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活动教案李丽梅

绘本教学活动教案李丽梅

绘本教学活动教案

李丽梅

活动名称:绘本阅读《眼镜公主》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

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爱护眼睛的

做法,感受故事的有趣。

重难点分析:重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自制大的《眼镜公主》绘本书、故事课件等

活动过程:

1、导入:谈话:问:“你读过哪些绘本图书?是什么名字?”

2、教师介绍今天要读的图书《眼镜公主》,猜猜为什么要叫眼镜公

主?

3、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大家笑着叫她眼镜公主),

提问:公主为什么戴上了眼镜?公主的眼睛不好时闹了哪些笑话?后来怎样了?

4、再讲述后半部分,提问:“眼镜公主戴上眼镜以后造成了哪些不便?

公主怎样做的?大家给了她哪些建议?后来公主怎样了?她为什么把眼镜挂到墙上?

策略:利用大图书讲述故事情节。

5、游戏:打圈叉,教师设计关于保护眼睛的问题,幼儿认为对的在头上打圈、认为错的打叉。

6、利用课件和幼儿一起复述故事。

浅议如何进行绘本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浅议如何进行绘本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摘要】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绘本教学逐渐成为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一部分教师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绘本教学的内容,依旧有没有摆脱传统教学对自身的影响,在盲目的利用绘本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指导策略和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阐述,希望对绘本教学今后的应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绘本阅读集体教学教学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了绘本教学,但面临绘本资源有限,班级规模太大、幼儿人数多等因素,致使很多老师不知道怎样来设计绘本课,也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教师对绘本盲目选择、目标把握不准确、教学设计单一和过程平淡,使得教学效果也显得不理想。这样对幼儿的成长起不到作用,甚至会阻碍孩子的发展。那如何展开绘本教学,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很重要。 二、绘本和绘本教学设计的定义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 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源于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 绘本教学: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而绘本教学设计则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以开展的具体绘本为例,根据教学设计的构成和相关理论,对形成一个好的绘本教学设计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探讨。 三、绘本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挖掘绘本的价值,制定多元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绘本教学的目标更要紧抓绘本的隐线,多元化开展。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去挖掘绘本的内在价值。 (1)研读绘本,分析绘本的内容倾向,抓重点制定目标。 (2)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疑问制定下一次活动的目标。 (3)尝试利用绘本创设情境,制定多种活动目标。 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是一本讲述“爱”的绘本,作者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加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将“爱”这的主题诠释得完美无瑕。因此,我会很直观地把爱是要大胆地说出来,学习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进行一个以情感为主的社会活动。但除了这个目标之外,我还利用它开展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经过认真地研读绘本,我发现了绘本蕴含更多的教学点,归纳总结如下: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所体现的浓浓的爱。 (2)用各种方式表现“爱”。 (3)知道爱是要大胆地说出来的,学习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4)尝试使用短句“××有多×,我就有多爱你” (5)能大胆地参与讨论并表述自己的观点。 (6)根据“爱”的主题展开“我和妈妈谁的爱多”的辩论赛。

中班绘本阅读教案

中班绘本阅读活动 ----《嗝!哈啾!噗!》学科:语言 设计意图: 中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利用图书,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的技能。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中班绘本阅读活动《嗝!哈啾!噗!》读书对于幼儿来说是

一种快乐,因此,好的绘本犹如一粒种子,撒播到孩子的心田,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嗝!哈啾!噗!》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更是一本“知识性”与“趣味性”相互融合的绘本。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绘本,在活动中,我以声音线索作为绘本的切入点,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将看似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实现绘本教学由“点”“线”“面”到“立体”的飞跃。 中班绘本阅读《嗝!哈啾!噗!》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发现人体会发出各种声音,初步了解发出这些声音 的原因,并能用简单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以声音为线索,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绘本内容,养成良好 的阅读习惯。 3、尝试模仿各种声音,体会与同伴一起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嗝!哈啾!噗!》绘本书15本。 重点:发现人体会发出各种声音,初步了解发出这些声音的原因,并能用简单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难点:以声音为线索,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绘本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声音”(目标1) 1、请幼儿听各种动物的声音 提问:你能猜出这都是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吗? 2、探索身体会发出哪些声音

师:“除了小动物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哦!” 二、通过观看ppt,进行重要页面的导读(目标1、2) 1、观察前环衬,引入重点页面的导读。 师:“小魔女玛丽和几个小伙伴玩游戏的时候身体也发出了声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观察前环衬,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猜猜他们玩的什么游戏?”(捉迷藏) 2、和幼儿一起观察重点页,引导幼儿大胆猜想讲述。 三、幼儿自主阅读(目标1、2) 师:“刚才那些小朋友都藏在这本书里,现在请大家再去找一找,书里还藏了哪些小朋友?他们会不小心发出什么声音?”(提醒两人合作看一本书) 1、幼儿分享阅读,教师巡回与幼儿交流。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教案案例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猜猜我有多爱你》 设计思路: 暑假里,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阅读了很多图书,并在开学后午后阅读时与同伴一起分享交流经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有几个孩子边看书边手舞足蹈,出于好奇我关注起了这群孩子,原来是围着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的书。于是我就完整的阅读了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故事,原来爱还可以这样来表达。包括我在内,在如今的孩子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都当作理所当然,只习惯于接受爱,却从来不会表达爱。“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一句普通的话语,让人觉得无比的温馨,因为这是发自肺腑的爱的表达。 针对大班孩子能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年龄特征,在捕捉了孩子现实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孩子现有的语言、动作发展的水平后,我设计了《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阅读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和动作大胆表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感受小兔子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乐意表达自己对周围人的爱。 活动准备: 《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介绍封面、引出主题 老师带来了一本大书,书中有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有多爱你”。 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对话 1.出示书本第一页,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师:书上有谁?小兔子问了妈妈一个什么问题? 2.出示书本第二页至第六页,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猜测故事情节,学说角色对话。 ①小兔子做了一个什么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想告诉妈妈什么?

②妈妈听了小兔子的话会怎么说?怎么做? 三、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的完整性及浓浓的母子亲情。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小兔子表达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你们爱妈妈吗?你们能用小兔子的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五、师生互动,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①故事里的小兔子用语言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达? ②小兔子又用了什么方法?它想要干什么? ③今天,这里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请你们用动作去表达对老师的爱,相信你们一个小小的拥抱,会换来老师给你们的更大、更多的拥抱。 大班阅读教学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绘本画面的观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小弟的心理活动。 2.能在问题情景中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象。 3.通过阅读活动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并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绘本课件,苹果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绘本封面。 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小老鼠长得怎么样? 2.他叫鼠小弟,他望着苹果树,在想些什么呢? 3.这本书的题目叫《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鼠小弟能吃到苹果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看图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1-4),引导孩子观察表述。

绘本教学活动注意事项

浅议如何进行绘本集体教学活动设计 一、绘本和绘本教学设计的定义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在绘本中,图画不再是文字的点缀,而是图书的命脉,甚至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有绘画来讲故事。 绘本教学: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而绘本教学设计则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需求,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形成教学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教学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规划过程和操作程序,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此,我以开展的具体绘本为例,根据教学设计的构成和相关理论,对形成一个好的绘本教学设计需要完成的内容进行探讨。 二、绘本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挖掘绘本的价值,制定多元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是教学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绘本教学的目标更要紧抓绘本的隐线,多元化开展。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个方面去挖掘绘本的内在价值。 (1)研读绘本,分析绘本的内容倾向,抓重点制定目标。 (2)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和疑问制定下一次活动的目标。 (3)尝试利用绘本创设情境,制定多种活动目标。 以《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这是一本讲述“爱”的绘本,作者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间充满趣味的对话,加之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将“爱”这的主题诠释得完美无瑕。因此,我会很直观地把爱是要大胆地说出来,学习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学目标,进行一个以情感为主的社会活动。但除了这个目标之外,我还利用它开展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经过认真地研读绘本,我发现了绘本蕴含更多的教学点,归纳总结如下: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所体现的浓浓的爱。 (2)用各种方式表现“爱”。

大班绘本教案:花格子大象艾玛

大班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观察并理解画面的内容,感受艾玛与同伴的不同之处。 2、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学会尊重、欣赏别人和自己不一样的地方。 3、能根据故事情节大胆的猜测故事的发展,乐于参加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花格子大象艾玛》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比较观察图片,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出示第一张图片(图片上有各种各样的大象),让幼儿仔细观察,提问: (1)图上是什么动物?他们都长得一样么?哪里不一样? 总结:这些大象都不一样,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叫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自己的特点。(2)小结:这一群象,他们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高,有的胖,有的瘦。这些象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很快活,他们全是一种颜色。 二、引出主人公艾玛,讲述故事。 师:有一只大象名叫艾玛,艾玛是一只非常特别的大象,他和其他的大象不一样。小朋友猜一猜艾玛是一只怎样的大象?他跟其他大象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图片幼儿观察)艾玛身上有哪些颜色?艾玛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五颜六色的花格子)艾玛身上不是大象的颜色,艾玛是花格子大象,当艾玛发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时,艾玛的心情怎么样?他会喜欢自己的与众不同吗?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 艾玛是大家的开心果。他经常和他们一起开玩笑。每次哪怕只有一点点笑声,也总是艾玛引起来的。 有一天晚上,艾玛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在想心事,就是不想再跟大家不一样。“谁听说过世界上有花格子的象呢?”他想:“怪不得大家笑话我了。”早晨趁大家还没醒,艾玛就悄悄地溜走了。 艾玛一路上经过森林,遇到其他的动物。他们看到艾玛都说:“早啊,艾玛。”艾玛也总是微笑地回答:“早安。” 师:艾玛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心情是怎样的?(有点伤心,因为他和大家的颜色不一样)晚上,艾玛翻来覆去睡不着,艾玛有什么心事?艾玛想变成跟其他大象一样的颜色,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教案

小班绘本教学:《挤呀挤》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绘本《挤呀挤》中小动物们形象逼真,动态鲜明,一个一个出场,挤到小床上的情景十分有趣。书中虽然没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动物们滑稽搞笑的动作和表情以及图书对故事连续性、动态性的表现,都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幼儿乐于描述和模仿书中动物的动作,完成游戏性的学习。所以我们把绘本《挤呀挤》放在小班年龄段,因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不容易集中,接受知识速度较慢,故设计了两个活动课时。通过绘本教学,结合游戏,重在让幼儿在观察、讨论中推测,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的自主建构性、自我完善性。

绘本内容: 第一课时活动目标: 1. 体验与同伴一起拥挤玩乐的快乐情绪。 2. 学习自己看书,乐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对图画的理解。 3.知道故事的名称和一些角色,能辨别并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能大胆地模仿、 表扬动物的动作。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小书,小床一只,绘本PPT,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善于观察,发挥想象并乐于表达。 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较为准确的表现故事对话。 活动过程: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的宝宝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漂亮的小房间,舒适的小床,软软的小花被,这一切构成了宝宝安安静静的小世界。当宝宝离开一小会回来时,他的房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小小的世界里会发生些什么呢?一起依旧安安静静吗?那可不一定哦!一起开始好玩的旅程吧。 一、经验反馈,游戏体验(导入) 1. 出示小床,让幼儿反馈已有经验。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你家里有几个人睡 在一张床上? 2. 请幼儿由一个到一组再到全班逐一站到用桌子围起来作为边界的、较为封闭 的空间,体验越来越拥挤的感觉,并让幼儿自由讲述这种感觉。 3.播放封面PPT,出示图书,请幼儿观察封面:上面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呀?怎 么啦? 二、铺垫 自主阅读图书幼儿自由自在地看书3分钟左右,鼓励幼儿找喜欢的一页仔细看 看、自言自语地说说自己看到的,并注意不影响同伴。 三、集中交流,深入展开

大班语言教学案例

大班语言教学案例:《云儿和风儿》 设计思路: 秋天的天空是迷人的,云儿在湛蓝的天空中千变万化着:它们时而变成小船,时而变成小鸡,一阵风吹来,它们又如一群调皮的孩子,转眼间,逃得无影无踪。这些变幻无穷的云朵,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无限遐想,同时,也让孩子们在不经意中发现了秋天的秘密,感受着秋天的美丽。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借助散文诗中的美妙意境,启发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玩玩中,了解、感受风儿给云儿所带来的变化,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散文诗的兴趣。通过图片、课件,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通过自由创作游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具体内容,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使孩子更喜欢作品…… 教材分析: 《云儿和风儿》这首散文诗,篇幅短小精悍,语言优美,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秋天的风儿给云儿带来的各种变化,其中,散文诗前面和后面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天上的云儿真有趣,天上的风儿真能干”,中间三句描述了云朵的变化,每一句都从云儿变成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在干什么?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幼儿理解和感受,便于幼儿记忆和朗诵。活动目的: 1、在倾听朗读中理解散文诗内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尝试按作品提供的线索,想象和仿编散文诗。 3、感受天空云朵变化的奇妙,激起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与诗文相关的课件、图片、白云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大家一起来猜猜,好吗? 1、师念谜面,引导幼儿猜谜。 谜面: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絮,有时像鱼鳞。是什么?(云儿) 2、那跟老师一起去看云儿吧。 (1)看看这朵像什么?这朵像什么?还有这个呢? (2)这天上的云儿可有趣了,想一想:是谁让他们变的一会像这个,一会像那个的?(风儿) 二、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1、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就是关于云儿和风儿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1)谁来说一说散文诗中的云儿变成了什么? (2)为什么说天上的云儿真有趣呢?(云儿能变成很多东西) (3)云儿怎么会变成这么多有趣的东西呢?(是风吹着它变的)风儿的本领大不大!让我们来夸夸它们。 2、吹呀吹,云儿变成小白船。小白船会在天上怎样呢?大狮子、小娃娃会干什么呢?让我们再听一听散文诗。 三、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 1、吹呀吹,云儿变成小白船、小白船怎样了呢? 2、吹呀吹,云儿变成大狮子,大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学一学狮子的样子。 3、吹呀吹,云儿变成小娃娃,小娃娃在干什么呀?

美丽的梦想绘本教学设计

《美丽的梦想》绘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阅读绘本的乐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2、学会听故事和观察画面,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自由的猜想。 3、感受梦想的美好,在了解绘本中动物的梦想后,进行迁移,说说自己的梦想.并能仿照绘本中的语言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梦想的迁移,谈自己的梦想与写梦想。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4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诉说梦想,拉近距离 1、板书:梦想(指名读),你们有梦想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个美丽的梦想,黄老师就曾经有过许多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梦想也改变着,你想知道吗? 2、说曾经的梦想。童年……小学……中学……现在。有趣吗? 3、德国有位着名的作家,叫米歇尔,就曾经写过一本关于梦想的绘本。里面装着许多美丽的梦想,让我们赶紧走进绘本,去认识那里可爱的动物朋友。 4、出示封面,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始,师讲述自己曾经的梦想,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绘本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对绘本产生了好奇,这个情感的基础,是下面教学的基础。) 二、初读绘本,感受趣味

(一)疯狂的小羊 1、出示“小羊图”,你看到了什么?(一群小羊在草地上吃草) 知道我们要去看哪只小羊的梦想吗?(希望今天我们的课堂上,你能学会看着别人说话的好习惯)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温顺的小绵羊、柔软的毛发、卷卷的毛发)想知道它的梦想吗? (温顺) 2、出示图1 “我真想变成一只疯狂的小羊, 弯弯的毛毛激情四射, 吉他响得能震聋耳朵。 瞧……” A:指名读。(正音:疯狂 激情四射 震聋)跟老师正音 瞧,你想看他此时的样子吗? 3、出示图2 小羊在干什么?(唱歌、弹吉他)哦,原来它是想当一个歌手啊。它还有许多崇拜者呢。 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羊?(看以用里面的词语)(疯狂的、激情四射)板书。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哪知小羊能把疯狂用朗读表达出来。 (我听出了你的疯狂。从表情我就能感受到你的激情四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采取的是从直观的画面到抽象的文字的认知顺

幼儿园阅读指导案例

幼儿园阅读指导案例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对幼儿的培养也越来越早、越来越严,很多家长都重视幼儿的早期阅读。然而不少家长对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设定不科学,致使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受到严重打击。本文就以一名大班幼儿的阅读为例,谈谈如何改善早期阅读教育问题,提高早期教育的质量。 【案例描述】 小美是一位大班的女孩子,本是一个活泼可爰,能力较强,且凡事都挺积极的孩子。进入大班以后,父母突然对她较严格的要求,在家里也给小美买了图画少文字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故事书。从此,小美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的游戏和故事课上小美总是表现得很活跃,但之后她好像对游戏,故事,图画书都失去了兴趣。一次故事课上,我希望由小朋友来给大家讲故事,让他们锻炼一下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当我问到有哪位小朋友想上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时,大部分小朋友都举手了,除了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当然还有小美。小美最近都没有什么活跃的举动,我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引导和帮助能提起她的兴趣。当我向全班小朋友说:“小美,你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吗?以前你的故事都是很精彩的哦!”所有小朋友都鼓掌欢迎小美来讲故事,小美很扭捏的站在前面,半天羞红了脸,也没有开始讲她的故事……

【案例分析】 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在其著作《孩子是脚,教育是鞋》中提到:“鞋对于脚而言,适合的才是好的。一双鞋子无论看起来多精美,如果妨碍了脚的自然生长,就不能算是好鞋子。孩子就像一双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教育者则是要给这样的脚儿造鞋的人。我们要给予适合孩子的教育,就必须要忘我地感受、了解、研究孩子,成为尊重孩子需要的制鞋人。”诚然,家长、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发展规律,并在吃基础上开展科学的教育,让幼儿身心获得最大的发展。 首先,在教育方法上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所需。每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因此大班孩子的家长都开始迫切要求孩子在上小学之前能多认识一些字,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大班的孩子需要做好入小学的准备,以顺利适应小学的生活,但大班的幼儿仍处在最天真烂漫的时候,爰玩爰闹,游戏仍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在玩中学仍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需要继续推行。 其次,在课程资源上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所需。幼儿处于对什么都好奇的阶段,因此课程资源要求新求变、丰富生动、难易得到。比如在书籍的选择上,孩子读的书,要让孩子自己去选,有时候家长认为不适合的书说不定却是孩子们所喜爰的。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也可以刺激幼儿的情绪,体验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语

(完整word版)大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

大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母鸡萝丝去散步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尝试根据画面提供的细节预测故事的发展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故事内容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3)学看大图书,萌发阅读图画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绘本、PPT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猜测故事的情节。 1.出示图书的封面(PPT1):“今天杨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叫《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是母鸡萝丝生活的农场(PPT2),瞧!母鸡萝丝迈着轻盈的步伐,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这美丽的农场美景。” 2.(PPT3)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母鸡萝丝要去散步了,它快乐地走着,可在这快乐的背后,却藏着危险。看!(出示有狐狸尾随的完整封面PPT4)母鸡萝丝知道背后的危险吗?猜猜它最终被狐狸吃掉了吗?(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猜测) 二、认真观察图片的细节,并尝试根据观察来猜测故事的情节发展。 1.第一次尝试根据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 1)教师讲述故事的第一、二页:“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出来散步了,一只饿得发慌的狐狸正悄悄地跟在它的背后。萝丝走过院子,你在这幅画面里看到了什么?” 2)“母鸡萝丝会被吃掉了吗?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请来猜一猜,说一说。”(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发展)狐狸一脚踩到了钉耙,钉耙一个反弹,狠狠地打到了它的脸上。哎!真是虚惊一场!那母鸡萝丝知道身后发生的可笑的事情吗?(不知道) 2.出示池塘、干草堆、磨房、篱笆和蜂箱的图片(PPT)分组猜测 1)“萝丝散步还绕过了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了篱笆、钻过蜂箱,在这些地方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样有趣的事情呢?请你先挑一幅画面仔细观察一下,再来猜测故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幼儿自由交流 3)教师每幅图片选择个别幼儿讲述。 它继续往前走,绕过池塘,瞧,狐狸这次离它更近了,当时还有哪些小动物在场?(蝴蝶、青蛙、小鸟) 把你自己当做它们,想想它们当时会怎么说?(提醒幼儿大胆想象说) 可是,当时的场景太吓人,它们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这只可怜的母鸡,这回估计没救了。 突然,狐狸脚下一滑,“扑嗵”一声,一头栽到池塘里,水花四溅,差点把狐狸淹死。这只倒霉的狐狸啊!没捉到母鸡,倒弄得自己像个落汤鸡。 接着,母鸡又经历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呢?我们看着图一起来说一说吧! (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讲述画面背后的故事。) 萝丝翻过干草堆,狐狸扑了上来,可它一头扎了进去。 萝丝经过磨面房时脚钩住了一根线,狐狸扑上来时,上头的一袋面粉正好浇了下来。 萝丝钻过栅栏,狐狸扑了上来,可它跌到在栅栏这边的手推车里。 萝丝从蜂箱下面走了过去,可那辆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了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师讲述:母鸡按时回到家吃晚饭。 三、师生完整阅读,感受作品的幽默和风趣。 1.师生一起看课件,完整地讲故事。(可以请个别幼儿讲述)欣赏故事视频。 四、延伸活动.表演故事。

最新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教育随笔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教育随笔 简单的绘本教育,让幼儿轻松看懂故事。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教育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生导航。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引导幼儿爱上阅读,我们责无旁贷,而绘本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那么如何让幼儿接受绘本并且爱上绘本?如何在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中,利用优秀的幼儿绘本读物,让幼儿快乐阅读呢?根据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开展了《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研究》的课题研究,尝试将绘本内容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对绘本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分享是幼儿将自己的所有物或所支配的物品或者事件,欢乐、幸福、好处,机会等与别人一同使用,体验的行为,如图书、玩具、食品,一件好玩的事等。在工作中我们教师也始终将分享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案例:在园内绘本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绘本故事教学《快乐的森林舞会》。通过欣赏、理解了绘本故事,幼儿懂得了要与小伙伴分享、友好相处。活动结束第二天,班中的刘心怡小朋友

就带来了好多糖果,开心地对我说:“刘老师,我把糖果和小朋友分享。”接下来的几天,班中的一些孩子都陆续带自己喜欢的物品和伙伴分享。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开心着自己的绘本故事教学给与孩子的道理启示。可是在今天的分享活动中,却令我深思:苗子童开心地将自己带来的零食一个一个地小伙伴分享着,当他走过冯梦娇小朋友身边时,却没有将零食分给她。我悄悄地问他:“你怎么不和冯梦娇分享呀?”苗子童一本正经地说:“她今天表现不好,老是欺负小朋友,我不想和她分享。”看着苗子童一副不开心、甚至难过的表情,我沉思了…… 反思:对于幼儿来说,分享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孩子的分享有着“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他们的分享缘由是什么?分享过程开心吗?分享结果满意吗?幼儿能否真正理解分享的道理呢?这值得作为老师的我们沉思。 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教育随笔【第二篇】:教育随笔 新《纲要》中儿童的早期阅读能力培养已被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作为儿童早期阅读材料的新生力量——绘本,以其出色的创意、联想,幽默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到孩子的喜爱。 绘本读物一词来自日本,中国也叫图画书,但中国指的图画书还包括带有插图的书,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绘本读物是有所区别的。在低幼绘本读物中,既有美术的色彩、线条、构图形成的视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我和情绪小怪兽交朋友 示范小学刘玉芳 教学背景:原本被喻为“万兽出笼”的快乐寒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变成了“困兽在笼”。自觉隔离期间有限的活动场地、重复单调的生活、加上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消息阵阵袭来,孩子们心智尚弱,理解的能力有限,对这样的“困兽生活”难免会有一些情绪波动,这节课借助绘本为孩子注入温暖而平和的力量、结合时事增强孩子认知情绪的能力,并学会调适自我情绪的一些简单方法,从故事引向生活,引向阅读,让生命的基石变得更加坚实而厚重。 适用年级:小学低段1-2年级 教学目标: 1.借助绘本故事了解人的两大情绪及其存在的作用,引向阅读自学其他三大情绪。 2.了解疫情期间会引发我们哪些情绪上的波动,我们又该如何调适。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示范小学的刘玉芳,今天呀玉芳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两个有趣的朋友,他们叫“情绪小怪兽”。现在你们先仔细看看屏幕,你发现小怪兽藏在哪里了吗?他们长的什么样? 二、认识害怕 当我们满心欢喜的准备享受快乐的寒假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肆虐,那一直躲在我们心底的黑色小怪兽也被唤醒,它叫害怕,害怕是黑色的,害怕让你觉得像是被黑暗包围、非常

无助。害怕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变小了,什么事情也做不到…… 面对每天感染人数的上升,听到大人们的谈论,我想孩子们既感到害怕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孩子们你们这点做的非常棒,当害怕来临的时候逃避并不是好办法,真正的办法是去了解它、面对它。我想知道有多少爸爸妈妈们已经告诉你们这场疫情的来源了?非常棒,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们已经告诉了你们,请替我给他们点个赞,如果你还不太知道,那就随着玉芳老师一起听一听了解一下吧。 我们从蝙蝠的角度了解了这场疾病的来源,我们都害怕生病,害怕失去健康失去生命,那就要更加懂得尊重万物的生命。我们心里害怕这只小怪兽是一种面对危险提前防御的机制,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它的存在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存。比如我们见到蝙蝠、蛇等动物感到害怕,我们就会减少和它的接触,也就减少了感染病毒的机会,害怕这种情绪存在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自然。 可是当传染性病毒扩散已经发生时,光害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我们该如何做呢?全国绝大数的人们选择了勇敢的面对,我们的医护人员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小朋友,当病情来临之时,他们用使命和担当坚守防御的第一线,我们普通人在此时更应该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守住家门,减少外出感染的机会,保护好自己,勤洗手,用耐心和定力坚守防御第二线。 也许小朋友会说:“玉芳老师,听了你的话,我了解害怕,可是我真不喜欢它在我心里跑来跑去……” 三、认识平静 要想和害怕这只情绪小怪兽交朋友,你首先得学会了解它、面对它,然后安放在心里的小角落,别让它占据你的大脑,这时候你可以

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教学案例

关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细节 ——大班绘本教学案例《公主殿下来的那天》 案例背景: 《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而数学绘本在绘本教学中又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数学绘本的魅力在于是集图画书、数学书、故事书于一体的。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的故事中村民们为迎接公主殿下的到来而忙碌,为了招待公主,村民们决定拿出自家最大最好的物品,可是不知道哪个是最大的?于是故事中就有了不一定要标准的单位,只要有临时单位就很容易测量出事物的面积的结论,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能让孩子们学习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方法。但同时故事的结尾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小小的惊喜,虽然公主殿下没有来,但村里的女孩子都成了公主,成为了她们最幸福的一天。 案例描述和分析: (第一次实践) 目标分析: 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语言领域: 活动目标: 1.观察绘本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在看、猜、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 2.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学习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方法。 活动重点:

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 活动难点: 初步学习面积比较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操作材料、表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小灯笼,她将带我们一起走进书本,聆听她身边所发生的故事。 我的思考:整个绘本是以第一人称:“小灯笼”她的叙述而开展的,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以小灯笼的角色带领孩子们进入绘本阅读活动。 二、师幼共读 1.阅读第1页至第3页,感受村民们为公主准备物品的美好心愿。 (1)第1页,王宫里的卫士给爷爷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写了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要来我们村游玩,是谁来我们村游玩呢?(阅读第一页) 我的思考:由于绘本中的“公主殿下”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所以在活动前我和孩子们有了一次关于“王宫里住着谁?”的谈话,但在活动中当我提到会是谁来村庄游玩时,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到了。与我预想的有点不一样,可能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值得我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好好的去思考。 我的行动:静观事态发展,不主动引发更多幼儿对此问题的关注。并按照既定计划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2)公主殿下要来了,我们都很开心,那我们当然要为公主殿下准备一下喽!(出示封面)今天的故事就是《公主殿下来的那天》。 (3)第2页,爷爷动员村民从家里带来给公主殿下使用的物品…….“因为要给公主殿下使用,所以要带来最大、最好的。” (4)第3页,那天下午,村庄里吵闹的很。村民都坚持自己家的物品是最大、最好的。怎样才能知道谁家的最大最好呢?这时,爷爷大喊一声:“安静、安静!我们按顺序摆放,比较一下! 我的思考:当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那家最大最好呢?”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很快耀祖小朋友就提出了:比一比,的方法?于是我顺势着追问:那怎样来比较呢?这次孩子们的回答更加稀奇古怪了。于是我就提出来看爷爷和小灯笼是怎样来做的,很自然的衔接到下一个环节中。

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文化意识元素乃至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元素,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材料如图所示: 我的设计思路:我打算把它设计成一个拓展性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在进行完简单的听、说、读的任务以后,掌握了基本的句型、达到了一定的运用能力,所以我想让孩子们用英语绘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插图和文字进行编辑,页数不限,3页,5页都可。因为我们的孩子4人一组,所以每人一个任务,既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而且交换绘本阅读又能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事半功倍。这种绘本也可以很好的保留下来作为一种课外阅读材料,对低年级的学习也会很有帮助。低年级可以用插图和简单的词语创造自己的绘本。因为孩子们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同学擅长绘画,有的孩子擅长电脑,有的孩子善于配文字,有的擅长评价,

所以小组内部也可以用流水作业的形式进行分工,要是电脑玩的好,也可以做成电子绘本的形式,当然老师只是给予建议和指导,决定还是孩子们自己做。 绘本的基本形式:图+文字,图可以是自己画的,也可以是打印后裁剪粘贴上的,也可以是照片都可以,简笔画的效果很不错,可以尝试。 这里是我在教外研版三年级起点第六册Module 6 TRAVEL时,我让孩子们做了很多PPT,有插图和文字,并且发到了自己的邮箱里,每天都会有两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讲自己的旅行,很多同学都非常的感兴趣,也学到了很多城市的人情风貌。 例:介绍第一幅图来自北京的 文字:This is a map of China. I’m from China. I live in Beijing.(北京用笔圈出范围)It’s in the north of China. It’s the capital of China. Beijing Opera is very famous.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案例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案例《好饿的毛毛虫》 永清县养马庄中心小学王艳苓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感悟故事创意,获得阅读快乐,产生持续阅读的愿望,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2、引导幼儿尝试用图表的方式表达、迁移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建立初步的读和写的信心,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好饿的毛毛虫》。 2、毛毛虫吃过的实物图片一套,色彩标志与数字卡片一套。 3、《幼儿习得手册》下学期2册2——3页》。 活动一:多重阅读,初步认识作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小毛毛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毛毛虫) 这只毛毛虫又瘦又小,它是一直好饿好饿的毛毛虫。小毛毛虫饿了,它会自己找吃的吗?它会吃什么?吃多少呢?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二、猜想故事内容 幼儿翻看《幼儿习得手册》,提醒幼儿从前往后仔细观察画面,猜猜故事内容。S三、幼儿讨论故事内容 幼儿自由结组,和同伴一起看图,讨论故事内容。 三、集体阅读 老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图上画了什么?会是什么意思呢?是这样吗? 四、听故事录音 小朋友听故事录音,提醒幼儿边听边指相应的画面。 五、找对应画面 幼儿听故事指相对应画面。 六、讲故事 和幼儿一起看书,完整的讲一遍故事。 活动二理解作品,感悟故事创意 一、幼儿讲故事 请两名幼儿边指点画面,边讲故事内容。 二、分组讨论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认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老师参与到幼儿的讨论中去,倾听、鼓励、启发、指导。提醒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及时地用图片或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集体讨论 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幼儿补充。同时,老师将幼儿发现按不同的线索,同于表的形式加以概括:1、从时间上说,故事从一个星期开始,到下一个星期日,又过了些天。 老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按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列。 2、小毛毛虫的成长过程:一个小小的“蛋”——又小又饿的毛毛虫_-------………又肥又大的毛毛虫——茧——一只漂亮的蝴蝶。 老师可让一名幼儿到前面来,把相关的小图片按毛毛虫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到下对应

(完整版)英语绘本导读课教学设计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英语绘本导读课教学设计 一、绘本简介: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是一本充满了诗情与创意的儿童绘本。绘本讲述了一只毛毛虫的故事。如果说有一条虫子能一路畅通无阻地从一个国家爬到另一个国家,那么就是它了!三十多年来,这条从艾瑞克?卡尔手里爬出来的红脑壳、绿身子、高高地弓起来走路的毛毛虫,已经“吞噬”了世界上二千多万个孩子的心。 主要内容是在月光下,叶子上躺着一颗小小的蛋。星期天早上,太阳升起来,“砰!”从蛋里爬出来一条又小又饿的毛毛虫。他开始去找吃的。星期一吃了一个苹果,可还是好饿。星期二吃了两个梨子,可还是好饿。星期三吃了三个李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四吃了四个草莓,可还是好饿。星期五吃了五个橘子,可还是好饿。星期六,他吃了一块巧克力蛋糕、一个冰淇淋、一根黄瓜、一块乳酪、一条火腿、一根棒棒糖、一个樱桃派、一根香肠、一个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那天晚上,毛毛虫肚子痛了。第二天又是星期天。毛毛虫吃了绿叶子,肚子好多了。现在,他不饿了,不是一条小毛毛虫了,是一条又肥又大的毛毛虫了。他造了一个小房子,叫茧,把自己包在了里面。他在里面呆了两个多星期,咬了一个小洞挤了出来。最后毛毛虫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 教学目标: 1. 欣赏故事,了解蝴蝶生长过程,并且学会周一到周日的单词。 2. 了解各种食物的单词。 3. 激发学生对英语绘本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蝴蝶生长过程,并且学会周一到周日的单词。 教学难点:学会周一到周日的单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 up

幼儿园绘本教案《谁的脚印》

《谁的脚印》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感知各种脚印的特点,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2、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情节的有趣和神秘。 3、体会故事中主要角色“疑惑一失望一惊喜”的情感变化。 活动准备:绘本PPT《谁的脚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小朋友看,这是谁?小姑娘在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一个脚印,来看看这个脚印长什么样?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故事情节 (一)小姑娘寻找脚印主人 1、小姑娘在房间里发现了奇怪的脚印她会怎么想呢? 小结:小姑娘发现奇怪的脚印觉得很好奇很疑惑,于是小姑娘准备去找一找看一看究竟是谁的脚印。

2、小姑娘遇到小猫 幼儿猜测是不是小猫的脚印,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小猫脚印像什么。 小结:原来房间里的脚印不是小猫的,小猫的脚印是圆圆的。 3、小姑娘遇到小鸟 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小鸟的脚印像什么。(小结:是的,小鸟的脚印像XX一样尖尖的细细的。) 那房间的脚印是小鸟的吗?(不是) 小姑娘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小姑娘心里会怎么样?(伤心、失望。) 4、小姑娘遇到大象。 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小姑娘会怎么问大象吗?(集体学问:你去过我的房间吗?那儿有个长长的脚印。) 猜测大象的回答及大象脚印的样子。 小结:原来大象的脚印是又宽又大的,房间里的脚印也不是大象的。 (二)小姑娘的找到脚印的主人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小姑娘的姿态感受她难过的情绪。(请个别幼儿模仿小姑娘的动作。) 2、幼儿想象、表达小姑娘开心的原因,感受小姑娘的情感变化。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子和鞋印的相似度。 小结:原来小姑娘房间的地板上的脚印,是自己鞋子的鞋印,找到答案的小姑娘变得非常开心,(播放PPT12)瞧,她正抱着小狗在开心的大笑呢! 三、观察封面,引出故事的题目 师:小朋友记得小姑娘在寻找脚印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教师揭示故事的名字。 四、结束 这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好听的名字——《谁的脚印》,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本书。

春季大班绘本教案

2016春季大班绘本教案 【篇一:2016春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 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 2016.02-2016.07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宜昌市一日保教活动规范》,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教科研队伍建设,加强规范化及示范化幼儿园建设。 二、工作目标 1. 加强园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改进一日活动常规管理,彰显游戏特色。 3. 注重教研组建设的有效性,以研促教,优化保教质量。 4. 增进家园沟通与联系,提高教师家教指导水平和家长育儿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1. 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宜昌市一日保教活动规范》。 2. 加强教师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教师技能比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3. 师徒结对,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 (二)加强常规管理,规范保教行为。 1.严格按照一日作息安排做好巡班记录。

2. 提高参与听评课频率,园长每学期不少于20节,分管园长不少 于40节。 3. 充分发挥功能室辅助作用,按计划开展活动,并做好记录与评价。 (三)发挥组长职能,保证各项活动质量。 1.教研组围绕绘本阅读、养成教育、体育游戏、区域活动等科研课题,结合本组教学实际,从不同的切入点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 2.以研促教,加强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做好每次科研活动的资料 收集、整理、记录工作。 3. 保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周三上午(下午班)、周四下午(上午班)。 (四)严格执行家长代表入园制度,办好家长学校,增强家园沟通 与指导。 1.严格执行家长代表入园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落实家长学校每 学期的两次教学活动并保证活动质量,提高教师家教指导水平和家 长育儿水平。 2.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发展情况,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获 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定期上传资料,增进 家园间的沟通和联系。 3.指导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班级计划: 上午班: 1.上午班工作计划(目标、措施与安排,包括学习与发展课程、阅 读课程、《潜能数学》幼儿操作材料常规规范要求、主题墙、第二 届阅读节、技能比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