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3457803.html,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作者:邱翠邱健静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4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实行强化护理干预;以前1年同期的5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预后效果、护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救护理;护理干预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063457803.html,ki.cfmr.2017.4.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70-03

急性胸痛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有资料表明,急性胸痛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5%~

20%[1]。急性胸痛的部位、性质和疼痛程度大多数能够反映疾病的特征[2]。急性胸痛具有发

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急救过程中快速评估、诊断及正确治疗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的先决条件,而护理干预又是各项救治工作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本文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就诊时均有胸痛症状。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51.54±7.34)岁,体重49~76 kg,平均(65.86±5.87)kg,发病至就诊时间1 h~2 d。就诊症状:胸闷伴呼吸困难5例、急性心包炎2例、支气管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脏神经官能症8例、肋间神经痛6例、胆结石3例、气胸6例,胸腔积液5例,带状疱疹3例,稳定性心绞痛3例、胸膜炎5例。选择前1年同期的5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54.24±6.21)岁,体重44~79 kg,平均(64.55±7.13)kg,发病至就诊时间1 h~2 d。就诊症状:胸闷伴呼吸困难5例、支气管炎4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5例、肋间神经痛4例、胆结石3例、气胸5例,胸腔积液4例,带状疱疹4例,稳定性心绞痛5例、胸膜炎4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了解患者急性胸痛的病因类型,分别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即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护理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急诊护理中采用强化护理干预。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3457803.html,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 作者:邱翠邱健静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7年第04期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4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实行强化护理干预;以前1年同期的5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预后效果、护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性胸痛;急救护理;护理干预 doi:10.14033/https://www.360docs.net/doc/063457803.html,ki.cfmr.2017.4.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4-0070-03 急性胸痛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有资料表明,急性胸痛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5%~ 20%[1]。急性胸痛的部位、性质和疼痛程度大多数能够反映疾病的特征[2]。急性胸痛具有发 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在急救过程中快速评估、诊断及正确治疗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的先决条件,而护理干预又是各项救治工作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本文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胸痛患者为观察组,就诊时均有胸痛症状。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20~72岁,平均(51.54±7.34)岁,体重49~76 kg,平均(65.86±5.87)kg,发病至就诊时间1 h~2 d。就诊症状:胸闷伴呼吸困难5例、急性心包炎2例、支气管炎3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脏神经官能症8例、肋间神经痛6例、胆结石3例、气胸6例,胸腔积液5例,带状疱疹3例,稳定性心绞痛3例、胸膜炎5例。选择前1年同期的55例急性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22~76岁,平均(54.24±6.21)岁,体重44~79 kg,平均(64.55±7.13)kg,发病至就诊时间1 h~2 d。就诊症状:胸闷伴呼吸困难5例、支气管炎4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心脏神经官能症5例、肋间神经痛4例、胆结石3例、气胸5例,胸腔积液4例,带状疱疹4例,稳定性心绞痛5例、胸膜炎4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发病至就诊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了解患者急性胸痛的病因类型,分别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即对照组患者在急诊护理中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急诊护理中采用强化护理干预。

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及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的诊疗流程及急救护理 流程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开始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实施标准化诊疗流程,实施该标准化诊疗管理模式切实提高了急诊科胸痛的诊断和急救护理水平。 标签:急性胸痛;标准化诊疗流程;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为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在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绝对多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误诊、漏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尤为明显。快速、安全、有效、经济的急性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2-3]。 为了优化、简化、规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鉴别诊断、治疗水平与胸痛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我院在急诊科实施参考胸痛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的急诊胸痛诊疗流程自2015年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目的在于将急诊胸痛患者准确区分为三类:低、中、高危,低危患者只需要检查明确病因或者门诊随访,而高危患者需要紧急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处理。 1 临床资料 该标准化诊疗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年龄>14周岁,起病或症状加重24 h)ST 段压低-NSTEMI。 2.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诊诊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处理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相应治疗[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数大医院才拥有先进医疗技术,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才是广大患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医院,诊疗技术不足。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以往依靠医护人员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诊疗的现状得到改变,可依据流程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减少了低危胸痛的过度医疗和高危胸痛的漏诊。 临床观察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胸痛确诊时间显著缩短,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類治疗,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预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时候到达医院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图

目录 一.急性胸痛的分诊流程 二.针对不同来院途径STEMI患者的救治流程图 三.STEMI先诊治后收费流程图 四.急性胸痛患者就诊床位安排方案 五.急性胸痛网络医院调度流程 六.ACS诊治流程图 七.院前院内无缝连接救治STEMI流程 八.STEMI患者救治流程图 九.流程改进的方法 十.疑似ACS患者初始评估流程图 十一.运动负荷试验流程图 十二.STEMI患者急救治疗流程图 十三.心导管室启动流程图 十四.远程会诊及转运流程图 十五.区域协同救治STEMI患者流程图 十六.低危ACS及无法确定病因病人的评估流程图 十七.NSTEMI-ACS治疗流程图 十八.低危ACS发生病性变化时重新评估流程图 十九.心脏生化标志物和心电图阴性的胸痛患者出院随访流程图二十.胸痛院前急救模式流程图改进版 二十一. 急性胸痛鉴别诊断流程图 二十二. 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流程图

二十三.院内发生ACS 的诊治流程图 一.急性胸痛的分诊流程 分诊护士询问确定为胸痛患者 危重 12导联ECG 测量心率、血压 急诊医师判读 心电图为STEMI 、 新发LBBB 、ST 段压低 5min 内完成 10min 内完成 是 是 否 快速评估生命体征 A .意识状态

STEMI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 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二.针对不同来院途径STEMI 患者的救治流程图 STEMI 的症状<12h 入院前诊断紧急救治 救护车送至导管室 立即转运于导管室 DIDO<30min 自行到达太和医院 STEMI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CAG :冠状动脉造影术;EMS :医疗急救直接PCI EMS 系统 就诊于基层医院 有急诊PCI 能力的中心 立即溶栓90min 内可完成转运时间<120min 是 立即溶栓 是 否 溶栓成功与否 成功 失败 FMC 后3-24h CAG 补救PCI 否

CCU病房急性胸痛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分析

CCU病房急性胸痛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3-06-06T16:39:00.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贾姣姣[导读] 虽然国内关于CCU病房安全制度管理也有相关的报道,但是比较细化的管理措施却很少能见到。 贾姣姣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 ccu科室 310016)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CCU病房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观察临床效果和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全面了解急性胸痛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可行的管理措施,并在护理实践中对高危和非高危的急性胸痛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总结管理后的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通过全面掌握急性胸痛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缺陷,深化专业技能在护理实践中的完善,关注护理的细节并对急性胸痛护理与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改进和规范,明显提高了急性胸痛患者治疗的成功率,多层次的预见性管理完善了护理安全的管理,使护理安全隐患降到了最低,保障了急性胸痛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同时,提高了医护的信誉度,也得到了患者的满意,减少了各种纠纷。结论:经了解、分析和改进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与管理使得诊疗过程更加准确、及时和有效,消除了护理患者过程中的隐患,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关键词】 CCU病房急性胸痛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72-01 胸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原因很多,危险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并且胸痛的程度并不一定和病变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相一致,也就是,呈现出反相关的趋势。急性胸痛的疼痛剧烈,如果在诊疗方面不加以重视,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猝死的情况。急性胸痛是收治CCU (冠心病监护病房)的最常见原因,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 AAS)和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等。近年来,随着急性胸痛诊疗技术的提高,各种新项目的引进,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然而,就是因为CCU护理的工作风险的加大,导致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显露出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56例急性胸痛患者,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19-78岁。急性心肌梗死12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稳定心绞痛9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心包炎2例,肺炎4例,支气管炎2例,肺栓塞1例,气胸1例子,液气胸2例,胸腔积液3例,带状疱疹2例,肋间神经痛2例,心脏神经管能症4例,其他2例。 1.2 方法 急性胸痛患者经进入医院快速危险分层评估后,确诊为ACS中的STEMI(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者NSTEMI(高危的ST段不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直接进行PCI(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更早,更完全,迅速开通冠状动脉是最有效的减少病死情况发生的方法。其中,胸痛患者的处理,主要包括初步评估——生命支持——病因诊断——危险分层——合理分流——有效救治。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处理环节都要争分夺秒,还要准确,任何一丁点的疏忽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 整改CCU病房急性胸痛中各个管理环节的缺陷。虽然国内关于CCU病房安全制度管理也有相关的报道,但是比较细化的管理措施却很少能见到。分析主动上报的不良事件发现:急性胸痛的护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或不规范。例如:护士培训、患者运转、基础护理方面及护理记录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为此,对护理管理进行分析,建立CCU病房急性胸痛患者管理保障体系,做到安全而规范的护理,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应预防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死亡是十分重要的举措。在护理过程中,要尽量使患者感到舒适。对于排尿困难患者,要积极耐心地引导,当遇到引导无效的情况时,为避免膀胱高度膨胀难受、烦躁导致心率加快,诱发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出现,要尽快导尿。 2 结果 急性胸痛病因极其复杂,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高危、低危并存,捉摸不透。无论哪一种疾病引起的急性胸痛病情变化速度之快,多数情况下可能预示着有严重的不良后果。然而,诊断的越早,治疗越及时,护理越完善,其救治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3 结论 通过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大小便、情绪、皮肤等环节),发现在护理过程中许多患者情绪不稳定,心烦意乱的感觉比较频繁,与之同时发生的生理反应则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和心脏耗氧量增加。为避免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应该给在CCU病房中的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切实保护患者的隐私,使其具有安全感,增加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急性胸痛的患者大多带有较严重的孵病症,其中,胸痛的临床特点是发病率高、急性疼痛比较剧烈,要准确迅速分析各种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预后。也就是说,诊断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另外,关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参考文献 [1]张瑞岩.急性胸痛的鉴别.内科理论,实践,2009,4(3):216—219 [2]吴华.影响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 7(09) [3]唐秀花,张红军.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 5(03) [4]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06) [5]方亚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0 9(03)

胸痛的护理措施(护士)

胸痛的护理措施 盱眙县人民医院门诊部郭璟昱 一、胸痛的定义 胸痛,是指颈部和上腹之间的不适或疼痛。胸痛主要是由胸部疾病所致,少数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胸痛的程度和个体的痛阈有关,和疾病轻重程度不完全一致。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心肌梗死(AMI)的误诊率在3%~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约0.5~1/10万人,如果误诊其死亡率超过90%。PE的发病率大约70/10万人,自发性气胸发病率2.5~18/10万人,食管破裂发病率是12.5/10万人。 2009年,北京急性胸痛注册研究,共入选5666例患者,结果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其中ACS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PE占0.2%。如何快速、准确诊断和鉴别ACS及其他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成为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二、病因及常见疾病 引起胸痛的原因常包括下述疾病: 1.胸壁疾病 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胸痛、肌炎、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炎、肋骨骨折、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2.心血管疾病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急性心包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瘤、主动脉窦瘤破裂、夹层动脉瘤、肺梗塞:肺动脉高压和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3.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胸膜肿瘤、自发性气胸、肺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癌等。 4.纵隔疾病 纵隔炎、纵隔脓肿、纵隔肿瘤,及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癌等。 5.其他

膈下脓肿、肝脓肿、脾梗塞等。 三、鉴别诊断 胸痛需要鉴别的疾病很多。其伴随症状多有提示意义。需要重点鉴别的疾病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张力性气胸等高危疾病。 1.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其中,后两种类型统称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 典型的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呈压榨性、紧缩感、憋闷或烧灼感等,可放射至颈部、下颌、上腹部、肩部或左前臂,一般持续2~1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3~5分钟内可缓解。 诱发因素包括劳累、运动、饱餐、寒冷、情绪激动等。UA胸痛诱因和性质同前述,但是患者活动耐量下降,或在静息下发作,胸痛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发作频率增加。心肌梗死的胸痛持续时间常>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有效缓解,可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呼吸困难等表现。但是,老年、糖尿病等患者症状可不典型,临床中需仔细鉴别。UA患者一般没有异常的临床体征,少数可出现心率变化,或由于乳头肌缺血出现心脏杂音。心肌梗死的患者也可无临床体征,部分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发绀、颈静脉充盈怒张、低血压、奔马律、肺部啰音等。新出现的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要高度警惕室间隔穿孔;部分患者可合并心律不齐,出现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特别要警惕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2.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内,造成主动脉剥离或破裂。约有半数的主动脉夹层由高血压引起,尤其是急进型及恶性高血压,或者长期未予控制及难以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遗传性血管病变如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瓣二瓣畸形、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主动脉瘤和(或)主动脉夹层以及血管炎症性疾病包括Takayasu动脉炎、贝赫切特综合征、梅毒等均是引起主动脉夹层的高危因素。其他如医源性因素包括导管介入诊疗术、心脏瓣膜及大血管手术损伤,或是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的破溃,健康女性妊娠晚期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患者常以骤然发生的剧烈胸痛为主诉,其性质多为刀割样、撕裂样或针刺样的持续性疼痛,程度难以忍受,可伴有烦躁、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胸痛的部位和夹层的起源部位密切相关,随着夹层血肿的扩展,疼痛可随之向近心端或远心端蔓延。患者其他伴随症状及体征也和夹层累及的部位相关。夹层累及主动脉根部,可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反流,查体可闻及主动脉瓣杂音:夹层破入心包引起心脏压塞。倘若夹层累及无名动脉或颈总动脉,可导致脑血流灌注障碍,而出现头晕、嗜睡、失语、定向力障碍、肢体瘫痪等表现;血肿压迫锁骨下动脉可造成脉搏短绌、双侧收缩压和(或)脉搏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个案

案例: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一、典型案例 患者,女性,53岁,因“反复心前区闷痛3年余,加重伴气促、冷汗2小时”于2010年8月29日10:20入院,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住住院。 3年前患者因劳累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并放射至左肩部疼痛,持续约几分钟,经休息而缓解,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当地医院做心电图(ECG)提示“冠脉供血不足”,予以扩冠治疗。以后又多次于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均经扩冠治疗而缓解。患者于2小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乏力、胸闷、胸痛、气急、冷汗、颈部发紧、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急赴“当地医院”就诊,急诊以“急性心肌梗死”收入住院。 既往患糖尿病5年,高血压病3年,高脂血症2年,均规律服用药物控制于正常围。无冠心病家族史。 查体:体温36.8℃,脉搏9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80/50mmHg。神志清合作,扶入病房,体型稍胖,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颈静脉怒,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92次/min,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肿大,双下肢无水肿。 心电图显示: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宽而深的Q波,T波倒置。 化验室结果示:WBC计数6.2×109/L,中性粒细胞7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K-MB升高,AST起病后10小时升高,5天后下降至正常。 入院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Ⅳ级 2、原发性高血压 3、糖尿病

4、高脂血症 二、治疗要点 入院后立即置于ICU病房行心电监护抢救,吸氧2—3天,止痛、溶栓抗凝、扩冠、补充血容量、极化液等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能下床轻微活动,无气急胸闷,胸痛缓解。 三、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宜给低盐、低热、低脂、高维生素、适量蛋白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少吃多餐,最初2~3天流质饮食为主,以后根据病情逐步过渡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半流饮食或软食。为了利于病人饮食每天进行两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以增进病人的食欲。 2、活动与休息发病后1~3天应绝对卧床休息,尤其是最初的24小时必须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活动由护士协助完成,并保持情绪稳定,其目的是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卧床期间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或主动的肢体功能训练。若病情稳定无并发症,24h后可允许病人坐床边椅,协助患者进餐、洗漱,在患者活动耐力围,鼓励患者参与部分自理活动。第5~7天后可室行走、室外走廊散步。 患者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与监测下进行,以不引起任何不适为宜。若活动时心率比安静时心率增加20~30次/分钟或15~20次/分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血压降低10~15mmHg以上或血压异常增高,心电图上表现出心律失常或ST段移动,患者主诉乏力、头晕、呼吸困难、恶心、心前区疼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3、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2~4L/min持续或间断的鼻导管吸氧。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围。 4、保持大便通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而患者年老体弱,胃肠

急性胸痛急救规范流程.pdf

急性胸痛急救规范流程 1 病因 急性胸痛常见病因有: (1)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 (2)骨骼与肌肉:肋软骨炎、胸椎损伤和疾病、肌肉损伤。 (3)呼吸系统疾病:急性肺炎、急性胸膜炎、气胸。 (4)消化系统疾病:消化道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胆道系统结石和感染、急性胰腺炎等。 (5)紧张性胸痛。 2 急救原则 (1)快速、准确鉴别诊断。 (2)及时识别引起胸痛的四种致命性疾病:ACS、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气胸。 (3)以最短时间组织实施治疗。 3 急性胸痛急救规范流程 第一步:评估和诊断 (1)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如突发晕厥或呼吸困难,血压 <9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罗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稳定生命体

征。 (2)5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主要注意颈静脉有无充盈、双肺呼吸 音是否一致、双肺有无罗音、双上肢血压是否一致、心音是否可听到、心脏瓣膜有 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和肌紧张)。 (3)完善血常规、心肌生化标志物、血气分析、肾功、床旁胸片和床旁超声心动图 检查。 (4)了解病史(包括此次胸痛发作的时间,既往胸痛病史,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 和高血压病史,既往药物治疗史)。 第二步:经上述检查,明确ACS,进入ACS救治流程;未发现明确病因者,进入ACS筛查流程。 (1)明确诊断STEMI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 善预后。发病3小时内就诊,溶栓和急诊PCI都是可选择方案,如发病3小时后就诊,推荐首选急诊PC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时间的办法: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联系好接收医院、院前与急诊室沟通确定治疗方案、急诊室启动心导管室 等。 (2)明确诊断UA/NSTEMI的治疗:治疗的关键准确危险分层,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根据不同危险分层给与不同的治疗方案。 a.对就诊时心电图和肌钙蛋白正常患者,须重复观察6小时后心电图或肌钙蛋白变化。如果患者持续胸痛,或需要应用硝酸甘油缓解,提示高危,建议早期、连续复 查心电图和肌钙蛋白。 b.如果患者复查心电图ST-T动态变化或肌钙蛋白升高或血流动力学异常提示UA或NSTEMI,按照UA/NSTEMI流程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