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1:制作简易电磁铁

材料:铁钉、铜线、电池、开关、铁块

步骤:

1. 将铜线绕在铁钉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铁块放在线圈的中间。

5. 打开开关,观察铁块是否被吸引住。

原理: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使铁块受到吸引力,形成电磁铁。

优秀案例2:制作简易水力发电机

材料:塑料瓶、水管、水龙头、发电机

步骤:

1. 将塑料瓶底部切开,制作成水轮。

2. 将水管连接到水龙头和水轮。

3. 将发电机连接到水轮上。

4. 打开水龙头,水流经过水轮,驱动水轮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原理:水流经过水轮,水轮转动驱动发电机转动,通过磁场与线圈的相互作用,产生电能。

优秀案例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材料:黑色水箱、玻璃罩、水管、水龙头

步骤:

1. 将黑色水箱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 在水箱上部安装玻璃罩,形成温室效应。

3. 将水管连接到水箱底部和水龙头。

4. 打开水龙头,冷水经过黑色水箱受热,变为热水。

原理:太阳光照射到黑色水箱上,黑色吸热,使水箱内的水温升高,从而实现太阳能热水的利用。

优秀案例4:制作简易电磁感应器

材料:铜线、铁芯、电池、灯泡、开关

步骤:

1. 将铜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灯泡连接到开关的另一端。

5. 将铁芯靠近线圈,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原理:当铁芯靠近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产生的感应电流使灯泡亮起。

优秀案例5:设计简易测温仪

材料:热敏电阻、电池、电压表

步骤:

1. 将热敏电阻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 将电压表连接到热敏电阻两端。

3. 将热敏电阻置于待测物体上。

4. 观察电压表的数值,根据热敏电阻的电阻变化判断温度。

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压表的数值可以推算出物体的温度。

优秀案例6:制作电磁感应发电机

材料:铜线、铁芯、磁铁、电池、灯泡

步骤:

1. 将铜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灯泡,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

3. 将灯泡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磁铁靠近线圈,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原理:当磁铁靠近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产生的感应电流使灯泡亮起。

优秀案例7:设计简易风力发电机

材料:风车叶片、发电机、电池、灯泡

步骤:

1. 将风车叶片安装在发电机上。

2. 将发电机连接到电池。

3. 将灯泡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4. 让风吹动风车叶片,驱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原理:风吹动风车叶片,风车叶片转动驱动发电机转动,通过磁场与线圈的相互作用,产生电能。

优秀案例8:制作简易电动车

材料:玩具车轮、直流电动机、电池、开关

步骤:

1. 将直流电动机安装在玩具车轮上。

2. 将直流电动机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打开开关,观察电动车是否能够前进。

原理:当直流电动机接通电源时,电流通过电动机产生的磁场与磁场产生的力相互作用,驱动车轮转动,使电动车前进。

优秀案例9:设计简易传声器

材料:铁磁体、铜线、电池、开关、纸张

步骤:

1. 将铜线绕在铁磁体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纸张固定在铁磁体上。

5. 对着纸张说话,打开开关,观察纸张是否会振动。

原理: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与铁磁体相互作用,使纸张

受到振动,实现声音的放大。

优秀案例10:设计简易光电报警器

材料:光敏电阻、电池、蜂鸣器、开关、手电筒

步骤:

1. 将光敏电阻连接到电池的正负极。

2. 将蜂鸣器连接到光敏电阻的两端。

3. 将开关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和蜂鸣器之间。

4. 打开手电筒,照射到光敏电阻上,观察蜂鸣器是否发出声音。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大赛优秀案例 优秀案例1:制作简易电磁铁 材料:铁钉、铜线、电池、开关、铁块 步骤: 1. 将铜线绕在铁钉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铁块放在线圈的中间。 5. 打开开关,观察铁块是否被吸引住。 原理: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磁场使铁块受到吸引力,形成电磁铁。 优秀案例2:制作简易水力发电机 材料:塑料瓶、水管、水龙头、发电机 步骤: 1. 将塑料瓶底部切开,制作成水轮。 2. 将水管连接到水龙头和水轮。 3. 将发电机连接到水轮上。 4. 打开水龙头,水流经过水轮,驱动水轮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原理:水流经过水轮,水轮转动驱动发电机转动,通过磁场与线圈的相互作用,产生电能。 优秀案例3: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材料:黑色水箱、玻璃罩、水管、水龙头 步骤: 1. 将黑色水箱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 在水箱上部安装玻璃罩,形成温室效应。 3. 将水管连接到水箱底部和水龙头。 4. 打开水龙头,冷水经过黑色水箱受热,变为热水。 原理:太阳光照射到黑色水箱上,黑色吸热,使水箱内的水温升高,从而实现太阳能热水的利用。 优秀案例4:制作简易电磁感应器 材料:铜线、铁芯、电池、灯泡、开关 步骤: 1. 将铜线绕在铁芯上,形成线圈。 2. 将线圈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开关。 3. 将开关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灯泡连接到开关的另一端。 5. 将铁芯靠近线圈,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原理:当铁芯靠近线圈时,由于电磁感应的作用,产生的感应电流使灯泡亮起。 优秀案例5:设计简易测温仪 材料:热敏电阻、电池、电压表 步骤:

物理课外作业设计案例

物理课外作业设计案例 案例1:《学会课外观察》 要求: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或者在节假日并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观察周围与物理现象有关,回家做相关记录,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以后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打下基础。说明:在学习了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之后,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观察”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最根本的方法之一,特布置这次作业。 案例2:《自制刻度尺》--------量程1m,分度值1cm 材料:挂历纸或者白布长约一米,剪刀,胶水,学生米尺等 制作方法:把白布或者挂历纸剪成长度大于一米,宽度约2cm的长条(挂历纸不够长可以用胶水粘接);用学生刻度尺刻上刻度即可。 说明:学习了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之后,让学生自制一把刻度尺,增加了动手能力,对物理的理解更深刻了。 案例3:《长度的特殊测量》 器材:一元硬币一枚,细棉线一条,圆规一只,学生用刻度尺。 测量方法:按照课本中的要求测量------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棉线覆盖法)和以多代少法 案例4:《自制钟摆----周期2s》 材料:螺丝帽一只,细绳一条,电子表一只 制作方法:用细绳拴上螺丝帽,把它们挂在门头上,用电子表测量其摆动周期,调节细绳长度,使周期等于2s。 案例5:《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器材:学生自备生活中的各种弦乐器-----吉他、二胡、琵琶等 探究方法: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弦乐器按照课本中的要求进行探究,明天将探究结果在课堂上展示。 案例6:《制作瓶乐器》 材料:啤酒瓶8只,电子琴一架,竹筷一支,水若干。 制作方法:往8只啤酒杯里分别倒入不同量的水,用竹筷敲击啤酒瓶改变水的多少对照电子琴发出的哆来咪发索拉西,直到音准相符为止。 案例7:《制作三色陀螺》 材料:白纸硬板,红绿蓝颜料各一份,陀螺一只,剪刀。 制作方法:把白纸硬板裁剪圆形,把三种颜料各占三分之一涂在圆板上,将圆板装在陀螺上,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标题:电路中的电流探究 一、设计背景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对于电流的概念可能仍存在模糊和抽象的理解。因此,本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结合理论知识,使学生能深入探究电流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二、设计目标 1.理解电路中的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2.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各类电流相关问题。 3.了解电流对电路中元件的影响。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1.实验材料准备 (1)直流电源 (2)电流表 (3)电阻箱(可变电阻) (4)连线材料(导线、电池夹等) 2.实验步骤 (1)将直流电源与电流表以及电阻箱相连,形成一个简易的电路。 (2)将电阻箱设定一个较小的阻值,如10欧姆。

(3)打开电源,记录电流表的读数。 (4)逐步增大电阻箱的阻值(20欧姆、30欧姆等),分别记录电流表 的读数。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电流表的读数对应不同电阻值。 2.制作一张数据表,列出电流与电阻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电流 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讨论和问题引导 1.讨论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验证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2.探讨当电阻值增大时,电流会如何变化的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当电阻值为零时,电流表读数是否会变成最大值? 4.提出实际问题,例如为什么在房屋用电中会有导线过载? 六、实验延伸 1.把实验设计中的直流电源换成交流电源,观察实验结果是否有差异。 2.在固定电阻值的情况下,增大电源电压,观察在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情况。 3.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探究电流对电路中灯泡光亮度的影响。 七、实验总结与反思 1.总结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对电路中元件的影响。 2.总结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初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案例 初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案例: 1. 标题: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内容: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太阳能电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灯、太阳能充电器等。 2. 标题:声音的传播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 内容:描述声音的传播过程,包括振动、传递和接收,介绍声音在通信中的应用,如电话、无线对讲机等。 3. 标题:电磁波的特性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 内容:介绍电磁波的特性,包括频率、波长和速度等,探讨电磁波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如无线电、电视、手机等。 4. 标题:水的沸腾现象及其在热能利用中的应用 内容:解释水的沸腾现象,包括沸点和水蒸气的生成,讨论水的沸腾在热能利用中的应用,如蒸汽发动机、蒸馏器等。 5. 标题: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内容: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包括折射定律和折射率,探讨光的折射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如透镜、显微镜等。 6. 标题:电路的组成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内容:解析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和电阻等,讨论电

路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如电视机、电脑等。 7. 标题:磁场的产生及其在电动机中的应用 内容:描述磁场的产生方式,包括电流通过导线和磁体等,探究磁场在电动机中的应用,如电风扇、洗衣机等。 8. 标题:力的作用及其在机械装置中的应用 内容:介绍力的作用方式,包括推力、拉力和摩擦力等,讨论力在机械装置中的应用,如杠杆、滑轮等。 9. 标题:温度的测量及其在热力学中的应用 内容:解析温度的测量方法,包括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等,探讨温度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如热传导、热膨胀等。 10. 标题:液体的压强及其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内容:描述液体的压强概念,包括液体压强公式和原理,讨论液体压强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液压升降机等。 以上是关于初中物理跨学科作业设计案例的十个示例,每个案例都涉及不同的物理概念和应用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

物理项目式作业案例

物理项目式作业案例 案例一:制作一个简易电磁铁 材料: - 铜线 - 镍铁硼磁铁 - 电池 - 钢钉 - 纸板 步骤: 1. 在纸板上绕上铜线,绕至少20圈,留下两端线头。 2. 用电胶带将铜线固定在纸板上,并将两端线头向外露出来。 3. 将一根线头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根线头连接到电池的负极。 4. 将制作好的铜线线圈靠近磁铁,观察铁钉是否被吸引住。 5. 调换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后,再次靠近磁铁,观察铁钉是否被排斥出去。 原理: 当电流通过铜线时,会在铜线周围产生一个磁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是垂直的。而磁铁的磁场为南北极相间的磁场。当电流通过铜线时,铜线产生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电磁力。这个电磁力可以将磁铁和吸引物吸引在一起,或者将吸引物从磁铁中排斥出去。 案例二:制作一个简易水力发电机

材料: - 木板 - 塑料桶 - PVC管 - 水泵 - 发电机 - 电线 - 电池 步骤: 1. 将木板固定在地面上,作为基础。 2. 在木板上固定塑料桶,作为水源储存器。 3. 将PVC管与水泵连接,将水泵放入塑料桶中,使其能够将 水抽到管道中。 4. 将PVC管的一端连接到发电机的入口,将另一端伸入水流中。 5. 将发电机的电线连接到电池中,将电池输出端与LED灯等 电子设备连接。 6. 打开水泵,使水流进入PVC管,通过水压驱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使LED灯亮起。 原理: 当水流流经PVC管时,会产生水压。水泵可以将水抽到管道中,增加管道的水压。当水流的水压作用在发电机的叶轮上时,叶轮会转动,通过发电机的转动产生电能。这些电能可以被储存在电池中,或用于驱动电子设备。

2022-2023学年“双减”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优秀案例共三篇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作业设计 八年级物理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 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3.结合生活实例,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二、实施的过程与策略 1.选择典型题来练习。 2.对中考重点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 3.以学生的生活事件作为物理情境来设计习题。 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 必备知识基础: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或对

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习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属于噪声的是() A.燃放鞭炮的声音 B.车辆的刹车声 C.建造房子的打桩声 D.小提琴演奏的乐曲声 2.小张熟睡时被钢琴声惊醒,从环保角度讲此钢琴声是(填”乐音”或“噪声”);如图,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图中—是噪声。 目标2: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必备知识基础: 1.声音的等级单位是,用字母来表示。 2.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至分贝。是人刚能 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3.保护: ①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②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③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1.分贝数用来表示() A.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 B.声音的强弱 C.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从装置上显示的分贝数大小可知() A.此时的噪声使人失去听力 B.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C.此时的噪声能妨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D.此时的噪声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目标3:结合生活实例,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 必备知识基础: .在处,防止噪声的产生;如在机动车辆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禁止鸣笛; 1.在中,阻断噪声的传播;如加隔音设备及设立屏障 或植树造林; 2.在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耳罩等。

(“双减”优秀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优秀案例2篇

【“双减”优秀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作业设计优秀案例测量物质的密度 学段:八年级学科:物理【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作业设计目标】 1. 能与同学合作,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法测量石块和牛奶的密度。 2.能与同学合作,熟悉规范的使用天平、量筒测量石块和牛奶的密度。 3.能独立分析数据,正确的计算出石块和牛奶的密度。 【作业内容】 根据提供的器材写出实验方法,并写出石块和牛奶的密度表达式。 1. 测石块的密度 1)器材:天平、量筒、石块、足量的水 方法: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2)器材:天平、石块、空瓶、足量的水 方法: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3)器材:石块、天平、塑料杯、记号笔、足量的水方法: 石块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2.测牛奶的密度 1)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牛奶 方法: 牛奶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2)器材:天平、空瓶、牛奶、足量的水 方法: 牛奶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3)器材:天平、塑料杯、记号笔、牛奶、足量的水方法: 牛奶的密度表达式(用字母表示): 3.你还能想到其它方法测石块和牛奶的密度吗?如果有,写出器材、方法及表达式。 【实施过程与策略】 1. 全班分成6——7人一组,全班分成8组,选一名领导能力、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为组长,同时选取3名同学为观察员,2名同学为记录员。 2.将作业内容分配给组长,要求集小组的智慧完成作业,每组上交一份作业即可(如图1)。教师进行批改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出现误差的步骤、及密度表达式的书写是否正确,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3.提供最佳方案的小组同学,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实验,实验中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规范使用器材,操作实验步骤,及时掌握实验情况交流反馈。教师全程录制视频,后续进行剪辑,以便播放给其他小组同学,实现数据共享。 4.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见视频1)后,独立对数据进行分析, 正确计算出石块和牛奶的密度(如图2)。 【效果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在知识方面都有所收获,同时学生体会到了科学研究中合作的必要性,除了在本小组范围内进行了分工合作外,不同的小组完成操作,实现各组的数据共享,感受了合作在获取数据中的价值,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从分组确定实验方案到进行实验,独立处理实验数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动脑、动手、合作交流,从单纯的知识获得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发展。

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优秀案例

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优秀案例 初中物理分层作业优秀案例: 一、引言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物理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我们设计了以下十个优秀案例。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 1. 案例一:反射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反射角度和观察反射光线的路径,验证反射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镜子、平面玻璃等反射材料,并记录下实验数据,绘制出反射光线的路径图。 2. 案例二:折射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光线入射角度和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验证折射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玻璃棱镜等折射材料,并记录下实验数据,绘制出折射光线的路径图。 三、力学 3. 案例三:力的平衡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调整力的大小和方向,使物体达到平衡状态。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吊秤、弹簧秤等测量力的工具,并记录下实验数据,绘制出力的平衡图。

4. 案例四: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物体受力的大小和质量,观察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滑轮、弹簧等装置,并记录下实验数据,绘制出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图。 四、热学 5. 案例五:热传导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情况,了解热传导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棒状物体,并记录下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6. 案例六:热膨胀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加热物体观察物体的膨胀情况,验证热膨胀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线性膨胀器,并记录下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长度变化的关系图。 五、电学 7. 案例七:电流的方向实验 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电流的方向,验证电流的方向规则。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电池、导线等电路元件,并记录下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的方向图。 8. 案例八:电阻与电流关系实验

初中物理竞赛优秀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竞赛优秀案例分享 主题:初中物理竞赛优秀案例分享 要求:提供一篇15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展示初中物理竞赛中的优秀案例。案例要求简明扼要,不包含任何网址链接和图片,排版格式美观。 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初中物理竞赛中,我国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通 过认真学习和探索,掌握了物理知识并成功应用于实践。下面我将分 享几个初中物理竞赛的优秀案例。 1. 车间生产的优化 小李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次车间生产优化竞赛,他与同学们组成了 一个小组参加。首先,他们参观了学校附近的一家工厂,并对生产流 程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接下来,他们根据这家工厂的生产流程,并借 鉴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功优化了车间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最终,他们的作品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展现了初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2. 爬行动物的节律 小王在一次物理实验中,通过观察生物的运动节律,研究爬行动物的社交行为。他通过设定恒温箱和观察镜头,进行了一系列爬行动物的实验,并得到了很有趣的结果: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爬行动物的节律会发生改变,而这种节律的变化可以影响它的社交行为。小王的研究成果得到了物理老师的高度赞赏,并在校内物理科技学术论坛上成功展示。 3. 人力瞬间加速 小张在学校的物理竞赛中,设计了一项瞬间加速的实验。通过利用简单的物理原理和工具,他测试了一些普通人在短时间内的加速速度,得到了很有价值的数据。小张的实验不仅展现了人体的力学原理,而且可以指导训练健康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中的力量爆发。他的实验成果获得了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并最终获得了物理竞赛的优秀奖。 总结: 以上这几个案例,展现了初中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出色表现。他们不仅学会了物理知识,而且还成功将它们应用在实践中,并让自己的成

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初中物理

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初中物理 案例一------延伸课堂、温故知新 作业应该是教学的延伸,作业应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服务,和教学内容平滑过渡,不应当出现课堂内容简单而作业难度较大的情况。例如侧机械效率数据如下 (1)将上题补充完整 (2)通过计算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这道作业布置后,大部分学生能按时交上来且作业完成质量较高。这是因为课堂上通过探究已经将前四项数据测出,且也有助于后三项计算方法。作业只改了数据学生只按部就班,结论得出较容易本题涉及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案例二------流行元素,接轨现实 布置作业要贴近学生的年龄,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十四五岁的青少年常常是流行元素的拥护者。流行元素中

可以挖掘出许多和物理知识有关的话题,就像我们经常拿诗句和歌词作为例子用物理的某些规律来解释一样。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阳光的、积极向上的元素,并且适时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些东西使学生对题目感兴趣乐意去做这种作业,同时学生可以举出许多相关的例子,对课堂教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也避免了同一类型题目的反复操练,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作业布置的有效性。例如我们在讲声音这一节时,我出这样一道题目:多位歌星共同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最近在网络上被某网友实现个人“翻唱”,他抓住这些歌星声音的特征,让人们听起来就如同歌星真人演唱的一样。从我们物理的角度来看,之所以我们会认为他唱得“像”,是因为她模仿了这些歌星的()选项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学生"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学生在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要求教师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主张量力而行,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着手,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设计分层次作业,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发展。 案例三-----分层作业,各取所需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学习能力弱、学习能力中等和学习能力强三个不同层次的组。布置作业时老师自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样例 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案 例样例力 一、设计背景 在九年级物理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力差异,采取双减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积极性。为了落实双减分层教学,本文设计了一份力学方面的作业,旨在通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 二、设计目标 本次作业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提高学生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设计题目,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题目中得到研究和提高。 三、作业设计 1.思考题 请你思考以下问题,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什么是力?力有哪些基本特征? 如何用图示法表示力?

简述力的合成与分解。 2.选择题 请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个是力的国际单位? A。牛顿 B。米/秒 C。焦耳 D。千克 2.将若干个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按大小、方向、共点或非共 点分别画出来,从而揭示它们的合力是一个怎样的力,这种方法叫做: A。平行四边形法则 B。几何法则 C。合力法则 D。分解法 3.计算题 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请计算以下问题,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1.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2千克,受到水平方向的力F=8牛, 求物体的加速度。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物体,物体的质量为4千克,斜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30°,求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4.探究型问题

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物体,请你观察并记录下物体所受的力,并思考以下问题: 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这些力的大小、方向和大小关系如何? 物体会有哪些变化或运动情况? 四、作业要求 时间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预估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 提示:鼓励学生运用课堂研究的知识,参考课本和其他物理资料,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 五、评分标准 思考题:根据回答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给予评分。 选择题:根据正确选项给予评分。 计算题:根据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给予评分。 探究型问题:根据问题回答的全面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给予评分。 六、总结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案例一等奖

初中物理学科 教师风采杯比赛(现场纸笔作业设计) 课题:速度 作业题型作业设计内容考查的知识点对学生易错点的预估 填空题1、体育课上,小明、小华、小李三 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 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成绩知,跑 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较 三人运动的快慢所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 ; 在他们赛跑的过程中,站在跑道旁 边的小王说:“这次一定是小华获 胜”,他这一判断所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参赛者小明小华小李 成绩/ s 14.3 13.8 13.7 在路程和时间其 中一个量相同 时,比较物体运 动快慢的方法 表述不规范,或 直接答出“速度 大”等等。 选择题2、甲、乙两同学在平直的马路上以 一定速度前进,甲同学的速度比乙 同学的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长 B.甲运动的时间比乙短 C.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 长 D.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 乙长 对速度概念的 理解 没有使用控制 变量法,根据 前概念错选A 或B 填空题3.在南京市郊公 路的十字路口, 有一块如图所示 的交通标志牌, 标志牌上的“40”表示的意思 是;小聪 一家去南京游玩时,在此地由于超 速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他说: “先生,您刚才车速是50 km/h。” 小聪反驳到:“我才开了半小时,没 有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50 km 呢?”从这句话可知,小聪对某个 物理量没理解,这个物理量是 1、速度的物 理含义,交 通标志牌 上数字的 含义; 2、2、对物理量及 物理量的单位 的理解。 1、“40”:一些 学生会答为 “汽车行驶时 每小时不超过 40千米”; 2、学生初学时 将物理量和物 理量的单位混 淆,将第二空 答成“km/h”。

初中物理“双减”作业设计案例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 九年级上册物理 一、课标要求 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1.3.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的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学生在小学阶段曾经学过,但是时间已久,学生印象已经不深。因此本节课任务是唤起学生记忆的同时,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对比、自主学习等学习形式使他们认识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为学生对电学的学习起一个好的开端。本节课的作业形式分为两种:小组合作探究作业,自我独立完成作业。三、作业设计目标 1. 通过小组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并能够解释相 关现象,完成对应的小组合作作业1; 2. 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完成对应的小组合作作业2; 3. 通过观察、类比学习,知道验电器结构、工作原理

及作用,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完成自主作业1; 4. 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原子及其结构,认识导体、绝 缘体,完成自主作业2; 四、实施过程与策略 1. 由教师演示易拉罐可以跟着带电的橡胶棒走的小实 验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 首先从生活中常见的器材,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电”的存在,由摩擦起电现象入门,通过小组实验讨论完成 相应的随堂小组作业。 [小组合作作业1] 顺着同一个方向用力摩擦,摩擦后物体靠近头发或碎纸屑,观察记录现象 2. 由教师带领探究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明确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那么这两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利用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橡胶棒、玻璃棒、毛皮、丝绸。完成实验以及对应的随堂小组作业。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优秀作业设计案例

《大气压强》作业设计 学段:初中八年级 学科:物理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新课改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给知识注入生命,把学生领到美好的学科殿堂去遨游。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创设一个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施展创造才能、实施探究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作业设计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概括推理的探究过程,从 而证实大气压强确实存在,而且还很大,并能运用所学过的 液体压强知识间接地找出求大气压强值的方法。 2、亲历大气压强值的测量过程,通过猜想根据猜想 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探究大气压强值的测量方法,结合所 学过的液体压强特点和公式找出求大气压强值的数据

元素,导出大气压强值的计算公式。 3、学生在完成这个开放性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实验探究测定大气压强,使学生感受到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体会物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实验探索、猜想、实验验证。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体验和分享探究的成功喜悦,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能够学 以致用,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 大气压强 一、想一想做一做 你能举出儿个实例或者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强 的存在吗? 二、大开脑洞 你能找出测量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吗?给你提供哪些数据元素?你 就能够测出大气压值 三、效果分析 作业一:想一想,做一做。 亲自动手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优秀案例两篇

【"双减”作业设计】初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优秀案例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但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本文探讨在“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如何进行作业优化设计。 1.作业布置的要求 ①作业内容要符合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提高。 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必要时要向学生做示范性指导。 ③作业份量要适当、难易适度;合理布置作业要把握好质与量的关系。在作业布置中,题目要精,量要适当。 ④在设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和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不同基础,设计一些有弹性、有层次性的作业,或布置作业时,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⑤教师要及时批改、评价、反馈学生的作业。 2.作业的形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阐释与解决现实生活现象的学科。可以布置学生去寻找初中教材中所提及的众多物理现象的原型.例如,关于“物态变化”的内容中,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的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照相机、眼镜等物件。教师如果在物理作业设计中植入这

些生活实践经验,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所感、有所体验、有所行动,从而高效完成作业任务.还可以当增加探究性作业比重,从而有效地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此以往,既丰富了物理题目的种类类别,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激励机制 制定作业量化表格,每月前五名同学可获得学习物理小能手的称号及奖品。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一、课堂作业 知识点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我们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 o平整的玻璃 表面、平静的水面等都可看作平面镜。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简记为“等距、等大、对称、虚像”) (D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_ 。 (2)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 。 (3)像与物关于镜面___。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 3.物理学中,把 ________ 的像叫做实像;把________ ,只能用 肉眼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 知识点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