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引起普通企业和民众的重视。最近几年,不少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常遇到的风险,并且在司法事件中经常出现。那么,企业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都有哪些呢?本文简单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风险防范提出一些建议。 (一)、企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商标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与企业的商誉等结合最为紧密的无形资产之一。常见的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商标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为了更好地使自己产品或服务取得好的销售效果而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别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针对侵犯别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能够经过三种方法进行维权,首先是权利人能够经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当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次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侵权人还可能被追查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防范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风险呢?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品牌意识,重视打造和推出自己的品牌商标,并及时对自己使用的商标进行注册,避免因未获授权而私自使用或因未及时注册而被别人抢注成功后,反被别人主张侵权。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别人商标的,应通过获取别人许可后才能使用。最后,一旦企业收到别人有关侵犯商标权的主张时,应及时对别人持有的注册商标与企业所使永的商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第一,二者谁先使用,对方是否存在恶意抢注的状况;第二,二者是不是相同或近似;第三,这两个商标所使用的类别是不是相同或者相似;第四,假如这两个商标所使用的类别不相同也不相似的,需要确认别人所持有的商标是不是驰名商标,因为驰名商标在我国享有跨类保护的特殊待遇。在对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判别后,结合分析和判别的结果,企业应积极地搜集和整理这方面的证据资料,拟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二)、企业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遍及,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互联网网页、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为自己公司做广告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文字(字体)、图片、视频等,但是这些文字(字体)、图片、视频都能够构成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作品。而企业在相关的广告宣传中如果使用了别人拥有著作权的文字(字体)、图片、视频等都将可能导致侵权危险。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提到的“图片”除照片等摄影著作外,一些动漫场景、动画人物形象等也能够通过版权获取到保护。而万一发生作著作权侵权的事情,侵权公司除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外,一般权利人还会要求侵权人在很多媒体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公告等,这种情况将会对侵权企业构成诸多不好的影响,对一些大型企业的社会形象影响更是很严重。这类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所对应的相应的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在符合相关条件的状况下,也有很大可能会被追究。

论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

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内容提要: 在当前对外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议和纠纷,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我国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就显的格外重要。本论文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探讨对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尤其是司法保护的方法进而论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途径、司法保护含义。 知识产权是个人或集体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 概括地说,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范围说或列举说。知识产权概念的范围说或列举式说,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又被对世界经贸影响力更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 TRIPS)的第一部分第一条所重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为止,多数国家的法理专著、法律,乃至国际条约,都是从划定范围出发,来明确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或给知识产权下定议的。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规定的知识产权定义,知识产权包括下列权利:1、与文学、艺术及科学作品有关的权利,即版权或著作权。2、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与录音制品及广播有关的权利,即邻接权。3、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切领域的发明有关的权利,即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非专利发明的权利)。4、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5、与工业品外观设计有关的权利。 6、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7、与防止不正当竞争有关的权利。8、一切其他来自工业、科学及文学艺术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TRIPS协议第一部分第1条2规定本协议知识产权是指本协议第二部分第1至7节中所包括所有权利,即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权。根据上述国际公约给知识产权下的定义,知识产权是指发明、发现、作品、商标、商号、反不正当竞争等一切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这是各国真正专家们多年讨论的结果" 。 (二)、概括说。我国不少学者采用以概括式的方法对知识产权进行定义。如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知识产权法教程》所下定义为:"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可以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又如《知识产权法详论》对知识产权的定义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

如何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随着大量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侵权风险一直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1.研发活动期风险。研发活动期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现有技术进行详细检索,导致重复开发、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的风险;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导致研发成果被他人抄袭、自身被他人授权专利限制使用的风险;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造成各权利人间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2.生产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的风险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可能造成的对第三方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明确规定研发得到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及保密,从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保密责任,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 3.销售活动期风险。在产品销售活动期间涉及到的产品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等均可能引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针对以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纠纷,可以看出未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应对

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建议企业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预警和防范预案,以主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运用、风险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 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在企业研发活动中,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认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通过健全的评审程序确定有效的保护形式,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产权状况,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新产品销售前,加强专利预警、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规避侵权风险,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此外,若企业采用委托研发或委托制造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归属、使用和收益进行明确的规定,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以防止他人侵占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应对侵权诉讼。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交底书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其中专利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方针、体系要求、资源管理、运行控制、合同管理、检查、分析和改进。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知识产权 本规范所称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权;商号权及其它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规定的权利。 2.2 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围绕知识产权所开展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系列活动的总称。 3 知识产权管理方针 企业应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方针。 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应: a)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与企业发展总方针相适应; b)为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制定提供总体框架; c)向全体员工进行宣贯。 4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要求 4.1 总体要求 企业应依据自身特点,按本标准要求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企业应: a) 识别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种类及其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 b) 确保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有效运行和控制; c) 开展检查、分析、评价,确保持续改进。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知识产权管理方针和目标; b)知识产权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c)知识产权管理记录。 4.2.2 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结合自身需要,建立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知识产权申请、维护和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员工发明创造奖励制度,并适时修改并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应对企业涉及的知识产权实施有效管理。 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确保制度控制的有效性。 4.2.3 记录 企业应建立与知识产权管理有关的各项活动的记录,形成档案,为评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依据。 4.3 策划 4.3.1 知识产权界定 企业应建立职务成果管理制度,界定知识产权权属,拟定引进和实施他人知识产权的计划。 4.3.2 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 企业应搜集适用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文件。 4.3.3 知识产权管理目标 企业应针对其内部职能部门划分和管理层级划分,制定知识产权管理目标,并形成实现目标的计划和相应的文件。目标应服务于企业发展总目标,并设置可测量参数。 企业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企业内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层级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 机构与职责 4.4.1 机构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我国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问题,文章从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出发;发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执法现状及司法保护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我国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上的发展。发现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上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我们研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目的;在文章中本人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意见和建议。只有不断的发现并决解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上的问题,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不断的向前发展。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保护的范围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特征及其保护的范围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对自己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即权利人在享有对自己的智力成果的署名权、获得荣誉权等的同时,还可以因使用或转让智力成果而获得经济利益。因为知识产权是脑力劳动的成果,创造出来非常困难,而使用起来又比较容易,所以法律对知识产权给予特殊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对知识产权享有独占或垄断的权利,其他任何人不得干涉、侵犯和随意使用。

按照法律规定,公民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发现权以及其他科技成果权等。 2.知识产权的特征 知识产权的特征属于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自我国有知识产权研究以来,学者对知识产权的特征主要认同的有五特点和四特点。五特点主要指:“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四特点主要指知识产权与其它民事权利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①等特征。我国的刘春田教授曾对以上各种特征提出过不同的看法,并认为知识产权作为财产权主要有两个特征即:时间性,权利内容的多元性与多重性。限于篇幅本文对知识产权的特征不做太长论述,现将学术界认同的知识产权的传统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财产权:它指的是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2)确认或授予必须经过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知识产权正是国家法律确认或授予的保护智力成果这种无形财产的权利。知识产权的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规定智力成果的无形性决定了对其保护的复杂性,其确认或授予必须经国家专门立法直接作出具体规定。 (3)双重性:既有某种人身权(如签名权)的性质,又包含财产权的内容。但商标权是一个例外,它只保护财产权,不保护人身权。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相关的信息披露,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强化对知识产权风险的控制,保护公司和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公司的相关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所称的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的知识产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具体是指知识产权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三、职责 知识产权风险的管理具体由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部负责。 四、工作流程 1、知识产权风险的决策 公司明确由知识产权部负责知识产权的运营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相关知识产权项目的调研、洽谈、评估和执行等具体事宜。 公司在知识产权项目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或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时,相关责任人应该在第一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向本部门负责人书面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在接到相关责任人的报告后第一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向知识产权部门书面报告。 知识产权部门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进行知识产权的检索,如确认知识产权的运营存在风险,应立即上报公司知识产权的直管领导,由直管领导向公司的董事会报告。 2、知识产权风险的管理 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 (一)企业知识产权部应该广泛、持续不断的收集与本公司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以及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 (二)知识产权部收集初始信息的方式: 1)整理与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

2)收集企业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相关案例及信息; 3)与企业的相关部门以及员工进行座谈或者访谈等; 4)其他可以收集信息的有效方式。 (三)知识产权部对收集到的初始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分类、组合进而识别出本公司知识产权的风险点,并提出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风险的数据库,形成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 (四)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由专人负责并且坚持持续改进。 3、知识产权风险信息的检索 企业进行创新等涉及知识产权活动前,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检索,以确定创新是否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风险预控。凡是涉及以下活动,均应该进行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 (一)本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要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制确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避免重复开发或者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二)重大科研课题在立项、结题时应当进行查新和检索。 (三)申请专利、确定纳入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诀窍、信息等,必须进行查新和检索。 (四)申请商标注册、使用新商号前,必须进行相关检索。 (五)开发新产品使用新型号、品牌前,必须进行相关的检索。 (六)企业对涉及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出口,必须查新和检索,全面了解有关技术或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避免重复引进等问题,向国外出口新技术新产品时必须作有关知识产权查询工作,并报知识产权部备案。 4、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 (一)企业在研发活动进行前,利用知识产权部的检索信息,确定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方可进行研发活动; (二)企业研发活动完成时,若研发成果符合知识产权的申请条件,应由知识产权部及时申请相关的专利;

软件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对策

软件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软件企业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涉及知识产权的创设、运营、管理、保护各个方面: 1、专利无效,研发费用打水漂 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市场行情的充分了解,企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专利检索查询,使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出的技术成果在世界上甚至在国内早已过时,或者是别人已经申请了专利的技术,这样就最终导致企业巨大的成本浪费。 2、申请不及时,知识产权遭抢注 知识产权的授予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有许多企业未能及时申请法律的保护,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其他企业模仿其技术或者将其技术成果抢先注册专利时,企业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3、员工跳槽,商业秘密被泄露 企业人员的流动常常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往往会另起炉灶或者是供职于该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极大地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力量,或者是泄露企业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从而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约定不明,知识产权归属起纠纷 知识产权往往牵扯到权利归属的问题,特别是在委托他人进行知识产

权开发的时候,企业由于对法律规定的不了解或者约定不明确,常常陷入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二、软件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的各个环节,如何降低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1、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因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运用管理能力,将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努力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要求。 2、及时申请软件专利注册,和软件著作权形成综合保护 专利作为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锐利武器。在所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专利权最为强大。从技术的价值来讲,拥有专利权的软件产品具有更强功能(如Photoshop6.0受14项美国专利权保护);从维权角度来讲,侵犯专利权举证相对容易(比著作权容易得多),而且其判定相对更可预期。因此,软件企业可以将软件著作权登记和软件专利注册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思科诉华为的案件中,思科便是以侵犯其著作权和专利权来综合诉讼的。 3、经常进行专利检索,充分利用失效专利。 时常进行专利检索不仅可以使企业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使企业的技术研发少走弯路,还能充分利用别人已经失效的专利。自专利法实施以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

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唐青林北京市安中律师事务所律师 ■项先权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当今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都纷纷从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其知识产权极易受到侵犯;同时也容易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 企业要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家首先需要认识到知识产权面临着哪些法律风险,并了解防范这种法律风险的方法。 专利权法律风险及防范 专利权并非伴随着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产生。一项发明创造完成后,权利人需要按照专利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向专利局书面申请。经过审查后,方能获得专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任何人实施该专利,均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并支付专利使用费,否则就构成侵权。在专利权领域的法律风险主要有申请不当方面的法律风险和未尽许可而使用的法律风险。 (一)专利申请策略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若申请专利的策略不当,将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本应通过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却不当地进行了专利申请。对于发明创造的保护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申请专利;另一种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某项发明创造如果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而企业去申请专

利,则存在如下法律风险:由于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专利申请将被驳回。该技术持有人只能依据商业秘密制度进行保护。但根据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专利需将有关材料公开并公布。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可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获得公司的技术开发情况。因此,该技术不仅无法获得专利,还由于技术资料已经公开而无法获得作为商业秘密形式的保护。 有些发明创造虽然符合专利法的要求,申请后能获得专利权。但是由于专利保护具有期限性,一旦期限截至,专利权人也丧失专用权。所以,如果某项发明创造,权利人预计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研发获得,企业就不如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 (二)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专利说明书》是指经过专利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确定了专利保护范围。专利说明书描述不同,法律确认的保护范围就不同。《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确定国家对某项发明创造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重要性如此显著,撰写这些法律文书就应特别谨慎、字斟句酌。否则,由于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可能使企业的发明创造无法获得适当的法律保护,一般后果是导致法律对该项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变窄。 (三)专利侵权法律风险 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最大的法律风险就是专利侵权。一方面,专利权人有遭到他人侵权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侵犯其他人的专利权利的可能。 企业获得专利权之后,应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侵权产品或者侵权行为的跟踪,及时发现被侵权的事实,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及时制止侵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学习资料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 措施分析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 摘要:在海外市场逐步拓展的同时,海外专利侵权风险逐步凸显,一旦发送侵权诉讼案件,企业会花费高额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对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并会影响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形象,挤压市场占有率,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海外专利风险的发生,从而海外专利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海外专利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控要点和应对建议。 关键词:海外专利;风险防控;国际市场;规划布局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059954333.html,ki.37-1222/t.2017.02.232 1 海外市场发展机遇分析 伴随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企业基于自身产品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迅速提升,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以电力装备为例,欧美发达国家电网设备日趋老化,亟需更新改造,此外,发展中国家大多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发展电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广阔前景。 2 海外市场专利风险分析 在海外市场逐步拓展的同时,海外专利侵权风险渐渐凸显,一旦发送侵权诉讼案件,企业会花费高额的资金成

本和时间成本。目前我国企业遇到的海外的专利风险一般以下几种,一种是展会上的临时禁令,二是海关的扣押,三是直接的专利侵权诉讼,四是美国的“337”调查。 2.1 展会 国内企业到海外参展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之一,其中同样存在专利风险,特别在欧美地区参展,风险会更大。参加展会属于许诺销售,即侵权行为的一种,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向当地法院申请或者通过大会组织者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进行扣押、没收等。因此,在企业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管理机构一般不会给参展方解释的时间,而是直接撤展,此外后续要面临当地繁杂的诉讼程序,这不仅给参展方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也会对参展方的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海关扣押 知识产权权利人(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的权利人等)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可以向货物进出境地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2015年,仅深圳海关扣留的侵权货物就达到1200多万件,案值超过5400万元。中国产品对外出口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地海关扣押的事件也是屡有发生。 2.3 专利诉讼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xxxxxxx有限公司

1.目的: 为有效识别和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所有部门。 3. 权责: 3.1知识产权部:主导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负责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 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主导和解可能性分析。 3.2 研发部: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 3.3 营销部:主导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收集;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 析。 3.4 采购部:主导办公设备及软件采购过程中知识产权可能侵权的信息收集。 3.5 各相关部门:协助知识产权信息收集。 4. 定义: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采购、使用办公设备及软件过程中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从而发生法律纠纷的不确定因素。 5.作业流程

6.作业内容: 6.1 各部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降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风险: 6.1.1办公设备、软件采购时,采购部应当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产品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 6.1.2 委托加工生产时,采购部应当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生产标的的权属,并要求被委托方出具涉嫌侵权的免责声明,将法律风险进行转嫁。 6.1.3产品销售、宣传前,营销部需对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状态,如所用技术是否已申请专利或版权,或是否经过权利人合法授权,所用商标或者标识是否已注册完成等向知识产权部提出审查申请,特别是针对营销方案中涉及的广告语、主题词进行必要的检索,避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的商业用语招致的法律纠纷。营销部根据知识产权部审查意见作出相应的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具体依照《销售和售后控制程序》执行。 6.1.4在日常销售活动中,营销部根据业务拓展的渠道及范围及时跟进市场信息,对可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并提交知识产权部进行信息甄别或判断;知识产权部结合信息甄别或判断结果,对具体的应对措施做出计划安排。 6.1.5其他部门在使用设备、仪器、软件时,需关注相关设备、仪器、软件的知识产权状态,一旦发现侵权风险,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知识产权部。 6.2作业安排 6.2.1由营销部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收集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每月5日前将相关信息交予知识产权部。 6.2.2 每个月15日前,由知识产权部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确认是否存在侵权风险。如果不存在侵权风险,则执行 6.2.1。如果存在侵权风险,则启动应急预案。 6.2.3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进行: 由知识产权部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进行分析、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主导和解可能性分析。 由研发部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 由营销部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6.2.4根据6.2.3的分析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置方案: 6.2.4.1权利障碍清除可能的,启动权利障碍清楚程序,如对专利、商标提起无效

知识产权法论文

知识产权法论文

在很早之前,我们由于年龄和阅历的不足,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是非常的浅显和不足,不懂得如何去保护自己的权利和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经过这个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的学习,我们对于知识产权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对于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不仅能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更能明辨是非,防患于未然。 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在各国普遍获得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划分知识产品公共属性与私人属性界限并调整知识创造、利用和传播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工具在各国普遍确立,并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完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制度发展迅速,不断变革和创新,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已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与之相对应的,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和进行市场垄断的手段,知识产权制度因此成为基础性制度和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末开始,许多国家已经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并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经贸政策相结合,知识产权战略构成了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总体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中国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同时中国政府也不断地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从中国立法现状看,知识产权法仅是一个学科概念,并不是一部具体的制定法。主要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若干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司法解释、相关国际条约等共同构成。随着知识产权领域的制度创新、法律修订以及理论研究引入注目,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问题、新案件不断出现,这极大地丰富了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内容,知识产权法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厚实的积淀。 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明显,在知识产权法中,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但从法律部门的归属上讲,知识产权法仍属于民法,是民法的特别法。民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和法律规范大多适用于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 中国知识产权立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建立起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法律体系。知识产权法的渊源是指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国内立法渊源和国际公约两部分。 国内的立法渊源包括以下五点: ⒈知识产权法律,如《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⒉知识产权行政法规。其主要有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实施条例、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等。 ⒊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如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 ⒋知识产权行政规章,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规定。

企业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企业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引起各行各业公司的重视。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相关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且在司法事件中经常出现。那么,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呢?本文简单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一)、企业侵犯专利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常见的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拿外观设计专利权来举例,如市场上一些流行的产品其包装或造型比较新颖、美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那么最早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对该产品的造型、包装等申请并取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这种情况下一旦其他企业如果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生产了与该产品造型、包装相同或近似的产品的,就有可能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害。企业侵犯专利权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型企业等,这两类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专利权的使用。如果事先没有经过相关的专利检索,企业所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容易出现他人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而造成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法律风险。专利权的侵权人除可能面临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和权利人主张的民事赔偿责任外,情节严重的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专利权的法律风险的防范,要求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对本行业领域内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动向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非常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前对相应的技术进行专利检索、查新,并及时对本公司新研发成功的技术以及产品外包装、造型等申请专利权。 如果发生了涉嫌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事件时,需要及时评估是否构成侵权,也就是初步判断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否侵犯了他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一旦构成侵权可能性较大时,需要及时停止实施相关涉嫌侵权的行为,并积极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做好应诉准备。如判断不构成侵权,也应当积极准备和搜集有利于本方的相关材料并积极应诉或主动提出确认不侵权的诉讼。 (二)、企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商标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与企业的商誉等结合最为紧密的无形资产之一。常见的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商标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为了更好地使自己产品或服务取得好的销售效果而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别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针对侵犯别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能够经过三种方法进行维权,首先是权利人能够经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当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次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侵权人还可能被追查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防范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风险呢?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品牌意识,重视打造属于

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蒋志培)

论知识产权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注1) 蒋志培 上传时间:2001-6-7 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 知识产权的称谓来源于18世纪的德国(注3),将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概括为知识产权的主要是著名比利时法学家皮卡弟,这一学说被广泛传播,得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承认(注4)。对我国来说,知识产权是个外来语,是对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一种翻译。对知识产权的概念或定义和其特点,我国学术界各种观点和争论颇多(注5)。有的学者主张从知识产权的范围了解该概念(注6),有的学者认为应当用概括式给知识产权下定义(注7),还有的学者建议在民法学研究中建立大于知识产权范围的无形财产权体系(注8)。 从国际上看,对规范知识产权领域立法、执法和一般民事行为影响重大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本身并未给知识产权下概括性的定义,它们只是规定列举了知识产权应当包括的范围和权利种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著的《知识产权法教程》则从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角度提出:知识产权是同情报有关的财产,这种情报能够同时包含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无限数量复制件的有形物体中。这种财产并不是指这些复制件,而是指这些复制件中所包含的情报(注9)。但该教程无须经过条约成员的签字和投票,也因而不具有法律的拘束力。 对于条约和法律来说,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规定了权利的具体范围和如何调整此种权利关系、保护此种权利的实现,也就完成了任务。而此种任务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排除了应当在理论上在深入对其认识的基础上给予其合适的理论概括,包括赋予其准确的概念。 由于国际上有专门制定和操作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国际知识产权制度、谈判和各种理论观点对我国影响颇深。以至于学者评价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的几次"热" 与"冷"根源均来自国际双边谈判和国际公法领域(注10)。又由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进入我国是近20年的事,我国虽然在知识产权理论教学研究的巨大成绩(注11),但应当承认我国现代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是正在建立和发展中,不能说成熟和完善,这不但因为我国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起步晚,还由于全球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不断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研究提出崭新的课题。而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有关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注12)。因此,知识产权不但仍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迫切需要深化研究的领域,我们对知识产权概念的研究十分必要,而且随着对它及其他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澄清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并指导知识产权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实践,使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理论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 概括地说,我国知识产权学术界对知识产权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其一,范围说或列举说。知识产权概念的范围说或列举式说,源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8)款,又被对世界经贸影响力更大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的第一部分第一条所重复。上述两个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划定的范围,是当今世界各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通例,"迄今为止,多数国家的法理专著、法律,乃至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和相关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使用的合法 合规性,防范知识产权各类风险,强化对知识产权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公 司和知识产权发明人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所称的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过程所有不确定性对 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产权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 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3角色与职责 3.1公司总经理 a)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上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要求; b)负责主持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负责重大风险的处理,决定重大风险应 对措施。 3.2管理者代表 a)审核知识产权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b)审核知识产权重大风险评估报告。 3.3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a)负责组织编制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b)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 c)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d)负责定期收集、整理各部门提供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 进行归档管理,及时更新知识产权风险清单;

3.4其它职能部门 a)负责组织梳理、识别和管理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知识产权风险; b)负责定期核查本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点的管理工作;并提出改进措施; c)协助知识产权管理部对本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协调; d)负责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提升风险应对技 能; e)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 管理内容 4.1工作流程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如图4-1所示: 图4-1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4.2工作条例 4.2.1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 1.初始信息收集的方式: 1)整理与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 2)收集企业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相关案例及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一、经营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产权法律法则风险。对国家、地方人大和司法行政机构创设、修改或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经营管理中的专利风险防范 (1)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可能遇到的专利风险防范: ①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过程中和产出后的国内外专利检索、跟踪和管理机 制,规避重复研发和保护研发成果; ②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审批、资料、文档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技术研究 开发档案管理,防止职务成果成为非职务专利申请; ③建立健全技术信息保密、技术信息发布审批、技术鉴定审批与组织等规章制度, 防止研究开发成果泄露而无法取得专利保护。 (2)专利申请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建立专利申请检索机制,申请前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检索,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②尽可能寻求专业从事专利代理服务的机构(或专利代理人)代理专利申请; ③要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防止过早、过迟或技术机密被误公开。(3)企业专利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拥有的各类专利处于有效 监控之下,确保运营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 ②在对外许可、转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对方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合同得 到有效履行。在合同中要选择对己有利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履行。 ③在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时,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 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 ④在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时,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 效性。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⑤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专利分布、专利 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状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 ⑥在将中国专利产品或者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 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要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防止专利侵权。 (4)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①在生产经营采购环节中,对重要物资、装备、技术的采购,要建立专利检索分析 机制,规避专利侵权;对于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要加强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明晰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 ②在承接加工业务前,要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弄清其专利技术、 专利权人分布和目标市场,规避侵权;其次要在加工承揽合同中设立双方知识产权责任条款,尽可能减少和降低专利侵权责任承担,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