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一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一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

差量法化学计算题

差量法化学计算题https://www.360docs.net/doc/0660169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化学计算突破---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 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写出解题思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汇编_第1讲:差量法

第一讲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 5 3、 11.2克 4、 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 A 6 、C 7、 A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

一、差量法 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 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16分) 1. (1分) (2016高二下·桓台月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电能是二次能源 B . 水力是二次能源 C . 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 2. (1分) (2018高一上·九江期中) 净化水的方法很多,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 B . C . D . 3. (1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我们在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自然,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抵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位居世界第二,下列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不切实际的是() A . 积极开发氢能源 B . 充分利用太阳能 C . 不使用化石燃料 D . 积极开发核能源 4. (1分)(2015·崇州模拟) 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 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 . 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 . 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 . 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度,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5. (1分)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⑥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⑤ 6. (1分) (2016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分子数为NA B . 分子总数为NA的N2、CO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 C . 常温常压下,1.6 g CH4含原子数为0.5NA

高一化学 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案

高一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高一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高一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案 1.认识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基本概念。 2.了解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重点) 3.初步学会利用电子守恒法进行简单的计算。(难点) 反应物物质表现还原性。((2)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 生成物(2)还原产物:反应物中的某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所对应的生成物。((1)氧化产物:反应物中的某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所对应的生成物。) 教材整理2 常见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 (2)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MnO4、FeCl3、HNO3。 (3)其他:如HClO、漂白粉、MnO2、Na2O2、H2O2。 2.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如Al、Fe、Zn。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S、C等。 (3)变价元素的低价态化合物:如CO。 (4)其他:如浓盐酸、NH3。 3.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氧化还原反应,如 A.金属的腐蚀B.食物的腐败 C.金属的冶炼D.燃料燃烧

E.原电池F.煤矿瓦斯爆炸 其中: 对生产、生活有利的有CDE; 对生产、生活有害的有ABF。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1)根据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MnO2和Cl2的氧化性谁强?HCl和MnCl2的还原性谁强? [提示] MnO2的氧化性较强,HCl的还原性较强。 (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能判断出Zn和Cu还原性的强弱吗?请写出一反应说明。 [提示] Zn的还原性强,Zn+Cu2+===Cu+Zn2+ [认知升华]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比较:不同氧化剂与相同还原剂作用时,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数值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4)根据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是否加热、反应温度高低、有无催化剂和反应物浓度大小等。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20分) 1. (1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期末)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 矿泉水 B . 冰醋酸 C . 液氯 D . 碳酸钠 2. (1分)下列化学式与指定物质的主要成分对应正确的是() A . 刚玉﹣﹣SiO2 B . 明矾﹣﹣Al2(SO4)3?12H2O C . 小苏打﹣﹣Na2CO3 D . 漂白粉﹣﹣Ca(ClO)2、CaCl2 3. (1分) (2016高一上·孝感期中) 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1分) (2016高一上·福建期中) 最近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有关专家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镤元素的一种新同位素 Pa,它的中子数为() A . 330 B . 91 C . 239 D . 148 5. (1分) (2018高三上·漯河期中)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涂在人体皮肤上可杀菌消毒 B . 大米、小米、马铃薯中均含有淀粉,可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C .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D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这里“乌金”指的是煤 6. (1分) (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 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 . 萃取 B . 渗析 C . 过滤 D . 丁达尔效应 7. (1分) (2018高一上·扶余期中)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 .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此句中体现的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诗句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8. (1分) (2018高一上·九江开学考) 在含有大量Na+、H+、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是()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 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B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 答案:1 、96% 5、A 6 、C7、 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

九年级化学计算差量法

“差量法”巧解化学计算题2015年遂平县第一次摸底考试最后一道题四、23(5)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称量11克该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去除溶液中的水分,最终得到12.1ɡ氯化钠固体。计算:1.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此题运用差量法解题特别是第一问应用最简便容易。今年我县化学计算得分最低。“差量法”是在化学计算题中常采用一些计算技巧,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运算量,提高运算准确度。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二者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前后有固体质量差、气体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都可用差量法求解。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例1.将12克和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 【解析】2 28 4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气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每28份质量的参加反应,可生成44份质量的2,使气体质量增加44-28=16(份)。现已知气体质量增加18克-12克=6克,据此可列比例求解。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x m(气体质量增加) 2△ 28 44 44-28=16 12x 18126克 可求出87.5% 答:原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为87.5%。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差量可以是因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化学-上海市浦东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一(上)期末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0份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已知铱的一种原子是Ir,则191表示为() A.质量数B.质子数C.中子数D.核外电子数 2.当原子核外M电子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A.2 B.8 C.16 D.18 3.原子通过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与Ar原子相同电子层结构的是() A.Li B.Na C.O D.Cl 4.能形成简单阳离子的元素是() A.S B.Na C.Cl D.Ne 5.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A.海水分解 B.温度升高,其他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C.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D.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氯化钠成晶体析出 6.存在氯离子的物质的是() A.氯化氢气体B.氯气 C.盐酸 D.液态氯化氢 7.做氯化氢喷泉实验后,烧瓶内的液体只占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一,其原因可能是()A.HCl气体没有完全溶解 B.装置漏气,进入空气 C.集气时有空气混入 D.从胶头滴管挤入烧瓶的水太少 8.玻璃导管通有H2,点燃后插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产生的现象是() A.爆炸 B.安静燃烧 C.产生棕色的烟 D.火焰立即熄灭 9.某学生要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他设计的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在这些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D.酒精灯 10.实验室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溶液时,不能直接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氢B.氢气 C.氢氧化钠 D.氯气 11.能表示质量数是37的阴离子是() A.19个质子,18个中子,19个电子 B.18个质子,19个中子,18个电子 C.19个质子,18个中子,18个电子 D.17个质子,20个中子,18个电子 12.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3.氯气与水反应时,其中水() A.是氧化剂 B.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14.在足量NaI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及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出现的现象()A.溶液不分层,溶液呈紫红色 B.溶液分两层,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C.溶液分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D.溶液分两层,下层是无色液体 15.“足球烯”C60是一种外形类似足球状的分子,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是相对分子量为720 C.C6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D.C60硬度比金刚石小 16.化学键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存在于() A.分子之间 B.物质中的原子之间 C.分子或原子团中相邻的原子之间 D.构成物质的所有微粒之间 17.离子键是()

上海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上海市2021版高一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 1. (2分)下列实验仪器不能用来加热的是() A . 试管 B . 坩埚 C . 分液漏斗 D . 烧杯 2. (2分)(2016·诏安模拟) 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的是()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 . 铜 B . 硫 C . 钠 D . 碳 3. (2分) (2016高二上·淮阳开学考) 下列有关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电解法冶炼金属钠时,钠在阳极析出 B . 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钠元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 C . 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锆、铌等 D . 钠的质地软,可用小刀切割 4. (2分)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⑦ C . ①②⑥ D . ②③⑥ 5. (2分) (2018高一上·辽阳期末) 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 . 将金属钠放在坩埚里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C .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 . 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6. (2分) (2017高一上·绍兴期中) 如果a g某气体中含b 个分子,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A . L B . L C . L D . L 7. (2分)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 酸性氧化物:CO2、Mn2O7 B . 胶体:淀粉溶液、氯化铁溶液 C . 同素异形体:1H2O、D2O D . 碱式盐:Cu2(OH)2CO3、NaHCO3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一:课堂引入(差量法的应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二:课堂例题讲解 :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8.4g,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4 = Fe SO4 + Cu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调至天平平衡。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 2.8 g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 Fe + 2HC1 = FeC12 +H2↑ △m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m 56 2 54 100 44 56 2.8 x y x 56/54=2.8 g/ x x = 2.7 g 100/56= y/2.7 g y=4.8g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4.8 g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x CuO + H2Cu + H2O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

上海市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原子量:H—1 O—16 Al—27 S—32 Cl—35.5 Mn—55 K—39 一、选择题(每道题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物质的分子或晶体中包含正四面体结构,且键角不等于109o28’的是() A.白磷 B.金刚石 C.氨气 D.甲烷 【答案】AC 【解析】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60o,A正确。金刚石、甲烷都是正四面体,键角为109o28’,B、D错误。氨气为三棱锥结构,键角为107o18’,C正确 【点睛】:熟悉常见无物质的立体结构,白磷虽为正四面体,但是键角为60o 2.下列现象中,能用范德华力解释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B.通常状况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水的沸点比硫化氢高 D.锂的熔点比钠高 【答案】B 【点睛】:化学键影响物质化学性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氢键是一种特殊的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熔沸点和密度,存在于N、O、F原子与H原子间。金属键的强弱取决于离子的电荷和半径,电荷大、半径小,金属键就强。 3.下列过程中能形成离子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 B.氢气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C.镁在空气中逐渐失去光泽 D.氯气溶于水 【答案】C 【解析】SO2中为共价键,A错误。HCl中为共价键,B错误。MgO中为离子键,C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HCl和HClO,均为共价键,D错误。正确答案为C 【点睛】:理解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差异,离子键一般是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般是非金属间形成的。 4.已知H2O跟H+可结合成H3O+(称为水合氢离子),则H3O+中一定含有的化学键是()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一:课堂引入(差量法的应用条件) 1?差量法是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即差量)列比例式计算的。 2. 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等。 3. 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量或生成物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4.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5?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质量差均取正值。 6.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二:课堂例题讲解 1、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根据差量求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题:将质量为8g 的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取出干燥后称得铁片质量为 8.4g ,问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 解: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 Fe + CuSO 4 = Fe SO 4 + Cu △ m 56 64 8 X (8.4-8)g 56/8=x/0.4g x =2.8g 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2.8 g 。 注意:本题出现的质量差是固体质量差。 2、金属与酸发生反应,根据差量求天平平衡问题 例题:在天平两托盘行分别放置盛有等质量且足量稀盐酸的烧杯, 调至天平平衡 现往左盘烧杯中加入 2.8 g 铁,问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多少克碳酸钙才能天平平 衡? 解:设左盘加入铁后增重的质量为 x 设右盘加入碳酸钙的质量为y Fe + 2HC1 = FeC12 +H 2 T △ m x = 2.7 g 100/56= y/2.7 g 4.8 g 碳酸钙才能使天平平衡。 3、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差求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 例题:将一定量氢气通过8g 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后称量剩余固 体质量为7.2g,问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x CuO + H 2 4 Cu + H 2O △ m 80 64 16 x (8-7.2) g 80/16= x/0.8 g x = 4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4g 。 CaCO3 + 2HC1 = Ca C12 + H2O + CO2 △ m 56 2.8 2 54 100 x y 44 56 x 56/54=2.8 g/ x 答:向右盘烧杯中加入 y=4.8g

氧化剂和还原剂

2011年云南省高中化学优质课评选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设计 模块:人教版必修1 课题:《氧化剂和还原剂》 授课人:黄廷伦 时间:2011年11月16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

《氧化剂和还原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能从原子结构、已知的化学反应、化合价等多角度判断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能运用分类法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2.在验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实验中,能优化实验方案,选择可能出现鲜明实验现象的药品组合,并从中提升实验技巧和反思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关化学实验,初步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激发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2..体验实验过程中挑战的刺激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Ⅰ(必修)》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 原的第2课时内容。本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 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并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 要的承前启后作用。本节内容要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更本质更特征地认识氧化还原反 应。那么本课时内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将贯穿整个高中部分元 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因此这节课的重心不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常见的氧化剂,哪些是 常见的还原剂,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已有经验和实验来判断,从而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 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学生通过课时1的学习已经能从化合价变化的分类标准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步理

(完整版)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初中化学几类巧妙计算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要尽量避免繁杂的计算过程,巧妙利用简捷的解题方法提高初中化学解题效率. 一、差量法 差量法是常用的解题技巧之一,它是根据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或气体体积、物质的量等)的变化,利用差量和反应过程中的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来解题.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 例题1有NaCl 和NaBr 的混合物16. 14g,溶解于水中配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3AgNO 溶液,得到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的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8.5% B.50% C.52.8% D.82.5% 思路点拨 该反应涉及两个反应:33NaCl+AgNO AgCl +NaNO →↓, 33NaBr+AgNO AgBr +NaNO →↓ . 即NaCl AgCl →,NaBr AgBr →中的银元素替换成了钠元素,因此沉淀相比原混合物的增重部分就是银元素相比钠元素的增重部分. 设Na 元素的质量为a Na → Ag m V 23 108 1082385-= a 33.1416.1417g g g -= 2385 17 a = 解得 4.6a g = 所以Na% 4.6 =100%=28.5%16.14 ? 答案:A 二、极值法(极端分析法) 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的组成的判断,极端假设恰好为某一成分,或者极端假设恰好为完全反应,以确定混合物各成分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解题方法.运用此方法解题,可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 例题2 8.1g 碱金属R 及其氧化物2R O 组成的混合物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12g 无水晶体,通过计算确定该金属的名称. 思路点拨该题若用常规方法很难完成,而用极端分析法则可以事半功倍. 设R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假设8. l g 全为碱金属或全为氧化物,有如下关系: →+↑222R+2H O 2ROH H →22R O+H O 2ROH 2M 2(17)M + 216M + 2(17)M +

(完整word版)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上海市建平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e—20 Mg—24 Cl— 35.5 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通过a粒子的轰击金箔的实验,否定了葡萄干面包模型,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伦琴C.卢瑟福D.汤姆逊 2、据报道,放射性同位素钬(166 67 o H )可有效地治疗肝癌,该同位素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 子数之差是() A.32 B.67 C.99 D.166 3、下列有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B.在K层上运动的电子能量最高 C.次外层上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 D.N层上最多可容纳32个电子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 22 gCO2和11.2 LO2 B. 0.5 molH2SO4和18gH2O C. 1 gH2和14gN2 D. 0.3 molO2和0.2 molO3 5、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 l C B.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C.Na原子的电子式:D.镁离子的电子式:Mg2+ 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HCl→H++Cl-B.硫酸:H2SO4→H2+ +SO42-C.硫酸铝:Al2(SO4)3→Al23++(SO4)32- D.氢氧化钠:NaOH→Na++H++O2-7、下列化学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氯气作用于干燥的红纸条,红纸条不褪色

化学差量法中的差量怎么确定

化学差量法中的差量怎么确定?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附练习)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 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 设反应:A+B=C 质量差 a c a-c(或c-a) x y x-y 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 1.质量减少的计算 〔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 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 〔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 差量法之二 差量法是利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反应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这个差值(量)和反应过程中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但是,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用这个方法时应仔细分析题意,选择有关的化学量的差值,运算会十分简捷。

(完整版)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 差量法 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 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 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 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 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8克 2 、7∶5 3 、11.2克4、8∶7 、7∶23 5 、28.89% 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 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 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 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A Fe B Al C Ba(OH)2 D Na2CO3 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 A 1∶1 B 3∶2 C 7∶ D 2∶7 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A18Pn/(P—q) B 18Pn/q C 18qn/P D 18qn/(P—q) 答案:1 、96% 5、A 6 、C 7、A 二、平均值法 三、离子守恒法 例题:1、一块质量为4克的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0.2克氢气。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 A Fe Mg B Fe Al C Fe Zn D Mg Al 2、测知CO和M的混合体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 。则M气体可能是() A CO2 B N2O C SO2 D SO3 3、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知含氮量为37%,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 (NH4)2SO4 B CO(NH2)2 C NH4HCO3 D NH4Cl 4、有Zn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4。5克,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所氢气 0.2克,则另一种种种金属可能是() A Al B Mg C Zn D Cu 分反应,得到14·4克氯化银沉淀,则可能混有的盐(山西省中考)() A CaCl2 B KCl C BaCl2 D MgCl2 6、今取12·7克氯化亚铁样品,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得氯化银沉淀,经干燥后称量质量为30克,已知,样品内杂质为氯化物,则该杂质可能是() A KCl B NaCl C ZnCl2 D BaCl2 答案:1:A B 2:B 3:B 4:A B 5 、A D 6 、B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质量差、物质的量差、气体体积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比例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此法实际上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变形。 一、基本方法 将“差量”看做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从反应方程式中准确找出“理论差量”和对应于题目的实际差量。 二、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在这种情况下,差量法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能够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出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其它方法来解。 三、原理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是根据差量法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四、基本步骤 (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量。 【示例】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解析: 解得x=,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故A项正确。 答案:A。

点拨:本题用常规的计算方法来解答会比较繁琐,差量法是解答隐含有差量问题计算的一种求解捷径。 五、差量法解题示例 (1)质量差量法 【例题1】在1L 2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问:(1)加入铜粉的质量是多少(2)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多少(标况下)。 解析:根据题意知:硝酸过量,不能用酸性来求解。 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 4H2O △m 3mol 2mol (192-60)g n(Cu) n(NO) 解得:n(Cu)=, n(NO)=. 加入铜粉的质量:m(Cu)=×64g·mol-1= g 产生NO的体积:V(NO)=×·mol-1= L 答案:加入铜粉的质量是 g,理论上产生NO的体积是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