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测试实验报告概要

原位测试实验报告概要
原位测试实验报告概要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荷载板实验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方园,谢发全,李杰才,刘俊,陈伟,徐正洲

实验地点南华大学土工原位测试基地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3日(下午)

一.实验目的

1.确定地基土的比例界限压力、极限承载力,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确定地基土机床反力系数。

二. 实验原理

在试验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圆形或方形)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每一级荷载下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沉降(s)曲线(即p-s曲线)。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直线变形阶段:p-s曲线为直线段(线性关系),对应于此段的最大压力P0,称为比例界限压力(也称为临塑压力),土体以压缩变形为主。

(2)剪切变形阶段:当压力超过P0,但小于极限压力P u时,压缩变形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剪切变形逐渐增加,p-s线由直线变为曲线,曲线斜率逐渐增大。

(3)破坏阶段:当荷载大于极限压力P u时,即使维持荷载不变,沉降也会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

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引起,并随时间趋于稳定。可以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剪切变形阶段:土体除了竖向压缩变形之外,在承压板的边缘已有小范围内土体承受的剪应力达到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并开始向周围土体发展。此阶段土体的变形主要由压缩变形和土粒剪切变形共同引起。可以用弹塑性理论进行分析。

破坏阶段:即使荷载不再增加,承压板仍会不断下沉,土体内部开始形成连续的滑动面,承压板周围土体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均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三. 实验仪器设备

1.加载系统:油压式千斤顶

2.反力系统:地锚和反力梁

3.量测系统:百分表

四. 实验过程

1.实验设备的安装

下地锚:在确定试坑位置后,根据计划使用地锚的数量(4只或6只),以试坑中心为中心点对称布置地锚。各个地锚的深度要一致,一般下在较硬地层为好,可以提供较大的反力。

挖深坑: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整平场地,开挖试坑。试坑底面宽度不小于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3倍。

放置承压板:安装承压板前应整平试坑面,铺约1cm厚的中砂垫层,并用水平尺找平,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接触。

千斤顶和测力计的安装:以承压板为中心,依次放置千斤顶、测力计和分力帽,使其中心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横梁和连接杆的安装:通过连接接件将次梁安装在地锚上,以承压板为中心将主梁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次梁上,形成反力系统。

沉降测量系统的安装:打设支撑柱,安装测量横杆,固定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形成完整的沉降量测系统。

2.实验步骤

加荷操作:加荷等级一般分为10—12级,并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的2倍,荷载的量测精度控制在1%。受条件限制,本实验加载4级;

稳压操作:每级荷重下都必须保持稳压,由于加压后地基沉降、设备变形和地锚受力拔起等原因,都会引起荷重的降低,必须及时观察测力计百分表指针的变动,并通过千斤顶不断地补压,最终使荷重保持相对

稳定;

沉降观测:采用慢速法时,对于土体,每级荷载施加后,间隔5min、5min、10min、10min、15min、15min测读一次沉降,当连续2h每小时沉降量不大于0.1mm时,认为沉降已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施加下一级荷载,直至达到试验终止条件;

试验观测与记录:在试验过程中,必须始终按规定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荷载试验记录表中。实验记录是荷载试验中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必须正确记录,并严格校对。

五. 测试成果及分析

表1.1 8t千斤顶标准表

F=1.3232σ+0.8148

表1.2 载荷板测试结果

读数

表一读数表二读数荷载

0 1868 1596

12 1768 1490

24 1644 1372

36 1297 1070

48 879 687

绘制P-s 曲线,根据荷载试验沉降观测原始记录,将(P,S)点绘在厘米坐标纸上。

读数

荷载

表一读数

沉降 表二读数 沉降 平均沉降

0 1868 1596 12 1768 100 1490 93 96.5 24 1644 120 1372 113 116.5 36 1297 355 1070 310 322.5 48

879

421

687

431

426

六. 结论

经现场测试,得出如下结论:

1.所测土层的临塑荷载P cr值为467 KPa, 地基承载力f ak为 921 KPa;

2所测土层的变形模量E o约为246.56 MPa。

南 华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实验项目名称: 轻型动力触探实验 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方园,谢发全,李杰才,刘俊,方园,陈伟,徐正洲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 南华大学土工原位测试基地 实验日期:2012年 10月30日(下午)

一. 实验目的

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力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二. 实验原理

动力触探试验的理想自由落锤能量计算 M ——落锤的质量(kg );

v ——锤自由下落碰撞探杆前的速度(m/s )。 能量损失修正

实际的锤击能量与理想的落锤能量不同,受落锤方式、导杆摩擦、锤击偏心、打头材质、形状、大小、杆件传输能量效率等因素的影响,要损失一部分能量,应进行修正:

22

1

Mv E m

E p =e 1e 2e 3E i

或近似为E p =0.6E i

探头贯入土中所作的功 式中:

E p ——平均每击传递给圆锥探头的能量; e 1——落锤效率系数,对自由落锤,e 1≈0.92;

e 2——能量输入探杆系统的传输效率系数,对于国内通用的大钢探头,e 2≈0.65

e 3——杆长传输能量的效率系数,随杆长的增大而增大,杆长大于3m 时,e3≈1。

h ——贯入度;

N ——贯入度为h 的锤击数。(因此,h/N 表示锤击一次的贯入度) R d ——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J/cm ); A ——探头的截面积(cm )。

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落锤的势能→锤击动能→探头做功,因此,能量平衡:

(h/N =s ,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

N

Ah

R W d =

N

Ah

R W E d p =

=As

E h N

A E R p p

d =

?=

由以上各式可见,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h,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Rd的大小,即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探的试验指标。

三. 实验仪器设备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包括穿心锤、锤垫、探杆、圆锥探头)

四. 实验过程

(1)将穿心锤穿入带钢砧与锤垫的触探杆上;

(2)将探头及探杆垂直地面放于测试地点;

(3)提升穿心锤至预定高度,使其自由下落撞击锤垫,将探头打入土中;

(4)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5)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预定试验深度。

五. 测试成果及分析

1 试验原始数据

各实验地点锤击数N

2 数据处理

因每一次触探只从地表向下打入30㎝(试验六次),所以无法绘制动力触探N10-h曲线曲线,同时也无法对地基土划分土层界线。

计算平均值(轻型触探不考虑杆长修,去除个别异常值)

N10=(20+18+17+17+18+15)/6=17.5

根据经验可知地基承载力f ak为157 kPa;

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R d为 3.4 J/cm2。

4问题讨论及总结

1.将探头和探杆安装好,保持探杆垂直,然后连续向下贯击,穿心锤落距为50.0±2.0cm,使其自由下落。在基底轻型触探试验表内记录打入土层中30cm所需锤击数(N10),在地层较硬、锤击数较多时,采用分段记录,以每贯入10cm记录一次相应的锤击数,整理资料时按30cm所需的击数作为指标计算。

2.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30cm所需锤击数超过50击时或贯入10cm 所需锤击数超过30击时,即停止测试。

3.通过轻型动力触探实验能简单方便的确定地基承载力。轻型动力触探实验既不象荷载试验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也不象室内土工试验需要较长的试验周期。

4.轻型动力触探实验采用规范法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时,N10宜选用实测值和代表值中较大的一个计算地基土承载力。

六. 结论

经现场测试,得出如下结论:

1.探头单位面积的动贯入阻力R d为 3.4 J/cm2。

2.由结果可知,试验土层无较大差异,比较均匀。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基桩完整性实验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方园,谢发全,李杰才,刘俊,方园,陈伟,徐正洲

实验指导教师签名

实验地点南华大学土工原位测试基地实验日期:2012年11月05日(下午)一.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如下内容:

1.熟悉RS-1616K(s)基桩动测仪的操作;

2.检测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缺陷及其位置;

3.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二. 实验原理

基桩反射波法是一种主要用于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无损检测技术,一般用于评价桩基混凝土质量、检验工程桩桩身完整性、判断缺陷位置,并协助设计、施工单位对所存在的缺陷提出消除措施。也可以用来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桩进行检测评价,指出其对本工程不利的因素以及评价工程桩竖向承载能力。

基桩反射波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信号产生应力波,该应力波沿桩身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连续界面(如

蜂窝、夹泥、断裂、孔洞等缺陷)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检测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幅值和波形特征,就能判断桩的完整性和缺陷位置。

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图如下:

锤击

图3.1低应变基桩动测原理

三. 实验仪器设备

1.混凝土灌注桩:桩径Φ300,桩长5m,混凝土强度等级C25;

2.RS-1616K(s)基桩动测仪主机、传感器、力锤;

3.Windows平台分析处理软件;

4.耦合剂;

5.其他附件。

四. 实验过程

1.连接分析仪主机与传感器,清理桩头,安装传感器;

2.开机,输入工程信息并设置工作参数;

3.用力锤敲击桩头,检查波形的重复性和可鉴别性;

4.进入分析页面,对波形进行处理,判读桩身缺陷类型和位置;

5.关机,插入U盘,重新开机,进行数据传输;

6.将测试数据导入计算机,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生成测试报告。

五. 测试成果及分析

经现场测试,由武汉岩海专用软件输出桩基测试曲线如下图1;2;3:

由图1和计算可以得;V=4.166KM/S

由图2和计算可以得;V=4.145KM/S

由图3和计算可以得;V=4.166KM/S

六. 结论

经测试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所测试基桩波速为3820m/s,根据测试经验,表明其混凝土强度基本达到设计要求C25等级;

2.所测试基桩中,有部分桩在约0.8m处有轻微缺陷存在;

3.根据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和测试结果,所测试桩质量基本达到设计与施工要求。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微弱信号的检测提取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随机信号分析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2.了解随机信号自身的特性,包括均值、方差、相关函数、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 3.掌握随机信号的检测及分析方法 三、实验原理 1.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 在信号与系统中,我们把信号分为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其中随机信号无确定的变化规律,需要用统计特新进行分析。这里我们引入随机过程的概念,所谓随机过程就是随机变量的集合,每个随机变量都是随机过程的一个取样序列。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一般采用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来描述,他们能够对随机过程作完整的描述。但由于在实践中难以求得,在工程技术中,一般采用描述随机过程的主要平均统计特性的几个函数,包括均值、方差、相关函数、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来描述它们。本实验中算法都是一种估算法,条件是N要足够大。 2.微弱随机信号的检测及提取方法 因为噪声总会影响信号检测的结果,所以信号检测是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低信噪比下的信号检测是目前检测领域的热点,而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提取又是信号检测的难点。 噪声主要来自于检测系统本身的电子电路和系统外空间高频电磁场干扰等,通常从以下两种不同途径来解决 ①降低系统的噪声,使被测信号功率大于噪声功率。 ②采用相关接受技术,可以保证在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的情况下,人能检测出信号。 对微弱信号的检测与提取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相关检测法、多重自相法、双谱估计理论及算法、时域方法、小波算法等。 对微弱信号检测与提取有很多方法,本实验采用多重自相关法。 多重自相关法是在传统自相关检测法的基础上,对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再多次做自相关。即令: 式中,是和的叠加;是和的叠加。对比两式,尽管两者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不同,但频率却没有变化。信号经过相关运算后增加了信噪比,但其改变程度是有限的,因而限制了检测微弱信号的能力。多重相关法将 当作x(t),重复自相关函数检测方法步骤,自相关的次数越多,信噪比提高的越多,因此可检测出强噪声中的微弱信号。

我岩土工程原位测试实验报告

岩土工程生产实习原位测试报告 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应用(岩土)班级: 2011级--1班 学号: 3110510738 学生: 日期: 2014年11月

目录 1静力载荷试验 (1) 2静力触探试验 (8) 3十字板试验 (12) 4点荷载试验 (17) 5原位剪切试验 (22) 6回弹试验 (26) 7旁压试验 (32) 8渗透试验 (37) 9轻型动力测试试验 (39) 10波速测试试验 (43) 参考文献及致谢 (46)

《岩土工程原位测试报告》 1静力载荷试验 1.1 试验的目 (1)确定地基土变形模量;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确定地基土的基床系数 (5)掌握静力载荷试验试验步骤和认识仪器设备; (6)提高对数据处理及科学计算的能力; (7)运用试验所得数据对场地的岩土工程性质进行初步评价。 1.2 试验的适用范围 浅层平板载荷实验适用地表浅层地基土,包括各种填土和含碎石的土,也用于复合地基承载力评价。 1.3 试验的基本原理 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相应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沉降(s)曲线。典型的静力载荷试验p-s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静力载荷试验P-s曲线 p,称为比(1)直线变形阶段:p-s呈线性关系,对应于此线性段的最大压力0 例界限。

(2)剪切变形阶段:当荷载大于0p,而小于极限压力了u p,p-s关系由直线变为曲线关系,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 (3)破坏阶段:当荷载大于极限压力pu时,即使维持荷载不变,沉降也会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引起,并随时间趋于稳定。可以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1.4 试验仪器及工具 (1)承压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一般采用圆形或正方形钢质板;也可采用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面积可采用0.25~0.50m2,不应小于0.1m2。本次试验采用圆形钢质板,面积为0.5m2 (2)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 ①压力源:可用液压装置或重物,其出力误差不得大于全量程的1%;安全过负荷率应大于120%。本次试验采用液压提供压力源。 ②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必须牢固稳定、安全可靠,其承受能力不小于试验最大荷载的1.5-2.0倍。本次试验采用钢质反力架,使用地锚提供反力。 (3)沉降观测装置:其组合必须牢固稳定、调节方便。位移仪表可采用大量程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相应的分度值为0.10mm。本次试验才采用百分表进行沉降观测,分度值为0.01mm。 (4)试坑开挖。本次试验在一班的试坑基础上开挖至一定深度,并使其符合锚杆反力装置和试坑仪器安装要求。 1.5 试验的技术要求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对于静力载荷试验,应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静力载荷试验宜采用圆形刚性承载板,根据土的软硬或岩体裂隙密度选用合适的 m,当在软土和粒径较大尺寸;对于静力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0.252 m。 的填土上进行试验时,承载板尺寸不应小于0.52 静力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载板宽度或直径的3倍。试坑底部的岩土应避免扰动,保持其原状结构和天然湿度,在承压板下铺设不超过20mm的砂垫层找平,并尽快安装设备。 (1)加荷等级不小于8级。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的两倍,荷载的量测精度控制在最大加载量的±1%以内。

广东工业大学《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测试实验报告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机械转子底座的振动测量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振动的测量和数据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先利用光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量出电机的转速;然后利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测量机械转子底座在该电机转速下的振动速度;对测量出的振动速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找出振动信号的主频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 1.启动实验程序“机械转子系统的振动测量.exe”; 输入个人信息,也可以启动之后通过单击“修改”按钮修改个人信息。 2.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磁电速度传感器的采样通道号,批量采样频率(建议设为10KHz)、批量采样点数(建议设为10000)。 3.打开转子电机的电源,单击“单点采样”。 4.旋转调节旋钮改变转子的转速,观察图形区显示的磁电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转子底座振动信号;如果振动信号比较小,可适当提高转子的转速。 5.转子转速的测量: (1) 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光电转速传感器的 采样通道号、批量采样频率(建议值为10KHz)、批量采样点 数(建议值为10000)。 (2) 单击“批量采样”按钮,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之后,采集到 的波形信号会显示在图形窗口,系统会自动计算出转子的速度

并显示出来。记录下此时的转子的转速(单位:r/s)。 (3) 再重复步骤(2)测量2次。以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此时转子 的转速。 转速的测量结果 单点采样采集通道6,测量3组数据 6.振动信号的测量和频谱分析: (1) 单击“采样设置”按钮,输入采集卡连接磁电速度传感器的 采样通道号、批量采样频率(建议设为10KHz)、批量采样点 数(建议设为10000)。 (2) 单击“批量采样”按钮,开始采样;采样完成之后,采集到 的波形信号会显示在图形窗口。如果信号不正常,重复点击“批 量采样”按钮 (3) 单击“保存”按钮,将采集到的磁电传感器的信号数据保存 为文本文件。文件必须保存到“C:\ExperiData\”目录下。可单 击“保存设置”更改文件名。 (4) 打开刚保存的文本文件,文件前面几行保存了个人信息、采 样频率、采样通道、保存的数据个数等信息。文件中共有四列 数据,第一列为数据的序号,第二列为磁电传感器检测到的数 据。

北理工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随机信号分析实验

实验一 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二、实验原理 1、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即 U(0,1)。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 )(m od ,110N ky y y n n -= N y x n n /= 序列{}n x 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下面给出了上式的3组常用参数: 1、10 N 10,k 7==,周期7 510≈?; 2、(IBM 随机数发生器)31 16 N 2,k 23,==+周期8 510≈?; 3、(ran0)31 5 N 21,k 7,=-=周期9 210≈?; 由均匀分布随机数,可以利用反函数构造出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定理 1.1 若随机变量 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F X (x),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 )(1R F X x -= 由这一定理可知,分布函数为F X (x)的随机数可以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按上式进行变

原位测试实验报告概要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荷载板实验实验成绩 实验同组人:方园,谢发全,李杰才,刘俊,陈伟,徐正洲 实验地点南华大学土工原位测试基地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3日(下午) 一.实验目的 1.确定地基土的比例界限压力、极限承载力,评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2.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 3.估算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4.确定地基土机床反力系数。 二. 实验原理 在试验场地上将一定尺寸和几何形状(圆形或方形)的刚性板,安放在被测的地基持力层上,逐级增加荷载,并测得每一级荷载下的稳定沉降,直至达到地基破坏标准,由此可得到荷载(p)-沉降(s)曲线(即p-s曲线)。典型的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直线变形阶段:p-s曲线为直线段(线性关系),对应于此段的最大压力P0,称为比例界限压力(也称为临塑压力),土体以压缩变形为主。

(2)剪切变形阶段:当压力超过P0,但小于极限压力P u时,压缩变形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而剪切变形逐渐增加,p-s线由直线变为曲线,曲线斜率逐渐增大。 (3)破坏阶段:当荷载大于极限压力P u时,即使维持荷载不变,沉降也会急剧增大,始终达不到稳定标准。 直线变形阶段:受荷土体中任意点产生的剪应力小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土的变形主要由土中空隙的压缩引起,并随时间趋于稳定。可以用弹性理论进行分析。 剪切变形阶段:土体除了竖向压缩变形之外,在承压板的边缘已有小范围内土体承受的剪应力达到或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并开始向周围土体发展。此阶段土体的变形主要由压缩变形和土粒剪切变形共同引起。可以用弹塑性理论进行分析。 破坏阶段:即使荷载不再增加,承压板仍会不断下沉,土体内部开始形成连续的滑动面,承压板周围土体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均达到或超过土体的抗剪强度。 三. 实验仪器设备 1.加载系统:油压式千斤顶 2.反力系统:地锚和反力梁 3.量测系统:百分表

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实验题目:黑盒测试报告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教技142 学生姓名:安卓 指导老师:郭小雪 所属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引言 1.1目的 测试报告为三角形问题和找零钱最佳组合问题项目的黑盒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环境 在Windows 2000(SP2) 或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上,使用C++语言,工具作为开发环境(IDE) 实验要求 1.根据给出的程序分别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 方法、因果图法、正交试验法、功能图法、错误推测法来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2.输入数据进行测试,填写测试用例。 二、实验原理 黑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 从理论上讲,黑盒测试只有采用穷举输入测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

作为测试情况考虑,才能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这样看来,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通过制定测试案例指导测试的实施,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划分等价类 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Model repor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Experiment of Cha 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工程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有 (2)条痕是,通常将矿物在刻画后进行观察。 (3)变质岩的结构具有和两大类。 (4)古生代包括有: (5)褶皱的主要要素包括: (6)地下水的运动有: (7)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何谓流砂?它一般在哪些情况下最容易发生? (2)何谓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4)何谓现场原位测试?现场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的是。 (A)密度; (B)吸水率;(C)弹性模量;(D)渗透系数 (2)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 (A)侵蚀作用; (B)腐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3)若稳定系数K,则斜坡平衡条件将破坏而滑坡。 (A)大于1;(B)大于等于1;(C)小于1;(D)小于等于1 (4)滑坡的防治措施包括。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

测控1005班齐伟0121004931725 (18号)实验一差分方程、卷积、z变换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熟悉 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指令,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matlab函数的调用。 二、实验设备 1、微型计算机1台; 2、matlab软件1套 三、实验原理 Matlab 软件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套科学计算软件,分为总包和若干个工具箱,其中包含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的sptool工具箱和用于滤波器设计的fdatool工具箱。它具有强大的矩阵计算和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广泛应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功能强大且使用简单方便的成熟软件。Matlab软件中已有大量的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运算函数可供调用,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差分方程、卷积、z变换等基本运算的matlab函数的熟悉和应用。 差分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可用来描述线性时不变、因果数字滤波器。用x表示滤波器的输入,用y表示滤波器的输出。 a0y[n]+a1y[n-1]+…+a N y[n-N]=b0x[n]+b1x[n-1]+…+b M x[n-M] (1) ak,bk 为权系数,称为滤波器系数。 N为所需过去输出的个数,M 为所需输入的个数卷积是滤波器另一种实现方法。 y[n]= ∑x[k] h[n-k] = x[n]*h[n] (2) 等式定义了数字卷积,*是卷积运算符。输出y[n] 取决于输入x[n] 和系统的脉冲响应h[n]。 传输函数H(z)是滤波器的第三种实现方法。 H(z)=输出/输入= Y(z)/X(z) (3)即分别对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求z变换,二者的比值就是数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序列x[n]的z变换定义为 X (z)=∑x[n]z-n (4) 把序列x[n] 的z 变换记为Z{x[n]} = X(z)。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二 2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二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二高斯噪声的产生和性能测试 1.实验目的 (1)掌握加入高斯噪声的随机混合信号的分析方法。 (2)研究随机过程的均值、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方差。 ⒉实验原理 (1)利用随机过程的积分统计特性,给出随机过程的均值、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方差。 (2)随机信号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计算公式,以及相应的图形。 ⒊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目的及实验原理。 (2)采用幅度为1,频率为25HZ的正弦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原信号,在其中加入均值为2,方差为0.04的高斯噪声得到混合随机信号X(t)。 试求随机过程 的均值、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方差。用MATLAB进行仿真,给出测试的随机过程的均值、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方差图形,与计算的结果作比较,并加以解释。 (3)分别给出原信号与混合信号的概率密度和概率分布曲线,并以图形形式分别给出原信号与混合信号均值、方差、相关函数的对比。 (4)读入任意一幅彩色图像,在该图像中加入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高斯噪声,请给出加噪声前、后的图像。 (5)读入一副wav格式的音频文件,在该音频中加入均值为2,方差为0.04的高斯噪声,得到混合随机信号X(t),请给出混合信号X(t)的均值、相关函数、协方差函数和方差,频谱及功率谱密度图形。 4、源程序及功能注释 (2)源程序: clear all; clc; t=0:320; %t=0:320 x=sin(2*pi*t/25); %x=sin(2*p1*t/25) x1=wgn(1,321,0); %产生一个一行32列的高斯白噪声矩阵,输出的噪声强度为0dbw

信号检测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匹配滤波器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号检测理论 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高亚豪 学号:14SD05003 授课教师:郑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实验目的 通过Matlab 编程实现对白噪声条件下的匹配滤波器的仿真,从而加深对匹配滤波器及其实现过程的理解。通过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及频谱图,对匹配处理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同时验证匹配滤波器具有时间上的适应性。 2. 实验原理 对于一个观测信号()r t ,已知它或是干扰与噪声之和,或是单纯的干扰, 即 0()()()()a u t n t r t n t +?=?? 这里()r t ,()u t ,()n t 都是复包络,其中0a 是信号的复幅度,()u t 是确知的归一化信号的复包络,它们满足如下条件。 2|()|d 1u t t +∞ -∞=? 201||2 a E = 其中E 为信号的能量。()n t 是干扰的均值为0,方差为0N 的白噪声干扰。 使该信号通过一个线性滤波系统,有效地滤除干扰,使输出信号的信噪比在某一时刻0t 达到最大,以便判断信号的有无。该线性系统即为匹配滤波器。 以()h t 代表系统的脉冲响应,则在信号存在的条件下,滤波器的输出为 0000()()()d ()()d ()()d y t r t h a u t h n t h τττττττττ+∞+∞+∞ =-=-+-???

右边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为滤波器输出的信号成分和噪声成分,即 00()()()d x t a u t h τττ+∞ =-? 0 ()()()d t n t h ?τττ+∞ =-? 则输出噪声成分的平均功率(统计平均)为 2 20E[|()|]=E[|()()d |]t n t h ?τττ+∞ -? **00*000200 =E[()(')]()(')d d '=2()(')(')d d ' 2|()|d n t n t h h N h h N h ττττττδττττττττ+∞+∞+∞+∞+∞ ---=?? ?? ? 而信号成分在0t 时刻的峰值功率为 22 20000|()||||()()d |x t a u t h τττ+∞ =-? 输出信号在0t 时刻的总功率为 22000E[|()|]E[|()()|]y t x t t ?=+ 22**0000002200E[|()||()|()()()()] |()|E[|()|] x t t x t t t x t x t t ????=+++=+ 上式中输出噪声成分的期望值为0,即0E[()]0t ?=,因此输出信号的功率 成分中只包含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 则该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为 222000022000|||()()d ||()|E[|()|]2|()|d a u t h x t t N h τττρ?ττ+∞ +∞-==?? 根据Schwartz 不等式有

随机信号实验报告

随机信号分析 实验报告 目录 随机信号分析 (1) 实验报告 (1) 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测试 (2) 一、摘要 (2) 二、实验的背景与目的 (2) 背景: (2) 实验目的: (2)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的设计与结果 (4) 实验设计: (4) 实验结果: (5) 五、实验结论 (12) 六、参考文献 (13) 七、附件 (13) 1

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产生与测试一、摘要 本文通过利用MATLAB软件仿真来对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进行研究。理想白噪声通过低通滤波器和带通滤波器分别得到低通带限白噪声和帯通带限白噪声。在仿真的过程中我们利用MATLAB工具箱中自带的一些函数来对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均值、均方值、方差、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频谱以及概率密度进行研究,对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并讨论其物理意义。 关键词:理想白噪声带限白噪声均值均方值方差功率谱密度自相关函数、频谱以及概率密度 二、实验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在词典中噪声有两种定义:定义1: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引起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定义2:不同频率、不同强度无规则地组合在一起的声音。如电噪声、机械噪声,可引伸为任何不希望有的干扰。第一种定义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知的,从感性上很容易理解。而第二种定义则相对抽象一些,大部分应用于机械工程当中。在这一学期的好几门课程中我们都从不同的方面接触到噪声,如何的利用噪声,把噪声的危害减到最小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为了加深对噪声的认识与了解,为后面的学习与工作做准备,我们对噪声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测试。 实验目的: 了解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掌握用MATLAB 或c/c++软件仿真和分析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方法,掌握理想白噪声和带限白噪声的性质。

公司员工培训情况总结

[标签:标题] 篇一:公司员工培训情况汇报 公司员工培训情况汇报 按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人力资源部编制了2013年度公司培训计划,并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实施。 截止到1月下旬,已经按计划对营销人员做了“基础销售知识、面对面顾问式实战销售、营销计划的制定及工作报告的销售技巧、综合素质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运用、工作态度有了进一步的好转。部门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有所提高。 1月中旬对车间的新员工进行了“安全、卫生、质量”的培训,培训时间长达2个小时。培训过后,1月20日对车间新员工的安全、卫生、质量意识做了抽查,新员工的安全、卫生、质量意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相应的提高,车间的卫生情况明显好转,安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通过员工的培训,使我们从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了,培训虽然占用了部分的工作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当通过培训员工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安全卫生意识得到了提高,并运用在实际工作当中时,不仅能促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还能促进销售业绩得到提高。 今后,我们还要加强员工培训,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通过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并使之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从而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人力资源部 2013年1月30日 篇二:公司新员工学习培训总结报告 培训学习总结报告 为了让我们更快地了解公司、适应工作,公司特地从X月X日开始对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新员工入职岗前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公司历史沿革、公司组织机构与企业文化介绍、公司领导讲座、各部门负责人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和自身经验的传授、安全、管理体系以及档案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经过七天的培训,使我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本公司的基本运作流程,以及公司的发展历程与企业文化、企业现状和一些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受益非浅、深有体会。 首先,了解公司历史沿革与公司机构、企业文化。 开始培训的第一天就是介绍单位的历史沿革,X书记介绍得很详细,仿佛带领我们重走过这50多年的风雨,见证企业的进化,也了解到了其中的艰辛。这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今天,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去建设辉煌的明天。 在同一天,Y书记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现在的组织机构,使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公司的各大部门及其主要职能,为以后联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做好铺垫。Y书记还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在我工作的3个月来,我感觉公司的工作氛围、人际交往甚至是走在公司的路上都是有激情而又放松的。有激情是因为在工作中能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与技巧,放松则是心理上的,这正是“工作着并快乐着”的感觉,让我感到无比的满足。 第二,培训使我对公司主要业务有了基本的感知与认识。 我在公司的档案室工作,在学校学习的也是专业的档案知识,可以说,对于勘察测量这方面来说,我完全是个门外汉。这一次培训,是我第一次系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真是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经过几次专业知识的培训,我大致了解了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务,大概分为勘察、测量、岩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技术试验实验地点:实验楼211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学号: 学生姓名:戴超 指导教师:兰方鹏 2015年10月7 日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测试以下程序段 void dowork(int x,int y,int z) { (1)int k=0,j=0; (2)if((x>0)&&(z<10)) (3){ (4)k=x*y-1; (5)j=sqrt(k); (6)} (7)if((x==4)||(y>5)) (8)j=x*y+10; (9)j=j%3; (10)} 三、主要仪器设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黑盒测试方法中的等价类测试方法和边界值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如何应用黑盒测试用例。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一个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 要求:读入代表三角形边长的三个整数,判断它们能否组成三角形。如果能够,则输出三角形是等边、等腰或者一般三角形的识别信息;如果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输出相应提示信息。 (2)使用等价类方法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先用等价类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然后用百合法进行检验和补充。 (2)判断三角形问题的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流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用你熟悉的语言编写源程序。 (3)使用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填写表2 和表3。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基于MATLAB语言)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基于MATLAB语言 姓名: _ 班级: _ 学号: 专业:

目录 实验一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2)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2) 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3) 实验小结 (6) 实验二随机过程的模拟与数字特征 (7) 实验目的 (7) 实验原理 (7) 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8) 实验小结 (11) 实验三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13) 实验小结 (17) 实验四窄带随机过程的产生及其性能测试 (18) 实验目的 (18) 实验原理 (18) 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18) 实验小结 (23) 实验总结 (23)

实验一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实验原理 1.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 U(0,1)。即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 y0=1,y n=ky n(mod N) ? x n=y n N 序列{x n}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定理1.1若随机变量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F x(x),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 X=F x?1(R) 2.MATLAB中产生随机序列的函数 (1)(0,1)均匀分布的随机序列函数:rand 用法:x = rand(m,n) 功能:产生m×n 的均匀分布随机数矩阵。 (2)正态分布的随机序列 函数:randn 用法:x = randn(m,n) 功能:产生m×n 的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数矩阵。 如果要产生服从N(μ,σ2)分布的随机序列,则可以由标准正态随机序列产生。 (3)其他分布的随机序列 分布函数分布函数 二项分布binornd 指数分布exprnd 泊松分布poissrnd 正态分布normrnd 离散均匀分布unidrnd 瑞利分布raylrnd 均匀分布unifrnd X2分布chi2rnd 3.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对于遍历过程,可以通过随机序列的一条样本函数来获得该过程的统计特征。这里我们假定随机序列X(n)为遍历过程,样本函数为x(n),其中n=0,1,2,……N-1。那么,

岩土实习心得体会3篇

岩土实习心得体会3篇 岩土从工程建筑观点对组成地壳的任何一种岩石和土的统称。下面是带来的岩土实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岩土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寒假实习我找了一家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公司,因为我是学习岩土工程的,所以很想有机会到外面类似的公司里面实习一下,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习的内容是学习。 因为考虑到以后毕业有可能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深对各种专业技术的了解,找出自身的不足。 这次实习的收获对我来说有不少,我自己感觉在知识、技能、与人沟通和交流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总体来说这次是对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第一天来到公司,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最终还是公司里的师兄给我指了条路,让我用和软件模仿教程做一些简单的图片,终于找到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片。原创: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

也这样做过,不过效果没有这么好,因为以前一遇到难的或不懂的就停下来不做了,而现在有老师在旁边,有不懂的就问,这使我受益非浅。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真正优秀的安全的生活环境才能以满足客户的要求。岩土工程给人塑造的安全舒服的环境是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 有了它,更能发挥人们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要求,并获得一种艺术的享受。经过几天的基础训练,老师终于让我参与他们的策划,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就慢慢熟悉了策划和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慢慢地老师也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交给我处理。这使我对这个行业认识就更加深了一步。 通过这次实习,在设计方面我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 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或施工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实地操作等等。 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

功能测试实验报告模版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 实验2: 功能测试和Uft 工具使用

学号: 姓名: 班级: 一、实验类型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实验目的 参照《实验指导书》 2. 实验要求 参照《实验指导书》 二、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环境 参照《实验指导书》 四、测试方法 参照《实验指导书》,结合教材内容简单描述所使用的测试方法 五、实验题目和测试用例 (一)实验题目 第1题A加B程序的加法功能测试 这是一个计算1~100 之间两个整数之和的加法器程序,用Java 语言编写。程序的具体要求:如果输入数据为1~100 之间两个整数,则计算和并输出;否则给出提示信息“请输入1~100 之间的整数”。 第2题Windows 系统自带的计算器程序除法功能测试 (二)设计测试用例 针对每一个题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见附录 1 ) 六、实验过程和记录 (一)第1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1))准备一个Excel 表文件,表名取为“加法-测试参数化表-学号-姓名”,文件名取为“等

价类-1 至100 加法-测试用例及测试记录-学号-姓名”,内容为根据等价类划分方法设计的 测试用例; (2))启动UFT ,工作空间命名为学号,在选择插件对话框中勾选“Java 插件”,新建一个测试“EX2-1 ”并新建解决方案“EX2-1 ”; (3))在数据视图界面的“数据”选项卡中“Action1 ”导入Excel 表文件数据; (4))在“Action1 ”中对数据进行编辑,删除作为标题的第一行; (5))进行录制脚本设置,设置“可执行文件”为本次实验的A 加B版本1中的APLUSB 程序; (6))录制脚本,为输出结果插入检查点,录制完成后在编辑脚本页面修改脚本代码(见附录3); (7))在流程界面中,为Action1 设置操作调用属性,将迭代方式设置为“从行 1 运行到行23”; (8))运行脚本,记录运行结果,填写测试记录(见附录4)。 注意: (1))成功录制脚本并运行,观察脚本运行情况 (2))分析测试报告,完成测试记录 (二)第2题的实验过程和记录 参照第一题,详细阐述实验过程和记录。测试和解决方案命名为“EX2-2 ”。 六、实验总结 要求 (1) 测试结果和分析,并且给一个评估.

钻探和波速实验报告样本

长沙理工大学 《岩土工程勘察》实验报告 年级 班 号 姓名 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 月 日 理论课教师: 指导教师签字: 批阅教师签字: 钻探和原位测试 实验 波速测试 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要求 一、《岩土工程勘察实验》是岩土工程勘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起着巩固课堂理论,增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解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实验技能的重要实践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钻探和原位测试》实验,学生可更好地掌握学习工程地质钻探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冲击钻进,回旋钻进及采取岩土试样的方法和手段;同时熟悉钻探机械的操作和使用性能。 通过《波速测试》实验,学生可更好地掌握波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并为土体的划分、沙土液化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因此要求学生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并作好实验记录。 二、做好预习实验报告,预约实验时间。本实验报告必须按教师规定时间内完成。图表文字必须正确和整洁,必须用墨水笔填写,原始记录不得涂改。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三、严格遵守实验规程。实验完毕,报告书由实验指导教师签字后方能离开。 四、本实验报告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规定,由剪切波速度(vs)划分场地上类别,并进一步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水利部颁布的《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为基准编制。 五、本报告书中所列实验为岩土工程勘察课程班必做实验。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 实验一差分方程、卷积、z变换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熟悉 matlab软件的基本操作指令,掌握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matlab函数的调用。 二、实验设备 1、微型计算机1台; 2、matlab软件1套 三、实验原理 Matlab 软件是由mathworks公司于1984年推出的一套科学计算软件,分为总包和若干个工具箱,其中包含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的sptool工具箱和用于滤波器设计的fdatool工具箱。它具有强大的矩阵计算和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广泛应用于信号分析与处理中的功能强大且使用简单方便的成熟软件。Matlab软件中已有大量的关于数字信号处理的运算函数可供调用,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差分方程、卷积、z变换等基本运算的matlab函数的熟悉和应用。 差分方程(difference equation)可用来描述线性时不变、因果数字滤波器。用x表示滤波器的输入,用y表示滤波器的输出。 a0y[n]+a1y[n-1]+…+a N y[n-N]=b0x[n]+b1x[n-1]+…+b M x[n-M] (1) ak,bk 为权系数,称为滤波器系数。

N为所需过去输出的个数,M 为所需输入的个数卷积是滤波器另一种实现方法。 y[n]= ∑x[k] h[n-k] = x[n]*h[n] (2)等式定义了数字卷积,*是卷积运算符。输出y[n] 取决于输入x[n] 和系统的脉冲响应h[n]。 传输函数H(z)是滤波器的第三种实现方法。 H(z)=输出/输入= Y(z)/X(z) (3) 即分别对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求z变换,二者的比值就是数字滤波器的传输函数。 序列x[n]的z变换定义为 X (z)=∑x[n]z-n (4)把序列x[n] 的z 变换记为Z{x[n]} = X(z)。 由X(z) 计算x[n] 进行z 的逆变换x[n] = Z-1{X(z)}。 Z 变换是Z-1的幂级数,只有当此级数收敛,Z 变换才有意义,而且同一个Z 变换等式,收敛域不同,可以代表不同序列的Z 变换函数。 这三种数字滤波器的表示方法之间可以进行相互转换。 四、实验步骤 1、熟悉matlab软件基本操作指令。读懂下列matlab程序指令,键入程序并 运行,观察运行结果。 Conv.m% 计算两个序列的线性卷积; %-----------------------------------------------------------------

四、原位剪切试验

四、原位剪切试验 1.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由于现场直剪试验土样的受剪面积比室内试验大得多,且又是在现场直接进行试验的,因此较室内试验更能符合天然状态,得出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技术要求。通过大面积现场直接剪切试验,求出现场原状土的抗剪强度参数 、C ,研究观察现场原状土的抗剪性能。 (2)熟悉现场剪切试验的操作步骤。 2. 试验的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粘性土、粉土、沙土以及他们组成的混合土层。 3. 试验仪器及制样工具 垂直加压千斤顶1个、水平加压千斤顶1个、百分表1个、垂直加压钢垫板2块、滚排1块、水平加压钢垫板2块、垂直加压斜撑反力装置1套、剪切盒1组,剪切盒面积为0.12平方米(32.5 cm ×37cm )。 制样工具:锄头、铁铲、铁锹等。 4. 试验的基本原理 其试验符合库仑定律,根据库伦定律有 式中, ——剪切面破坏面上的剪应力(kpa ) ——试验土体的粘聚力(kpa ) ——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kpa ) ——试验土体的内摩擦角 其中, 、 按照下面计算 P F σ= 、 q F τ= 式中,P ——作用于剪切面的总法向应力(Mpa ) q ——作用于剪切面的总剪切荷载(Mpa ) F ——剪切面面积( )

5.试验技术要求 (1)剪切盒罩在试验土体上时,底面应保持于周围土体面齐平,既不能悬空,也不能插入到土体当中。 (2)剪切盒上钢板应完全覆盖在试验土体顶面,不能接触剪切盒四周的钢板。 (3)水平千斤顶、竖直千斤顶、反力梁的安装都应位于试验土体的中轴位置。 (4)反力梁应充分接触混凝土插槽顶部 (5)百分表充分抵住剪切盒侧面。 (6)竖直千斤顶下的钢垫板不能偏移,以防加压时弹出。 (7)竖直千斤顶加压时始终稳定在4Mpa。 (8)水平千斤顶加压每0.2Mpa读数一次。 (9)水平油压表出现大幅回落时停止加压。 (10)五个人分工明确,协调统一。 6.试验操作步骤 (1)开挖试坑,开挖到预定深度后套入剪切盒套平整表面的土。 (2)在土体上表面放置垂直加压钢垫板,然后把滚排放在垂直加压钢垫板上,安放工字钢作为提供反力装置。 (3)安放垂直千斤顶,使千斤顶紧密压着钢垫板。 (4)安放水平加压钢垫板以及水平加压千斤顶,再安装百分表。 (5)开始施加垂直加压千斤顶,第一组试验的垂直千斤顶的压力为4Mpa,待垂直千斤顶稳定后开始施加水平加压千斤顶,每级按照0.2Mpa施加,稳定缓慢地加载,当水平加压千斤顶读数不再增大或者开始变小时停止施加水平力,记录下此时的水平加压千斤顶的读数和百分表读数。 (6)在原来施加水平力的相反方向施加水平力,使土体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然后按照第四步开始试验,此时得到的强度为残余强度。 7.试验数据 (1)土体原位峰值抗剪强度试验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