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的输送教学案

电能的输送教学案
电能的输送教学案

课题:5.5 电能的输送

新课标选修3-2 册第五章第五节葫芦岛市实验高中物理组沈阳

电能的输送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远距离输电的意义。 2、理解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损耗及解决方案。. 3、理解远距离输电的模型并能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三峡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教学探究 一、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引导学生把导学案上“知识体系梳理”部分的空填上。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 可靠、保质、经济 2.设输电电流为I ,输电线电阻为r,则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r 2 I P 损.输电线上损失 的电压为r I U =损.据此,可以有两个途径来减少输电损失。一个途径是 减小输电线上的电

阻R ,另一个途径是 减小输电电流. 3.远距离输电时,提高输电 电压,是减少电能损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4.采用电网供电的优点:可以在能源产地使用大容量发电机组,降低一次能源的输送成本,获得最大的 经济 效益。同时,电网可以减少 断电 的风险,调剂不同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保障供电质量。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上“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的三个主题内容,然后每组请一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基础学习交流 主题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 问题:(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课件展示结论:(1)可靠、保质、经济 (2)由于输电线长,电阻大,当电流通过输电线时,产生热量Q ,损失一部分电能,同时输电线上有电压降,故又损失一部分电压. 主题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问题:(1)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3)远距离输电时减少电能损失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课件展示结论:(1)r 2I P 损 r I U =损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①减少导 线电阻R 。②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3)提高输电电压(高压输电),是减少电能损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主题3:远距离输电模型 问题:(1)大型发电站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2)画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图,分析基本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得出关系式)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完整版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能的输送》探究性教学设计 重庆市实验中学物理组白荣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5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课程设计力求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损=U输-U用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止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

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理解高压输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相关问题及电网输电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远距离高压输电的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降低输电损耗的途径,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讨论及模拟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0粤教版语文选修第3课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word导学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 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1、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三、问题探究: 1、课文的标题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请说说这本”小书“是指什么,”大书“指的又是什么? “小书”指: “大书”指: 2、写自传要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有趣的人和事,请把有关的细节描写找出来。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扑捉到大自然里的声音、颜色、气味,在大自然的亲近与熏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本真和快乐。请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你如何看待本文所写到的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野性”? 4、从文章中的描写来看,小时候的沈从文是一个常常逃学的孩子,由此来说,他是一个调皮而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你同意这个观点么?文中有没有可以说明他不是坏学生的内容? 四、剖析难点: 本文属于自传,自传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自传特点对本文进行解析。

3我的第一本书_导学案_配_答案.doc

3我的第一本书 一本书,让人难忘;一段情,让人感动;一段岁月,让人留恋.......... 捧起这本书,让我 们共同回味......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诗意感悟。 2.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澈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书籍是人类述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淮都离不开书。你的第一木书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牛汉去了解,看围绕着“第一木书”演绎了怎样的故爭, 在体味语言特色的基础上,把握“第一本帖”的深刻含义。(板卩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酷(kd)似掺(chan)脊(ji)背杆.(wdng)读? ? ? ? (2)学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氏。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乂一次;多次重复。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2?作者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3?背景链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穷、饥饿、寒冷,读书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情。他的“第—?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三、自学指导(二)一作与探究 (%1)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 【交流点拨】事件: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狗的默契。主要人物: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 2.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交流点拨】“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木,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牛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交流点拨】作者追忆“第一木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我的第一木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朵的、白感交集的,因为那木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教案 导学目标1.会分析计算远距离输电问题. 远距离输电 [基础导引] 在远距离输电时,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电电压为U ,所用导线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总长度为l ,输电线损失的电功率为P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P ′=U 2S ρl B .P ′=P 2ρl U 2S C .P 用=P -U 2S ρl D .P 用=P (1-Pρl U 2S ) [知识梳理] 1.根据P 损=__________,降低输电损耗有两种方法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 (2)减小输电导线中的电流:在输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 =UI ,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____________. 2.远距离输电的功率损失 输送功率一定时,线路电流I =________,输电线上的损失功率P 损=I 2R 线=____________, 可知P 损∝1U 2. 远距离输电中的功率关系:P 输=____________. 考点三 远距离输电问题 考点解读 1.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或从“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图9为例): 图9 (1)功率关系:P 1=P 2,P 3=P 4,P 2=P 损+P 3. (2)电压、电流关系:U 1U 2=n 1n 2=I 2I 1,U 3U 4=n 3n 4=I 4 I 3 ,U 2=ΔU +U 3,I 2=I 3=I 线. (3)输电电流:I 线=P 2U 2=P 3U 3=U 2-U 3R 线.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线ΔU =I 2线R 线=(P 2 U 2)2 R 线.

高中物理《功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功率的意义和应用。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严密思维的习惯。 3.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过程的探索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上坡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

电工学教案

《电工学(唐介)》 教案 孙艳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目录 课题:第1章直流电路 (1) 课题:第2章电路的瞬态分析 (4) 课题:第3章交流电路 (7) 课题:第4章供电与用电 (10) 课题:第5章变压器 (13) 课题:第6章电动机 (16) 课题:第7章电气自动控制 (19)

课 题:第1章 直流电路 教学目的: 1.理解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3.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4.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5.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重难点: 1.正确应用电路的基本定律; 2.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 时:4学时。 教学过程: 1.1 电路的作用和组成 一、什么是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由某些元器件为完成一定功能、按一定方式组合后的总称。 二、电路的作用 一是实现能量的输送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的组成 电源:将非电形态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负载:将电能转换为非电形态的能量。 导线等:起沟通电路和输送电能的作用。 从电源来看,电源本身的电流通路为内电路,电源以外的电流通路称为外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直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直流电路。当电路中的电流是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流时,这种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1.2 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 电流:()d A d q i t = 直流电路中:Q I t = 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2. 电位: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参考点时所消耗的电能。参考点的电位为零。直流电路中电位用V 表示,单位为伏特(V )。 参考点的选择: ①选大地为参考点。②选元件汇集的公共端或公共线为参考点。 3. 电压: 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路的某一点移至另一点时所消耗的电能。电压就是电位差。直流电路中电压用U 表示,单位为伏特(V )。U S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U L 是负载两端的电压。 4. 电动势: 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至电源正极时所转换而来的电能称为电源的电动势。 符号:E 或e ,单位:V 。 电动势的实际方向:由低电位指向高电位。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电能的输送》探究性教学设计 重庆市实验中学物理组白荣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5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课程设计力求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损=U输-U用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止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理解高压输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相关问题及电网输电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远距离高压输电的过程与方法。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八语(下)主备:刘勇备课组成员:审核: 班级:组别:姓名:小组评价等级:教师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 1、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真正含义及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 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3、品味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良好的语感。 【学法指导】: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以“我的第一本书”为抓手,探讨文中的父子深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习过程】 一、查找作者的基本情况 二、字词积累 (1)注音: 酷( )似掺( ) 和脊( )背枉( )读 马鬃()哄堂大笑()挎着() (2)释义: 幽默:凄惨: 奥秘:翻来覆去: 掺和:酷似: 知书识礼: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写出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复述提纲。 (温馨提示:复述时注意以下几点。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2、请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的书;对于这本书,我心中。”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文章的感悟四、合作探究, 展示风采 1、阅读课文后,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文章中蕴藏着哪些情感? 3、当父亲听说我把那一本书给了同学时,为什么“深深地叹着气”?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 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父亲说:“元贞比你有出息。”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后来元贞却以做小买卖为生,对此, 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五、品味语句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里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的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六、拓展延伸,放飞思绪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请你在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故事》)(将其写成短文,写在日记本上)

电能的输送公开课教案

电能的输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 知道什么是导线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知道如何减小损耗。 (3) 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4) 会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 利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和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结合,探索物理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演示实验相互结合,探究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我国超导研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能输送问题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 (3) 通过学生对海高用电情况调查和计算,培养学生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4) 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输电过程中要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城市的夜景风光精美图片,说明生活中处处都需用电。若是没有电将会带给我们许多不便,CBA蓝球赛中浙江万马队主场停电,医院手术台上停电,看电视停电,交通停电,都会给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那么我们用的电从何而来呢? 同学们:水力发电 火力发电 风力发电 发电厂:核能发电同时展示图片 沼气发电 潮汐发电 太阳能发电 各种电厂利用发电机可以产生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供我们使用,但是我们的家庭、工厂通常离发电厂很远,全国最大的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2、激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内心情感。 3、加强联想与想像能力的培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知识链接】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牵连,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文革”期间,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牛汉一生坎坷,“经历过战争、流亡、饥饿,以及几次的被囚禁,从事过种地、拉平板车、杀猪、宰牛等繁重的劳动”,的确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的诗就是这种生命痛感的真实记录。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半棵树》等。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读了不少的书。想一想,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不少同学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已经记不清了,那是因为我们的第一本书没有什么故事。但诗人牛汉对自己读的第一本书却永志难忘。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贫困、饥饿、寒冷,读书仔当时是有钱人的事。“我”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 自主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酷似.( ) 掺.和.( ) 脊.背( ) 枉.读( ) 磨磨蹭.蹭() 2.了解“知书识礼”的意思。 (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课文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人、那些事?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八章 电能从哪里来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教案_11

《§18.3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关于电能的输送的基本能量观念;基于经验事实建构模型;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第三《能的输送》。本章从电能的产生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电源,了解常见的发电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并通过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知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在本节课,重点了解电能是怎样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端,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需要从感性上认识到高压输电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并了解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电能的输送》对学生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怕。说怕,从小就被家长告知,电很危险,而本节课的高压输电,更是让学生谈虎色变;说喜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远距离输电要进行高压输电,没有高压输电,就怎么会有我们现代人的幸福生活。电从哪里来?身边高高耸立的铁塔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高压输电?这太让人好奇的。对电能的来历的好奇总是可以战胜内心对电的畏惧,促使学生积极认识高压输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分析,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知道远距离输电采取高压输电,减小电能的损耗。 2、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搭建高压输电模型,了解远距离电能的输送模式。

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3章《电能的输送与变压器》word教案1

学案1 高压输电原理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输电过程中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2.理解高压输电的原理.3.会对简单的远距离输电线路进行定量计算. 1.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时,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即R =ρL S . 2.电功率P =UI ,热功率P =I 2R . 一、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1.减少输电线上电能损耗的两条途径: (1)降低输电导线的电阻. (2)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 2.由P =UI 可知,当输送的功率一定时,采用升高输电电压的方法,就可以减小输电电流. 3.提高输送电能的电压,可以更有效地减小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这就是远距离输电需采用高电压的根本原因. 二、交流输配电网 发电机发出的交变电流先送到升压变电站,将电压升高到220 kV 以上,由高压输电线向远处输送.在用电区,先由第一级变电站将电压降到110 kV ,再输送到第二级变电站,将电压降到10 kV ,送到用电区.对普通生活用电,则还要用变压器将电压降到220 V .

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问题设计] 如图1所示,假定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 ,两条导线的总电阻是R ,在图中导线电阻集中画为r ,输送功率为P ,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为U .那么: 图1 (1)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2)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3)为什么远距离输电必须用高压呢? 答案 (1)在输电线上有功率损失. (2)由于输电线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输电线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电热而损失掉了.这是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功率损失表达式:ΔP =I 2R ,所以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为:①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②减小输电电流I . (3)因为发电厂的输出功率P 是一定的,由P =UI 得,要减小输电电流I ,必须提高输出电压U . [要点提炼]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和功率损失(设输电线上电阻为R ,电流为I ) 1.电压损失 输电线始端电压U 与输电线末端电压U ′的差值.ΔU =U -U ′=IR . 2.功率损失 (1)远距离输电时,输电线有电阻,电流的热效应引起功率损失,损失的电功率ΔP =I 2R . (2)若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为ΔU ,则功率损失还可以表示为ΔP =ΔU 2R ,ΔP =ΔU ·I . 3.减小电压、功率损失的方法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 由R =ρL S 可知,距离L 一定时,使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增大导体横截面积可减小电阻.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5节 课时:1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 《电能的输送》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五章第5节内容,本节课前面几节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物理观念 1. 知道输电的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和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和电压损失。 4.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二)科学思维 通过例题板演使学生学会规范解题及解题后的思考。 (三)科学探究 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对我国远距离输电的展示,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合格公民。 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建立应急意识。 教学重点 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的电能损失 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教学难点 远距离输电原理图的理解 四、学习者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发现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采用讨论法、探究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理念,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取了研究物理问题、探究物理知识的方法。本节课突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播放室 七、教学过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章)第3课(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知识能力: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音字形词义 能力目标:2.阅读全文内容,理解“我的第一本书” 的内涵。 能力目标: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 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 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教学重点]体会本文所表现出来的父子情、同学情、童年的乐趣以及在极其苦难的生存条件和学习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一段生活历程。 时间分配自学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0 分 学习过程(展示于探究) 课堂活动一:基础是大比拼 请每组一位同学上黑板听写词语默写字音。 课堂活动二:阅读感知我最快。 看那位同学能最快理解以下问题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故事大意,自主完成下面的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在文中指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 明确:(1)既指小学一年级的半本国语课本;又指“我”人生的第一课。(2)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 得知孩子将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修补成两本书。 课堂活动三:合作讨论齐参与 小组讨论结束由展示员展示结果,由评价员评价。 (一)整体感知 本文以“我的第一本书”为线索,引发出父子之情以及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对于贫困落后的家乡的独特感受。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 第二部分(第2—10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三部分(第11—13段):写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并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人的命运。 第四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二)思想感情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文中写了哪些温情?请举例说明。 明确: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 课堂活动四:课堂小结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探究性教学设计 重庆市实验中学物理组白荣华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第五章《交变电流》的第5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课程设计力求将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U损=U输-U用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 3.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止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理解高压输电过程中电压、电流及功率的关系,能

选修3-2第五章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案.pdf

选修3-2第五章第5节《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人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只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人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充分理解;;中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 )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和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和电压损失. (5 )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 (2)通过例题板演使学生学会规范解题及解题后的思考. (3)通过远距离输电原理分析,具体计算及实验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我国远距离输电挂图展示,结合我国行政村村村通电报导及个别违法分子偷盗电线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的介绍,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做一个合格公民. (2)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l)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的电能损失. (2)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难点:远距离输电原理图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面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这里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否则会事倍功半,形快而实慢.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学案导学法 六、课前准备:电能输送过程的挂图一幅(带有透明胶),小黑板一块(写好题目).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https://www.360docs.net/doc/0616194407.html,/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罗田县实验中学罗田县实验中学 Luo tian xian shi yan zhong xue 快乐合作高效Luo tian xian shi yan zhong xue 快乐合作高效八年级(下)语文学案系列编号:81003 班级:姓名: 课题:我的第一本书 主备:王元英审核:八年级语文组时间:2014 年月第周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一: 1、给加粗的字注音: 迢迢()( )晾晒()掺和()()马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着() 2、解释词语 迢迢: 挥之不去: 掺和: 磨磨蹭蹭: 哄堂大笑: 3、作者简介: [交流感悟]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是怎样的一本书?它有怎样的经历? 2、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理清文章和结构。 3、读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后,你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感情? 4、“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它有何含义?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5、品味语言: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拓展运用] 1、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2、从文中“我”和乔元贞结局的对比,你懂得什么道理?

电能的输送教学案教案

电能的输送(教学案) 自主探究 一.电能的输送 1.电能相比煤、石油等能源便于远距离输送 2.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1.任何输电线都有_______,存在功率损失。 设输电电流I ,输电线电阻为R ,则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P =_____________ 设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电电压为U ,输电线的总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电阻率为ρ,则输电电流为I =___________,输电电线电阻为R =___________,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可表示为:△P =________________。 2.减少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方法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输电电流I: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是减小输电线上功率损失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三.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 1.电压损失△U :输电线路始端电压U 跟末端电压U ′的差值,称为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U =____________,如图所示。 2.造成电压损失的因素: (1)输电线电阻造成电压损失△U =___________。 (2)输电线的感抗和容抗造成电压损失 3.减小输电线路上电压损失的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输送电功率不变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____是有效的措施 综上:高压输电既能减小______损失,又能减小________损失,但实际输电时,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依照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输电电压。 四.交流高压输电 1.基本环节 2.各物理量的关系 P ′ 发电厂 高压输电 用户 升压变压器 降压变压器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教案:18.3电能的输送

18.3电能的输送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 (2)知道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3)了解电网供电的优点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讨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介绍我国远距离输电概况,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找出影响远距离输电损失的因素,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可减少功率损失。 四、教学难点 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区别导线上的输电电压U和损失电压ΔU。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输送电能

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发电机工作原理 (1)发电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了解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①交流发电机的主要构造有哪些? ②线圈何时切割磁感线? ③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何时改变? ④线圈转动一周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几次? (3)教师展示交流发电机的活动挂图并通过闭合线圈来演示交流发电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2.电能的输送 人们常把各种形式能(如水流能、燃料化学能、原子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进行传输,这是因为电能可以通过电网来传输.那么电能在由电厂传输给用户过程中要考虑什么问题?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然后再回答. (1)为什么要远距离输电? 电站建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距离用户远,故需远距离输电. (2)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可靠,是指保证供电线路可靠地工作,少有故障和停电。 ②保质,就是保证电能的质量,即电压和频率稳定。 ③经济,是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电能损耗小。 (3)为什么输电线上有电能损失? 由于输电线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输电线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电热而损失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