣HB 的值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1)由点D ,点B 的坐标和四边形AOBD 的面积为12,可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 (2)由(1)可知,AD =OA =4,OB =2,并可求出AB =BD =25,利用SAS 可证△DAC ≌△AOB ,并可得∠AEC =90°,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证; (3)取OC =OB ,连接AC ,根据对称性可得∠ABC =∠ACB ,AB =AC ,证明△ABH ≌△CAN ,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218122 m n n m m --=?? ?++-=?? 解得4 2m n =-??=? ; (2)如图2中, 由(1)可知,A (﹣4,0),B (0,2),D (﹣4,4),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平面内有五个点,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_____个三角形. 【答案】10 【解析】 【分析】 以平面内的五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在平面中依次选取三个点画出图形即可解答. 【详解】 解:如图所示,以其中任意三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最多可以画10个三角形,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几何图形的个数,我们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2.如图,△AEF是直角三角形,∠AEF=900,B为AE上一点,BG⊥AE于点B,GF∥BE,且AD=BD=BF,∠BFG=600,则∠AFG的度数是___________。 【答案】20° 【解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A=∠AFG,∠EBF=∠BFG=600,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DF=2∠A,∠A+∠AFB=3∠A=∠EBF,因此可得∠AFG=20°. 故答案为:20°.

3.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则较小的锐角是_______. 【答案】30° 【解析】 【分析】 设较小的锐角是x,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设较小的锐角是x,则另一个锐角是2x, 由题意得,x+2x=90°, 解得x=30°, 即此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30°.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该知识点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4.如图是小李绘制的某大桥断裂的现场草图,若∠1=38°,∠2=23°,则桥面断裂处夹角∠BCD=__________. 【答案】119° 【解析】 【分析】 连接BD,构△BCD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CD的度数. 【详解】 如图所示,连接BD, ∵∠4=∠1=38°,∠3=∠2=23°, ∴∠BCD=180°-∠4-∠3=180°-38°-23°=119°. 故答案为:119°.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连接BD,构△BCD是解题的关键. 5.如图,Rt△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的度数为_____.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a,b)的坐标满足|a﹣b|+b2﹣8b+16=0. (1)如图1,求证: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如图2,过A作OA的垂线,交x轴正半轴于点B,点M、N分别从O、A两点同时出发,在线段OA上以相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不包括点O和点A),过A作AE⊥BM交x轴于点E,连BM、NE,猜想∠ONE与∠NEA之间有何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3)如图3,F是y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连接FA,过点A作AE⊥AF交x轴正半轴于点E,连接EF,过点F点作∠OFE的角平分线交OA于点H,过点H作HK⊥x轴于点K,求 2HK+EF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答案见解析(3)8 【解析】 【分析】 (1)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即可得结论; (2)如图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则△AOE≌△BAH,可得AH=OE,由已知条件可知ON=AM,∠MOE=∠MAH,可得△ONE≌△AMH,∠ABH=∠OAE,设BM 与NE交于K,则∠MKN=180°﹣2∠ONE=90°﹣∠NEA,即2∠ONE﹣∠NEA=90°;(3)如图3,过H作HM⊥OF,HN⊥EF于M、N,可证△FMH≌△FNH,则FM=FN,同理:NE=EK,先得出OE+OF﹣EF=2HK,再由△APF≌△AQE得PF=EQ,即可得 OE+OF=2OP=8,等量代换即可得2HK+EF的值. 【详解】 解:(1)∵|a﹣b|+b2﹣8b+16=0 ∴|a﹣b|+(b﹣4)2=0 ∵|a﹣b|≥0,(b﹣4)2≥0 ∴|a﹣b|=0,(b﹣4)2=0 ∴a=b=4 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AN=AM ∴OA平分∠MON 即OA是第一象限的角平分线 (2)过A作AH平分∠OAB,交BM于点H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D,点P为CD上一点,∠EBA、∠EPC的角平分线于点F,已知∠F=40°,则∠E=_____度. 【答案】80 【解析】 【详解】 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知∠FMA=1 2 ∠CPE=∠F+∠1, ∠ANE=∠E+2∠1=∠CPE=2∠FMA,即∠E=2∠F=2×40°=80°. 故答案为80. 2.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如果∠1=40°,∠2=50°,那么∠ 3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 【答案】12° 【解析】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08°,则∠3=360°-60°-90°-108°-∠1-∠2=1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多边形的内角,熟知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各内角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外角为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 【答案】720°. 【解析】

【分析】先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计算出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然后再根据内角和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360 60 ︒ ︒ =6, 所以这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6﹣2)×180°=720°, 故答案为720°.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内角和定理:(n﹣2)•180 (n≥3)且n为整数);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4.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根据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直接用 360°÷45°可求得边数. 【详解】 ∵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45°, ∴360°÷45°=8 即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8.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外角和是360度和正多边形的性质(正多边形的各个内角相等,各个外角也相等). 5.若(a﹣4)2+|b﹣9|=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 【答案】22 【解析】 【分析】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a-4=0,b-9=0, 解得a=4,b=9, ①若a=4是腰长,则底边为9,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9,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若b=9是腰长,则底边为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9、9、4,能组成三角形,周长 =9+9+4=2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非负数的非负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ABC 中,AB=AC=BC,∠BDC=120°且BD=DC,现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角两边分别交AB,AC边所在直线于M,N两点,连接MN,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 (1)如图1,若∠MDN的两边分别交AB,AC边于M,N两点.猜想:BM+NC=MN.延长AC到点E,使CE=BM,连接DE,再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可证.请你按照该思路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 (2)如图2,若点M、N分别是AB、CA的延长线上的一点,其它条件不变,再探究线段BM,MN,NC之间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 【答案】(1)过程见解析;(2)MN= NC﹣BM. 【解析】 【分析】 (1)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根据△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可以证得△MBD≌△ECD,可得MD=DE,∠BDM=∠CDE,再根据∠MDN =60°,∠BDC=120°,可证∠MDN =∠NDE=60°,得出△DMN≌△DEN,进而得到 MN=BM+NC. (2)在CA上截取CE=BM,利用(1)中的证明方法,先证△BMD≌△CED(SAS),再证△MDN≌△EDN(SAS),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如图示,延长AC至E,使得CE=BM,并连接DE.

∵△BDC为等腰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BD=CD,∠DBC=∠DCB,∠MBC=∠ACB=60°,又BD=DC,且∠BDC=120°, ∴∠DBC=∠DCB=30° ∴∠ABC+∠DBC=∠ACB+∠DCB=60°+30°=90°,∴∠MBD=∠ECD=90°, 在△MBD与△ECD中, ∵BD CD MBD ECD BM CE , ∴△MBD≌△ECD(SAS), ∴MD=DE,∠BDM=∠CDE ∵∠MDN =60°,∠BDC=120°, ∴∠CDE+∠NDC =∠BDM+∠NDC=120°-60°=60°,即:∠MDN =∠NDE=60°, 在△DMN与△DEN中, ∵MD DE MDN EDN DN DN , ∴△DMN≌△DEN(SAS), ∴MN=NE=CE+NC=BM+NC. (2)如图②中,结论:MN=NC﹣BM.

八年级上册邵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邵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AB 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1A 1C 的平分线A 1B 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 与点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 (1)如图2,在△ABC 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 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答案】B 2C ∠∠= 140°、120°或80°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 1B 1B 2=∠C ,∠AA 1B 1=∠B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 ∠AA 1B 1=2∠C ,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2∠C ;(2)先求出经过三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3∠C ,进而可得经过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n ∠C ,因为最小角是20o,是△ABC 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设另两角分别为20mo,4mn°,由题意得20m+20mn+20=180°,所以m(n+1)=8,再根据m 、n 都是正整数可得m 与n+1是8的整数因子,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详解】 (1)根据折叠性质得∠B=∠AA 1B 1,∠A 1B 1B 2=∠C , ∵∠AA 1B 1=∠A 1B 1B 2+∠C , ∴∠B=2∠C 故答案为:∠B=2∠C (2)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 1B 1,∠C=∠A 2B 2C ,∠A 1B 1C=∠A 1A 2B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 1A 2B 2=∠C+∠A 2B 2C=2∠C ; ∵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 1B 1-∠A 1B 1C=∠BAC+2∠B-2∠C=180°, 根据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 ∴∠B=3∠C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 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20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 21211112222 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 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11118022 A ACD AC B AB C ∠=?-∠-∠-∠ 1118018022 ABC A A ABC ABC =?-∠+∠-?-∠-∠-∠()() 1122 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 … ∴2020A ∠= 20202α. 故答案为: 2020 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如图,Rt △ABC 中,∠C=90°,∠BAC 的角平分线AE 与AC 的中线BD 交于点F ,P 为CE 中点,连结PF ,若CP=2,15BFP S ?=,则AB 的长度为_______.

【答案】15 【解析】 【分析】 作辅助线EH AB ⊥交AB 于H ,再利用等量关系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解底边AB 的长度 【详解】 作EH AB ⊥ ∵AE 平分∠BAC BAE CAE ∴∠=∠ EC EH ∴= ∵P 为CE 中点 4EC EH ==∴ ∵D 为AC 中点,P 为CE 中点 =x =y PEF PCF CDF ADF S S S S ==△△△△∴设, 15x BEF S =-△∴ 15+x+y BCD BDA S S ==△△∴ y=15+x+y-y=15+x BFA BDA S S =-△△∴ 15x+15+x=30BEA BEF BFA S S S =+=-△△△∴ 1=302 BEA S AB EH ?=△∵ =15A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辅助线的运用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BFP 的面积来表示△BEA 的面积 3.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时,得出的结果为2005°,小芳立即判断他的结构是错误的,小明仔细地复算了一遍,果然发现自己把一个角的度数输入了两遍.你认为正确的内角和应该是________.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得1A ∠: 1A BC ∠与1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A ,得2A ∠;;2019A BC ∠与2019A 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2020A ,得2020A ∠,则2020A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202α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 21211112222 a A A A A a ∠=∠=∠=∠=,,…,依此类推可知2020A ∠的度数. 【详解】 解:∵∠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 ∴11118022 A ACD AC B AB C ∠=?-∠-∠-∠ 1118018022 ABC A A ABC ABC =?-∠+∠-?-∠-∠-∠()() 1122 a A =∠=, 同理可得221122a A A ∠= ∠=, … ∴2020A ∠= 20202α. 故答案为: 2020 2α. 【点睛】 本题是找规律的题目,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同时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如图,在△ABC 中,∠B=50°,三角形的外角∠DAC 和∠ACF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AEC =_______°.

【答案】65 【解析】 如图,∵AE平分∠DAC,CE平分∠ACF, ∴∠1=1 2∠DAC,∠2=1 2 ∠ACF, ∴∠1+∠2=1 2 (∠DAC+∠ACF), 又∵∠DAC+∠ACF=(180°-∠BAC)+(180°-∠ACB)=360°-(∠BAC+∠ACB),且 ∠BAC+∠ACB=180°-∠ABC=180°-50°=130°, ∴∠1+∠2=1 2 (360°-130°)=115°, ∴在△ACE中,∠E=180°-(∠1+∠2)=180°-115°=65°. 3.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COB=____. 【答案】105°.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殊角可知:∠ECD=45°,∠BDC=6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如图,∠ECD=45°,∠BDC=60°,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为2cm和8cm,设第三边中线的长为x cm,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3<x<5 【解析】 【分析】 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先说明△ABD≌△CDM,得到CM=AB=8,再求出2AD的范围,最后求出AD的范围. 【详解】 解:如图:AB=8,AC=2,延长AD至M使DM=AD,连接CM 在△ABD和△CDM中, AD MD ADB MDC BD CD = ⎧ ⎪ ∠=∠ ⎨ ⎪= ⎩ ∴△ABD≌△MCD(SAS), ∴CM=AB=8. 在△ACM中:8-2<2x<8+2, 解得:3<x<5. 故答案为:3<x<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的关键在于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完成解答. 2.一机器人以0.3m/s的速度在平地上按下图中的步骤行走,那么该机器人从开始到停止所需时间为__s.

【答案】160. 【解析】 试题分析:该机器人所经过的路径是一个正多边形,利用360°除以45°,即可求得正多边形的边数,即可求得周长,利用周长除以速度即可求得所需时间. 试题解析:360÷45=8, 则所走的路程是:6×8=48m, 则所用时间是:48÷0.3=160s.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a﹣b﹣c|+|a﹣b+c|=______.-- 【答案】3a b 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然后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去掉绝对值,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 【详解】 解:∵a、b、c为△ABC的三边, ∴a+b>c,a-b<c,a+c>b, ∴a+b-c>0,a-b-c<0,a-b+c>0, ∴|a+b-c|-|a-b-c|+|a-b+c| =(a+b-c)+(a-b- c)+(a-b+c) =a+b-c+a-b- c+a-b+c =3a-b-c. 故答案为:3a-b-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和利用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化简,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如图,在△ABC中,∠A=60°,若剪去∠A得到四边形BCDE,则∠1+∠2=______. 【答案】240.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2=180°+60°=240°. 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动点P 从A 点出发,先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A →C 运动,然后以1cm /s 的速度沿C →B 运动.若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t 秒,那么当t =___________________,△APE 的面积等于6. 【答案】1.5或5或9 【解析】 【分析】 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 在AC 上时:当点P 在BC 上时,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 【详解】 如图1,当点P 在AC 上.∵△ABC 中,∠C =90°,BC =8cm ,AC =6cm ,点E 是BC 的中点,∴CE =4,AP =2t . ∵△APE 的面积等于6,∴S △APE = 12AP •CE =12 AP ×4=6.∵AP =3,∴t =1.5. 如图2,当点P 在BC 上.则t >3∵E 是DC 的中点,∴BE =CE =4. ∵PE ()43=7-PE t t =-- ,∴S =12EP •AC =12 •EP ×6=6,∴EP =2,∴t =5或t =9. 总上所述,当t =1.5或5或9时,△APE 的面积会等于6.故答案为1.5或5或9.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是关键. 2.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在三边上,E 是AC 的中点,AD 、BE 、CF 交于一点G ,BD=2DC ,S △GEC =3,S △GDC =4,则△ABC 的面积是_____.

八年级上册襄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襄阳数学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1,△ABC 中,沿∠BAC 的平分线AB 1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1A 1C 的平分线A 1B 2折叠,剪掉重叠部分;…;将余下部分沿∠B n A n C 的平分线A n B n+1折叠,点B n 与点C 重合,无论折叠多少次,只要最后一次恰好重合,我们就称∠BAC 是△ABC 的好角. (1)如图2,在△ABC 中,∠B>∠C ,若经过两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则∠B 与∠C 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小角是2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______时,该三角形的三个角均是此三角形的好角。 【答案】B 2C ∠∠= 140°、120°或80° 【解析】 【分析】 (1)根据折叠性质可得∠A 1B 1B 2=∠C ,∠AA 1B 1=∠B ,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 ∠AA 1B 1=2∠C ,根据等量代换可得∠B=2∠C ;(2)先求出经过三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3∠C ,进而可得经过n 次折叠,∠BAC 是△ABC 的好角时∠B 与∠C 的等量关系为∠B=n ∠C ,因为最小角是20º,是△ABC 的好角,根据好角定义,设另两角分别为20mº,4mn°,由题意得20m+20mn+20=180°,所以m(n+1)=8,再根据m 、n 都是正整数可得m 与n+1是8的整数因子,从而可以求得结果. 【详解】 (1)根据折叠性质得∠B=∠AA 1B 1,∠A 1B 1B 2=∠C , ∵∠AA 1B 1=∠A 1B 1B 2+∠C , ∴∠B=2∠C 故答案为:∠B=2∠C (2)如图:∵根据折叠的性质知,∠B=∠AA 1B 1,∠C=∠A 2B 2C ,∠A 1B 1C=∠A 1A 2B 2, ∴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定理知,∠A 1A 2B 2=∠C+∠A 2B 2C=2∠C ; ∵根据四边形的外角定理知,∠BAC+∠B+∠AA 1B 1-∠A 1B 1C=∠BAC+2∠B-2∠C=180°, 根据三角形ABC 的内角和定理知,∠BAC+∠B+∠C=180°, ∴∠B=3∠C ;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ABC ∆的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111,,A B C ,使111,,A B AB B C BC C A CA ===,顺次连接111,,A B C ,得到111A B C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111111,,A B B C C A 至点222,,A B C ,使2111A B A B =,2111B C B C =,2111C A C A =,顺次连接222,,A B C ,得到222A B C ∆,…;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20,最少需经过__________次操作. 【答案】4 【解析】 【分析】 连接111,,AC B A C B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从而得出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同理可得第二次操作22211127749A B C A B C S S ∆∆===<2020……直至第四次操作4443334 772401A B C A B C S S ∆∆===>2020,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连接111,,AC B A C B ∵111,,A B AB B C BC C A CA === 根据等底同高可得: 111111111,,C A B C AB ABC A B C A BC A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S S ====== ∴111111111,C A B C AB A B C A BC B C A B CA ABC S S S S S S S ====== ∴第一次操作:11177A B C ABC S S ∆∆==<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