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成因探讨及未来天然气勘探方向

第12卷第6期2005年12月

特种油气藏

SDecial0皿and(五sRese州01rs

文章编号:1006—6535(20。5)(】6—00儿一03V01.12No.6lh2005

四川盆地东北部构造成因探讨

及未来天然气勘探方向

胡明

(西南石油学院,Ⅲ川成都610500)

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由于力学环境复杂且不稳定,因而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构造形迹纽合,特

别是其在平面上构造形迹变化更加特殊。构造形迹是古地应力场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现

有的构造形迹出发,结合构造演化史,进行构造几何学特征分析,进而探讨构造形迹在平面上

变化的原因,井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指出在该区进行天然气勘

探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构造形迹;成固;天然气;勘探;方向;四川盆地东北部

中国分类号:TEl2l2文献标识码:A

前言l川东北地区构造演化史简述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属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地槽褶皱系之间的过渡带,构造形迹十分复杂。”。区内北侧的米苍…呈近东西向展布,其东术端与大巴山相抵而具轻微向北位移;东侧的川东高陡带则早北西向突出的弧状;东北侧的大巴山以城口断层为界,北边称为北大巴山推覆体,南侧为盆内部分,称为南大巴山。南大巴山靠近盆地内部,根据构造形迹的差异,可细分为大巴山斜坡带和大巴山前山带。研究区所在的大巴山前山带仅发育在由米苍Ih大巴山斜坡带及川东高陡带所构成的矩形区域内。在研究区内发育着大量的挤压构造,以高3号断裂为界,东北侧的断层和褶皱高崭度发育,构造形迹较为平直;而存西南侧,断层和褶皱发育密度突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区构造往靠近通江县一侧即研究区的西北侧,构造形迹向西南方向偏移或弯曲,而在靠近万源一侧即研究区的东南侧,断层发育数量远高于另一侧。从空间位置』|看,这些特征发育在不同的部位互不叠加,那么这些特殊的地质现象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

通过对田川盘地北部边缘地区区域构造形迹,以及各具体构造的综合解析认为,其构造演化分为4个阶段”:①在印支运动甲期,秦岭造山带发生陆与陆之间斜向穿时碰撞造山,而此时的南大巴山和米苍山属于南秦岭,产生厂南大巴山和米苍山南北向掀斜;②到r印支运动的中、晚期,秦岭造…带东西向右行剪切造山,米苍山和大巴山随之向东移动,由于盆地内地壳高度固结而相对稳定,所以存米苍山以南地区产生了局部的东西向顺时针扭应力场,形成了一些由北东向西南倾覆的鼻状构造;

③在燕山运动期,秦岭造山带进一步剪切造山,导致四川盆地北部形成北东向构造,同时形成了北大巴山推覆体;④进入喜山运动早期,南秦岭的挤压带向南扩展,北大也山推覆体随之推移。由于汉南和黄陵地区的基底为刚性,故在其梗阻和挟持下,区域上的南JE向挤压力逐渐发生转向,越过城口断裂后转变为北东一南西向的挤压力(图】)。随着臆力向眄南方向的传播,在盆地边缘又受到,米苍山和川东高陡带的梗阻,并且这2个构造单元互相支撑相交,导致米苍山东端受抵制,而产生向北的轻微位移;其tp与川东高陡构造带相交的部分,由

收稿日期:咖一05一13;改回日期:2005一oR一30

基金项目:本文受四川省重点学科建没项目资助(项日编号:szD0414)

作者简舟:胡明(】9∞一),爿,_4教授,l螂年毕业十台肥』业人学也匝矿产专业.西南石油学院n?谤博士研究生.现从事油气刖均造地质学教学船斟研丁作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