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

一、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课前提前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预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看能不能自行解决。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做好记号,做到心中有数,要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2、课上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合作、讨论和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感知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也不能当“甩手掌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非常重要。一定要切记一点,不能把导学案当成固定的甚至唯一的教学方式来处理,力求什么方式有效,就采用什么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优等生的引领作用,合理分配小组内的任务,让学生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兵教兵。

3、课后

导学案中的巩固训练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生做好的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二、我们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2、课上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

可以使用工具书等辅助性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课后

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把自己培养成有心人。经常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三、导学案使用中应避免的误区

导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新鲜产物,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种误区:

1、以教案定导学案。教师在处理导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念——教案中心论。教师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导学案。

2、导学案就是练习题。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一点教师都能理解。但是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或使用导学案时,会有这样一种误解——导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3、导学案每个人必须都按时完成。在实施导学案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成绩的个体差异,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按时完成所有内容。

我们的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要以此作为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契机。在课标的指引下,采用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途径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才能让我们有一个更加灿烂的教育的春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四单元字词专项测试卷 (含答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字词专项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_________ 一、用“√”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2分) 黯.淡(àn yīn)踌躇.(zhù chú)威吓.(xià hè) 镯.子(shú zhuó)拟.人(nǐ lǐ)深山坞.(wū wù) 二、看拼音,写字词。(14分) 1.医生给一位八十岁高líng( )的老人复zhěn( )时,老人一直面带cí xiáng( )的笑容。 2.他拿出一条zhǎn( )新的bēng( )带,给受伤的人扎上。受伤的人强忍疼痛,一声不k ēng( )。 3.经过严格的shěn( )查,哥哥终于光róng( )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由zhōng( )地替他感到自豪。 4.这次赶fù( )杭州是为了参加一项特shū( )的身体技能duàn liàn ( ),我已经报名并qiān( )字了。 三、写同音字。(12分) mó shī xiánɡ ()鬼措()慈() ()范()败()细 ()擦()歌飞() ()难()润()服 四、比一比,再组词。(8分) 磨()审()济()稿() 摩()宙()剂()搞() 五、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失:①丢;②没有掌握住;③错误,疏忽;④没有达到目的;⑤改变常态。 (1)他失.足掉到了河里。( ) (2)人们见了他都大惊失.色。 ( ) (3)要是再不下去,你可要坐失.良机了。( ) (4)你不能把别人的功劳当过失.。( ) 六、词语积累与运用。(14分) 1.选词填空。

居然依然果然 (1)正像他说的,第二天我们()收到了漂亮的礼物。 (2)虽然天还下着大雪,但是李奶奶()早早起来把孙子送到了学校。 (3)看他挺老实,没想到他()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2.结合语句,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一向从容镇定 ..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2)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 (3)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 ....地喃喃着。() (4)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 ..的生活。() 七、查字典,填空。(20分) 1.王宁遇到了“zhěn()所”一词中的“zhěn”字不会写,他准备查字典找到这个字。 他应该用查字法来查这个字,应该先查,再查。查字典以后,王宁发现(A.枕 B.诊 C.疹 D.缜)这四个字都读“zhěn”,他该选(写序号)填入括号中。 2.李扬在读书时,对“祥瑞”一词中的“瑞”字的读音拿不准,他应该用查字法来查这个字,应该先查,再查。李扬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是“”,在“祥瑞” 一词中“瑞”字的解释是,“瑞”字表示此种解释的词语还有。 八、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词语。(12分) ①一( )见( ) ②( )( )自禁 ③( )( )起敬 1.写出两个“一”开头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和词语②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

我与地坛导学案答案

《我与地坛》导学案答案 一、预习自测: 【识易错音】给加点字注音 坍.(tān)圮.(pǐ)窸窸.(xī)窣窣.(sū)亘.(gan)古不变 蝉蜕.(tuì)恪.(ka)守撅.(juē)猝.(cù)然 倔强(jiàng)捋(lǚ)胡子 强强(qiáng)横捋 强(qiǎng)迫强(qiǎng)词夺理捋(luō)起袖子 熨(yùn)斗隽(juàn)永 熨隽 熨(yù)帖隽(jùn)秀 【记形似字】根据注音写汉字 Fēn(纷)纭缘fan(分) zuó(坐)落 cāng(苍)凉 cāng(沧)桑 专心zhì(致)志 bìan(辩)论自顾不xía(暇)闻名xía(遐)迩 xía (瑕)疵 狼jí(藉)捉mí(迷)藏 xùan(炫)耀头晕目xùan(眩)安xiáng (详) Xiáng(祥)和荒wú(芜) cāo(嘈)杂 二、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考;第二部分写“我”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2、第二部分第一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三、探究点一: 1、(1)首先,地坛和作者的家距离很近,这为作者走进地坛创设了外在条件;其次,文中写地坛在“等待了四百多年”后,褪去了昔日的荣耀,尽显沧桑、荒芜、冷落,与“我忽地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有着相似的特点,作者和地坛有了心灵上沟通的可能,自然就有了相怜相惜之情。

(2)荒芜但并不衰败 (3)“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它们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使得这里不再衰败,它们让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有了答案,安然于生命的逆转,视死如节日,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2、第一个问题,关于死:“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情”,即“我”该不该去死? 第二个问题,“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即“我”应该怎样活的问题。 结论:“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3、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中,很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第五段和第七段的景物描写,都显示了生命的激情,处处洋溢着生命的律动。 训练案 一、D D B 导学案二 探究点二: 2、反复写就表明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扉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使文章更加动人,母亲对作者的爱也更深沉,也能从侧面突出母亲的形象。 3、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车辙”可看做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一体了,和作者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一体。 4、“我”、地坛、母亲三个因素在文中是紧密联系着的,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三者也是浑然一体的,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文章结尾句就点明了三者的关系。

26_三峡_郦道元_导学案

《三峡》导学案 主备人:冯建翠审议人:初二语文组级部签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2.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预习导航: 本文作者是(填朝代)学家,选自《》。课文标题所指的“三峡”是峡、峡和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和湖北之间。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阙处()重岩叠嶂()襄陵()曦月()御风()沿溯()素湍()绝()长啸()属引()涧()飞漱()3、收集有关三峡的古诗词歌谣。 4、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

裳!” 二、课内探究 (一)读/背第1段。然后做下列练习。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 夜分()不见曦()月。 1、本段写。突出其、的特点。 2、“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面映衬/烘托出。(二、)读/背第2段。然后做下列练习。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1、(请用你喜欢的1-3个字词概括)三峡夏季江水特点: 。 2、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3、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你想到谁的什么诗? (三)读/背第3段。然后做下列练习。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世界地理 西亚导学案(无答案)

课 题 第四章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第五节西亚》导学案 学科地理课时 2 页数 6 设计者使用时间 课程标准1.能够在地图上指出西亚主要地形区、海域、河流的位置; 2.能够结合地理图表,分析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运用各类统计图表,分析说明西亚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能以以色列灌溉农业为例,分析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考纲要求1.西亚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点; 2.西亚位置的重要性——“五海三洲之地”; 3.大陆性显著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特征; 4.以波斯湾为中心的丰富油气资源; 5.霍尔木兹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6.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和石油输出线路; 7.以色列的灌溉农业。 【导学练习】 一、概述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 ~ ,纬度范围 ~ ; (2)海陆位置:沟通的两大洋是洋和洋,联系的三大洲是洲、洲和洲,所临的五海 是海、海、海、海和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课堂探究】 I.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分析红海与地中海将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II.红海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3) 海峡、运河: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 波斯湾沿岸 (8国) 伊朗首都:伊拉克首都: 科威特首都:沙特阿拉伯首都: 巴林首都:卡塔尔首都: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曼首都:地中海沿岸 (7国) 土耳其首都:叙利亚首都: 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首都: 约旦首都:黎巴嫩首都: 塞浦路斯首都: 外高加索 (3国) 格鲁吉亚首都:阿塞拜疆首都: 亚美尼亚首都: 其他(2国)也门首都:阿富汗首都: 3.居民:主要是人种,多民族聚居,有族、族和格鲁吉亚等民族,半数以上居民是族,以这个民族为主的国家被叫做国家。西亚是教、教和教的发源地,居民多信奉教,以色列信封教。 二、自然环境特征 1.地形: (1)特征:以高原为主,边缘山脉,平原面积狭小。 (2)分布: 2.气候: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常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冬季降水较多,夏季炎热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伊朗

【五上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附答案)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民族的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就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爱国的天然的、血缘上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概莫能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如影随形、伴我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辩争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唾弃。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概莫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影随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句子】说说你对“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这句话的理解。

江苏省沭阳县广宇学校七年级语文 7.月迹》学案学案(无答案)

《月迹》1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读熟文章。 2、梳理情节,了解文中所写的寻月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贾平凹(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小说集《商州散记》、《天狗》;长篇小说 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识记字词,为加粗的加拼音 倏.忽袅袅 ..酥酥 ..锨.刃面面相觑.争执.踪.迹嫉.妒粗糙.掬.着沙 3、按照喜欢的方式诵读一遍文章,体会“月迹”的含义 二、课堂导学 1、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什么事情?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文章的重点: 2、明确寻月的过程:(完成下列填空) 镜中看月——______________——杯中“饮月”——____________ ——眼瞳见月 3、读课文,在文中寻月的各部分用笔圈点勾画,找出能够说明月亮特点的语句 三、达标检测 1、月亮历来是文人墨客所钟爱的描写对象,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或比拟人世盛衰,或抒发思乡之情,或祝愿天下离人……完成下列填空,并写出每句诗所表达的感情。 ⑴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

⑵野旷天底树,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 ⑶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头思故乡。(李白) 2、甲: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 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 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 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 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 去寻月吧。” 乙: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过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 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 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 〔云母石:矿石,白色、黑色、带有深浅不同的褐色或绿色,是重要的电气绝缘材料。〕。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 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 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这一天,正是中 秋。 ——节选自方纪散文《三峡之秋》 1、甲段文字描述了变化的月影。月影是怎样变化的?试抓住关键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段作者看月为什么会有“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月亮和山的阴 影对比得异常明显”的观感? 3、甲段写月侧重于突出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而乙段写月侧重于表现月色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地理概况教学案

世界地理概况(1) [学习目标]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2、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学习重点]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 [学习过程] 一、大洲和大洋 1、世界海陆分布: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洲、洲;洲跨东西半球。 主要在南半球的大洲:洲、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洲。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 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3、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4、读《世界地图》识记 (1)岛屿: 格陵兰岛(最大)、纽芬兰岛、冰岛、爱尔兰岛、大不列颠岛、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台湾岛、海南岛、新西兰北岛、新西兰南岛、火地岛 (2)群岛: 马来群岛(最大)、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西印度群岛、夏威夷群岛 (3)半岛: 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最大)、小亚细亚半岛、索马里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 (4)边缘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或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日本海、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加勒比海 (5)海湾:孟加拉湾、波斯湾、墨西哥湾、几内亚湾 (6)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 海峡、德雷克海峡 (7)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 大洲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_阅读附答案(2019广西南宁中考试题)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阅读附答案(2019广西南宁 中考试题)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情势,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跟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情势的不断丰厚,年画逐步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情势。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④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拥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朝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情势,采取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法子,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咱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出产、糊口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应了他们在劳动糊口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取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

疏密有致,拥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但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仍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仍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先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1.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年画制作技艺包含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至第⑦段为总一分结构,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色。 C.第⑨段中加点词语最先,限定了时间规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与地坛》学案

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我”与地坛的缘分(1-5); 第二层, “我”在地坛中冷静下来,思考死和生的问题(6、7)。——死是容易的,关键是怎样活下去。园子中的一切撞击着作者的心灵与情感,他从中找寻到活下去的勇气。 第二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写坚韧母亲为“我”忍受巨大的痛苦(1-3)。 第二层,“我”创作取得成功,而母亲却不能分享“我”的快乐。回忆母亲多次到园中找“我”(4-10)。 这部分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使“我”懂得怎样生活。从内容上来看,前者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后者地坛成为背景,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也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多的地方,“车辙”和“脚印”的重合就是一个证据。 从主题思想上来说,地坛帮“我”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母亲帮“我”解决了怎么生的问题。他们都给“我”生的启示。 从构思上来讲,地坛是“物”对作者的启示,而母亲是“人”对作者的启示。我们甚至可以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而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地坛。 我去地坛 ---------- 母亲“准备”---------- 母亲“目送” 我在地坛----------- 母亲“心忧”---------- 母亲来“找” 作者深深感悟到母亲的苦难和伟大,痛感自己的母亲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忧虑之中,她的悲苦深沉不外露。母亲早逝,仅仅活了49岁,再也看不到儿子的出息,母亲没有看到儿子发表作品的一天,没有看到儿子作品获奖的一天,没有能分享儿子的快乐。作者对母亲的悼念是魂牵梦萦,痛彻心扉。 作者是怎样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提示: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地坛与我 心理相符---------由繁盛到废弃; 情景相宜--------残损中有生机; 气氛适宜-------宁静、古老,适于思考。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作者的心中,我与地坛是有缘分的,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荒园的破

初一语文导学案-编制时2010年7月30日-编制:唐洪苇-修订:

初二语文导学案編制时间:2010年12月1日编制:唐洪苇修订:李中文 《三峡》导学案NO:26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疏通文言字、词、句,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2、品析课文,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三峡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关中(今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阙( ) 叠嶂( ) 曦( )月襄( )陵沿溯() 素湍( ) 绝巘( ) 飞漱()长啸( ) 属( )引哀转( ) 2、再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的意思,给下列句子用斜横线划分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 )阻绝或()王命急宣清荣()峻茂哀转()久绝属()引()凄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高考地理总复习(基础自主梳理+随堂巩固落实)世界地理概况学案(含解析)

学案35 世界地理概况 大洋和大洲 1.世界海陆分布。 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面积的__________%为海洋,__________%为陆地。答案:71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界线。 ①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____、B____、C____、D大洋洲、E______、F北美洲、G______。 ②界线。 大洲分界线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___运河 非洲与亚洲__________、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________海峡 亚洲与欧洲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大高加索山脉、________海峡 (2)四大洋。 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__________、乙大西洋、丙__________、丁北冰洋。 答案:(1)①亚洲欧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 ②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白令乌拉尔乌拉尔土耳其 (2)太平洋印度洋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2.七大洲的主要地形特征。

答案:中部四周高原高原大陆山地高原平原高原山地 3.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____________板块,B印度洋板块,C________板块,D非洲板块,E________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________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答案:(1)南极洲美洲太平洋(2)板块交界 (3)地中海—喜马拉雅

以练促记 下图所示为“23°26′S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图示区域穿越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 A.两大板块B.三大板块 C.四大板块D.五大板块

五年级语文下册类文阅读清贫练习题含答案

类文阅读-12 清贫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 “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了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

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红岩》节选 1.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 文中画出来。 而放了虫子。 4.短文表达了小萝卜头怎样的心理? 答案: 1.提示:写一个比喻句即可。例:辽阔的草原像一张大大的绿色地毯。 2.画: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

我与地坛(学案)

《我与地坛》学案 第一课时 高一(2)部孟凡河2015-07-29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作者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感悟 2.理解作者在景物描写中传达的生命内涵 【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 史铁生(1951—2010),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69年 去陕西延安插队,一次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高烧之后 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后导致双腿瘫痪。数十年与疾病顽强抗争, 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散文《我与地坛》影响 最大,感动了无数读者,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 一,并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它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 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 讴歌。 二、听赏名家朗诵 1.识记字音 坍圮 ..()亘.()古不变窸.()窸窣.()窣 嘈.()杂熨.()帖 2.识记字形 zuò()落历尽cāng()桑落mò() 三、我读我思 1.当初作者是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下进入地坛的?(提示:包括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 2.作者初入地坛,眼中的地坛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3.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式表达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句式? 4.文中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为什么说地坛是为了等我?

5.在地坛宁静的环境中,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作者思考了哪些问题?他找到答案了吗? 6.作者在地坛中走出了死亡的阴影,在一定程度上说,地坛的植物和小动物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阅读第五段景物描写,你认为作者在描写中传达了哪些生命启迪? 7.当一个人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的时候,他的内心就获得了一份平静与祥和,带着这种心胸去观察,地坛呈现在作者面前的是又一番景象。阅读第七段景物描写,感悟其中的生命昭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各填写一个词语。 人应该像落日一样地活着,照亮坎坷,生命的最后依然光辉灿烂;人应该像雨燕一样地活着,迎接风雨,在风雨中高歌;人应该像孩子一样地活着,在冬天的雪地上,踩出一串让人浮想联翩的脚印;人应该像古柏一样地活着,始终坚持自我,镇定自若,不为外物左右;人应该像气味一样地活着,散发着或灼烈或清纯或熨帖或微苦的味道,让人说不清楚…… 四、朗读景物描写 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一些什么启发?

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六单元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二十六课 1、《水经注〃江水》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瞿塘峡 巫峡西陵峡 2、quē zhàng xī xiāng sù bēn tuān yǎn xiào zhǔ zhuǎn 3、(1)在(2)正午,中午半夜日光,这里指太阳(3)即使这里指飞奔的马快(4)顺流而下逆流而上(5)极高的山峰(6)早晨(7)接连不断。属,动词,连续接连。引,延长。 4、(1)?阙?通?缺?,中断。(2)?转?通?啭?,婉转发声。 5、(1)或,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2)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略,古义:完全、全部。今义:省略。(4)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襄,古义:漫上。今义:帮助。(5)良,古义:的确。今义:良好。 6、(1)奔: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2)清:形容词作名词,清波。(3)霜:名词用作动词,结霜。(4)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5)响:动词用作名词,回声。(6)清、荣、峻、茂四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水清、木荣、山峻、草茂?。 7、(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则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4)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趣味无穷。 8、(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1)连绵不断:?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0、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能体现长江三峡的特征,故作者将?夏水?臵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

世界地理导学案一

南通中学2012届高二地理选修班导学案一 区域地理第一讲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设计:张忆育2010年8月26日[学习目标](☆为重难点) ☆1、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及特点、各大洲的界线。 2、世界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简单分析。 3、能力要求: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尤其是经纬网定位法的初步掌握。 [知识内容和问题设计] 题目:1、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着纬度的变化 图,回答:C级 (1)图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______,表示海 洋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是_______________ (3)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异同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 题目: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A级 (1)B 洲, D 洲;Ⅰ洋,Ⅳ洋 (2)1 运河,2 运河,3 海峡 (3)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表面积之比约为。(4)从太平洋西岸起,北回归线(向西)横穿的大洲依次为

(5)从南北半球看,海洋主要分布在;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题目:3.世界地理填图作业一。A级 一、世界海陆分布 1、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的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共5.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占29℅,约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占71℅,约3.61亿平方千米。 海陆相间分布,海洋包围陆地,陆地分割海洋。 2、海陆分布大势 (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是陆地。地球上的海洋相互连通成为一个整体,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几个陆块。 (2)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 二、陆地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的概念(注意区别)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全球共分六个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南极大陆几乎都在南极圈内,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绕。大陆的形状大多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大陆东部边缘都有岛屿分布,典型的如亚欧大陆东缘有一岛弧,岛弧外侧是海沟。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部分。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4)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全球分七大洲。

我与地坛预习学案

`《我与地坛》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基础知识,了解作者,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医院,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作品以关注人生的独特主题和风格引人注目。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夏日的玫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文综之家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7385304.html,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基础知识】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剥蚀()柏树()恍惚()隽永() 猝然()坍圮()恪守()隽秀() 2、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 熨帖: 意蕴: 宿命:

恪守: 亘古不变: 窸窸窣窣: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 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 1、“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相似点? 2、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

部编八上《三峡》学案(共三课时)

部编八上《三峡》学案(共三课时)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题:三峡(第 1 课时) 主备人:陈丽颖审核人:初二授课人:陈丽颖 备课时间:2017.8.30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目标达成: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的方式,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阙(quē)嶂(zhàng)曦(xī)襄 (xiāng)

溯(sù)御(yù)涧(jiàn)(yǎn)漱(shù)湍(tuān)啸(xiào)属(zhǔ) 2.作者链接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南北朝时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名著,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作。 【创境激趣】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谁能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学生:三峡)的确,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三峡的风光,今天我们将和郦道元一起再次领略三峡的风光。(板书课题) 【自学导航】 1、三峡简介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宜昌的南津关是其东端,四川奉节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间全长193公里。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西陵峡以“险”著称,巫峡以“秀”见长,瞿塘峡以“雄”著称。

世界地理概况导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区域 班级____姓名______编辑教师_王海健_课题世界地理概况日期2013/11/4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读图,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各大洲主要地形特点,及海陆变迁状况. (2)要应用综合的观点、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避免使所学知识公式化。了解世界居民的变化及分布,知道世界地理分区。 (3)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识记主要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开发和利用情况. (4)通过认识世界地理概况,理解各个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热爱自己生活的地球。 重难点重点:理解世界气候主要特征和自然景观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学法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讲解法 二、预习内容 (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陆地部分>: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_____(最大)、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最大的岛:_________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面积最大:___________ 群岛:世界最大:_________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部分>: 1.几个概念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大洋的概况 _____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_____洋:呈“S”形 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3、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_____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_____、海沟和______等地形 海陆变迁与地形变化部分 1.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内力作用与地貌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二)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1.天气与气候: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可爱的中国 教案

第七单元珍惜 可爱的中国 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我能迅速高效地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方志敏同志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搜集方志敏及旧中国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法 讲、读、思、议 学法 互助释疑、交流感知、研读共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近些年来,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形容自己的祖国,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 2.学生说。(如: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腾飞的祖国等)

3.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你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可爱的中国》。 二、初读感知: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觉得哪些字词大家容易出错,想提醒大家注意? 蹂躏、刻不容缓、日新月异、肃清、瘟疫、愚昧等,注意读音,字形、词义。 2.词语解释: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刻不容缓: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辽远:很远,遥远。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方志敏在狱中,关于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你有哪些了解?(师适当补充)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国共产党、团组织。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参与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4年,率部北上抗日,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可爱的中国》曾由鲁迅先生代为保存,解放后公开发表。 5.学生质疑(祖国为什么可爱?祖国母亲为什么哭泣?……)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三、细读品悟: (一)讲读第1——3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到作者激动的心情)2.再读,你是从哪感受到了?(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标点符号给了你启示)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吗? 3.刚才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祖国母亲为什么会哭泣?”你能找到答案吗?4.从母亲的哭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伤心、我们的内疚)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重点指导接连4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母亲的心情?谁来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