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已建成投运。

4.多式联运网络不断拓展。依托对外物流通道和口岸设施,多式联运加快发展,至其他城市“卡车航班”、至泸州和万州铁水联运班列开通以及至泸州和重庆公水联运班车均已开通,至武汉、宜宾等城市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积极推进。

5.城市物流体系不断优化。稳步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首批认定试点企业44家,确定新都、龙泉、双流3个城市(共同)配送示范区,投入标准化仓储设施30万平方米、集中配送车辆1121辆,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服务平台和城市共同配送车辆监管平台建成投用,城市配送运营模式加快转变。

6.骨干物流企业不断壮大。全市注册物流企业4000余家,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1亿元以上和1000万元以上物流企业分别为21家、65家和654家。物流集中发展区聚集了UPS、FedEx、TNT、DHL、中远洋、中外运、中国物流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共计100余家。

(二)主要问题

1.物流通道网络有待完善。高效便捷对外物流通道网络体系尚未全面形成。直飞欧美澳亚全球主要经济体国际航线网络有待完善,网络密度与国际枢纽机场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全货航发展规模不足。国际国内铁路货运班列网络亟待优化完善,欧洲连接端公共班列网络和公铁联运网络覆盖面有限。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待加强,多式联运网络尚未全面形成。

2.园区承载空间有待拓展。随着市域新一轮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体系的逐步形成,产业发展、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等的物流需求将呈现旺盛增长态势,而现有物流集中发展区未建设区域总体占比不足两成,园区承载空间不足,空间布局有待拓展,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功能配套有待完善。

3.运作模式创新有待加强。供应链管理理念、现代化物流管理技术尚未在物流领域全面推广应用。货运标准化程度、专业化水平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多式联运、甩挂运输、驼背运输和托盘共用系统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应用不足。货运信息交易集运平台功能有待完善、覆盖范围有待拓展,对货源、运力和信息等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航空带货腹舱和国际铁路班列满载率不高,公路货运车辆配载效率有待提高。城市配送节点网络尚未全面形成,集中配送率有待提高。

4.市场主体实力有待提高。物流行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小、散、弱”现象仍未明显改善,中小物流企业占比过高,物

流服务同质竞争依然存在,普遍面临土地、人力、融资、运输等相关物流要素成本上涨压力,增值能力有待提升。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数量不足,本土物流企业发展能级、专业服务能力、技术装备水平、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资源整合力度亟待增强,系统集成商和领军型企业不足。

5.物流发展环境有待改善。跨部门、跨区域、跨产业物流合作协调机制和企业合作错位发展层次有待加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政府产业引导资金范围拓展、产业发展基金建立、税收支持、投融资方式创新、重大物流项目招商、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争取等支持政策有待加快落实;现代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加强;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口岸服务功能增强等发展配套环境有待改善。

(三)面临形势

1.国家战略开启新格局。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战略形势下,成都作为国家“向西向南”开发开放格局战略支点,将直接受惠于国家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实现战略重塑和区位重构,改写交通物流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推动成都由传统内陆城市向新兴口岸城市转变、由开放战略后方向开放战略前沿转变、由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转变,有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腹地,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物流枢纽。

2.政策集成带来新机遇。国家对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

现,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对内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批准四川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批准天府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在《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对内对外发展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为成都城市现代物流在节点空间功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运作模式创新、国际枢纽打造等方面带来重大战略机遇。

3.经济发展催生新需求。成都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处于“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全新起点,正加快构建“双核共兴、一城多市”的网络城市群发展格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群集聚发展、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等举措,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速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速逐梦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催生多层次、多样化全新物流需求。

4.产业融合渐成新常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日益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市场需求不断推动现代物流业由产业分立转向产业融合。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联动”逐步走向物流业与商贸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物流企业全面参与采购、供应、分销、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与其他行业的跨界经营和相互融合渗透将成为常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大量涌现,资本

投入和技术创新“两轮驱动”下的现代物流业将跨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逐步形成以物流为“第三利润源”的“产业生态圈”,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融合体”。

5.科技进步提供新动力。科技革命必将引发产业革命。当前以“工业4.0”为推手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电子数据交换等网络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在物流领域广泛运用,将显著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物流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增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加速发展内生动力。

6.区域发展带来新挑战。近年来西部主要中心城市都将枢纽建设置于优先发展地位,物流枢纽建设力度空前,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对成都抢先一步建成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随着区域发展一体化、国际分工专业化和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对成都开展区域物流合作和发展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依托成都作为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交汇点和国家向西向南开发开放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

展理念,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抓好创新驱动、融入“一带一路”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著提升国际国内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发挥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支撑带动作用,为成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物流支撑。

(二)主要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在枢纽建设、行业发展、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主体作用,继续强化政府在规划统筹、政策扶持、行业调控、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强化枢纽,改善环境。加快推进以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开放型国际铁路枢纽为战略核心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物流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坚持以改善物流发展环境为主线,完善物流发展的各种要素,营造健康有序、竞争公平、宜业宜商的物流发展环境,树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都物流”品牌。

3.适度超前,重点突破。做好物流发展规划提前量,留足物流发展空间,提高物流设施承载能力和功能,加速集聚枢纽要素,加速形成物流发展竞争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物流集中发展区、国际物流大通道和口岸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跨区域、跨时域的多式

联运网络体系,创新物流组织运作模式,完善辐射带动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4.服务导向,产业互动。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口岸经济,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传统物流转型升级,培育物流新兴业态,深入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5.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建立利于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积极推动城市物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城际、省际和国际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现代科技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促进物流创新发展。

三、发展定位与方向

(一)发展定位

1.国际物流枢纽城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实施“蓉欧+”互联互通战略,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形成便利快捷、功能完善的国际区域物流体系,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能力,加快建设立足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的国际物流枢

纽城市,推动成都实现区位重构和全面对外开放,由内陆城市跃变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开发的战略支点。

2.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服务于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成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及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打造等现实需要,提升内陆口岸开放水平,降低口岸运营成本,增强口岸竞争力,带动口岸经济发展,加快建成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推动成都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建成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3.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以创建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海峡两岸冷链物流产业合作试点城市等为契机,着力构建开放、便捷、绿色、智慧的“互联网+高效物流”体系,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环境好、物流支撑城市发展作用强、物流民生服务水平高的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二)发展方向。按照有利于增强物流枢纽功能、有利于提升现代物流发展层次、有利于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物流需求的原则,重点把握以下九个发展方向。一是物流枢纽国际化。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内畅外通的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增强物流集散中转功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重点围绕出口加工、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等需求,不断提高物流国际化水平,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二是口岸服务便利

化。通过优化口岸实施布局、完善口岸政策功能、简化通关程序、提升口岸管理水平、打造口岸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口岸通关环境不断改善、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三是园区布局科学化。调整优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备、绿色高效的市域物流园区网络体系,促进物流企业集约集中发展,实现物流节点空间布局科学化和运行经济性。四是物流企业现代化。引导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装备,鼓励物流企业进行资源和功能整合创新,着力提升物流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服务水平。五是业态创新常态化。推动物流企业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物流业态,积极发展定制化、精益化物流服务,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物流需求。六是多式联运一体化。制定多式联运相关标准体系和服务规则,推进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应用快速转运装备技术,推动建立多式联运运营组织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推进“一单制”全程无缝运输服务。七是城市配送集约化。逐步建立便捷高效、服务规范、低碳环保、精细管理的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推动城市配送模式转变和服务升级,提升城市配送的智能化、集约化服务水平。八是物流管理信息化。适应“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发展需要,建设覆盖全行业的跨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支持物流企业应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物流行业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九是物流运作绿色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

实现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加工、绿色配送、绿色运输,提高物流运行效率。

四、发展目标

(一)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1%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约15%;

(二)航空枢纽地位巩固提升。到2020年,成都航空货邮吞吐量超过80万吨,其中国际货邮量15万吨以上;成都市国际(地区)航线总数达100条以上,其中直飞航线达70条以上;实现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其中国际旅客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继续巩固国家级航空枢纽地位。

(三)铁路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到2020年,铁路集装箱吞吐量达122万标箱以上,其中国际集装箱吞吐量达50万标箱,海关监管箱量23万标箱,巩固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地位;以“蓉欧快铁”为主通道,构建向西向南“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蓉欧+”国际班列体系,国际铁路班列开行达3000列以上。

(四)公路枢纽能力持续提高。到2020年,全面提升新都、青白江、新津、龙泉、双流五大公路货运集散中心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区域性公路货运信息交易平台、公路货运集运平台,创新公路货源运力匹配共享模式,推动传统公路港服务升级;每年新增公路货运班线15条以上,城际公路货运班线总数达400条左右。

(五)口岸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到2020年,全面形成航空、

铁路、公路全方位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口岸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申报建设特殊进口货物指定口岸,实现口岸功能“应有尽有”。

(六)园区功能布局提档升级。到2020年,规划的“五园区、五中心、若干服务站、末端配送网”物流空间功能布局初步形成,全面支撑铁路、航空等物流通道发展,全面支持成都市产业发展,全面服务城际城内配送发展。物流集中发展区标准化仓储设施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

(七)城市共同配送成效明显。到2020年,从事城市集中(共同)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50家以上,投入标准化仓储设施300万平方米以上,中心城区集中(共同)配送车辆总数控制在10000辆以内,试点商贸流通企业的集中(共同)配送率超过8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约20%。

(八)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壮大。到2020年,全市引进在蓉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船公司和港口办事机构共计超过15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20家以上,超过10亿元的达10家以上;培育壮大国家4A级物流企业达25家以上,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5家以上。

五、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根据成都市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坚持物流规划空间布局服务于城市品牌形象、城市民生改善、

产业经济发展、区域物流合作、城市交通衔接需求的“五个服务于”原则,整合设施存量,合理配置增量,构建“五园区-五中心-若干服务站(配送点)”的“5+5+N”市域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节点设施,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积极联动。

六、发展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着力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按照

成都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物流集疏运格局,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启动新一轮物流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构建“五园区—五中心—若干服务站(配送点)”的“5+5+N”市域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建设物流总部园区。重点补强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两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青白江物流园区和新津物流园区两大铁路散货物流园区,适度扩展新都、龙泉等两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启动规划建设天府航空物流园区、天府物流中心、崇州物流中心和金堂物流中心。落实“独立成市”规划理念,合理布局服务县域经济发展、重大产业功能区和城市配送集散分拨需求的物流服务站,建设完善服务大型商超、小型零售门店和终端消费者的城市末端配送端点网络。着力转变物流集中发展区发展方式,严格执行规划定位,优化调整功能布局,加快完善服务配套,确保新建物流节点设施达到“区域功能化、管理现代化、运作标准化、装备自动化、结算电子化、服务专业化”的“六化标准”,推动物流集中发展区向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的集约发展方向转变。

(二)着力强化物流枢纽建设,不断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一是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市两场”航空枢纽格局,推进双流国际机场扩容提能,加快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设,力争2020年前建成投用,尽快实现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优势互补,“两翼”协同运行,同步做大做强做优。同步启动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铁路货站建设。加快成都对外铁路通道建设,完善“蓉欧快铁”产业链基础设施,形成“二环十射”铁路网络,推进成兰铁路、川藏铁路建设,加快形成通往西北和中亚的便捷通道;推进沪汉蓉铁路大通道建设,积极融入长江黄金水道;借势西部地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推动客货分线,加快建设老成渝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提升货运通道能力,巩固国内第五大铁路枢纽地位。完善国家高速公路体系,加快市域高速公路联网加密和扩容改造,增强高速路网转换功能,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三环十三射”高速公路网络,最终全面形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西部地区的对外高速公路交通圈。

二是加快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构建“国际多直达、国内全覆盖”的航空运输体系,补强4小时航程的亚洲航线网络,加密10小时航程的洲际航线,发展10-15小时航程的跨洋洲际远程航线,推动基地航空公司按照“航班波”模式构建航线网络。重点推进新开通北美洲、澳洲、非洲、欧洲、中东、东南亚等20余条战略性国际航线,并加密现有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吸引国

际知名航空公司落户成都。优化机场中转服务和地面服务,实施机场中转流程和监管设施改造,提供国际通程中转联运业务;大力发展与航班直接接驳的联程城际公路班线、铁路班车,拓展枢纽机场客货源腹地。在巩固提高双流机场现有机腹带货能力基础上,大力发展全货航,有效降低机场操作费用,大幅提升成都航空客货吞吐能力。加快推进机场货站、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快件中心“三合一”工程优化航空货运流程。

三是加快开放型国际铁路枢纽建设。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港,着力打造国际铁路大通道,构建国际国内市场“两张网”,实现制造业、物流业和服务业“三业并举”,做强“枢纽、节点、腹地、服务”四大支撑,全面打造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仓储功能区、贸易展示交易区、智能公路港、总部基地五大功能组团于一体的国内“国际铁路第一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际铁路港建设,打造亚欧货物贸易转运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冷链食品仓储配送中心、进口汽车综合产业园等产业化项目,重点引进国际货代、国际贸易、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平行车进口、供应链金融等国内外品牌企业和中介机构入驻。依托国际铁路港枢纽功能,带动关联性产业发展,积极引进规模以上以适铁运输出口为导向的大型制造企业落户和异地产能向成都转移聚集,积极推动成都产能、产品和资本输出。规划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新津铁路货运枢纽,加快构建“一市两港”铁路枢纽格局。双向提能“蓉欧快铁”,进一步优化班列线路及运行时间,提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附件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现代物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大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利于增强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成都市现代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依据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比2010年增长 2.13倍,年均增长16.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比2010年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 比重为16.6%,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 2.物流枢纽功能不断增强。目前,成都已通航城市198个,开通航线25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88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41条),2015年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4224万人次和55.7万吨,继续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地位。“蓉欧+”战略深入实施,全面启动国际铁路港规划建设;“蓉欧快铁”双向稳定加密开行,班列干线逐步向欧洲腹地延伸,库特诺海外办事处挂牌成立;中亚班列和成都至国内枢纽城市互联互通班列稳定开行;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累计开通300余条公路货运班线,形成覆盖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快速公路货运班车网络。 3.口岸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设施先进、布局合理的空、铁、公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双流机场口岸吞吐量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实现7×24小时通关,青白江铁路口岸获批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为国际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奠定基础,龙泉公路口岸完成搬迁,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海关特殊监管区快速发展,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包括高新、双流园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排名前列,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投入运行,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并正在加快建设,为沿海产业转移和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口岸功能不断完善,双流空港已具备进口药品、植物种苗、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格,正在加快建设进口水果指定口岸,国际铁路港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2017年物流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遵循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律,在对我县现代物流行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原阳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原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服务原阳经济发展为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逐步发展”的路子。通过积极培育物流市场,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规划原则 1、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市场需求确定发展重点,推进资源的优化重组。 2、企业为主体。企业是物流业务经营主体、投资主体和利益主体。建设和经营要落实到企业,行业管理部门侧重

于引导、推动和扶持。 3、协调发展。物流发展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与城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协调,与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服务于商贸带动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 4、信息化带动。物流的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重要区别之一。建设好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与社会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相连接,做到内部互联、外部互通,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以信息化带动物流业的现代化。 5、物流连锁化。物流发展要立足本地,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积极顺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潮流,运用好省内物流资源,加快与省内、外物流大公司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和商贸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尽快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占全县GDP的比重比“十二五”末降低4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长幅度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市场主体。“十三五”期间,基本建成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个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形成城乡现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1

四川省”十五”及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近年,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技术,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利润源泉。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生产销售效益充分提高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运输、仓储、保管等物流活动正逐步被整合、提升为现代化的物流产业。现代物流业把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加速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最快速度、最佳时间、最优组合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省流通费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被誉为”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WTO后服务业逐步放开的挑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四川物流业发展现状和态势 (一)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勾画出中国西部区域性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2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6%,比1995年增长76.52%;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8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比1995年增长79.46%,生产、生活资料摆脱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在此期间,全省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的基础 2

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多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能源、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初步得到缓解。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省物流业迅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及批发零售业在内的物流业增加值为630.6亿元,自1995年以来年均增长8.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4.6%提高到15.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二是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到,我省铁路通车里程已达2751公里,成渝、宝成、襄渝、成昆、内昆、达万等铁路干线与毗邻各省市相连;公路里程达10.9万公里,成渝、成广、成灌、成南、成乐、成雅、内宜等高速公路相继通车;全省有长江、岷江、金沙江、大渡河、沱江等大小通航河道120条,通航里程达7300多公里;航空运输已开通航线140条。,全省完成的货运量为57140万吨,完成的货物周转量为636.8亿吨公里。各种交通运输装备和工具门类齐全,更新周期缩短,数量和质量基本适应需要。全省各类仓储设施先进,容量巨大。城乡商业网点密布,大中城市内新型商业经营业态不断出现,连锁化经营初具规模,各种配送机构正在兴起。 三是传统物流业开始向现代物流业转变。随着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及集中配送等新的生产 3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国务院出台“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物流业态深度融合,已经和正在带来物流领域的深刻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将摆在物流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是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 六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新要求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目录 一、发展基础 (5) 二、机遇与挑战 (9) (一)面临的机遇 (9) (二)面临的挑战 (12) 三、总体要求 (13) (一)规划范围与期限 (13) (二)指导思想 (13) (三)基本原则 (14) (四)发展定位 (15) (五)发展目标 (16) 四、节点布局 (18) (一)国际物流枢纽港 (18) (二)枢纽物流园 (20) (三)专业物流中心 (23)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27) (一)突破发展航空物流,助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 (27) (二)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提升流动经济发展效率 (30) (三)加快物流通道建设,扩展门户经济发展空间 (32) (四)着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34) (五)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发展新引擎 (36) (六)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 (37) (七)统筹城乡物流发展,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40) (八)持续强化绿色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42) 六、保障措施 (43) (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43)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44) (三)优化政策环境 (45) (四)加强行业统计与监测 (46) (五)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46) 附表:重点建设项目表 (47)

附图:大西安物流骨干节点布局图 (52) 大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战略部署,抢抓“一带一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助力“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以下简称“三个经济”)发展,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根据《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陕西省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大西安(西安市—西咸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7—2021)》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西安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物流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龙头企业规模快速壮大,物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初步形成。近年来,西安现代物流业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7%,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9.7%;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5亿吨,铁路货运量达1.35亿吨,

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年度发展规划报告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03--2020年) 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供销服务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经济运行规模的逐步扩大,货运量不断增加,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改善全社会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大力促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所谓物流,是指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

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与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处于快速增长的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综合运输网络初步建成,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仍居主要地位,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 (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应对国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完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2002年全市实现国生产总值1030.7亿元,全社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2.5亿元(不含中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收入),交通运输货运量2605万吨,货物周转量33亿吨公里。全市巨大的物流量决定了对现代物流有着强大需求,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虽然地处东北陆,“不沿海、不靠边”,但距离省会较近,距离俄罗斯不远,肇源松花江大桥建成后又可与省直接相连,且铁路、公路运输发达,完全可以成为东承接、西辐射省西部、南连接吉辽、北呼应俄罗斯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全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区之间道路畅通,境铁路总长度305公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概况 一、物流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从国家区域定位来看,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三中心、两枢纽”(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良好条件。从国家区域物流发展定位来看,成都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37个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3个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29个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是“3纵5横”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中西线呼昆流通大通道的4个支点城市之一,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成都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从四川区域物流发展定位来看,根据《四川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2014-2020)》和《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成都是四川省唯一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全省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和物流空间布局中的“一核”,是全省物流主枢纽和核心增长极。这为成都更好发挥物流枢纽节点作用、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实施物流区域合作、提升物流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区域物流市场需求旺盛 成都物流业市场直接辐射西南6省市区;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互联互通战略,加强与沿海沿边城市开展物流区域合作:通过与上海、宁波合作联通日本、韩国市场,通过与厦门合作联通台湾市场,通过与深圳合作联通香港、澳门市场,通过与昆明、南宁合作联通东南亚市场,通过打造蓉欧快铁等五定班列联通中亚和欧洲市场,成都枢纽中转集散功能不断提升、枢纽地位不断巩固。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物流需求来看,成都正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群集聚发展、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国际化步伐,这就要求成都物流业加快发展、培育新型物流业态、提升现代物流国际化水平。 三、物流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之一,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率进一步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物流业增加值达768.93亿元,比2009年增长2.51倍,年均增长25.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9 年的6.8%提高到2014年的7.65%。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36907亿元,比2009年增长2.33倍,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23.5%。物流集中发展区物流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对全市物流业发展贡献率较大,物流领域投资效益边际

北京十三五物流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物流业发展规划 (修改稿) 北京物资学院 2010年12月

目录 序言 (1)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2) 一、北京市“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发展的回顾与总结 (2) (一)物流空间格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 (二)物流产业规模增长快速,物流效率不断提升 (3) (三)城市物流体系逐渐完善,城市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5) (四)对外经济数量质量同步发展,国际物流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5) (五)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市场集中度大幅提升 (5) 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6) (六)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6) 二、“十二五”时期北京物流发展面临的形势 (7)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物流需求显著提升 (7) (一)国际化进程加快,迫切需要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7) (二)新兴和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物流支撑系统 (8) (三)消费型城市特征显现,迫切需要面向高效运行的末端物流保障系统. 9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一)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11) (二)科技引领实现创新发展 (11) (三)功能提升增强保障能力 (11) (四)结构调整带动高端发展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预期指标 (12) 第三部分空间布局 (13) 一、布局依据 (13) 二、“立体化、多组团”的布局 (15) 第四部分发展任务 (17) 一、优化空间布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7) 二、大力发展面向国际贸易、服务世界城市建设的国际物流系统 (18) 三、大力发展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应链物流及物流总部基地 (19) 四、大力发展面向商贸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物流 (19) 五、强化区域物流合作,拓展首都物流圈服务功能 (19) 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20) 一、共同配送试点工程 (20) 二、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20)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工程 (20) 四、食品冷链物流工程 (20)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概况与发展战略

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概况与发展战略 https://www.360docs.net/doc/063631372.html, 2010年03月24日15:02 进入复兴论坛来源: [内容速览]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和中部结合处偏西南,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打造的第四大经济板块(成渝经济区),是规划并在实施的西部交通枢纽;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战略核心。 一、园区背景 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和中部结合处偏西南,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打造的第四大经济板块(成渝经济区),是规划并在实施的西部交通枢纽;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战略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讲话中明确了对重庆的要求: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三大定位、一大目标和四大任务,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称之为重庆新阶段发展的…314?总体部署。 2007年6月7日,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改经体2007.1248号)。9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新总规将重庆市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为贯重庆的区位及辐射半径示意图 彻落实中央的精神,重庆在《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渝府发[2007]41号)布局了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空港物流园、寸滩港物流园),打造长江上游无缝连接的多式联运平台,构建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的主骨架。 园区在主城区的位置 在重庆成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加快实施“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铁道部与重庆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重庆按西部最大铁路枢纽定位实施规划建设,正式批复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提升为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同时对主城区铁路枢纽实行内客外货、客货分流。应对重庆物流发展的新格局、铁路规划和线路调整,在中梁山脉以西加快构建以铁路、绕城高速公路和“一纵五横”城市快速干道、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兴隆场编组站主要干线和结点的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和物流大通道,具备了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重庆市政府在9月24日市政府常务办公会研究决定,依托重庆铁路综合物流中心设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作用,实现公路、铁路、水运联运;有利于在西部新城打造大物流带动大市场,大市场带动产业群的新的发展布局;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建设统筹城乡的直辖市。同时既可解决铁路物流无法实现门到门服务的“短腿”,又能更好利用立体交通资源,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规范并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在区域经济中产生集聚效应,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二、园区战略目标 园区按照“资源整合、产业融合、运作创新、典型示范”的理念,依托“一江两片”(长江沿线经济带、西南和西北两大经济区域)的物流腹地产业支撑,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成为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支撑,集多式联运、现代仓储、货运配载、物流装备、商贸流通、物流社区、保税物流、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康乐县商务局 2015年4月30日

目录 一、康乐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发展成效……………………………………………………………………………………………………….. 1、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2、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取得新进展……………………………………… 3、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助推并拓展了物流市场需求……………………………………………. 4、各级政府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二)存在的问题……………………………………………………………………………………………………… 1、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有待提高………………………………………………………………………..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4、物流企业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5、从事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人才缺乏………………………………………………………… 二、康乐县“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的不断凸显与提升………………………………………………………………….. (三)新型产业、新型城市化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旺盛物流需求……………………. (四)群众良好的经商传统为康乐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五)与周边省份的紧密合作为康乐县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信息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 1、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3、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现有物流设施的功能……………………………………………………. 4、创新物流服务方式,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定位………………………………………………………………………………………………………….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功能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我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更好地服务X三省交界区域和支撑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根据《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和《X 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等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成绩 1.物流业规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逐步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十二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由X年的40.1亿元扩大到X年的66.8亿元,年均增速10.7%;全市公路完成货运量7.4亿吨、货运周转量2890.5亿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是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48.2公里。目前,我市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由X高铁、X铁路和X铁路组成的“二纵一横”铁路枢纽;形成了由X、X、X高

速公路与正在建设和推进的X、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构成的“二纵二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由X、X、X等组成的“三纵二横一联”国道干线和由X、X、X等组成的“五纵四横四联”省道干线路网;X通用航空机场、X机场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优势独特。 我市是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是X经济区5个区域物流枢纽之一,已被纳入X协同发展战略联动城市,成为“一带一路”、环渤海经济圈、X五大国家战略辐射带动的重要节点。X交通物流园、X 物流园、X物流园、X国际物流港、国药X物流中心、X果蔬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加快实施,呈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X年以来,全市在建占地300亩以上的物流园区8个、100亩以上的11个,其X 国际物流港被评为X年X省示范物流园区。 3.物流技术装备条件有所改善。货运车辆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全市货车总量达到8.2万辆,重型牵引车14943辆,半挂车15962辆,大中型集装箱货车118辆,厢式货车4689辆,液化天然气货车1317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智能标签、跟踪追溯、路径优化等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大多数物流企业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八挂来网”“X农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运的易”移动互联等物流智能化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4.产业物流发展较快。“十二五”期间,我市已初步形成了能够与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相融合的物流服务体系。在工业物流方面,随着我市钢铁、煤化工、冶金建材、新能源、纺织、装备制造、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生产性物流需求得到充分释放,X物流

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63631372.html, 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探析 作者:曾川江余蓉 来源:《中国市场》2016年第28期 [摘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在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中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使物流业更好地服务于绵阳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了发展绵阳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DOI] 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063631372.html,ki.zgsc.2016.28.027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传统物流业的基础上,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1]现代物流业的核心就 在于通过互联网整合各物流节点,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规划建设物流集中发展区,做大做强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集中培育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提高绵阳市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其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对于巩固和扩大其作为川西北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绵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作为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有着“ 蜀道明珠”“西部硅谷”的美誉,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也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科技城。截至目前,绵阳市已建立初具规模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和物流服务名牌;根据2014年统计,绵阳拥有4A级物流企业1家, 3A级物流企业3家,2A级物流企业2家。[2]综观西部城市的发展现状,各政府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同时,纷纷出台措施加速本地物流业的 发展,争先抢占物流领域的高地。据绵阳统计局公布,2014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1579.9亿元,增长9.1%;2015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1700.33亿元,增长8.6%,绵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增长率逐渐协调(如下图所示),第三产业增长率逐渐赶上并超过第二产业增长率。到2015年,绵阳物流业虽有了较大发展,发展进程逐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相比,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更落后于东部沿海城市。 从总体来看,绵阳市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现代物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机遇同样挑战也必不可少,绵阳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物流行业发展方 向和发展重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十三五”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高速增长的新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重心将从追求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物流业发展的总基调。 二是新型工业化和产业转型的新要求 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我国逐步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突出特点是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物流业作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型制造的重要转型方向,中高端的产业链需要中高端的物流服务相配套。 三是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新要求 我国城镇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区间,将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消费升级对经济增长贡献度增加,也对物流服务的精细化、响应度和一体化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物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表示,“十三五”时期,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需求旺盛,城乡物流一体化、末端服务体验将成为竞争焦点。 四是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新要求 国家“三大战略”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新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形成,将对物流设施、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物流大通道建设、战略性物流枢纽节点的布局调整,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必备条件。 五是创新驱动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

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成都市物流产业发 展规划 1 2020年4月19日

成都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 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抢先一步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发展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国际国内物流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业是支撑现代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物流业保持持续增长,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全球物流总费用达8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约为10%左右。当前,日本、德国、美国已成为世界上物流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新加坡、香港成为以物流为支柱产业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费用成本呈下降趋势。中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占GDP的6.6%,同比增长15.4%,而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同比下降0.1%。国家将重点发展长三角、珠三角、华北、西南等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上海、广州、天津等区

域物流中心已初步形成,其它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竞争愈加激烈。 (一)运输业。 1.航空运输。,全球航空货运营业收入600亿美元,未来20年内将以年均5.8%的速度持续增长。当前,已发展形成美国芝加哥和孟菲斯、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性航空货运枢纽,以及以汉莎货运航空、新加坡货运航空、英航货运航空、日本货运航空等为代表的专业航空货运公司。 航空运输是中国运输市场中增长最快的运输方式,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达14%。中国已成为全球航空运输业增长最快的国家,国际航空巨头纷纷入驻。全国航空货邮吞吐量达883万吨,未来中国航空运输业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当前,上海、北京、广州已成为中国三大航空货运枢纽,货邮吞吐量占全国的50%以上。 2.铁路运输。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因素,在幅员辽阔或不具备水运条件的国家,铁路运输以其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重新受到重视,成为中长距离陆路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当前,汉堡、芝加哥、巴黎、莫斯科等内陆城市已发展成为大型铁路货运枢纽。世界各国纷纷组建和改制成立铁路物流公司,提供货运延伸服务,使其适应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铁路建设的加快,客货运分线运行逐步实现,铁路货运能力快速增长。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达33亿吨,占货运总量的13%,同比增长4.6%。随着成都、上海、昆明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以 3 2020年4月19日

企业现代物流发展计划

企业现代物流发展计划 企业现代物流发展计划 综合计划企业现代物流发展计划发展计划物流现代企业 1、围绕一个核心即紧紧围绕无水港建设这个核心,与*港集团加强合作,认真落实500亩用地,与铜拆解加工园建设同步,依托拆解加工园区,由*港和*市共同投资搭建好融集装箱、查验场地、国际货代、铁路专用线等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平台。 2、做好两篇文章,即铜现货市场与物流园建设。与中国城通、*集团合作建设铜现货市场,争取上交所在鹰设立铜现货市场交易点;按照物流园区的功能要求,加快物流综合园规划与布局,落实选址、投资项目、政策措施等; 3、扣住三项重点,即编制发展现代物流规划,加快汽车货运业发展,加大物流招商引资,力争年内出台可操作性的发展现代物流规划、汽车货运业企业新增30家,规模以上货运企业达到15家以上,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来鹰建设物流基地。 4、构建物流四大体系一是金融服务体系。即面向市场加强信贷政策和金融知识宣传;引导金融机构对前景好的物流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有效解决物流企业资金难;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商品;加强金融信用企业评定工作,加大物流企业授信力度,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金融产品推介会、物流企业经营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为物流企业融资提供服务。二是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宣传、示范、培训工作,提高物流信息化意识;根据物流市场需求,探索集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电子结算、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模式。三是技术标准

体系。加强对《标准化法》、《质量法》、《计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物流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营造和谐的发展现代物流的环境。四是口岸服务体系。通过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政策咨询等形式,在省进出口营销企业的每年举行1—2次口岸政策和通关知识宣传活动,年内举办1—2期报关、报检、外贷及船代物流业务培训班,积极扶持物流中介组织,帮助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代理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等进出口业务,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5、建设五大工程汽车交易市场: 在市工业园区附近选址建设集交易、展示和办证、检测、稽征等业务以及信贷、保险配套相关服务等体系的中心城区汽车交易市场;汽配服务市场: 在龙虎山大道延伸附近,择地建设集配送、仓储、停车、零担发运、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心城区汽车货运配载中心;城市生活物资配送中心: 在南站整合现有仓储资源,重新规划建设以仓储和配送为载体的中心城区生活用品配送中心,逐步成为地区内多专业市场的集中资源地,更好地凸显各专业市场的批发、交易、展示功能;物流信息中心: 依托现有*物流网站设施,规划并建设能与企业客户相对接的中心城区物流信息中心,先行对汽车货运配载中心进行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平台进行规划建设并运行;家装建材市场: 在南站兴建家具、服装、建材市场。根据以上目标任务与工作思路,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