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一、选种原则

1、针对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的品种,

2、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

3、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要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品种,

二、品种选择

1、龙黍18号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12号*龙黍5号)杂交育成。植株高中等,一般为145厘米左右,穗长38厘米,分枝穗型,籽粒大小中等,千粒重5.8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30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1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9号*龙黍5号)*(龙黍10号*苏联靡子)复合杂交育成。1984年经省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0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0厘米,分枝侧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5.6克左右,千粒重6.4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3号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1989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5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4厘米,分枝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7.0克左右,千粒重6.8克,黑褐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活该成熟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5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为中晚熟类型。适宜在我省的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粘丰7号

“粘丰7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技术人工创造杂种材料。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粘丰7号”属黄糜子类型,植株绿色(成熟时黄色),平均株高170cm,穗长35.6cm,穗柄中长,侧穗单粒,粒为黄色,大粒,千粒重7.0g以上,出米率75%,生育日数115天,抗旱、抗倒伏、抗落粒、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可一次收割。1988~1990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8kg/hm2,比对照品种“年丰5号”增产38.1%。

1991~1992年区域试验10点次均表现不同程度较对照品种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683.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2%。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5.6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

种植。适合平川、岗地栽培,垄作、平作均可。

2、宁糜10号、龙黍2

3、粘丰7号,一般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300—350kg。

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辽糜56号,一般亩产200-300公斤。

4、公糜1号。

三、种子处理

1、在播种前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晒晾2~3天,提高出苗率。

2、药剂拌种是防治地下害虫和糜子黑穗病的有效措施。

3、用种子重量0.2一0.3%的30%菲醒拌种,或用浓度 500倍的 50%托布津溶液浸种,预防散黑穗病。

4、用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浸种也有良好效果。

5、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

6、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5—0.1%拌种。

7、用20%萎锈灵乳油1000毫升,稀释20倍液拌200公斤种子,堆闷4小时后播种。

8、在播种前一定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治黑穗病,可用拌种双粉剂,其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干拌闷种10天左右。

9、用种子重量的0.12%“3911”闷种

10、前将精选好的种子摊于席上曝晒2~ 3 d, 以提高发芽势和出苗率; 为防治黑穗病, 要用种子重量0.2% ~ 0.3% 的拌种霜拌种堆闷后播种。

四、播种期

1、糜子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对光温反应敏感。播种过早,气温低日照长,营养体繁茂,分蘖增加,早熟而易遭受鸟害;播种过晚,则气温高,日照短,植株降低,分蘖少,穗小粒少,大幅度减产,因而适期播种是保证糜子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不同,因此各地播种期不能要求一致,其原则是:①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播期,晚熟品种可以适期早播,迟播在生育后期会遇低温和早霜,不能正常成熟或降低产量和品质;早熟品种在不影响成熟和营养体生长的原则下,可适期晚播;复种品种要力争早播。不论哪一类品种,都应将成熟期安排在早霜来临之前。②地温稳定在12℃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③孕穗期抽穗期应与当地雨热季节相吻合,有利于糜子开花结实。

2、春糜子播种期一般在"芒种”前后为宜,夏糜子应力争早播。

3、种子萌发最低温度8~10℃,最适温度20~30℃,

4、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吸水占种子重量25%时即可发芽,因此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糜子能正常发芽和出苗。

5、日平均地温稳定14℃左右时,是谷子适宜播期。糜子播期略晚,一般在立夏前后。

6、6月1日—6月10日播种,

7、根据各地的经验,确定糜子的适宜播种期要注意掌握:1.土壤10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2 op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保证早霜前能正常成熟。2.旱地糜子孕穗至抽穗时期能遇上较多的降雨,3.在灌溉条件下,适当早播,以利于保全苗和提高产量。4.要考虑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根据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对光照、温度的反应敏感程度,确定最适宜的播种范围。

8、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5月上旬左右。播种过早,糜子苗期易受干旱和冻害,成熟期大量落粒;播种过晚,又易贪青晚熟,受早霜冻害。具体播种时间还要视土壤墒情和品种而定,但要确保霜前能正常成熟。为确保增产,一般在5月5—10日适时播种。

9、为确保增产,改晚播为适期播种,一般在5月15-20日及时播种。

10、及时早播早播是增产的关键。据试验表明,早播的增产效果都极为显著。

11、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12℃以上。

12、春播糜子在5~ 10 cm 土层温度稳定在10~ 15 ℃时为适播期,

13、播种期在5月20日左右为宜。

五、播种密度、播量、深度

1、糜子的播量主要是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种子发芽率、播前整地质量、播种方式及地下害虫为害程度来确定的。种子发芽率高,种子质量、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好和地下害虫少时,播量可以少些,一般为0.7公斤/亩左右。如果土壤黏重,春旱严重,播量应不少于1.2公斤/亩。

糜子的留苗密度受品种、种植季节、土壤肥力、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一般春播糜子区,山旱瘠薄地4万~6万株/亩,中等肥力水地8万~41万株/亩,川旱地6万~8万株/亩。夏糜子区由于气温较高,糜子生长发育快,分蘖较少,以主茎成穗为主,穗子一般较小,应靠穗多来增加籽粒数夺取高产,旱地夏播以7万~8.5万株/亩为宜,水地夏播则以15万株/亩左右为宜。

2、糜子播种分为条播、撒播和垄播三种。春糜子产区大部分采用条播,行距33~40cm或25~27cm;夏糜子产区因抢时播种多采用撒播方式;此外,东北地区糜子普遍采用垄播,垄播的播种工具是耒不耙。一般情况下糜子播深以4cm为宜。

糜子一般在旱地上种植,播种量以7.5kg/hm2左右为宜,土壤粘重、春旱严重时,播量应不少于11.3kg/hm2。东北春糜子区以中小穗品种为主,留苗75万株/hm2左右,北方春糜子区与黄土高原春糜子区春播留苗60~90万株/hm2,山旱瘠薄地以90~120万株/hm2为宜,旱地夏播糜子留苗105~130万株/hm2。

3、糜、谷亩播量1千克左右,深3~4厘米。加强田间管理。当糜、谷苗高3~6厘米、长出3~4片叶时间苗,苗距2厘米;5~6叶时定苗。谷子亩保苗2万株左右,糜子亩保苗3万株左右,结合间苗、定苗中耕2次。谷子要在拔节、孕穗期培土,以防倒伏。要做好糜、谷拔节、孕穗期的追肥工作,注意黑穗病、白粉病和烛虫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4、亩播种量不超过0.5公斤,覆土厚1.0—1.5寸。3—5叶时一次间定苗,苗距2.5—3寸左右;苗高3寸和5寸时,结合中耕锄草分别各追施尿素10—15公斤,促进有效壮蘖的形成,保证亩成穗达到1.5万以上。

5、栽培黍稷的时间因栽培地区而异,有晚春播、夏初播和麦茬播之分。播种是否及时对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很大影响。可宽行距播种作为中耕作物,也可窄行密植栽培。中晚熟品种由于分蘖力强,自身有调节群体的能力,密度可较小,一般宽行距(45厘米以上)每亩4万株,窄行距(20~30厘米)每亩 8万株。晚播或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甚短,靠主茎成穗,故密度宜大,一般每亩14万株左右。

6、夏播糜子每亩留苗10—15万株。但仍要根据水肥条件、品种特性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旱地宜密,每亩播种量可用5—6斤;灌溉地宜稀,每亩播种量可用3一4斤。早播比晚播的播种量要少一些,早熟种要比晚熟种多一些。对糜子来说,适当增加播种量,能保证单位面积上划上的株数和穗数,植株高度整齐,子粒成熟一致。糜子的播种深度一般为4—5厘米,墒情好时可以租没发些,墒情差时可以适当深一些。

合理密植,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光彩和土壤肥力,是获得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确定合理的密出与很多的因素有关,如自然条件、土壤特点、.品种性状、@理水平以及种植方式等。原则上要掌握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早地宜密。夏播糜子生育期短,分蔡少,可以适空密播,努力做到苗全、

苗壮、苗匀。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稠密不均和植株参差不齐的情况。

7、选无风天垄上机械开沟施肥条播,行距60cm,一般每667平方米种量不超过1kg,播后覆土3—5cm,稍晾后镇压保住墒情。及时间苗、定苗,在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间苗、定苗,留苗株距3—5厘米,苗眼宽厘米,交错留拐子苗2—3万株,保持30000—50000穗/亩。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铲两遍,趟一遍。在糜子拔节期、孕穗期及时用人工拔除田间杂草,细管理,抗旱排涝、防倒伏。

8、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能充分利用光和土壤肥力,是获得糜子高产的重要环节。原则上要掌握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灌溉地宜稀,干旱地宜密。努力做到苗全、苗壮、苗匀。防止出现缺苗断垄、稠密不均和植株参差不齐的情况,一般行距60㎝左右,每亩用种量不超过1㎏。

糜子的适宜播种期一般为土壤湿度70%,土壤温度12℃以上。播种过早,糜子苗期易受干旱和冻害,成熟期大量落粒;播种过晚,又易贪青晚熟,受早霜冻害。具体播种时间还要视土壤墒情和品种而定,但要确保霜前能正常成熟。为确保增产,延边地区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播种前晒种两天后,用盐水选种,除去秕谷和草籽,选无风天,垄上机械开沟施肥条播,播后覆土3~5㎝,后镇压保住墒情。

9、结合生产实践,旱塬地复种糜子播种量可根据土壤墒情以12-15kg/公顷为宜。播种深度5-7cm,过深出苗率低,幼苗细弱,过浅抗旱性差,出苗前后遇旱时,易发生“烧苗”现象。

11、改过去不间苗为间苗。每亩留苗15-2.0万株,主穗和分蘖穗都会长势良好,产量高。

12、春播糜子在肥力好和施肥水平高的地块, 应稀植, 保苗3010 万~ 3715 万株/hm 2, 瘠薄地和施肥水平低的地块, 适当密植, 保苗3715 万~ 4510 万株/hm 2。

13、吉糜1号品种的产量最高的处理是密度18万株/公顷、Pl(50公斤P5O2/公顷,所有的磷肥于拔节一孕穗期追施)处理,达到4476.5kg/公顷;对于吉糜2号品种产量最高的处理是密度18万株/公顷、Pl(50公斤P5O2/公顷,所有的磷肥于拔节一孕穗期追施)处理,达到4325.8kg/公顷。因此,提高糜子产量的关键栽培措施是密度控制在低密度水平,于拔节一孕穗期追施施磷肥。

14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对增产极为重要。试验表明,留苗105-120万株/ha,收获穗120-165万穗/ha,单产达3000-3750kg/;留苗75-90万株/ha,收获穗135--150万穗/ha,单产达45 00-5250kg/ha, 控制播量在15kg/ha为宜,且晚熟品种的留苗株数应少于早熟品种,前者不少于120万穗/ha,后者可为160-180万穗/ha。

六、施肥糜子各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的差异较大,从出苗至分蘖需要养分较少,不足全生育期的10%,

从分蘖至开花,整个生育期所需钾全部吸收,氮吸收近2/3,磷吸收近1/2,这个阶段是糜子需肥最多的时期,从开花至籽粒成熟,还需吸收氮总量的1/3,磷总量的1/2。重施基肥,分期追肥,既能满足糜子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要,获得当年增产,又不断培肥地力,达到用地养地,持续高产的目的。

1、底肥用有机肥作基肥营养全面,肥效长,同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如将磷肥与农家肥混合沤制作基肥效果更好。基肥的施用时期以秋施或早春施入较好。肥料用量每公顷应施有机肥30-50t,尿素150-220kg,过磷酸钙300-450kg,氯化钾75-105kg。氮、磷、钾比

例以1:0.6:0.6为宜。

2、种肥种肥的作用是供应糜子生长前期所需的养分,以氮素化肥为主,

(1)、种肥用量,硫酸铵以2.5公斤/亩为宜,尿素以1公斤/亩为宜,磷酸铵以1.5~2.5 公斤/亩为宜。

(2)、下种时随种亩施尿素2~3千克。

(3)、每亩用硫酸按5—8斤作种肥,随同种子撒在播种沟内,一般可增产二三成。

(4)、结合播种可用极少量的尿素或硝铵作种肥,一般以每公顷30kg以下为宜,以防烧种。

(5) 、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或尿素5公斤做口肥,

3、追肥追肥最佳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阶段,增产作用最为显著。糜子拔节后,由于营养器官

和生殖器官生长旺盛,植株吸收养分数量急剧增加,是整个生育期需肥量最多的时期。

(1)、追肥以纯氮5 公斤/亩左右为宜。

(2)、糜子第一次追肥宜早,应在分蘖至拔节期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15斤,或碳酸氢该30斤,(3)、第二次追肥在抽穗前,施用氮肥要少些,磷、钾肥要多些,也可以施入一些草木灰,以防止倒伏。这次追肥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穗大粒多。

(4)、瘦地或植株脱肥发黄的地块,抽穗后还要追施第三成肥。

(5)、拔节时每亩追素5-10公斤。

(6)、糜子第一次追肥,应在拔节时,每亩追施尿素5~7㎏,第二次追肥在抽穗前,施用氮肥要少些,磷、钾肥要多些,也可以施入一些草木灰,以防止倒伏。这次追肥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穗大粒多。

(7)、在拔节时每667m2追施尿素5~7kg。

(8)、结合第二次中耕适时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一般可增产15%左右,用量不宜过多,每亩追5公斤纯氮化肥为宜。

4、叶面肥

(1)、在糜子生长发育后期,叶面喷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是一种经济有效的追肥方法,可以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饱满。

(2)、缺磷的植株,在齐穗后还可用过磷酸钙进行根外追肥

(3)、糜子拔节、开花期,可用尿素250g+磷酸二氢钾150g+水25kg混合液叶面喷施一次,增产效果好。

(4)、在糜子抽穗期喷施0.3%~ 0.4% 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50~ 900 kg/hm 2, 可促进灌浆, 使籽粒大而饱满, 提高千粒重, 增产效果显著。

七、田间管理

1、糜子生育期间中耕一般2—3次,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和培土。

2、结合间苗、定苗中耕2次

3、糜子生育期间中耕一般不少于三次。第一次中耕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农谚说:“谷锄针针,糜锄点点。”就是说头锄宜早不宜晚。要结合间苗中耕5—6厘米,彻底清除杂草。经过10-15天后进行第2次中耕,深8—10厘米,锄净行株间的杂草及野糜子,并进行适当的培土,防止倒伏。第三次中耕要在抽穗前进行,这次中耕可根据用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并注意要适当浅锄,避免伤根。

4、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铲两遍,趟一遍。在糜子拔节期、孕穗期及时用人工拔除田间杂草,镇压应选在晴天下午进行,此时苗发软,受伤轻,不沾土。

5、在糜子幼苗2-5片叶子时有鸭蛋磙子压1-2次青苗,起到控上、促下的作用,培育壮根、壮苗。糜子生育期间铲3次趟1次,拔大草2-3次,防止草荒。

6、糜子生育期间中耕一般不少于三次。第一次中耕在幼苗3~4片叶时进行。头锄宜早不宜晚,要结合间苗中耕,深5~6厘米,彻底清除杂草。经过10~15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8~10厘米,锄净行株间的杂

草及野糜子,并进行适当的培土,防止倒伏。第三次中耕要在抽穗前进行,可根据田间杂草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并注意适当浅锄,避免伤根。糜子是比较耐旱的作物,但要获得良好的收成,还需适时进行灌溉。

7、糜子拔节期适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要锄透、锄细,一般深5厘米左右,并向根部培(拥)土。培土有利于糜子次生根和支持根的形成和生长,增强植株吸收水分、养分和抗倒伏的能力。

8、50% 阿特拉津可湿性粉剂, 60 g/667m 2;阿特拉津是旱地糜子田防除杂草的理想除草剂, 其对双、单子叶杂草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 其密度防效为77. 6%, 鲜重总防效为53. 1%, 对旱田糜子不产生药害, 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八、病虫害

(一)、病害

1、黍、稷(糜子)斑点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长圆或椭圆形,直径2—3mm,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上生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Phyllosticta sorghina Sacc.称高粱叶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引进新品种时,注意把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结合起来,筛选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抗病新品种。(2)适期播种,不宜过早。(3)发病重的地区于发病初期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

2、糜子红叶病全株发病。少数早期死亡或抽不肯钻。紫秆类型感病后叶片呈现深紫色,有的节间缩短。植株变矮。黄秆类型感病后叶片和花序呈现一种不正常的黄色。病株节间也有缩短现象。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消灭传播病毒的昆虫、清除地边杂草和红叶病侵染病毒的来源。

3、糜子花叶毒病发病叶片呈现扩展或局限为黄绿色花。叶或斑驳花叶。病株常黄化并矮小。苗期发病全株枯死或执穗不实。后期在部分或个别叶片上发病,全株就粒。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和适宜的播种期,以及消灭传播昆虫等。

4、散黑穗病(糜子散黑穗病)。此病主要由种子传染,病株上部叶片短小,宜立向上。穗部呈细长苞,由白色膜包住,膨大成瘤状物,然后伸出叶鞘。起初为白色或稍带红色的病瘤。外膜破裂后黑色抱子散出,剩余部分裂成丝状。此病主要由种子传染,黑粉附在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在种子发芽后又侵入寄主。第二年在种子发芽后又侵入寄主。防治方法是:轮做换茬和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抗病品种和采用药剂拌种。用300倍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用50%托布津500倍液浸种也有良好效果。散黑穗病又称糜子黑穗病。

5、糜子丝黑穗病(乌米)侵害穗部,产生乌米。病株稍矮,出穗较晚,并长期保持绿色,多自各节生出侧枝。乌米最初包有灰白色薄膜,不久即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最后呈乱丝状。

[处方]

①用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覆盖后闷2小时。

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05—0.1%拌种。

③用20%萎锈灵乳油1000毫升,稀释20倍液拌200公斤种子,堆闷4小时后播种。

(二)、虫害

1、糜子吸浆虫学名: Stenodiplosis panici Plotnikov属双翅目,瘿蚊科。别名黍蚊、黍吸浆虫。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宁夏、河南等地糜子种植区。寄主:糜子、稗草。为害特点:幼虫蛀食花器,造成子房不能正常授粉或发育,形成空壳秕粒,受害穗颖呈灰白色失水风干状,籽粒的内颖、外颖褪色

变白。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2.5mm。体暗红色。复眼黑色,触角14节灰黑色,翅浅灰色半透明,被密毛,缘毛长且密,翅脉3条。胸部背面黑色,侧片桔红色。足细长。腹部背面黑色,腹面桔红色。卵长卵形,白色半透明。幼虫蛆形,桔红色,头很小,体表光滑,中胸没有剑骨片。蛹长2mm,桔红色,后色变深。生活习性:年生3-4代,以者熟幼虫在糜子或稗子壳内结茧越冬,越冬期长达9一10个月,直到翌年7月化蛹,蛹期3-4天,7月底羽化,8月中旬进入盛期,交配后雌虫把卵产在糜子苗上,产卵量10一60多粒,成虫寿命3-5天,8月底9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交配、产卵,孵化的幼虫为害复种的糜子,幼虫期8-11天,9月中旬出现第三代,幼虫老熟时,于9月中下旬在糜子壳内结茧越冬。完成一代需20多天。成虫不活泼可短距离飞行。靠带虫的秕糜、稗粒混在种子或糜草中传播。防治方法:(1)选用早熟、抽穗整齐的品种,适当早播。(2)播种前进行泥水选种,汰除混入种子中的虫粒。(3)合理轮作倒茬,避免重茬。(4)在成虫羽化产卵期喷撤2.5%敌百虫粉,每667m2 1.5kg。(5)发生重的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

2、蓟马成虫体长1.5毫米,黑色;若虫由黄色到红色,都在心叶及嫩德中为害。在抽穗始期和抽穗期各喷一次6%六六六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粟茎跳脚又名麦跳卿、土跳蚤。成虫为害叶表组织,把叶片咬成不规则的纵纹。幼虫为害心叶造成枯心,也咬食嫩穗。防治方法是,春播时每亩施人6%六六六粉3斤、兼治多种地下害虫,在成虫产卵盛期前,每亩喷0.5%六六六粉3—5斤:或用 6%六六六gi斤兑干细土 40—50斤制成毒土。每亩撒毒土10—15斤于幼苗基部,然后浅锄,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可用40% 的甲基异柳磷乳剂0.2 kg, 对水5 kg, 拌种100 kg 防治, 也可结合播种施甲基异柳磷或“3911”颗粒剂30 kg/hm 2 进行土壤消毒; 钻心虫危害严重的地块, 在糜子出苗达到60% 时即可喷施甲基异柳磷粉剂22.5~ 30.0 kg/hm 2 进行第1 次防虫, 以后每隔10 d 喷1 次, 一般喷药2~ 3 次即可。

九、收获

1、糜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一般在穗基部籽粒用指甲可以划破时收获为宜。糜子宜趁湿进行脱粒,过分干燥,外颖壳难以去除。

2、糜子开花授粉后 20~28天,体积和鲜重达最大值,鲜重达最大值后1~3天,干重也达最大值,之后略有下降。

3、脱粒贮藏糜子子粒的成熟期很不一致。当穗上部子粒已饱满成熟,部分子粒已经脱落,中部子粒才进入蜡熟期,而下部子粒还是绿色,正在消浆。糜子的主穗与分第。一穗顶部与基部成熟时期也拉得很长一深槽过度成熟,穗茎易折断,受冻或遇大风易落粒。但收获过早产往往增加秋粒的比例,降低粒重。所以选择糜子适宜收获期十分重要。一般当大田中大部分穗子的粒子已经坚硬,种皮的青色消失并观光泽,颖壳黄白色,但茎秆还是绿色,叶片稍具浅绿色,这时收获比较适宜。

4、8月下旬到9月上旬糜子稃皮变黄,籽粒变硬,立即收割,割倒在田间晾晒后1周再脱粒,单收、单脱粒。

※糜子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重要作物,多为一年一熟制,少部分在小麦后复播糜黍,也有采用间作套种的。当前糜子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认为糜子是低产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压缩,管理粗放,单产不高;有的缺乏合理轮作倒茬制度,忽视培肥地力,病虫害比较严重。而且品种单一,混杂退化,适应性差,影响产量,缺苗断垄现象也比较普遍,有些地方缺苗在20—30%,加以后期水、肥供应不足,不实小穗率达10—20%。这就限制了糜子产量的迅速提离。为了发展糜子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除重视轮作倒茬、培肥地力、选用优良品种外,在栽培技术上还要因地制宜,抓好以下各项措施。

※糜子是禾谷类作物中耗水最低,抗旱能力最强,用水最经济的作物。生产1克干物质只需消耗225.12克水,而谷子为303.09克,玉米为337.62,高粱为276.39克。以糜子蒸腾系数100计算,谷子为107、高粱为114、玉米131、小麦为209、莜麦为218。糜子是耐瘠作物,各级组织每生产100千克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1.8~2.1千克,磷0.8~1.0千克,钾1.2~1.8千克,明显低于其他禾本科作物和一些油料作物。糜子能吸收土壤深层及其他作物难以吸收的养分,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高,在瘠薄地上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一、选种原则 1、针对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的品种, 2、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 3、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要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品种, 二、品种选择 1、龙黍18号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12号*龙黍5号)杂交育成。植株高中等,一般为145厘米左右,穗长38厘米,分枝穗型,籽粒大小中等,千粒重5.8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30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1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9号*龙黍5号)*(龙黍10号*苏联靡子)复合杂交育成。1984年经省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0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0厘米,分枝侧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5.6克左右,千粒重6.4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3号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1989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5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4厘米,分枝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7.0克左右,千粒重6.8克,黑褐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活该成熟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5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为中晚熟类型。适宜在我省的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粘丰7号 “粘丰7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技术人工创造杂种材料。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粘丰7号”属黄糜子类型,植株绿色(成熟时黄色),平均株高170cm,穗长35.6cm,穗柄中长,侧穗单粒,粒为黄色,大粒,千粒重7.0g以上,出米率75%,生育日数115天,抗旱、抗倒伏、抗落粒、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可一次收割。1988~1990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8kg/hm2,比对照品种“年丰5号”增产38.1%。 1991~1992年区域试验10点次均表现不同程度较对照品种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683.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2%。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5.6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第一章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植物。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比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第一节优质水稻应具备的特征 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优质水稻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营养丰富、卫生达标等四个特征。稻米品质是由遗传因子、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及加工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内在品质主要是遗传因子决定,同时受气候生态、土壤生态及栽培管理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的品质存在着不同的环境表达,因此,应建立和完善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提高稻农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目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高产的因素

一、气候条件水稻是喜温和感光作物,生长期要求适温、光足,而我市常出现两头低温,中间光照不足,又有高温热害,有的年份寒露风来得早,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即3月下旬至4四月上旬早稻育秧期间有倒春寒,水稻播种后易引起烂种、死苗;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些年份梅雨期雨水天气多,光照不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影响中稻扬花灌浆,9月上中旬的寒露风又影响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 二、栽培技术有的地方和部分农民,种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而没有采取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施肥结构不合理、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力,水肥管理不当,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质高产特性,造成单产不高,效益不佳。 三、品种多滥杂全市目前主推品种不明显,早、中、晚稻种植品种多达60多个,该稻谷品质一致性差异较大,很难生产优质稻米。 第三节水稻优质高产的水肥条件和土壤条件 一、水稻优质高产的需肥规律和施肥的基本方法 1. 优质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 据测定水稻每生产500㎏稻谷的需肥量是需要氮素 8.5—12.5㎏,需要五氧化二磷4—6㎏,需要氧化钾 11—16㎏。而在不同的时期需肥量是不相同的,一般的水稻品种在拨节期以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全生育期需肥量的 50%以上;拨节至孕穗期间

郁金香实用栽培技术

《天津农林科技》2007年4月第2期(总第196期) !!!!!!!!!!!!!!!!!!!!!!!!!!!!!!!!!!!!!!!!!"!!!!!!!!!" !!!!!!!!!!!!!!!!!!!!!!!!!!!!!!!!!!!!!!!!!" !!!!!!!!!" 文章编号:1002-0659(2007)02-0017-03 郁金香实用栽培技术 张 姿1,孟庆霞2,高晓明3,赵习姮1 (1.天津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天津 300072; 2.天津市农广校,天津300061;3.天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天津 300201) 摘要:本文从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方法、切花采收和贮藏方法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五方面,介绍了郁金香的实用栽培技术,以期能为郁金香种植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并推动我国郁金香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郁金香;繁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82.2+63 文献标识码:B 农技推广 收稿日期:2007-02-26 主要作者简介:张姿(1979-),女,200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02~2005年在天津市蔬菜技术推广站工作,现在天津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助理农艺师。 1郁金香以其独特的姿态和艳丽的色彩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喜爱,被誉为“花中皇后”,是当今风行全球的一代名花。我国栽培郁金香历史较短,栽培品种和栽培管理方法与荷兰等花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新品种培育和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应用在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缺一不可。目前,我国郁金香的品种选育工作已经迅猛发展,但生产经营还比较粗放,栽培技术也比较落后,即便有好品种也难以培育出符合国际市场标准的高质量产品。因此,研究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科学配套栽培技术,加强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我国郁金香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郁金香的生物学特性、繁殖和栽培方法、切花采收和贮藏方法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以期能为郁金香种植者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1生物学特性 1.1 植物学性状 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L.),百合科,郁金香属,多年生草本。鳞茎扁圆锥形,具棕褐色皮膜。叶3~5枚,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常为绿色。花单生茎顶,大型直立,杯状,花色有白、黄、橙、红、紫及复色。蒴果,每个蒴果内有200~300粒种子,种子扁平。 1.2 生物学习性 郁金香原产于伊朗、土耳其山区等高山地带。直径3cm以上的小鳞茎秋季播种后,完成根系发育,冬季被迫休眠。翌春(温度>5℃)茎叶开始生长,3~5月开花。夏季,新子球形成并完成花芽分化后,进入休眠期。萌发期适温为9~13℃,生长和开花期适温为15~20℃,新子球形成期适温为20℃左右,花芽分化期适温为20~30℃。郁金香属日中性植物,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喜光,不耐旱也不耐湿。 2繁殖方法 2.1 播种繁殖法 郁金香杂交育种时多采用种子繁殖。种子要用9℃以下的低温处理7~9周以打破休眠,否则播种后不出芽。一般采用露地秋播法,3~5年后才能开花。 2.2分球繁殖法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主要繁殖方法是子球繁 殖法。郁金香种球寿命为1年,在当年开花并分生子球后干枯消失,通常可产生2~6个子球。直径不足3cm的子球,需继续培养1~2年后方可开花。子球具有休眠习性,种植前需经9℃以下冷藏处理,并要经过严格的种球消毒(将种球浸入百菌清600倍液中20~30min,或者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min)。秋天种植,通常以当地气温降至5℃前一个月种植为佳。 17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韩光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韩光 发表时间:2018-01-31T14:01:45.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作者:韩光 [导读] 黑龙江省鹤岗市种子管理处 154100 一、整地,施足基肥 在插秧前10天左右耕地,深15~10cm为宜。耕耙必须做到松、平、软,为水稻根系生长创造一个水、肥、气、热的良好环境。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掺入适量的硫酸铵,每亩应施65kg,缺磷的田还应加施过磷酸钙20kg左右。充分拌匀后结合耕晒翻入。耕后要细耙,达到田面平稳,水层一致。 二、种子 1、晒种 做好晒种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种皮的透性,进而氧气与水分就很容易进入到种子内,一方面可加快种子新陈代谢,提高种子活力,另一方面还可确保种子干燥均匀,以便在浸种过程中使吸水程度保持一致,进而可利于出芽整齐,还能够提高发芽率。 2、选种 开始浸种工作前,首先应进行选种工作,期间将种子中的秕粒小粒全部去除,留下籽粒饱满的种子。选种工作有几种不同的工作方法,如风选、筛选,或是溶液选种等。 2 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3 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操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三、播种期 为确保水稻能够正常生长发育,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播种,对于直播水稻而言,应确保不违农时,做到适时播种。黑龙江省的水稻品种普遍具有较好的抗寒性,因此通常情况下可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开始进行播种工作。对于水直播而言,适宜的播种期应在5月10日~5月20日这段期间,对于旱直播而言,适宜的播种期应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这段期间。 四、秧田管理 1、播种至出苗。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一般底水未浇透,或置床渗水,出苗前芽干现象经常出现,此期水分是重点,苗出齐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2、出到1.5叶期,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的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苗枯或烧苗。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用立枯一次净或特效抗枯灵药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方法为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施40平方米秧苗面积。如果播种后未进行药剂封闭除草,一叶一心期是使用敌稗草的最佳时期,用20%敌稗乳油对水40倍于晴天无露水时喷雾,用药量每667平方米1公斤,施药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半天内不要浇水,以提高药效。 3、1.5叶至3叶期。1.5~2.5叶(离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发生期,也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水分最不敏感,对低温抗性强。床土水分应控制在一般旱田状态,保持床面干燥只有床土干裂时才能浇水,以此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徒长。在育苗期应浇酸化水1~2次降低床土pH值,方法是每50公斤水中加入50毫升浓硫酸(约为1000倍)。在两叶一心期要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克对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 4、3叶至插秧。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放下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不盖棚裙。在插秧前3~4天追一次“送嫁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铵50~60克,对水100倍,然后用清水洗一次。为了预防潜叶蝇在插秧前用40%乐果乳液对水800倍在无露水时进行喷雾。插前用人工拔一遍大草。 五、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等。①稻瘟病:孕穗破口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d喷药预防苗瘟。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初期和齐穗期。药剂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125~1500g/hm2,或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1.5 L/hm2,对水750喷雾。三环哇属预防性杀菌剂,应在发病前用药。②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孽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期至始穗期防治最好。药剂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2250一3000ml/hm2,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1500 g/hm2。对水750~1125 kg/hm2粗喷雾。③稻曲病:防治适期掌握在破口前5~7d,可用15.5%保穗宁可湿性粉剂1500~1800g/hm2,或5%井冈霉素水剂4500~6 000m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④水稻白叶枯病:秧田在秧苗3叶期及拔秧前3~5d用药;大田在水稻分孽期及孕穗期的初发阶段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20%龙克菌胶悬剂1500~1 800岁hm2,或2%宁南霉素水剂3 750ml/hm2耐,对水750kg/hm喷雾。⑤水稻条纹叶枯病:该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防治应在灰飞虱迁人秧田和卵孵高峰期用药。药剂可用10%大功臣(毗虫琳)可湿性粉剂600~900g/hm或20%麦雨道(毗虫琳)可溶性液剂112.5~187.5ml/hm2喷雾防治。 2、虫害防治。水稻主要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象甲、稻苞虫等。①二化螟:在分粟期孵化高峰后5~7d,在破口孕穗期,进行药剂防治。②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期可使用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750-900kg/hm2;③稻飞虱:防治时期以成虫迁入期和卵孵高峰期为宜。④稻象甲:防治适期在成虫盛发高峰期和幼虫卵孵化高峰期至入土初期。药剂可选用加%三哇磷乳油1 500 ml/hm2 ⑤稻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秧地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近水源、肥沃的稻田,按常规育秧的做法,耙烂耙平,增施秧田基肥,早施腐熟有机质肥料,培肥秧田。 2、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顷留种70公斤 3、种子处理 3.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3.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3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

接催芽播种。 4、播种 4.1播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具体时间在4月10―20日。 4.2播量。盘育苗的每盘播干种子100―110克,也就是播芽种120―125(2.4―2.5两)克。每100平方厘米播250粒左右种子,也就是4平方厘米播10粒种子。 4.3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播种要均匀一致,不均匀的可用鸡毛扫种子达到均匀状态。播后用塑料包裹的木板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4.4封闭灭草。一是用1.15%丁.扑粉剂(苗床除草剂)250克(一袋),混细土3―5公斤,撒施20平方米苗床,进行封闭灭草。为了撒施均匀,先撒施70%,再用30%找匀。二是用40%丁.扑乳油(床净丰)用量为40―50毫升/100平方米(一支20毫升喷40―50平方米),对水50公斤,覆土后喷雾。 5、田间管理 5.1水层管理。在水的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孽、适时晒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蜡黄断水”的原则,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晒田时一定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当全田总茎蘖达到17万时就要开始晒田控制。如生长旺、叶色深、有徒长现象,

钩藤种植实用技术汇总

钩藤种植实用技术 钩藤图片: 一、植物种类【药名】:钩藤,【别名】:金钩藤、吊藤、钩藤钩子、钓钩藤、莺爪风、嫩钩钩、挂钩藤、钩丁、倒挂金钩、钩耳、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剌;【植物拉丁名学名】: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 Jacks.,【中药拉丁名学名】:Ramulus Uncariae CumUncis。为植物界,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菊亚纲(Asteridae),茜草目(Rubiales),茜草科(family Rubiaceae),金鸡纳亚科(Subfam. Cinchonoi deae Raf.),钩藤属(Uncaria),钩藤种。属常绿藤本植物,攀援状灌木。 钩藤性状特征:①带单钩、双钩的茎枝小段;②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③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具细纵纹,光滑无毛;④钩略扁或稍圆,先端

细尖,基部稍圆而扁宽阔;⑤钩基部的枝上可见叶柄脱落后的窝点状痕迹和环状托叶痕;⑥质轻而坚韧,断面皮部纤维性,髓部黄白色,疏松似海绵,或萎缩成空洞;⑦无臭,味淡。 二、生长习性生境: 野生钩藤常生长于300-2000海拔的米山坡林中,喜生于常绿阔叶林下及灌丛中;山坡常绿阔叶林、河谷常绿阔叶林、山坡疏林、山坡林的林下及山谷、溪边、湿润地等均有分布。喜温暖、湿润,在日照强度相对较弱的环境下生长良好。 三、地理分布主产广西、广东、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四川、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西藏及台湾等省区亦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孟加拉国、不丹、缅甸、尼泊尔、越南北部及老挝。在环江县全境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下及灌丛中发现有较多分布。 四、功用与价值钩藤的用药部位主要为带钩的茎枝,秋冬进行采收,晒干,或置锅内蒸后再晒干备用。钩藤具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等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悸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尤其对小儿惊风具有独特疗效,是中医儿科要药。此外,国外已经将钩藤提取物开发成抗癌药物。 五、市场需求及价格 钩藤是中医临床配方必不可少的中药饮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钩藤成为重要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原料药物,用量较大。我国是钩藤的富产国,钩藤为重要的出口药材,同时又是国内制药的主要原料,如:贵州益佰药业“天麻头风灵胶囊”、贵州神奇制药有限公司“天麻钩藤颗粒”及贵州百花药业“百花杜仲降压片”等。目前,以钩藤为原料加工的,用于辅助治疗高血压的“金钩茶”在市场上热销,又进一步增加了钩藤的市场需求和推动了其价格的上涨。 根据调查,目前国际市场钩藤(钩)需求量约为10万吨,缺口6万吨,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不断上涨,产地钩藤商品价格(鲜带钩茎枝)由2002年的2元/公斤,上涨到2014年的12元/公斤。目前我县的钩藤生品(鲜带钩茎枝)市场收购价为每公斤6元以上。 六、钩藤生态种植技术 (一)钩藤适宜种植区域环境

如何栽培北方糜子

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 糜子也称为稞、黍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后北方称为黄米。糜子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生育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灾后补救作物,更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是贫瘠土地上的稳产和抗灾作物。由于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因此是北方冬季腊八粥、黏豆包、年糕和切糕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糜子的需求量已逐渐增大,下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简要介绍糜子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 选用优质高产良种 糜子的优质高产品种很多,目前可以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有黄糜九58、九黍1号、龙黍23号、达旗黄秆大白黍、黏丰7号、内糜5号、公黍1号等。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包括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糜子品种退化极为严重,因此要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选出饱满、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备播。糜子有后熟作用,收获后四十天发芽率仅为84%,8个月后其后熟期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播前要晒种,以促进后熟,这样有利于苗齐苗壮。糜子黑穗病、褐斑病发生率较高,可以用0.3%拌种霜拌种预防。防治地下害虫可以用50%辛硫磷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 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过早种子易烂和受霜冻为害,即使能出苗也由于幼苗抗寒能力较弱,生长缓慢而容易受杂草为害和病害威胁。当土层5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0~12℃时为适宜播种期,即在5月上中旬。糜子播种量一般为每公顷15~22千克。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灌溉条件来确定保苗数。要在苗齐苗壮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多,子实饱满。晚熟品种每公顷应保苗60万株,早熟品种保苗75万株,麦茬的极早熟糜子品种密度要更高,应保苗100万株左右。 4. 播种方法与播种深度 播种方法分为条播、穴播、撒播,以条播和穴播为最好。因糜子种子小,播种深度要严格掌握,播种过深,出苗时间拉长,养分消耗多,苗弱容易感染病害;播种过浅,特别是在墒情较差的情况下,种子容易落干、不出苗或出苗不齐:因此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5. 田间管理 5.1间苗、定苗、压青苗。糜子幼苗长到2厘米高时,即可结合破板松土,进行间苗。幼苗长到3厘米高时,必须除草定苗。如果苗高超过3厘米,间苗时间推迟1周,减产可达10%以上,因此糜子的及早间苗千万不可以忽视。定苗时要根据需要留足苗量。当糜子1叶1心仰脸时,开始间苗,间苗后用石磙子压1次青苗或人工踩1遍,可以起到促下控上发根蹲苗的作用。 5.2中耕除草和培土。因糜子苗期生长缓慢,容易杂草丛生,幼苗容易受杂草隐蔽、压盖,所以在幼苗出齐刚现行时就应开始进行第一次中耕,间苗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松土,拔节前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中耕要求头遍浅,二遍深,三遍稍浅不伤根。 5.3及时追肥浇水。糜子虽然抗旱但在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发生干旱时,还应适时灌水。

现代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序、前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 那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兴农是关键。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致富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技术发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为技术复杂,又缺少管理人才和资金的投入等因素,致使许多农民朋友未能很好地掌握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针对这种现状,多名专家精心编写了这套系列图书,为农民朋友们提供科学、先进、全面、实用、简易的致富新技术,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本系列图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着重介绍了种植、养殖、职业技能中的主要管理环节、关键性技术和经验方法。本系列图书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要,全面、系统、分类阐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天柱2013年11月 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贯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系列图书,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科技兴农再做贡献。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系列图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高级顾问祁荣祥将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资深畜牧专家曹兵海,农业部课题专家组首席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张海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牟志美,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团中央青农部农业专家张浩等有关领导、专家的热忱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在本系列图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一些专家的文献资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谨致深深的歉意。敬请原作者见到本书后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tengfeiwenhua@https://www.360docs.net/doc/06774180.html,),以便我们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指正! 编者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水稻的分类 从水稻的分类来看, 我国种植的水稻都属于亚洲栽培稻。亚洲 栽培稻又可以分成两个亚种: 籼亚种和粳亚种, 即我们通常十分熟 悉的籼稻和粳稻。 我国南方稻区水热条件优良, 无霜期一般较长, 有些地区甚至常年 无霜, 四季都可以种稻。这些地方种植的水稻, 可以按生长季节的不同 划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北方稻区的栽培类型多为早粳或早熟中粳型。 另外, 同一品种的水稻也可以按栽培方式分为水稻和陆稻; 或 者按照水稻淀粉含量的多少分为黏稻(非糯稻) 和糯稻; 或者按照 水稻生育期的长短划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一、籼稻与粳稻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实用无土栽培技术(低成本)

导言 近年来,无土栽培技术在各地逐渐发展起来,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能避免土传病虫害等连作障碍,同时还具有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省肥、省水、省工以及可以在一切不适于一般农业生产的地方进行作物生产的特点,同时无土栽培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使妇女和老年人也能从事这种生产活动。目前发达国家温室作物生产70%以上都是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 但是传统的无土栽培也存在一次性投资大,运转成本高,而且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难度较大等缺点,因此这些系统在我国一直难以大面积推广。 由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成功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来灌溉作物的一种栽培技术。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具有节肥、节水、省工、高产、优质,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并且操作简单,系统排出液无污染,产品品质好。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立足于有机种植和农业的良性生态循环,与传统的营养液无土栽培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化学营养液的传统观念。它采用有机固态肥取代化学营养液,在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中只需灌溉清水。 第二,大大拓宽了栽培基质的取材范围。采用可就地取材的廉价农作物秸杆、玉米芯、废菇渣等农产废弃物全面取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并可连续使用3-4年。 第三,显着降低了无土栽培的成本。一次性投资较最简单的营养液槽降低45%,肥料成本降低53%,基质成本降低60%。 第四,增产效果明显。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番茄年亩产量超过两万公斤,最高产量达到22187.78公斤,达到目前国内的最高产量水平。 第五,有效提高产品品质。将有机农业成功的导入无土栽培,符合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施肥标准,能明显改善产品的营养和风味品质,尤其是能够有效降低产品硝酸盐的含量。 第六,大大降低了操作管理的难度。在“简单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无土栽培肥水管理的“标准化”,使无土栽培技术由深不可测变得简单易学,实现了管理的“傻瓜化”。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适宜种植多种作物。各种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鲜切花等都可以采用此项技术。 1 茄果类 茄果类有番茄、樱桃番茄、茄子、辣椒、普通甜椒、彩色甜椒、人参果等。

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绿色水稻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分为AA级和A级。本方案以A级标准生产,生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并按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证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水稻。 1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适宜,品质优良,抗逆性强的品种,经国审或贵州审定,达到水稻二级或以上良种标准,发芽率95%以上,纯度98%以上。 2培育壮秧 2.1种子处理:备种、晒种、选种,消毒催芽。 2.2育秧。 2.2.1育秧方式采用旱育秧技术。 2.2.2苗床地及床土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通透性良好的菜园地,床土地用无污染的肥沃土壤。 2.2.3拌种:用旱育保姆1kg拌种子3kg,使每粒种都用旱育保姆包住为止。

2.2.4播种: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用旱育保姆包衣种100g。 2.2.5覆土及盖膜:播种后床面要求平整,浇透水后覆土0.5-1cm。覆盖塑料薄膜。 2.3秧田管理 2.3.1温度管理播种后密闭保温,秧苗立针见绿后及时撤掉地膜,一叶一心期开始小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5-28℃;二叶一心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温度控制在20℃左右,插秧前5-7天进行全面通风炼苗。 2.3.2水肥管理:出苗前达保温不缺水程度,出苗后如发现早晨叶尖不吐水珠,及时浇透水;追肥:秧苗1.5叶期和移栽前,用氨基酸复合肥每100m2苗床用量50ml兑水500倍液各喷施一次。 2.3.3防病:将多抗素原液稀释500倍后,于1.5叶期,每平方米苗床喷洒2.5kg防立枯病。 3移栽及本田管理 3.1插秧 3.1.1适时插秧:一般5月20日左右,中苗30-35天秧龄,叶龄3.4-4叶、根数9-11条;大苗40-45天秧苗?g,叶龄 4.5-5叶、根数15-16条。 3.1.2合理稀植:根据土壤肥力,插秧规格以行距30cm,窝距20-26cm为宜,每窝3-4株,亩栽10000窝左右。 3.1.3插秧质量:要求耙地拉平泥浆沉淀后,土壤松软时

黍的种植方法

黍的种植方法 黍存在的历史已经非常的久远了,它与稻、稷、麦、菽在古代被称为五谷,而黍也被人称作黄米,它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糕点,它的抗旱能力极强,比小麦和高粱的生命力还要顽强,但是现在我们主要是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黍在我国的产量也是非常的少,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珍稀的品种了。那么今天亲农网就来告诉大家怎么种植黍吧。 1、选用良种 经过这么久的发展,黍也有了非常多的品种,只不过种植的人比较少,所以现在的价格也是比较昂贵,那么我们种植黍肯定是为了能够赚钱,那么就必须具备高产和高质量的特点,而我国大部分的黍种都来自北方,所以抗旱能力以及抗病害的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可以选择九黍一号、龙黍二十三号、公黍一号等等,这些品种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非常不错的。

2、选地整地 由于黍的抗性比较强,所以对土壤的要求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如果想要高产,那么最好是选择土壤肥沃的沙质土地,在种植前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整好地,这样还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晒土。整地的时候要求土地平整并且土块较细,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储水和植株的生长。

3、适时播种 黍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植物,可以说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因为它不仅抗旱能力强,而且抗寒能力也不弱,当然如果想要产量和质量都能达到一个高度,那么播种的时间最好是每年春季的五月份和每年秋季的八月底到九月初,这段时间的温度基本上是十五到二十五度左右,期间雨水和光照都比较充足,最适合黍的生长。

4、播种育苗 黍播种的方式有三种,如果你比较懒,只是为了土地不被荒废,那么就可以采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地中将种子均匀的撒下去然后用耙子将种子压入土地,最后可以盖上一层薄膜或者是枯草、草木灰都可以。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进行条播,这样既能保证田间黍的合理密度以及黍的产量,同时也方便后期的一个田间管理。第三种就是穴播,我们需要按照每行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每株间隔二十五到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播种,这种方式就属于精耕细作了。

糜子

一、糜子的生产与分布 1、糜子种子形状有球形、长圆形、卵圆形3种。粒色有黄、红、白、褐、灰和复色等,米色有深黄、浅黄等色。 2、(1)糜子育期在春播区一般110天左右,夏播复种区63~70天左右,最短的50多天。 (2)糜子抗旱性特别突出,具有耗水量低、抗旱能力强、保护水土流失等作用,据研究,糜子蒸腾系数低于谷子、高粱、玉米等谷类作物,是禾谷类作物中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作物,所以糜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和生产优势,还在当地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3)糜子蛋白质含量12%左右,最高可达14%以上,糜子籽粒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均较高,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其中蛋氨酸含量几乎是它们的两倍,且除赖氨酸以外的其它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和人体蛋白的构成比非常相似,易于人体吸收,可以作为人体营养的补充食物;淀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种为67.6%,粳性品种为72.5%;脂肪含量3.6%;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丰富,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硒。许多资料说明硒与大骨节病、克山病、癌及长寿都有其独特而微妙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活化人体免疫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镁、磷及铁、锌、铜等矿物质元素。糜子经过加工,可制成老人、儿童和病患者的营养食品。 糜子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尤其适宜于肺虚咳嗽、呃逆烦渴、脾胃虚弱、泄泻、胃痛、烫伤等患者。 3、(1)其中栽培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乌克兰和中国,印度、伊朗、蒙古等一些国家也有栽培。 (2)我国20世纪50年代糜子栽培面积约200万hm2,自70年代开始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于糜子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减少。目前,全国糜子种植面积约100万hm2,与50代相比,种植面积减少近一半。全国糜子面积下降最多的是内蒙古和陕西,其他省区也有下降,但缺乏统计数字。我国糜子种植面积年度之间变化也很大,灾年高于丰年,特别是干旱年份,在其它作物无法入种的情况下,只有大量种植糜子。 (3)我国糜子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地区,即河北,宁夏,甘肃,山西,陕西,内蒙,黑龙江等。这些地区土壤瘠薄、土地广阔,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糜子是这些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糜子有粳糯之分。我国包头、东胜、榆林、延安一线(东经110°)以东地区,主要栽培糯性糜子,越向东延粳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少,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几乎不种粳性糜子;该线以西地区,主要栽培粳性糜子,越向西延伸糯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少,在青海、新疆,几乎不种糯性糜子。 二、糜子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1、(1)温度:糜子是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种子萌发最适温度20~30℃,糜子具有较强的抗热性。(2)水分:糜子是禾谷类作物中最抗旱的作物之一,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吸水占种子重量25%时即可发芽,因此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糜子能正常发芽和出苗。(3)光照:糜子是喜光的短日照作物。12~14小时光照有利于糜子生长发育。短日照可以促进糜子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反之则延迟成熟。 2、(4)养分:糜子各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的差异较大,从出苗至分蘖需要养分较少,不足全生育期的10%;从分蘖至开花,是糜子需肥最多的时期;从开花至籽粒成熟,还需吸收氮总量的1/3,磷总量的1/2。(5)土壤:糜子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除低湿易涝和强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水稻品质与保优栽培 水稻品质受品种特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影响,只有良种、良法配套才能实现优质高产。下面就水稻品质与其保优栽培分述如下: 一、选择最佳自然生态条件下种植 ①气候生态条件:优质水稻最佳的开花期为25-30℃,小于23℃或高于35℃不利,灌浆结实期为21-25℃,以日温26℃,夜温20℃,日平均温度24℃最适宜。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稻米垩白米率,垩白大小与成熟期温度高低呈显著正相关;温度过低(≤20℃)垩白大小又趋增大。根据这一条件,结合我市气象资料,我市优质稻最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应安排在8月下旬至9月15日最为适宜。为此我市优质米生产应以双晚、单晚生产为高档优质米,中稻为中高档优质米,早稻只能生产中质米和一般大米。 ②土壤生态条件:生产优质米地区的选择应远离城市郊区,土壤、水源不受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2.5%以上,偏酸,营养元素丰富,氮、磷、钾含量中等偏上,有一定含量的微量元素。 二、合理选用优质品种 目前我市示范推广的主要优质品种有: ①双季晚稻和单晚:籼稻为“培两优288、协优64、金优207、金优284、丰源优272、T优207、中优448、荆楚优148、新优188、丰优9号、农丰优909、农丰优299”等。粳稻为“宁粳2号、宁粳3号、镇稻6号、皖稻90、当育粳2号、武运粳7号、安选晚1号、扬粳4227”等。 ②中稻:以籼稻为主,主推“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两优6326(皖稻119)、两优培九、两优华六、天协6号、两优1号、丰两优6号、4号、广两优66、新强8号、两优0293”等。 ③早稻:主推“早籼14、香两优68、嘉育948、协优9279、中鉴100、舟优903、皖稻47”等。 在选定好某一优质品种后,必须做到一村一品,便于保纯、保质、创名牌产品,单独收购、贮藏、加工,促进销售。 三、培育带蘖壮秧,促早发栽培 壮秧是高产的基础。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做秧田,施足基肥,整平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