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文言文

齐王使(1)使者问赵威后(2)。书(18)未发(3),威后问(4)使者曰:“岁(17)亦无恙(21)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5),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19)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20)有问舍本(22)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6)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7),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8),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9)也?叶阳子(10)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11)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12)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13)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14)齐国,子万民(15)乎?於陵子仲(16)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翻译

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è)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安宁,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为百姓表率,使百姓孝敬父母啊,为什么到现在不让她被接见?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让她)被接见,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

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了他呢?”

注释

(1)使:派。

(2)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3)问:聘问,问候。

(4)发:启封。

(5)说:通“悦”,愉快。

(6)处士:未作官或不作官的士人(读书人)。钟离:复姓。

(7)食(sì):拿食物给人吃。

(8)衣(yì):给人衣服穿。

(9)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

(10)叶阳子:齐处士。叶(shè)阳:复姓

(11)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

(12)彻:通“撤”。环瑱(tia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

(13)朝:谓使之为命妇而朝见君主。

(14)王(wàng):统治。

(15)子万民:以万民为子,意谓为民父母。

(16)於陵子仲:於(wǖ)陵,地名;子仲,人名。

(17)岁:年成。

(18)书:书信

(19)苟:如果

(20)故:岂,怎么

(21)无恙:古代常用问候语,意为“没有问题”“没有毛病”,也就是“好”;恙,灾害,忧患。

(22)本:根本的,重要的。

赏析

文章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

文章之奇,在于通篇只是记言。既无一句人物外貌、举止、行为、心态之类的描写,也无任何环境烘托或细节刻画,只紧扣题目中一个“问”字,主要写赵威后的七次提问,就鲜明而传神地勾画出一位洞悉别国政治民情、明察贤愚是非、具有高度民本主义思想的女政治家形象。写七问又非一气连问,而是笔法富于变化顿挫。开始会见齐使,尚未拆开齐王来信,就连珠炮似的连发三问:“年成还不错吧?百姓也平安无事吧?齐王也还健康宁泰吧?”活画出她的坦率爽直,不拘常规的气度以及她对问题的关切。

赵威后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问候齐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兴:认为这是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当先问候齐王。但赵威后却反驳他说:“假如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养育人民呢?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国君呢?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两个假设反问,以前句结论为后句前提,逐步推理,正确而又简明地论证了“岁”、“民”、“君”三者的主次本末关系。这种鲜明的民本思想,上承孔子

“载舟覆舟”、孟子“民贵君轻”之说,下开郦食其“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之论,体现出赵威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开明态度。

以下四问,又以“乃进而问之曰”一句过渡领起,其间,赵威后拆书展现的过程、使者对后四句的问答,都省略了,因为他们与刻画赵威后这一主旨无直接关系。剪裁之高妙和语言之精练均于此可见一斑。在以下四问中,从内容上看:钟离子、叶阳子皆贤德处士,但前者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后者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蕃衍的人,“养其民”,是就民之处常者而言;“息其民”是就民之处变者而言,故有细别。而北宫氏则是一位带领百姓奉行孝敬父母的孝女典型,与前二人又自有别。但因这三人都属于封建社会有德的贤者,故皆以“无恙耶”热情询问,而以“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三句小结,作一顿挫。然后再问於陵子仲,因他是个不忠不孝、带领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故所问用“尚存乎”、“何为至今不杀乎”作结,与前三人形成鲜明对照。这四问代表了正反两类四种典型,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故是篇首“民亦无恙乎”这一问的具体化和进一步,而又与“苟无民何以有君”的思想首尾呼应。可见通篇所问皆以问民为主,显示出她重视民心向背的政治远见。因为年成好坏在古代非人力所能左右,故前面问后,无须再加申述;而人民的治乱却是可以靠人为的力

量左右的,故是关键,须“进而问之”;至于国君,人民治理好了,国君自然“无恙”,故下文只间接与国君行“王法”相关。

这是后四问何以单与前三问中“民亦无恙耶”一问发生逻辑结构联系的关键,也是从结构上理解全文主旨的关键所在。再从对这四个人“其为人也”的评述中,刻画出赵威后对齐国政治民情的了如指掌,洞察入微;从对这四人“何以至今不业”、“胡为至今不朝”、“何为至今不杀”的不同询问感叹中,又可见赵威后对贤愚是非明察秋毫的眼光和赏罚分明的态度。从语言章法上看,虽然对四人都是用先询问、继评述、再叹问的形式,但句法却各自不同,错综变化:问钟离子时,是用“有粮者亦食”等四个五言句作正反排比铺叙;问叶阳子时,是用“哀鳏寡”等四个三言句作并列铺排;问北宫女时,则用“撤其环瑱”等三个四言句构成因果倒装变句来评述;问於陵子仲时,又用“上”、“中”、“下”三个两短一长的“不”字句构成连续否定的排比。而且,又分别用“何以……不业也”、“胡为……不朝也”、“何为……不杀乎”等不同虚词组成的感叹性反问句,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连写七问,有错综变化之妙,无呆板枯燥之感。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

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生平事迹见《汉书》卷三十六。

《赵威后问齐使》文本解读

《赵威后问齐使》文本解读 眉山市实验中学语文教研团队 周洪梅执笔 一、关于《战国策》 本文选自西汉刘向编撰的《战国策》,《战国策》叙述的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机智,写人绘声绘色。《赵威后问齐使》就非常明确的显示了该书的特点。 二、分析文章内容 全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段是赵威后与齐使之间的对话。赵威后出于礼貌向齐国使者提了三个问题:“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三个问题的顺序富有深意:先问收成,再问老百姓,最后才问到齐国的皇帝。这样的询问招来了齐国使者的不满,于是使者回问道:“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赵威后是这样回答的:“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从此句回答中,我们看到赵威后以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即“民本思想”。这样的回答从古代一位女子的口中说出,即使她贵为赵国的皇后,亦是多么的不易,值得人敬佩! 第二部分是赵威后的进一步追问,她向齐使提出了四个问题:1、齐国处士钟离,是帮助齐王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任用做官呢?2、叶阳子是帮助齐王生息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也还没

有被任用做官呢?3、北宫之女婴儿子是引导百姓孝敬父母的典范,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被君王找见呢?4、於陵的子仲不臣服于齐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不愿为国家效力,这是在引导百姓往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啊,为什么至今还不杀掉他呢?这四个问题三正一反,既有为国家社稷出力之人,也有平常百姓中道德的典范,更有隐士中无所事事之人,通过四个问,我们看到到了赵威后对齐国政治民情的洞悉,对贤愚是非的明察,直指齐王治国上的弊端,把齐王轻民的错误,赤裸裸的暴露出来,尤其是最后一问:“为什么不杀掉子仲?”更是表现出赵威后的胆识过人,气魄超群!从而更进一步的表现了本文的主旨,即“民本思想”。 三、艺术价值和内涵 本文虽然是一篇古文,但细细品读后也能从中寻找出许多的美点。 第一、一问到底贯穿全文的形式。细数本文共有15处问,问题的形式并不单一,既有疑问也有反问,既有赵威后对使者的询问夜 游使者对赵威后的反问,更有赵威后用反问来回答使者的提 问。在一个一个的问句中,赵威后的形象逐渐的丰满起来,使 者的不堪一击也暴露无遗。在步步追问中,文章里没有出场的 齐王形象也呼之欲出!这些问问出了人物的形象,问出了本文 的主旨,也展现出《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第二、排比手法的运用。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赵威后的语言上。她的两次话语都是一段工整的排比句。如“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

《赵威后问齐使》练习题

《赵威后问齐使》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战国策》简称《国策》,也称《国事》、《事语》、《修书》、《短长书》,属于国别体史书,后经西汉著名学者刘向整理编订。汉代高诱曾为这本书作注,是研究战国史的重要文献。 2.赵威后问齐使,先岁再民而后君,显示其与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相一致的“民为国本”的政治观点。她称扬仁慈孝义、助成教化之人,批评不辅佐王侯、又不从事生产之徒,表现其倡励积极用世的治国态度和重视人心向背的政治远见。 3.本文通篇围绕“民”字来写,以民为本。一问到底,语势显得温平而又冷峻,和稳而又激急,体现出赵威后的政治灼见和不凡气度。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加点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B) ①赵威后问.齐使问:聘问 ②齐王使使问.赵威后问:聘问 ③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使:使节 ④臣奉使使.威后使:动词,派遣的意思 A.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也相同 B.①②意义相同,③④意义不同 C.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相同 D.①②意义不同,③④意义也不同 2.下列各项中不是《战国策》的风格特点的是(D)

A.文笔恣肆,语言流畅B.论事透辟,写人传神C.善用寓言故事和新奇比喻D.想象奇幻,描绘传神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D) A.岁亦无恙.耶(灾害,忧患) B.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通“胡”,哪有,难道) C.哀.鳏寡(怜悯) D.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使…休息)息:生息,繁殖 三、语段分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书未发.发:动词,启封 ⑵岁.亦无恙岁:指一年的收成 ⑶苟.无岁苟:如果 ⑷何以 ..有民何以:凭什么 2.翻译 ⑴苟无岁,何以有民?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 ⑵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人呢? 3.理解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文言文注释赏析 文言文 齐王使(1)使者问赵威后(2)。书(18)未发(3),威后问(4)使者曰:“岁(17)亦无恙(21)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5),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19)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20)有问舍本(22)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6)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7),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8),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9)也?叶阳子(10)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11)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12)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13)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14)齐国,子万民(15)乎?於陵子仲(16)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翻译 齐王派使者来问候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奉齐王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哪里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音shè)阳子还好吧?这个人他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安宁,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为百姓表率,使百姓孝敬父母啊,为什么到现在不让她被接见?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让她)被接见,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音WU)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及参考答案】 6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译文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译文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译文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还没有忧患吧?百姓还没有忧患吧?大王还没有忧患吧?”使者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人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注意:“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句话,王念孙认为“故”是“胡”之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阅读附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阅读附答 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②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③,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啮人,无御之者【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书未发发:__________ ②苟无岁苟:__________ ③振困穷振:__________ ④何以王齐国王: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小题4】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 答案 【小题1】B 【小题1】打开如果救济统治 【小题1】①怎么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②这是用孝心给人民做了表率的人。 【小题1】以民为贵,以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例句与“B”中的“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赵威后”的言语来理解其思想即可。

赵威后问齐使详解

赵威后问齐使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一书,是一部 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也是一 部优秀的散文总集。这本书的编订者是汉代文献学者刘 向,这个书的名字也是刘向定的。其中国别体杂史,和 编订者比较重要。 下面来看这一篇散文。这一篇散文是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的政治失当,严厉的驳斥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观点,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宣扬的是赵威后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这个民本思想和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很近似。所以他全文的中心论点,表达的中心就是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这一篇散文是怎么样来阐述赵威后的民本思想的见解呢?是赵威后在齐国的使臣来访的时候连齐王的书信都没有打开就向齐使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三个问题,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这就是说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进行访问,所以这一句话里头连续有两个“使”字,其中这两个字的词性容易考,第一个“使”是派遣的意思,作动词;第二个“使”是使者的意思,作名词。<书未发>这个“发”字也容易考解释加点的字,“发”就是打开的意思。赵威后于是就向齐国使者提出问题了,那么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以问答的试展开说理的议论文,这就表现出来了。赵威后问使者,后面是使者回答,他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展开议论。前面《季氏将伐颛臾》是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议论的。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地方。于是她提出三个问题,<岁亦无恙耶?>这里的“岁”不要光解释年年岁岁那个岁,还要解释为收成,年成,就是一年庄稼收成怎么样,“恙”字是指疾病,引申一下就是“还好吗?”赵威后问齐使,今年的庄稼收成还好吗?<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从这里看出来这一篇散文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它要表达的主旨是赵威后以民为本,民贵君轻的思想,那么他如何写的呢,她连珠炮似的提出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庄稼怎么样,第二个问题问齐国的老百姓怎么样,还好吗?第三问才问才问到齐国的君主齐王还好吗?这三个发问用连锁递进的反问的句式从而鲜明的表明了赵威后的民本思想,赵威后的民本思想怎么体现出来呢,先问收成,再问老百姓然后问齐王,那么她是把老百姓摆在前面的,就是民贵而君轻,于是这就引起了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齐国使臣的不满,于是他不悦,不高兴说,<臣奉使使威后>这两个“使”字,前面那个“使”奉使命,第二个“使”才是出使,意思是说奉使命出使到赵国来,<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显然齐国的使臣他是一个满脑子的封建等级观念比较严重的一个人,那么对于赵威后先问岁与民,后问王他想不通。于是赵威后回答说,<不然>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然后她就用了一个推理说,假如说没有年成,没有收成,何以有民,哪里有老百姓,如果说没有老百姓又哪里有君主,<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这里的“故”字要念“夫”的音,哪里有舍其根本而先问末梢的呢?这就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第二段紧接着又提出来了四个问题。<乃进而问之>,于是进一步向齐国使者发问,说齐国有一个隐士叫钟离子的他还好吗?<处士>就是隐士,<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他没有疾病,他还好吗?下面,就

【2019最新】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2019最新】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岁①...阅读附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 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②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③,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 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 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 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令辱之,以激怒 其众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啮人,无御之者【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 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书未发发:__________ ②苟无岁苟:__________ ③振困穷振:__________ ④何以王齐国王:__________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1分) 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分) 【小题4】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2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1)打开(2)如果(3)救济(4)统治 【小题1】①怎么有先问卑贱者后问尊贵者的呢?②这是用孝心给人民做了表 率的人。 【小题1】以民为贵,以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例句与“B”中的“以”都 是“用来”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

2019《赵威后问齐使》教学教案语文

《赵威后问齐使》教学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本文结构,主要是赵威后“问”齐使的三次讲话的内部结构和层次。 2.情感目标:理解赵威后“民本思想”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 1.通过赵威后的三次谈话的内部层次理解其“民本思想”。 三.教学器材: 幻灯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难点活动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反馈 1.预习课文,初步自行解决字词问题。2.思考:如果自学这篇文章,学习重点在哪?3.解题:赵威后的“问”是什么意思?与齐使的“问”有何区别?※难点:赵威后的“问”的含义4.齐读第一段,试背。5.赵威后有几次“问”?分别问了什么?怎么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明确学习重点,有目标学习了解文化常识,引出学习重点的分析—————→课堂背诵深入分析赵威后语言,交给学生自学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能力制作字词练习幻灯片(详见附录1)全文187字,其中

130字直接描写赵威后的语言→重点:分析其语言层次及其间关系①赵威后:岁-民-王提问{反问:“苟无…” 关心之问(三人)②齐使:聘问(礼节)引导:找出赵威后问使者的地方,分析语言特征(疑问句)。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段的“问”(主要分析钟离子,其他三人请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详见附录2)演讲 2′ 1′ 5′1′15′ ※难点:①概括提问的主题②怎么问深入分析赵威后的语言,交给学生阅读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古文的能力③为什么这样问④找出对齐国内政的批评6.逐层朗读(分角色),试背5.赵威后语言上有何特点?表现了她什么形象和性格特点?※难点:总结语言特征7.齐读第二段,试背8.威后的民本思想与以前学过的哪些思想相通?9.做文言字词练习(幻灯片)10.齐读全文,试背11.作业:背诵全文—————→—————→—————→—————→课堂背诵欣赏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课堂背诵同类知识形成体系温故知新分 别朗读,提取关键字词分层次:正面关心→反面批评申述“民本思想”的含义:养民、息民、孝情,批评齐国内政,由正到反,加强语气。“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善于言辞,开明君主,内政外交上的好手。示范分析问钟离子一段:五字句,对举说明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另三人(详见附录3)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2.不然()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及参考答案】 6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一、l.问候2.这样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1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使____ ②使者不说说____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 苟无民,何以有君? 14、赵威后说的本和末在文中是指和。(2分)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从书未发赵威后即询问齐使看,她是一个热情、不懂礼仪的人。 B.从使者不说并发问赵威后看,他是一个虽鲁莽怛能据理力争的人。 C、从赵威后与使者对话中,可看出她是一个有民贵君轻思想的人。 D.文章紧扣题目中问字,把一个咄咄逼人的赵威后形象跃然纸上。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2.①派②高兴(2分,每格1分) 13.假如没有老百姓的(存在),凭什么有君王的(存在)呢? (苟何以句子通顺)(3分)

14.民君(2分,每格1分) 15.C(3分)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赵威后问齐使》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赵威后问齐使》讲的是赵威后(赵太后,惠文王之妻)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 【原文】 赵威后问齐使 出处:《战国策·齐策》 齐王①使②使者问赵威后③。书未发④,威后问使者曰:“岁⑤亦无恙⑥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⑦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⑧无岁何以⑨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⑩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11),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12),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13),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14)也?叶阳子(15)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16)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17)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18)无恙耶?彻其环填(19),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其率民而出于孝情(20)者也,胡为乎(21)至今不朝(22)也?此二士弗业,一

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23)乎?於陵仲子(24)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释】 ①齐王——齐襄王子,名建。 ②使——派遣。 ③问赵威后一一问候赵威后。赵威后一称赵太后,赵惠文王夫人,惠文王死后太子继位,年纪较小,“太后用事”(《史记·赵世家》),曾实际执政两年。 ④书未发——书,指齐王建写给赵威后的信。未发,尚未启封。 ⑤岁——收成。 ⑥无恙——无忧,平安无事。古人问候语,大体相当于现在说的“还好吧”。恙,据说是一种害人虫,古人对它非常警惕,所以用“无恙”指代无忧。 ⑦奉使使——前一个“使”指使命,名词;后一个“使”是动词,出使。 ⑧苟——如果。 ⑨何以——以何,凭什么。 ⑩舍本而问末者耶?——这一句是反诘的语气,意思说我这样问难道是抛弃重要的而去问次要的事情吗? (11)齐有处士日钟离子——处士,不当官的知名人士。钟离

《赵威后问齐使》教案

《赵威后问齐使》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本文结构,主要是赵威后“问”齐使的三次讲话的内部结构和层次。 2.情感目标:理解赵威后“民本思想”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 1.通过赵威后的三次谈话的内部层次理解其“民本思想”。 三.教学器材: 幻灯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难点活动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反馈 1.预习课文,初步自行解决字词问题。2.思考:如果自学这篇文章,学习重点在哪?3.解题:赵威后的“问”是什么意思?与齐使的“问”有何区别?※难点:赵威后的“问”的含义4.齐读第一段,试背。5.赵威后有几次“问”?分别问了什么?怎么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培 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明确学习重点,有目标学习了解文化常识,引出学习重点的分析—————→课堂背诵深入分析赵威后语言,交给学生自学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能力制作字词练习幻灯片(详见附录1)全文187字,其中

130字直接描写赵威后的语言→重点:分析其语言层次及其间关系①赵威后: 岁-民-王提问{反问:“苟无…” 关心之问(三人)②齐使: 聘问(礼节)引导:找出赵威后问使者的地方,分析语言特征(疑问句)。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段的“问”(主要分析钟离子,其他三人请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详见附录2)演讲2′1′5′1′15′ ※难点:①概括提问的主题②怎么问深入分析赵威后的语言,交给学生阅读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古文的能力③为什么这样问④找出对齐国内政的批评6.逐层朗读(分角色),试背5.赵威后语言上有何特点?表现了她什么形象和性格特点?※难点:总结语言特征7.齐读第二段,试背8.威后的民本思想与以前学过的哪些思想相通?9.做文言字词练习(幻灯片)10.齐读全文,试背11.作业:背诵全文—————→—————→—————→—————→课堂背诵欣赏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课堂背诵同类知识形成体系温故知新分 别朗读,提取关键字词分层次:正面关心→反面批评申述“民本思想”的含义:养民、息民、孝情,批评齐国内政,由正到反,加强语气。“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善于言辞,开明君主,内政外交上的好手。示范分析问钟离子一段: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教学内容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 案

精品文档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及参考答案】 6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赵威后问齐使》教案

《赵威后问齐使》教案 导读: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本文结构,主要是赵威后“问”齐使的三次讲话的内部结构和层次。 2.情感目标:理解赵威后“民本思想”的含义。 二.学习重点: 1.通过赵威后的三次谈话的内部层次理解其“民本思想”。 三.教学器材: 幻灯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难点活动目的教师指导/活动反馈 1.预习课文,初步自行解决字词问题。2.思考:如果自学这篇文章,学习重点在哪?3.解题:赵威后的“问”是什么意思?与齐使的“问”有何区别?※难点:赵威后的“问”的含义4.齐读第一段,试背。5.赵威后有几次“问”?分别问了什么?怎么问的?为什么要这样问?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明确学习重点,有目标学习了解文化常识,引出学习重点的分析—————→课堂背诵深入分析赵威后语言,交给学生自学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能力制作字词练习幻灯片(详见附录1)全文187字,其中130字直接描写赵威后的语言→重点:分析其语言层次及其间关系①赵威后: 岁-民-王提问{反问:“苟无…”

关心之问(三人)②齐使: 聘问(礼节)引导:找出赵威后问使者的地方,分析语言特征(疑问句)。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段的“问”(主要分析钟离子,其他三人请学生分析,教师引导)(详见附录2)演讲2′1′5′1′15′※难点:①概括提问的主题②怎么问深入分析赵威后的语言,交给学生阅读此类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学古文的能力③为什么这样问④找出对齐国内政的批评6.逐层朗读(分角色),试背5.赵威后语言上有何特点?表现了她什么形象和性格特点?※难点:总结语言特征7.齐读第二段,试背8.威后的民本思想与以前学过的哪些思想相通?9.做文言字词练习(幻灯片)10.齐读全文,试背11.作业:背诵全文—————→—————→—————→—————→课堂背诵欣赏人物形象概括、分析能力—————→课堂背诵同类知识形成体系温故知新分别朗读,提取关键字词分层次:正面关心→反面批评申述“民本思想”的含义:养民、息民、孝情,批评齐国内政,由正到反,加强语气。“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善于言辞,开明君主,内政外交上的好手。示范分析问钟离子一段:五字句,对举说明引导学生自行分析另三人(详见附录3)→语言形式丰富多样,富于变化,范围广泛、全面,有说服力,表面尖锐实则苦口婆心。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请同学回答,教师订正,提醒同学作笔记 1′7′2′1′5′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阅读答案 篇一:赵威后问齐使阅读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

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6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篇二:《赵威后问齐使》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赵威后问齐使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 ②恙:灾害,忧患。 ③说:通“悦”,高兴。 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 3.苟无岁 (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 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 《赵威后问齐使》参考答案: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赵威后问齐使译: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赵威后问齐使》及译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及译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

赵威后问齐使文言文翻译_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文言文翻译_赵威后问齐使阅 读答案 【教学设计】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出自《战国策-齐策》,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了齐王治国政策弊端,虽然简单但却很有道理。赵威后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而不先问候齐王健康,以致使者不高兴:认为这是先问卑贱者而后问尊贵者,所问失序;而且自己是奉齐王之命来问候赵威后的,那么赵威后也理当先问候齐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 ①发:启封。 ②恙:灾害,忧患。 ③说:通”悦”,高兴。 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赵威后问齐使》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 《赵威后问齐使》参考答案: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赵威后问齐使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阅读答案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阅读答案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②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③,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④而问末者耶?” 导读:本篇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使赵威后对齐使的反驳更具声势和说服力,言简意赅。 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 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2.不然() 3.苟无岁( )

二、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三、赵威后的言论体现了____思想,历史上还有哪些哲学家、思想家有类似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中包含有成语________,意义是_____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及参考答案】 66.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 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

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 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①,威后问使者日:“岁②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日:“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日:“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顾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①发,启封。②岁:年成,收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

赵威后问齐使详解(完整资料).doc

赵威后问齐使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战 国策》一书,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 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这本书的编订者是汉代文献学者刘向,这个书的名字也是刘向定的。其中国别体杂史,和编订者比较重要。 下面来看这一篇散文。这一篇散文是通过赵威后与齐使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的政治失当,严厉的驳斥了,齐使君贵民贱的错误观点,赞扬了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所以这篇文章主要宣扬的是赵威后民本思想。赵威后的这个民本思想和我们下面要提到的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很近似。所以他全文的中心论点,表达的中心就是赵威后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 这一篇散文是怎么样来阐述赵威后的民本思想的见解呢?是赵威后在齐国的使臣来访的时候连齐王的书信都没有打开就向齐使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三个问题,如文章的第一部分<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这就是说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进行访问,所以这一句话里头连续有两个“使”字,其中这两个字的词性容易考,第一个“使”是派遣的意思,作动词;第二个“使”是使者的意思,作名词。<书未发>这个“发”字也容易考解释加点的字,“发”就是打开的意思。赵威后于是就向齐国使者提出问题了,那么这就是我们这篇文章以问答的试展开说理的议论文,这就表现出来了。赵威后问使者,后面是使者回答,他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展开议论。前面《季氏将伐颛臾》是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议论的。这些都是容易混淆的地方。于是她提出三个问题,<岁亦无恙耶?>这里的“岁”不要光解释年年岁岁那个岁,还要解释为收成,年成,就是一年庄稼收成怎么样,“恙”字是指疾病,引申一下就是“还好吗?”赵威后问齐使,今年的庄稼收成还好吗?<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从这里看出来这一篇散文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它要表达的主旨是赵威后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