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定理实验题

动能定理实验题
动能定理实验题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1、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是:( )

A 、重锤的质量;

B 、重力加速度;

C 、重锤下落的高度;

D 、重锤下落某一高度所对应的瞬时速度。

2、(10分)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①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 运动, (“需要”、“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

②该同学选取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对BD 段进行研究.

求得B 点对应的速度

= m/s ,若再求得D 点对应的速度为,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则还应计算 与 大小是否相等(填字母表达式);

③但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安装实验装置时存在的问题是 ,研究纸带时存在的问题

是 ,实验误差可能较大.

3、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实-5-11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图实-5-11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

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

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4、(13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

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

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列点,;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

......。

.........1.中的相应位置

..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做正

功, 做负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13中的图线(其中2022v v v -=?)。根据图线可

获得的结论是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

5、(10分)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 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

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 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 是M 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2

122v v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 ,F 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 是F 在A 、B 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 3= ,W 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图13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 -W 图线.

答案:1、CD 2、①自由落体(1分)、不需要(1分); ②0.19(2分)、(2分)、(2分)(上两式同乘了m 不扣分,若只有其中一式乘m 扣该式的2分);

③重物会落在桌面上(或“纸带打点过短”等与此类似的答案)(1分)、BD 两点间隔过短(1分)。

3、(1)天平、刻度尺 (2)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平衡摩擦力

(3)mgL =12Mv 22-12

Mv 12 4、(1)②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

(2)5.06 0.49 (3)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

(4)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

5、(1)①小车;②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

③改变小车质量.

2

0.600J ,0.610J.

(3)△E -W 图线如图所示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整理)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 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跟踪训练】

化工原理试验试题集

化工原理实验试题3 1、干燥实验进行到试样重量不再变化时,此时试样中所含的水分是什么水分?实验过程中除去的又是什么水分?二者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当干燥实验进行到试样重量不再变化时,此时试样中所含的水分为该干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实验过程中除去的是自由水分。二者与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及物料的种类有关。 2、在一实际精馏塔内,已知理论板数为5块,F=1kmol/h,xf=0.5,泡点进料,在某一回流比下得到D =0.2kmol/h,xD=0.9,xW=0.4,现下达生产指标,要求在料液不变及xD 不小于0.9的条件下,增加馏出液产量,有人认为,由于本塔的冷凝器和塔釜能力均较富裕,因此,完全可以采取操作措施,提高馏出物的产量,并有可能达到D =0.56kmol/h ,你认为: (1) 此种说法有无根据?可采取的操作措施是什么? (2) 提高馏出液量在实际上受到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答: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回流比,相当于提高了提馏段蒸汽回流量,可以降低xW ,从而提高了馏出液的产量;由于xD 不变,故进料位置上移,也可提高馏出液的产量,这两种措施均能增加提馏段的分离能力。 D 的极限值由 DxD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 745mmHg 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 350mmHg 则真空度为395 mmH?测得另一容器内的表压 强为1360 mmHg 则其绝对压强为 2105mmHg _____ 。 2、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 _0 _______,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 Re 值越大,则该层厚度 越薄 3、 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 气缚 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 汽蚀 现象发生。 4 、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 越强 。 5、 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 K 接近于 空气 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 侧流体的温度值。 6、 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 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 的数值接近于热阻 大 (大、小)一侧的:?值。 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 接近于:.值 大 (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 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 大 (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 大 (大、小)。 7、 Z= (V/K v a. Q ) .(y 1 -丫2 )/ △ Y m 式中:△ Y m 称 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 ,单位是kmol 吸 收质/kmol 惰气;(Y i — Y 2) / △ Y m 称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 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 气相主体摩尔浓度 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_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 是指y A /X A ,其值愈大,萃取效果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6、某一套管换热器,管间用饱和水蒸气加热管内空气(空气在管内作湍流流动)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 溶解度的差异 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 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 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 ;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越好。 A. 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 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 -50kPa ,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 100kPa ,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50 B . 150 C .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旁路调节装置 C .改变活塞冲程 ?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 T 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耐火砖的黑度。 A.大于 .等于 C .不能确定 D .小于 ,使空气温度由20 C 升至80 C,

动能定理实验99533电子教案

动能定理实验99533

动能定理实验 考点要求: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2.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3.实验拓展与创新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制W -v 或W -v 2、W -v 3、……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 和v 的关系. 5.实验结论 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1 2 m v 2.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 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功与 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 B.为简便起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要相同,拉伸的长度要一样 C.可以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D.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E.实验中要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F.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G.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拉动小车的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回答下面问题: (1)长木板稍微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倾斜角度的要求是:小车无橡皮筋拉时恰能在木板上________;实验时,小车每次要被拉到________(选填“不同”或“同一”)位置松手;改变橡皮筋弹力做功的办法是靠增加系在小车上的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某次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在频率为50 Hz的电源下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一条纸带,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填“A-F”或“F-I”)部分进行测量,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3)用图像法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分别试探画出W与v、W与v2、W与v3等间关系的图像,找出图像是________的那一组,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关系.

考点二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 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把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 (2)平衡摩擦后,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3)下面是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n n n 根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像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教学提纲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 1、实验原理:沙桶和沙子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mgS车 小车动能的改变量:验证合外力做的功是不是等于小车动能的改变量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沙和沙桶的质量;车的质量;算车的速度和位移; 3、要注意的问题:怎么平衡摩擦力?有两个不一样的质量在里面,所以不能抵消掉。怎么去处理纸带上面的点。 4、实验示意图如图: 例题1.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 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 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 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 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 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2 1 2 2 Mv 2 1 Mv 2 1

例2.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②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①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 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 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 J. (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某同学用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C为弹簧测力计,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从点迹清楚的某点开始记为O点,顺次选取5个点,分别测量这5个点到O之间的距离S,并计算出它们与O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2v。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学生实验6----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 方案1: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电源,导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弹簧测力计,砝码盘和砝码,刻度尺 实验原理: 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记录下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小车从O点到2、3、4、5点的距离,及在2、3、4、5点的瞬时速度。 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点的过程中,合外力F(等于绳的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可由下式计算: k 12(F直接由弹簧秤读出),其中n=2,3,4,5…… W,FxE,mv,0,nnknn2 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定滑轮的光滑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定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 (在实验小车上先固定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挂钩连接细轻绳,轻绳跨过定滑轮,2 挂一个小盘,盘内放砝码。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读出测力计读数F,即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几次。 4(选择点迹清晰的纸带,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0,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点,记作1,2,3,4,5,6,测量各点到0的距离x,x,x,x,x,x。 1234565(计算出打下2,3,4,5时小车的速度v,v,v,v。 2345 6(计算从打下0点到打下2,3,4,5的过程中合外力F(大小等于测力计读数 F)对小车做的功W及小车增加的动能ΔE,并填入下表。 k 1 7(在坐标纸上画出ΔE——W图像。 k 数据记录及处理: 0,2 0,3 0,4 0,5 瞬时速度v/(m/s) ΔE/J k 距离x/m W/J 以ΔE为横轴,W为纵轴,做出ΔE——W图像。 kk 注意事项: 1(长木板应尽量光滑,如果摩擦力较大应先平衡摩擦力。可以在长木板下端垫木块。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 练习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填空与简答) 一、填空题: 1.孔板流量计的Re ~C 关系曲线应在 单对数 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R V S ~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 直线 。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λ 与 Re_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直管阻力 和 局部阻力 。 5.启动离心泵时应 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 。 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 增大_出口压强将 减小 。 7.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 开循环冷却水 。 8.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 塔顶温度稳定 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_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 减小测量误差 。 11.萃取实验中_水_为连续相, 煤油 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E R R R E V C C V C /)(211-= 。 13.干燥过程可分为 等速干燥 和 降速干燥 。 1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 15.过滤实验采用悬浮液的浓度为 5% , 其过滤介质为 帆布 。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 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 。

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先将手动旋钮旋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19.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 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算示例。 21.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 形压差计测定。 22.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23.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24.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空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凝气体。 25.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 值,实验中需要测定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26.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27.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如果达到~,可能出现液泛,应减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28.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探究动能定理实验专题 实验方法一:利用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动能定理(略) 具体方法:参考三维设计 实验方法二:利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 2、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认为 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及砝码盘的重力(F绳=G砝码及砝码盘)。 (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 (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将在砝码盘对它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运动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地取两个点A、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纸带测出,我们可即算出合外力做的功W合=F绳S AB(F绳=G砝码及砝码盘)。 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为,通过比较W和ΔEk 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3、实验器材 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 4、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段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把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木块,让它做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 (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 (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 A、B。利用刻度尺测量得出A,B两点间的距离S AB ;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的速度v A、v B; (4)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ΔE kAB,通过比较W和ΔE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6、误差分析 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木块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

化工原理实验模拟试题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 一、在本实验中必须保证高位水槽中始终有溢流,其原因是: A、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供水量。 B、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位压头的恒定。 C、只要如此,就可以保证流体流动的连续性。 二、本实验中首先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是因为: A、空气的存在,使管路中的水成为不连续的水。 B、测压管中存有空气,使空气数据不准确。 C、管路中存有空气,则其中水的流动不在是单相的流动。 三、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直管摩擦阻力系数…雷诺数的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A、一定能。 B、一定不能。 C、只要温度相同就能。 D、只有管壁的相对粗糙度相等就能。 E、必须温度与管壁的相对粗糙度都相等才能。 四、以水作工作流体所测得的直管阻力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能否适用于其它流体 A、无论什么流体都能直接应用。 B、除水外什么流体都不能适用。 C、适用于牛顿型流体。 五、当管子放置角度或水流方向改变而流速不变时,其能量的损失是否相同。 A、相同。 B、只有放置角度相同,才相同。 C、放置角度虽然相同,流动方向不同,能量损失也不同。 D、放置角度不同,能量损失就不同。 六、本实验中测直管摩擦阻力系数时,倒U型压差计所测出的是: A、两测压点之间静压头的差。 B、两测压点之间位压头的差。 C、两测压点之间静压头与位压头之和的差。 D、两测压点之间总压头的差。 E、两测压点之间速度头的差。 七、什么是光滑管 A、光滑管是绝对粗糙度为零的管子。 B、光滑管是摩擦阻力系数为零的管子。 C、光滑管是水力学光滑的管子(即如果进一步减小粗糙度,则摩擦阻力不再减小的管 子)。 八、本实验中当水流过测突然扩大管时,其各项能量的变化情况是: A、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静压头增大了。 B、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静压头与位压头的和增大了。 C、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总压头增大了。 D、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速度头增大了。 E、水流过突然扩大处后位压头增大了 BCECAAAA

实验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原理 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 、2W 、3W …… 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 -v 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 三.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 g ~200 g 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安装: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打纸带及记录 (1)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2)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2,将数据记入表格. (3)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3.数据分析 (1)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 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用字母表示):A 1、A 2间的 距离x ,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v =T x (T 为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 位). (4)实验结论:从图象可知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W ∝v 2. 五.注意事项 1.平衡摩擦力:实验中的小车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对小车做负功,我们研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汇总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填空与简答) 一、填空题: 1.孔板流量计的Re ~C 关系曲线应在 单对数 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R V S ~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 直线 。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λ 与 Re_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 直管阻力 和 局部阻力 。 5.启动离心泵时应 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 。 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 增大_出口压强将 减小 。 7.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 开循环冷却水 。 8.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 塔顶温度稳定 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_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 减小测量误差 。 11.萃取实验中_水_为连续相, 煤油 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E R R R E V C C V C /)(211-= 。 13.干燥过程可分为 等速干燥 和 降速干燥 。 1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 15.过滤实验采用悬浮液的浓度为 5% , 其过滤介质为 帆布 。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 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 。 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 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 先将手动旋钮旋

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19.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 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算示例。 21.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 形压差计测定。 22.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23.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24.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空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凝气体。 25.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 值,实验中需要测定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26.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27.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0.005mPa,如果达到0.008~0.01mPa,可能出现液泛,应减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28.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29.在柏努利方程实验中,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

动能定理实验题

实验 探究动能定理 1、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是:( ) A 、重锤的质量; B 、重力加速度; C 、重锤下落的高度; D 、重锤下落某一高度所对应的瞬时速度。 2、(10分)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①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 运动, (“需要”、“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 ②该同学选取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对BD 段进行研究. 求得B 点对应的速度 = m/s ,若再求得D 点对应的速度为,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则还应计算 与 大小是否相等(填字母表达式); ③但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安装实验装置时存在的问题是 ,研究纸带时存在的问题 是 ,实验误差可能较大. 3、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实-5-11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图实-5-11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 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 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4、(13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 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 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列点,;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 ......。 .........1.中的相应位置 ..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 (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做正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原理图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 ——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即可求出v -W 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2)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3)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4)测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 (5)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出W -v 、W -v 2,W -v 3、W -v 关系图. 5.实验结论 找出v 与W 间的关系W =12mv 2.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用W-v2图象处理实验数据,这比W-v图象更加直观、明了. 1.关于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解析:本实验没有必须测出橡皮筋的功到底是多少焦耳,只要测出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就足够了,A错;每次实验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必须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以后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做的功是第一次

动能定理实验演示教学

动能定理实验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 二、实验器材 小车(前面带小钩)、100~200 g砝码、长木板及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 突破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 某实验小组用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1)为平衡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方法中的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代号)。 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能够自由下滑 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开始运动 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给小车一初速度,让其拖着纸带匀速下滑 D.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让拖着纸带的小车自由下滑 (2)如图所示是该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连接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橡皮筋恢复原长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由题引知·要点谨记] 1.实验原理的理解[对应第1题]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为使橡皮筋的拉力所做的功为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必须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2利用小车拖着纸带,小车匀速运动则摩擦力才算被平衡,此操作一是可通过纸带观察小车是否匀速,二是可同时平衡纸带运动所受的阻力。 1.(2017·湖南四校联考)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选取的实验装置如“实验图示记心中”所示。 (1)实验时,在未连接橡皮筋时将木板的左端用小木块垫起,使木板倾斜合适的角度,打开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最终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纸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分布的,为了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乙纸带的__________(填“A~F”或“F~I”)部分。 (3)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由某位置静止弹出,沿木板滑行,当小车的速度最大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再用完全相同的2条、3条、…、n条橡皮筋作用于小车上,每次在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车,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nW。 (4)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分别求出小车每次获得的最大速度v1、v2、 v 3 、…、v n,作出W-v图像。则下列符合实际的图像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填空与简答) 一、填空题: 1.孔板流量计的C~Re关系曲线应在单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V S ~ R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_直线—。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入与Re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5.启动离心泵时应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 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增大出口压强将减小。 7 .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开循环冷却水。 8.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塔顶温度稳定 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_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减小测量误差。 11.萃取实验中_水_为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 E1=V R(C R1-C R2)/V E。 13.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 1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 15.过滤实验采用悬浮液的浓度为5% ,其过滤介质为帆布。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

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 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先将手动旋钮旋 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19.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 算示例。 21.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形压差计测定。 22.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23.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24.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 空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凝气体。 25.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值,实验中需要测定 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26.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27.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0.005mPa 如果达到0.008?0.01mPa可能出现液泛,应减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28.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

动能定理实验

动能定理实验 考点要求: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2.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3.实验拓展与创新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实验原理 (1)一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为W. (2)两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2W. (3)三根橡皮筋作用在小车上移动距离s——做功应为3W. (4)利用打点计时器求出小车离开橡皮筋的速度,列表、作图,由图象可以确定速度变化与功的关系.

3.实验器材 橡皮筋、小车、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铁钉等. 4.实验步骤 (1)垫高木板的一端,平衡摩擦力. (2)拉伸的橡皮筋对小车做功: ①用一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W . ②用两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2W . ③用三条橡皮筋拉小车——做功3W . (3)测出每次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 (4)分别用各次实验测得的v 和W 绘制W -v 或W -v 2、W -v 3 、……图象,直到明确得出W 和v 的关系. 5.实验结论 物体速度v 与外力做功W 间的关系W =12 mv 2. 规律方法总结 1.实验注意事项 (1)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是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测小车速度时,应选纸带上的点均匀的部分,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2.实验探究的技巧与方法 (1)不直接计算W和v的数值,而只是看第2次、第3次……实验中的W和v是第1次的多少倍,简化数据的测量和处理. (2)做W-v图象,或W-v2、W-v3图象,直到作出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考点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 例1(2014·天津·9(2))某同学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一端拴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挂上适当的钩码,使小车在钩码的牵引下运动,以此定量探究绳拉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外还准备了打点计时器及配套的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等.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若要完成该实验,必需的实验器材还有哪些__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他先调节木板上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下列的哪个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避免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 B.可使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清晰 C.可以保证小车最终能够实现匀速直线运动 D.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受的合力 ③平衡摩擦力后,当他用多个钩码牵引小车时,发现小车运动过快,致使打出的纸带上点数较少,难以选到合适的点计算小车速度,在保证所挂钩码数目不变的条件下,请你利用本实验的器材提出一个解决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将钩码重力做的功当作细绳拉力做的功,经多次实验发现拉力做功总是要比小车动能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