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详细规划

设计说明

一、背景

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随着传统储运业向市场化及现代物流业方向的发展转变,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开始制定了促进物流基地发展的宏观政策,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也纷纷开始筹建物流基地。

去年,我国制定了未来5年物流配送发展初步规划,以推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该规划包括扶植和规范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十五”期末社会化配送企业比重达五成以上;培育若干条贯通全国并且使之开展国际配送业务的联运干线,构建全国性的商品物流配送绿色通道;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商品生产、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若干有合理规模,运作规范的现代化商品物流中心和专业化配送中心,构建全国性物流配送网络;培育若干国家物流骨干基地,有条件的可争取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物流中心;确定一批物流配送示范项目,在全国各大区的中心城市,选择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基础条件的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商品物流配送,具有全国性经营网络的专业化骨干物流配送企业。

江苏省交通主管部门为此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南京、徐州、苏锡常三大物流区域中心,依靠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组织方式,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构建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服务于江苏经济建设为动力,在运输企业中导入现代

物流理念,倡导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服务业;以优化和整合现有物流设施为手段,延伸拓展物流服务功能;以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核心,创立江苏物流品牌企业。

苏锡常城市圈是长江三角洲五个城市圈之一,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经济圈,经济实力在长江三角洲居第二位,外向型经济十分发达。其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最好、发展速度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目前已进驻174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36家为世界500强企业。这些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与其遍布全球的市场销售网络构成一体化的运做体系,以缩短生产所需的零配件进口及产品外销的转运时间。据预测,苏州工业园区将成为世界上最热的半导体生产基地之一。这需要融仓储、通关、多式联运等一系列环节为一体的物流中心的配合。

2001年11月,吴仪国务委员在沪苏考察期间提出在苏州进行快速通关现代物流试点。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苏州地区物流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现代跨国公司物流供应链的顺畅,整合苏州市的物流资源,形成集中的进出口货物快速集散地,设立苏州市的现代物流基地势在必行。

最近的一两年时间内,围绕开发区、港口、大型批发市场和电子商务领域等物流密集区,一批新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新区高新物流中心、昆山开发区华东物流公司、张家港港区物流中心等都已初具规模。最近,业界著名的宝供物流集团已决定在我市投资4.3亿元,建立综合物流基地;相城区依托其紧靠铁路、公路交通干线的区位优势,正为建设物流配送园区开展可行性研究;中外运江苏公司也在苏州浒墅关地区筹建自己的物流中心。

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作为经海关总署批准的三大直通试点之一,根据园区外资企业众多,国际物流交换量大的特点,着重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理货等手续在内的进出口货物一站式服务,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业务、进口拼箱分拨业务等。2002年4月,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领充分认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让即将开发的园区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决定进行规划方案的征集

二、选址

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侧的唯亭分区内。南沿连接沪宁高速公路的现代大道连接线,西靠青秋浦东岸的唯胜公路,东至唯亭工业小区。总规划控制面积1.42平方公里,首期启动0.48平方公里。

1、选址的交通有利条件

物流中心位于工业园区东侧,共享园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

苏州工业园区通过周边的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与全国各主要城市相连。

公路运输

沪宁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上海到苏州工业园区的行车时间仅需1小时。312、204和318国道连接着苏州与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连接杭州的苏州-杭州高速公路也将开工建设。

空运

上海虹桥机场:距园区约80公里。通过机场路或沪宁高速公路,行车时间只需1小时。航班可达主要的国际城市,如东京、香港、新加坡等。

硕放机场:距园区36公里的国内机场,有发往北京、惠阳、佛山、济南等地的航班,经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可抵机场。

光福机场:距园区20公里的国内机场,每周四有发往北京、佛山的航班。

铁路

京沪铁路线经过苏州。江苏最大的货运站白洋湾距离园区12公里。

水路

上海港是为苏州服务的主要港口,苏州地区7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港,可停泊35,000吨级的海轮。

张家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北部90公里处,是长江沿岸具有集装箱运输能力的港口,苏州地区30%的进出口货物通过此港,可停泊35,000吨级的海轮。航线连接至欧洲、美国、地中海、日本和香港。

由新加坡领头的财团投资建设的常熟港可停泊30,000吨级的货船。

新的刘家港正在规划中,它的建成将有助于减轻苏州对上海的依赖。

京杭大运河将苏州与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相连。园区内陆发达的水路系统,是北京-杭州大运河的组成部分,把苏州、南京、上海和天津相连。这些水路承担了江苏境内80%的日用品运输,是运输建筑材料、散装货物、低价值货物的理想方式。园区内的运河支流可以通行10,000吨重的拖轮。除大运河外,园区还有三条五级运河: 娄江、吴凇江、青秋浦。

2、选址的交通限制条件

物流中心拥有优良的对外交通区位,与此同时,进出物流中心的交通组织亦受到一些限制。物流中心用地位于现代大道跨青秋浦大桥的东北一隅。物流中心在现代大道上的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都受到限制,必须以不影响现代大道的交通畅通为前提。

用地以西的唯胜公路今后将拓宽为苏州市外环路的东段,这亦限制了用地在西侧开口的数量和位置。

用地北出口的位置已初步确定。

3、用地现状

物流中心用地南侧的现代大道和西侧的唯胜公路已建成,北侧和东侧路幅30米宽的唯亭开发区道路亦已建成。

物流中心包括南北两块用地,北块约95公顷,南块约47公顷。现状用地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用地多为农田,河流交叉处形成密集的村镇。北块用地的北端现有两处工厂用地:优利(苏州)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通维科技有限公司。南块用地西端为占地10公顷的苏州物流中心,已建成一栋办公楼,约2万平方米仓库和1万平方米堆场。

三、定位

1、物流——“第三利润源泉”

物流是经济活动的“第三利润源泉”。众所周知,第一源是降低资源消耗,第二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物流作为第三源,就是合理组织产销环节,即将必要的货物,按必要的数量,以必要的方式,在必要的时间内,送到必要的地点。很显然,就是让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这样的一种理想组合可以创造出比以往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

物流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实现“零库存”的理想。美国持续8年经济稳定增长,被理论界认为是违反常规的“新经济现象”。专家普遍认为主要由三方面原因所至:一是高科技产品的高附加值因素,拉动了整体经济效益;二是实施了平衡预算政策及灵活的货币政策;三是随着通讯手段及技术的提高,市场需求与商品库存之间的信息得以优化处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及流动资金。物流运作模式明显使商品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商品的竞争力。

2、物流基地——物流业的大本营

随着物流产业的兴起,原来相互分割,缺乏合作的仓储、运输、批发等传统企业逐渐走向联合,专业性的物流配送经营实体及基地――货物配送转运中心应运而生。

各个企业都逐渐意识到配送转运中心分散建设、各自为战带来的资源浪费,各级政府也发现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总体规划功能。物流基地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日本、德国等物流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

物流基地在日本称为物流园区(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虽然名称不同,各国的定义表述也不完全一样,但是它们的建设目的,服务功能是基本相同的。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物流中心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可以归纳为:

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各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在时间、季节、需求量上都存在大量随机性,而现代化生产、加工无法完全在工厂、车间来满足和适应这种情况,必须依靠物流中心来调节。适应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与变化。

经济高效的组织贮运。从工厂企业到销售市场之间需要复杂的贮。运环节,要依靠多种交通。运输、库存手段才能满足。传统的以产品或部门为单位的贮运体系明显存在不经济和低效率的问题。故建立区域、城市的物流中心能进行批量进发货物。能组织成组成批成列直达运输、

集中贮运,有利于降低物流系统成本,提高物流系统效率。

提供优质的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活动中由于物资物理、化学性质的复杂多样化、交通运输的多方式长距离长时间。多起终点、地理与气候的多样性,对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集中建立物流中心,才有可能提供更加专业化、更加优质的服务。

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中心同交通运输设施一样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是吸引投资的环境条件之一,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物流中心的建设可以从多方面带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3、苏州物流中心定位

建设苏州物流中心,既充分考虑了苏州工业园区自身发展的客观实际,也充分考虑苏州乃至苏锡常地区经济再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对周边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物流中心定位的时候,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致力于构筑一个高起点、多角度、全方位的功能架构,以现代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活整个地区社会和经济功能的良性运作。

1快速通关的物流基地。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作为经海关总署批准的三大直通试点之一,根据园区外资企业众多,国际物流交换量大的特点,应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理货等手续在内的进出口货物一站式服务,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业务、进口拼箱分拨业务等。

2地区性的出境物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苏州工业园区为苏州地区众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结点,外向型经济发达,国际物流往来频繁,为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应和海关合作,组织好出、人境物流以达到进出口货物快速通关目的,为这一“经济地域”提供营运能力、仓储能力和分流能力必须的空间支持,降低产业成本,成为地区性的出境物资集货基地、进口物资的转运基地。苏州地区的进出口货物将在此完成快速通关,转运。物流园区内的配送企业将依托区内仓储实现面向苏州乃至东南亚的区域配送。

3生产资料的供应和配送基地。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制造业需求合理组织它们的原材料供应物流和产品销售物流,形成生产资料的供应和配送基地。

4货品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的商业系统需求合理组织供应物流的,形成商业系统共同的货品储存基地和综合配送中心。

4、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功能设定

物流中心应该具备的功能要和建设物流中心的定位相符合,是由市场来决定的,也可以说取决于外围环境的条件。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的功能设定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1.运输功能。物流中心需要自己拥有或租赁一定规模的运输工具,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中心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因此,物流中心首先应该负责为客户选

择满足客户需要的运输方式,然后具体组织网络内部的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客户的商品运抵目的地。除了在交货点交货需要客户配合外,整个运输过程,包括最后的市内配送都应由物流中心负责组织,以尽可能方便客户。

2.储存功能。物流中心需要有仓储设施,但客户需要的不是在物流中心储存商品,而是要通过仓储环节保证市场分销活动的开展,同时尽可能降低库存占压的资金,减少储存成本。因此,公共型物流中心需要配备高效率的分拣、传送、储存、拣选设备。

3.装卸搬运功能。这是为了加快商品在物流中心的流通速度必须具备的功能。公共型的物流中心应该配备专业化的装载、卸载、提升、运送、码垛等装卸搬运机械,以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减少作业对商品造成的损毁。

4.包装功能。物流中心的包装作业目的不是要改变商品的销售包装,而在于通过对销售包装进行组合、拼配、加固,形成适于物流和配送的组合包装单元。

5.流通加工功能。主要目的是方便生产或销售,公共物流中心常常与固定的制造商或分销商进行长期合作,为制造商或分销商完成一定的加工作业。物流中心必须具备的基本加工职能有贴标签、制作并粘贴条形码等。

6.物流信息处理功能。由于物流中心现在已经离不开计算机,因此将在各个物流环节的各种物流作业中产生的物流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并向货主提供各种作业明细信息及咨询信息,这对现代物流中心是相当重要的。

7.货物进出口功能。这是国际物流中心区别于一般物流中心的主要特征,为此需配备相应的海关、商品检验、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等与进出口相关的功能。

8.结算功能。物流中心的结算功能是物流中心对物流功能的一种延伸。物流中心的结算不仅仅只是物流费用的结算,在从事代理、配送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还要替货主向收货人结算货款等。

9.需求预测功能。自用型物流中心经常负责根据物流中心商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商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

10.物流系统设计咨询功能。公共型物流中心要充当货主的物流专家,因而必须为货主设计物流系统,代替货主选择和评价运输商、仓储商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国内有些专业物流公司正在进行这项尝试,这是一项增加价值、增加公共物流中心的竞争力的服务。

11.商业活动功能。为了增强商业对物流的导引功能,物流中心可以而且应该具有一定的商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要服从于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根据物流中心外部环境的具体条件来设定。

四、构成

苏州物流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

1、物流中心的客户构成

供应链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而创造价值,联结上游与下游而形成的组织网络。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中的物流活动应该按照专业化原则进行组织,以物流中心为基础组织物流就是这种专业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专业物流业者都需要物流中心,他们也都可以自己建设物流中心,由于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需要的物流中心的功能不完全相同:原材料供应商需要物流中心将原材料配送给工厂,物流中心的客户主要是工厂,物流中心处理的对象主要是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原材料与零部件的数量之间有固定的比例关系,原材料与零部件的品种数会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快速增加,物流中心的功能应该强调原材料的配套储存、分拣、及时配送、加工和预处理等方面。

制造商需要的物流中心有两种,一种是为制造活动提供支持的物流中心,它的功能要求与原材料供应商需要的物流中心相同;另一类是为制造商的产品分销提供支持的物流中心。国内外的例子都表明,制造商自己直接建立分销网络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大的制造商还建立NDC ——RDC结构,这类物流中心的市场覆盖面要广、分销能力要强。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递要及时,因此在短时间内在区域市场上运输和配送商品的能力要很强、需求预测及订单处理功能要完善。在我国,外资一直被限制进人流通领域,因此,外商投资的物流中心很少见,但在制造领域,外资企业进人得很早,他们的制造系统很先进,但分销和物流系统却十分落后,只能委托国内企业来做,国内的物流状况必然不会让他们满意,看来,建立与国际接轨、满足这些外资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的物流中心是很有前途的。

分销商一般从事专业批发业务,物流作业具有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特点,它强调的是批量采购、大量储存、大量运输的能力,大型分销商需要大型的仓储、运输设施。另外,分销商属于中间商,需要与上游、下游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换,因此,需要有与上游、下游具有良好信息接口的高效信息网络。

零售商需要的多为配送中心,作为供应链的末端机构,零售商尤其是采用连锁组织形式的零售商需要配送中心提供订单处理、采购、分拣、选拣、配送、包装、加工、退货等全方位的服务,其功能要求比较复杂。

第三方物流业者利用物流中心这一载体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它所需要的物流中心可以是具有某一方面功能(如仓储、运输、配送)的专业物流组织,也可以是具有综合功能的物流中心,还可以是具备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及其他延伸的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物流组织。它提供的物流服务必须高度专业化。

2、物流中心的商品构成

物流中心的功能设计要与商品的特性相吻合,物流中心能处理的商品种类总是有一定限制的。比如,国外有专门的服装物流中心、电器物流中心。食品物流中心、干货物流中心、生鲜商品物流中心、图书物流中心等,有的甚至是专门处理某一更小类别商品的物流中心。试

图建立一个能满足所有商品物流需要的物流中心是不实际的,因为物流中心处理不同的商品时需要有一些专用的设施,一个物流中心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配备能处理所有商品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哪怕是公共型的物流中心。现在也有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设施设备的配置除了要考虑需求外,还要考虑物流作业规模及作业批量等因素。

3、物流中心的内外贸构成

工业园区苏州物流中心作为经海关总署批准的三大直通试点之一,根据园区外资企业众多,国际物流交换量大的特点,已建成区域着重提供包括报关、报检、理货等手续在内的进出口货物一站式服务,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进口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业务、进口拼箱分拨业务等。由于保税仓库的的特殊性需设海关监管区。

为适应未来苏州物流中心的多种业务的发展,使其成为苏南地区的重要货物中转基地,规划建议在海关监管区之外辟出部分区域作为主要针对非进出口的国内物流用地。

4、苏州物流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苏州物流中心具有多种的功能要求,建议由中心对物流中心项目进行总体策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功能、作业流程、管理制度设计,进行工程设计并编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发展商按专业设计公司提交的总体设计方案组织项目建设的招标。从投标的公司中选择一家或几家公司进行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对物流中心的设施设备进行管理。物流中心根据总体规划,将基地划分为若干区域组织招商,重点引进具有国际品牌的国内外大客户,由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多样性的物流基地。

入驻企业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的库房、堆场、

车间、转运站,配备相关的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五、布局结构

1总体布局

根据物流中心组织管理模式的分析,确定苏州工业园区物流中心采用组团布局的方式,以主要交通道路、绿带、水系将基地分为若干单元。这种方式有利于滚动开发分期建设的开发时序。各个单元以贯穿南北向的主轴线将其贯通。在主轴线的南北端各设一个管理与商贸、服务区,其他地块规划为大小不等功能各异的储运单元,并根据市场发展需要确定为海关监管或非海关监管。

2服务区

南端的管理与商贸、服务区

位于基地最南侧,面积约公顷,是中心对外联络、展示形象的主要区域,也是工业园区东部的重要标志性景观区域。规划在其南部安排大型绿化广场,与现代大道两侧的绿带融为一体,在绿化广场北侧根据功能的不同,由东向西依次为进出口办公区、贸易展示服务区、第三方物流办公服务区。

进出口办公区:

该区域为进出海关监管区域的主要出入口,包括卡口和配合进出口业务的办公服务区。

区域内规划约5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办公大楼兼备与物流园区内外联结的宽带传输功能。按照海关方面的要求,卡口包括以下设施:

卡口内外可供10辆40’集卡车停候、进退的进区前场地;

(1)卡口分别设立2条货车进区通道;2条货车出区通道,1条宽2米的人员进出通道。客车通道与货车通道隔离。货车进出通道应设有信号装置、收放栏杆、活动路障;

(2)在内侧的货车进出区通道上分别设置电子地磅,

(3)在卡口装置集装箱号、车牌号识别系统,系统信息与收放栏杆控制系统、联网监管系统实现共享;

(4)在卡口一侧预留专用通道场地,安装H986集装箱检测系统或移动式集装箱检测仪。办公服务区主要包括海关办公、国际货代、报关行、金融、税务、工商、卫生检疫等

贸易展示及信息服务区:

贸易展示服务区是为了配合物流园区的商业活动而设置。规划大型贸易展示中心,可供举行大型商品(原材料)展示会,以配合物流园区作为地区性货物集散基地的地位。

第三方物流办公服务区:

根据以上对物流园区的功能、开发方式、管理模式的设定,今后物流园区将进驻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在物流园区入口处规划第三方物流办公服务区,结合现有的办公楼,形成具有办公、会议、餐饮、酒店功能的服务区。

北端的管理服务区

轴线北端为物流园区的另一主出入口,规划绿化广场和管理大楼。同时根据发展需要设海关卡口。

3储运区

储运区是物流园区中的功能主体,可以划分为海关监管区或非海关监管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储运区规划为若干储运单元。并在南北地块各设一个车辆维修、加油、洗车中心。

为了合理组织货物交通流线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储运单元规划为一种统一的形态:单元中央为方正的集装箱堆场,绕堆场布置仓库,根据需要设停车场和检验场。

虽具有统一的形态,但为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加规划的灵活性,使规划随时间的推移变动最小,我们规划了两种不同的储运单元:

海关监管封闭型储运单元。该储运单元位于物流园区的南地块,管理与商贸、服务区以北,是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平台的需要,根据海关监管的要求,单元包含以下几个功能区:(1)进出口转关货物集散区。设进出口转关货物监管仓库,用于存放尚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进出口转关运输货物,包括深加工结转货物以及待处理的海关罚没货物、扣留货物和封存货物。仓库旁设进出口查验平台和集装箱堆场。

(2)出口货物集散区。设出口监管仓库,存放已办结出口手续(结汇)拟予出运而因故暂时未能出运的出口货物,因故退运的我国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外商再买断的拟予转内销的出口货物,提供或卖断给国内企业或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加工复出口的出口货物。

仓库旁设检验场地和集装箱堆场。

(3)保税仓库和电子配送中心。这两者用于存放供来料加工、进料加工复出口的进口货物,

境内法人购自国外的经存放后复运出境转卖的转口货物;境外法人暂时存放的物权属境外法人的货物;寄售、维修业务。这些货物可经过简单分拆、包装再行配送给国内外买方。仓库旁设检验场地和集装箱堆场。

未设定仓库功能的储运单元。这一类储运单元位于物流园区的北地块。其仓库功能由进驻的第三方企业决定。同时,可以作为海关监管封闭型储运单元的后备发展基地,根据进入物流园区内的货物量灵活调整为进出口转关货物集散单元、出口货物集散单元或是保税仓库和电子配送中心。

六、流线

1交通组织

物流园区交通组织的交通组织是难点,在布局结构确定的基础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分散交通流。

物流园区交通繁忙,如把大量交通会聚在某一部分则将导致交通拥塞,规划需要进行相应的疏导。根据功能的不同,规划在保持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将交通路网分为海关监管物流区、非海关监管物流区、管理与商贸服务区三片。各片道路互相贯通,但通过特定的设施(围网、桥等)将其分开。

由于特定的要求,海关监管区域必须设唯一的出入口,规划将其布置在现代大道上,并尽量远离现代大道与唯胜公路的立交,以减少对现代大道的干扰。非海关监管区的出入口设在唯胜公路上。管理与商贸服务区的交通依靠基地南端的规划道路解决。

2有序组织交通流。在海关监管区内部实行单向交通,以提高货物集运速度。同时,采用单元式布局,力求做到交通流线通顺简捷,避免干扰迂回现象,缩短各种流线的流程。规划以南北主轴线作为交通主轴线,并分设上下行道路。各物流单元均开口于主轴线。周边道路保持环通,以利于海关监管。在非海关监管区内以环型的道路贯穿三个物流单元。在管理与商贸服务区内各建筑两侧以尽端式道路解决交通。

3、快速集散交通流。物流中心在运营期间将吸引大量的车流,为确保在该区域内各种车流有序、安全、便捷、快速的疏散,必须使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组织有序,最大限度减少往返、穿插车流;规划在海关监管区域的北、西、东各设一个紧急出口,并与城市道路衔接,保证其安全性,并提供未来物流量突发性增长时,增设海关卡口的可能性。

2、海关监管区运作过程

一般进出口的物流流程如下图所示,配合快速转关,提前报关,上门查验,电子通关等海关监管方式的转变,规划将查验场地分散至各个物流单元之中,使大部分环节可在物流企业内部解决,减少了交通往返距离,并减少了海关卡口的滞留现象。

2物流园区道路交通规划

物流园区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出入口设置、路网规划和停车场规划。

出入口设置

物流园区海关监管区的主出入口设在现代大道上,为避免造成对交通流量大的现代大道的交通干扰,主出入口为客车货车通行。现有位于唯胜公路的物流中心出入口规划为物流园区的次出入口;物流园区北端的出入口位置已确定,现阶段规划为次出入口,根据发展需要可适当加大增建为园区北端的主出入口。在物流园区东侧规划一紧急出入口,与建成的城市道路相接。

物流园区非海关监管区的出入口设在唯胜公路上。

路网规划

物流园区的路网由鱼骨形干道网加环路构成,贯穿整个海关监管区和非海关监管区。

鱼骨形干道网由一条南北向干道和两条东西向干道构成。南北向干道贯穿用地南北,同时是物流园区的景观主轴线,因此,从交通分流与景观强化的角度出发,南北干道采用上下行路幅以绿带分隔的设计手法,其中单边路幅宽20米,16米宽4车道加4米宽人行道;中央绿带80米宽。

东西向干道路幅宽33米,单向3车道,设2米宽中央绿化隔离带。

环路沿用地边界布置,路幅宽12米。

物流园区路网规划的特点是仅规划干道网和环路,在现规划阶段不设支路,目的在于增加地块分划的灵活性和土地的利用率,支路结合储运单元的大小和具体设计确定,以避免重复的路网设计。

停车场规划

物流园区的停车场包括货车(集装箱车)和客车停车场。客车停车场结合南北服务区设置,货车停车场结合储运单元设置,并在主出入口的海关卡口内外规划停车候检区,以避免造成主出入口的交通堵塞。

3物流园区各功能区可分可合的交通联接

南北地块的交通联接

南北地块被220KV高压走廊分隔,规划中设置了三处联接口。

海关监管区与非海关监管区的交通联接

海关监管区与非海关监管区设三处联接口,可以根据具体监管区域的划分决定联接口交通联系的分与合。

七、形态

物流园区的形态特征旨在追求“自然、人文、效率”的统一,本规划通过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叠加来凸显这一宗旨。

自然——保留地域形态特征的绿色开放空间

物流园区地处以水乡风光取胜的苏州,

2、人文——展示物流园区企业形象与人文关怀的南北轴

3、效率——综合体现高土地利用率与灵活便捷货物集散的储运单元

形象

城市设计框架

高等学府中优良的人文传统、浓郁的书香气息、严谨创新的求学精神的形成无不深受环境的影响。这种校园环境伴随学生的大学生涯,深刻影响到学生的性格、修养、治学的方式以及对理想的执着。空间景观规划的目标,在于创造一种反映校园特色,并且与城市空间景观系统融合的校园环境。

滨州学院的空间景观系统从功能出发,由公共空间序列轴、绿色开放空间交叉叠加而成。

1、公共空间序列轴

公共空间序列轴串联校园各特色活动区域,以人工化景观为特色。

(1)轴线南节点——标志性的入口景观区

轴线南端为校前广场,由主校门、校行政办公楼、会堂和成人教育中心围合而成。通过丰富的建筑造型、多种造景要素(铺砌、花坛、草坪、立柱和雕塑等)的应用、空间的序列性来营造富有标志性的入口景观,是城市景观的连接体。成人教育中心以弧形的板式建筑有机分隔了学校对外联系活动对内部安静教学环境的干扰,同时,以建筑中部20宽20米高的开口来维持空间的连续性,营造一种深远的视觉效果,体现传统中国造园的含蓄之美,而非直接的一览无余。

(2)轴线中节点——开放式教学空间景观区

轴线中节点位于轴线中部,由理工科教学楼、文科教学楼、综合楼组合出开放性的教学空间。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结合教学建筑组织不同层次交往空间。首先,利用“回”字形教学楼的设计院落交往空间,创造科系内部交流休憩场所;其次,结合各建筑群形态特征,设计富于秩序性的广场交往空间,为学科之间的交流提供适宜场所。广场交往空间南部临水,设计为开敞式弧形广场,并以跌落式亲水台阶增加空间趣味性,圆心处设计小水池和弧形的矮墙石刻;中部适当收窄至40米宽、由两列教学楼围合出100米长的秩序化空间,象征治学严谨与理性,其上以布置带形花坛,以及行列式立柱或名人雕塑,突出校园空间的人文性;北部为12层高综合楼的人口广场,以雕塑、大台阶和草坡突出综合楼标志性建筑的地位。

根据空间功能关系,规划多重步行连接空间沟通其他校园空间。轴线中节点是校园的核心,必须以与其他功能空间开放、畅通、便捷的连接来体现其核心地位,同时,这种连接必须是融入周边环境的、多样性的。与南部入口空间的连接是跨越人工湖的亲水步行堤道,强调景观性,以半圆形小平台富有节奏感的排列打破直堤道的单调感。与东部实验楼的连接是密切的功能联系,人流量较大,强调交通性,为10米宽的步行道。与北部生活区的连接兼具交通性与景观性,由6米宽弧形通道和综合楼北广场组成。

(3)轴线北节点——生活性学生活动景观区

轴线北节点是生动活泼的“学生街”,由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以及一系列的生活服务设施组成。也是连接生活区内部步行绿化带的节点。

2、绿色开放空间

绿色开放空间突出生态校园的特点,对外承接城市绿地系统,对内有机穿插于各功能区内,以自然化景观为特色。

绿色开放空间以中心绿带为中心,西向与城市新立河绿带承接,北向延伸入生活区内,东向分隔实验区和后勤区。绿色开放空间的分布力求靠近各区建筑群,使各建筑均有良好环境和视觉效果。

中心绿带以引自新立河的人工湖为脉,绕综合教学建筑群布置,沿湖规划湖心岛、小山丘、石刻堤道、亲水平台、跌落台阶、休憩景观亭、户外剧场、景观步道,并通过各种花卉树木的配合来营造美景。

生活区绿带有机分隔三个学生宿舍组团和生活服务设施,结合6米宽自行车道设计。分隔实验区和后勤区的绿带强调视觉的遮挡效果,以山丘和乔木树林为主。

七、绿化系统

绿化系统由15-20米宽城市道路防护绿带、中心绿带、小型集中绿地、广场步行道绿地、庭院绿化、水体组成。

沿黄河五路和八路设20米宽城市道路防护绿带,绿带的设计结合主校门、沿路建筑,通过行栽乔木和景观草坪的配合突出典雅庄重的特点。沿渤海十二路和十四路设15米绿带。中心绿带以规模化为特色,占地面积约12公顷,突出校园的生态性,绿带设计景点多样,曲折幽深。

小型集中绿地为生活区中绿地、艺术建筑群西侧绿地、实验区和后勤区分隔绿地。该类绿地强调小环境的塑造,突出各区的可识别性。

广场步行道绿带以人工化的树木花坛草坪为主,旨在丰富硬质空间的景观效果。

庭院绿化指建筑院落中的绿化,结合庭院空间设计。

水体面积约4.6公顷,引自新立河,有两个接口,形成自由流动的循环活水。是校园景观生动多姿的根源。

绿化水系

公共服务区形态设计

设施

为保证物流中心的高效运营,必须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三部分:市政基础设施海关监管系统监控和调度指挥系统

市政基础设施

与整体结构相吻合,在主轴线中部的绿带下设管线走廊,包括给水、排水、电力、通讯、数据等。需形成环网格局的市政管线,可沿周边道路形成环网。各物流单元通过主轴线接入市政设施。

苏州地处江南水乡,基地内河道纵横,规划予以整理,形成水系,可起到丰富景观、划分地块、雨水排水三方面的作用。

尽量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填充材料。同时沿各物流单元的外侧设废弃物收集点,形成环状的垃圾收集路线。

海关监管系统

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支撑与保证。一方面通过

(一)给排水

1、雨水

建议将建筑屋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汇入体育中心内的水渠,水渠设水坝形成水面,经过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用于清洁和绿化灌溉使用。同时大面积的水体有助于室外温差的恒定,有利于改善宏观气候。

2、中水

为保证水的可持续利用,水系统进行分水质管理,使用中水系统。中水可用于冲洗、清洁和

部分绿化浇灌。

3、生活用水

体育中心的生活用水由多巴镇供水管网引入,并设消防水池和加压泵站.卫生间洁具采用真空系统,使用水量达到普通洁具的1/7,以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使用后的生活用水分质排放,

4、游泳池用水

游泳池用水量较大,采用独立的处理系统,循环使用。

5、污水

体育中心内的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经地埋式的生化处理设施处理后排放。

(二) 供暖与通风

1、供暖

规划在体育中心和民族体育文化村中各安排一个供热中心,解决供暖问题

2、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建筑最基本、最古老的设计命题,历来是建筑设计的法则。本设计在建筑外立面每层圈梁处,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透气扇,通过开关的闭合来控制室内自然通风和湿度,有效解决四季、昼夜及办公人员不同需要,达到增加舒适度的目的。

3、遮阳与反射光

大面积透光玻璃的采用,使使用者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又不得不忍受太阳的刺目眩光和室内温度的提高。设计建议通过立面遮阳格栅的精心设计,有效地控制阳光照射室内的角度,并通过透光反射铝板的反射,将光线延伸进室内更大的空间,达到减少人工照明用电的节能目的。

(三) 电力与通讯系统

1、供电

体育中心的电力供应由多巴镇电力网提供双路供电,在体育中心内设变电站,并形成内部环网2、通讯系统

在管理服务中心设信息中心,综合训练馆底层考虑大型比赛时临时改为广播电视中心的可能消防报警、公共安全管理、设备自动化等系统设总控制室进行集中管理。通

讯系统设专门通讯主机房,用来容纳来自城市公共设施的进线和进行集中管理。

设独立的灯光控制室,控制体育中心内照明。设独立的广播电视机房,包括公共

显示系统的控制台。

通讯系统除提供传统的话音服务,即电话系统外,还应提供高速的数据服务,即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和计算机网络采用统一的布线系统,即综合布线系统。

为体育中心的日常经营和比赛管理提供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以通讯系统为物理基础,采用软件集成和系统集成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所有弱电系统的管理,而且可以为国际国内比赛提供信息服务。

本体育中心区域内设电视接收系统和电缆电视系统,用干接收和传输以下电视信号:地区开路电视信号、卫星电视信号、有线电视网信号、自办电视节目信号、调频广播信号等。

在体育中心内分区设置公共广播和音响系统。主要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和出入管理系统组成对保证整个体育中心建筑的安全、人流控制、突发事件处理等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并与城市公安体系联网。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关于加快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

关于加快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 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 苏园管〔2006〕11号 为加快推进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强,力争通过5 年的努力,培育出一批知名品牌和骨干企业,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结合园区实际,制定本试行办法。 一、企业注册 第一条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新设立从事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和服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 万元。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第二条 放宽登记冠名条件。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使用独创字号,且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以上的,其名称可不反映行业特征。注册资本达到200 万元的软件企业,园区工商部门可帮助申请冠省名。 第三条 鼓励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规模化发展,对于母公司注册资本在1000 万元以上、具有3 个以上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在2000 万元以上的,可以办理集团登记。 第四条 鼓励外地民营企业来园区投资兴办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对外地来园区投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民营企业,享受本地企业同等政策;原企业名称不冠行政区划的,可冠用原企业名称;外地民营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迁入园区,注册资本没有变化的,一般不需验资。 二、税收激励 第五条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软件产品,可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 的通知》(国发〔2000〕18 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0〕25 号)的有关规定,自2000 年6 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税款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 7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细则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政策 一、享受政策扶持的服务外包企业需符合的条件: 1、注册登记、税务登记和主要工作场所均在园区的独立法人企业; 2、企业服务外包业务年收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 3、服务外包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 4、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企业员工总数50%以上。 二、税收优惠 1、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工资支出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8%的比例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2、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3、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有关优惠政策。 三、资金扶持 1、在园区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苏州市《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优惠政策。 2、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上市企业,地方财政对每个新上市企业奖励300万元,按比例分步兑现。 3、对服务外包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给予新增贷款利息20%补贴;由园区担保机构办理出口信贷担保的,给予实际支付的新增贷款担保费50%补贴。 4、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或知名国际组织评选的软件出口、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出口品牌、重点物流企业、国家实验室等荣誉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10-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5、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经批准可享受办公用房购租补贴。购房补贴不超过购房额的20%,租房三年内给予租金50%的补贴,人均办公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 四、人才引进 1、上年度外包业务收入达到100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中,年收入超过12万元(含12万元)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按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财力部分50%进行奖励。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背景

1995年版总体规划图 附件二: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 区位 1 ● 原规划编制过程 1 ● 规划调整的原因 2 ● 规划调整思路 2 ● 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2 ● 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2 ● 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3 中新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5 中新合作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6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 划 背 景 一、 区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西距苏州市中心约15公里,东距上海约75公里,包括一区、二区、三区三个组成部分,由西向东顺序展开。本规划的范围为其中二、三两区,位于中新合作区东部。 二、 原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编制过程 1994年—1995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该规划于1995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1994—1996年,中新双方合作编制完成了《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初步报告》(二期、三期的用地总范围即为第二区、三区的用地范围,二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北部,三期用地在二区、三区南部)。 总体规划、建设指导详细规划与以后陆续编制的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修建性详规等组成了完整的规划系列,对园区建设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被实践证明是一个高水平的规划。

1995年版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1995年版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 三、规划调整的原因 1、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来自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促使园区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调整其空间发展结构,进一步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2、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对园区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促使园区在区域协调和自身功能完善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3、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形势迅猛,园区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近两年园区土地批租速度明显加快,在项目选址、建设控制等方面极易对规划产生冲击;另一方面,新进项目数量多,投资额高、用地需求大,对园区建设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4、园区首期建设基本完成,二、三区开发已全面启动,一些近期建设项目逐步明确,急需规划的宏观把握和详细指导。 5、根据《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备忘录》的要求,每5—10年应调整或修订一次规划。 四、规划调整思路 立足宏观背景的思考,在深入分析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园区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同时,在对首期规划全面检讨的基础上,调整总体布局规划,进而完善园区的功能结构、交通体系、绿地系统以及基础设施规划等。 五、规划调整指导思想及园区发展目标 1、规划指导思想: 体现“总体框架不变”的原则,反映整体协调的规划思路,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园区发展目标: 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 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 六、总体布局调整主要内容 1、进一步确立园区作为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拓展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发展空间,承担起苏州市部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职能,进而提升园区的国际

苏州工业园区政策汇编之科技创新篇

一、科技创新 政策依据:《园区管委会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苏园管规字[2014] 9号)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科技体制机制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1、鼓励科技创新创业 (1)新进入园区科技创新企业 给予启动资金最高100万元 (2)新入驻园区科技创新企业 房租“一免减半”,补贴上限免租期30元/平米,减半期15元/平米 (3)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项目 经认定,按领军政策实施 (4)新引进重大项目和新建研发机构 经批准重点支持 2、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1)产业支持 ?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纳米技术应用产业 ?云计算产业(按园区云计算产业培育政策实施)、软件产业(按相关政策补贴)、科技型自主品牌企业发展 (2)空间支持 销售收入达到规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区科技企业,享受国有土地出让或国资载体整栋转让 (3)活动支持 举办推进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活动,最高按活动支出30%补一次性贴,上限300万元/活动 (4)应用支持 适当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新技术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应用研发与示范工程

3、优化科技金融体系 (1)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对投资园区的创业给予基金参股最高5000万元/只 ?风险补贴最高100万元/项目 (2)政策性天使投资专项资金 对领军人才项目给予风险投资,对创新成长期科技企业给予风险投资最高1000万元 (3)新兴产业融资风险补偿专项资金 金融(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业务发生实际损失,给予风险补贴最高200万元/机构/年 (4)其他金融类补贴—贷款贴息 对中小企业、经认定的金融产品参与企业,最高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50%贴息,总额最高50万元/企业/年 (5)其他金融类补贴—金融服务补贴 对中小企业的融租赁费、担保费、科技保险费,单类业务最高补贴10万元、 4、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 上年度销售<2000万元的小微企业首次认定,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奖 上年度销售<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复审前三年获认定的产品奖励1万元/件,最高10万元/企业 (3)研发机构资助 ?新建国家级研发机构最高200万元 ?新建升级各类研发机构最高50万元,资助从高不重复 (4)科技计划项目配套 ?国家、省、市级项目按照实际所获得经费50%给予配套; ?重点项目适当提高比例;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管委会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

需要

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 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前言 一、区位 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和,南部是和,北部长江对岸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风312国道都经过市。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太湖位于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南部、北部、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注人长江。境有众多湖泊、河流与太湖连接;创造怡人风景,使成为众所周知的“威尼斯”。 工业园区第二、二区位于首期开发区东部,涉及跨塘、斜塘、维亭、胜浦四个乡(镇),西距怖中心约15公里,东距约万公里(用地现状见图1-1)。

二、背景 1992年底,在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构想下,展开选址工作1993年4月, 工业园区的概念规划首次呈报给市人民政府;1993年5月呈报给省人民政府。 这个概念规划,是工业园区第一、一、三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基础和指导。 1994年2月,由省建设委员会主持审定厂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即第一区)的总体规划。根据专家意见调整之后;于1994年6月里报正式成果给市人民政府。这个总体计划于1994年出获得省人民政府的批准。 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4年11月,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计划通过专家审定。这个详细规划于1994年12月获得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5年5月,展开工业园区第一区、第三区的总体规划,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驷马国际、裕廊环境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共同编制了结构规 划。 1995年6月初;总体规划的四个成员单位会同市及国际上参加专业规划的成员单位,在探讨确定了结构规划的基础上,展开了专业规划。 1995年6月底;在新加坡裕廊管理局,出裕廊环境工程私人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主持召开了总体规划讨论会,综合协调各专业规划。经过多人论证,多方案比较,现形成总体规划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管理常见问题(同名48338)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设置临时停车场场如何办理手续? 第一步:向园区工商局申办工商名称预核准证; 第二步:准备材料: 1、正确填写完毕并加盖公章的《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申请表(第一类)》; 2、停车场设置位置图、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公章的总平面图和停车位图; 3、主要设施情况说明和设备配置明细(加盖单位公章); 4、对占用空地的,需提供场地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如设置单位非场地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还需提呈设置单位与产权或使用权所有者的租赁合同或协议复印件(原件送交检验) 第三步:若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交警大队审批;无需占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道的,准备好规定的材料后报园区城管执法大队审批;

第四步:将填写完毕的申请表、相关申请材料与以上专业部门审批意见报园区一 站式服务中心办理城市管理审批并取得停车 场设置意见书; 第五步:到园区工商局申领营业执照; 第六步:完成设置后,业主应分别向原设置审批部门(交警或执法大队,以及城管)报送加盖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专项资质单位 公章的验收申请,并提交《苏州工业园区停车场设置验收申请表(第一类)》; 第七步:专业部门验收合格后,到一站式中心申办城管局验收;验收合格,业主与园区城市管理局签订市容环境“门前三包责 任书”;并提交保证书,城管局核发《停车场设置证(第一类)》。 对厂区容积率有何规定? 厂区容积率0.5-2.5。厂区用于后勤、办公的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的25%,用于生产的建筑面积应超过总建筑面积的50%。厂区内不得建造住宅、宿舍、专家楼、宾馆、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简介: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 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 “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 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 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 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研究分析

产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2

苏州工业园 1.案例背景信息 位置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市区东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288平方公 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 定位 苏州东部新城,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和苏州中央商务区。 功能 工业、商贸、居住等各项城市功能。 城市空间发展 与现有城市相结合, 成为高效率的城市实体,提供良好的居住、商业环境,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苏州工业园功能组成、功能载体: 产业:综合保税区、沙湖动漫城、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意产业园 创意泵站 科技:国际科技园、中新生态科技 生物纳米科技园 教育:独墅湖高教区 1 分区商业中心 2 邻里中心 3 大学 4 职业学院 5 区域医院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体育中心 10 体育场/游泳11 科研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4 4 5 6 7 8 9 10 11 11 11 11 11 11

休闲:阳澄湖旅游度假区 公共服务机构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公积金管理中心、苏 州物流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产业结构与布局: (1)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2)宏观——空间布局模式 用地类型 比例 面积(ha) 居住用地 1524.2 24.0% 公共设施用地 442.7 7.0% 工业用地 2119.7 33.4% 其中:高科技工业 375.8 5.9% 普通工业 1743.9 27.5% 空间布局——圈层+轴线 圈层

苏州工业园区旅游规划报告.doc

目录 一、前言 (1) 第一条规划背景 (1) 第二条规划任务 (1) 第三条规划范围 (2) 第四条规划期限 (2) 第五条规划依据 (2) 二、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3) 第六条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3) 第七条园区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4) 三、园区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6) 第八条旅游资源分析 (6) 第九条苏州古城区主要旅行社对园区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8) 第十条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9) 四、园区旅游市场分析 (10) 第十一条旅游市场需求总体特征 (10) 第十二条旅游市场细分特征分析 (11) 第十三条旅游者对园区旅游的评价 (16) 第十四条旅行社对园区旅游的评价 (16) 第十五条园区旅游市场定位 (18) 五、园区旅游发展的竞合分析 (20) 第十六条与苏州主城的竞合分析 (20) 第十七条与长三角区域城市的竞合分析 (21) 第十八条园区旅游发展主要竞合策略 (22) 六、园区旅游发展战略 (23) 第十九条总体构思 (23) 第二十条战略思路 (23)

第二十一条战略定位 (24) 第二十二条旅游产业定位 (25) 第二十三条战略目标 (26) 第二十四条发展战略 (28) 七、园区旅游形象战略策划 (34) 第二十五条旅游形象定位 (34) 第二十六条旅游宣传口号 (34) 八、园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35) 第二十七条空间布局 (35) 九、园区旅游产品体系开发规划 (41) 第二十八条园区旅游产品体系 (41) 第二十九条园区旅游产品发展策略 (43) 十、园区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策划 (50) 第三十条中国首个国家级商务旅游示范区 (50) 第三十一条金鸡湖国家5A景区 (52) 第三十二条阳澄湖生态养生与康体休闲基地 (53) 第三十三条园区不夜城 (54) 第三十四条斜塘文化休闲小镇 (56) 第三十五条时代广场休闲购物 (57) 第三十六条中国苏州国际电影节 (59) 第三十七条动漫娱乐新天地 (60) 第三十八条阳澄湖蟹文化度假村 (61) 第三十九条重元寺深度开发 (62) 第四十条开发时序分析 (63) 十一、园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64) 第四十一条政府营销战略 (64) 第四十二条旅游企业营销战略 (66) 十二、旅游产业体系规划 (68) 第四十三条旅行社业规划 (68)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上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上 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借鉴与“宪章城市”构想 一个开发区或城市的品质最终取决于治理水准、可持续性、综合发展竞争力等,这是制度、文化、理念诸要素的综合体现。 保罗。罗默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以其命名的罗默内生增长模型,强调以创意或知识为基础来理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机制。 采用相对先进的制度、法律、体系、思想、理念来构建一种重视制度和公平规则的城市,命名为“宪章城市。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能否真正成功,关键:1.借鉴成果制度化2.新加坡经验本地化 新加坡经验的核心: 基本原则和保证实施的制度。新加坡经验本地化或中国化是一种消化吸收创新乃至提供示范、辐射的过程,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国情及园区实际方面进行创新 开发区主要任务是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管理社会 1984年天津开发区:一站式服务中心,1998年“零行政事业收费区”1995年苏州:从源头上遏制腐败,1997年首推社会承诺服务制,目前普遍实行“小政府大社会”。 中新合作持续深化(p5) 先后编制实施10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确立全新的“亲商亲民亲环境”理念,优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服务体系,构

建“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环境,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服务型政府。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历程:(p9) 1.酝酿启动阶段(1992—1994) 2.基础开发阶段(1995—2000)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 正式建立了园区行政管理主体——园区工委、管委会及相关管理体制,初步建成了专业招商队伍和招商网络。一开始摒弃全民招商、人海战术,优选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从事专业招商。“有的放矢”、“上门敲砖”,以诚感商。园区十分注重新加坡经验的本地化和法制化。 3.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初至2004年6月) 4.转型升级阶段(2004年6月至今) 园区经验的内涵(p16): 1.借鉴:高起点自主创新学习 2.创新:高目标自主探索 3.圆融:高品质结合统一 4.共赢:高效益共同发展 圆融是一种状态,借鉴是圆融的来处,创新为圆融的手段,共赢为圆融的目的。借鉴先进、创造新知、融合互通、携手共赢。 园区的成功经验:(p19) 1.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开发建设水平得到不断提升(规划先 行、规划即法)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调整完善目标 (5)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7)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 第四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13) 第一节保护目标 (13) 第二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13) 第三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措施 (14) 第五章土地用途区 (16) 第六章建设用地管制区 (18) 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调整 (20) 第八章规划调整完善实施保障措施 (22) 第一节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22) 第二节强化实施政策保障 (2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工作背景 为更好地保障“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有效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家、江苏省和苏州市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统一部署,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文件要求、《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和《苏州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预下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的通知(苏国土函〔2016〕182号)》相关内容,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实际情况,对《苏州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 第二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的系列要求和园区管委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标杆。合理调整耕地、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和现势性。严控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确保完成全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国家、省、市重大战略和园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的实施,加快把园区建设成为“东方慧湖”和“天堂新城”,为建设国际先进现代化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

.. w 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围 附录二居住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围) 本规定适用于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围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管委会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围见附录一。园区规划管理部门可根据需-2-

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规划管理规定。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 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3-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政策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科技产业政策 一、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 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2、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 业所得税。 3、企业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按研发费用的50%加 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4、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工资薪金总额2.5%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5、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6、生物科技企业进口设备及其配套技术、配件、备件,免征关税,在计算 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抵扣购入进口设备所含的增值税。 二、资金扶持政策 1、新设立的生物科技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生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 科技产品所缴纳的增值税园区本级新增留成部分,在一定年限内给予适当补助。 2、生物科技企业又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实现并实际入库的企业所 得税园区本级新增留成部分,在一定年限内给予适当补助。 3、取得部、省、市科技经费支持的项目,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 4、年销售收入在5000 万元及以上,且年缴税金在100 万元及以上的生物科 技企业,首次年销售收入突破 1 亿元、5000 万元的,分别奖励50 万元、25 万元。 5、地方财政对每个新上市企业奖励300 万元,按比例分步兑现。 6、生物科技企业在研制开发生物科技项目中所发生的研究费用等,视情况 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 2 7、生物科技企业研制、引进和开发生物科技项目,并在园区实施产业化生 产中取得成绩的,根据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不同程度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 8、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中,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 万元且企业上年度销售总额 不超过1 亿元的,可按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每一年度最高贴息额 不超过50 万元。 三、人才政策 1、符合园区高层次和紧缺人才政策的可享受10-20 万元购房补贴或租住廉 租金住房。 2、从区外引进的紧缺专业人才,三年内可给予每月1000—3000 元的薪酬补 贴。 3、符合园区领军孵化政策的,可享受80 万元启动资金、两年内免费租住100 平方米左右公寓住房、三年内免费使用100 平方米左右项目启动场所,以及风险 投资、跟进投资、贷款担保支持。 4、符合园区领军人才创业工程政策的,可享受100 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 资金、100 万元人民币购房补贴、三年内免费使用100 平方米左右项目启动场所 和100 平方米左右公寓住房,以及风险投资、跟进投资、贷款担保和统贷平台支持。

(精编)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XXXX版

(精编)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XXXX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用地管理通则 第三章建筑管理通则 第四章住宅区规划管理 第五章公共设施规划管理 第六章工业区规划管理 第七章景观与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附则 附录一特定区域范围 附录二建筑满窗日照计算规则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范围内各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工程及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中新合作区外参照执行。 第三条(规划建设理念)

园区规划建设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功能布局、集约利用土地,保护景观和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四条(特定区域) 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视城市发展需要,将城市核心地区、旧城更新地区及大型公共绿地、滨水地区等在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别要求、需作特殊规定的地区划定为特定区域。 特定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执行。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特殊要求确定地块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退让和建筑间距等指标。 园区现行特定区域范围见附录一。园区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特定区域的管理规定。 用地管理通则 第五条(新增城市用地分类) 园区内建设用地,按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并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现行国标基础上新增部分用地类别。 表2.1新增城市用地分类和代号表 新增城市用地类别代号,新增城市用地,新增城市用地类别表述 中类,小类,类别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