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病讲升降

三阳病讲升降
三阳病讲升降

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伤;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思,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惧。

究其质,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太阳膀胱为不升(又叫“不开”),阳明为不降(又叫“不合”),少阳为不升不降(又叫“不枢”——不枢转的意思)。三阴病都是能量不足,区别在于病位:太阴在中焦脾胃(主消化吸收),少阴肾在下焦肾(主二便排毒),厥阴通行全身(主全身驱邪,收复失地,推陈出新,故名“将军之官”)。

少阳是太阳阳明升降的枢纽,如门开合转动的轴。少阳不枢,则升降都有问题。所以,少阳之证,有病不升,有病不降。处小柴胡则不升可升,不降可降,故曰:调和。热则升,凉则降,欲调和,必寒热之药并处。故,少阳篇皆寒热并处之方为特点。

临证所见,纯阳明病少见,纯太阳病易辩,大多数所谓“亚健康”人群,40岁以下,多见少阳不枢的升降病(手足心热,脸红,眠不安,多梦——相火不位证),尤以青壮年多见,熬夜是为病根!40岁以上方多见纯阴证。故,小柴胡化裁(相火不位证同时多伴见太阴虚寒证——舌体胖大水滑。究其故,熬夜上火,则消炎,降火,喝凉茶,重伤脾阳,而成外热里寒之证,故吾临证小柴胡必加干姜),可疗此年龄阶段大多数病症!(见本人群里《网诊聊天记太阴病主方:理中汤,眼药在干姜;少阴病主方:四逆汤,眼药在附子;厥阴病主方:当归四逆汤,眼药在当归。干姜附子,纯阳无阴,故知太阴少阴以行阳为主,当归阴阳具盛,正合厥阴肝之特点:体阴用阳。其体:主藏血,血库,阴盛;其用:将军,行至阳至刚之气。将军打仗,必有兵马粮草(有形为阴),还需谋略气魄(无形为阳),或曰,能量消耗必须有物质基础。故知,厥阴肝之用药,亦必阴阳并用,寒热并调——此与少阳(胆)之特点乃相辅相成,即所谓:肝胆相照!

论少阴枢

太阴制造能量输送到少阴储存,厥阴从少阴汲取能量以发挥功用。少阴就是一个能量的仓库,能量的中转站——这就是少阴“枢”的意思。在临床意义上,少阴枢就体现为能量的储存足不足,足则能枢,不枢就是不足之意。

三七先生一剂当归四逆理中汤,包含了三阴能量方,实为精妙绝伦之处!40岁以上,起手当归四逆理中汤当尽所适,40岁以下,小柴胡姜附汤,可独挡天下!

病升降,又病能量不足,即可以升降方配以能量方(如小柴胡配姜附),待方向调,转以能量方启生化之源,病可愈。

病了——身体偏寒或者偏热【偏寒则功能不足偏热则功能过盛】

药性——偏寒或者偏热

治病——用药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

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方针——上热下寒则治以:上寒下热之处方

外热里寒则治以:外寒里热之处方

万事万法寒热而已悟得此法治病养身之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皆可信手拈来!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

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

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

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

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四季常脉;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四季常脉。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

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

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

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

简述六经病:

太阳病——阳气上升发散不了的病;

阳明病——阳气下降收敛不了的病;

少阳病——阳气升降不协调的病;

太阴病——能量吸收不了的病;

少阴病——能量储存不了的病;

厥阴病——能量发挥不了的病。

以“方向”论,谓之——阳气

以“多少”论,谓之——能量

如:

以“位”论者——相火

以“明”论者——君火

本质一也!

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有哪些项目

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有哪些项目 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的项目主要是一些相关的乙肝检查,综合分析之后来判断乙肝小三阳病情,为乙肝小三阳能治愈吗提供参考依据,广东省肝病研究院专家就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的项目详细分享如下: 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有哪些项目?每个乙肝小三阳的病情程度不一样,且乙肝小三阳患者即使在病情康复期,由于乙肝病毒具有隐匿性,肝病专家通常会建议进行定期的复查,来了解近期的治疗效果以及观察是否有病变。 那么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有哪些项目呢?广东省肝病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国庆教授将详细的为您分析,赵国庆教授作为全国肝炎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获得者、国际病毒肝炎和肝病大会特邀专家,在乙肝小三阳的检查、治疗上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值得您信赖! 乙肝小三阳定期进行乙肝病毒DNA检查:这主要是了解乙肝小三阳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活跃情况,可判断小三阳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判断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了解病人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 乙肝小三阳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做肝功能检查结果分析主要就是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能了解乙肝小三阳的病情发展情况,是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的项目必不可少的,其检查指标主要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等,如果这些指标有偏高的情况,那么就说明肝脏出现了损伤。 乙肝小三阳定期进行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检查,通过该检测能够知道患者病情发展,肝损伤程度,对药物敏感度等。科学的诊断患者病情,针对患者病情选择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以及跟踪完善药物对病毒的效果,以及敏感度。随时动态监控病毒发展动向,完全解决病毒变异耐药问题。 乙肝小三阳定期进行B超检查和肝穿刺检查,B超和肝穿刺检查可了解肝脏病理性变化情况,同时有效判断肝纤维化进程等,更准确了解病情。 乙肝小三阳定期进行乙肝五项检查,由于乙肝小三阳在自身免疫力低下时,病毒会大量复制,向乙肝大三阳转换,而使病情加重,所以定期检查乙肝五项是有必要的。 以上是对乙肝小三阳定期检查的项目有哪些做了详细的分析,专家还指出,乙肝小三阳患者重视检查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治疗的规范性,用药的科学性,并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注意休息、平衡饮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最新调理气机升降,十大常用经方资料

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 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 经典就是经典,中医之经典无论怎样评,伤寒论都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医家无不从中吸取营养。经典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常读常新,越深入了解和学习,越是感到美不胜收。春节以来,坚持诵读伤寒,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可能有些理解还不一定正确,尚需要在临床中进一步求证和完善。现就学习伤寒论方剂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伤寒论中100多个方子中,复杂方剂并不多。包括金匮五味药以下的占了大部分。甚至三味以下的方剂还不在少数。在这110多个方剂中,很多至今在临床中仍频繁应用。甚至妇幼皆知,比如小柴胡汤,大名鼎鼎,举世闻名。为什么,伤寒论中的一批经典方剂能够流行至今,甚至,给人的感觉,其应用范围还不断扩大。原因何在? 我认为,临床上至今常用的伤寒论方剂中最大特点是,这些方剂无一不是着眼于调节人体整体的气机升降出入着眼。现将常用的10个方剂归纳如下,供各位网友参考。 一、桂枝汤(调和营卫) 组成: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二、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及半表半里枢机)。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甘草炙,三两(6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4枚)。 方解:(1)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2)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黄芩苦寒。以养阴退热为臣。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三阳病讲升降

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伤;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思,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惧。 究其质,三阳病讲升降,三阴病讲能量。 太阳膀胱为不升(又叫“不开”),阳明为不降(又叫“不合”),少阳为不升不降(又叫“不枢”——不枢转的意思)。三阴病都是能量不足,区别在于病位:太阴在中焦脾胃(主消化吸收),少阴肾在下焦肾(主二便排毒),厥阴通行全身(主全身驱邪,收复失地,推陈出新,故名“将军之官”)。 少阳是太阳阳明升降的枢纽,如门开合转动的轴。少阳不枢,则升降都有问题。所以,少阳之证,有病不升,有病不降。处小柴胡则不升可升,不降可降,故曰:调和。热则升,凉则降,欲调和,必寒热之药并处。故,少阳篇皆寒热并处之方为特点。 临证所见,纯阳明病少见,纯太阳病易辩,大多数所谓“亚健康”人群,40岁以下,多见少阳不枢的升降病(手足心热,脸红,眠不安,多梦——相火不位证),尤以青壮年多见,熬夜是为病根!40岁以上方多见纯阴证。故,小柴胡化裁(相火不位证同时多伴见太阴虚寒证——舌体胖大水滑。究其故,熬夜上火,则消炎,降火,喝凉茶,重伤脾阳,而成外热里寒之证,故吾临证小柴胡必加干姜),可疗此年龄阶段大多数病症!(见本人群里《网诊聊天记太阴病主方:理中汤,眼药在干姜;少阴病主方:四逆汤,眼药在附子;厥阴病主方:当归四逆汤,眼药在当归。干姜附子,纯阳无阴,故知太阴少阴以行阳为主,当归阴阳具盛,正合厥阴肝之特点:体阴用阳。其体:主藏血,血库,阴盛;其用:将军,行至阳至刚之气。将军打仗,必有兵马粮草(有形为阴),还需谋略气魄(无形为阳),或曰,能量消耗必须有物质基础。故知,厥阴肝之用药,亦必阴阳并用,寒热并调——此与少阳(胆)之特点乃相辅相成,即所谓:肝胆相照! 论少阴枢 太阴制造能量输送到少阴储存,厥阴从少阴汲取能量以发挥功用。少阴就是一个能量的仓库,能量的中转站——这就是少阴“枢”的意思。在临床意义上,少阴枢就体现为能量的储存足不足,足则能枢,不枢就是不足之意。 三七先生一剂当归四逆理中汤,包含了三阴能量方,实为精妙绝伦之处!40岁以上,起手当归四逆理中汤当尽所适,40岁以下,小柴胡姜附汤,可独挡天下! 病升降,又病能量不足,即可以升降方配以能量方(如小柴胡配姜附),待方向调,转以能量方启生化之源,病可愈。 病了——身体偏寒或者偏热【偏寒则功能不足偏热则功能过盛】 药性——偏寒或者偏热 治病——用药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性 原则——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方针——上热下寒则治以:上寒下热之处方 外热里寒则治以:外寒里热之处方 万事万法寒热而已悟得此法治病养身之法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皆可信手拈来!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

三阳中学甲流感预防知识讲座

三阳中学甲流感预防知识讲座

三阳中学甲流感预防知识讲座 讲座人:钟长平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 延。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 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 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 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 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 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 亦可能造成传播。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二、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 1.临床表现。 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 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体

鲜鱼腥草30—60g,蒜汁加醋凉拌; 鲜败酱草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鲜马齿苋30—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绿豆60g、生甘草6g(布包)、生薏米20g熬汤后去甘草包,服用; 若口鼻干燥较重,可以棉签蘸香油外涂,具有润燥的功用。 药物预防 (一)成人 1.太子参10g、苏叶6g、黄芩10g、牛蒡子10g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大青叶5g、紫草5g、生甘草5g 功能:解毒清热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桑叶10g、白茅根15g、金银花12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苏叶10g、佩兰10g、陈皮10g 功能:健脾化湿

传染病学伤寒试题2

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4.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5.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 “O”均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 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 反应阴性 6.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7.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8.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9.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周 D. 病前1周 E、病后第5周 10.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1.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1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A2型题 13.成人,持续发热8天,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5次,偶有粘液,2年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体温38.8℃,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4.0×109/L,N 0.72,L 0.28,粪便镜检:WBC 0~5/HP,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急性血吸虫病 C、伤寒 D、阿米巴痢疾 E、急性病毒性肝炎 14.女,35岁,反复发热35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查:

乙肝病例范文乙肝的病历

乙肝病例范文乙肝的病历 乙肝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生化检验(肝功检查)。2、病毒标记检测(乙肝五项)。肝功检查常用的项目主要包括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这三项主要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受损的情况。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主要反映的是肝细胞的代谢功能。(摘自:求医问药网)乙肝五项检查表面抗原(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否有保护性е抗原(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е抗体(抗-HBe)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通过HBV-DNA检测反映出肝脏内是否有乙肝病毒的存在以及是否在进行复制。做这种检测应该到大医院进行,这样可以使结果更加准确。大三阳与小三阳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 + е抗原(HBeAg) + 核心抗体(抗-HBc) + 这种情况通常反映病毒复制是比较活跃的。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 + е抗体(抗-HBe) + 核心抗体(抗-HBc) + 对于小三阳病人应该进行DNA检测,如果是阳性那么就反映病毒的复制是活跃的,如果检测为阴性那么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复制是不活跃的。认为加号多就说明是得了肝炎的观点是错误的病原学的检查(两对半检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复制,至于是否发病还是要根据肝功能检查的结果才能确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肝细胞受损的情

况。肝功检查出现了哪些异常就说明得了肝炎呢?比如转氨酶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可以说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对于慢性肝病来说可能就处于活动期。胆红素升高(有了黄疸)说明肝功能处于一种破坏的状态。如果肝功没有异常,病毒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吗?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脏损害的主要机理是容易引起机体的免疫紊乱,乙肝病毒本身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但是肝脏却没有任何损害,这种病人我们称之为病毒携带者,这种携带的状态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以终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携带病毒后可能会引起肝脏的损害,因此临床上对于携带病毒而没有肝脏损害的人不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大三阳和DNA阳性的患者,病毒复制非常活跃,传染性也是非常强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传染途径是血液传染,一般的接触传染性是比较低的。乙肝化验单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说明应该进行治疗了?乙肝病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肝脏出现炎症、受到损害,尤其是损害比较重的时候(出现黄疸或其他症状),化验指标转氨酶高或胆红素异常,这时就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应该把病原学检查和肝功能检查区分开来,一旦发现了病原学异常(大小三阳)就应该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但是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病毒携带是有可能终身健康携带的,只有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下才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去除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目前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完全清除率大约只有10%左右。目前 ___的药物非常多,主张患者一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

道教医学的病因病机思想! 早期道教《太平经》经典著述论述了其关于病因的认识,但与同时期传统医学理论,如《内经》、《难经》等,相比较显然相对落后。例如,除了体现宗教观的负说外,主要从天地、阴阳、四时变化等体现天人相应的关系方面做出阐释,《太平经》“释承负诀”云:“多头疾者,天气不悦也。多足疾者,地气不悦也。多五内疾者,是五行气战也。多病四肢者,四时气不和也。多病聋盲者,三光失度也。多病寒热者,阴阳气忿争也。多病愦乱者,万物失所也。多病鬼物者,天地神灵怒也。多病温而死者,太阳气杀业。多病寒死者,太阴气害也。多病卒死者,刑气太急也。多病气胀或少气者,八节乘错也。”这种从宏观上寻找人体致病的原因,虽然也是基于经验的推断,有其合理之处,但显得很粗糙。晋唐以来,道教医学的逐渐充实与成熟,但从根本上来说,道教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的一个发展。因此,其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是道门中人对《内经》等传统医学经典著述关于病因、病机思想的阐发。这是由于历代以来随着道教炼养家自疗及为他人疗疾的实践深入,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唐末五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代道教医家、炼养家从内炼实践与对疾病治疗两方面深入的探索导致形体疾病 的机理,并获得了许多规律性的认识,形成了区别于传统中

医病机的观点。其中,有些文献记载并追踪分析疾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求解决办法,还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显示出道教医学在阐释病因病机上的独特个性。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内丹炼养家探讨病因病机首先是从基于其自身的特殊需求。他们发现后天生命体中奇经八脉的气机运行不阐达且多有 瘀滞,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更是修仙的障碍。这一重大发现是道门炼养者这一特殊群体基于其自身体验而得出来,也同样揭示了人体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他们以此为依据创造了各种具体却病强身之术,并传承至今。归纳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丶真气耗散与气机失调1先天真气耗散从内丹阴阳关系而言,内丹医学也注重人体阳气的作用,指出“元阳真气”的丧失是得病的根本原因。《灵宝毕法》“匹配阴阳第一”云:自胎元气足之后,六欲七情,耗散元阳,走失真气。虽有自然之气液相生,亦不得如天地之升降。文中认为元阳真气的耗散直接使人体内心肾气液升降失调,导致全身气机升降失调。同时,也认为人体阴阳需要符合“阴平阳秘”的平衡原则,《灵宝毕法》“聚散水火第二”又指出:“人之致病者,惟阴阳不和,阳微阴多,故病多。”由于个体整体性的阴阳关系失调,自然疾病丛生了。2心肾之气不交从心肾水火关系而言,由于心肾水火不交导致外邪侵入人体内而招徕疾病,《养生秘录》“中黄内旨”:今之人盖火燥炎上,水湿润下,自勾引阴邪之气,乘间而入,

伤寒诊疗指南

伤寒诊疗指南 简介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增生、坏死为主要病变。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瑰疹和血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 疾病分型 伤寒主要分为:普通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顿挫型。 发病原因 伤寒杆菌感染后是否发病与细菌数量、毒力、机体免疫力等因素有关。如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也是造成伤寒发病的因素。 发病机制 伤寒杆菌由口入胃,如未被胃酸杀死则进入小肠,经肠黏膜侵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菌血症。如机体免疫力弱,则细菌随血流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大量繁殖,至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开始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同时细菌可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及组织引起病变,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肾脓肿、脑膜炎、急性胆囊炎、心包炎等。细菌可经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 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所致。病程第2~3周,经胆道进入肠道的伤寒杆菌,部分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原已致敏的肠壁淋巴组织中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引起肿胀、坏死、溃疡等。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程第4~5周,人体免疫力增强,伤

寒杆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但约3%可成为慢性带菌者,少数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原因引起复发。 临床表现 ?多发群体 男女老幼均可发病。饮食卫生较差者,无伤寒特异免疫力而到伤寒高发地旅行者易发。 ?疾病症状 潜伏期7~23天,多数10~14天,整个病程4~5周。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分为下述四期。 1.初期:病程第一周。多数起病缓慢,发热,体温呈现阶梯样上升,5~7日高达39~40℃,发热前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常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等,病情逐渐加重。 2.极期:病程第2~3周。出现伤寒特有的症状和体征。①持续高热,热型主要为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则热,持续时间10~14天;②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明显,舌苔厚腻,腹部不适,腹胀,可有便秘或腹泻,下腹有轻压痛;③心血管系统症状:相对缓脉和重脉;④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重症患者可有谵妄,昏迷或脑膜刺激征(虚性脑膜炎); ⑤肝脾大:多数患者有脾大,质软有压痛。部分有肝大,并发中毒性肝炎时,可出现肝功异常或黄疸;⑥玫瑰疹:于病程第6天胸腹部皮肤可见压之退色的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2~4日内消退。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渐下降,症状渐减轻,食欲好转,腹胀消失,肝脾回缩。本期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食欲恢复,一般在一个月左

三阴三阳系统

“三阴三阳系统”有别于“阴阳系统” 贾春华王永炎黄启福鲁兆麟 《伤寒论》三阴三阳与《内经》三阴三阳存在着先后关系,《内经》三阴三阳在先,《伤寒论》三阴三阳在后。《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内经》;二是源于《汤液经法》。持源于《内经》者必以《伤寒论》自序为本;持源于《汤液经法》者必因皇甫谧《甲乙经》而成说。然《伤寒论》自序有真伪之辩,《汤液经法》踪迹难寻,谁是谁非,真假难断。 1.《内经》与《伤寒论》三阴三阳之异同 若以十卷本,即398条的节本《伤寒论》来看,《伤寒论》对“三阴三阳”无过多的陈述。倒是《伤寒例》征引了《素问·热论》有关两感的内容,原文虽较《内经》有所出入但大义不韪。 纵观《伤寒论》398条,除每篇中专有名词“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伤寒”、“中风”等类似名词在字形上相似以外,《伤寒论》与《内经》相同者甚少。下仅以《素问·热论》所论“三阴三阳”病与《伤寒论》提纲证做一对比以示两者三阴三阳病的异同。 “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样的对比可使人们直观地看出两者的差异。 《素问·热论》有每日传经之说,《伤寒论》则无。并谓“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素问·热论》有经脉循行之说,《伤寒论》则无。如果将《素问·热论》与《伤寒论》对“太阳”、“太阴”二者视为相同,那么“阳明”、“少阳”、“少阴”则是部分相同,且需要求诸《伤寒论》提纲外的条文,而“厥阴”则基本不同。有关《素问》三阴三阳与《伤寒论》所论不同,清代柯琴看得很清楚,《伤寒论翼·六经正义》“夫热病之六经,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但有可汗可泄之法,并无可温可补之例也。” 我们不能对《素问·热论》与《伤寒论》中“三阴三阳”做出逐一的甄别,因其不是本文的重点。只想告诉大家《素问·热论》与《伤寒论》的最大不同是:《素问·热论》三阴三阳病下无“证”,而《伤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一气周流浅谈气机升降脉理 寸口三部脉不仅反映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之盛衰,而且反映五脏六腑之气机顺逆。左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上升;右手三部寸、关、尺主气机之下降,即谓之;左升右降。与人体駆肝之左升右降相应。而单看左手,亦自有升降;左尺肾阴升而左寸心火降;单看右手,亦自有升降;右寸肺气降而脾气升。 一方面,对气机的升降失常进行诊断。强调重视左右手的气机的顺逆:升降正常为顺、升降相悖为逆;当升不升或升之不及为逆;当降不降或脉气上跃腕横纹为逆;单手脉上重下轻或上轻下重皆为逆。即《内经》中曰:太过不及皆为病。因此,引伸出平脉,即非病态脉象。何为平脉?平脉即言脉气之平和,粗细相当、大小相当,以无郁滞感为平。 另一方面强调是否有郁脉的存在。何为郁脉?郁脉从“郁”字而得,“郁”即壅滞,不通畅之意,即《内经》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郁脉即《内经》言独大者。在手感上亦能明显感觉到脉象“壅滞”感或脉象的“粗大”不均一。 第三,也是最显示中医神奇之处,能通过脉象结合中医理论推理出病人的基本症状。 第四,从脉象及脉势上得出诊断之理、法、方,药。

郁脉的部位及含义 郁脉可以存在于双手寸、关、尺任何一部,如一道屏障阻碍气机的畅通,因而影响双手气机的升发和肃降。 郁脉最常见于: (1)左关:大者为肝,细者为胆。肝主疏泄,疏泄正常才能保证全身气机正常。而七情所伤最易导致肝气失于疏泄,疏泄不及而生郁也。出现胸闷、乳房胀痛,喜叹气。男性脂肪肝,女性乳腺增生,月经失血块及痛经。肝胆经脉互为表里,肝疏泄不及影响胆汁下泄,久则胆郁。出现肋痛,肩背痛。左关郁滞化火则口苦、性急易怒。 (2)右关:浮沉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经互为表里。胃气不降则胃郁,饮食壅滞胀满。食积、胃胀。脾滞则多为脾阳不足而郁滞脾滞。右关郁滞化火则嗳气泛酸。 (3)左右关部皆郁滞:整个中焦满闷不舒,气机痞塞、壅滞。郁滞久则化火成瘀,心急易怒,口苦,胸闷痛。还会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考试考试题(最新版).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伤寒、副伤寒考试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什么是伤寒第一次菌血症? 本题答案: 2、填空题 伤寒患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________内传染性最大。 本题答案: 3、多项选择题 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治疗手段有( )A .应用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治疗 B .氨苄西林3~6g 分次口服,丙磺舒1~1.5g/天,连用4~6周 C .也可用SMZ2/天,每次2片,疗程1~3个月 D .亦可用喹诺酮类治疗,氧氟沙星每次300mg ,2/天,疗程6周 E .内科治疗不佳时,合并胆道炎症,胆石症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 本题答案: 4、单项选择题 男,15岁,学生,不规则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谵妄,听力下降,在当地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体查:体温40℃,脉搏80次/分,血压:98/69mmHg ,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下0.5cm ,脾左肋下1cm ,血象:WBC4.0109/L ,N0.65,L0.35。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伤寒论》三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应用

2012年7月1日第7期No.7 1 Jul. 2012 中医学报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70期Vol.27 Serial No.170 ·艾滋病研究AIDS Study ·栏目主编:王健徐立然 协办: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Column Editor :Wang Jian Xu Liran Cosponsor :Prevention and Cure AIDS Branch ,China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Base (AIDS )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编号: 03104042) 《伤寒论》三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应用探讨* Application Analysis about Sanyang Disease Theory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Treating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谢忠礼Xie Zhongli ,杨盟Yang Meng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Henan ,China 450008 摘要:目的:探讨《伤寒论》三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应用。方法:参考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伤寒论》三阳病理论的基本内容, 从艾滋病表证期的概念提出和内涵的界定出发,探讨《伤寒论》太阳病、少阳病和阳明病治法理论和相关方药在艾滋病表证期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结果:艾滋病表证期是艾滋病人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其临床表现与《伤寒论》三阳病的基本表现有相似之处。结论:艾滋病表证期的提出,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的诊疗,《伤寒论》三阳病治法理论用于临床艾滋病表证期患者的治疗,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sanyang disease theory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in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Methods :Referenc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AIDS and the basic content of sanyang disease theory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start from proposing the concept and defining the connotation of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discuss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method in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treatment with therapy theory and correlation prescription of sanyang dis-ease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Results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nifestation in AIDS colonia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has resemblance with the basic manifestation of sanyang disease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Conclusion :Proposing the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is conduce to diagnose and treat AIDS.Using the therapy theory of sanyang disease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to treat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patients has momentou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关键词:张仲景;伤寒论;三阳病理论;艾滋病表证期;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 Key words :Zhang Zhongjing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sanyang theory ;AIDS exterior syndrome period ;taiyang disease ;shaoyang disease ;yangming disease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 :R259.129.1 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 :A 文章编号Article ID :1674-8999(2012)07-0781-02 艾滋病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具致死性和毁灭性的疾病之一。艾滋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现代医学分为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和艾滋病期。本病很难用单一的西医治疗模式和中医治法进行治疗。艾滋病表证期的提法尚未有文献报道。笔者认为,艾滋病表证期应包括艾滋病分期中的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合并外感表证和艾滋病期合并外感表证。中医对于指导艾滋病进行辨证分型和治疗方法的确立,目前大致有两种:①经验,即以现有的中医文献为基础,提出本病的辨证分型和诊疗方法;②建立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本病进行辨证分型并确立治疗方法。 《伤寒论》第7条指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艾滋病表证期发热恶寒见证较多,故应从阳病论治。本研究针对艾滋病表证期的主要临床特点,讨论《伤寒论》三阳病辨证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的具体应用。 1太阳病理论在艾滋病表证期辨治中的应用 目前,报道有关艾滋病急性感染期的症状和中医证候特 点的文献并不多,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其主要症状一般在艾滋病病毒感染4 6周后出现,符合中医表证的特点。临床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恶心、咽痛、出汗、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纳呆、腹泻,也可见神经症状和脑膜刺激征。临床上大多艾滋病表证期患者为无症状感染期并发 外感表证或者为艾滋病期并发外感表证。表证大多属于《伤寒论》太阳病范围,其主要病机为外邪侵袭所致营卫功能失 · 187·

三阳开泰养生知识

1、如何判断人体气血是否充足 《黄帝内经》有云:“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通俗地讲,气血就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人体的五脏六腑、骨骼经络,乃至毛发皮肤都必须依赖气血的滋养。没有气血就没有生命。那么如何判断我们的气血是否充足呢? 1、看眼睛 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气血不足。 3、看头发 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 若呈淡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如果耳朵萎缩、枯燥、有斑点、皱纹多,代表了人肾脏功能开始衰竭。 5、摸手的温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的征兆。 6、看手指的指腹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 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如果掌心下方接近腕横纹的地方纹路多、深,就代表小时候营养差,体质弱,气血不足。成年后,这类女性易患妇科疾病,男性则易患前列腺肥大、痛风等症。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的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若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 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龈 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11、看睡眠 如果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12、看运动 运动时如果出现胸闷、气短、疲劳难以恢复的状况,气血就不足,而那些运动后精力充沛、浑身轻松的人气血就很充足。 “气血足,百病除。”只有气血充足,才有利于全身经络的通畅,有了充足的气血和畅通的

中医诊断:六经病的传变

传变是疾病本身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某些阶段性的表现,也是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系发生紊乱而依次传递的表现。一般认为:“传”是指疾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发生性质的转变。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经络密切相关,故一经的病变常常会涉及到另一经,从而表现出合病,并病及传经的病证候。 1、合病 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出现相应的证候。而无先后次第之分。如太阳经病证和阳明经证同时出现,称“太阳阳明合病”;三阳病同病的为“三阳合病”。 2、并病 凡一经之病,治不彻底,或一经之证未罢,又见他经证候的,称为并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如少阳病未愈,进一步发展而又涉及阳明,称“少阳阳明并病”。 3、传经 病邪从外侵入,逐渐向里传播由这一经的证候转变为另一经的证候,称为“传经”。传经与否,取决于体质的强弱,感邪的轻重,治疗的当否三个方面。如邪盛正衰,则发生传变,正盛邪退,则病转痊愈。身体强壮者,病变多传三阳;体质虚弱者,病变多传三阴。此外,误汗、误下,也能传入阳明,更可以不经少阳,阳明而经传三阴。但三阴病也不一定从阳经传来,有时外邪可以直中三阴。传经的一般规律有: (l)循经传:就是按六经次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传人阳明,阳明不愈,传入少阳;三阳不愈,传入三阴,首传太阴,次传少阻,终传厥阴。一说有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少阴相传者。 (2)越经传:是不按上述循经次序,隔一经或隔两经相传。如太阳病不愈,不传少阳,而传阳明,或不传少阳、阳明而直传太阴。越经传的原因,多由病邪旺盛,正气不足所致。 (3)表里传:即是相为表里的经相传。例如太阳传入少阴,少阳传入厥阴,阳明传入太阴,是邪盛正虚由实转虚,病情加剧的证候,与越经传含义不同。 4、直中 凡病邪初起不从阳经传入,而径中阴经,表现出三阴征候的为直中。 以上所述,都属由外传内,由阳转阴。此外,还有一种里邪出表,由阴转阳的阴病转阳证。所谓阴病转阳,就是本为三阴病而转变为三阳证,为正气渐复,病有向愈的征象。

伤寒、副伤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前言 伤寒和副伤寒是分别由伤寒杆菌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副伤寒是常见的传染病,一旦爆发流行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群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伤寒、副伤寒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我区各有关部门联动协作,及时落实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判定标准 1、爆发疫情 在100人以下的集体单位或家庭,7天内有5例以上的病例; 。果邕I兵解诽*府瀚墙单区聊功蟹玄纷憧 '拿劭辛

我衅堀庭裕拶冷酒、1 我衅墉农网磐玄幼瞳、藻吟 '豆 °MS *修昌也与’剿诲*谖¥重咳少骤*禁溜幼瞳 '釜劭矛密百一 却寺修3孝/ '团 。郭芳¥重密三¥ '衿攀*彰单X身次¥ S遮障拶障6-9俊*切 ¥34 :郭诲¥承谄二弟'以咨障6tHH雁阕切¥9晦谆」,诲 ¥事彭一¥ '裕攀下次以09雁*伊¥9晦'切囹零国墀覃孕 >¥¥M、7 W 拶*辟丁次障0乙垣障攀丁筒障00【单切¥珏'切囹察区曜覃 理:障野TW裕0【单切¥,'(区祥)N塑砂甫对眷风下次Y oooi孕:障攀下四障0【单和¥z '暮由刘耄风V oooi-oo【于 2、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下列之一者,可做出临床诊断: (1)持续性高热:高热、稽留热为主要热型,可在5-7天内达40-4PC及以上,可有畏寒,少有寒战,出汗不多,一般持续1-2周。 (2)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3)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3、确诊病例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 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 N1: 80,伤寒或副伤寒“H”抗体凝集效价N1: 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六、处理程序与步骤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 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 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将尽收眼底。 一、升降出入是机体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 1.是脏腑活动的基本形式。 2.是经络活动的基本形式。 3.是气血运行的基本形式。 4.是病理的基本表现形式。 二、导致升降出入失常的原因: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疠气等 三、气机升降出入的病理表现形式:升降不及、太过、不调与反作 四、病的性质与升降出入的关系 1.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病情轻浅) 2.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病情深重) 五、虚实与升降的规律: 升不及,降太过多为虚证; 升太多,降不及,多属实证; 升降反作多为虚实错杂证。

六、升降出入理论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六经辩证是八纲辩证的具体化,讲述的是病从外到里的变化过 程。大致来说。三阳皆为表证,三阴为里证,三阳分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分少阴,太阴,厥阴。 三阴三阳在临证的表现,本人推崇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的总结; 三阳实热,总清阳明,三阴虚寒,总理太阴。十分注重脾胃的关系,先人所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伤寒杂病论本为一本,后世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部。实为一本,欲得其全貌,当二部合一。 本人认为伤寒前半部讲出入为多,盖出入主其外。金匮要略讲升降为多,盖升降主里。升降出入理论与卫气营血,三焦辩证的关系。 叶天士治温热病,创营卫气血,三焦辩证.实则上从证侯的变化来阐述疾病的变化. 卫气营血,主重于从出入来进行辩证.跟三阴三阳辩证,实则上是一致的,只是用的方法不同,一则凉,另一则以温为主,异曲同工。不同,病的性质不同。 三焦辩证,主要是从升降着手,用于湿温辩证。 赵绍琴先生,着(温病纵横),纵横二字,实得道之谓。纵,实言出入,横,实言升降。 刘绍武先生着(三部六病)主要抓住表里寒热,实则言出入也。 上二者,皆得道之着也。 综上所述,后世的温热病的辩证也脱离不开升降出入四字。 内经中有关升降出入理论的治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