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胡丹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各种储能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新兴技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同时,储能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也迅速受到了风投基金的青睐。本文将对先进储能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加以介绍。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开发出多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个大类。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液流储能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电磁储能主要包括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相变储能主要是冰蓄冷技术。本文所研究的先进储能技术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储能应用领域为划分基础,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与液流电池。

1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是目前镍系电池技术路线最先进的电池之一,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其优点在于电量储

备比镍镉电池多30%,比镍镉电池更轻,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镍氢电池的价格更贵,与镍氢电池相比,性能稍差。

近年来镍氢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Ni-MH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和Ni-MH电池负极储氢材料技术。

1.1Ni-MH电池正极材料技术

Ni-MH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镍电极,自1887年首次将镍电极运用于碱性电池以来,其发展经历了袋式镍电极、烧结式镍电极和泡沫式镍电极等形式。主要成分均为氢氧化镍,按照镍电极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α-Ni(OH)2和β-Ni(OH)2,对应的充电态分别为γ-NiOOH和β-NiOOH。球形β-Ni(OH)2具有较高的储能导电性能,对于β-Ni(OH)

的改性技术主要包括引入钴、锂、镉、锌、稀土系元素进行掺杂,也可以通过纳米

材料与普通球形Ni(OH)

进行混合。

而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则主要包括烧结式氧化镍工艺、发泡镍填充工艺和纤维镍填充工艺。填充法一般制作简单,所需设备较少,制成的极板具有更高的比容量,但大量生产存在工艺性和性能均衡的问题;烧结式氧化镍基体浸渍活性物质的方法虽然需要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透视

的设备多、投资大、工序繁琐,但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质量性能都比较稳定。

1.2Ni-MH 电池负极储氢材料技术

储氢合金(HydrogenStorageAllov)材料始于

1958年ZrNi储氢合金的发现,1982年美国Ovonic公司申请专利将储氢合金应用于电池电极制造,使得此材料受到重视。1990年用于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储氢合金由日本首次研制成功,具有高体积、高重量能量密度的镍氢电池商品化产品上市,从而解决了影响镍氢电池性能的关键问题。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都促使社会把目光转向寻求新的能源作为驱动动力,从而使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得以发展。MH-Ni电池迅速成为电动汽车市场中电池科技的选择之一,而这种高科技电池的关键材料就是储氢合金。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汽车公司如Dairnleehrysler、

Ford、GeneralMotors、Honda

Toyota等都正在向市场推出MH-Ni电池驱动的电动车。在提高比容量方面,动力用MH-Ni电池对其储氢合金有不同于一般用途MH-Ni电池的特殊要求,最主要的方面是它要求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美国Ovonic公司对各种类型的储氢合金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AB、AB2、AB5以及最近研发的A2B7等类型储氢合金。在提高放电率及低温性能方面,Ovonic公司研究发现,储氢合金与电解质界面的氧化物中间相的性质是影响电池放电率的关键,同时也是减小腐蚀、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2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最年轻的一代二次电池,也是发展

最快的二次电池。目前小型锂离子电池仍占主导地位,主要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两大领域。据统计,2009年小型锂离子电池在手机领域使用率为50%,在

笔记本电脑领域使用率为35%,作动力使用率不足10%。动力电池主要包括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特种电动车和电动汽车等作动力源使用的电池。目前,我国各种动力锂离子电池仍处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起步阶段。

锂离子电池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安全阀等部分,其中正极材料占锂电池成本最多,约占制造成本的30~40%。从技术含量分析,隔膜和电解质技术壁垒最高,其次是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从锂电池材料企业目前的毛利率分析,隔膜和六氟磷酸锂电解质材料的毛利率高达70%,电解液毛利率在40%左右,正极材料毛利率和负极材料毛利率也愈20%。锂电池材料行业依据技术含量的高低,不同类型的企业受益程度也有差异,主营隔膜、电解液、正极材料的企业受益程度较大。图1是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电池材料以及制备工艺流程方面飞速发展。

2.1钴酸锂离子电池容量

钴酸锂作为正极,碳材料作为负极的钴酸锂离子

蓄电池从1999年研发出来,至今有14年时间,在这期间进行了多次改进,能量密度超过了最初的2倍(单位重量能量密度达200W·h/kg,单位溶积也达到了500W·h/dm),

图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这已经接近初期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极限。与此同时,由于锂离子蓄电池的正负极采用层间化合物之类的基质材料,又开发了新型基质材料,从而能实现锂离子蓄电池的高功率化、高能量密度。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合金负极,有望使锂离子蓄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到原来2~3倍。这些材料中的一部分通过与其他材料的混合形式已经开始应用,有望今后实用化。

2.2第二代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

第二代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不会生产诸如镍镉

蓄电池的记忆效应,自放电极低,因此锂离子蓄电池作为普遍可用的能源装置易于推广。车用锂离子蓄电池第一代是锰酸锂离子蓄电池,有成本低、安全性较好,但循环寿命欠佳、在高温环境下循环寿命更短,高温时会出现锰离子溶出的现象等特点。

第二代磷酸铁锂离子蓄电池是美国专利,是锂离子蓄电池发展方向,其原材料价格低且磷、铁、锂存在于地球资源含量丰富,且工作电压适中、充放电特性好、高放电功率,可快速充电、循环寿命长,在高温和高热环境下,稳定性好,储能特性强、完全无毒等优势。

2.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添加的粘接剂在电极材料中所占

的比重约10%~15%。为了改善电极性能,开发不含这种粘接剂与导电助剂的电极,形成高能量密度化与电极材料有规则的排列,从而开出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蓄电池的一系列制造方法。在提高性能的同时,也在开发有望扩大用途的单片电源。

3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FuelCell)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

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总的来说,燃料电池具有以下特点:①能量转化效率高;②有害气体SOx、NOx及噪音排放都很低,CO2排放因能量转换效率高而大幅度降低;③燃料适用范围广;④规模及安装地点灵活,燃料电池电站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⑤负荷响应快,运行质量高。目前常见的燃料电池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直接醇类燃料电池、溶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碱性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再生氢氧燃料电池等。

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世界著名汽车制造厂,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丰田和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宣布,计划在2004年以前将燃料电池汽车进入研发阶段并陆续投入市场。目前,燃料电池轿车的样车正在进行试验,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运输大客车在北美的几个城市中正在进行示范项目。在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中仍然存在技术性挑战,如燃料电池组的一体化,提高商业化电动汽车燃料处理器和辅助部汽车制造厂都在朝集成部件和减少部件成本的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3.1聚合物电解质燃烧介质的传导和扩散

目前,世界各国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侧

重于深入研究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燃烧介质的传导和扩散机理,并开发新的、化学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有良好使用寿命的薄膜,还研究开发可以在200℃条件下传导质子的聚合物,以减少CO2对电极催化剂的毒害,延长电极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并加快废热的利用。

3.2电极催化剂技术

研究电极反应和中间反应的机理,开发耐杂质和

CO2的高性能、低造价的电极催化剂。从微观和分子结构角度研究电极材料的特性,以及研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开发新型电极材料。

3.3燃料电池附属装置

对燃料电池的各种附属装置(包括重整器、压缩

机泵、

热交换器、CO分离、净化装置等),能提高其工作性能,并减轻质量和减小体积等,使整个系统能够适应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总布置的需要。

4超级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比常规电容大20~200倍的独

特电容器。它具有优良的脉冲充放电性能以及传统电容器所不具备的大容量储能性能,在高能脉冲激光器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同时,因其储存能量大(比能量大于2.5W·h/kg)、功率大(比功率大于500W/kg),质量轻、循环寿命长(超过10万次)等独特优点被人们用作备用电源,如临时照明、采暖、电动汲水和计算机的备用电源等。最近,电动车实用化的过程中,其大电流储存电能具有很大技术优势。

透视

超级电容器与传统静电电容器不同,主要表现在储存能量的多少上。作为能量的储存或输出装置,其储能的多少表现为电容量的大小。充电时产生的电容量包括:在电极/溶液界面通过电子和离子或偶极子的定向排列所产生的双电层电容器;在电极表面或体相中的二维或准二维空间,电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电极充电电位有关的法拉第准电容量。相应的超级电容器可分为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准电容量。

4.1碳素材料

提高电容器储存能量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高的比表面积材料,碳素材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因为其容易获得且价廉。目前常用碳素材料有:碳纳米管、玻璃碳、粉末、纤维、凝胶、薄膜、高密度石墨和热解聚合物基体得到的泡沫。这些材料共同特点是具有高的比表面积。

4.2金属氧化物材料

金属氧化物电极电化学电容器主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储存能量,有很多基于准电容的电容器电极材料均表现出很高的电容量,目前对金属氧化物电极电化学电容器的研究,主要是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例如

a-Mn0

2.n0、a-V

·H2O、a-RuO2·nH20、PMO12040·nH2O、I、

NiOx一、W0

、Pb02、Co304、SrRuO3等,其中以硫酸为电解

液的a-RuO

·nH2O电化学电容器和以氢氧化钾为电解液的NiOx电化学电容器研究最多。

4.3导电聚合物材料

导电聚合物电极电化学电容器的电容主要是由法拉第准电容贡献。其电能储存机理是:通过电极上聚合物中发生快速可逆的P型元素掺杂和去掺杂氧化还原反应,使聚合物达到很高的储存电荷密度,从而产生很高的法拉第准电容达到储能目的。根据掺杂方式不同,一般将电容器的电极分为3类:①对称结构-相同电极均可掺杂P型元素;②不对称结构-电极材料不同,但均可掺杂P型元素;③电极材料既可掺杂P型元素又可掺杂n型元素。第3类电极的放电能量要比第1、第2类高近1倍左右。常见的导电聚合物材料有:聚吡咯、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亚胺酯以及它们衍生物的聚合物(如聚3-(4-氟苯基)噻吩),聚反式二噻吩丙烯氰),然后在这些聚合物材料中掺杂n型或P型元素,制成电极。

5全钒液流电池

全钒液流电池研究始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Skyllas-kazacos研究小组,从1984年开始,Skyllas-Kazacos等对全钒液流电池开展过一系列研究工作,1991年UNSW成功开发出kW级VRB电池组,电池组使用Selemion阳离子交换膜(AsahiGlass,Japan)为隔膜、碳塑复合板为双极板、碳毡为电极材料,由10节单电池串联组成。

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技术主要集中在关键材料研究方面,关键材料包括正负极电极材料、离子交换膜和活性电解液等,关键材料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

5.1电极材料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对电极材料的要求是:①对电池正、负极电化学反应有较高的活性,降低电极反应的活化过电位;②优异的导电能力,减少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欧姆极化;③较好的三维立体结构便于电解液流动,减少电池工作时输送电解液的泵耗损失;④较高的化学及电化学稳定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到目前为止研究过的液流电极材料主要有金属类电极和复合类电极两类。

5.2离子交换膜

离子交换膜是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它不仅起隔离正负极电解液的作用,而且在电池充放电时形成离子通道使电极反应得以完成,因此对膜的要求是高选择性和低膜电阻,另外膜要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日本Kashima-Kita公司开发的聚砜阴离子交换膜在VRB电堆中得到了应用,80mA/cm2电流密度下1000次循环电堆的平均能量效率为80%,显示出聚砜膜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总体来看,全氟磺酸阳离子交换膜价格较贵电池中的活性阳离子渗透率较高,尽管通过对膜的改性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膜的选择性,减少钒离子的渗透率工,但仍难以完全满足全钒液流电池商业化对膜的要求。

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20条工业新兴优势

附件1 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20条工业新兴优势 产业链等优先征集领域 一、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 1、高端装备制造技术 ——高端工程机械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矿山及冶金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2、新材料技术 ——先进储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金属新材料、硬质合金材料、化工新材料、超硬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增材制造材料。 3、新一代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及配套。 4、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技术 ——风电产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智能电网。 5、现代农业(现代种业)技术; ——粮食油料、畜禽水产、蔬菜果茶、现代林业、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绿色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联网+农业”。

6、人口健康技术 ——现代中药、精准医疗、化学药、生物制品、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产业。 7、资源利用与环保技术 ——矿产资源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环保装备制造与服务业、生态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 8、文化创意技术 ——数字媒体、虚拟现实、数字出版、文化旅游、创意设计。 9、公共安全与应急技术 ——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消防安全装备、烟花爆竹安全、公共与社会安全保障产品。 10、现代服务业技术。 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 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 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产业链; 2、工程机械产业链; 3、新型轻合金产业链; 4、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5、碳基材料产业链; 6、显示功能材料产业链; 7、先进陶瓷材料产业链; 8、先进硬质材料产业链;

先进制造技术 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xxx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目录 概述 (3)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3)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3)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又可说成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技术) (4)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5) 五、发展 (7) 主要参考文献 (9)

概述 摘要: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的不断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内容和发展情况,从两种角度解释其结构特征和关系,并从各种不同角度展望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生产模式的发展前景及其趋势特征。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当前的金融危机也许还会催生新的先进制造制造技术,特别在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五、发展。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包括众多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包括CAD、CAE、CAPP、CAT、PDM、模块化设计、DFX、优化设计、三次设计与健壮设计、创新设计、反向工程、协同产品商务、虚拟现实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并行工程等。 (1)产品(投放市场的产品和制造产品的工艺装备(夹具、刀具、量检具等))设计现代化。以CAD为基础(造型,工程分析计算、自动绘图并提供产品数字化信息等),全面应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如虚拟设计、优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动态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美学设计、绿色设计等等; (2)先进的工艺规程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准备手段。在信息集成环境下,采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即CAPP,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机等各种计算机自动控制设备设备的计算机辅助工作程序设计即CAM等。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1)高效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超精密磨削、车削,细微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超高速切削。精密加工一般指加工精度在10~0.1μm (相当于IT5级精度和IT5级以上精度),表面粗糙度Ra值在0.1μm以下的加工方法,如金刚车、金刚镗、研磨、珩磨、超精研、砂带磨、镜面磨削和冷压加工等。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制造业中的关键零件加工,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蜗轮、精密导轨、精密滚动轴承等,在当前制造工业中占有极重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 (1)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 目前对先进制造技术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公认的定义,经过近年来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方面开展的工作,通过对其特征的分析研究,可以认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首先是一项面向工业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的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相对传统制造技术在应用范围上的一个很大不同点在于,传统制造技术通常只是指各种将原材料变成成品的加工工艺,而先进制造技术虽然仍大量应用于加工和装配过程,但由于其组成中包括了设计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管理技术,因而则将其综合应用于制造的全过程。并且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独立,相互间的界限分明;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和学科间的不断渗透j交叉、融合,界线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集成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先进制造技术还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集成过程。先进制造技术是可以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生产和经济效益持续稳步的提高,能对市场变化做出更灵捷的反应,以及对最佳技术效益的追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的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更加重视制造过程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以及合理化,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模式。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全球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网络的建立,制造业将形成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格局,新的先进制造技术也必将是全球化的模式。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消失,技术趋于系统化,已发展成为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有人称其为制造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更紧密结合对市场变化做出更敏捷的反应及对最佳经济效益的追求,使先进制造技术十分重视生产过程的

2018版储能原理与技术作业参考答案

《储能原理与技术》参考答案 第一章储能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一.名词解释: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储能 答: 一次能源:指早就“自然”存在着的化石能源,只需要支付采掘费用; 二次能源:指人造的能源,不但需要支付采掘费用,还需支付存储费用; 储能:又称蓄能,是指使能量转化为在自然条件下比较稳定的存在形态的过程。 二.简答题 1、人均用电量的意义及我国目前人均用电量在全世界所处的位置? 答: 人均用电量这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从全球看,人均用电量可以分为这样四个档次: 第一个档次是年人均用电量在1万千瓦时以上的,主要是北美、北欧及澳大利亚等少数发达国家; 第二个档次是5000-10000千瓦时,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在此列; 第三个档次是2000-5000千瓦时,主要包括金砖国家等新兴市场; 第四个档次是不足2000千瓦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 我国人均年用电量不足4000千瓦时,约是日本的1/2、美国的1/3,中国人均生活用电量仍处于发展中阶段,处于第三档次。 2、发展电力储能技术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 将谷期(深夜和周末)的电能储存起来供峰期使用,可大大改善电力供需矛盾,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这是发展储能技术的根本动力。 3、储能技术的应用场合? 答: (1)削峰填谷,负荷调节;

(2)紧急事故备用,系统安全; (3)节约投资,提高设备利用率; (4)方便使用:汽车——蓄电池; (5)降低污染、环保:氢能; (6)克服新能源利用中先天不稳定的缺陷:太阳能、风能 4、如何正确看待引入储能系统的作用? 答: 储能系统本身并不能节约能源,其引入主要是可以提高能源利用体系的效率,促进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发展以及废热的利用。结合自然能源,节约常规能源。 5、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答: (1)电力调峰 (2)计划内的暂时电能支撑; (3)改善电能质量,包括电流、电压和频率; (4)在电网运行状态恶化时支持电网运行; (5)可再生能源发电高渗透率接入下的电网平衡调节; (6)提高电力资产利用率。 6、请列出影响储能技术选择的几个关键技术性能和经济性指标。 答: (1)投资费用 (2)能量和功率密度 (3)循环寿命 (4)对环境的影响 三.论述题:请描述有哪些典型的储能技术,及其这些储能技术对应的性能指标? 答:根据以下两个表进行描述。

先进制造技术结课论文

先进制造技术课程论文 学院:机电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2014年4月20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基本设施与特点 摘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又称自动化高架仓库和自动存储系统。它是一种基于高层货架、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管理、采用自动化存储输送设备自动进行存取作业的仓储系统。自动化立体仓库是实现高效率物流和大容量的关键系统,在自动化生产和商品流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最早在美国诞生。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并在60年代即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控制和管理。日本在1967年制造出第一座自动化立体仓库,并在此后的20年间使这一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自动化立体仓库在世界各国发展迅速,使用的范围涉及几乎所有行业。 关键字:自动化;立体仓储;发展;高效率; 正文: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述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的发展,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工厂自动化对自动化仓库提出更高的要求,搬运存储技术要具有更可靠更实时的信息,工厂和仓库中的物流必须伴随着并行的信息流。无线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 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动化、集约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几个发展过程。自动化时期主要在20世纪60到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得到了迅猛发展。在1967到1977年 10年中,日本建设超过了8000套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集约化发展是伴随大规模生产需求而发展的。其 规模曾经发展到超过100个巷道,货位数超过20万个。但事实表明,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已不再是发展方向。美国Hallmark公司安装的多达120个巷道的系统已经达到巅峰。为了适应工厂发展的新趋势,出现了规模更小,反应速度更快,用途更广的自动化仓库系统。它结合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到分段输送和按预定线路输送方面保持了高度的柔性和高生产率,满足了工业库存搬运的需要。儿大规模的立体仓库系统一般应用于大型配送中性。集成化的标志是随着信息系

我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

我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 摘要:先进制造技术内涵广泛、学科交叉,并且不断地发展与完备,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制造业要求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并科学运用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也是改造传统产业的有力武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前景 1.引言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其生产总值一般占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20%~50%。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竞争,主要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竞争,其竞争能力又体现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顾客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竞争日趋激烈,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manufacyuing technology,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2.先进制造技术的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人们往往用AMT 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 3.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a)主体技术群它包括两个基本部分:有关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 (1)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 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系指用于生产准备(制造准备)的工具群和技术群。设计技术对新产品开发生产费用、产品质量以及新产品上市时间都有很大影响。产品和制造工艺的设计可以采用一系列工具,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以及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等,生产设施、装备和工具,甚至整个制造企业都可以采用先进技术更有效地进行设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产品和工艺的并行设计具有双重目的,一是缩短新产品上市的周期,二是可以将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使最终产品成为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因此对实现面向保护环境的制造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2)制造工艺技术群(加工和装配技术群) 制造工艺技术群是指用于物质产品(物理实体产品)生产的过程及设备。例如,模塑成形、铸造、冲压、磨削等。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渗入,传统的制造工艺和装备正在产生质的变化。制造工艺技术群是有关加工和装配的技术,也是制造技术或称生产技术的传统领域。 (b)支撑技术群支撑技术群是指支持设计和制造工艺两方面取得进步的

中南大学选修课选课篇

中南大学选修课小贴士 新生到了第九周,自然要面对选修课的选择。根据历年的经验,选修课的高分率一直是大家密切关注的话题,下面的一些具体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经济管理类 1-01 现代管理基础 石英老师的课比较麻烦,交手写论文,老师还是挺不错的,她的课上能有挺大的收获。 1-02 传统文化与管理智慧 课比较水,老师讲诸子百家,最后考试百度一篇相关文章交上去就过了老师讲得很好而且从不点名只是画勾签到,不下课提前很早就放学。上过的同学说考试架势很足,分2个教室考,三个老师监考,不过考的内容文科生很好答,与传统文化相关,都是上课讲的东西,比如“中庸”是什么之类的,分数不定. 1-03 西方经济学概论 考试就是解释一些名词概念,挺简单的,带一本经济学的书或者偷着用手机就搞定了。但是上课要查人、写作业、签到。 内容相当丰富(12周),微观宏观都有,偶尔点名,就是钟美瑞老师口音过重,很难听懂,非本地人建议不选。成绩89 1-04 宏观经济学 据说考题十年没变过了。 1-05 微观经济学 老师上课有激情,考试交论文。

1-06 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交论文,其他的不清楚了。 1-07 基础经济学 上课满满四节课,每次点名。考试的内容,我当时的老师在考试前一节课有提及。最后是一个很客观的分数。 1-08 技术经济学 每次课都要交作业,会点名,期末考试都是平时讲过的内容,考试时要检查学生卡,分两教室排座位。 不建议选,点名,交作业,最后考试,分数普遍不高 1-09 金融学 老师很认真,考试很严。 老师好认真,每次都点名。不过最后考试很水,都要带电脑过去的。题目都是上课ppt里有的 1-10 市场营销 至少要来上三节课:第一节课观察行情,倒数第二节课听取考试要求,最后一节课考试。老师讲的很好。有课堂作业,分给得高。 1-11 经贸谈判 【缺】 1-12 创业学 平时不点名,不用考试的,老师讲课不怎么样。 1-13 人力资源管理

高性能一维纳米储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结构性能优化-武汉理工大学

推荐申报2016年度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 项目公示材料 1、项目名称:高性能一维纳米储能材料的制备科学与结构性能优化 2、推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3、项目简介: 本项目所属学科为低维无机非金属材料。 新能源汽车是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化学储能器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发展受限于电极材料,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循环稳定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性能要求。一维纳米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大、轴向电子通道连续、径向离子扩散距离短等优势,能有效提高电极材料的电活性,是目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但传统一维纳米电极材料面临容易发生自团聚,比表面积低,电导率低,晶体结构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在高性能一维纳米储能材料的复杂结构构筑、晶体结构调控、性能增强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和成果如下: (1)提出了构筑纳米棒/纳米线分级结构、纳米棒搭接组装纳米线结构、纳米带/纳米卷自缓冲结构等六种复杂分级结构的构筑模型,发现上述结构抑制了自团聚,增加了活性位点。有效提升比表面积,缩短离子扩散距离。提供了有效导电通道,大幅提高材料的电导率,提升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分级异质结构纳米线的容量保持率提高了25%,以分级介孔纳米线为电极材料的锂空气电池容量达11000 mAh/g以上。 (2)提出了三种导电物质包覆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模型,构筑了黄瓜状同轴纳米线、半中空双连续石墨烯卷包覆结构等复杂同轴纳米线结构,发现石墨烯、导电聚合物可明显提高材料的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包覆物质与本体材料之间的电子转移与界面特性显著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于包覆前,黄瓜状MnO2/PEDOT/V2O5 同轴纳米线的单次衰减率下降70%,H2V3O8/石墨烯半中空双连续纳米线的容量在大电流密度下提升了4.5倍。 (3)提出了电化学预钠化方法,改善纳米线材料的本征结构,发现预嵌入可有改善电解液离子扩散,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电解液离子在Na x MnO2(x=0.7和0.9)的扩散速率得到大幅提升,促进了二氧化锰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能量密度提高10倍,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9.9%。 项目完成期间发现提出了分级异质结构等6种分级结构构筑、黄瓜状同轴纳米线构筑等3种导电物质包覆构筑的优化策略,提出了电化学预嵌入优化策略,制备了多种高性能一维纳米储能材料,极大推动了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与应用。项目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中9篇影响因子大于9,包括Nature Commun. 1篇,Adv. Mater. 2篇,PNAS 1篇,J. Am. Chem. Soc. 1篇,Nano Lett. 3篇,代表性论文被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PNAS等SCI他引739次,10篇代表性论文平均影响因子为12.461,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SCI他引278次,被国际著名电化学专家Yury Gogotsi教授等多位本领域国际权威学者正面引用和高度评价。应邀参编Elsevier出版的专著1部,在美国MRS Meeting等国际会议做特邀报告20余次。第一完成人麦立强应Chem. Rev. (IF=45.661)邀请撰写封面专题综述,当月5篇高下载阅读量论文中名列第一,被选为ESI热点论文;应邀担任会议主席举办Nature能源材料国际会议、美国MRS能源材料表征分会、第十届中美华人纳米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获201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 4、主要完成人情况(公示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完成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全球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

全球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 一、储能技术分类、技术原理、主要特征 针对电储能的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电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 也可以分为功率型和能量型,功率型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大、充放电次数多、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小的特点,例如飞轮、超级电容、超导;能量型的特点是能量密度大、响应时间长、充放电次数少、功率密度低等特点。例如蓄电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种储能设备混用会产生更大的效果,混用比单一使用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最近的一篇论文介绍的模型计算结果是在微网中使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两种混合储能成本是单一储能成本的33.8%。) (一)电化学储能技术 1、钠硫电池 钠硫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是液态的硫(S);负极活性物质是液态金属钠(Na),中间是多孔性瓷隔板。它利用熔融状态的金属钠和硫磺在300℃以上高温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充放电过程。 钠硫电池的主要特点是能量密度大(是铅蓄电池的3倍)、充电效率高(可达到80%)、可大电流、高功率放电、循环寿命比铅蓄电

池长。然而钠硫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高温,有一定安全隐患。由于钠硫电池中所用的储能介质金属钠和硫磺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对电池材料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只有日本(NGK)公司实现产品的产业化生产。 图1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原理 (来源:美国储能协会) 2、液流电池 液流氧化还原电池(Redox flow cell energy storage systems),简称液流蓄电站或液流电池,与通常蓄电池活性物质包含在阳极和阴极不同,液流电池作为氧化-还原电对的活性物质分别溶解于装在两个大储液罐中的溶液里,各用一个泵使溶液流经液流电池堆中高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两侧,在其多孔炭毡电极上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电池堆通过双极板串联,结构类似于燃料电池。目前还发展有在一个或两个电极上发生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溶解/沉积反应的液流电池。 由于液流电池的储能容量由储存槽中的电解液容积决定,而输出功率取决于电池的反应面积,通过调整电池堆中单电池的串连数量和电极面积,能够满足额定放电功率要求。两者可以独立设计,因此系

储能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储能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深圳市中美通用电池有限公司网址:WWW+中美通用电池首字母+COM General Electronics Battery Co., Ltd. 网址:WWW+中美通用电池首字母+COM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智能电网的构建促进储能技术升级、推动储能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随着储能技术的大量应用必将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方面带来变革。储能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储能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家应该尽快研究储能技术的相关产业标准,加强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切实鼓励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规模储能技术发展起始阶段就重视环境因素,防治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储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把对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延伸到储能环节。 近年来,我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则维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幅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成为了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 储能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实现规模化储能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40个储能示范项目,而规模在1000千瓦级的项目为数不多。这些储能项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意义。 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

我国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机械制造技术是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制造、销售使用、维修服务乃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的工程学科,是以提高质量、效益、竞争力为目标,包含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完整的系统工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表而改性、制模和涂层技术;三是制造自动化技术,其中包括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信号识别技术和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技术等;四是系统管理技术,包括工程管理、质量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以及现代制造模式(如精益生产、CIMS、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等)、集成化的管理技术、企业组织结构与虚拟公司等生产组织方法。 (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先进性:作为先进技术的基础——制造技术,必须是经过优化的先进工艺。因此,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必须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工艺。它从传统工艺发展起来,并与新技术实现了局部或系统集成。 通用性:先进制造技术不是单独分割在制造过程的某一环节,它覆盖了产品设计、生产设备、加工制造、维修服务、甚至回收再生的整个过程。 系统性:随着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引入,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信息生成、采集、传递、反馈、调整的信息流动过程。先进制造技术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源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集成性:先进制造技术由于专业、学科间的不断渗透、交叉、融合,界限逐渐淡化甚至

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极星储能网讯:一直以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备受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尤其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受 环境约束,各国纷纷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 和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全球弃风、弃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因此,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就成为新能源能 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储能技术应用的程度将决定新能源的发 展水平。 (一)全球各储能技术装机情况 近年来,储能市场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DOEGlobalEnergyStorageDatabase)2016 年8 月16 日的更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67.24GW(共1227 个在运项目),其中抽水蓄能161.23GW(316 个在运项目)、储热3.05GW(190 个在运项目)、其他机械储能1.57GW(49 个在运项目)、电化学储能1.38GW(665 个在运项目)、储氢 0.01GW(7 个在运项目),具体见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量以抽水蓄能占 比最大,约占全球的96%。按照总装机量,中国成为装机位列第一的国家,日 本和美国次之,三国装机分别为32.1GW、28.5GW 和24.1GW,共占全球装机 总量的50%。全球累计运行储能项目装机排名前十的主要是亚洲和欧洲国家, 详见表1。 (二)全球储能技术区域分布情况 全球的储能项目装机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见按照储能技术类 型分布来看,抽水蓄能装机占比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与2014

先进储能材料发展趋势研究

先进储能材料发展趋势研究 当前,全球能源应用进入到了关键环节,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实现能源节约,保障材料储能,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储能材料是储能技术下产生的节能型材料。基于此,在文章中对先进储能材料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我国储能材料发展进程所面临的问题,并且从他国储能技术发展经验中寻得启示。 标签:储能材料;发展趋势;研究 前言 储能材料的应用是当前以及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在新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三大新型产业中都应用了储能材料。目前,我国的储能技术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很多国家都将大规模储能技术定位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在此背景下,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储能技术发展迅速。同时,伴随着新能源发展迅速,对于储能技术的应用,以及储能产业的壮大具有较为现实的需求。 1 储能材料产业发展趋势 1.1 国际发展趋势 在国际储能产业发展中,将电池作为储能载体。当前,市场上已经有的电池类型较多,如,铅酸电池、锂电子电池、钠硫电池等。然而从商业角度上分析,储能电池尚未实现商业化发展。在欧洲很多国家中,都开始认识到了发展储能产业的重要性,在商业法规法案中将储能技术的研发放在核心位置,并且实现了政府部门的经济政策支持。在关于欧盟所定制的能源技术战略规划中,明确指出:对各种储能技术以及未来储能前景成本、成熟度进行评定。确立新能源存储解决方案,借用评估使用储能技术示范项目。在欧洲很多国家中为了提升储能系统收益,实行财政补贴支持和峰谷电价电机制度。此外,如西班牙等国家采用政策干预,强行应用储能技术,促进国家新能源产业稳定发展[1]。 1.2 国内发展趋势 储能技术以及储能产业在国外的盛行,推动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研发与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研究储能技术起步时间比较晚,与国际上很多先进国家相比,在储能技术与储能材料开发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与储能技术的复杂性有关系,在我国缺乏先进的储能技术应用人才。另一方面,从储能材料的成本投入上分析,储能材料成本较高。从广义上分析,我国储能市场上还未建立起相关产业链。从国家政策层面进行分析,对于储能方面的投入存在着巨大的不足。从短期的发展角度上分析下,储能材料自身尚未有完美的答案。如从电网的调度和储能方面进行分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能和储能问题[2]。

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题目: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学院:机械工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122 学号: 1208030366 学生姓名:杨瑞 指导教师:贺福强 2015 年 12 月 26 日

目录 一、概述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核心技术难题 四、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价与认识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缩写AMT,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而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技术群: (1)主体技术群:是制造技术的核心,它包括两个基本部分:有关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 (2)支撑技术群:a.信息技术:接口和通信、数据库技术、集成框架、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b.标准和框架:数据标准、产品定义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接口框架。c.机床和工具技术。d.传感器和控制技术:单机加工单元和过程的控制、执行机构、传感器和传感器组合、生产作业计划。e.其它; (3)制造技术基础设施.要素包括了车间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各种先进生产技术和方案方面的培训和教育等。 先进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当今国际间科技竞争的焦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个性化与多元化,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

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

对“先进制造技术”的认识综述 制造业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的主要动力产业,是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而先进制造技术则是保障制造业高水平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是以提高制造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企业综合效益为目的,以计算机技术指为支持,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各项先进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指的是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使用、回收等制造全过程的制造技术的总称[1]。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2]。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又一个“世界工厂”,但是制造技术仍然是中国的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世界工厂”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是世界制造强国了,因此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不仅要发展而且还要有创造性的发展,使我们能在激烈竞争的形势中占得先机。制造业中最主要的是机械制造,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机械行业的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性的技术:成组技术、敏捷制造、并行工程、快速成型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等。 (1)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成组技术(GT)是指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将事物进行分类成组,针对同组事物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在机械制造工程中,成组技术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基础,在设计过程中,将成组哲理用于设计、制造和管理等整个生产系统,以改变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将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组技术的核心是成组工艺,它是将结构、材料、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零件族(组) ,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加工,扩大批量、减少品种,便于采用高效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2)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 AM )。敏捷制造(AM)是指企业实现敏

先进制造技术(结课论文)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概述 摘要:简要介绍了先进制造技术的结构体系、分类、特点,以及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况,详细阐述了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所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概述 Abstract:Brief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system,the classification,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the survey of our country,elaborate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detail.And pointed out the disparity between our country and the advanced countries,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 Key words: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Trend of development;Survey; 1.引言 制造业是现代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柱,其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1/3,工业生产总值的4/5,提供了国家财政收入的1/3。由此可见,制造技术的水平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制造技术尤其是先进制造技术将主宰一个国家的命运,因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能源及现代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和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竟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先进制造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为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促进国家经济增长而提出。同时,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制造技术的飞跃发展,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先进制造技术迅速发展,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概念。例如:成组技术(GT)、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快速成型技术(RPM)、虚拟制造技术(VMT)等。先进制造技术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出现国际产业大转移、制造业布局大调整的趋势。其中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是当今国际制造业发展的突出现象。以制造业快速发展为标志的工业化阶段,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把握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先进制造技术概述 2.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分类 先进制造技术是系统的工程技术,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和四个大类。 三个层次:一是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的基础制造技术。这一层次的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主要由生产中大量采用的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表面保护、机械加工等基础工艺优化而成。二是新型的制造单元技术。这是制造技术与高技术结合而成的崭新制造技术。如制造业自动化单元技术、极限加工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技术、新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激光与高密度能源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三是先进制造的集成技术。这是运用信息技术和系统管理技术,对上述两个层次进行技术集成的结果,系统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如成组技术(CT)、系统集成技术(SIT)、独立制造岛(AMI)、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 四个大类:一是现代设计技术,是根据产品功能要求,应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知识,制定方案并使方案付诸实施的技术。它是门多学科、多专业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技术。现代设计技术主要包括:现代设计方法,设计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技术等;二是先进制造工艺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剖析

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学号 系部机电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题目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时间:2014 年4月26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4) 1.1先进制造技术的概述 (4)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5) 3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 (6) 4 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举例 (7) 4.1在产品制造过程与工艺技术中的应用 (7) 5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展望 (8) 6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0) 6.1 CIMS 系统的功能组成 (11) 6.2 CIMS 系统的技术优势分析 (11) 6.2.1保障和提高了新产品开发的质量 (11) 6.2.2 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周期 (12) 7 加工技术 (12) 7.1 超精密加工的技术范畴 (12) 7.2 超精密加工的关键技术 (13) 7.2.1 主轴 (13) 7.2.2 直线导轨 (13) 7.2.3 传动系统 (14) 7.3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NC)) (14) 7.3.1 数控技术是应用制造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15) 7.3.2数控技术的推广应用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变革 (15) 结论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绪论 1.1先进制造技术的概述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人们往往用AMT 来概括由于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与新型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集成制造系统等。AMT是制造业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并非充分条件,其优势还有赖于能充分发挥技术威力的组织管理,有赖于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和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现代管理理念等,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科跨度大。本书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关键技术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制造技术是使原材料成为人们所需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和装备的总称,是涵盖整个生产制造过程的各种技术的集成。从广义来讲,它包括设计技术、加工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等三大类。其中设计技术是指开发、设计产品的方法;加工制造技术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所设计产品而采用的生产设备及方法;管理技术是指如何将产品生产制造所需的物料、设备、人力、资金、能源、信息等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达到生产目的的方法。 具体地说, 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的成果, 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 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与传统的制造技术相比, 当代的先进制造技术以其高效率、高品质和对于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为主要特征。先进制造技术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因素,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科学技术的各个学科提供装备、工具和检测仪器的重要任务, 成为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