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复习课——简便运算》的反思

设计这节课,基于两点:我们都知道,复习课很不好上,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罗列。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向练习课一样有成就感,没有复习课可操作的模式,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展览课。公开课中,很少上复习课的,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我们都知道,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且容易出错,即便是到了六年级毕业班,错误也是层出不穷,学生对于运算定律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遇上具体题目,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基于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整理复习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整体上把握这样方向和原则:1、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简单的题目一笔带过,乘法分配率的变式比较多,重点突破。允许学生出错,及时地发现他们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各种做题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梳理,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详细分类。

2、尽可能多的把交流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归纳整理简便运算中的方法。

本着这一思想,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三个大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运算定律,做好知识准备。

一开始上课,就复习各种运算定律,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

第二个环节、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复习简算。

复习完了运算定律后,按照以往的惯例,就是老师出题考查学生,学生在这里是被动学习。在这里,我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我这一节课的设计,还侧重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从方法和技巧上给这些简便计算的题目归类,小学常用的简算技巧基本就是五大类:1、直接凑整2、拆数凑整3、带符号搬家4、提取公因数5、创造公因数

直接凑整是公式的简单套用,难度不大,不成问题。拆数凑整拆数分三类:之和,之差,之积。这样的题目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拆开,拆开以后简便在哪里,怎么简便,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上。带符号搬家重在理解带着哪个符号搬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恒等变形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恒等变形常常利用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性质。做加法时候,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就要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才不变。除法中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做题。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乘法分配律上,错题最多,类型最错。常见的就有五类,正向的,直接凑整,拆数凑整两类,反向的,就包括3类。直接提取的,省略×1的题目,积不变规律(主要是小数点的变化)这是很多学生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回顾简算方法。

不足之处:

1、在复习课中,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讲练结合。在本节课,例题还要精心设计,一些不是全班普遍的错例不出示,把时间留在相仿练习上,提高学习效果。形式可以是学生独立出题,出题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脑子中简算的过程。可以这样说,只要他会出题,他一定就会做题。

备课中老师有的语言和提问备的不够细,应该再细,要精心设计教师的提问!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的教学反思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4×(2+3)和 4×2+4×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4×2×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比如: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

期末教学反思 总结

期末教学反思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年的教学工作结束了,回头反思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有许多得与失,本着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心态,我认真地备课,注重了解学生的听课感受,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去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除此之外,我还经常跟同事共同商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课堂45分钟是教与学最重要的环节。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深入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丰富教学形式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课堂教学

早已不再局限于常规的“黑板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各科教学形式极大发展。我紧紧抓住这一变化,积极探索多形式的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大大增强,进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大大提高。 课前课后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每当我上晚自习时,我不是简单地在教室闲逛,而是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

分数乘法简便计算及反思

《分数乘法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寿安里小学张晓青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2、培养简算意识与简算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8+45×4 36×99+36 25×23×4 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汇报。 2、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任务呈现:课件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54米,宽21 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1)认真观察,找一找题中已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

问题? (2)思考:求做一做这个画框需要多长的木条也就是求什么? (3)试着列式,组内交流列式的依据。 2、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45m ,宽是12m ,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 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列式为: 2)2154(?+或221254?+? (2)自学教材第9页的内容,交流收获。 教师启发:两个算式都是分数混合运算,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自学) 指名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交流汇报。交流时,指名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任务二: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任务呈现

北师大版7年级数学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设计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非常有兴趣来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关键要照顾好不能准确记忆每个键功能的学生,教师及时帮扶,通过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带动弱势群体来学习本节课知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1经历探索计算器使用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器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按键顺序,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 本节课难点是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动手操作掌握运用;例题讲解熟能生巧;尝试练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2018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 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一年来,我校能够紧紧围绕区去年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向 老师提出了在激励中进步、在互动中提高、在反思中发展和学中思、思中做、做中悟、悟中创的口号。同时坚持教学管理创新化,采取 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教 学行为发生了变化,学生综合质量在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强化创新管理,探究合作策略: 教学创新重在管理创新。一年来我们树立的教学管理思路是:开发自我、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整合提升。做到抓骨干、骨干抓责 任到人、抓大组、带小组人人提高。为了实现教学管理目标,我校 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立足本校,抓管理、争优质、提质量、 促发展,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而努力。 1、抓教师队伍建设,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 我们做到: 上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学科教研大组指导作用,抓大组带小组,开展互动式活动方式。语、数、科任三个大组分别进行了专题学习、 音像资料的观摩、辅导讲座、专题研讨、教学个案分析,学科教研 活动等不同教研学习活动,如:期末我校各学科大组组织教师开展 复习引路课研究活动,活动中我们提倡讲课者与听课者平等的交流 和对话,问题研讨已成为讲座与研讨活动的主要方式。 每学期学校组织交流展示,确实学有成效,教师们对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有了新的认识,对学生质量的评价 有了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也体 现了自主性、全面性、开放性、激励性的特点。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年来,学校为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出现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出现了许多 发展有特长的学生,更可喜的是出现了后进变先进,智力得以开发 的学生。 2、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够认真执行课程计划,能够 开齐、开足课题,认真执行新大纲和学科教学文件的精神,积极组 织教师学习研读,校长主任认真做辅导讲座,带头谈学习体会,安 排骨干教师做引路课,把学习要求落到实处。几年来,学校一直把 教研活动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 内容、有组织、有效果,围绕科研课题研如何采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学,A级课均达50%以上,合格率为100%o。 4、学校注重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一套符合素质 教育要求的管理办法,建立了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对教师进行全 面的分层次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层的管理,管理中力求 体现科学性、形成性、自主性、激励性,使其出现良好的运转机制。校长与教学干部能深入课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参加教研,实 地考查,新自指导,校长教学干部参加教研和听课评课的次数均超 过上级领导的要求,记录档案能评为优秀。 7.以反思促提高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我校在教学管理中注重引导教师以严谨的态度,对自己及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以教 师反思行为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开展了教学一课的得与失活动,就是让教师们通过对一节课的回顾与反思,对自己在课堂教学前的 构想与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师生交往与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再思考和再比较。以发现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失败, 总结出经验。 8、学校认真推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 切入点,带动其它工作,力求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转化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溱水路小学吴晓丽 《连减的简便计算》是一节计算课,而学好《简便计算》对学生今后的计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不同解法的比较,使学生感知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还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在教学中,我先创设生活情境,从而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探索中去。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把简便计算的讨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现对本节课的设计和课堂中的教学处理作如下反思: 传统的计算教学很枯燥、乏味,本节课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之后,我大胆放手,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还剩多少钱?”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由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不同,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一样,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后得出三种解法(234-66-34 ,234-(66+34),234-34-66 ),(但学生并未出现第一种解法,而我在课堂上我对此有点犯傻,浪费了些时间,有点强行把学生拉到也可以这么理解这道题的问题上。因此,对于如何把握当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没有出现教师预设情况时,还需要多点实践,改进自己的这方面缺点。之后细细想了想,当出现种情况时,教师可以直接自己出示第一种解法,并告诉学生:“老师这还有一种方法,你看这个算式可以怎么理解?”再让学生讲讲算理,这样便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三个算式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个算式,再问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个算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瞬间被激活。在这一过程,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有效地获得数学思想方法,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让学生学会灵活地选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我安排了一场比赛,将全班分成两大组,一组按计算顺序来计算,一组用新方法(简便方法)计算。看谁计算的又对又快。结果是很明显,用简便方法做的同学早就计算好了,且正确率很高。而用计算顺序做的同学只有两三人完成。孰优孰劣一比便知,学生都看到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4.1 用计算器计算 1.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答案。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学生都嚷嚷要学习它了。他们也自认为自己完全会使用计算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购买的是科学计算器,上面的功能键很多,乱按容易锁定格式,导致计算不出来想要的结果,还有的计算器上出现了三位分一级的现象,这与我们刚学习过的数中四位分一级的情况不符合,于是就产生了怀疑等等。 2.由于计算器为人们解决生活中具体的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在课的开始,让学生交流生活中见到的使用计算器的场景,体会计算器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并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指名来介绍初步认识计算器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功能。 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后,有几点体会: 1.在充分经历中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我就充分注意这一点,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观察中去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2.在充分感悟中提炼。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举例、观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 4.3 一亿有多大 这节课,我从时间(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高度(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教学反思总结大全

教学反思总结大全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年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助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下是整理的教学反思总结大全,欢迎来阅读! 一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初(1)、初一(2)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早来晚走,无私奉献,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年度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参加县里教师业务能力考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教学反思总结。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教学反思总结。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复习课——简便运算》的反思 设计这节课,基于两点:我们都知道,复习课很不好上,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罗列。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向练习课一样有成就感,没有复习课可操作的模式,上不好就成了练习题的展览课。公开课中,很少上复习课的,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我们都知道,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而且容易出错,即便是到了六年级毕业班,错误也是层出不穷,学生对于运算定律都能倒背如流,但是一遇上具体题目,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基于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整理复习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整体上把握这样方向和原则:1、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简单的题目一笔带过,乘法分配率的变式比较多,重点突破。允许学生出错,及时地发现他们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各种做题方法的不同之处,进行梳理,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详细分类。 2、尽可能多的把交流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归纳整理简便运算中的方法。 本着这一思想,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三个大的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运算定律,做好知识准备。 一开始上课,就复习各种运算定律,举例说明,然后用字母表示出来。唤起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忆。

第二个环节、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复习简算。 复习完了运算定律后,按照以往的惯例,就是老师出题考查学生,学生在这里是被动学习。在这里,我以学生出的错题为抓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归类整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我这一节课的设计,还侧重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从方法和技巧上给这些简便计算的题目归类,小学常用的简算技巧基本就是五大类:1、直接凑整2、拆数凑整3、带符号搬家4、提取公因数5、创造公因数 直接凑整是公式的简单套用,难度不大,不成问题。拆数凑整拆数分三类:之和,之差,之积。这样的题目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拆开,拆开以后简便在哪里,怎么简便,为什么要这样计算上。带符号搬家重在理解带着哪个符号搬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恒等变形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恒等变形常常利用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法的性质。做加法时候,一个加数增加,另一个加数就要减少同一个数,它们的和才不变。除法中式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做题。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在了乘法分配律上,错题最多,类型最错。常见的就有五类,正向的,直接凑整,拆数凑整两类,反向的,就包括3类。直接提取的,省略×1的题目,积不变规律(主要是小数点的变化)这是很多学生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课堂小结回顾简算方法。

0070.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2 分数的简单计算 课后反思 1.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吃西瓜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个西瓜就是“1”,再转换到分数的概念上,用“几分之几”为单位来计算。分别改变不同的条件,让学生自由编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计算题。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如何进行加减计算,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通过反复说几个几分之几加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或几个几分之几减几个几分之几等于多少的练习,使学生明白了算理。 3.这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地学习数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 h+2πr2 2

人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9、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材第26~2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四则运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正确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教具学具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今天我们就一起体验计算器给我们带来什么感觉。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你会用计算器吗?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1图)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学会计算器的使用了吗?自己尝试计算下面习题。(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1下面的三道计算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操作计算的。 生1:首先按数字键8、2、5,输入被减数825;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数字键1、3、8输入减数138;最后按“=”键,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是687。 生2:首先按数字键2、6,输入一个因数26;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数字键3、9输入另一个因数39;最后按“=”键,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是1014。 生3:首先按数字键3、1、2,输入被除数312;再按运算符号键“÷”;接着按数字键8输入除数8;最后按“=”键,屏幕上显示计算结果是39。 对于操作正确、计算出准确结果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2. 教学例2。 师:运用计算器完成计算不是为了不动脑筋,而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面对大数据计算的麻烦事情,通过借助计算器得出的结果使我们更容易探索出计算的规律。试试看,用计算器计算左边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上面算式的得数吗? 生1:不能,数据太大了,口算不出来。

教学工作反思总结报告

教学工作反思总结报告 教学工作反思总结报告一 1、线上教学 从3月3号开始,我接到学校通知开始试水线上教学,刚开始时还是比较有新鲜感的,但最大的问题是经验不足,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电脑罢工、直播中断的问题,所以我不得不拿电脑去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待电脑升级后,为实现跨时空同频,我致力于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我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画每一课的思维导图,在直播教学过程中我主动激活历史知识,我采取多视频,多图画,主题探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自律不够让我一度陷入烦恼。 2、线下教学 5月11号复学后,我先利用前四周的时间对线上教学内容进行串讲复习,首先我让学生俩俩组合,互相提问,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接着我鼓励学生做适当练xxx行巩固,从第一次月考来看,效果较好。但是最后几周的学习时间比较匆忙,从整个学期来看,我在教学中有点前松后紧,教学节奏不够顺畅,由此造成教学任务迟迟才能完成,这给后期的复习带来困难,特别是1班和2班的课程时间特别赶,只剩最后一周进行复习,这一点需要吸取教训。 02 工作困境 1、课堂纪律失控 其中2班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特别是每节课都有几个女生不愿意进教室学习,她们宁愿站在教室走廊也不愿意坐在教室里,为什么呢?这说明我的课堂还不够精彩,还不足以吸引她们安心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采用逃避的方式来逃避我的课堂。特别需要警醒的是,2班的课堂纪律到最后两周已经完全失控,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我一开始并没有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是我没有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魅力。 2、满堂灌仍然有 我还是改变不了一节课都在满堂灌,特别是最后一个月赶课期间,我总想把重点知识告诉学生,完全没有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我从上课第一分钟就开始讲,一直讲到下课铃声响,难怪学生要逃避我的课堂,因为我讲得不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反思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是一节典型的利用旧知识迁移新知识的内容,主要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学生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掌握得很好了,但是这些运算定律到底是否适合小数乘法,学生并不知道。因此,这是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复习简便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先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实际上这三组算式分别运用的是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但是这三组算式都是小数乘法,也符合吗?因此,我让学生猜测以后,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学生发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确实适用。先猜测再验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科学的世间观养成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而不是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测、发现、验证。 知道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这一知识后,就要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接着我出示:0.25×4.78×4 0.65×201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数,使计算简便”这一习题的设计,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让学生在简算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名医诊断”,帮助学生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总的来说,这一节课还是上得比较顺利,感觉上课学生的配合比较融洽,而且难点学生们都暴露出来了,上课中也及时的得到了解决。 其实小数的计算是以整数计算为基础的,而运算的定律也是如此。我想,如果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整数的计算,小数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数的形式不同而已,应用整数运算定律是凑成整十、整百,而小数中就是凑成整数,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数感,要有扎实的数学计算基本功。因此,我认为,加强口算训练十分必要,也很关键,学生口算能力强,水平高的话,计算定律的运用也就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很自觉地想到口算,即会很自然地应用计算定律来解决问题了。因为简便运算的本质就是口算,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应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而已。 总之,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得靠平时的训练一点一点的积累.当然,我也会朝着这方面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和总结 今年我从事八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我从学生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做好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反思 存在的问题: 今年由于是新接手的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是十分了解,他们的英语基础如何,在后来的日常教学中才慢慢的显现出来。我在自己的课堂中总感觉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有部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只是一味的听老师讲和做笔记,听课效率不高。经分析,原因是自己程度差,课前又没做好预习工作,所以课堂上跟不上、听不懂。而我自己也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不回答问题或不参与教学活动,只是一味地讲,致使主动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是很多。 现阶段反思如下: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我正好缺乏这方面的运用;其次,课堂效益还体现在如何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2、英语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 4、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二、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时间又少。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及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6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一)出示第96页教材例1的情境图。 1.理解图意。 师:仔细看看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它们在吃西瓜,哥哥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块。 生2:哥哥吃了两块,是这个西瓜的82(理解8 2里面有几个81)。 生3:弟弟吃了一块,是这个西瓜的81(理解81里面有几个8 1)。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①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③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81+8 2 (二)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学分数加法(例1)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 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这个同学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还是3/16?怎么办呢? (2)证明自己的方法 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 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拿出学习卡进行操作) (3)集体操作验证 ①在圆形形纸上找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 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 、在8等份的圆形纸上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 、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4)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 围绕问题:“西瓜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西瓜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 (5)巩固练习。 汇报时候教师引导: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教学分数减法 (1)学习例2:65-6 2= (2)生小组讨论计算结果:65-6 2等于多少? (3)汇报算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过程。 (4)巩固练习。 汇报时候教师引导: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五年级数学上《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一、有效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在探索规律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的探索题,激发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能力。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套所的状态中,发现新的规律也成为学生的主题需要,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参与者成为主动地创造者、主体者,而我的角色更符合顾问,适当的时机引领寻声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学 适时引入计算器。在探索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这时引入计算器省时又精确,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整节课自始自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三、魅力教学 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涵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数学是美的王国。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会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课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总之,努力使学生在充满美的氛围中津津有味地品尝老师精心制作的美的大餐。

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

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 由于每位教师的多重人格制约着课后作业的种类各异,也就是说,不同性格的教师会布置不同数量或类型的作业。其实,我认为作业的布置从某个程度上可以反映该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欢迎参考! 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篇一对新课程的了解越多,研究越深,实践越丰富,越会感到新课程确实带给我们一个明媚的春天,它有着巨大的魅力,有着生机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 走进新课程,我们不由地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深深地反思:那些个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甚至被津津乐道为“改革”的种种看法和做法,以新课程的理念加以审视,我们如坐针毡,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们“与时俱进”,在深层次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真正更新、转变;反思使我们对新课程更充满感情,充满信任,抱有极大的希望。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围绕着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番回顾和反思,现做一梳理,是为“教学反思录”。“培养自学能力”的局限性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曾经成为教学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直到现在,“培养自学能力”的种种做法仍然可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见到踪迹:学生自读教材;学生依据教材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对提问中暴露出的学生理解不透彻、不深刻的地方或所谓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课堂上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从一定的情境出发,通过多向交流与合作,一同讨论、探究、发现,以此得出某种结论,获取某种知识。所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把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作为其主要内容。 什么是“教会学生学习” 在不同的教育思想支配下,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人们的认识和理解是不一样的。说到“学习”,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长时间来,人们理直气壮地把它窄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文化知识的学习窄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窄化为考试要点的学习。学生“会学习”,成了能够有效地记住、理解特定的教材内容,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各种“变式练习”,能够在“题海”中奋力搏击,到达成功的彼岸。“教会”不过是提供给学生某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依照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学习。概括起来说,这种“教会学生学习”,是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特定的方法高效地掌握特定教材的特定内容,在特定的检测、考试中能够有效应时。 今天,我们分明地察觉到我们曾经实践着的并津津乐道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1减几分之几,会把1换成分数并且进行计算。 3.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我们应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我们学过了那些分数呢?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出分数的每部分的名称和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 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回顾前面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本课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夏天到了同学们爱吃什么? 生:西瓜。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就从一个小小的西瓜开始研究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一)创设分吃西瓜的情景。 一个炎热的夏天,妈妈从超市里买回一个大西瓜,妈妈把它平均切成了8块。妈妈说:“我吃两块。”小明说:“我吃一块。” 1.从上述描述中,你知道了那些信息?郭村学区北辛河口小学李崇菊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妈妈把西瓜平均分成了8

份,妈妈吃了西瓜的2/8,小明吃了1/8) 2.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可能提出的问题: 问题1: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妈妈比小明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3: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吃? ?? 【设计意图】:在创设的分吃西瓜的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教学分数加法,解决问题1 (1)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探究要求:同学们,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么想的? (2)应该怎样计算? ①先独立思考,在组内交流,共同探讨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②借助教师课前准备的2/8和1/8的直观图进行思考。 (3)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探究的思路。 组1:1个1/8加上2个1/8等于3个1/8,也就是3/8。 师生总结:利用分数单位的组成来进行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2019年精选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的内容,下面是笔者对第100-101页的内容的两次试教过程与思考。 一、第一次试教 1.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2)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4)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 2.初步研究教材后,我设计了本课教学的基本流程 (1)认识计算器。 (2)用计算器计算并体验其优点。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4)全课总结。 3.我的设计意图 (1)认识计算器 本教学环节,除利用例题中的两幅场景图外,我又找了几张例外的场景图,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知计算器的广泛应用,接着出示两种多见的计算器,教师介绍显示器和键盘,说明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最后引导学生交流主要键的功能。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 键盘的作用时,我注重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

(2)用计算器计算 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因此,我主要让学生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操作方法后,要求学生用笔算或口算来验算,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的优点。然后,“试一试”安排了9道试题及“想想做做”1、2两题。这当中虽然有些题是一步试题,但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大数目的计算题,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烂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能力。 (3)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先让学生用计算器分别算出结果,再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全课总结 主要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有哪些?用计算器算有什么优点和作用?有哪些收获?并提问:计算器还有哪些应用? 4.本次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时间大约多余5分钟,教学时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操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由于课堂过于放手,缺少了教师必要的引导,课堂秩序显得有些乱。基于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使用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对学习内容 缺乏新鲜感。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简单的规律这个内容,安排在课的最后教学且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不深刻。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体会不深。 二、第二次试教 1.第二次试教前的思考 (1)接下来第二次试教,要处理好这样几个问题: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大数目用计算器计算比笔算要优良;设计的教学环节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