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

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
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基本数据

生产任务:年产200吨富马酸二甲酯

反应原料纯度:顺丁烯二酸 98% 甲醇 98% 硫酸 98%

生产要求:年工作日为300天,间歇生产

2、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1、对富马酸二甲酯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2、主体反应设备合成釜的选型计算以及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3、绘制物料衡算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4、绘制带控制节点的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5、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一张);

6、编制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具体要求

1、绘制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必须符合化工制图的规范,并且字体必须工整。

2、编制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对计算过程与工艺流程的选择以及控点的确定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二.产品简介

富马酸二甲酯为由甲醇与富马酸或顺丁烯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酯化而成,简称富马酯(DMF) ,学名反丁烯二甲酯、别名延胡索酸二甲酯,结构式

( :CHCOOCH3) 2 ,分子式C6H8O4 ,是无色或白色鳞片晶体,熔点102~105 ℃,

常温会升华,无味,略具酯的香味,易溶于氯仿、醇、丙酮、乙酸乙酯,可溶于苯、甲苯、CCl4 ,微溶于水及热水中,对光稳定,在紫外线及阳光下72 h 基本无变化,110 ℃热 1 h 不分解,对热、碱、盐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水溶液对热的酸、碱稳定性较差,对氧化剂、还原剂、蛋白质、纤维、脂肪、糖等有好的稳定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其水溶液pH 值为 6. 7~7. 3 ,所以DMF 性质稳定。富马酸二甲酯(DMF)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防霉防腐剂,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其应用pH 值范围较广(为3~8) ,可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能抑制30 多种霉菌。其综合抗菌防腐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及

盐、脱氧醋酸等同类防腐剂。它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因升华而具有熏蒸性,因而具有接触杀菌与熏蒸杀菌双重作用,其毒性低,该物质进入人体后很快变成人体代谢的正常成分“富马酸”,其应用重复性好。这是一种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杀菌,且成本低、价格便宜的防腐防霉剂,发展前景广阔。

富马酸二甲酯是美国8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防霉剂,取名为“霉敌”。具有高效、低霉(LD)大白鼠服为2240mg/kg),对许多霉菌有特殊的抑制效果,并且具有抗真菌能力,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饲料、中药材、化妆品、鱼、肉、蔬菜、水果等防霉、防腐、防虫、保鲜、据报道,美国把富马酸二甲酯用于面包防霉实验,在同样条件下储存面包不发霉期,加丙酸钙的面包为16—30天,而加富马酸二甲酯面包为475天,其药效大大优于丙酸钙。其结果表明富马骏二甲酯对食品中常见的八种霉菌(如黄曲霉、黑曲霉、青霉、高链孢霉、白地霉、串珠镰刀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于饲料的防霉优于丙酸盐、山梨酸及苯甲酸二甲酯配成的挥发性溶液喷酒在衣柜,书柜中,也获得了很好的防霉效果,此外,富马酸二酯是一种很在发展前景的新型防霉剂,正在引起国内外食品行业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发生产富马酸二甲酯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生产富马酸二甲酯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等。美国的产量为4000T/Y,日本为8000T/Y,中国在80年代未研制出富马酸二甲酯,并于1990年在甘肃天水建成一套200T/Y的生产线,继后江苏、江西、山东、陕西省均有装置上马,但规模都不大,累计中国总产量约在800—1000T/Y。中国有数万家食品、饮料、饲料生产厂,有十多万家酱油厂和大面积的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全国每年对防霉防腐保鲜剂的需求量在4万吨以上。作为新一代的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应用领域广,市场容量大,前景十分光明。

三.生产工艺的选择

1.合成工艺的比较

1.1甲醇与富马酸催化合成

1.1.1 浓 H2SO4为催化剂

O H O

OH+2CH3OH H SO

O

H3CO

O

OCH3

以富马酸:甲醇为1∶2(mol 比) ,浓H2SO4与富马酸质量比为0.1∶1 ,加热升温回流3h ,得结晶,于甲醇中重结晶,得白色晶片产品,熔点102~104℃,产率92. 5 % ,该产品如在水中重结晶,则为白色针状结晶。该法质量及收率都好。近来在上述配比等条件下,用微波连续辐射回流反应,在达同样质量及产品收率情况下,反应时间仅为原来的1/ 8~1/ 10 ,这是由于原料的酸及醇均为极性分子,且存在同种分子及异种分子间的氢键导致分子间缔合,从而降低了反应物活性。而微波可使氢键扭曲而削弱,所以降低分子缔合性,提高反应活性。微波还可提高浓H2SO4活性,所以低功率已可大大提高反应速度,加速缩短完成反应的时间,在同样设备下,生产能力可提高数倍。本法废酸可加氨制成硫酸铵肥料,从而可减少处理废酸的开支及污染。该法具有酯产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但使用H2SO4或HCl 作催化剂具有严重的腐蚀性,易发生副反应,并污染环境等缺点。为克服H2SO4作催化剂的缺点,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化学工作者都在探索更好的催化剂取代H2SO4。

1.1.2 氯化亚锡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富马酸5.8g,20.4mL甲醇及3%(以富马酸摩尔数为基准)的氯化亚锡,升温至95℃,搅拌回流酯化4h后,将混合物注入100mL的蒸馏水中,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滴定至pH 值为8,过滤得DMF粗品,将粗品用甲醇重结晶后得无色片状的精品富马酸二甲酯,mp=102-103℃,产率为95%左右。该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产率较高,适于现在工业设备加工改进生产。催化剂氯化亚锡易于分离,降低工业成本。

1.1.3 硫酸锆作催化剂

取甲醇:富马酸为8.6∶1(mol 比) ,硫酸锆∶富马酸为1:10 (质量比) ,热回流10h ,蒸去未反应甲醇, 稍冷,水洗,用10 % NaHCO3 中和到pH 值7 ,析出结晶,离心分离,水洗晶体,干燥得DMF。熔点102~104 ℃,收率91 %~92 %。该法催化剂Zr(SO4)2·nH2O 成本为2 万元/ t ,酯化过程可循环多次使用, 每吨DMF 所耗硫酸铝与浓H2SO4催化剂成本相近,而腐蚀性比浓

H2SO4少,所以反应设备投资可减少一半,且催化剂可过滤掉,没有H2SO4污染,并且操作条件也大为改善。其甲醇循环量仅为用BF3 乙醚液作催化剂的几分之一,所以甚受工厂欢迎。

1.1.4.BF3 (C2H5) O 作催化剂

用4A 分子筛脱水后甲醇与富马酸摩尔比为37 :1 ,在BF3 (C2H5) O 催化剂下热回流5h (充分搅拌) 、冷却结晶,离心分离、滤饼用甲醇洗涤,母液甲醇经无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得白色鳞片,熔点101~102 ℃, 纯度99 % , DMF 收率94 %。该法BF3 (C2H5) O 用量少,单耗成本低、产品纯度及收率甚好。反应时间短,生产设备利用率高,在搪瓷反应釜内反应已可,投资及卫生条件好,已在工业生产中采用。

1.1.5.结晶氯化铁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结晶氯化铁(FeCl3·6H2 O) 是一种价廉易得的化合物,利用它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腐蚀小,三废污染较轻,操作方便,有一定应用价值,其有利应用条件是:当催化剂0.8g(0.003 mol) ,富马酸 5.8 g (0.05 mol) ,甲醇20 ml (0.50 mol) ,即摩尔比为0.06∶1∶10 ,回流 4 h ,得白色结晶产品,收率达61.7 % 。

1.2马来酸酐异构酯化法

该法采用二步合成法,第一步由马来酸酐水解异构化生成富马酸,第二步由富马酸和甲醇酯化生成DMF。当马来酸酐溶解于甲醇后,大部分很快成马来酸一甲酸,加入转位剂后成富马酸一甲酯,继而被酯化成富马酸二甲酯。由于所用催化剂不同而工艺条件也各异。

1.2 1.以 HCl 为主催化剂 ,H3PO4 为助催化剂法

先把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酸在HCl 催化下异构化,加热搅拌70~80 ℃回流,继而在H3PO4下90 ℃酯化,反应结束后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DMF。熔点102~104 ℃。反应物中顺丁烯二酸酐∶甲醇为1:10(mol 比) ,HCl 20ml ,H3PO4 35ml ,DMF纯度99 % ,收率94 %。该法产品纯度及收率较高,但催化剂具腐蚀性,在工业上有采用价值。

1.2.2.以 AlCl3为主催化剂 ,H3PO4为助催化剂法

以马来酸酐1mol ,甲醇4mol ,AlCl3 0. 05mol 的比例投料,于78~80 ℃回流搅拌,继而加H3PO40. 37mol 于90 ℃酯化,反应结束后冷却结晶,用饱和NaHCO3溶液中和、过滤、洗涤、干燥,用甲醇重结晶,得结晶DMF ,熔点104 ℃,收率82 %。AlCl3法比HCl 法腐蚀性小, H3PO4用量少,成本低,如要熔点101~102 ℃的DMF ,则收率为90 % ,适合工业化生产。此法具有原料易得、价格低廉、产品成本低的特点,适宜于工业化生产。与第一种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富马酸的用途较广,来源有限,价格较高,而目前我国生产的马来酸酐则发展较快,出现过剩,下游产品开发不够,因此用马来酸酐制取DMF 也是经济效率较好的方法。

1.2.3.以混合催化剂为催化剂

马来酸酐与甲醇在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三氯化铁0. 5 g ,浓硫酸 1.0ml ,浓磷酸 2.0ml ,硫脲 1.0 g ,溴化钠1.0g ,马来酸酐4 g 及甲醇,回流反应2 h ,产率达88 % ,产品纯度大于99 %。在带有回流装置的三口瓶中加入马来酸酐与甲醇,按比例分别加入几种催化剂,加热回流反应一定时间, 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物转移至蒸馏装置中,蒸出过量的甲醇,剩余物倒入烧杯中,在搅拌下,将 5 倍于剩余物的冰水加入烧杯中,外部用冰盐水冷却至 5 ℃左右,继续搅拌结晶,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分离出结晶,经洗涤、重结晶和真空干燥得到纯品DMF。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的特点。

1.2.4.盐酸、磷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以 1 mol (98 g) 顺丁烯二酸酐、10mol (320 g) 甲醇为原料,20 ml 盐酸为催化剂,32 ml 磷酸为助催化剂,回流反应 4 h ,得DMF 收率达94 % ,纯度达99 %[2,3],本法原料易得,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产品收率高,纯度高,比起单纯盐酸催化法对设备的腐蚀性稍小,能适合于工业生产。

1.2.5.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与结晶氯化铁一样,对甲苯磺酸同样能催化顺丁烯二酸酐与甲醇的酯化作用,再在Br2作用下光照游离基转化成富马酸二甲酸。当0.10 mol(9.8 g)顺丁烯二酸酐,0.75 mol (30 ml) 甲醇,在0.0013 mol (0.25 g) 对甲苯磺酸作用下回流

3 h ,再加入少量Br2/ CCl

4 ,红外灯照射1

5 min ,可得富马酸二甲酯收率70.8 % ,残留液再加Br2/ CCl4 ,反复光照仍可得少量产品,经 4 次光照总收率可达75 %以上。若按3个单程计算,平均单程收率超过90 %。由于对甲苯磺酸是固体,保管、运输、使用方便,用量少,活性高,对设备的腐蚀及污染均比硫酸小,所以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1.2.6.树脂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固体磺酸,来源容易、价廉,对设备无腐蚀性,其本身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是当前酯化反应中的优良催化剂,已用于部分酯的合成工业生产中,同样能催化顺丁烯二酸酐的酯化,然后在Br2/ CCl4作用下经光照转化成富马酸二甲酯。其有利条件为:0.1 mol(9.8 g)顺丁烯二酸酐,0.5 mol(20 ml)甲醇,在1.0 g 树脂催化下回流5h ,再在Br2/ CCl4作用下经红外灯光照15 min ,得富马酸二甲酯收率达68.1 % ,接近对甲苯磺酸的催化效果,而且树脂能

够重复使用,活性几乎不变,是开发利用顺丁烯二酸酐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有效方法,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1.3 甲醇与马来酸催化合成

1.3.1 HCl 为催化剂

工艺过程为:加热工业马来酸及甲醇 ,并在搅拌下滴入浓 HCl ,回流 30~45min 异构化成富马酸 ,继而加入甲醇、催化剂 ,带水剂 ,热回流 3~5h (75~85 ℃) ,冷却结晶 ,离心过滤 ,冰水洗涤晶体 ,干燥得粗 DMF ,用甲醇重结晶得精制(干燥过)DMF ,产率91 % ,熔点 102~104 ℃,白色鳞片状 ,纯度 99. 75 %。未重结晶 DMF 纯度为 92. 4 % ,产率 95. 1 %。其投料比马来酸∶HCl ∶甲醇(质量比) 为 1∶2∶2~2. 5 ,催化剂与带水剂分别为马来酸的 1/ 5~1/ 3 与 1/ 4~1/ 2 (质量比) 为好。该法经济便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只是盐酸有相当用量及有腐蚀性 ,但也适合工业上采用 ,且催化剂及甲醇可循环利用。

1.4 以糠醛为原料合成 DMF

该法也是两步合成法 ,第一步是糠醛在催化剂 V 2O 5作用下经 KClO 3氧化制得富马酸 ,第二步是富马酸和甲醇酯化制取 DMF 。糠醛是利用农作物加工的副产品玉米芯、燕麦壳和甘蔗渣等为原料制得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 ,用途广泛。我国的糠醛生产能力达 10 万 t/ a ,产品的 80 %~90 %供应国外市场 ,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下降 ,使糠醛生产供大于求。以糠醛为原料 ,经氧化酯化反应合成 DMF 是糠醛的深加工 ,消耗糠醛的途径 ,在糠醛出口不景气 ,价格下跌时 ,用糠醛为原料制得 DMF 为糠醛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2. 合成工艺的选择

O

O

H O

OH

+

2CH 3OH

H SO O

H 3CO

O

OCH 3

本文选择以富马酸:甲醇为 1∶2(mol 比) ,浓 H 2SO 4 与富马酸质量比为 0.1∶1 为催化剂,加热升温回流 2h ,得结晶,于甲醇中重结晶 ,得白色晶片产品 ,熔点 102~104℃,产率 92. 5 % ,该产品如在水中重结晶 ,则为白色针状结晶。该法具有酯化产率高、高达80%,工艺操作简单,原料便宜,来源广,生产无污染

等优点。而且本法废酸可加氨制成硫酸铵肥料,从而可减少处理废酸的开支及污染。

四. 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图1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工艺流程简易方框图

草图说明

由于此反应为液固相反应,并且催化剂腐蚀性较强,所以选择搪玻璃反应釜。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须采用换热器进行换热。

由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甲醇与顺丁烯二酸混合后,加入到反应釜中,加热

使其反应,等温度升至60℃时,再加入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自反应器流出的反应液,经冷却后结晶,进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从压滤机中排出的滤液,用于之前的酯化反应,循环利用。再用蒸馏水洗涤滤饼,除去滤饼上残余反应液。将滤饼溶解于甲醇中,进行重结晶,再过滤收集固体,进行干燥,即得产物富马酸二甲酯。

五. 物料衡算

1. 已知数据

生产任务:年产200吨富马酸二甲酯

反应原料纯度:顺丁烯二酸 98% 甲醇 98% 硫酸 98%

生产要求:年工作日为300天,间歇生产

2. 顺丁烯二酸与甲醇制备富马酸二甲酯的物料衡算框图

图 1

3. 衡算过程

3.1 物料衡算

年工作日为300天,生产周期为3小时,一天共8个操作周期

工艺生产实验操作产率为79%

反应器中的主要反应方程式:

O H O

OH+2CH3OH H SO

H3CO

O

OCH3

(1)一个周期需生产富马酸二甲酯的量为:

富马酸二甲酯 m=200×1000/(79%×300×8)=105.5 kg n=105.5/144=0.733 kmol

(2)一个生产周期所需理论投料量为:

顺丁烯二酸 n=0.733 kmol

m=0.733×116=85.03 kg

甲醇 n=0.733×2=1.466 kmol

m=1.466×32=46.91 kg

硫酸取顺丁烯二酸反应量的9%

硫酸 m=85.03×9%=7.65 kg

(3)一个周期所需实际投料量为:

顺丁烯二酸 m=85.03/98%=86.77 kg

甲醇 m=46.91/98%=47.87 kg

硫酸 m=7.65/98%=7.81 kg

(4)剩余甲醇和顺丁烯二酸的量为:

甲醇 m=47.87-46.91×79%=10.81 kg

顺丁烯二酸 m=86.77-85.03×79%=19.60 kg

将剩余的甲醇用于粗产品的重结晶。

(5)反应釜中生成的水量为 m=1.466×18×79%=20.85 kg (6)物料衡算表:

3.2 热量计算

(1)物质带入设备的总热量Q入:

设进料温度为25℃,反应终止出料温度为80℃ 甲醇带入反应器的热量 Q 1 Q 1=M

CpK

=47.87×2.48×298.15

=35395.65 KJ 顺丁烯二酸带入反应器的热量Q 2 Q 2=M

CpK

=86.77×3×298.15 =77611.43 KJ 硫酸带入反应器的热量 Q 3 Q 3=n

CpK

=0.08×138.59×298.15 =3292.98 KJ

带入设备的总热量为 Q 入=Q 1+Q 2+Q 3

=35395.65+77611.43+3292.98

=116300 KJ (2) 反应过程的反应热Q 反应热

表一:热容数据

kj Q Q Q Q kj

Cpdt n Q kj

Hm n Q kJ

Cpdt n Q R R 3672

-1346327091442613463)35.83385.2015.4()298338(2709733.036.369614426)03.85391.4625.2()338298(213298

3382298

3381=+--=++==?+??-==-=?-=?=-=?+??-==?∑?

(3) 物质带出设备的总热量Q

甲醇带出设备的热量Q 1

Q 1=n 出CpK

=10.81×50.69×(273.15+80)/32

=6047 KJ

顺丁烯二酸带出设备的热量Q2

Q2=M出CpK

=19.6×3×353.15

=20765 KJ

富马酸二甲酯带出设备的热量Q3

Q3=M出CpK

=83.35×3×353.15

=88305 KJ

水带出设备的热量Q4

Q4=M出CpK

=20.85×4.15×80

=6922 KJ

硫酸带出设备的热量Q5

Q5=n出CpK

=7.81×148.32×353.15/98

=4174 KJ

带出设备的总热量为

Q出=Q1+Q2+Q3+Q4+Q5

=6047+20765+88305+6922+4174 =126213 KJ

(4)热量衡算表:

六.设备计算和选型

1.反应釜的结构和材质

结构:K型

材质:搪玻璃

2.反应釜中物质的平均密度的计算

表二:物理性质

根据公式1//

m i i ραρ

=∑

其中αi:物质的质量分数

ρi:物料的密度

m i:物料的质量

M:总的物料质量

M=m1+m2+m3=86.77+47.87+7.81=142.45kg

1/ρm=Σαi/ρi

=86.77/(142.45×1.59)+ 47.87/(142.45×0.79)+ 7.81/(142.45×1.84)

=0.8383

ρm=1/0.8383=1.193 g/cm3=1.193 Kg/L

物质的总体积为:M/ρm=142.45/1.193=119.4 L

3.反应釜的计算和选型

(1)确定筒体和封头型式

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和反应现象可以得知它是属于带搅拌的低压反应釜类型,根据惯例,选择圆柱形筒体和椭圆形封头。

(2)确定筒体和封头直径

反应物料先为液-固相类型,后为液-液相类型,查表可得出,H/D

i

为1-1.3。该反应的状态为无泡沫和无沸腾情况,黏度也不大,故可取装料系数η=0.8。

反应釜总体积为119.4L,则反应釜的容积为119.4/0.8=149.25L,取反应釜容积为250L即0.25m3,,考虑到容器不大,可取

反应釜直径估算:D

i =[4V/(π×H/D

i

)]1/3

=[4×0.25/(3.14×1.2)]1/3 =0.643 m

圆整至公称直径标准系列,取D

i

=600 mm。封头取相同内经,其曲面高度由

查表的h 1=150 mm ,直边高度h 2,查表可取25 mm 。 (3)确定筒体高度

当D i =600 mm ,h 2=25mm 时,从表查得椭圆形封头的容积V h =0.0352 m 3,在计算得筒体每一米高的容积V 1= 0.2826 m 3/m ,则筒体高估算为:

H=(V-V h )/V 1=(0.25-0.0352)/0.2826=0.76 m

取H 为0.7 m ,于是H/D i =1.2 (4)确定夹套直径

查表得:D i =D i +50=600+50=650 mm

夹套头也采用椭圆形,并与夹套筒体取相同直径。 (5)确定夹套高度

夹套筒体的高度估算:

H i =(ηV-V h )/V 1=(0.8×0.25-0.0352)/0.2826=0.5832 m 取H i 为600 mm 。

4. 离心泵的选型

25℃下原料液甲醇密度查得 ρ

原料液

=0.79 g/cm 3

设原料液在管路流速为0.2m/s,操作过程中,半小时进料完毕。 进料的体积流量 V S =W F /ρF =95/790= 0.12m 3/h=3.34×10-5m 3/s

管子内经

0.015d m === 所以选用25×4mm 管

实际流速0.18m/s ,相对粗糙度 0.003375,粘度 0.000017。

250.18790

Re 203143

10000.0000175du ρ

μ??==

=?

查得摩察系数0.027,取管长L=8m 在泵和反应器入口列伯努利方程:

221

1221222e f

P u P u Z H Z H g g g g ρρ+++=+++

以储罐为基准面则:

Z 1=0,Z 2=0,P 1=101.325kPa ,P 2=160kPa ,u 1=u 2 管路中有两个标准弯头2m ,一个角式截止阀6m 。

则流体摩擦阻力扬程损失2

8620.20.0270.0590.0159.82Hf m

++=??=?

那么:

3

21160101.325

100.0597.64

7909.8

f

P P

He H m g

ρ

--

=+=?+=

?

查得型号为ISW100-100的泵的扬程为11m,流量为62.6m3/h,能满足要求,故选此泵。

5.换热器的选型

换热器有多种形式,但是大致又能分为两类:一类为管式换热器,包括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釜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蛇管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另一类为板式换热器,包括平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

由于反应体系温度不大,所以选择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因为其造价低,可以减少投资成本。

七. 车间布置设计

1.反应釜的布置

釜式反应器一般用挂耳支承在建(构)筑物上或操作台的梁上;对于体积大、质量大或振动大的设备,要用支脚直接支承在地面或楼板上。两台以上相同的反应器应尽可能排成一直线。反应器之间的距离,根据设备的大小、附属设备和管道具体情况而定。管道阀门应尽可能集中布置在反应器一侧,以便操作。

本文采用间歇式操作,间歇操作的釜式反应器布置时要考虑便于加料和出料。液体物料通常是经高位槽计量后靠压差加入釜中;固体物料大多是用吊车从人孔或加料口加入釜内,因此,人孔或加料口离地面、楼面或操作平台面的高度以800为宜。

2.泵的布置

泵应尽量靠近供料设备以保证良好的吸人条件。它们常集中布置在室外、建筑物底层或泵房。小功率的泵(7kW以下)布置在楼面或框架上。室外布置的泵一般在路旁或管廊下排成一行或二行,电机端对齐排在中心通道两侧,吸人与排出端对着工艺罐。是泵在管廊内(泵房内)的排列方式。泵的排列次序由相关的设备与管道的布置所决定。管廊或建筑物的跨度A由泵的长度和它们奉身的要求所决定。A=6~7m时,可布置一排泵加3m宽的通道;A=10m左右时,可布置两排泵(泵

短,A可以减小)。管廊的柱间距月可按泵的布置需要调整,泵出口管位置b要按泵标注。电机端要对齐,吸人端对着吸人罐使吸入管短而直,泵的中心线在管廊柱间均匀排列。泵的周围要留有空间和通道以便安装阀门和管道,控制阀布置在靠近地面或柱子附近,并固定在柱子上。

3.换热器的布置

换热器的热量平衡由于涉及到传热效果,换热面积、流动温差、流动强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换热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热量积累、局部过热、流体结焦或气化而引起的事故比较多。化工厂中使用最多的是列管换热器和再沸器,其布置原理也适用于其他形式的换热器。设备布置的主要任务是将换热器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确定支座、安装结构和管口方位等。必要时在不影响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调整原换热器的尺寸及安装方式(立式或卧式)。换热器的布置原则是顺应流程和缩小管道长度,其位置取决于它密切联系的设备布置。塔的再沸器及冷凝器因与塔以大口径的管道连接,故应采取近塔布置,通常将它们布置在塔的两侧。热虹吸式再沸器直接固定在塔上,还要靠近回流罐和回流泵。自容器(或塔底)经换热器抽出液体时,换热器要靠近容器(或塔底),使泵的吸人管道最短,以改善吸入条件。

八.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

1.环境保护

(一)“三废”的来源

生产过程中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水洗产生的废水;反应生成的废液以及催化剂硫酸、剩下的顺丁烯二酸和甲醇容剂。

(二)治理方法

目前,各部门对三废的治理都极为关注。作为防腐剂的新品种富马酸二甲酯,一定要解决生产中产生的污染,这样才能得到广泛的生产和应用。富马酸二甲酯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人畜有较大的危害,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针对生产富马酸二甲酯过程中出现的污染,我们定制了以下治理方法:一、把最终的滤液减压精馏,分离甲醇和水,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既能减少污染程度,又能提高经济效益。二、把重结晶的废液再重新处理,提取甲醇,既环保又经济。

2.安全措施

(1)甲醇及防护

甲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硫酸的毒性与防护

硫酸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对眼睛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富马酸二甲酯的毒性与防护

DMF会导致健康损害。根据临床试验,DMF 可经食道吸入对人体肠道、内脏产生腐蚀性损害;并且当该物质接触到皮肤后,会引发接触性皮炎痛楚,包括发痒、刺激、发红和灼伤;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DMF 的存在成为一种严重威胁。

储存于阴凉、通风、防水、防潮的库房。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戴好手套,以防止沾染到富马酸二甲酯。

九. 设计体会

通过约三星期的奋斗过程,我完成了年产200吨的富马酸二甲酯的综合设计,工艺设计其实涵盖了很多内容,是整个工程设计的龙头。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时间平衡等是必须清楚的。尤其的热量衡算,也包括反应热的计算。如果反

应热不会计算,那是很可怕的。本次综合设计让我开阔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实际生产的知识和需求,这为即将参与社会工作的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使用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让我更加懂得信息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斟酌,让我更加独立自主;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我很好地把知识学以致用。、在这次设计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它所涉及的知识是全面的,包括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工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制图等。它并不是靠单方面知识完成的,也不是各方面知识的简单加和,而是运用多方面知识的协同作用。设计对我所起的启示很重大。在本次设计中,我清楚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够和对实际生产了解的缺乏,今后我一定要从各方面着手来增长见识和阅历,弥补自己的不足,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设计结果一览表物料衡算表:

热量衡算表:

十一. 参考文献

[1]俞善信,雷焕文. 氯化铁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化学试剂, 1993 ,15 (6) :374 ,376

[2]蒋先明,蒙贵愫. 磷钨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研究. 化学世界,1995,36(3):133-135

[3]李晓莉,刘晶. 三氧化二钕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精细石油化工,1997 (4) :32~33

[4]范国枝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应用化工 2004 年6 月第33 卷第3 期

[5] 李勤,刘红,吕以仙等.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及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化学通报,1998

[6]陈敏恒,丛德滋等.化工原理(上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5

[7]傅献彩,沈文霞等.物理化学(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周大军,揭嘉.化工工艺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娄爱娟,吴志泉等.化工设计.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10]钟灵. 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工艺的研究. 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广州 1998 (6)

[11]张来存.富马酸二甲酯的开发应用[J].山西化工,2001(2l): 20-22.

[12]梅允福.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应用和市场前景[J].云南化工,2000(27):10-11.

[13]范国枝.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新工艺研究应用化工 2004 年6 月第33 卷第3 期

[14]谭晓军,王党生.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和应用[J].饲料工业,2005(26):50-51.

[15]孙建梅,王景明.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及应用[J].天津化工, 1999(3):4-6.

[16]黄永明等.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化学世界 1989 ,30 (3)

[17]屈丽华,刘学钢.富马酸二甲酯合成新工艺及应用. 化学世界, 1994 ,35 (4) :190~192

[18]王存德,牛岫琴,张俊桂等.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研究.现代工,1998 ,18(6) :28~29

[19]B.E.波.气液物性估算手册[M].第五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0]刘光启等.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1

[21]王安福.化工数据引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

[22]马沛生.化工数据[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23]B.E.波.气液物性估算手册[M].第五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有机实验报告(富马酸二甲酯的制备)

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反应的影响 ********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510006) 摘要: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与甲醇在混合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步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本文从催化剂种类,通过设定对比性实验,从而确定了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工艺催化条件。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的特点。 Abstract: The dimethyl fumarate is synthesized by one-step from maleic anhydride and methanol in the presence of mixed catalyst. This paper, by setting catalyst type, determines catalytic conditions of the synthesis of dimethyl fumarate.. 关键词: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催化剂;顺丁烯二酸酐;甲醇;对比。 Key words:dimethyl fumarate; synthesize;catalyst;maleic anhydride; methanol; contrast. 富马酸二甲酯的化学名称为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简称DMF, 分子式C6H8O4外观为白色粉状结晶,熔点102~104℃,密度1.37, 无味,略具酯的香味,易溶于氯仿、醇、丙酮、乙酸乙酯,可溶于苯、甲苯、CCl4 ,微溶于水及热水中,对光稳定,在紫外线及阳光下72 h 基本无变化,110 ℃热1 h 不分解,对热、碱、盐也有一定的稳定性。在常温下能够缓慢升华。但其水溶液对热的酸、碱稳定性较差,对氧化剂、

PET的合成及生产工艺知识讲解

P E T的合成及生产工 艺

高聚物合成工艺学 系别: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0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姓名:刘世博 学号:200805050067

PET的合成及生产工艺 摘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为聚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直接酯化法或聚对苯二 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酯交换法制成的聚合物,俗称涤纶,简称 PET 或 PETP。聚对苯二甲酸 二乙酯作为纤维原料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本文对PET的研究,生产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阐述了其在化学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介绍了PET的制备方法和确定了PET的生产工艺。 关键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二甲酸乙二醇直接酯化法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 化学式为-[OCH2-CH2OCOC6H4CO]-,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发生脱水缩合反应而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 PET为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长期使用温度可达120℃,电绝缘性优良,甚至在高温高频下,其电性能仍较好,但耐电晕性较差,抗蠕变性,耐疲劳性,耐摩擦性、尺寸稳定性都很好。 1.PET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1.1精对苯二甲酸加氢精制法 该法以高纯PX 为原料,醋酸为溶剂,醋酸钴、醋酸锰为催化剂,溴化氢或四溴乙烷为促进剂,空气作氧化剂,使用大型单台连续搅拌式氧化反应器,使PX在

氧化反应器中生成对苯二甲酸粗制品。为了进一步氧化中间产物,缓和主氧化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增加产物的收率,减少溶剂的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使主氧化反应器出来的氧化液进入第一结晶器,同时将占整个气体体积2 %的空气通入第一结晶器中进行二次氧化。结晶分离出的粗对苯二甲酸用水配成约31 %的浆料,经增压、预热后进入加氢反应器。浆料经反应器下部的钯/ 碳(Pd/ C)催化剂床层流到反应器底部的过程中,粗对苯二甲酸中的杂质对羧基苯甲醛在催化剂床层进行动态加氢反应,还原成对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较易溶于水,在过滤母液时,从系统中除掉。加氢反应器中的浆料经5 级连续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即得产品TPA 。 1.2 EG 的用量 加入适量的EG ,使TPA EG =1.3~1.8,或低于1.3,以抑制醚化反应。 1.3 加入Co 、Zn 、Mn 等金属的化合物可以抑止醚化反应。 2 .催化剂(或引发剂)配制过程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PET 聚酯生产装置仍采用锑类的催化剂,锑催化剂用量约占90%,其它还有锗和钛类催化剂,尽管这些锑类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很好,但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锑的毒性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关注。因此近年来PET 非锑催化剂研究非常活跃。随着人类对环保的认识和要求的提高,这类催化剂开发将有广阔的前景。 反应采用三氧化二锑作为催化剂,在反映前用160度的高温乙二醇进行溶解,冷却到120度进入反应系统;为保证反应顺利进行,产物品质稳定,用磷酸作为稳定剂,另算也用乙二醇稀释后进入反应系统。反应所需要的热量来源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尼可地尔合成工艺设计讲解

天津工业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6届制药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36吨尼克地尔原料药车间工艺设计 报告人:____ ______________ 班级:___ ___________ 学号:___ 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 ___________ 实习时间:____ __

目录 第一章产品介绍 (1) 第二章生产工艺说明 (2) 第三章生产周期 (5) 第四章物料衡算 (6) 第五章设备选型 (10) 附件:设备流程图、车间布置图

第一章产品介绍 1.3产品名称及生产规模 产品名称:尼可地尔 英文名称:Nicorandil 化学名:N-(2-羟乙基)烟酰胺硝酸酯 生产规模:36t/a 1.2产品规格 物理性状:针状 熔沸点:熔点92~93℃ 分子式:C8H9N3O4 结构式: 分子量:211.17 1.3产品的重要价值 尼可地尔,又叫做烟浪丁,是一种硝酸酯类物质,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与硝酸甘油作用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尼可地尔在细胞膜和线粒体水平选择性激活K+-ATP通道,促使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扩张,随后还原前、后负荷。而且该药物主要主要舒张小动脉,增开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钾通道,并且不具有耐药性。

第二章 生产工艺说明 2.1产品合成方法 合成本产品所需原料有烟酸、乙醇胺、无水乙醇、碳酸氢钠、发烟硝酸、乙醚、氯化亚砜、氯仿、碳酸钾、无水硫酸镁、乙醇依次经历硝化反应、酰化反应和精制这三个步骤。 产品生产主要反应如下: 1.硝化反应: NH 2CH 2CH 2 OH NH 2CH 2CH 2ONO 2·HNO 3 2.缩合反应 NH 2CH 2CH 2ONO 2·HNO 3+ 2.2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1.硝化反应 将发烟硝酸通过计量罐置于带有夹套的反应釜中,通冷盐水冷却至-8℃搅拌,缓慢滴加氨基乙醇,滴加完毕,于0℃继续搅拌1 h,减压蒸除过量硝酸,将剩余物倾入冷乙醚中,析出白色沉淀,抽滤至干,得产品 2.合成烟酰氯盐酸盐反应 将烟酸、氯化亚砜加入反应釜中,回流2h 。减压蒸馏除去过量氯化亚砜,干燥,得产品粗品。 HNO 3

富马酸二甲酯合成工艺设计

一.设计任务 1、基本数据 生产任务:年产200吨富马酸二甲酯 反应原料纯度:顺丁烯二酸 98% 甲醇 98% 硫酸 98% 生产要求:年工作日为300天,间歇生产 2、设计内容及要求 (一)内容 1、对富马酸二甲酯反应系统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2、主体反应设备合成釜的选型计算以及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3、绘制物料衡算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4、绘制带控制节点的的工艺流程图(一张); 5、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一张); 6、编制设计说明书(一份)。 (二)具体要求 1、绘制的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必须符合化工制图的规范,并且字体必须工整。 2、编制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对计算过程与工艺流程的选择以及控点的确定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二.产品简介 富马酸二甲酯为由甲醇与富马酸或顺丁烯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酯化而成,简称富马酯(DMF) ,学名反丁烯二甲酯、别名延胡索酸二甲酯,结构式 ( :CHCOOCH3) 2 ,分子式C6H8O4 ,是无色或白色鳞片晶体,熔点102~105 ℃, 常温会升华,无味,略具酯的香味,易溶于氯仿、醇、丙酮、乙酸乙酯,可溶于苯、甲苯、CCl4 ,微溶于水及热水中,对光稳定,在紫外线及阳光下72 h 基本无变化,110 ℃热 1 h 不分解,对热、碱、盐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水溶液对热的酸、碱稳定性较差,对氧化剂、还原剂、蛋白质、纤维、脂肪、糖等有好的稳定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其水溶液pH 值为 6. 7~7. 3 ,所以DMF 性质稳定。富马酸二甲酯(DMF)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防霉防腐剂,具有良好的抑菌杀菌作用,其应用pH 值范围较广(为3~8) ,可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能抑制30 多种霉菌。其综合抗菌防腐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及

正丁醇MSDS-GHS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正丁醇) 版本 3.2(CN)/GHS 修订时间:2016年8月31日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正丁醇 英文名称:n-butyl alcohol;1-butanol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国家应急电话: 110,119,120 产品推荐用途: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脂肪族二元酸及磷酸的正 丁酯类增塑剂,它们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中,也是有机合成 中制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的原料。还是油脂、药物(如抗 生素、激素和维生素)和香料的萃取剂,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等, 又可用作有机染料和印刷油墨的溶剂,脱蜡剂。 生效日期: 2016-8-31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高闪点液体

紧急情况概述: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类别1 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对皮肤有刺激。造成眼的严重损伤健康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使用防爆型电器和设备。采取防静电措施,防止静电积聚。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食入,操作后彻底清洗。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果发生火灾,使用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状水等灭火。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立即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不得延迟。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有被污染的衣物,包括鞋类。用流动清水冲洗皮肤和头发(可用肥皂)。如果出现刺激症状,就医。吸入,如果吸入蒸气或燃烧产物,脱离污染区。静卧,保暖。开始急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新旧教材对比: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掌握了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原理,人类是可以通过有机合成不断合成原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为不断提高人类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加成聚合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的特点,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的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式,或从简单的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三)教学难点: 理解加聚反应过程中化学键的断裂与结合,用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和聚合物结构式;从聚合物结构式分析出单体。

实验二富马酸二甲酯的制取

实验二富马酸二甲酯的制取 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即反丁烯二酸二甲酯,安是一种较新型的仪器及饲料防腐、防霉剂,对微生物有广泛、高效的抑制、杀菌作用,其特点是抗菌活性不受pH 值影响,并兼有杀虫活性,效力优于常见的丙酸盐,山梨酸及盐和苯甲酸及其盐类防腐剂。是国外近年开发应用的仪器防腐防霉剂,目前已经用在面包、饲料、化妆品、鱼、肉蔬菜和酿制品的保存处理上,并发展到家用地毯、皮衣、毛呢和其他用品的防霉处理上,在饲料中的添加量是0.5~0.9g/Kg 。 富马酸二甲酯为由甲醇与富马酸或顺丁烯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酯化而成, 简称富马酯(DMF), 学名反丁烯二甲酯、别名延胡索酸二甲酯, 结构式( :CHCOOCH3) 2 , 分子式C 6H8O4 , 是无色或白色鳞片晶体,熔点102?105C,常温会升华,无味,略具酯的香味,易溶于氯仿、醇、丙酮、乙酸乙酯, 可溶于苯、甲苯、CCl4 , 微溶于水及热水中,对光稳定,在紫外线及阳光下72h基本无变化,110 C热1 h 不分解, 对热、碱、盐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水溶液对热的酸、碱稳定性较差,对氧化剂、还原剂、蛋白质、纤维、脂肪、糖等有好的稳定性,对金属无腐蚀性,其水溶液pH 值为6. 7 ?7. 3 ,所以DMF性质稳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富马酸二甲酯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2.掌握精细化工合成技术及重结晶操作技术和熔点测定方法。

、富马酸二甲酯的生产方法原理 富马酸二甲酯较经济的生产方法,是反丁烯二酸(Trans Butenedioid Acid )与甲醇在酸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其反应 方程式如下: 分子量144.12,能溶于乙酸乙酯、氯仿、丙酮等。熔点101-104 C, 沸点193C 副反应:CHQH H2SO4 硫酸二甲酯在18 C易迅速水解成硫酸和甲醇 三、主要试剂和仪器 试剂:反丁烯二酸9.2mL (15g , 0.127moL ),甲醇30mL (23.73g,), 浓硫酸4mL(d=1.84), 10淋酸氢钠,无水乙醇;活性炭 仪器:250mL三口烧瓶(1个)、冷凝管(1根)、电动搅拌器、温度计(100C ,200 C各1支)、电热套(1个)、变压器(1个)、量筒 (10mL,50mL、玻璃棒(1支)、烧杯(250mL,1个)、锥形瓶(1个)、抽滤装置和熔点测定仪(1个)、表面皿、电子天平、酒精灯、开口橡皮塞、乳胶管 四、实验步骤 1、如图安装实验装置; HOOC-CH=CH-COOH+2CH 2OH CH 3OO-CH=CH-OOCH 3+2H 2O

年产25万吨丁醇生产工艺标准

1.前言 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医药、印染、塑料、有机等领域。丁醇是生产丁酸、丁胺、醋酸丁酯和丙烯酸丁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原料。丁醇分为两类:正丁醇和异丁醇。正丁醇主要用来生产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烯酸丁酯等。可直接作为合成塑料、涂料、助剂等的原料,也是良好的溶剂之一,大部分正丁醇是用来合成酯类,产品有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醇醚、增塑剂DBP等。丁醇在许多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2000年之前,全球丁醇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地,这些地区丁醇市场趋于成熟,生产能力过剩,需求增长趋缓,而亚洲等其他地区,由于缺口较大,需求增长较快。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对丁醇的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相继建成了一批大型乙烯生产装置,其中有的配套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羰基合成丁醇生产装置,如齐鲁石化公司、吉林化纤工业公司及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北京化工四厂、扬子巴斯夫公司,总产能为145kt/年,由于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尽管这几套装置都在加大负荷生产,丁醇的产量有很大提高,但一直不能满足下游实际生产的需求,因而对这几套装置进行扩能改造、或新建生产装置势在必行。 2.设计基础条件 2.1原料简介 丙烯(propylene,CH2=CHCH3)常温下为无色、稍带有甜味的气体。分子量42.08,密度0.5139g/cm3(20/4℃),冰点-185.3℃,沸点-47.4℃。易燃,爆炸极限为2%~11%。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是一种属低毒类物质。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产丙烯腈、异丙烯、丙酮和环氧丙烷等。 2.2产品简介 本项目产品为正丁醇和异丁醇,均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塑料工业、有机工业、印染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2.2.1 正丁醇 正丁醇是优良的有机溶剂,也可转化为丁醇衍生物作特种溶剂;可用于生产多种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丁辛酯、己二酸二丁酯等;也可用于生产乙酸丁酯、丙烯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化工产品,其主要衍生物系及用途见图1-1。

正丁醇和异丁醇word版

3.1.5异丁醇 【1】标识 中文名:异丁醇;2-甲基丙醇 英文名:isobutyl alcohol;2-methyl propanol 【2】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号:78-83-1 相对分子质量:74.12 分子式:C4H10O 化学类别:醇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危险性综述: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较高浓度蒸气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眼角膜表层形成空泡,还可引起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涂 于皮肤,引起局部轻度充血及红斑。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 燃烧性:易燃 闪点(℃):27 引燃温度(℃):415 爆炸下限[%(V/V)]:1.7 爆炸上限[%(V/V)]:10.6 最小点火能(Mj):无资料最大爆炸压力(Mpa):0.740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与氧化剂能发生强 烈反应。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雾 状水、1211灭火剂、砂土。 【6】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化学工程系课程指导小组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学号 设计题目年产10吨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主要内容为年产10万吨丙烯酸丁酯的工艺设计。通过工艺对比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确定关键设备的选型和材料,绘制出工艺流程图、设备图等相关图纸,对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核算与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得少于15篇,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2.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后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工艺 设计合理,将研究、开发的技术及过程开发的成果与过程建设、经济核算衔接起来;绘制出必要的设计图纸。 3. 综合应用化学工程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完成课程设计的撰写。 三、文献查询方向及范围 1.利用学校的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ACS(美国化学学会)数据库查询丙烯酸酯工业制备方法等中英文文献与硕博论文。 2.主要参考文献 [1] 夏涛. 丙烯酸正丁酯合成反应的新型催化剂及工艺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2002. [2] 杨召启,李石磊,方晓明.丙烯酸丁酯最佳反应条件的选择[J].甘肃科技, 2010,26(1):41-43. [3]徐金文,丁鹏飞. 降低精制塔底重组份中丁酯含量[J]. 山东化工, 2015,44(16): 119-120. [4] 李汝新. 丙烯酸及酯的市场分析[J].甘肃科技, 2006,22(5):1-8. [5] 邵艳秋,张桂芳. 丙烯酸丁酯合成方法的改进[J]. 浓阳化工, 2000, 29(2), 70-75. [6] Acrylic acid technology, Chemical Week, 2003, 165(21):25-26. [7] Acrylic acid, European Chemical News, 2002, 77(2021): 17.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作者:————————————————————————————————日期:

食品防腐剂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班级:09级应化(2)班 姓名:张和、王娟 学号: FNS32010004 280 日期: 2012年6月1日

富马酸二甲酯(DMF)的合成 张和王娟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2)班 摘要:本文采用直接酯化法来探究DMF的合成原理及工艺过程,通过实验探究了合成DMF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在反应中影响产物收率的因素。进一步了解DMF作为食品防腐剂的各种性能。 关键词:防腐剂;富马酸;富马酸二甲酯;酯化 1 引言 富马酸二甲酯是一种新的食品防腐剂,具有高效、低毒、广谱、pH值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薰蒸作用的气氛型防霉剂。研究表明[1],富马酸二甲酯对霉菌的抑杀效果和防霉作用性能均优于丙酸盐、山梨酸及苯甲酸等通用防霉剂。目前,世界上应用的防腐剂大约50余种,常用的有机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以及盐,对羟基苯黄酸脂,丙酸以及其盐类。富马酸二甲酯是当今食品工业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公认的新型食品防腐剂。 2实验部分 2.1试剂规格及仪器 2.1.1试剂规格 富马酸(7.5g);甲醇(30ml);浓硫酸;氢氧化钠。 2.1.2仪器 电子恒速搅拌器;水浴锅;球形冷凝管;三口烧瓶;温度计;100ml烧杯。

2.2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采用甲醇和富马酸直接酯化的方法合成富马酸二甲酯,反应式如下: 2.3实验方法 2.3.1合成方法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以及冷凝管的100ml三口烧瓶中,投入7.5g富马酸和30ml甲醇,升温至回流,滴加2ml浓硫酸。在75℃下反应反应回流2h。改成蒸馏装置,蒸出大部分甲醇,趁热导入25ml冷水中,立即析出大量晶体。 2.3.2纯化方法 将上步所得晶体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7,冷却、过滤,用水洗涤滤饼2~3次,干燥得DMF粗品,乘凉并计算产率。 3实验结果 3.1产率计算 116144 7.5 x

试题库五——合成题及解答

试题库五——合成题及解答 1.由苯或甲苯及其它无机试剂制备: 2. 3. 4. 5. 6. CH 3CH 2CH 2OH → CH 3C ≡CH 7.CH 3CH 2CH 2OH → CH 3CH 2CH 2OCH(CH 3)2 8.CH 3CH 2CH 2CH 2OH → CH 3CH 2CH(OH)CH 3 9. 10.CH 2=CH 2→ HOCH 2CH 2OCH 2CH 2OCH 2CH 2OH 11.CH 3CH 2CH=CH 2 → CH 3CH 2CH 2CH 2OH 12.CH 3CH 2OH → CH 3CH(OH)COOH 13. 14. 15.HC ≡CH → CH 3CH 2CH 2CH 2OH 16. NO 2 COOH NO 2CH 3 COOH Cl Cl Br Cl Cl Br COOH Br CH 3 NO 2 Br Br NO 2 a. b. c. d. e. f. g. OH OH OH SO 3H COCl CO O CH 3 CH 2C CH 3 OH CH 3 COOH NO 2 Br CH 3COOH CMe 3 COOH NO 2

17. 18. 19. 20.CH 3CH=CHCH 3 → 21.CH 3CH 2CH 2OH → CH 3CH 2CH 2CH 2OH 22.写出由相应的羰基化合物及格氏试剂合成2-丁醇的两条路线。 23.由苯合成2-苯基乙醇。 24.由甲苯合成2-苯基乙醇。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CH 3)2C=CH 2 →(CH 3)3CCOOH 34. CH 3CH-CHCHO OH OH BrCH 2(CH 2)2CH 2COOH O O O CO 2CH 3 O CH 2COCH 3 CH 3COOH COCH 3 CH 3COOC 2H HOOCCH-CHCOOEt CH 3CH 3O COOH OH CH 3CH 2CH 2Br CH 3CH 2CH 2COOH (CH 3)2CHOH 3)2CCOOH OH CH 3 CH 3 O O O O O O Br COOH CH 2CHCH 2CH 3 OH CH 2CH 2CH 2OH CH 2CHCH 3 OH

马来酸依那普利合成工艺设计

马来酸依那普利合成设计 1产品简介 1.1中英文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中文名:马来酸依那普利 别名:苯丁酯脯酸,苯酯丙脯氨酸,苯酯丙脯酸,益压利,悦宁定;MSD,Renitec 化学名:N-[(S)-l-(乙氧羰基)-3-苯丙基卜L-丙氨酰-L-脯氨酸(Z)-2- 丁烯二酸盐 英文名:EnalaprilMaleate 结构式: l.2物化性质 物理性质:白色鳞片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有引湿性。在甲醇中易溶, 在水中略溶,在乙醇或丙酮中微溶,在氯仿中几乎不溶。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 1mL中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比旋度为-40 °至-44 °。m. p.143~144.5 (伴有分解)。pH (1%水)=2.6。pKa1 (25C) =3.0,pKa2 (25C)=5.4 化学性质:偶见尿素氮、肌酐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轻度上升。若出现白细胞减少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尤其发生于喉部者)需立即停药。与利尿药同用可致严重低血压,用本品前停用利尿药或增加钠摄入可减少低血压可能。本品与利钾利尿药同用可减少钾丢失,但与保钾利尿药同用可使血钾增高。本品与锂同用可致锂中毒,但停药后毒性反应即消失。与其他降压药,尤其是利尿药合用,降压作用增强,故使用本品前应停用利尿药或从小剂量开始。本品能使血钾升高,不宜与保钾利尿 1

药或补钾制剂合用 1.3用途 本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En alaprilat)。后 者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U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引起降压。依那普利是前体药物,其乙酯部分在肝内被迅速水解,转化成它的有效代谢物-依那普利拉发挥降压作用,口服依那普利约 68%被吸收,与食物同服,不影响它的生物利用度,服药后一小时,血浆依那普利浓度可达峰值。服药后 3.5?4.5小时,依那普利拉血浆浓度可达峰值,半衰期为11小时,肝功能异常者依那普利转变成依那普利拉的速度延缓,依那普利给药20分钟后广泛分布全身、肝、肾、胃和小肠药物浓度最高。大脑浓度最低,日服两次,两天后,依那普利拉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达到稳态,最终半衰期延长为30?35小时,依那普利拉主要由肾脏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病人(肌酐清除率低于 30ml/min )可出现药物蓄积,本药能用血液透析法除去。 1.4应用前景分析 临床采用依苏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治疗中重度高血压5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用药前连续非同日3次血压和心率的平均值做为治疗前 的血压及心率,用药后每日测血压2?3次,取疗程最后3天血压的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所有病人依那普利用5mg,2次/日,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 2次/日。2? 3周调整药物剂量使血压达到理想水平(150/90mmHg)。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结果显示,本组 50例,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用药过程中其中头痛头晕3例,干咳2例,恶心1例,乏力1例,持续1?2周自行消失。本品用于治疗各期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各级心力衰竭。对于症状性心衰病人,也适用于:提高生存率;延缓心衰的进展;减少因心衰而导致的住院。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适用于: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所导致的住院。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实验四 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一种低毒,高效的食品防腐剂的合成方法。 2. 复习并掌握固体物质熔点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富马酸二甲酯简称DMF.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品防腐剂,它具有低毒,高效以及广谱抗菌的特点,对霉菌有特殊的抑制功效。可用于面包、饮料、鱼、肉、水果等食品防霉。 DMF 可由糠醛氧化或由马来酸酐水解,在浓盐酸中异构化制得富马酸,然后与甲醇进行酯化而得。 本实验采用方法“2”和下列反应制得DMF: 此种方法操作简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易掌握,成本低,收率高。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O CHO HC CH HOOC COOH HC HC C C O O HC COOH COOH HC HOOC COOH HC HOOC COOH CH 3OH2 HC COOCH 3 H 3COOC

250 ml 四颈瓶,球型冷凝管,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量筒(10ml, 20ml, 50ml各一个),天平,抽滤瓶,布氏漏斗,直型冷凝管,玻璃棒,水环真空泵,恒温磁力搅拌器,搅拌子。 马来酸酐,浓盐酸,甲醇,浓硫酸,蒸馏水,乙醇。 四、实验方法 1.马来酸酐水解为马来酸再转化成富马酸。 在装有回流冷凝管及恒温磁力搅拌器的250ml四颈瓶中,加入9.8 g马来酸酐和15 ml水,恒温使马来酸酐完全溶解(一般在50-55℃),保温5分钟,再逐渐升温至78℃,保持10分钟,然后用恒压滴液漏斗分4次慢慢滴入20ml浓盐酸,在80—90℃保温30分钟,反应过程中有富马酸从热溶液中结晶析出,反应完全后冷却,抽滤得富马酸。 2.富马酸二甲酯的制备 将上述得到的富马酸及30ml甲醇加入上述反应器,使反应温度逐渐升至78℃,保温10—15分钟,然后将0.6ml浓硫酸分次滴入反应器中,然后保温回流3小时左右,待反应完全后,蒸出大部分甲醇,趁热将反应产物倒入盛有50 ml 冷水的100 ml 烧杯中,此时有大量固体析出,然后用10%NaHCO3中和未反应的H+,直到没有气泡产生为止,抽滤,用蒸馏水洗涤得粗产品。 3.重结晶及测试 将上述得到的粗产品用50ml乙醇重结晶,在重结晶过程中,需微热使其全部溶解,置冷处缓慢结晶,得富马酸二甲酯精品。如需更纯精品,将上述产品加热升华即得,称重、计算产率。将上述得到的白色鳞片状晶体——富马酸二甲酯用毛细管法测其熔点。 五、实验注意事项 注意甲醇是易燃液体,禁止使用明火。 六、思考题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思考题及其答案知识讲解

第一章 1.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生产过程。 答:(1)原料准备与精制过程; 包括单体、溶剂、去离子水等原料的贮存、洗涤、精制、干燥、调整浓度等过程和设备。(2)催化剂(引发剂)配制过程; 包括聚合用催化剂、引发剂和助剂的制造、溶解、贮存。调整浓度等过程与设备。(3)聚合反应过程;包括聚合和以聚合釜为中心的有关热交换设备及反应物料输送过程与设备.(4)分离过程;包括未反应单体的回收、脱出溶剂、催化剂,脱出低聚物等过程与设备。(5)聚合物后处理过程;包括聚合物的输送、干燥、造粒、均匀化、贮存、包装等过程与设备。(6)回收过程;主要是未反应单体和溶剂的回收与精制过程及设备。 2 简述连续生产和间歇生产工艺的特点 答:间歇生产是聚合物在聚合反应器中分批生产的,经历了进料、反应、出料、清理的操作。优点是反应条件易控制,升温、恒温可精确控制,物料在聚合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相同,便于改变工艺条件,所以灵活性大,适于小批量生产,容易改变品种和牌号。缺点是反应器不能充分利用,不适于大规模生产。 连续生产是单体和引发剂或催化剂等连续进入聚合反应器,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则连续不断的流出聚合反应器的生产。优点是聚合反应条件稳定,容易实现操作过程的全部自动化、机械化,所得产品质量规格稳定,设备密闭,减少污染。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劳动生产率高,成本较低。缺点是不宜经常改变产品牌号,不便于小批量生产某牌号产品。 3.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生产中主要差别是哪两个过程,试比较它们在这两个生产工程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答:合成树脂与合成橡胶在生产上的主要差别为分离工程和后处理工程。 分离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分离通常是加入第二种非溶剂中,沉淀析出;合成橡胶是高粘度溶液,不能加非溶剂分离,一般为将高粘度橡胶溶液喷入沸腾的热水中,以胶粒的形式析出。 后处理工程的主要差别:合成树脂的干燥,主要是气流干燥机沸腾干燥;而合成橡胶易粘结成团,不能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而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剂进行干燥。 4. 简述高分子合成工业的三废来源、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对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 答: 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废气主要来自气态和易挥发单体和有机溶剂或单体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污染水质的废水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离和洗涤操作排放的废水和清洗设备产生的废水;废渣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中的结垢聚合物和某些副产物.。 对于废气处理,应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避免设备或操作不善而造成的泄露,并且加强监测仪表的精密度,以便极早察觉逸出废气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废气减少到容许浓度之下。对于三废的处理,首先在井陉工厂设计时应当考虑将其消除在生产过程中,不得已时则考虑它的利用,尽可能减少三废的排放量,例如工业上采用先进的不适用溶剂的聚合方法,或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必须进行排放时,应当了解三废中所含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针对性地回收利用和处理,最后再排放到综合废水处理场所。 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1,、作为材料再生循环利用; 2、作为化学品循环利用; 3、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丁醇合成路线发展历史

[luxury]技术进步的重点在于催化剂技术的改进提高,目前主要是低压铑法 1、概述 我国丙烯消费中有约12%丙烯用来生产丁、辛醇。丙烯经羰基合成制得正丁醛,正丁醛经加氢可得正丁醇;或正丁醛经碱催化缩合成辛醛,再加氢为辛醇(2-乙基己醇)。这是当前丁辛醇最主要生产方法。 丁、辛醇的生产路线经历较多的变迁和发展。20世纪初,大多采用发酵法生产丁醇(粮食发酵制酒精的联产物)。,70年代后来由于化学法的发展,发酵法生产技术逐渐淘汰。近年来由于石油价格的飞速上涨,加之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粮食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的技术重新显示出其优势,特别是发酵法生产丙酮丁醇是以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基原料制造,符合国家能源安全的长远战略考虑。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开发了以乙醛为原料的醇醛缩合法制取丁、辛醇的工艺,迅速得到普遍的采用。直到60年代末,乙醛路线是丁、辛醇的主要生产方法。在50年代还研制成功乙炔雷珀法和高压下的羰基钴为催化剂的丙烯羰基合成法。 丙烯羰基合成丁醛进而合成丁、辛醇工艺由于比发酵法、乙醛法和雷珀法在原料和工艺上更为优越。故从60年代以来,成为生产丁、辛醇的主要方法。传统的高压钴法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其正、异构醇比为2-4:1,而人们对异构醇需求有限,异构醇的利用存在困难,致使提高正异结构比成为羰基合成技术开发的目标。1976年美国Celanese和UCC公司分别实现了使用铑羰基化催化剂的低压工艺的工业应用。以后国外许多高压钴工艺厂家转而采用低压铑法。1978年以后,新建的装置则几乎全部采用低压铑法,统计到1997年全球丁、辛醇生产中采用佬法的工艺占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 2.国内外生产和消费 据统计,国外1997年丁辛醇生产能力各约为240万吨/年和230 万吨/年。美国1995年丁、辛醇产量约为68万吨和34万吨。1996年丁醇的消费量 5***万吨。用于丙烯酸酯类生产占36%,乙二醇醚占31%、醋酸酯和溶剂占25%,其它8%。1996年辛醇消费35.2万吨,增塑剂用量占60%;丙烯酸酯类占17%,溶剂、润滑油添加剂等占16%,其它7%。 2.1国内生产装置 我国丁、辛醇工业生产始于1950年代。70年代后有较大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拥有粮食发酵丁醇装置约30套,非发酵路线装置5套。2000年丁、辛醇生产能力估计各可达到20.3万吨/年(包括发酵法)和27万吨/年(表1),非发酵装置大多是引进技术。经消化吸收和技术改造,在产能和技术水平上都有明显提高。发酵装置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缺点,今后会淘汰掉。 2.2丁、辛醇产销和需求分配 1999年国内丁醇产量8.8万吨,辛醇产量18.7万吨。但产不足需,需要进口丁、辛醇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年进口丁醇约16万吨,进口辛醇约15.3万吨。 我国丁醇主要用于制造醋酸丁酯,丙烯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涂料、染料、农药等多种化工产品。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占35%-40%,醋酸丁酯占18%-20%,溶剂占20%,丙烯酸丁酯占10%,其它20%以下。我国辛醇的

合成工艺路线

案例二 根据阿司匹林的合成工艺和结构性质,设计特殊杂质检查项目和测定方法。 ◆合成工艺路线: ONa CO2COONa 3 + CH3COOH 可能的特殊杂质: 根据合成路线,可能存在的特殊杂质有水杨酸、苯酚以及反应副产物等,同时由于阿司匹林具有酯结构,在药物的贮藏或制剂过程中易引起水解,产生水杨酸。因此原料药和制剂中游离水杨酸是必须控制的特殊杂质,可利用水杨酸有游离酚羟基,阿司匹林无游离酚羟基,采用三氯化铁(硫酸铁铵)比色法进行控制;也可采用HPLC法检测。 ?限量检查方法: (1)比色法——游离水杨酸的检查 取本品0.10g,加乙醇1ml溶解后,加冷水适量使成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与水杨酸对照液(0.1mg/ml)1ml同法制得结果比较,不得更深(0.1%)。 药物中游离水杨酸含量未知时,应取水杨酸系列对照液做标准曲线进行半定量,以求得样品中游离水杨酸的含量范围,然后根据实际样品质量,参考药典限度要求,确定本产品中游离水杨酸限量。 比色法为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其只能检查游离水杨酸的量,不能控制其他有关物质的量。而且在样品溶解过程中,易发生水解反应,可能导致游离水杨酸含量偏高。2010年版中国药典改用HPLC法检查。 (2)HPLC法——游离水杨酸和有关物质的检查 ①色谱条件初步选择: 取合成原料、中间体、粗品、成品适量,分别用含1%冰醋酸的甲醇溶解,配制成0.1~1mg/ml的溶液(注意:阿司匹林易水解,不能用含水流动相作溶剂)。以ODS柱为分析柱,检测波长可考虑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均有较大吸收的波长处,待流动相条件基本确定后,最根据检测灵敏度要求进行调整。首先考察流动相中有机相种类,可从最常用的甲醇开始选择,如有必要,改用乙腈、四氢呋喃,或几种有机溶剂合用。同时选择流动相中有机相比例,对于极性较大的成分,可从50%的有机相开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降低有机相比例或升高有机相比例。一般有机相比例宜从高到低进行选择,这样样品出峰较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合适的有机相比例。阿司匹林、水杨酸均具酸性,流动相中宜添加1%~5%的冰醋酸(注意:若用缓冲盐,应添加到水相中,并测定pH值,常规ODS柱使用pH为2~8)。取合成粗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观察各成分峰形状、保留时间、分离情况,调整流动相成分和比例,使柱效、分离度达到一定要求,保留时间适中。 ②杂质归属与方法专属性考察: 取空白溶剂(配制样品溶液的溶剂)、合成原料、中间体、粗品、成品溶液,在上述基本确定的色谱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图,确定样品溶剂峰、水杨酸峰、其它有关杂质峰,必要时,可将有关杂质添加到样品液中,以确定杂质的归属,同时将成品的色谱图与粗品色谱图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纯化精制工序的效果,如果杂质峰较大,就有必要考虑合成工艺或精制方法的改进。在这步分析中应尽可能记录较长的层析时间,以便确定合理的色谱图记录时间。 同时采用破坏试验,以产生可能的降解产物,考察方法的专属性。取成品,加适宜浓度的酸、碱或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定时间或加热一定时间(视样品稳定性而异),或采用烘箱烘烤、日光照射等,然后制成一定浓度溶液,进样分析,破坏程度以样品主峰分解20%以内为宜。观察产生的杂质峰是否完全分离,并同时取破坏用空白试剂进样分析,以排除干扰。根据以上分析情况进一步调整流动相和检测波长,以达到最佳化。 ③检测限和样品测定液浓度的确定:对不同浓度样品液进行测定,比较杂质峰个数,确定合适的样品液浓度范围。并考察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检测灵敏度。分别取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溶液,采取逐步稀释法,以信噪比等于2~3确定检测限。根据检测限和杂质的限量要求,进一步确定样品测定液浓度。 ④限量检查方法的确定: 水杨酸可采用外标法,其他有关杂质可采用主成分自身对照法。原料药中水杨酸限量为0.1%,其它有关杂质总量一般可控制在0.5%。 取阿司匹林成品,根据上述确定浓度配制供试品溶液(如1~5mg/ml),取一定量供试品溶液,稀释200倍,作为自身对照液(如5~25μg/ml);另取水杨酸对照品适量,制成浓度相当于供试液1/1000倍的溶液(如1~5μg/ml),作为水杨酸对照液;也可将自身对照液和水杨酸对照液配成混合对照溶液。取混合对照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仪器检测灵敏度,使对照液主成分峰高为满量程的10%~20%, 两峰分离度达到一定要求,再精密吸取对照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一定倍数(根据实际考察结果确定记录时间,一般至少为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 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与水杨酸峰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不得大于对照液中水杨酸峰面积(也可采用外标法计算水杨酸含量);其它各杂质峰面积和不得大于对照液中阿司匹林峰面积(也可规定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液中阿司匹林峰面积的1/2等,以控制单个杂质量)。 ?该案例说明的主要问题: 特殊杂质检查方法的建立,包括:色谱条件(流动相、检测波长)的选择、杂质归属、方法学评价、限量确定等内容。注意以上阿司匹林色谱条件的选择和方法确定仅为举例,主要是介绍方法设计过程,并非真实测定条件。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