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设计课题

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方案

2014年 10 月16日

设计说明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热塑性合成树脂,有优良的电绝缘性,难以自燃,主要用于生产透明薄膜、塑料管件、各类板材等。其再加工产品在全球不同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根据设计任务书,本设计进行了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PVC)工艺的设计。在查阅、参考大量文献以及对以往部分车间设计的研究学习下,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以及对相关物料的衡算。

本设计计划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原料为氯乙烯单体以及混合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类引发剂、明胶分散剂和去离子水。结合所选择的生产工艺方案和产品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关物料和热量平衡的计算。安排每日三班次,每班8小时的生产强度,设计可达到日产303吨年产达10万吨的聚氯乙烯生产车间。

本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安全性,尽可能将车间规划为安全的,绿色的,在工作人员遵守车间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本设计由许春华副教授指导,在反应确定、生产流程安排等整个设计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得设计能更高效地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鉴于知识和实际经验所限,设计难免存在欠缺,恳请批评指正。

目录

1总论 ....................................................

1.1 概述..................................................................................................................................

1.1.1 聚氯乙烯(PVC)概述与应用范围.........................................................................

1.1.2 聚氯乙烯(PVC)改性品种.....................................................................................

1.1.3 聚氯乙烯(PVC)生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1.2 聚氯乙烯(PVC)产品的分类和命名............................................................................

1.2.1 聚氯乙稀(PVC)产品分类.....................................................................................

1.2.2 聚氯乙稀(PVC)产品命名.....................................................................................

1.3 聚氯乙烯(PVC)生产方法[5].........................................................................................

1.3.1 悬浮聚合法[6] ............................................................................................................

1.3.2 乳液聚合法...............................................................................................................

1.3.3 本体聚合法...............................................................................................................

1.3.4 溶液聚合法...............................................................................................................

1.4 设计规模原料选择与产品规格 ......................................................................................

1.4.1设计规模....................................................................................................................

1.4.2主要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 ........................................................................................

1.4.3产品规格.................................................................................................................... 2工艺设计与计算 ..........................................

2.1 工艺原理..........................................................................................................................

2.2 工艺条件影响因素 ..........................................................................................................

2.2.1 聚氯乙烯(PVC)聚合主要影响因素...................................................................

2.3 工艺路线选择..................................................................................................................

2.3.1 工艺路线选择原则...................................................................................................

2.3.2 悬浮法聚氯乙烯(PVC)工艺流程具体工艺路线.................................................

2.3.3 工艺流程示意图.....................................................................................................

2.4 工艺配方与工艺参数 ......................................................................................................

2.4.1 工艺配方(质量份): ...........................................................................................

2.4.2 工艺参数:...............................................................................................................

2.5 物料衡算........................................................................................................................

2.5.2 物料衡算的方法与步骤 ...........................................................................................

2.5.3 物料衡算...................................................................................................................

2.6热量衡算...........................................................................................................................

2.6.1 热量衡算的意义和作用 ...........................................................................................

2.6.2 热量衡算................................................................................................................... 3设备选型 ................................................

3.1 选型原则..........................................................................................................................

3.2 关键设备选择与计算 ......................................................................................................

3.2.2 传热元件计算...........................................................................................................

3.2.3 搅拌器的选择...........................................................................................................

3.3 关键设备选用..................................................................................................................

3.4 其它设备选择..................................................................................................................

3.5 关键设备一览表.............................................................................................................. 4车间布置设计 ............................................

4.1 车间设备布置原则 ..........................................................................................................

4.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原则 ..................................................................................................

4.3 车间设备立面布置原则 ..................................................................................................

4.4 车间操作人员安排 ..........................................................................................................

4.5 车间平面布局图..............................................................................................................

5 非工艺设计..............................................

5.1 环境保护..........................................................................................................................

5.2 公用工程..........................................................................................................................

5.2.1 供水...........................................................................................................................

5.2.2 供电...........................................................................................................................

5.2.3 供暖...........................................................................................................................

5.2.4 通风...........................................................................................................................

致谢.........................................

参考文献......................................

1总论

1.1 概述

1.1.1 聚氯乙烯(PVC)概述与应用范围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氯乙烯的均聚物。氯乙烯均(OVC)聚物和氯乙烯(PVC)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聚氯乙烯(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工业生产的聚氯乙烯(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聚氯乙烯(PVC)无固定熔点,80~85℃时开始软化,130℃时转变为粘弹态,160~180℃时则开始转变为粘流态。聚氯乙烯(PVC)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其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聚氯乙烯(PVC)非常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聚氯乙烯(PVC)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混合溶剂中可用于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而成纤维,称氯纶。

另外,聚氯乙烯(PVC)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

聚氯乙烯(PVC)可通过模压成型、层合成型、注塑成型、挤塑成型、压延成型、吹塑中空成型等方法进行加工,所以聚氯乙烯(PVC)制品广泛用工业、农业、建筑业、电子电气、交通运输、电力、电讯通信业、包装业等各个领域。聚氯乙烯(PVC)的硬质制品甚至可代替金属制成各种工业行材,如门窗、管道、阀门绝缘板和防腐材料等,也可用做收音机、电话、电视机、蓄电池等外壳或家具、玩具等。聚氯乙烯(PVC)轻质品则可制成薄膜,加工制作雨披、桌布、包装材料、农膜等,其再加工产品可以制成人造革、电线、电缆等的绝缘层[1]。

1.1.2 聚氯乙烯(PVC)改性品种

聚氯乙烯(PVC)性脆,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为了改善其性能,增加

品种,可进行改性,改性的品种有氯乙烯共聚物、聚氯乙烯共混物和氯化聚氯乙烯等。[2]

(1) 氯乙烯共聚物

氯乙烯可以和乙烯、丙烯、醋酸乙烯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和丙烯酸酯类等单体共聚,共聚物的产量占聚氯乙烯总产量的25%以下。

(A) 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采用悬浮共聚法,一般生产醋酸乙烯酯含量3%~5%和13%~15%的两个品级,可用于制造塑料地板、涂料、薄膜、压塑制品、唱片及短纤维等。

(B) 氯乙烯- 偏二氯乙烯共聚物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30年代就研制成功了偏二氯乙烯含量在50%以上的氯乙烯共聚物,商品名莎纶B(Saran B)这种共聚物耐老化,耐臭氧,机械性能好,能溶于四氢呋喃、环己酮及氯苯等有机溶剂,溶液具有较好的粘合性与成膜性。用这种共聚物制得的薄膜无毒、透明,具有极低的透气性与透湿性,是极好的食品包装材料。这种共聚物也是一种优良的防腐蚀材料。由其制造的纤维称偏氯纶,可做渔网、座垫编织物和化工滤布等。

(C) 丙烯- 氯乙烯或乙烯-氯乙烯共聚物

丙烯含量约10%的共聚物,用于吹塑成型和注射成型等。与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相比,加工温度较低、且与热分解温度间隔大,熔体流动性好,无毒,透明。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也是用悬浮法在75℃和压力1.2~96MPa下共聚而成,乙烯含量为4%~43%,具有高耐冲击性,高透明度和优良的加工性能,无毒,可制透明度高的薄膜、容器等。

(D) 氯乙烯接枝共聚物

以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为基材的氯乙烯接枝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性、耐气候性和耐热性,适于作室外用建筑材料。用聚丙烯酸酯与氯乙烯的接枝共聚物。在西欧,接枝共聚物已有逐步取代相应的共混物的趋势。

(2) 聚氯乙烯共混物

聚氯乙烯板材用其他树脂与PVC共混,是一种能多方面改进PVC性能的好方法。用机械共混法使PVC与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共混,能起到长效的增塑作用,改善冲击强度、耐寒性及加工性。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氯化聚乙烯或ABS树脂共混,也可以显着改善韧性,耐寒性和加工性。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见聚苯乙烯)的共混物,不仅冲击强度高,而且可以

得到透明制品。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研究与生产,品种不断增加,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3) 氯化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PVC)经氯化而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由溶液氯化法制得的,俗称过氯乙烯,简称CPVC,含氯量61~68%,氢原子没有全部被氯取代。白色或淡黄紫色粉末,溶解性比聚氯乙烯好,能溶于丙酮、氯苯、二氯乙烷和四氯乙烷,耐热性比聚氯乙烯高20~40℃,耐寒性比聚氯乙烯约低25℃,不易燃烧,耐气候、耐化学药品及耐水性均优,可以用挤出法生产管材,主要作热水上水管使用。氯化聚氯乙烯的溶液有良好的粘合性、成膜性和成纤性,可用于胶粘剂、清漆和纺丝。胶粘剂主要用于粘接聚氯乙烯(PVC)板及其制品。清漆的漆膜能耐腐蚀、柔软、耐磨且剥离强度高,用它纺成的丝称过氯纶,对酸、碱、盐皆稳定,适于作耐化学腐蚀的滤布、工作服、筛网、渔网和运输带等。

其生产方法有两种:

(A)溶液氯化法

将聚氯乙烯溶于氯苯或四氯乙烷,在衬铝或搪瓷的反应釜中,于光或自由基引发下,搅拌并通入氯气,在70℃下氯化,氯化过的氯化聚氯乙烯溶液经水析、水洗、过滤、干燥即得白色絮状颗粒成品。此法操作和设备均较简单,但氯化时间较长。

(B)悬浮氯化法

将聚氯乙烯(PVC)悬浮于含二氯甲烷膨润剂的水或稀盐酸溶液中,在加压釜内通入氯气,于60℃下氯化,产物用乙醇沉淀出来。此法氯化时间短,但操作不易掌握,设备要求高,工业上较少采用。加工可分为各组分的混合、塑化及成型加工三个步骤。树脂与按配方添加的各种助剂配合时,可用捏和机或高速搅拌混合机均匀混合,再经挤出机塑化、切粒,即得到塑化好的粒料。这种粒料可以贮存待用或出售。粒料经挤出、吹塑、压延或注射成型加工为各种制品,也可以直接用混好的粉料(也称干混料)进行硬制品的加工。

1.1.3 聚氯乙烯(PVC)生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聚氯乙烯(PVC)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电力电讯、包装业等各个领域。2010年我国聚氯乙烯(PVC)生产能力约为1200万吨,产量为1100万吨,净进口量达近200万吨,消费年增长率在10.5%左右。随着节水灌溉政策、建筑用化学建材、包装业、电子电气业、汽车业等下游行业

对聚氯乙烯(PVC)的需求急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对聚氯乙烯(PVC)(PVC)的需求依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球PVC消费量约为3500万吨,预计到2015年我国聚氯乙烯(PVC)树脂的需求量将达到近1500万吨,2020年将达到2160万吨。

1.2 聚氯乙烯(PVC)产品的分类和命名

1.2.1 聚氯乙稀(PVC)产品分类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 树脂、交联PVC树脂。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

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悬浮法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四种聚氯乙烯的基本特性见表1.2.1。[3]

表1-1 不同合成方法制得聚氯乙烯(PVC)产品特性比较

1.2.2 聚氯乙稀(PVC)产品命名

悬浮法聚氯乙烯按绝对黏度分六个型号:XS-1、XS-2……XS-6;XJ-1、XJ-2……、XJ-6。型号中各字母的意思:X-悬浮法;S-疏松型;J-紧密型;国产悬浮法聚氯乙烯的特性请见表1.2.2 。[4]

表1-2国产悬浮法聚氯乙烯的特性

1.3 聚氯乙烯(PVC)生产方法[5]

聚氯乙烯(PVC)是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聚氯乙烯(PVC)按聚合方法分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PVC),乳液法聚氯乙烯(PVC)、本体法聚氯乙烯(PVC)、溶液法聚氯乙烯(PVC)。本设计计划采用悬浮法生产聚乙烯。悬浮法(主要是水相悬浮法)生产的氯化聚氯乙烯(PVC)为非均质产品,溶解度相对于溶液法产品低,但热稳定性高,主要用于制造管材、管件、板材等[4]。

1.3.1 悬浮聚合法[6]

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过氧化二碳酸二乙基己酯和偶氮二异庚腈、偶氮二异丁腈等。聚合是在带有搅拌器的聚合釜中进行的。聚合后,物料流入单体回收罐或汽提塔内回收单体。然后流入混合釜,水洗再离心脱水、干燥即得树脂成品。氯乙烯单体应尽可能从树脂中抽除。聚合时为保证获得规定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范围的树脂并防止爆聚,必须控制好聚合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树脂的粒度和粒度分布则由搅拌速度和悬浮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控制。树脂的质量以粒度和粒度分布、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表观密度、孔隙度、鱼眼、热稳定性、色泽、杂质含量及粉末自由流动性等性能来表征。聚合反应釜是主要设备,由钢制釜体内衬不锈钢或搪瓷制成,装有搅拌器和控制温度的传热夹套,或内冷排管、回流冷凝器等。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反应釜的容积已由几立方米、十几立方米逐渐向大型化发展,最大已达到200m。聚合釜经多次使用后

要除垢。以聚乙烯醇和纤维素醚类等为悬浮稳定剂制得的聚氯乙烯(PVC)一般较疏松,孔隙多,表面积大,容易吸收增塑剂和塑化。

1.3.2 乳液聚合法

最早的工业生产聚氯乙烯(PVC)的一种方法。在乳液聚合中,除水和氯乙烯单体外,还要加入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使单体分散于水相中而成乳液状,以水溶性过硫酸钾或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还可以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历程和悬浮法不同。也有加入聚乙烯醇作乳化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醇作调节剂,碳酸氢钠作缓冲剂的。聚合方法有间歇法、半连续法和连续法三种。聚合产物为乳胶状,乳液粒径0.05~2μm,可以直接应用或经喷雾干燥成粉状树脂。乳液聚合法的聚合周期短,较易控制,得到的树脂分子量高,聚合度较均匀,适用于作聚氯乙烯糊,制人造革或浸渍制品。乳液法聚合的配方复杂,产品杂质含量较高。

1.3.3 本体聚合法

聚合装置比较特殊,主要由立式预聚合釜和带框式搅拌器的卧式聚合釜构成。聚合分两段进行,单体和引发剂先在预聚合釜中预聚1h,生成种子粒子,这时转化率达8%~10%,然后流入第二段聚合釜中,补加与预聚物等量的单体,继续聚合。待转化率达85%~90%,排出残余单体,再经粉碎、过筛即得成品。树脂的粒径与粒形由搅拌速度控制,反应热由单体回流冷凝带出。此法生产过程简单,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也较低。

1.3.4 溶液聚合法

溶液聚合法与乳液聚合法基本类似,在溶液聚合中,单体溶解在一种有机溶剂(如 n-丁烷或环己烷)中引发聚合,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沉淀下来。溶液聚合反应专门用于生产特种氯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物(通产醋酸乙烯含量在10-25%)。这种溶液聚合反应生产的共聚物纯净、均匀,具有独特的溶解性和成膜性。

在本设计中,采用传统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

1.4 设计规模原料选择与产品规格

1.4.1设计规模

本设计规模为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PVC),年实际工作日为330天,日生产能力为303吨。

1.4.2主要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

用于悬浮聚合的氯乙烯单体纯度在99%以上,其他杂质的含量见下表。

表1-3原、辅料规格

去离子水规格见下表。

表1-4去离子水的规格

序号项目数值

1 导电率/ 0.5

2 pH值7.0

3 氧含量,%0.00001

4 硬度0

,%0

5 SiO

2

6 SO

,%0.00001

3

7 氯,%0

8 蒸发残留物%0

1.4.3产品规格

产品及副产品规格见下表。

表1-5产品规格

O PH 备注序号纯度单体含量其它杂质H

2

精聚氯乙烯(PVC)≥99%≤0.1≤0.6≤0.3 2.7-3.7 优级品精聚氯乙烯(PVC)≥98%≤0.1≤1.0≤0.9 2.5-3.8 一等品精聚氯乙烯(PVC)≥97%≤0.2≤1.5≤1.3 2.5-3.8 合格品主要原料购买途径见下表。

表1-6主要原料购买途径

2工艺设计与计算

2.1 工艺原理

氯乙烯的聚合属于自由基型聚合反应。聚合时所采用的引发剂为油溶性的偶氮类、有机过氧化物类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其反应迅速并且同时会放出大量的反应热。链增长的方工为头尾相连。聚合反应过程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增长链向单体的转移,是影响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主要因素,这种链转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聚氯乙烯(PVC)由氯乙烯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聚合度n一般在500--20000范围内,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氯乙烯的悬浮聚合是生产聚氯乙烯(PVC)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具

有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好,用途广泛等特点,比较适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在树脂质量上,用悬浮聚合生产的聚氯乙烯(PVC)树脂的孔隙率提高了300%以上,经过适当处理后树脂中单体氯乙烯的残留量由原来的0.1%降到0.0005%以下。

另外,由于清釜技术和残留单体回收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开釜次数,进而减少了氯乙烯单体的释放量;采用烧结,冷凝或吸收方法汽提品和处理废气,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氯乙烯单体的消耗。

2.2 工艺条件影响因素

2.2.1 聚氯乙烯(PVC)聚合主要影响因素

(1)单体纯度

用于悬浮聚合的氯乙烯单体纯度应在99.9%以上。所以生产原料对聚氯乙烯(PVC)质量很重要。氯乙烯中杂质的含量应尽可能低一些,其中脱盐水PH值最好近乎中性,在6.5至7.5之间,导率应小于2um/cm。乙炔参与聚合后,会形成不饱和键使产物热稳定性变坏,由于不饱和多氯化物存在,不但会降低聚合速率、降低产物聚合度还易产生支链,从而使产品性能变坏。

(2)引发剂

反应中引发剂多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类引发剂,其中有机过氧化物指的是过氧化二碳酸酯、过氧化酯类。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引发活性不同的引发剂复合使用,引发剂复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好,可另反应速度更均匀,操作更加稳定,产品质量好,同时加强了反映的安全性。

引发剂的用量可以采用下式进行估算后,再通过少量实验进行微量调整,其计算公式如下:

I(%)=N

r M×10-4/[1-exp(-0.693t/t

1/2

)

式中:

I:工业上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

Nr:引发剂理论消耗量,等于(1加减慢0.1)mol/t pvc);

用AIBN时,取0.9;用DCPD、EHP等过氧化二碳酯时,

取1.1;

M:引发剂的相对分子质量;

t:聚合时间/h;

t1/2:引发剂分解半衰期/h。

工业生产中聚合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0h,应用选择t

1/2

为2~3h的引发

剂。如果采用复合型引发剂,最好是一种引发剂的t

1/2

为4~6h。

(3)分散剂

工业常用分散剂主要有明胶、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和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等。

工业上常以纤维素类(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和醇解度75%~90%的聚乙烯醇作为主分散剂,以非离子山梨糖醇(如一月桂酸酯、一硬脂酸酯、三硬脂酸酯等)作为辅助分散剂,也可两者进行复合使用。

(4)水质与水量

氯乙烯的悬浮聚合应使用去离子水,其规格要求如(表-去离子的规格)所示。尤其水中的氯离子、铁和氧等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其中氯离子若超过一定含量会造成树脂颗粒形成不均;水中的铁会降低树脂的热稳定性,并可能组织反应继续进行。

其水的用量与树脂的内部结构有关,紧密型树脂(以吸胶为分散剂)单体与水的质量比为1:1.1~1:1.3;疏松型树脂(以聚乙烯醇为分散剂)单体与水的质量比为1:1~1:2.0。

(5)系统中的氧

由于氧对聚合有缓聚和阻聚作用,在单体自由基存在下,氧能与单体作用

生成过氧化高聚物[-CH

2-CHCL-O-O-]

n

,此物质易水解行成酸类物质破坏悬浮液

和产品的稳定性,因此从聚合角度以及安全角度考虑,应将各种原料中的氧和系统中的氧完全清除干净。

(6)其他助剂

(A)pH调节剂

氯乙烯悬浮聚合时pH值应控制在7~8,即在偏碱性的条件下进行聚合。这样可确保引发剂有良好的分解速率,;另分散剂更稳定,防止因产物裂解产生HCL从而造成悬浮液的不稳定,进而造成黏釜、清釜和传热困难,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因此需要加入水溶性碳酸盐、磷酸盐、醋酸钠等物质作为缓冲来调节pH值。

(B)防黏釜剂

在氯乙烯的悬浮聚合中,存在黏釜现象,不但影响聚合的传热,也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而且人工清釜劳动强度大,会影响到工人健康,所以应采用一定措施防止黏釜现象的产生。在此采用加入防黏釜剂的形式解决上述问题。常用的防黏釜剂是可以在水相中加入水相阻聚剂如次甲基蓝、硫化钠等;或在釜民壁、搅拌器等设备上均匀喷涂一定量的水浴黑、亚硝基P盐或多元酚的缩合物等。若依然发现有黏釜现象,可采用高压(14.7~39.2Mpa)水冲洗法清洗。

(C)泡沫抑制(消泡剂)

消泡剂在此选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或(未)饱和的C

6~C

20

羧酸甘油酯。

(7)聚合温度与压力

(A)聚合温度

氯乙烯悬浮聚合的温度高低决定了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聚合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控制温度在正常温度的正负0.5℃范围内,并且要确保温度控制平稳,采取适当降温处理手段,防止出现异常现象。在此采用大流量低温差循环方式。

(B)聚合压力

在反应温度下,氯乙烯有一定的蒸汽压力,只有在聚合末期,大最单体聚合后,其蒸气压力才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6]。

2.3 工艺路线选择

2.3.1 工艺路线选择原则

工艺路线的选择即生产方法的选择。许多轻化工产品生产的一个特点就是生产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应对不同的工艺路线逐个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最优工艺路线,确定后即可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工艺

流程设计的应注意其可靠性、先进性以及可操作性三点。

在此本设计计划采用乳液悬浮法在引发剂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制取聚氯乙烯(PVC)。

2.3.2 悬浮法聚氯乙烯(PVC)工艺流程具体工艺路线

(1) 聚合

悬浮聚合的过程是先利用水泵将去离子水打入聚合釜中并启动搅拌器,然后依次将分散剂、引发剂及其他助剂溶液加入聚合釜,再在聚合釜夹套内通入蒸汽和热水,当聚合釜内温度升高至聚合所需温度(50~58℃)后,改为通冷却水,控制聚合温度不超过反应温度的正负0.5℃。而当转化率达60~70%,会有自加速现象发生,此时反应加快,剧烈放热,此时应大量通入冷却水,待釜内压力达最高0.687~0.981Mpa时,即可使聚合物膨胀泄压出料,。因为聚氯乙烯(PVC)粒的疏松程度与泄压膨胀的压力有关,因此要根据不同要求控制泄压时的压力。

少量未聚合的氯乙烯单体则通过泡沫捕集器排入氯乙烯气柜,再次循环使用。而氯乙烯气体中带出的少量树脂在可在泡沫捕集器中捕集下来,流至沉降池作为次品处理。[7]

(2) 碱处理

将聚合物悬浮溶液送至碱处理釜,使用浓度为36%~42%的NaOH溶液进行处理,其加入量为悬浮液的0.05%~0.2%左右,用蒸汽直接加热至70~80℃并维持 1.5~2.0h,然后利用氮气进行吹气降温至65℃以下时,再进行过滤和洗涤。

采取碱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残存的引发剂、分散剂、低聚物等挥发性物质,使其转化为能溶于热水的物质,以便于水洗清除。

(3) 树脂的干燥方法

聚氯乙烯(PVC)树脂的干燥方法采用二段干燥法,即结合使用气流干燥管与沸腾床干燥器,其中气流干燥管用来脱除树脂上的表面非结合水,沸腾床干燥器用来脱除树脂内部结合水。由于物料再次停留时间很长,存在投资较大、热效率较差、费用较高等缺点,国内外工业生产往往会进行较大的改进,例如赫司特公司就采用MST旋风干燥器,其具有停留时间适用、热效率利用高等特点。

(4) 脱水与成品

产物先在卧式刮刀自动离心机或螺旋沉降式离心机中进行过滤,再使用70~80℃热水洗涤两次。经脱水后的树脂含有一定量的水,此时再经螺旋输送器送入气流干燥管,以140~150℃热风进行第一段干燥,出口树脂的含水量将小于4%;再通入沸腾床干燥器中以120℃热风进行第二段干燥,得到含水量小于0.3%的聚氯乙烯(PVC)树脂。再经筛分、包装后入库。

2.3.3 工艺流程示意图

去离子水 100

氯乙烯 50~70

悬浮剂(聚乙烯醇) 0.05~0.5

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醇) 0. 02~0.3

EHP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

缓冲剂(磷酸氢二钠) 0~0.1

消泡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0.002

2.4.2 工艺参数:

(1) 聚合

聚合温度 50~58℃(依PVC型号而定)

聚合压力初始0.687~0.981Mpa

结束0.249~0.196Mpa

聚合时间 8~12h

转化率 90%

(2) 碱处理

NaOH浓度 36%~42%

加入量聚合浆液的0.05%~0.2%

温度 70~80%

时间 1.5~2.0h

(3) 脱水

紧密型树脂含水率 8%~15%

疏松型树脂含水率 15%~20%

(4) 干燥

第一段气流干燥管干燥

干燥温度 140~150℃

风速 15m/s

物料停留时间 1.2s

含水率<4%

第二段沸腾床干燥

干燥温度计 120℃

物料停留时间 12min

含水率<0.3%

2.5 物料衡算

2.5.1 物料衡算的意义与作用

物料衡算在化工计算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进行化工计算的基础。在化学工程中,为导出某一过程的基本方程式建立数学模型,设计或改造工艺流程及设备,了解与控制生产操作过程,核算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等都要进行物料的衡算。物料衡算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设计。在工厂设计时,物料衡算是在确定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后即开始的一项化工计算工作,此时设计工作从定性分析转入定量计算。物料衡算是通过每一道工序的物料变化情况来进行平衡计算,从而得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各种物料数量。通过物料衡算,在已知产品生产任务情况下,可计算出所需原材料、生成副产品、废物等的生成量。此外通过物料衡算不仅可算出原材料消耗数额,计算出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变化,同时也为设备选型提供了依据,物料衡算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车间运输量以及生产成本,对工厂技术经济指标有重要影响。

2.5.2 物料衡算的方法与步骤

一:收集计算数据;

二:原料,辅料,中间产物及产品的规格;

三: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的物流量;

四:有关消耗定额;

五:有关转化率,选择性,单程收率;

六:有关物理化学常数。

(1)画物料流程图

为了物料衡算时分析问题更简便,便于展开计算以及为准备建立方程式,需根据计算任务画出物料流程图或物料衡算方框图。图应尽可能详尽,表明已知数据与未知数据,还应画出物料线,包括每股物料的名称、数量、组成以及流向,还有与计算有关的工艺条件(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比等)。

(2)确定衡算范围

在物料衡算中,有时会遇到较复杂的计算,为便于计算常采用划定衡算范围的方法,即衡算范围一经划定,便可假想成为一个独立体系,凡是通过边界进入体系的量属于输入项,而穿越边界离开体系的量属于输出项。

(3)选定计算基准

若已知在流程中作为计算基准的数量,则以此数据为基准,采用“顺算法”,就能方便的计算出单位时间的产品,中间产品以及三废产量的各股物料量。若已知产品量且中间计算步骤较多则难以一下子算出原料量,此时可采取“倒推法”,即由已知产品量反向计算算出其他各物料的量。倘若年产量在数值上太大,不方便进行计算,则可先假设按100千克或100摩尔原料出发进行计算,计算出产品产量后,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求出相差的系、倍数,以此系、倍数乘以原假设量,即可得到各股物料的实际量。在此设计中,直接采用顺算法进行物料计算。

(4)列出输入-输出物料平衡表

列表以描述和识别所有进入体系和离开体系的物料量。再表中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经过导出和计算的有关数据。

2.5.3 物料衡算

生产任务:年产10万吨吨丙酮氰醇

生产时间: 330天/年

每天生产量:(100000吨×1000)/330天=3.03×105千克/天每小时生产量:(3.03×105)/24=1.26×103千克/小时

(1)聚合釜物料衡算

去离子水纯度 100%

氯乙烯纯度 99%

悬浮剂(聚乙烯醇) 97%

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醇) 97%

缓冲剂(磷酸氢二钠) 99%

消泡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99%

转化率: 93%

进料:

表2-1聚合釜进料量

名称质量(千克/小时)

去离子水: 2.17×103千克/小时

氯乙烯: 1.36×103千克/小时

引发剂:0.48千克/小时

悬浮剂 1.05千克/小时

缓冲剂 2.25千克/小时

消泡剂0.05千克/小时

出料:

表2-2 聚合釜出料量

名称质量(千克/小时)

去离子水: 1.96×103千克/小时

聚氯乙烯(PVC): 1.28×103千克/小时

氯乙烯:25千克/小时

引发剂:0.005千克/小时

悬浮剂 1.05千克/小时

缓冲剂 2.25 千克/小时

消泡剂0.05千克/小时

(2)碱中和釜物料衡算

聚乙烯生产工艺讲课讲稿

聚乙烯生产工艺

聚乙烯结构: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简称PE,是乙烯经聚合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聚乙烯是结构简单的高分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它是由重复的?CH2?单元连接而成的。聚乙烯是通过乙烯(CH2=CH2)的加成聚合而成的。 聚乙烯(PE)是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主要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产品。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来制造薄膜、容器、管道、单丝、电线电缆、日用品等,并可作为电视、雷达等的高频绝缘材料。也适用于各种浆点、粉点、撒粉、涂布机及喷胶机产品;广泛用于服装、服装面料复合、制鞋、包装、书籍、无线装订、儿童玩具、家电等行业。合剂的首选材料。 聚合实施方法:淤浆法、溶液法、气相法 产品密度大小: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线性低密度 产品分子量:低分子量、普通分子量、超高分子量 生产方法:高压法、低压法、中压法 高压法用来生产低密度聚乙烯,这种方法开发得早,用此法生产的聚乙烯至今约占聚乙烯总产量的2/3,但随着生产技术和催化剂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大大落后于低压法。低压法就其实施方法来说,有淤浆法、溶液法和气相法。 淤浆法主要用于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而溶液法和气相法不仅可以生产高密度聚乙烯,还可通过加共聚单体,生产中、低密度聚乙烯,也称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近年来,各种低压法工艺发展很快。本设计中采用高压淤浆法合成低密度聚乙烯。

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光屏蔽作用。受辐射后可发生交联、断链、形成不饱和基团等反映。 聚乙烯的生产工艺 1主要原料 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常压下是略带芳香气味的无色可燃性气体。 乙烯几乎不溶于水,化学性质活泼。与空气混合能产生爆炸性混合物。是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 乙烯来源于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轻柴油、重油或原油等经裂解产生的裂解气中分出;也可由焦炉煤气分出;还可由乙醇脱水制得。 2高压聚合生产工艺 乙烯高压聚合是以微量氧或有机过氧化物为引发剂,将乙烯压缩至 147.1~245.2MPa高压下,在150~290℃的条件下,乙烯经自由基聚合反应转变成为聚乙烯的聚合方法。也是工业上采用自由基型气相本体聚合的最典型方法,海事工业上生产聚乙烯的第一种方法,至今仍然是生产低密度聚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 3聚合原理 乙烯在高压下按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进行聚合。由于反应温度高,容易发生向大分子链转移反应,产物为带有较多长支链和短支链的线型大分子。经测试,大分子链中平均1000个碳原子的支链上带有20~30个支里链。同时由于支

年产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设计课题 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设计方案 2014年 10 月16日

设计说明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热塑性合成树脂,有优良的电绝缘性,难以自燃,主要用于生产透明薄膜、塑料管件、各类板材等。其再加工产品在全球不同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根据设计任务书,本设计进行了年产10万吨聚氯乙烯(PVC)工艺的设计。在查阅、参考大量文献以及对以往部分车间设计的研究学习下,进行了科学的设计以及对相关物料的衡算。 本设计计划采用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原料为氯乙烯单体以及混合用有机过氧化物和偶氮类引发剂、明胶分散剂和去离子水。结合所选择的生产工艺方案和产品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了有关物料和热量平衡的计算。安排每日三班次,每班8小时的生产强度,设计可达到日产303吨年产达10万吨的聚氯乙烯生产车间。 本设计也充分考虑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安全性,尽可能将车间规划为安全的,绿色的,在工作人员遵守车间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本设计由许春华副教授指导,在反应确定、生产流程安排等整个设计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使得设计能更高效地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鉴于知识和实际经验所限,设计难免存在欠缺,恳请批评指正。

目录 1总论 .................................................... 1.1 概述.................................................................................................................................. 1.1.1 聚氯乙烯(PVC)概述与应用范围......................................................................... 1.1.2 聚氯乙烯(PVC)改性品种..................................................................................... 1.1.3 聚氯乙烯(PVC)生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1.2 聚氯乙烯(PVC)产品的分类和命名............................................................................ 1.2.1 聚氯乙稀(PVC)产品分类..................................................................................... 1.2.2 聚氯乙稀(PVC)产品命名..................................................................................... 1.3 聚氯乙烯(PVC)生产方法[5]......................................................................................... 1.3.1 悬浮聚合法[6] ............................................................................................................ 1.3.2 乳液聚合法............................................................................................................... 1.3.3 本体聚合法............................................................................................................... 1.3.4 溶液聚合法............................................................................................................... 1.4 设计规模原料选择与产品规格 ...................................................................................... 1.4.1设计规模.................................................................................................................... 1.4.2主要原料规格及技术指标 ........................................................................................ 1.4.3产品规格.................................................................................................................... 2工艺设计与计算 .......................................... 2.1 工艺原理.......................................................................................................................... 2.2 工艺条件影响因素 .......................................................................................................... 2.2.1 聚氯乙烯(PVC)聚合主要影响因素................................................................... 2.3 工艺路线选择.................................................................................................................. 2.3.1 工艺路线选择原则................................................................................................... 2.3.2 悬浮法聚氯乙烯(PVC)工艺流程具体工艺路线................................................. 2.3.3 工艺流程示意图..................................................................................................... 2.4 工艺配方与工艺参数 ...................................................................................................... 2.4.1 工艺配方(质量份): ........................................................................................... 2.4.2 工艺参数:............................................................................................................... 2.5 物料衡算........................................................................................................................ 2.5.2 物料衡算的方法与步骤 ........................................................................................... 2.5.3 物料衡算...................................................................................................................

汽车齿轮的生产工艺设计书

汽车齿轮的生产工艺设计书 第一章绪论 当下人们对汽车高速、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性能要求日趋严格,传动系统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功率化的趋势发展,要求提高齿轮寿命、传动精度和降低成本。因此,使得汽车齿轮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对汽车齿轮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汽车保有量及生产量的不断扩大,汽车齿轮钢用量也在增加。中国汽车保有量在2011年8月增加983万辆,首次突破1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年新产汽车用齿轮钢量约54.2万t。汽车齿轮钢属结构钢,其中以合金结构钢为主,尽管开发和引进了各种类型的齿轮钢,但20SiMnVB 具有较高的淬透性,十分适合应用于汽车齿轮的生产。 汽车齿轮工作时受到周期性变载荷(扭转或弯曲力)及冲击载荷的作用,且零件与零件表面之间有相对摩擦,并有高的接触应力。这些零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要求:1)材料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高的弯曲疲劳性能;2)材料表面具有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高的耐磨性。 含碳量为0.4%及以上的结构钢不能满足要求,因其经热处理后尽管硬度很高,但韧性太低,达不到内韧外硬的要求,故用低碳结构钢进行渗碳,使零件从表面到中心具有从高碳(0.8%---1.1%)到低碳(0.10%---0.25%)连续过度的化学成分。使零件表层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零件心部具有适当的强度和较好的韧性,使零件满足在其在机械性能上的要求。对于一般零件,渗碳层的含碳量限制为0.8%---1.1%;渗碳层的深度控制在0.6---2.0mm之内。 齿轮传动装置按密封形式可分为开式、半开式及闭式3种;按使用工况可分为低速、高速及轻载、中载、重载;按齿轮齿面硬度不同,又分为硬齿面齿轮(齿面硬度HRC>55,如经整体或渗碳淬火、表面淬火或氮化处理)、中硬齿面齿轮(齿面硬度55>HRC>38,HB>350,如齿轮经过整体淬火或表面淬

聚乙烯塑料生产工艺

前言 塑料工业是一门新兴的工业。从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以樟脑和硝酸纤维素混合制得的可塑性物质为塑料工业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了一系列具有天然树脂性能的合成树脂。从此,塑料工业便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塑料成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当前,塑料工业已是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工业领域之一。1950 年全世界塑料产量为150万吨,1960年发展到690万吨,1970年达到3000万吨,1979年达到6344万吨。据国外预测,到1985年,全世界塑料的总产量可达1亿吨,到2000年世界塑料产量将超过3.5亿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全世界可生产的塑料不仅在体积上将超过钢铁,而且在重量上也将于钢铁相当。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塑料的世界”。聚乙烯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耐化学药品的侵蚀性,突出的电源绝缘性,同时并能耐高压、耐辐射性。由于聚乙烯仅由碳、氢二种元素所组成,没有极性元素的存在,所以它还有着良好的抗水性。聚乙烯按其生产方法的不同,有高压法聚乙烯、中压法聚乙烯和低压法聚乙烯三种之分。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工业上是并存的。聚乙烯的性能随制造方法的不同,于分子结构有关;可分为低密度与高密度。通常,由高压法制得的聚乙烯叫做“低密度密度”,而由中压法或低压法制得的聚乙烯叫做“高密度聚乙烯”。除此之外,还有低分子量聚乙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氯化聚乙烯,氯磺化聚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多种聚乙烯及其共聚物。随着各种改性技术和复合技术的发展,聚乙烯正在向一些新的应用领域渗透。 第一章 聚乙烯性能 1.1聚乙烯物理性质 聚乙烯在薄膜状态下可以被认为是透明的,但是在块状存在的时候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晶体,会发生强烈的光散射而不透明。聚乙烯结晶的程度受到其枝链的个数 的影响,枝链越多,越难以结晶。聚乙烯的晶体融化温度也受到枝链个数的影响,分布于从90摄氏度到130摄氏度的范围,枝链越多融化温度越低。聚乙烯单晶通常可以通过把高密度聚乙烯在130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溶于二甲苯中制备。聚乙烯为白色蜡状半透明材料,柔而韧,比水轻,无毒,具有优越的介电性能。易燃烧且离火后继续燃烧。透水率低,对有机蒸汽透过率则较大。聚乙烯的透明度随结晶度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结晶度下,透明度随分子量增大而提高。高密度聚乙烯熔点范围为132-135oC,低密度聚乙烯熔点较低(112oC)且范围宽。常温下不溶于任何已知溶剂中,70oC以上可少量溶解于甲苯、乙酸戊酯、三氯乙烯等溶剂中。聚乙烯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最低使用温度可达-70~-100℃),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但由于其为线性分子可缓慢溶于某些有机溶剂,且不发生溶胀,电绝缘性能优良;但聚乙烯对于环境应力(化学与机械作用)是很敏感的,耐热老化性差。聚乙烯的性质因品种而异,主要取决于分子结构和密度。1.2聚乙烯化学性质聚乙烯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室温下耐盐酸、氢氟酸、磷酸、甲酸、胺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各种化学物质,硝酸和硫酸对聚乙烯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聚乙烯容易光氧化、热氧化、臭氧分解,在紫外线作用下容易发生降解,碳黑对聚乙烯有优异的 7 第三章 聚乙烯加工与应用 3.1加工与应用 可用吹塑、挤出、注射成型等方法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造薄膜、中空制品、纤维和日用 杂品等。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提高聚乙烯对紫外线和氧化作用的稳定性,改善加工及使用性

Pvc生产工艺设计以和流程

Pvc生产工艺以及流程 其中SG-1型用生产高级电绝缘材料,SG-2型用于生产电绝缘材料、一般软制品和薄膜,SG-3型用于生产电绝缘材料、农用薄膜、日用塑料制品,SG-4型用于生产工业与民用微膜、软管、高强度管材,SG-5型用于生产透明制品、型材、硬管、装饰材料、生活日用品等,SG-6型用于生产透明片、硬板、焊条,SG-7型、SG-8型用于生产透明片、硬质注塑管件。依据的质量标准为GB/T5761-1993。 聚氯乙烯树脂质量标准GB/T5761-1993

电石制乙烯,乙烯制pvc(某塑料),烧碱吸收氯碱工业的尾气 聚氯乙烯简称PVC,是我国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广泛用于工业、建筑、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PVC生产和消费国。 根据生产方法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可分为电石法、乙烯法和进口(EDC、VCM)单体法,习惯上把乙烯法和进口单体法统称为乙烯法。我国国内聚氯乙烯总产能的75%采用以煤化工为基础的电石法装置。中国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的总能力已经占全球聚氯乙烯装置总能力的25%甚至更高。 电石法以煤炭为上游原料,烟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过高温干馏生成焦炭。焦炭和石灰石(CaCO3)反应生成电石(CaC2),电石遇水,就生成了乙炔。乙炔和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就生成氯乙烯,氯乙烯聚合生成聚氯乙烯。 PVC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是原盐水解生成氯气和烧碱(NaOH)。氯气进一步制成次氯酸钠、聚氯乙烯、甲烷氯化物等氯产品,其作用自不待言。烧碱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使用最多的部门是化学药品的制造,其次是造纸、炼铝、炼钨、人造丝、人造棉和肥皂制造业等等。鉴于氯和烧碱在这些行业中的巨大作用,工业上就将与这两种化学品相关的产业称作烧碱产业。 烧碱项目出来的产品主要是:氯气、氢气和烧碱,烧碱是主要出售的产品,而氯气和氢气则不好出售,所以需要PVC来平衡,正好PVC生产需要氯气和氢气来生产氯化氢气体,所以……HCl需要烧碱项目提供,所以要上烧碱项目,离子膜法是当前生产烧碱最先进最流行的方法,是因果关系 企业要考虑化工产品的平衡,前面的产品后面要有消耗的,聚氯乙烯生产需要消耗氯气,而较之其他的像氯化石蜡项目等量要大,而且利润上要差好多。烧碱项目产生的氯气就是被PVC消耗掉,烧碱只是单独的一个产品,有的做液碱销售,也有的要蒸发成固碱 PVC的生产主要有两种制备工艺,一是电石法,主要生产原料是电石、煤炭和原盐;二是乙烯法,主要原料是石油。国际市场上PVC的生产主要以乙烯法为主,而国内受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限制,则主要以电石法为主,截至到2007年12月,电石法约占我国PVC总产能的70%以上。 在PVC生产成本这部分,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应该考虑煤炭、焦炭、电力、电石、原油、乙烯、VCM等价格成本,另外,原盐的价格也会通过氯的价值传导对PVC 的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 原盐的主要消费领域就是氯碱产品的生产。原盐电解后产生的氯部分用于生产PVC 和其他氯产品,钠部分用于生产纯碱和烧碱。 根据应用范围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 树脂。 根据氯乙烯单体的聚合方法,聚氯乙烯的获得又有悬浮法、乳液法、本体法和溶液法

生产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模板

志涛生产作业指导书 1.材料搭配加工要求 1、实木面框拼接料宽度≤80MM,长度超过1米的拉档和玻璃门框不允许使用独根材料; 2、拼板应无明显色差,无明显胶线; 3、砂光后无跳痕、无焦黑痕、无蓝斑、无横茬;平整光滑; 4、板材厚度公差+0.2MM,不得有大头小身; 5、有虫孔的木料不可使用; 6、面框配料加工厚度尺寸+0.5~+0.2MM;组框后需铣型边的面框料宽度尺寸放3MM 加工余量,面框深度尺寸+0.5~0.2MM; 7、人造板封边的配料厚度尺寸为人造板厚度尺寸+0.6~0.2MM; 8、直边牙板厚度、宽度尺寸为+0.4MM,曲边牙板宽度放2MM加工余量,与脚耳相配的牙板宽度为+0.2MM; 9、需铣型、仿型、车型无方身的脚配料放3MM加工余量; 10、零件必须方、正、平、直; 11、显木纹油漆产品胶拼部件颜色必须相近,木纹必须对称; 12、显木纹油漆产品所有零件不许有明显木材缺陷,外表部件无腐朽、变色、死节、开裂、过大黑线等缺陷,内部零件可允许存在不影响外观的轻微缺陷,但必须修补合格后下发; 13、不显木纹油漆产品用材要求; (1)不影响产品结构强度和外观的木材缺陷可以使用,但死节直径不大于20MM,不存在贯通裂缝;

(2)雕刻、型边、企口等外表部位不应有死节、髓芯、开裂等缺陷; 14、平面中含有圆弧面线条的部件,圆弧面应凹进1MM,以免砂平圆弧面。 2.木皮拼接及胶贴加工要求 1、木皮含水率控制在8-10%; 2、所有薄片厚度公差控制在+0.05MM~-0.05MM; 3、拼花、拼缝不大于0.2MM; 4、面板薄片材质要求: (1)无腐朽、死节、变色、蓝斑、开裂、鱼鳞斑等缺陷; (2)无横向连贯木纹、节子; (3)同一板面纹理相近、弦向、径向纹按要求拼接; (4)树瘤切片必须遵循对称、花纹一致原则,除非不易辨别之花纹可混用在同一面板上; (5)镶嵌,插入拼接时斜拼,同一面板镶嵌,插入尺寸、颜色需一致; 5、芯板除端部外,允许有变色、不脱落死节。芯板拼缝不大于0.5MM,无叠芯现象; 6、不可见之部位或面板背板材质允许一定缺陷,但不允许大的空洞,也可纵向接,但不可同缝; 7、门板、抽头等有对称要求的要对称拼接; 8、表面平整、光滑,无透光现象; 9、不允许叠芯; 10、45度拼角偏离不大于1MM; 11、胶贴木片不得有脱胶、鼓泡、离芯、迭芯、透胶现象; 12、胶贴表面不得有胶块、凹痕、异物、排骨印;

PVC型材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

型材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 PVC型材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 配方的设计原理和各类配方的特点 PVC塑料型材配方主要由PVC树脂和助剂组成的,其中助剂按功能又分为:热稳定剂、润滑,剂、加工改性剂、冲击改性剂、填充剂、耐老化剂、着色剂等。在设计PVC配方之前,首先应了解PVC树脂和各种助剂的性能。 原料与助剂 PVC树脂 生产PVC塑料型材的树脂是聚氯乙烯树脂(PVC),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产量仅次于PE,居第二位。 PVC树脂由于聚合中的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疏松型(XS)和紧密型(Ⅺ)两种。疏松型粒径为0.1—0.2mm,表面不规则,多孔,呈棉花球状,易吸收增塑剂,紧密型粒径为0.1mm以下,表面规则,实心,呈乒乓球状,不易吸收增塑剂,目前使用疏松型的较多。 PVC又可分为普通级(有毒PVC)和卫生级’ (无毒PVC)。卫生级要求氯乙烯(VC)含量低于lOXl0-6,可用于食品及医学。合成工艺不同,PVC又可分为悬浮法PVC和乳液法PVC。根据国家标准GB/T5761-93《悬浮法通用型聚氯乙烯树脂检验标准》规定,悬浮法PVC分为PVC-SGl到PVC-SG8Jk种树脂,其中数字越小,聚合度越大,分子量也越大,强度越高,但熔融流动越困难,加工也越困难。具体选择时,做软制品时,一般使用PVC-SGl、PVC-SG2、PVC-SG3型,需要加人大量增塑剂。例如聚氯乙烯膜使用SG-2树脂,加入50~80份的增塑剂。而加工硬制品时,一般不加或很少量加入增塑剂,所以用PVC-SG4、VC-SG5、PVC-SG6、PVC-SG7、PVC-SG8型。如PVC硬管材使用SG-4树脂、塑料门窗型材使用SG-5树脂,硬质透明片使用SG-6树脂、硬质发泡型材使用SG-7、SG-8树脂。而乳液法PVC糊主要用于人造革、壁纸及地板革和蘸塑制品等。一些PVC树脂厂家出厂的PVC树脂按聚合度(聚合度是单元链节的个数,聚合度乘以链节分子量等于聚合物分子量)分类,如山东齐鲁石化总厂生产的PVC树脂,出厂的产品为SK-700;SK-800;SK—1000;SK—1100;SK-1200等。其SG-5树脂对应的聚合度为1000—1100。PVC树脂的物化性能见第四篇。

年生产12000吨二硝基苯工艺设计书

年产12000吨二硝基苯工艺设计书 1.1设计的目的,意义及要求 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化工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的、全面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的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论及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与升华,是创新潜能得到激发的过程,是对各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的全面检验。 化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毕业论文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探求未知、探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以及优良的科学品质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最新科学技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关问题的能力,检验科研基本训练的实际效果。 工程设计是工程师工作实践中最富创造性的容。设计能力不同于理论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它是一种如何将思维形式的知识转化为客观上尚未存在而可以实现的物质实体的创造能力,即不仅是认识客观、表现客观而且是创造客观的能力。因此设计能力的培养对工科学生尤为重要。 具体来讲化工课程设计有如下目的、意义: (1)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在课程设计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课题的需要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化工课程设计加强对学生计算、绘图、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编辑设计文件、使用规化手册等最基本的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4)通过化工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树立起具有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的设计思 想和观点;树立起严谨、负责、实事、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并具有创新意识及与

工艺设计说明书-格式

设计说明书一般格式 一、设计题目(要求:简明扼要,紧扣主题) ××××××××××项目(主题目) 例如:高压法聚乙烯生产工艺设计 ————设计生产能力100万T/a 二、工艺设计的一般项目及内容 1. ×××××××工艺设计说明书(工艺设计的总情况说明,必做部分,也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往往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起作为申报项目的资料。也为工业生产装置的初步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一般包括以下10个方面的问题) 1.1概述 1.1.1 项目的来源(原因说明,如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市级项目?国 外引进项目?技改项目?新上项目?新产品项目?节能项目?环保项目? 对于学生来讲,可有自选项目?老师科研项目?校企联合项目?学校或老师指定项目?); 1.1.2 ×××××项目的国内外生产(技术)工艺现状(就本项目或产品 或技术的国内外工艺现状,以正式发表的技术或公开的资料为依据,至少要有3个不同的国家或研究院所或企业的现状说明,并比较其优劣性); 1.1.3 本工艺技术的特点(较详细的说明本工艺、技术的优缺点,重点在 优点。包括理论原理、技术成熟程度、设备情况、工艺过程、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经济效益、与其他技术工艺相比所具有的优点以及发展前景等); 1.1.4 项目承担单位概述(对于实际工程项目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该技 术工艺研究单位或技术转让单位的情况;二是承担设计单位的情况;三是项目建设单位的情况。对于学生来讲可简述学校的情况或选择一个实际单位或虚拟单位); 1.1.5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是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的有

关情况。如项目承担单位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公用工程优势以及供应和销售优势等。) 1.2 生产规模及产品质量要求 1.2.1 生产规模(即设计规模。一般可以是产品的产出规模;也可以是原料的需用规模。如:2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设计《20万吨烧碱产品》;500万吨/年原油常减压生产工艺设计《原料石油为500万吨》;); 1.2.2 产品质量要求(即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一般也包括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原则上,有高标准不得采用低标准。如首选国家标准,再有部颁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也可选择国际通用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没有标准不得生产,如需先制订企业标准等。学生设计可假象一个标准,但依据必须充分); 1.2.3 副产品的种类、质量指标(说明副产品的种类及其数量或吨位。质量要求与产品相同); 1.2.4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是指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的有关情况。如产品或副产品的国内外质量现状、技术要求、环保要求、ISO质量体系要求、欧洲Rosh体系要求等。); 1.3 工艺设计依据 1.3.1 本工艺设计的文件依据(各种上报文件、上级批文、资金担保文件、 土地使用或征用文件、专利依据、技术转让或成果证明等资料。); 1.3.2 ×××××的技术依据(技术理论原理、工艺原理、技术可行性、 主要技术指标或技术条件等。如对于有机合成方面可从反应机理、催化剂技术、反应设备、自动控制等方面说明); 1.3.3 原材料来源(质量指标)及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包括原材料的质量 要求,可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说明;经济技术指标是指原材料消耗、收率、转化率、产率、经济效益分析等); 1.3.4 承担单位的基础条件说明(即项目承担单位在生产装置、加工工程、技术条件、人员条件、公用工程等与生产技术有关的基础条件说明); 1.3.5 其他未尽事宜的说明(是指在整个工艺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或用到 的有关情况。如产品或副产品的国内外生产工艺现状、工艺技术要求、环保工艺要求等。); 1.4××××××生产制度及开工时数的说明

高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开发进展

高密度聚乙烯生产工艺开发进展 概述世界聚乙烯工业生产和消费现状,了解高密度聚乙烯(HDPE)生产工艺的最新进展,提出本地该行业发展建议。 标签:聚乙烯;生产工艺;现状 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不透明白色腊状材料,密度比水小,柔软而且有韧性,被广泛应用于制备诸如片材挤塑、薄膜挤出、管材或型材挤塑,吹塑、注塑和滚塑等。 在聚乙烯生产工艺技术领域,一直是多种工艺并存,各展其长。目前并存的液相法工艺有Nova公司的中压法工艺、Dow化学公司的低压冷却法工艺和DSM 公司的低压绝热工艺。应用最为广泛的浆液法工艺是科诺科菲利浦斯、索尔维公司的环管工艺和赫斯特、日产化学、三井化学的搅拌釜工艺。气相法工艺主要有Univation公司的Unipol工艺、BP公司的Innovene工艺和Basell公司的Spherilene 工艺。近年来,气相法由于流程较短、投资较低等特点发展较快,目前的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聚乙烯总生产能力的34%,新建的LLDPE装置近70%采用气相法技术。近年来,在各工艺技术并存的同时,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冷凝及超冷凝技术、不造粒技术、共聚技术、双峰技术、超临界烯烃聚合技术以及反应器新配置等新技术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聚乙烯工业的发展。 1 冷凝及超冷凝技术 冷凝及超冷凝技术是UCC、Exxon化学和BP公司开发的,是指在一般的气相法PE流化床反应器工艺的基础上,使反应的聚合热由循环气体的温升和冷凝液体的蒸发潜热共同带出反应器,从而提高反应器的时空产率和循环气撤热的一种技术。冷凝操作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在线进行切换,使装置可以在投资不需要增加太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装置的生产能力,装置操作的弹性大,使得该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通过采用该技术不仅将单线最大生产能力从22.5wt/y 提高到45wt/y年以上,而且进一步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投资和操作费用,操作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国外已有大量采用冷凝和超冷凝技术对气相法PE装置扩能的实绩,最高扩能达到原有能力的2.5倍以上。我国扬子石化公司、天津石化公司、广州石化公司以及吉林石化公司、中原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等的聚乙烯装置采用该技术也取得扩能成功。 2 不造粒技术 随着催化剂技术的进步,现在已出现了直接由聚合釜中制得无需进一步造粒的球形PE树脂的技术。直接生产不需造粒树脂,不但能省去大量耗能的挤出造粒等步骤,而且从反应器中得到的低结晶产品不发生形态变化,这样有利于缩短加工周期、节省加工能量。Montell公司的Spherilene工艺采用负载于MgCl2上的钛系催化剂,由反应器直接生产出密度为0.890-0.970g/cm3的PE球形颗粒,

聚氯乙烯的生产工艺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聚氯乙烯简述 氯乙烯的聚合物。英文缩写PVC。聚氯乙烯是仅次于聚乙烯的第二大塑料品种。玻璃化温度80~85℃,密度1.35~1.45克/厘米3,使用温度-15~60℃。PVC具有优良的耐酸碱、耐磨、耐燃及绝缘性能,与大多数增塑剂的混合性好,因此可大幅度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但对光、热稳定性差,100℃以上或光照下性能迅速下降。 聚氯乙烯用自由基加成聚合制备,方法有悬浮、本体、乳液和溶液等,其中以悬浮法为主,以过氧化物等引发,加分散剂后可得到疏松树脂颗粒,加工性能好。聚合温度高,链转移速率高,产物分子量小,一般应稳定在±0.5℃以内。溶液聚合产物直接用作涂料胶粘剂,乳液聚合产物也可直接应用,或喷雾干燥为固体。 聚氯乙烯(PVC)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乙烯居第二位。PVC以其具有的阻燃、绝缘、耐磨损等优良的综合性能赢得了广阔市场,广泛应用于轻工、建材、农业、日常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部门,尤其在建筑塑料、农用塑料、塑料包装材料、日用塑料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聚氯乙烯(PVC)用途广泛,并是最早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塑料管道材料,至今仍是管道生产的主导材料。PVC的强度高、造价低、可回收利用、性能受环境影响小、安全卫生,可用于压力和重力管道,也可用于塑料包装、制品等领域,其低廉的价格和突出的均衡性能,已经在工业和消费用途方面成为十分理想的材料。 聚氯乙烯是由液态的氯乙烯单体经悬浮,乳液,本体或溶液法工艺聚合而成,其中悬浮工艺在世界PVC生产装置中大约占百分之九十的比例。在世界PVC总产量中均聚物也占大约百分之九十的比例。PVC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制造强度和硬度制品。硬质品目前占PVC总消费量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今后PVC消费量进一步增长的机会主要是在硬质制品应用领域。目前PVC在建筑领域中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第二节国内生产及应用状况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说明

第一部分氯乙烯的制备 工艺流程: 乙炔工段送来的精制乙炔气(纯度≥98.5%),经乙炔沙封后,与氯化氢工段送来的氯化氢(纯度≥93%,不含游离氯)在混合器以一定比例(1:1.05)混合后进入一级石墨冷却器,用-35℃冷冻盐水冷却至(2±4)℃,再经二级石墨冷却器用-35℃冷冻盐水间接冷却至(-14±2)℃左右,在这两级石墨设备内各依重力作用除去大部分冷凝液滴后依次进入一级酸雾过滤器、二级酸雾过滤器,由氟硅油玻璃棉过滤捕集除去少量粒径很小的酸雾,排出40%的盐酸送氯化氢脱吸或作为副产品包装销售。得到含水分≤0.06%的混合气依次进入石墨预热器,蒸气预热器预热至70~80℃温度送入串联的两段装有氯化高汞触媒的转化器,可分别由数台并联操作,反应生成粗氯乙烯,第一段转化器出口气体中尚有20%~30%的乙炔未转化,在进入第二段转化器继续反应,使其出口处的乙炔含量控制在3%以下。第二段转化器装填的是活性高的新催化剂,第一段转化器装填的则是活性较低的催化剂,即由第二段更换下来的旧催化剂。合成反应热,通过转化列管间的循环热水移支去。精氯乙烯经过装有活性炭填料的除汞器填料塔的稀酸及解吸后的稀酸吸收混合气中的大部分氯化氢气体,制得氯化氢含量为28%~30%的盐酸送氯化氢脱吸或作为副产品包装销售;经过吸收后的粗氯乙烯气体进入二级填料水洗塔二次清洗,水洗后含有极微量的氯化氢酸雾、二氧化碳及惰性气体,进入碱洗塔用8%~20%的NAOH溶液洗涤,净化后的气体经汽水分离器部分脱水后送入压缩工序。生产间的波动则由设置的氯乙烯气柜来实现缓冲。工艺原理: 混合气脱水:利用氯化氢吸湿性质,预先吸收乙炔气中的绝大部分水,生成40%左右的盐酸,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利用冷冻方法混合脱水,是利用盐酸冰点低,盐酸上水蒸气分压低的原理,阄混合气体冷冻脱酸,以降低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分压来降低气相中水含量,达到进一步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至所必需的工艺指标。在混合气冷冻脱水过程中,冷凝的40%的盐酸,除少量是以液膜状自石墨冷却器列管内壁流出外,大部分呈极细微(≤2μm)的“酸雾”悬浮于混合气流中,形成“气溶胶”,该“气溶胶”无法依靠重力自然沉降,要采用浸渍3%~5%憎水性

聚乙烯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教学教材

聚乙烯的特点及其生 产工艺

聚乙烯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2009-06-21 07:06:57) 标签:hdpe燕山石化公司线型聚乙烯分子量分布美国杂谈分类:塑料研究 英文名称:Polyethylene 比重:0.94-0.96克/立方厘米成型收缩率:1.5-3.6% 成型温度:140-220℃ 干燥条件: 物料性能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低压聚乙烯的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的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渗透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 低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耐腐蚀零件和绝缘零件;高压聚乙烯适于制作薄膜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适于制作减震,耐磨及传动零件. 成型性能 1.结晶料,吸湿小,不须充分干燥,流动性极好流动性对压力敏感,成型时宜用高压注射,料温均匀,填充速度快,保压充分.不宜用直接浇口,以防收缩不均,内应力增大.注意选择浇口位置,防止产生缩孔和变形. 2.收缩范围和收缩值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冷却速度宜慢,模具设冷料穴,并有冷却系统. 3.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发生分解,灼伤. 4.软质塑件有较浅的侧凹槽时,可强行脱模. 5.可能发生融体破裂,不宜与有机溶剂接触,以防开裂. B.聚乙烯是乙烯最重要的下游产品 聚乙烯(PE)占世界聚烯烃消费量的70%,占总的热塑性通用塑料消费量的44%,消费了世界乙烯产量的52%。聚乙烯基本分为三大类,即高压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

聚氯乙烯反应釜的设计

摘要 随着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规模聚氯乙烯生产设备将越来越表现出不经济性。考虑到今后国内新建聚氯乙烯生产设备规模至少将在20万t/a 以上,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具有很大的推广前景。由于引进国外60m3以上聚氯乙烯反应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的设备和技术费用相当昂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产化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将是企业的理想选择。因此,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的设计和成套工艺技术的开发,将极大的推动国内PVC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本次毕业设计是设计一个60m3聚氯乙烯反应釜,考虑到了筒体所受的内压和外压,进行了罐体和夹套内压强度计算,对罐体进行了外压强度校核,另外还设计了搅拌装置与传动装置,并对其进行了强度和刚度校核。 关键词:聚氯乙烯; 反应釜;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omestic PVC industry more competitive, PVC production equipment for small-scale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non-economic. Tacking into account the future of domestic new PVC production equipment will be at least more than 200,000t/a, 60m3PVC reactor and packaged process have a great spread. The equipment investments and construction investments for bring in the 60m3 PVC reactor and packaged process is so expensive that the companies should choose the 60m3 PVC reactor and packaged process that we have in the near future. So, the design of the 60m3PVC reactor and the study of packaged process have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far-reaching impact in the history of domestic PVC production, will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PVC industry.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design a 60m3PVC reactor.This design considered the cylinder body from the internal pressure and the external pressure,Tank and jacket were calculated compressive strength,and the tank strength of the external pressure was checked.In addition, I also designed a mixing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hecked its strength and stiffness. Key words: PVC; reactor; desig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