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2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2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十七烯基咪唑啉缓释剂的合成方法及评价

1.<<十七烯基咪唑啉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评价>>

【作者】江依义;陈宇;叶正扬;张昭;张鉴清

【摘要】以十七烯基咪唑啉产率及其缓蚀效率为指标设计正交实验,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路线。采用FTIR,MS-ESI谱和紫外吸收表征咪唑啉结构及产率,以失重法为主探讨其在盐酸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与缓蚀剂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的关系,并用SEM表征Q235钢表面腐蚀形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剂在1 mol/L的盐酸腐蚀介质中对Q235钢具有优良的缓蚀性能。

【关键词】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效率;盐酸;

【所属期刊栏目】研究报告(2013年04期)

2.《十七烯基咪唑啉的紫外光谱法定量测定研究》

【作者】陈晓东;杨悦;郑安川;关卫省

【摘要】基于十七烯基咪唑啉的紫外光谱吸收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快速、准确测定十七烯基咪唑啉含量的紫外光谱分析方法。将十七烯基咪唑啉溶解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在235 nm处进行紫外光谱测定。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在样品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十七烯基咪唑啉标准溶液,回收率在97.6%~102.3%。线性范围为0.005~0.03 mg/mL,相关系数R2为0.999 8。

【关键词】十七烯基咪唑啉;紫外光谱;定量测定;回收率;

【所属期刊栏目】分析测试(2009年11期)

3.《温度对咪唑啉缓蚀剂成环程度及缓蚀性能的影响》

【作者】王霞;上官昌淮;陈玉祥;

【摘要】以二乙烯三胺和油酸为原料,在一定反应时间、不同反应温度下合成了系列咪唑啉缓蚀剂。应用红外、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合成缓蚀剂进行了分析鉴定,测定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得到产物的酸值,并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产物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成环化越高,产物缓蚀性能越好,并且烷基酰胺化和烷基酰胺环化同时进行;极化曲线表明添加该缓蚀剂均可不同程度抑制阴阳极反应,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成环;温度;

【所属期刊栏目】试验研究(2011年01期)

4.《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研究》

【作者】孙山岚

【摘要】咪唑啉化合物因为能够与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和化学双重吸附,有优秀的缓蚀效果。采用不同种类有机酸和有机胺合成系列咪唑啉化合物,考察咪唑啉化合物两个支链的结构变化对其缓蚀效果的影响,综合工业条件考虑后采用油酸和四乙烯五胺合成的油溶性XR1C型

缓蚀剂。采用DMOL3方法计算构建的咪唑啉模型分子前线轨道及能极差AE,计算结果证明咪唑啉分子是由极性头部吸附在金属表面,憎水尾部排列成疏水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XR1C型咪唑啉化合物合成条件(油酸和四乙烯五胺质量比1:1.1、硼酸催化剂0.3%,反应温

度160~240℃、反应时间2.5h),并采用元素分析、凝胶色谱、红外光谱和1HNMR方法,表征

了合成XR1C咪唑啉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研究了XR1C咪唑啉化合物对Q235碳钢挂片在HCl-H2O体系、H2S-H2O体系、HCl-H2S-H2O体系和CO2-H2O体系中的缓蚀效果均为良好(在HCl-H2O体系和HCl-H2S-H2O体系中缓蚀率达到97%以上;在H2S-H2O体系和CO2-H2O体

系中腐蚀速率分别仅为0.643mm/a和0.108mm/a)。采用XRD、SEM、EDS和Raman光谱

等分析方法,表征了Q235碳钢腐蚀表面的形态,探讨了咪唑啉化合物XR1C的缓蚀机理。并采

用正交试验方法优化XR1C咪唑啉与氯化苄季铵化反应条件,合成了水溶性咪唑啉季胺盐XR211。实验结果表明水溶性XR211对Q235碳钢各体系中的缓蚀效果均比油溶性XR1C咪唑

啉化合物高,实际应用视环境而定。

【关键词】咪唑啉;量子化学;酸体系;表征分析;

5.《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与缓蚀性能研究》

【作者】刘瑞斌;

【摘要】本文以不同的方法合成烷基咪唑啉中间体,确定出程序升温与真空并用法的合成

咪唑啉中间体的方法并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合成出18种具有不同结构和

官能团的咪唑啉化合物,并进一步季铵化得到一系列咪唑啉衍生物。利用腐蚀失重法和电

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咪唑啉化合物对Q235钢在1mol/LHCl溶液和模拟油田回注水中对Q235

钢的缓蚀性能,以及对纯铜在HNO3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咪唑啉化合物对Q235

钢在HCl溶液中的腐蚀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变化对缓蚀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依据腐蚀失重结果,分析探讨了该类化合物在Q235表面的吸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单分子等温吸附规律,计算出了缓蚀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平

衡常数、吸附热和吸附自由能。咪唑啉化合物在HNO3介质中对纯铜亦有明显的缓蚀作用,.

咪唑啉化合物对其有一定的缓蚀作用,温度、矿化度、酸碱度、除氧等因素对缓蚀剂的缓蚀

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咪唑啉化合物;腐蚀;碳钢;纯铜;缓蚀剂;协同作用;缓蚀机理

6.《一种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作者】上官昌淮;王霞;杜磊;殷名学;李科;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和静态挂片失重法,研究了以油酸和三乙烯四胺为反应物、二甲苯为携水剂,且适合某模拟采出水的咪唑啉缓蚀剂的性能及其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静态腐蚀失重、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咪唑啉分子结构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咪唑啉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酸胺比为1.0:3.1,合成温度为190℃,反应时间为7 h,此时缓蚀效率达到90%;该类型缓蚀剂在低于60℃介质环境中,最佳使用浓度为300mg/L,此时缓蚀率为93%,使用周期约为30 h;极化曲线表明,该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扫描电镜表明,缓蚀剂抑制了腐蚀反应和腐蚀产物的生长。

【关键词】缓蚀剂;合成;缓蚀性能;极化曲线;扫描电镜;

7.《2-氨乙基十七烯基咪唑啉缓蚀性能评价》

【作者】王霞;上官昌淮;胡志强;

【摘要】实验以二乙烯三胺和油酸为原料,经升温脱水合成咪唑啉缓蚀剂。以正交试验法和静态失重法研究了以油酸和二乙烯三胺为反应物、二甲苯为携水剂合成咪唑啉缓蚀剂时在模拟采出水中其反应物配比、合成温度、合成反应时间对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经红外光谱、咪唑啉缓蚀性能实验表明,其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n(油酸):n(二乙烯三胺)=1.0:1.0、合成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8 h,此时缓蚀效率最佳达95%;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该种缓蚀剂的最佳使用温度为50℃,当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缓蚀率可达96%;腐蚀试片腐蚀形貌分析可知,该种缓蚀剂能抑制点蚀;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缓蚀剂电化学曲线实验表明,该种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更多还原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合成;缓蚀性能;极化曲线;二乙烯三胺;油酸;

【所属期刊栏目】油田化学品(2010年01期)

8.《咪唑啉的合成、性能及其工业用途》

【作者】萧越;

【摘要】综述咪唑啉的合成、性能及其工业用途,尤其对其在洗衣剂方面的性能(洗涤性、泡沫性、蓬松性、柔软性、再润湿性、低刺激性等)作了介绍,对咪唑啉的成膜性、防腐性等方面的应用也做了简介,最后展望了咪唑啉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咪唑啉;织物柔软剂;洗衣剂;生物降解性;

【所属期刊栏目】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02期)

9.《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高文宇;陈新萍;鞠剑;

【【摘要】介绍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制备,研究了影响产物收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性能,阐述了其缓蚀机理,最后介绍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机理;缓蚀剂;

10.《缓蚀剂的分类及其筛选》

【作者】褚兵;

【摘要】 <正> 前言在腐蚀介质中,加入少量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能使金属或合金的腐蚀速度大大降低,这种物质或复合物质就称为缓蚀剂。这种保护金属的方法称之为缓蚀剂保护。近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缓蚀剂作为一门防蚀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设备简单、使用方便、投资少、见效快、保护效果好等优点,已由原来的单一金属——钢铁的保护扩大到有色金属及合金的保护。应用范围也由当初的钢铁清洗除锈扩大到石油化工、化学清洗、工业循环冷却水、锅炉水以及各种防腐涂料等,因此,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防蚀手段,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当然,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毕竟还有一些不健全的地方,特别表现在缓蚀机理上,下面就概要介绍一下。

【关键词】缓蚀机理;极化曲线;腐蚀介质;防蚀;腐蚀速度;工业循环冷却水;缓蚀率;防腐涂料;锅炉水;化学清洗;

11.《缓蚀剂及其在水基工作液中的应用》

作者】王祖安;

【机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要】介绍了缓蚀剂按化学成分、作用机理、物理状态、形成保护膜特征和用途的分类,以及在水基液压液和发动机冷却液中的应用。更多还原

【关键词】缓蚀剂;分类;应用;水基工作液;

12.《缓蚀剂的设计方法》

【作者】赵树斌;张慧敏;;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软硬酸碱原理和识别分析方法在缓蚀剂设计中的应用,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具缓蚀性含氮有机物的分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更多还原

【关键词】软硬酸碱原理;识别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缓蚀剂设计

13.《缓蚀剂的分类和发展方向》

【作者】王英;曹祖宾;孙微微;张繁军;

【摘要】本文从缓蚀剂化学成分、对电化学腐蚀的控制部位和生成保护膜类型三个方面对缓蚀剂进行了分类。并从缓蚀剂的生态保护、提高缓蚀效率以及原料来源方面阐述了缓蚀剂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缓蚀剂;缓蚀效率;保护膜;

【所属期刊栏目】缓蚀剂(2009年02期)

14.《缓蚀剂的设计方法》

【作者】赵树斌;张慧敏;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软硬酸碱原理和识别分析方法在缓蚀剂设计中的应用,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具缓蚀性含氮有机物的分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软硬酸碱原理;识别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缓蚀剂设计;15.《缓蚀剂与吸附作用》

作者】张永君;杨昌柱;彭珂如;龚应安;

【摘要】针对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缓蚀剂是有机吸附型缓蚀剂的现实,阐述了缓蚀剂与吸附作用的关系,论述了缓蚀剂的吸附类型(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吸附方式和形态、吸附规律、吸附的影响因素以及吸附对缓蚀作用的影响等。同时指出研究吸附作用对缓蚀剂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更多还原

【关键词】缓蚀剂;吸附作用;

1999年02期

16.《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研究》

【作者】张军;李中谱;赵卫民;郭文跃;王勇;

【摘要】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力场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5种具有不同烷基链长的2-烷基-1-氨乙基咪唑啉缓蚀剂抑制CO2腐蚀的性能,

并分析了其缓蚀机理。结果表明,5种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集中在咪唑环上,亲电反应中心为3个N原子,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多中心吸附;当烷基碳链长度大于11时,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可形成一层高覆盖度、致密的疏水膜,可有效阻碍溶液中的腐蚀介质向金属表面扩散,从而达到阻碍或延缓腐蚀的目的;缓蚀剂膜的稳定性以及膜与金属基体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评价;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力学;

【所属期刊栏目】研究报道(2008年05期)

17.《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作者】胡松青;胡建春;范成成;贾晓林;张军;郭文跃;

【摘要】采用量子化学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1-(2-氨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A)、1-(2-甲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B)、1-(2-苯基-硫脲乙基)-2-十五烷基咪唑啉(C)三种新设计的咪唑啉类缓蚀剂抑制H2S,CO2腐蚀的缓蚀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三种分子都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反应活性区域集中在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其中C分子的反应活性最强;与金属表面发生吸附时,分子上的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的极性官能团优先吸附,分子在Fe表面的吸附稳定性按C,A,B的顺序逐渐减弱.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曲线法实验结果显示,三种缓蚀剂在H2S,CO2共存的腐蚀介质中对Q235钢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最高缓蚀效率都在87%以上.三种新型缓蚀剂的缓蚀效率大小顺序为:C>A>B,理论分

析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电化学测试;

【所属期刊栏目】研究论文(2010年20期)

18.《咪唑啉类缓蚀剂改性合成及性能研究》

【作者】强轶;

【摘要】目前用于金属管道防腐的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加入缓蚀剂。使用缓蚀剂成本低,效果好,且适应性强,在油田、酸洗、水处理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在众多缓蚀剂中,咪唑啉类缓蚀剂与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在油田防腐中。

等腐蚀性气体与酸性介质,使设备管壁腐蚀严重,来自油田矿化水中所含的CO

2

因此,人们不断研究开发新的性能优良的环境友好的缓蚀剂,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旨在研究合成几种性能更优良的缓蚀剂,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检测。本文在咪唑啉基础上进行改性,合成了含氟类咪唑啉缓蚀剂与双子咪唑啉缓蚀剂。先使用油酸与二乙烯三胺反应,携水剂使用二甲苯,以溶剂法合成了咪唑啉中间体,并更换原料酸(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合成另外几种咪唑啉中间体,通

过粒径,界面张力等的测定,得出了其性能优劣对比。在此基础上使用全氟辛基

磺酰氟进行改性,得出较佳工艺条件为n

油啉:n

三乙胺

:n

辛基磺酰氟

=1:1.2:0.5,反应温

度55℃,反应时间4-5h,反应产率较高。通过失重法测定几种含氟类咪唑啉的缓蚀性能,并选定油酸基含氟咪唑啉与油酸咪唑啉进一步进行...

【关键词】缓蚀剂;全氟辛基磺酰氟;咪唑啉;油水两相迁移;双子;

2013年网络出版

19.《咪唑啉缓蚀剂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孙飞;傅晓萍;李本高;

【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摘要】咪唑啉缓蚀剂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中金属设备的腐蚀防护。综述了咪唑啉缓蚀剂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和作用机理,及其在各类腐蚀环境中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探讨了咪唑啉缓蚀剂的发展趋势。更多还原

【关键词】咪唑啉;合成;缓蚀机理;应用;

【所属期刊栏目】设备及防腐(2014年06期)

20.《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的研究》

【作者】郭卫;

【摘要】咪唑啉类缓蚀剂是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酸洗除锈、油井酸化等工业中。该类缓蚀剂对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高效低毒,只需加入少量就有很好的缓蚀效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缓蚀剂。诸多文献所报道的咪唑啉化合物的合成大都是以羧酸和有机胺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条件下酰胺化缩合脱水成环。本文对合成方法加以改进,先以苯甲醛和三乙烯四胺反应生成席夫碱,然后再与脂肪酸缩合,两步合成了两种含席夫碱基的咪唑啉化合物SMI和SEI。合成的产物具有水溶性好、用量低、效果好等特点。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失重法和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咪唑啉化合物在1mol/L盐酸溶液中对N-80钢的缓蚀性能;探讨了其腐蚀反应动力学及温度对缓蚀剂缓蚀效率的影响;研究了它们在N-80钢表面的吸附模式,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合成的两种咪唑啉化合物SMI和SEI在1mol/L盐酸溶液中对N-80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当SMI 的添加量为100mg/L时,缓蚀效率可达84%以上,且缓蚀效率随缓蚀剂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而在腐蚀介质中加入少量缓蚀剂SEI就可达较高的缓蚀效率,...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合成;缓蚀性能;N-80钢;盐酸;

2004年网络投稿

21.《酸化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作者】江依义;

【摘要】金属腐蚀是一种公害,腐蚀工作者不断研究和使用各种防护方法使金属减少腐蚀,其中,缓蚀剂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到目前为止,有机分子中含有容易被金属表而吸附的极性基团(含N、O、P、S等元素)、共轭结构,尤其是酰胺类、咪唑啉类、季铵盐类等被广泛地用来研究,并得出了这些化合物均具有优良缓蚀性能的结论。然而目前传统缓蚀剂的生产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环保问题和性价比低等。本论文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论文首先采用干溶剂法合成出环境友好型的长链脂肪酰胺缓蚀剂,并用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谱表征其缓蚀性能,缓蚀效率随着缓蚀剂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当缓蚀剂的浓度在200mg/L(?),其缓蚀效率高达94%。本文进一步对已合成的长链脂肪酰胺缓蚀(?)(AAOA)进行较为深入的缓蚀机理研究从缓蚀剂浓度与缓蚀效率的关系,得出AAOA缓蚀剂在A3钢表面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吸附模式;计算出了AAOA缓蚀体系中阳极金属溶解过程的Eα、ΔH*·和AS*,缓蚀剂吸附过程中的ΔH0、ΔS0和ΔG0值,结果表明缓蚀剂在A3钢表面的吸附属于化学吸附。随后,论文对以十七烯基咪唑啉的合成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正交试..

【关键词】缓蚀剂;腐蚀;A3钢;缓蚀剂机理;酰胺类;咪唑啉类;季铵盐类;

2013年网络出版

22.《2-十七烯基-N-氨乙基咪唑啉的极谱法定量测定研究》

【作者】陈晓东;张向东;刘彦峰;程雯;

【摘要】基于咪唑啉衍生物2-十七烯基-N-氨乙基咪唑啉在氨水NH4Cl介质中产生的阴极波,拟定了该化合物的定量测试方法。在0.004mol/LNH4Cl和

0.196mol/L氨水(三次去离子)底液中,该阴极波二阶导数峰电流与2十七烯基N 氨乙基咪唑啉浓度在5.0×10-5~1.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7%,相对标准偏差为3%。可以用于日常生产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2-十七烯基-N-氨乙基咪唑啉;阴极波;极谱法;

2005年04期

23.《咪唑啉型油田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作者】殷德宏;战征;汤立春;宋俊平;付连奉;

【摘要】综述了咪唑啉型油田缓蚀剂的研究进展,讨讨了其缓蚀机理,介绍和分析了缓蚀剂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更多还原

【关键词】油田缓蚀剂;缓蚀机理;缓蚀剂应用现状;

【所属期刊栏目】专论与综述(2009年05期)

24.《咪唑啉类缓蚀剂在防CO2腐蚀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袁青;牛增前;毕研霞;刘音; ;

【机构】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技术研究院;

【摘要】主要论述了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机理、咪唑啉结构对缓蚀效果的影响和近年来咪唑啉缓蚀剂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咪唑啉缓蚀剂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均对缓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缓蚀机理认为,咪唑啉类缓蚀剂通过极性基团与金属表面形成配位键而吸附在金属表面,非极性基团形成疏水膜,将腐蚀介质隔离开来,并最终达到缓蚀的目的。目前,国内外研究出了各种不同取代基的咪唑啉缓蚀剂,扩大了咪唑啉缓蚀剂的使用范围。最后对咪

【关键词】二氧化碳;咪唑啉;腐蚀;腐蚀机理;

?【会议录名称】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会刊

?【会议名称】油气藏改造压裂酸化技术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4-08-04

25.《新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作者】张锐芝;刘裕彬;储召华;

【摘要】以菜籽油,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中间体,以丙烯酸甲酯为烷基化试剂、氯乙酸钠为季胺盐化试剂合成新型的咪唑啉缓蚀剂,并以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为介质研究其对钢样的缓释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硫酸的浓度为20%,缓蚀剂量为0.5%(v/v),浸泡时间为4h时,其缓释效率最好,达到了93.9%。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合成;缓蚀率;

2010年02期

26.《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研究》—失重法测定缓释剂的缓释性能

【作者】孟邱;闫慧;黄玮;丛玉凤;

【摘要】制备了1种咪唑啉季铵盐型缓蚀剂。通过红外光谱对自制咪唑啉季铵盐进行表征,并用挂片失重法测定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咪唑啉季铵盐同时含有酰胺和咪唑啉环结构;当缓蚀剂的加入量为1.0%(质量分数)时,缓蚀效果最好;在80℃条件下,符合缓蚀剂评价指标的三级标准(大于95.31%~97.07%),发挥缓蚀作用;缓蚀时间10 h,缓蚀率还维持在88.0%以上。更多还原

【关键词】咪唑啉季铵盐;缓蚀率;缓蚀剂;挂片失重法;

【所属期刊栏目】化学反应与工艺(2012年02期)

27.《新型咪唑啉缓蚀剂浓度检测及其在Q235钢表面膜生长和衰减规律研究》【作者】王宁;

【摘要】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广泛存在CO2 ,CO2溶入水后对钢质设备有极强的腐蚀性。目前,各油田最常用的防腐方法就是添加缓蚀剂,既经济有效又不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咪唑啉类缓蚀剂有优良的缓蚀性能,

无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热稳定性好,毒性低,在油田管线设备的防护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咪唑啉缓蚀剂浓度的检测及其在碳钢表面膜生长和衰减规律的研究可以指导现场加样量和加样时间、合理有效的使用和保存缓蚀剂,对缓蚀剂在油田现场的使用有重要意义。针对油田现场高温高压,CO2含量和Ca2+、Mg2+、SO42、Cl-等各种无机离子含量较高的腐蚀环境特点,本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咪唑啉缓蚀剂,并运用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碳谱、质谱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其分子结构。该缓蚀剂在支链上引入硫原子加强了咪唑啉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可以更加有效的减缓CO2对碳钢的腐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对其展开了研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咪唑啉随温度变化的水解规律,并提出了开环度的概念。研究发现:随着温度升高,咪唑啉的水解速率增大,开环比例增加。85℃下,4h内已有一半咪唑啉开环发生水解;25℃下水解则比较缓慢,且开始

4h内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最佳检测波长、检测时间、检测温度以及其他因素等对浓度检测的影响,研究表明,盐溶液在高温下也会有紫外吸收,对溶液测定造成干扰,冷却至25℃后再测定可以

排除这种干扰;其它物质如有机复配剂,CO2,Fe3+等对咪唑啉缓蚀剂紫外吸收影响不大。将取得的现场水样冷却至25℃后4h内,分别测定其228nm和205nm处吸光度值,利用自合成的咪唑啉和酰胺产品分别绘制

的两条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得出咪唑啉缓蚀剂总浓度和开环程度,该检测方法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较高,可以适用于复杂的油水相共存的环境。用失重试验、交流阻抗和弱极化等方法研究了咪唑啉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膜生长和衰减规律。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剂;水解开环;浓度检测;膜衰减;稳定性;

网络出版投稿人2008年

28.《咪唑啉类缓蚀剂缓蚀机理的理论研究》

【作者】张军;

【摘要】腐蚀是困扰油气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缓蚀剂因具有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在石油石化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研发新型高效、环境友好的绿色缓蚀剂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传统的缓蚀剂设计与评价是建立在猜测和大量探索性实验基础之上,成本高,周期长,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设计开发新型缓蚀剂迫切需要理论指导。本论文以8种不同烷基链长的1-(2-氨乙基)-2-烷基-咪唑啉缓蚀剂

((NH2)C2H4-C3H4N2-CH2(CH2)nCH3,n=5,7,9,11,13,15,17,19)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分子模拟方法,对其抑制碳钢CO2腐蚀的缓蚀机理开展了多尺度模拟研究,分析了缓蚀剂分子的反应活性,考察了烷基链长对缓蚀剂缓蚀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索了溶剂化效应对缓蚀剂吸附成膜的作用机制,研究了缓蚀剂膜阻碍腐蚀粒子扩散的动力学过程。通过研究和分析,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8种咪唑啉分子的反应活性区域均分布在分子的咪唑环及其极性官能团上。咪唑环和极性官能团上的3个N 原子为亲电反应中心,可提供电子与金属表面形成配位键;咪唑环上成双键结构的C、N两原子为亲核反应中心,可接受金属表面提供的电子形成反馈键。烷基链长对分子的整体反应活性和活性区域分布基本不产生影响。吸附发生时,咪唑啉分子极性的头部因具有较强的电荷转移作用而优先吸附于金属表面,非极性的烷基长链则背离金属表面并以一定的倾角自组装成密排结构的疏水膜。随烷基链长的增加,缓蚀剂膜自身的稳定性以及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逐步增强,因此链长增加有利于其缓蚀效率的提高。对于Fe和FeCO3两种表面,当烷基链长分别大于13和15时,缓蚀剂方可形成高覆盖度、致密的缓蚀剂膜,能有效阻碍腐蚀介质向Fe表面扩散,抑制Fe表面的阴阳极反应。但依此真空条件下的简单模型,8种缓蚀剂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文献中液相腐蚀体系的实验结果并不完全相符。液相条件下,烷基链长在7-15范围内时,缓蚀剂分子与Fe 和FeCO3表面的结合强度随链长的增加而增大,并在链长为15时达到最大;随链长(17-21)的进一步增加,缓蚀剂分子的吸附稳定性则逐渐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水分子强烈的溶剂化作用导致长链缓蚀剂分子严重扭

曲变形,进而影响其与表面的作用方式和强度所致。液相中的自组装成膜过程显示,链长为15的咪唑啉分子具有良好的团聚效应,长链间相互交织形成高度致密的疏水膜,能有效覆盖Fe和FeCO3表面,因而具有最好的缓蚀性能;而当分子烷基碳链较短或较长时,链间大部呈离散状态,膜疏松多孔,不能有效抑制腐蚀的进程,缓蚀性能较差。同种缓蚀剂在FeCO3表面比其在Fe表面的吸附更加稳定。考虑溶剂效应的计算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缓蚀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成膜行为,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自由体积、粒子与膜的相互作用以及膜的自扩散性能是影响缓蚀剂膜抑制腐蚀粒子扩散能力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同种缓蚀剂膜对正负离子(H3O+、Cl-和HCO3-)比对H2O分子具有更强的扩散抑制能力。短链缓蚀剂分子具有较强的刚性,成膜时分子链间交织并不明显,彼此间制约能力差,此时缓蚀剂膜不仅具有较强的自扩散性能,而且因存在相对较大的自由体积,腐蚀粒子与膜的相互作用也较弱,因此腐蚀粒子在短链分子膜中具有较强的扩散迁移能力;随链长的增加,分子的柔性增强,烷基链易卷曲形变而相互交织,造成膜的自扩散能力降低,自由体积减小,膜对粒子的包覆以及粒子与膜的相互作用增强,从而较好地阻碍腐蚀粒子在膜中扩散。因此,相对于短链分子,长链分子膜对腐蚀粒子具有更好的扩散抑制能力,但当链长大于15时,这种抑制能力不再明显增加。缓蚀性能的理论评价结果在链长为7-15范围内与文献实验结果一致

【关键词】咪唑啉;分子模拟;缓蚀机理;缓蚀性能评价

【网络出版投稿人】中国石油大学

29.《咪唑啉型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机理的研究》

【作者】由庆;王业飞;魏勇舟;吴鲁宁;赵福麟;

30.《线性烯基咪唑啉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网络出版投稿人】山东师范大学

?2009年

咪唑啉说明书

咪唑啉说明书 杜磊化工一班 1010441111 中文名称:咪唑啉[1] 中文别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英文别名:imidazoline acetate; imidazolineacetate CAS号:504-74-5 分子式: C3H6N2 分子量: 72.109 性状:棕色膏状体 理化指标: 合成原理: 乙酸在高温下与二乙烯三胺反应生成乙烯酸咪唑啉。该反应分两步脱下进行,首先是乙酸与二乙烯三胺在高温下的缩合反应,分子间脱去一分子得到酰胺,然后酰胺在更高温度的作用下进一步分子内脱去一分子水形成咪唑啉五元环。其反应方程如下: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的合成方法: 咪唑啉的合成通常采用脂肪酸和多元胺为原料。这一合成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有较多的介绍,合成工艺过程为: 上述合成工艺路线已比较成熟。合成过程中的脱水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真空法: 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 再升温降压,除去水分,并完成第二步脱水。 (2) 溶剂法: 本方法以甲苯或二甲苯为携水剂, 第一次脱水在常压下进行,通过携水剂与水共沸, 将水从反应容器中带出, 从而推动脱水反应进行。第一次脱水完成后, 再减压升温进行第二次脱水。 真空法和溶剂法均可通过测量反应出水量和产品酸值来确定反应的终点.用于油田注水的缓蚀剂主要是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产品,通过对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改性,开发出针对油田注水水质特点,能有效控制油田中H2S、CO2、O2、微生物等腐蚀因素的缓蚀剂。 咪唑啉衍生物及其改性产品合成工艺路线主要有两条: 乙氧基化反应和季铵化反应。 (1)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的合成(乙氧基化反应):咪唑啉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聚氧乙烯环烷酸咪唑啉; (2)咪唑啉季铵盐的合成(季铵化反应)]:咪唑啉与氯化苄反应生成咪唑啉季铵盐。建华等以多乙烯多胺、油酸、氯化苄、氯乙酸、无水乙醇等为原料,在不同工艺条件和原料配比下,合成了一系列咪唑啉衍生物缓蚀剂。朱驯等以环烷酸、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伯仲叔胺盐,季铵盐(杀菌剂)最常用 咪唑啉(缓蚀剂) 有的用于乳化剂,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 一般基质的表面带有负离子,当带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接触时就会与其表面的污物结合,而不去溶解污物所以一般不做洗涤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皮肤清洁剂)、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①肥皂,水溶液的pH在~ ②烷基苯磺酸钠(LAS直 ABS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ABS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烷基磺酸盐(AS和SAS),琥珀酸酯磺酸盐(渗透剂OT), JFC,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③硫酸酯盐。它与磺酸盐结构的区别在于硫酸酯盐中的硫原子不与烃基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 ,是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混合表面活性剂,一般也将它归在阴离子型硫酸酯盐表面活性剂中。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羟基(一OH)或醚键(R—O—R′)为亲水基的两亲结构分子,由于羟基和醚键的亲水性弱,因此分子中必须含有多个这样的基团—才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这与只有一个亲水基就能发挥亲水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大不相同的。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的影响。 (1)聚氧乙烯型 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包括OP系列和TX系列产品。 OP—10属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TX—10 属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②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平平加O (2)多元醇型 ①失水山梨醇酯,单酯的商品代号叫Span(司盘) ,若把司盘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再用环氧乙烷作用就得到相应的吐温(Tween) ②烷基醇酰胺型尼纳尔(Ninol), 6501、650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结构式C 11H 23 CON(CH 2 CH 2 OH) 2 4.主要是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高文宇2、陈新萍1, 2,高清河2 (1.大庆师范学院 2.大庆石油学院) [摘要]介绍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制备、影响产物收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比较了不同咪唑啉衍生物的缓蚀性能,阐述了其缓蚀机理,最后介绍了咪唑啉类物质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机理;缓蚀性能;缓蚀剂Abstract: the preparation of imidzoline and some key factors of corrosion inhibition that influe nce it,were proposed. Expose the mechanism of co rrosion inhibition ,at last , introduce the curr ent situation of imidzoline and prospect its fut ure. Key words:imidzoline;mechanism of corrosion inhi bition ;inhibitor 前言 咪唑啉学名间二氮杂环戊烯,是白色针状固体或白色乳状液体 [1]。合成初期,咪唑啉主要应用于印染和纺织业,随着人们对它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咪唑啉在酸性条件下有十分优良的缓蚀性能,首次做为缓蚀剂使用是在1946年9月,是一种咪唑啉及其盐的碳氧化合物[2]。

我们所说的咪唑啉类缓蚀剂是以咪唑啉为中间体经过改性的咪唑啉类衍生物。用FTIR对咪唑啉类物质扫描发现其在1600㎝-1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究其原因是有C=N 键的存在,这也是鉴别咪唑啉类物质的重要依据之一。现在,它是锅炉酸洗、油田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缓蚀剂。在美国各油田使用的有机缓蚀剂以咪唑啉类物质最大。 1.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1.1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咪唑啉一般由有机酸和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多乙烯多胺在有机溶剂中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其反应式如下[3]: (1) 反应中所生成的水不利于反应进行。原因有二点:其一,从反应动力学角度,生成的水不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使反应速度减缓;其二,水的存在促使生成产物水解以及其他副反应的进行,导致产品纯度下降。所以合成咪唑啉类缓蚀剂首先需要脱水处理。一般脱水方法有两种: (1)真空法:在该法中反应物在较低压强下混合加热,进行第一次脱水后,程序升温降压除去水分,完成第二次脱水。

粘土稳定剂检索综述

一、粘土稳定剂介绍 粘土防膨剂取自(采油用化学剂的研究进展) 粘土防膨剂分3类: 一类是中和粘土表面负电性的化学剂如聚2-羟基-1, 3-亚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 另一类是与粘土表面羟基作用的化学剂如二甲基二氯甲硅烷; 还有一类是转变矿物类型的化学剂, 如温度在20 ~ 85 e 内,1% ~ 15%的硅酸钾或15% ~ 25%的氢氧化钾可将蒙脱石转变为非膨胀性的钾硅铝酸盐(钾沸石) ; 温度在260~ 310 e 内, 015~ 310mo l/L的尿素或甲酰胺水溶液, 可使膨胀型粘土失去膨胀性。在3 类粘土防膨剂中, 最后一类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粘土防膨剂。 粘土微粒防运移剂 这是一类桥接吸附于粘土微粒和地层表面的化学剂如聚甲基丙烯酰胺基-1, 3-亚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聚-N-乙烯吡咯烷酮等可分别通过粘土微粒和地层表面的负电性与羟基产生桥接吸附, 将粘土微。粒固定在地层表面, 达到粘土微粒防运移的目的。 目前油田常用的防膨剂品种很多, 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前者如氯化甲( KCl) 、氧氯化锆( 或称次氯酸锆, ZrOCl 2·8H2O) 、多羟基氯化铝[ Al 6( OH) 12Cl6]等, 后者如聚季铵、改性聚季铵、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这两者防膨剂各有优缺点。无机防膨剂的优点是耐温性较好, 缺点是防膨效果较差, 用量大, 有效期短; 现有的有机防膨剂优点是防膨效果较好, 用量较少, 有效期较长, 缺点是耐温性较差(取自:稠油油藏新型抗高温防膨剂研制)有机缩膨剂仅在弱酸环境下有效。 粘土稳定剂的类型特点 目前, 粘土稳定剂根据化学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四大类[ 17] :( 1) 无机盐、无机碱类, 这类粘土稳定剂的特点是价格低廉, 使用方法简单, 短期防膨效果较好,缺点是防膨有效期短, 且对抑制微粒运移效果较差[ 18] 。( 2) 无机聚合物类, 其优点是价格较低且有效期较普通无机盐长, 其缺点是不适合于碳酸盐岩地层, 且仅能在弱酸条件下使用。 ( 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 这类粘土稳定剂的优点是吸附作用强, 可抗水冲洗, 缺点是会使地层转变成亲油性, 降低油气相的渗透率[ 19 ] 。 ( 4) 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类, 这类粘土稳定剂与前三类相比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范围广, 稳定效果好,有效时间长, 既能抑制粘土的水化膨胀又能控制微粒的分散运移。且抗酸、碱、油、水的冲洗能力都较强[ 20] 。通常, 用于油田的粘土稳定剂应具备下列几项标准: 1、耐冲洗; o2、砂岩油藏非润湿; 3、相对低的分子量, 以免堵塞油藏孔喉; ?具有正电荷[ 21] 。根据粘土稳定剂的类型特点, 同时考虑到大庆低渗透油田地层中既含遇水膨胀性矿物成分, 又含有运移性矿物成分, 因此确定在粘土稳定剂的研制上, 以有机阳离子聚合物类主剂的粘土稳定剂为研究方向。

表面活性剂解析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加入很少即能明显降低溶剂(通常为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改变 物系的界面状态,能够产生润湿、乳化、起泡、憎溶及分散等一系列作用,从而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的精细化学品。在结构上至少存在亲水基和疏水基两种基团,一个分子中可以同时 存在多个亲水基,多个疏水基。 分类:(1)按离子类型分类: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阳离子、两性(2)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碳氟表面活性剂、含硅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 性剂、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常见阴离子、阳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中英文名、简写及结构 (1)阴离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 (SDBS 或LAS) 弧比一 3 Na (2)阳离子:苄基三甲基氯化铵:Benzyl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TMBAC ) (3)非离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Primary Alcobol Ethoxylate (AE 或AEO) R-O-(CH2CH2O) n-H (4)两性:十二烷基甜菜碱:Dodecyl dimethyl betaine (BS-12)C12H25-N+(CH3)2CH2COO-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1)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芳烃的生产过程: a?以烯烃为烷基化试剂合成长链烷基苯: 反应历程:(质子酸做催化剂) R—CH = CH2 + H+ = R- + CH —CH3 (以AlCl3作催化剂) HCl + AICI3 = H S +—Cl S - ? AICI3 RCh k CH2 + H S +—Cl S - ? AlCl3 = R — + CH- CH V AICI4 — 之后反应: R-CH-CH3 +

表面活性剂溶液特性

第五章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增溶作用胶团催化微乳化 4—1增溶作用 (一)增溶作用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增溶作用是指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液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例子:25℃苯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7g/100g水; 100℃的油酸钠水溶液,苯溶解度为7 g/100g水。 增溶作用的基础是胶束的形成,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形成的胶束越多,难溶物或不溶物溶解得越多,增溶量越大。 缺图 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以后,溶质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并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特点: 1.增溶作用可使被增溶物的化学势降低,使体系更加稳定,是自发进行的过程 2.与普通的溶解过程不同的是,增溶后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等没有明显的改变 3.溶质并非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团簇分散在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 4.由于表面活性剂用量很少,没有改变溶剂的性质,增溶作用与使用混合溶剂提高溶解度不同。 5.与乳化作用不同,增溶后没有新增的两相界面的存在,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二)增溶作用的方式 ①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 如饱和脂肪烃、环烷烃,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紫外光谱或核磁共振谱分析表明:被增溶的物质完全处于一个非极性环境中。χ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增溶后胶束体积变大。 ②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

对于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极性化合物,如长链的醇、胺、脂肪酸和极性染料等两亲分子,则是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 被增溶物的非极性碳氢插入胶束内部,极性头插入表面活性剂极性基之间。 ③在胶束表面吸附增溶 对于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的小分子极性化合物在胶束表面的增溶。这些化合物被吸附胶束表面区域,光谱研究表明:它们处于完全或接近完全极性的环境中。一些高分子物质、甘油、蔗糖以及染料也采用此种增溶方式。 ④聚氧乙烯醚间的增溶 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以这种方式被增溶的物质主要是较易极化的碳氢化合物,如苯、乙苯、苯酚等短链芳香烃类化合物。

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咪唑啉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 化学品中文名称:咪唑啉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间二氮杂环戊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Imidazolidine 分子式:C3H6N2 分子量:72.1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90% CAS NO:504-74-5 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基本无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目前,未见职业中毒报道。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征: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治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 最高容许浓度:前苏联MAC: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本方法参照标准QB/T 2118-1995,适用于由十一烷基咪唑啉衍生的羧甲基型和羧乙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 1、产品分类 产品依引入的阴离子亲水基团分为羧甲基型和羧乙基型两类。 ①羧甲基型,即1-羧甲基氧乙基-1-羧甲基-2-烷基咪唑啉钠盐,其结构式一般表示为: R __C __ __ 2CH 2OCH 2COO +2COONa N CH 2 R=C 11H 23 ( 主组分 )_ ②羧乙基型,即1-羧乙基-1-羧乙基-2-烷基咪唑啉钠盐,其结构式一般表示为: R ______2CH 2OH + 2CH 2COO N CH 2 R=C 11H 23 ( 主组分 )_ 2、产品代号 用产品类型名称汉语拼音的第1个字母及主组分烷基碳原子数组成产品代号如下: SJ11M 羧甲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SY11M 羧乙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 3、标记示例 羧甲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SJ11M )优级品 SJ11M 优级品QB/T 2118

羧乙基型十一烷基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SY11M)合格品SY11M合格品QB/T 2118 4、技术要求 ⑴SJ11M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⑵SY11M的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规定。 表1 SJ11M的理化指标 表2 SY11M的理化指标

一、外观的测定 将试样盛于?15mm 试管中,在室温下目测。遇到不均匀样品,将盛有试样的试管于水浴中加热至70℃,在室温下放置24h 后再目测,如试样仍不符合标准规定,则判该项指标不合格。 二、总固体含量的测定 (一)仪器 ⑴恒温烘箱 可控温度在(125±2)℃。 ⑵称量瓶 ?60mm×30mm ⑶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 称取(1±0.1)g 均匀试样(称准至0.2mg )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转动称量瓶,使试样均匀铺于瓶底。放入(125±2)℃烘箱中,移开瓶盖,干燥3h 。盖好盖,移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重复将称量瓶放入烘箱烘0.5h ,移入干燥器冷却0.5h ,称量。直至两次称量之差小于1mg 。 (三)计算 总固体含量的质量分数X 1按式(4-75)计算: 1001 2131?--= m m m m X (4-75) 式中 m 1——于(125±2)℃恒重的称量瓶的质量,g ; m 2——称量瓶及试样干燥前的质量,g ; m 3——称量瓶及试样干燥后的质量,g ;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并表示至一位小数作为结果。总固体含量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3%。 三、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常用表面活性剂

常用表面活性剂

净洗剂664 性质:黄褐色粘稠液体,具有乳化、润湿、清洗油污等性能,常温、加温条件下均可使用,清洗机器油污效果好,泡沫多。 用途:可代替汽油和柴油清洗金属件,如:钢、铁、铝、铜等,也可用于工序间防锈,并用于电镀、轴承、造纸设备以及毛毯等行业的清洗工序。 用法:可单独使用,使用时视油污轻重程度将上述浓缩体稀释10-30倍使用,如在常温下清洗效果差,可适当加温,清洗效果可明显改善。 注意事项:勿与眼部接触。 包装与贮运:200KG铁桶装,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规格 1:1 型 1:1.5

型 1:2 型 外观:淡黄色粘稠液体淡黄色粘稠液体淡黄色粘稠液体 PH值:≤ 10 ≤10≤1 0 色泽:≤ 400 ≤500≤5 00 总胺价:≤40≤85 ≤135 活性物(%):≥92≥78 ≥68 有效物(%):100 100 100 产品特点:1、具有卓越的发泡、稳泡、渗透性能,在洗涤剂和复合皂中广泛作用产品的泡沫改善剂。2、作为油性原料的乳化剂,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和表面活性剂再制品。3、产品对于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的液体产品,有卓越的增稠作用。4、同时产品具有一定的抗静电调理作用,对皮肤无刺激。 烷基醇酰胺(6502) 烷基醇酰胺(6502)是采用椰子油或棕榈仁油和二乙醇胺缩合反应而成的温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产品具有增泡、稳泡、增稠、去污、乳化、缓蚀、渗透等多种性能,特别是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主要用作净洗剂、乳化剂、稳泡剂。一般用于洗洁精。 产品标准: 酰胺含量:≥78 胺值:≤90 PH值:9.0-11.0 色泽:≤500 外观:淡黄色粘稠液体 新型烷基醇酰胺 主要技术指标: 规格 1:1型 1: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

咪唑啉又称间二氮杂环戊烯,是含有两个互为间位的氮原子及一个双键的五元 杂环化合物。咪唑啉型缓蚀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具有一个含氮的五元杂环,碳支链R和杂环上与 N 成键含有官能团的支链 R1(一般为酰胺官能团,胺基 官能团,羟基等)。 咪唑啉类缓蚀剂在酸洗中被广泛使用,它对碳钢等金属在盐酸中有优良的缓蚀 性能[1]。本试验是在以有机酸(苯甲酸、月桂酸)和多胺(二乙烯三胺、三乙 烯四胺)为原料合成咪唑啉的基础上,研究了咪唑啉季铵盐(IM)与阴离子表 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以及无机阴离 子Br-、I-的协同作用。通过实验结果比较,得到了一种缓蚀性能较好的复配型 缓蚀剂,然后找出了该新型缓蚀剂的最佳应用条件。 咪唑啉季铵盐缓蚀性能的测定 在5%的盐酸介质(50℃,6h)中对各合成样品进行缓蚀性能的测定。 1合成原料:苯甲酸、二乙烯三胺、氯化苄 2合成原料:苯甲酸、三乙烯四胺、氯化苄 3合成原料:月桂酸、二乙烯三胺、硫酸二甲酯, 4合成原料;月桂酸、三乙烯四胺、硫酸二甲酯 合成的咪唑啉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较好,质量浓度达到0.5~1g/L时,缓蚀率能达到99%以上。由三乙烯四胺合成的咪唑啉季铵盐的效果要好于二乙烯三胺,月 桂酸要好于苯甲酸。其中由月桂酸、三乙烯四胺和硫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的4# 样品的缓蚀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样品,其缓蚀率高达99.4%。 这是因为合成各样品的主体药品不同,造成其分子结构不同。分子结构对缓蚀 剂在金属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首先取决于官能团的极性,极性基团与金属表面 的配合作用,发生化学吸附,烃基则对氢离子产生一定的隔离作用。另外,空间 位阻、极性基团的数目等也对缓蚀性能有较大影响。空间位阻小,利于表面活 性剂的吸附和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膜,可增大覆盖度从而增加缓蚀率;但空

表面活性剂分类

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 浊点65-70℃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 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 浊点83-92 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

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 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 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压裂液性能评价-粘土稳定剂

压裂液总结 压裂液是压裂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之一,素有压裂“血液”之称。它的性能除了直接影响到水力压裂施工的成功率外,还会对压后油气层改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压裂液在施工时应具有良好热稳定性和流变性能,较低的摩阻压降,优秀的支撑剂输送和悬浮能力,而在施工结束后,又能够快速彻底的破胶返排,残渣低、并且进入地层的滤失液与油气配伍性好,对储层造成的潜在性伤害应最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施工效果。因此,在优选水力压裂所用的工作液时,应从压裂液的综合性能满足压裂工艺的要求及压裂液应当与储层配伍,对储层造成的潜在性伤害尽可能地小两方面着手,优选出高效、低伤害、适合储层特征的优质压裂液体系。 压裂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有效措施之一。特别适于低渗透油气藏的整体改造。压裂形成具有高导流能力的填砂裂缝,能改善储集层流体向井内流动的能力,从而提高油气井产能。然而,压裂作业中压裂液进人储集层后,总会干扰储集层原有平衡条件,压裂措施本身包含了改善储集层和伤害储集层双重作用,当前者占主导时,压裂增产,反之则造成减产。为了获得较好增产效果,就应充分发挥其改善储集层的作用,尽量减少对储集层的伤害。 一、压裂液对油气层的损害 压裂液是压裂施工的关键性环节之一,素有压裂“血液”之称。它的性能除了直接影响到水力压裂施工的成功率外,还会对压后油气层改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压裂作业中压裂液造成油气层损害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压裂液及其添加剂选择不当造成压裂液与油气层岩石矿物和油气层流体不配伍造成损害;二是压裂液对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损害;三是压裂施工过程中的损害。 1.压裂液与油层岩石和油层流体不配伍损害 1)压裂液滤液对油层的损害 在压裂施工中,向储集层注人了大量压裂液,压裂液沿缝壁渗滤人

表面活性剂作业答案

表面活性剂作业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分类方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团和亲水性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两个部分。 由于它的分子中既有亲油基又有亲水基,所以,也称双亲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即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凡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凡不能离解成离子的叫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按其 在水中生成的表面活性离子种类,又可分为阴离子、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大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元素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生物表面活 性剂等。 2.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 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或临界胶束 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 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 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 溶解温度。 3.表面活性剂有哪些基本作用?请分别作出解释。 1)润湿作用: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气-液和固-液界面张力,使接触角变小,增大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的这种作用。 2)乳化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的这种作用。 3)分散作用:表面活性剂能使固体粒子分割成极细的微粒而分散悬浮在溶液中的这种作用,叫作分散作用。 4)起泡作用:含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在搅拌时会产生许多气泡,由于气体比液体的密 度小,液体中的气泡会很快上升到液面,形成气泡聚集物(即泡沫),而纯水不会产生 此种现象,表面活性剂的这种作用叫发泡作用。 5)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后,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溶 解度显著增加的这种作用称作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6)洗涤去污作用:洗涤去污作用实际上是由于表面活性剂能够吸附在固液界面上,降 低表面张力并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从而产生的润湿、渗透、乳化、分散等各种作用的 综合效果。

咪唑啉缓蚀剂

咪唑啉类缓蚀剂及其缓蚀机理 栾丽君 (武汉纺织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本文综述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基本性质、合成方法及影响产率的因素,及其缓 蚀机理,并探讨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咪唑啉类缓蚀剂;合成;缓蚀机理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and It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Luan Liju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imida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 the synthetic methods and som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yield and it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of the i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Som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mida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were discussed in future. Key words: i midazoline corrosion inhibitor ;synthesis ;inhibiting corrosion mechanism 前言 腐蚀是困扰工业发展的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在众多的防腐蚀方法中, 缓蚀剂因具有经济、高效、适应性强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在石油、石化、钢铁、电力和建筑等领域,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缓蚀剂研究正向高效、多功能、无公害的目标发展。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缓蚀剂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传统缓蚀剂往往对环境有一定危害。咪唑啉缓蚀剂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及周围环境没有危害,属于环境友好型缓蚀剂[2] ,而且咪唑啉缓蚀剂在各种酸性介质中均具有较好的缓蚀性能[3,4],可通过覆盖效应和提高腐蚀反应的活化能来防止氧气和二氧化碳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是一种有效的防腐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生产,其本身也朝着新型、高效、低用量、低毒、环保型的方向发展[5,6]。合理使用缓蚀剂是防止金属及其合金在环境介质中发生腐蚀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护技术。因此,深入研究咪唑啉类衍生物缓蚀剂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对咪唑啉类衍生物缓蚀剂的合成、影响其产率的因素以及缓蚀机理进行评述,并介绍了其发展趋势。 1.缓蚀剂概述 据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新发表的《关于腐蚀与腐蚀试验的术语的标准定义》把缓蚀剂(Corrosion Inhibitor)定义为:缓蚀剂是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中时,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缓蚀剂添加于腐蚀介质中能大大降低金属腐蚀速率的现象,称为缓蚀作用;而这种缓蚀作用的大小通常采用缓蚀效率(简称IE)来表示: %1001%100000???? ??-=?-= V V V V V IE 式中,V 0为未加入缓蚀剂时金属的腐蚀速率;V 为加入缓蚀剂后金属的腐蚀速率。缓蚀效率越大,缓蚀剂的阻碍或延缓腐蚀的效果就越好[7]。

粘土稳定剂

粘土稳定剂综述 1.背景 随着油田的开发,粘土稳定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类越来越多,根据不同的结构及所使用的化学药品不同,在这方面的研制大致可以可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后期,主要用无机盐类粘土稳定剂来防膨;70年代主要用无机多核聚合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粘土稳定剂来防膨;80年代以后,主要开展了用阳离子有机聚合物粘土稳定剂来防膨。 1.1无机盐类 无机盐类粘土稳定剂的种类、特点、使用条件和效果见表1。 表1 无机盐类粘土稳定剂性能对比表 种类化学式特点用量使用条件效果 钠盐NaCl 易离子化、易水化8~10% 高浓度对粘土有防 膨作用,低浓度促 使粘土水化、分散 运移 高浓度有效, 易被其它离 子置换 钾盐铵盐 KCl NH4Cl 离子直径与粘土 构造空穴相当,易 进入空穴中,结合 牢固 3~5% pH=3~7时效果较 好,与30%甲醇配 合使用,效果更好 与粘土结合 牢固,效果都 比较好 氢氧化 钾KOH 易进入粘土空穴 中结合牢固,特殊 化学作用 15~20% 温度22~85℃ 时间24小时 比以上无机 盐更有效的 防膨粘土 氢氧化 钙Ca(OH)2 与粘土反应转化 为铝硅酸钙 随使用情 况而定 温度需要高于 65℃,配合其它处 理剂使用 对砂岩中粘 土防膨好 三氯化 铝AlCl3 离子电价较高,与 粘土吸力强 1~2% 无特殊使用条件 比其它无机 盐防膨好 该类粘土稳定剂货源广、价格低、使用维护简单,但它只能暂时防膨粘土颗

粒,当油层环境变化时,该类粘土稳定剂发生阳离子交换,使粘土恢复至原来的水敏状态,另外,这类粘土稳定剂不可能像聚合物那样产生多点吸附,因此对防止粘土运移效果不明显。该类粘土稳定剂主要用在钻井、压裂、酸化等作业中。 1.2无机多核聚合物 目前,油田上用于粘土稳定剂的多核羟桥络离子主要有两种:羟基铝和羟基锆。多核羟桥络离子类粘土稳定剂可作为长效粘土稳定剂使用,能消除微粒运移和粘土水化膨胀的危害,能处理大面积的储层,但耐酸性差,货源不充分,价格偏高。 1.3 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在水中可以解离出有表面活性的阳离子,能吸附在粘土颗粒的表面上中和粘土颗粒上的负电荷,因此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也能做粘土稳定剂。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都电离出有机阳离子基团,这些有机阳离子基团可取代粘土晶层表面的K+、Na+、Ca2+等金属阳离子而吸附到粘土颗粒的表面上,另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通过分子间力及形成氢键吸附在粘土颗粒的表面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在粘土颗粒的表面以后,阳离子的有机尾部伸向空间,形成一层亲油憎水的吸附层,将水和粘土分开,同时被吸附的阳离子中和了粘土表面的负电荷,减少晶层之间的斥力,从而避免了粘土颗粒的水化、膨胀、分散、运移。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机基团链较长时,就阻止其它阳离子进入吸附的中心,使吸附在粘土颗粒表面上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会被其它阳离子取代。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防膨粘土的效果优于KCl,而且长期持久,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能使储层的水润湿性变为油润湿性,可使水的相对渗透率下降。 1.4 有机阳离子聚合物 有机阳离子聚合物防膨粘土的能力超过无机盐类和无机多核聚合物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类粘土稳定剂,且具有用量少、效能高、吸附能力强、受PH值影响小、对地层适应性强等优点,是近几年来国内外重点研究和应用的对象。该类粘土稳定剂正电荷密度高,当它加入水中后,电离出的有机阳离子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粘土颗粒的表面上,由于有机阳离子聚合物所带的正电荷较多,可以

表面活性剂

一、名词解释 1.表面与界面:界面是指物质的相与相之间的交界面(约几个分子厚的过渡区)。若其中一项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是这样一种物质,它活跃于表面和界面上,具有极高的降低表、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浓度以上的溶液中形成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而具有一系列应用功能。 3.表面活性:这种因表面正吸附而使液体表面张力降低的性质称为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所具有的润湿和反润湿,渗透和防水,乳化和破乳,分散和凝聚,起泡和消泡,洗涤,抗静电,润滑以及增溶等一系列作用称为表面活性。 4.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cmc)。 5.Krafft点与浊点: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一般都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时,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被称为Krafft点。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则不同,它存在浊点(cloud point),即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点。 6.特劳贝(Traube)规则:在稀水溶液中,当c很小时,γ-c略成直线,每增加一个一CH2一基团时,其负斜率约为原来的三倍。 7.效率和有效值:表面活性剂的效率(efficiency)由测定表面活性剂使水的表面张力明显下降至一定值时的所需浓度来度量的。有效值(effectiveness) 是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可能达到的(一般在cmc附近)最小值(γcmc)。 8.酸值: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9.皂化值:是指水解1克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克数。 10.冰山结构(iceberg sturcture):表面活性剂溶于水后,使水中原来的氢键结构重新排列,亲油基周围也形成一“整齐结构”,即所谓“冰山结构”。但这一“整齐结构”随着亲油基相互靠拢/相互缔合过程的发展而破坏。比较有序→比较无序,ΔS增大,ΔH变化不大,ΔG减小的自发过程。 11.水数:将1.0 g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于30 mL二氧六环中,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加水直到溶液混浊,这时所消耗的水的毫升数,即成为水数。水数也用来表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即水数越大,亲水性越强。 12.增溶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存在,使得在溶剂中难溶乃至不溶的物质溶解度显著增加的作用。 13.乳状液:指一种或多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与它不相混溶的液体中构成的分散体系,由于体系呈现乳白色而被称为乳状液,形成乳状液的过程称为乳化。 14.润湿:指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从固体表面或固-液界面所取代的过程。 15.泡沫:气体分散于液体中的分散体系,气体是分散相(不连续相),液体是分散介质(连续相)。 16.表面活性剂的稳泡性:指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产生泡沫之后,泡沫的持久性或泡沫“寿命”的长短。 17.洗涤:从浸在某种介质(一般为水)中的待洗物体表面去除污垢的过程称为洗涤。 20.分散:将固体以微小粒子形式分布于分散介质中,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体系的过程。 分散剂:用于使固体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于液体介质中的低分子或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统称为分散剂(dispersing agent,dispersant)。

高温粘土稳定剂QSH1020 1966-2013

Q/SH1020 1966-2013 代替 Q/SH1020 1966-2008高温粘土稳定剂通用技术条件 2013-07–05 发布 2013-07–15 实施

Q/SH1020 1966-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Q/SH1020 1966—2008《高温粘土稳定剂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 Q/SH1020 1966—2008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改变如下: ——更换了实验用粘土; ——修改防膨率、耐水洗率测试方法; ——增加有机氯含量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采输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田田、林吉生、张仲平、贺文媛、王志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Q/SH1020 1966—2008。 Ⅰ

Q/SH1020 1966-2013 高温粘土稳定剂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温粘土稳定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 HSE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温粘土稳定剂的采购和质量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368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 pH 值的测定 电位法 SY/T 5490-1993 钻井液试验用钠膨润土 SY/T 5358—2002 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 Q/SH1020 2093 油田化学剂中有机氯含量测定方法 3 技术要求 高温粘土稳定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表 1的技术要求。 表 1 高温粘土稳定剂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外观 均匀液体,无机械杂质 水溶性 溶于水 pH(4%水溶液) 6.0~9.0 固含量 ≥25% 防膨率(300℃、24h) ≥80% 耐水洗率 ≥95% 渗透率保留率(250℃) ≥85% 有机氯含量 0.0% 4 试验方法 4.1 外观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目测。 4.2 水溶性 用蒸馏水将样品配成 4%的水溶液,用玻璃棒搅拌 1min,静止 3min 观察,高温粘土稳定剂溶液应 呈均匀透明液体。 1

咪唑啉说明书

陕西日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咪唑啉说明书 一、公司简介:陕西日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前身是西安市日新石油化工厂,位于西安市泾河工业园区,本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油田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技术型企业。公司凭借西安市日新石油化工厂二十多年的技术领先成果和市场经验积累,致力于低成本高性能产品的研究,在行业同类产品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我公司现有油田化学品、炼油厂助剂、油品添加剂和工业循环水处理药剂四大领域三十余种产品,多年来在中原油田、胜利油田、青海油田、新疆油田、延长集团、大庆油田等地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口碑。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海外得以应用。日新公司竭诚欢迎海内外广大朋友与我们精诚合作,共同开发国内外市场,为石油事业做出贡献。 二、拳头中间体:咪唑啉 1、产品简介:本产品是通过有机物化学合成的一种酰胺类化合物。 2、产品用途:原油、天然气开采、集输过程的防腐。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精制、加氢裂化装置中分馏塔顶、冷凝冷却系统的防腐。低中硬度、中高碱度、低浓缩倍数下运行的冷却水系统的防腐。油田污水处理及回注水系统的防腐。综合含水量、CO2较高的集输干线和油井的防腐。 3、理化指标:

油溶性咪唑啉 外观含量(%)密度(g/cm3)凝点(℃)闪点(℃)溶解性 棕红色液体≥90 0.90-1.00 ≤-8 115 ~ 125 易溶于柴油(或航空煤油)

水溶性咪唑啉 外观 含量(%) 密度(g/cm 3) 凝点(℃) pH 溶解性 棕红色液体 ≥90 0.96 ~ 1.00 ≤-8 8-9 易溶于水、醇

4、使用方法: 油溶性咪唑啉——咪唑啉25 :柴油(或航空煤油)75 水溶性咪唑啉——咪唑啉25 :水75 5、包装与贮存: 本产品采用塑桶包装,每桶净重200kg.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有效期一年。 6、安全 避免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否则用大量的清水冲洗。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分类资料讲解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 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伯仲叔胺盐,季铵盐(杀菌剂)最常用 咪唑啉(缓蚀剂) 有的用于乳化剂,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一般基质的表面带有负离子,当带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接触时就会与其表面的污物结合,而不去溶解污物所以一般不做洗涤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皮肤清洁剂)、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①肥皂,水溶液的pH在9.0~9.8 ②烷基苯磺酸钠(LAS直 ABS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ABS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烷基磺酸盐(AS和SAS),琥珀酸酯磺酸盐(渗透剂OT),JFC,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③硫酸酯盐。它与磺酸盐结构的区别在于硫酸酯盐中的硫原子不与烃基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 ,是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混合表面活性剂,一般也将它归在阴离子型硫酸酯盐表面活性剂中。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羟基(一OH)或醚键(R—O—R′)为亲水基的两亲结构分子,由于羟基和醚键的亲水性弱,因此分子中必须含有多个这样的基团—才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这与只有一个亲水基就能发挥亲水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大不相同的。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的影响。 (1)聚氧乙烯型 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包括OP系列和TX系列产品。 OP—10属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TX—10 属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