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基家族

梁培基家族
梁培基家族

广东望族

梁培基家族

梁培基 (1875-1947年) 字慎余,顺德大都人。民国时间广东著名民族工商家,将奎宁掺合中药制成“梁培基发冷丸”,开创西药中制先河;创办光华医学校和光华医院,开发从化温泉疗养院;支持革命,兴办制药厂、卷烟厂、广州二沙岛珠江颐养园实业救国。

四十个子女(部分)

梁蔼怡(已故):梁培基长女,“文革”前任荔湾区副区长,曾令居住条件恶劣的金花街成为“卫生模范”,离世后捐献遗体。

梁尚博(已故):梁培基四子,著名内科专家,著有《张仲景伤寒论新编》。

梁尚恒(已故):梁培基五子,内科医生。

梁尚农(已故):梁培基六子,留学德国,为著名外科专家。曾任广州市抗美援朝手术队队长,后任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当选过全国人民代表,

受华国锋、邓小平等接见。

梁庄仪(已故):梁培基八女,解放后任广州音专校长,临终将钢琴和遗产全部捐给音协,并捐出眼球;

梁杏儿(已故):梁培基九女,乡村教师。

梁尚为:梁培基十一子,子承父业成为实业家。

梁尚任:梁培基十三子,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后为华南企业公司董事。

梁尚立(已故):梁培基第十五子,在“文革”后,曾任广州市副市长,成功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酒店、两个发电厂、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等建设都有重要贡献。

梁碧儿(已故):梁培基十七女,国内著名内科医生,离世后存款捐出建造梁碧儿农村产院,被当地人称为“神医”。

梁杰(已故):梁培基十八女,先后任职广州市委组织部、北京中央建筑工程部、中学党委书记等;

梁雪仪:梁培基十九女,东纵队女战士。

梁颖儿(已故):梁培基二十三女,东纵队女战士。

梁尚桐(已故):梁培基二十五子,革命烈士,病死狱中。

梁尚毅(已故):梁培基二十七子,高级工程师。

梁尚朴(已故):梁培基三十四子,高级工程师。

为父实业救国魂四十子女肝胆志

他是一名医生,首创“发冷丸”,治愈了千万疟疾病患;他首创中国西医学校,只为中国人挽回医权,培养能在中国行医的华医,创建光华医院;他是一名实业家,看不惯各种洋货来华圈钱而建“富强”、“民众”等实业振兴民族工业;他不是革命家,却支持孙中山革命,家里藏匿枪支,他的物业则都成了中共据点;他们是名门之后,却无一人奢侈度日;他们跟随父亲忠于国家,或成为医生,或投身革命,或立足政界,或子承父业;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在各自的行业上奉献自己却淡泊人生,毫无娇贵之气······他是梁培基,他们是梁培基四十个子女。他们一个为国为家勇于付出的名望家族。

梁培基

胸怀“中国魂”心系实业救国

十八世纪中期,广州由于较早开放“通洋”,能较快地吸收和接受西方开放文化。此时,出生于木船作坊主家庭的顺德人梁培基,在这种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氛围下,读完私塾就选择进入外国教会开办的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西医,从此走上不平反的一生。

首创“发冷丸”走上致富路

上世纪四十年代,华南地区连年流行疟疾。梁培基以治疟疾有特效的“硫酸奎宁”为主要原料,再配以中药甘草粉等制成“梁培基发冷丸”,及时投放市场。思维创新的他首创“发冷丸”,还以极具新意的悬念方式打广告,第一日在报纸上打出“梁培基”三个字;第二天打出“梁培基发冷”五字,让人们猜想,第三天才完整打出“梁培基发冷丸”,一下子,全城热论。因为该药疗效显著,很快打开市场,畅销华南各省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药。而梁培基也从此走上致富路,成为资产家。

首创光华医学院挽回国人的医权

对医生而言,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专业诊断被否认。当时的中国因为受制于外国,中国医生不受重视,而一些洋医生则趁机作恶、欺骗。1908年,佛山号轮船上一个洋人踢死一个华人,然而即使有目击证人,有中国医生的死亡诊断,洋人还是在洋医生欺骗性的验尸报告中逃脱了责任。亲历此事后梁培基十分气愤,深感民族尊严受到伤害,誓要夺回医权,同时也激发了他创办中国人西医学校的决心。

“基于我国人不自努力,让美外人,以致举凡一切医学事业,悉任外人经营;全国之大,竟无一可以自谋独立堪称完美之信医学机关···毅然发起光华医社,争回我国医事权···”怀着如此雄心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梁培基联合陈子光、郑豪、刘子威等十人筹资成立光华医务社,这成为广东第一所完全由中国人自办,中国人任教且用中文授课的西医学校。

为了激励人们进入光华医学院,梁培基说服自己原在协和医科大学学医的大女儿梁霭仪带头入读光华医学院。他看穿了美国的文化入侵,教导梁霭仪:“协和是美国人按照美国方式办的,目的的是培养向往美国的年轻人,是文化侵略,教会他们用美国仪器、开美国的药,享受美国生活方式,哪里是培养中国人?!是培养‘洋奴’!我们的国家又穷又落后,需要能到穷乡僻壤为老百姓治病的医生。这是我们的国情。你在洋医学院学医,出来就要按照美国的方式行医,要洋设备齐全你才敢动刀,少一样不行。但在中国行医,要敢于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行医,要想办法找替代品。要有铁脚、马眼、神仙肚、土地头才行。洋人医学院的洋习惯怎么在中国出诊?”也正是得益于梁培基这一番教导,梁霭仪在抗战时期逃难在两广农村也能胜任农村行医工作。

办实业振兴民族工业提供中共据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屈臣氏汽水、鹰派炼奶等外国商品充斥市场,为了提倡国货,夺回市场,梁培基创办了“中华汽水厂”、“富强炼奶厂”、“民众烟”等实业,并都起了“中华”“富强”、“民众”这些振奋人心的厂名。然而,受帝国主义挤压和遭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后都以破产告终。然而,梁培基的物业除了抢回中国市场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做中共据点。

梁培基的子女梁尚立、梁尚任等十多人在抗战初期成为地下党领导的抗日先锋队。后来连女婿及儿媳在内二十多人参加了东江纵队。这么多子女参加革命,没有出过叛徒;二十五子梁尚桐1946年被国民党捉住时曾被要求写悔过书,但他坚决拒绝,最终死于狱中,时年仅18岁,成为烈士。

子女既参加了共产党,便把梁培基许多物业,其中包括香港皇后大道中230号的药店、从化温泉的别墅“溪滨一屋”、广州万福路230号的梁培基药店支店、二沙岛的“江滨一屋”、韶关风度路230号的梁培基药店支店都变成了地下党的活动据点。都成地下据点。

“非常规教育”下出专家战士

梁培基有四十个子女,教育子女,他从来有自己的一套,思维上任其发展,定期在家里举行讨论会、读书会,自由发表意见;生活上要求简朴,子女满18岁都不许再用佣人;行为上必须爱国,清白做人,堂正做事。他常说:“我养子女,不希望他们孝顺我。子女好不好,不是看他们对我如何,要看他们对社会是否有益。有的人家出孝子,但这孝子却在社会上作恶,这是不可取的。我要求子女起码不要有害于社会,如能对社会有益,做出贡献更好。子女不属于我,是属于社会的。”

虽是个富有的实业家,他也很注重培养养子女独立自主精神及公德心,要求子女要学好本领,自己谋生,不得做“二世祖”。所以他不买田地,也不给子女留下一分遗产。子女18岁成年后用家里的钱必须写下字据,还要收取利息。因此,他的子女都能奋发向上,都学有专长,如著名外科专家梁尚农、内科专家梁誉尚博、妇科专家梁碧儿等,还有许多参加革命,甚至献出生命的,如梁尚恒、梁尚桐。梁碧儿、梁庄仪临终均将全部积蓄捐献公益事业,梁蔼怡捐献遗体。解放后,他的子女媳婿,被选为全国、省、市、区的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有近二十人,梁尚立还曾任广州市副市长。

梁培基思维开阔,十分开明,他支持火化,让十三子梁尚任在他离世后负责把自己的遗体进行火化;然而,他又思维固执,对认定的事情坚决执行。在梁培基的“江滨一屋”,来往的多数是当时国民党的高官达人,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后,他支持孙中山革命,并教导子女切莫与国民党交往。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请梁培基出任卫生局长,他也婉拒了,“我可以请官吃饭,彼此是平等的。但一做官,便有上下级关系,反而不好!”

家族轶事

梁家人都是“大嗓门”

梁氏住宅“江滨一屋”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定期定时全家人坐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于是梁家子女都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梁培基孙女梁少华和孙子梁重凯都告诉记者,他们还记得小时候参加讨论会,家里每个人几乎都要发言,因为家族人多,每个人都要用大分贝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梁氏家族出来的都是“大嗓门”。

直到现在,梁家爱讨论的传统还没改变。梁重凯记得,他的父亲梁尚农在世时,十三叔梁尚任就常常过来与他讨论,“有几次任叔请我们去喝茶,去到就和我们讨论国家大事,到最后都忘记了要点东西吃。”现在过年过节梁家聚会时也常常来个讨论,无分对错,大家自由发表看法。只是“大嗓门”们讨论起来常让隔壁房的人以为在吵架。

“走得快好世界”——怒不奉陪蒋介石

省港大罢工时,梁培基好友孙兆征惨被蒋介石杀害,梁培基十分愤慨:蒋介石迫害好人就是大奸人。他对女子梁霭仪说:“蒋介石呢种人,好多人想杀佢(他),你见到佢,要快跑开,离佢越远越好。如果系戏院见到佢来睇戏,要跑得更快,万一有人丢个炸弹,你就‘殃及池鱼’啦。”

1936年,黄绍竑到梁培基开发的从化温泉游玩,梁培基让梁霭仪去陪他,没想到一会儿就看到女儿跑了回来。梁培基问原因,女儿回答:“你教我的,见到蒋介石要快跑开,越远越好,他也来温泉了,我就跑回来了。”梁培基点头:“啱!啱!啱!(对)”

后来,蒋介石想叫梁培基去讲解开发温泉的经过,梁培基一口拒绝,叫其他人陪,他告诉女儿:“咁危险,我讲唔得闲,请别人罢。”

“又坐不成牢!”——为科学“想”坐牢

1934年,有个病人在梁培基创立的颐养园留医时死了,死因不明,尸体无人认领。梁培基从医学研究角度考虑后同意剖尸以查明死因了。但后来,病人有个远亲为了敲诈钱财,控告珠江颐养院对病人“戳尸”,把梁培基告上法庭。

梁培基认为此次公开审理此案,是一个宣传科学、破除迷信的大好时机。于是在法庭上,梁培基侃侃而谈,大讲中国落后就是因为缺少科学,剖尸是为了发展科学,了解病因,推进医学的进步。后来,庭上人都听得入神。他对长女梁霭怡说:“最好是拉我去坐牢!我出狱时,你一定要组织全市各医学团体拉上横幅,大书‘欢迎为科学坐牢的梁培基出狱!’”虽然每次出庭,他都做好坐牢的准备,但每次都没有被判坐牢。他总要叹气:“唉!又坐不成牢!”

梁尚立

从弃商从政、弃政从商到弃商从教

——典型的梁氏爱国情

作为省、港、澳有名实业家,梁培基虽无党无派,却对国家怀着深切的情意。在梁氏家族中国情的熏陶下,梁尚立先弃商从政后弃政从商,再弃商从教,创建广东培正学院,体现着梁氏子女典型的爱国情。

梁尚立1920年出生于香港,是梁培基的十五子,1938年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被派赴广东清远曲江等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同时为抗日先锋队筹措经费和药品。或许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梁尚立就展示了自己的经贸才能。抗战胜利后,他就在广州任梁培基药厂副经理。1978年,作为广州市政府引入的人才,梁尚立弃商从政,开始了自己的从政生涯。

从小耳传目染,又有商贸实战经验,梁尚立可以说是一路官运亨通,最后成为广州市副市长。他利用自身优势和众多的海外关系,大力推动原工商业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积极开展对港澳爱国人士的联络接待工作,在引进外资、补偿贸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联络香港邓焜先生、刘浩清先生捐献35万美元建广州市机械化养鸡场;联络香港地产商香植球先生等6人捐赠350万港币给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购置医疗器械;联络香港地产商胡应湘先生投资20亿港币于深圳特区,投资9000万美元建中国(广州)大酒店,投资25亿港币兴建深圳—广州、江门、拱北高速公路等。于是,他被誉为“中国招商引资的先驱”。

他还创下了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个“第一”:引进国内第一套机械化养鸡设备和最早的电子手表生产线;国内首家引进外资投资兴建的75万千瓦的沙角发电B厂;国内首条引进外资全资兴建的投资额达12亿美元的广深高速公路;创办国内首间由外资全资兴建并率先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的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原私立培正商学院)。

退休后,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1985年到香港创立了越秀集团,为广州引进了6亿元的外资。学习父亲,实业报国。“我不是想多赚多少钱,而是不想退休了无所事事,不想让自己的太快衰老,也不想浪费了多年来积累的人际关系,想为国家多做点事,有个寄托。”

然而,真正让梁尚立感到有个寄托的还是培正学院。原来,他创建越秀时发现,从内地

带去的管理人员都非常缺乏经商经验,更令他痛感国家“无商不富,无教不商”。于是,再一次,他快速转变角色,弃商从教,到处发动香港爱国人士捐资办学,于1993年创建了由邹家华题名的培正商学院。壮心不已的他率先进行体制改革,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改为董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并在民校中首先倡导学分制。

“他是个好商人,也是个好官员,创建培正学院他是有功的,对社会也是有功的。”对于这个十五弟,梁尚任认为,国家的未来在下一代身上,国家的高等教育至关重要。

梁尚农

不轻易开刀的外科专家

在三十年代的中国,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南两把刀,武汉袭法祖,广东梁尚农。”然而,这样一位医疗技术高超卓越的外科医生却从来不主张随便用药和轻易开刀。确实,作为一个好医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纯熟的技巧和辛勤的劳动,还需要一颗仁者之仁,大爱之心,也就是医德。

梁尚农生于1912年,是梁培基的六子。他与其他兄弟姐妹一样,生于豪门,提倡简朴,自强自立,见证战争之残酷,却从未失去对国家对未来的信心。在抗战期间,他用自己的专业医术,救下千万伤患;在抗美援朝时期,他自告奋勇担任广州市抗美援朝手术队队长,走上前线救死扶伤。

梁尚农性格温和,本来喜爱美术、摄影,在父亲的期望下改学医学,因此,梁尚农成年后仍可得到父亲的资金支持,赴德国攻读医学。“其实爷爷一直鼓励子女学医,他说学医有几样好处:可以不求人,要搞科研亦得,你要‘劫富济贫’亦得,你要发财亦得,你想平平稳稳过一生亦得,有病自己医,也可挂牌医别人,做医生,只要有个听筒便可以,而且不必怕官,官也要生病,也要求医生的。’父亲听从了意见,改学医。”梁重凯强调,虽然学医不是父亲梁尚农第一志愿,但是梁尚农入一行爱一行,刻苦专研,从一名外科专家成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梁尚农一直认为“人的身体很宝贵,可以不吃药绝对不要吃,可以不开刀绝对不要动,一定要对病患负责。”

广州市委副书记罗范群做了结肠癌手术后曾出现腹胀和高烧,为了慎重起见,当时的专家们都认为应该再次开刀,剖腹找原因。梁尚农并不赞成,在他看来,病患年事已高,主要是腹胀,而且刚经过大手术,身体不宜再开刀。然而,面对这样一位特殊病人,专家们都指出,不开刀出了问题难以承担。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压力,梁尚农还是顶住了压力,从病患身体状况出发,坚持用保守疗法,坚持了二十多天,病人腹胀消失,慢慢康复。梁重凯回忆,父亲那二十多天压力巨大,每个晚上都对着书籍研究、寻找,整个人接近虚脱。

梁尚农一生致力于腹部外科常见病的研究,对常见胃溃疡病主张运用早期胃大部切除代替穿孔修补术,总结出有特色的手术操作规程和手术指征要求,这种治疗至今沿用。他对手术效果和安全考虑要求严格,对术前适应症的掌握,术后并发症点的预防经验丰富,除了个人倾注于医学临床和科研外,他还尽力培养新生力量。培养学子他有自己特殊的方法,那就是把国外的文献找来让学生翻译,“看他们的翻译就能看出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

生活上,梁尚农尤其简朴,医院分给他的住房,他从来不认为是自己的房子,并戏称房子为“唐宁街10号,随时可以换人住。”

对话后人

梁家人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

梁尚任(梁培基十三子)

梁重凯(梁尚农之子)

梁少华(梁尚任之女)

新快报:在你们眼中,梁培基是怎么样的人?

梁尚任:父亲是个很特别的人,一方面非常思想十分开明,不干涉我们的思想,提倡科学,他生前就跟我说死后要尸体要火化,所以他死后是我在纸上签字火化的。在那个时代,火化是十分少有的事情;另一方面,他又要求我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做人都要清清白白,做事都要堂堂正正,绝对不能做有害社会的事情。

梁少华:我记忆不多,后来长大了也知道爷爷是个十分爱国十分开明的人,他要求子女18岁后就不准用佣人,要自强自立。

梁重凯:爷爷是个思维开放的人,我父亲也是,两个人都不干涉子女的学业、兴趣和婚姻,十分开明;而且都很简朴,从来不奢侈。爷爷家的房子是木板的,砖墙的也很是薄薄的一层,他说即使家里有人想拆屋也卖不了多少钱,教导子女一定要简朴自强。我爸爸呢,从来不把医院分配的房子看成自己的房子,并戏称这里是“唐宁街10号,随时可以换人住。”

新快报:梁培基是个实业家,是个医生,他身上有很多光环,对你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

梁尚任:没什么影响,他经常外出的,对我们基本不管。他的钱我们也用不了,到了十八岁都要自立自强的。父亲创建颐养园时,我们均入了股。后来,我们把拿出5亿元(即今5万元左右)捐献给国家购买飞机大炮支持抗美援朝,我自己的那份也全部捐了。

梁重凯:我们还有一张十九姑姐雪仪交党费的收据,他们都把钱交作党费,或全部捐献给国家支持抗美援朝。

梁少华:对我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受爷爷的影响,梁家全家上下都成为了不求名利,只求兢兢业业做事,低调做人的人。家族里每个人从小就独立自强,即使经历了批斗什么的,都能够坦然面对,而且对党对国家心怀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专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但是又都不宣扬。像农伯伯(梁尚农),不仅医学水平高,医德也十分崇高,受人敬仰;雪仪姑姐(梁雪仪),也是个女战士;立叔(梁尚立)更不用说,成为了广州市副市长;我爸爸更是经历了被打成“大老虎”、“左派”等等,但是也从来没有怨言,现在中风在医院躺在床上,也还是天天看新闻联播。

故居走访

知稼园仍刻有“家规家教”

穿过陈村大都弯弯曲曲的小巷,来到北街巷尾涌,一家红棕色建筑尤其突出,“知稼园”

三个大字展示着主人的身份。这是梁培基的祖屋,是梁培离世的地方。眼前的知稼园已经被梁家后人重建成普通的现代房屋。梁家后人介绍,知稼园于1935年建成,占地上千平方米,是日本别墅式建筑,内有花园,会客厅,饭厅,睡房等,整个建筑以红砖为主,为杉木建构。

由于梁培基全家上下均在穗、港及国外读书、工作。为教育子孙不忘家乡,不要忘记家乡亲人种植庄稼的辛勤劳动,梁培基特意起名“知稼园”,还在国内立有石碑,刻上“家规家教”。

如今,家规家教仍刻在重建的知稼园上,清明时节,梁培基全家上下还会回家祭祖。在重建后的知稼园内,专门设置了一扇纪念墙,墙上挂着已经离世的梁培基家族成员的大头图片。如今,梁培基和三十多子女的头像已经挂在墙上,供后人缅怀。

宗祠走访

梁氏大宗祠有300多年历史

寒冬渐进,阴雨不断。在朦胧的细雨中,梁氏宗祠犹如捂纱遮脸,又若隐若现的美丽女子,有着别样的风情。走进一看,眼前一亮,古祠堂处处雕梁画栋,色彩明丽,雕刻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族长梁冠栈介绍,梁氏宗祠已经有300年的历史,5年前是第三次重修,“重修完成后,我们满满地摆设了1000围圆桌,把海内外的梁姓子孙请回这里,相聚于此,用乡音共叙乡情。”

“我们的祖先义兴公由于战乱从福建晋江逃到广州,暂停留之后去了韶关珠玑巷几年,再后来就迁到顺德。”梁冠栈告诉记者,目前林头和高赞两个村居的梁姓最多,大概每个村居达五六千人,如今大都4000多人中也有2000多人姓梁。

如今,梁姓族人每年至少有两次聚会,一次是每年正月初六的新生儿入族仪式,另一次则是清明节的扫墓。这两次活动,大都、南海大沥、狮山、广州沙溪以及海外义兴公的梁姓后人都会来参加,活动地点都在大都梁氏大宗祠。

族中老人梁锦基手上有一本《子孙千忆》,橘黄色的封面有些破旧,还有一层沉淀下来的污渍。这是梁氏家族的族规,翻开这本族谱:有不孝顺者、游手好闲贪图酒色者,长者要进行教育,屡教不改的可以驱逐出村;而对于可造之才,则要求族人要好好扶持,为家族培育好下一代人。除此之外,家训中还要求族人必须做好纳税、守法、节俭、勤劳等。老人表示,现在村里的梁姓后辈有不轨行为,族里的长者也会集聚在一起商讨如何教育。

记者手记

真正的望族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几经周折找到梁培基十三子梁尚任的联系方式,电话打过去,得知梁尚任已经中风住院多时。心中一惊,不管怎样要看望下这位老人。

在省人民医院看到梁尚任时,他坐在轮椅上看电视,偶尔有口水从嘴角流落,紧盯电视的眼睛却十分有神。回忆父亲的点滴,谈起曾经的坎坷,老人毫无病态,滔滔不绝,声如洪钟,偶尔过于激动而咳嗽,我过意不去,多次停下帮助老人理顺呼吸,老人频频摇头,“趁着现在头脑还清晰,得多告诉你我们那一代的历史。”

老人思路清晰,却十分发散,总是从父亲和自己的故事说到当时的环境和历史,“你不要只关注名人,要联系起时代背景,从个人看到国家,研究全局。”老人多次提起司马迁,“他是真正忧国忧民的人,即使当时不顺,也潜心研究,忧国忧民。”

想老人谈谈自己坎坷一生,老人坦言,“我以前是地下工作者,涉及很多机密,不方便说,我个人没什么好谈的,梁培基值得谈,国家的未来更值得谈。”于是,从改革开放到十

八大,从国内到国际,老人侃侃而谈。“我们这一代老了,聋的聋,哑的哑,病的病,死的死,国家就在你们这一代人手中,要多出司马迁这样的人,”老人不断地叮嘱。对于自己的坎坷,老人没有一句怨言,“我知道,那些害人的都不是真的共产党人,真的共产党人爱国爱人民,不会害人。”就是这样一种信仰,不管是被打成“大老虎”、走资派,还是被批斗,他都相信,始终有一日会得以平反,国家会美好起来。

这种信仰让我打心底里敬佩,九十多岁的老人,即使中风卧床,仍忧国忧民,天天坚持看报看新闻。走出病房,回头看看老人,老人又紧紧盯着正在播放的新闻,灯光下,老人眼睛炯炯有神,脑海里划过一句话:“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采访梁尚任后,我来到梁尚任和梁尚农两位老人家中。梁尚任家中装修十分简朴,三两张木桌木凳,还是十四寸的电视和八十年代的花砖地板,书房里放着满满的书。再看梁少华,一位望族之后,一名工程师,穿着与普通妇女无异,“我们都不在乎外表,在乎的是肚子里有没有墨水,有没有优良的人品。”梁少华说,梁家后人几乎都饱读诗书,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品格高尚,不求名利,踏实做人。看到我拿出相机,梁少华摇摇头低调表示不要拍她、不要写她,她只是梁家最普通的一员。

梁尚农家中同样简单、简朴的装修,甚至配不上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的身份和梁培基之后的望族形象,梁重凯夫妇衣着也是极其简单。梁重凯却说,这就是梁尚农的风格,也是梁家的家风。

从梁尚任、梁少华、梁重凯身上,虽看不到传统意义上身份高贵、衣着华丽、生活富裕的名门名媛形象,他们却在言行举止间流露出望族之后的清高、豪爽、淡薄和高贵。有钱有势不是望族的标准,出一两位名人不是望族的唯一特征,有名望有品格,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样的望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望族。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分析 张素侠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生成进行分析, 认为词的 多义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词的多义性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 隐喻和转喻生成的。关键词:一词多义转喻隐喻原型范畴 1 引言几乎在所有语言中,一词多义都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语言的 多义现象并进行专门的研究,它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 由一个 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1〕(赵艳芳2000:36)。一个多义词的各种意义构成一个意义范畴,它们以 各种方式发生联系。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一词多义的语义延 伸机制。 2 词汇延伸意义的认知性词汇的延伸义指的是从原义派生和演 化出来的词义。语言在其产生之初都是单义的,一个词只对应一个意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展,交际能力不断增强,语言符号也要适应日益发展的交际的需要,于是一个语言符号就具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了适应语言经济性原则的需要。客观世界的事物是纷繁复杂的,而人的大脑的认识和储存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语言要以最少量的符号传递最大量的信息。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新事物与已知事物之间存在客观上的相关性或相似性,或是在理解新事物时加入了主观上的相似性。人们的这一认知思维过程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在作为 思维工具和外在表现形式的语言上,具体表现为运用已知的词汇去命名新事物、表达新观念或描述新经验。于是,词汇的意义就在本义的基础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概念被不断扩充与抽象化,赋予旧词以新义,继而产生了一词多义。由于词汇意义的拓展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词汇的延伸义就不再具有任意性特征,而 是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具有了认知性。 3 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 3.1 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结合而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全新的视角和观念对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作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范畴由一些极其类似的成员构成; 原型是同一个概念范畴中能反映本范畴特征的最好、最典型的成员,而其他成员具有不同程度的典型性:隶 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共同特征,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所 有成员享有部分共同属性,形成家族相似性;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成员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具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分,与其他成员享有更多共性 的成员为该范畴的典型和中心成员,即原型(prototype),其他成员为非典型成员或边缘成员。[2]Taylor(1995)也指出大多数的语言范畴呈现出的不是单一中心的结构,而是多中心的结构。它们通常表现出多个类典型,这些类典型通过家族 相似性互相连接.下面我们用范畴理论来分析一词多义。再来看看名词“window”的意义是怎样拓展的: (1) The workman delivered the window . (2) Close the window . (3) She put her head through the window. (4) I painted the window while she was standing in it. 在这四个句子中,window都是以不同的意义出现的,在句(5)中,它指的是作为房

世界梁氏家族世系表

世界梁氏家族世系表 世界梁氏家族世系表(1-90世、跨约2800年)世界梁氏家族世系(代)排列表 (梁金河考证) 梁氏是远古黄帝世系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黄帝世系1—48世后,梁姓的1世康伯公诞生,他是黄帝系第49世孙。 梁氏1世:康伯夏阳开基,被分封到夏阳少梁之邑,立为梁国,后人以国为姓(梁姓的鼻祖康伯公诞辰于西周的周宣王5年,即公元前822年,到2010年的今天,梁氏有记载可查的文字史已经达2832年)梁氏5世:梁益耳(官徙河东,公生于周惠王2年)梁氏9世:梁鱣(音shan,叔鱼公,公生于周灵王21年,是目前梁氏族史中有史可查的主要先祖,许多支脉梁氏由此而来,公在孔子72贤中列32位,墓在山东东平梁家林)梁氏11世:梁宪(梁鱣之孙,另有喜、戈、鸢、式、乾等5个孙子,梁鱣的这6个孙子,是梁姓主流世系发展的骨干脉系,后繁衍传世各地)梁氏20世:梁禄(梁宪之后,公生于汉高帝9年)梁氏23世:梁褚(梁宪之后,公生于汉武帝元狩4年,安定一世)梁氏24世:梁桥(梁褚之子,安定系开基之祖,公生于汉武帝51年)梁氏25世:梁汉梁氏26世:梁延梁氏27世:梁统梁氏30

世:梁商(公生于汉明帝永平13年)梁氏31世:梁冀、梁藉梁氏35世:梁芬(公生于晋武帝太始元年,梁姓南迁之始祖,率梁氏族群最早到达浙江钱塘、广西合蒲)梁氏36世:梁策(公生于晋惠帝永兴2年)梁氏41世:梁德仁(公生于北魏太武帝真君5年)梁氏41世:梁德义(德义公发展成为另外一支,见后)梁氏44世:梁毗(德仁公之后,公生于梁武帝大通元年,有玄侃、玄德、玄策、玄莫、玄掫、玄修、玄珍、玄粟等8子)梁氏46世:梁诞(公生于陈宣帝大建13年,45世玄侃公的长子)梁氏46世:梁嘻(公生于唐高祖武德3年,45世玄粟公的长子) 梁氏51世:梁文仲(梁诞之后,福建象运梁姓始祖)52世梁直辉,东渡台湾56世梁绅,61世梁仲义,62世梁永昭、永寿、永仁、永敬66世梁必遂,71世永福、安德、由仁(闽、浙、台、赣、粤、新加坡等)梁氏51世:梁文臻(梁诞之后,公生于唐玄宗开元10年),59世梁蒲(广东梅州),60世梁文有、文志(迁福建)61世梁格(潮州)62世梁熙学(入粤)64世梁登(拱)(珠几巷、南海、东莞始祖)64世梁克家(福建) 梁氏51世:梁约(梁嘻之后,公生于唐德宗贞元17年)52世梁孟涓(东平开基)54世梁通55世梁文度、文捷(61世梁帮美、63世梁应星,湖北新县)56世梁颢57世梁固57世梁适59世梁子美(梁适之后)59世梁焘(梁固之后)60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性遗传病。 (2)Ⅲ-11在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若Ⅲ-11与该岛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其孩子中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 (4)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_,Ⅲ-1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和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2.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 (4)假设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5)该系谱图中,属于Ⅱ-4的旁系血亲有________。 3. 下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家族相似性分析

禁忌语与委婉语的家族相似性分析 禁忌语和委婉语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常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委婉语代替禁忌语。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中,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是对经典范畴理论的继承发展,是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本文以家族相似性理论为基础,探讨禁忌语与委婉语的范畴化及委婉语的生成。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语言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禁忌语指一些粗俗不雅的语言,使用禁忌语会引起听话人的反感。交际中,人们不可避免会提及禁忌话题。因此运用委婉语来替代禁忌语,通过使用间接的语言表达形式来避免交际中出现的尴尬,保证交际气氛和谐。本文以家族相似性为理论基础,对禁忌语和委婉语实例进行分析。 一、家族相似性原理 家族相似性是维特根斯坦提出来的,他认为不同事物间构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似关系网络。理解家族相似性原理,首先要理解认知范畴理论,认知范畴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范畴理论到原型范畴理论。其中原型范畴理论源于家族相似性。原型在范畴化过程中作为参照物,而家族相似性则在范畴的建构、层次的划分及成员间相互关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内事物拥有共同的特性,事物具有这个特征或不具有这个特征,是确定性的。维特根斯坦针对经典范畴理论的不足,提出范畴中事物之间存在“家族相似性”。家族相似性理论主要是强调语义范畴中成员间错综复杂的相似性,但两个成员间的相似处不一定被其他成员所拥有,没有一个共同特征是范畴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的,成员间只有相似和亲缘关系。家族相似性是指同属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在智力、相貌、性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彼此间相似程度不同。例如一个家庭中哥哥和姐姐长相上有相似性,姐姐和妹妹性格上有相似性,妹妹和哥哥智力上有相似性,他们的关系是重叠复杂的,没有一个特征被三人共同拥有,但是三人间可以看到亲缘关系。 二、从家族相似性原理下的禁忌语与委婉语 (一)、禁忌语和委婉语同属一个语义范畴 范畴是普遍存在的,语义范畴也存在原型义项和边缘义项,各个义项间拥有着家族相似性。语义范畴内的边缘义项围绕原型义项,原型义项是核心成员,拥有范畴最典型的属性,其他成员拥有更多相似属性。边缘义项根据与原型义项的家族相似性程度决定其地位。在委婉语与其对应的禁忌语所构成的语义范畴中,禁忌语是原型义项,具有范畴家族相似性的典型特征;委婉语是边缘义项,具有较少原形义项特征,其委婉程度取决于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程度,越边缘所具有的范畴属性越少。

梁氏族谱

玉林市荔枝根梁氏族谱家族堂号:起敬堂 族谱编号:30408 创建者:梁建智 1 梁康(伯爵) ┌┼┒ 2 愛敬 ↓ 3 益 ↓ 4 礼 ↓ 5 整 ┌┼┒ 6 存怀 ┌┼┒ 7 匡辅弼 ↓ 8 鲤 ┌┼┒ 9 周同 ┌┼┒ 10 乔直 ↓ 11 量 ┌┼┒ 12 俊体 ┌┼┒ 13 贤质贲 ↓ 14 俨

┌┼┒ 15 里重 ↓ 16 寿 ┌┼┒ 17 干乾 ┌┼┒ 18 观文 相相 ┌┼┒ 19 婴杰 广西玉林梁氏对峰公一族,来自江西省吉水县(古)白沙里瓦子街,据查其亦是出自梁固(孟坚)之后,现世系表追随广东连平梅花祠世系(原因待查),其60代世系如下: (60)孟坚公,讳固,号宁波,兵部侍郎,妣林氏,生子梁绅。 (61代)梁绅公,妣方氏,生二子,可久、可大。 (62代)可久公,妣王氏,生子梁浩。 可大公,妣朱氏,生子梁洪。另谱。 (63代)梁浩公,妣赖氏,生子本直。 (64代)本直公,妣邓氏,生四子:(永元、永亨、永利)另谱,永贞。 (65代)永贞公,旌八十二郎,官任巡检,讳福,字天祥,号松岗。娶九妻四室生十一子,前无祖坟可记,至冈以下始有封茔。十一子名列于下:天兴、天成、天锡、天赐、天漳、天保、天祐、天赋、天爵、天命、天位。申氏生天成、天锡、天漳、天爵;宣人葬官坪上坐北向南。温氏生天赐、天祐、天位、天命、天兴。萧氏生保、天赋;萧氏淑人金骸系其子带至海丰田(?)于安葬。温氏安人以及邓氏、卢氏、刘氏、徐氏、金氏、汪氏、刁氏、张氏、杨氏、高氏等安人一并同夫葬在山口长塘面上伏地虎形坐西向东。葬后三朝土坟自大,俗号为大葬坟,至流传元泰定三年岁次丙寅。 (66代)天赐公,百一郎,任福建提岭道。妣陆氏,生子以桐,住禾稿塘尾村。夫妻合葬在山口对面燕子岩,坐东向西。 天成公,建宁通判,升员外。 (67代)以桐公,妣钟氏,生子均德。钟氏孺人葬在山口对面二世祖坟边,坐东向西。 (68代)均德公,妣赖氏,生二子:荣玉、荣贵。 (69代)荣贵公,字德达,号鹤敦,妣颜氏,生三子:长梁生、次梁诚、三梁安。住禾稿塘尾村。(此公有字记载二百三十字,本稿略)

“生物图表题”之⑧——遗传系谱图

“生物图表题”之⑧——遗传系谱图 1.(06·天津)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常、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与规律及学生对遗传系谱的分析能力 【解析】由于该遗传图所示遗传病的显隐性和位置均不可确定,所以宜用“反推法”。如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1的基因型为X A X a(假定这对等位基因为A和a);如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则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X A X A、X A X a;如是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Ⅲ2的基因型为Aa;如是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则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所以选C。 2.以下为遗传系谱图,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 B.乙病是X显性遗传病 C.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 D.1号和2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3.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 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 A.甲病为色盲症,乙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B.Ⅱ7和Ⅱ8生一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1/9 C.Ⅱ6的基因型为DdX E X e D.若Ⅲ11和Ⅲ12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 4、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 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梁培基家族

广东望族 梁培基家族 梁培基 (1875-1947年) 字慎余,顺德大都人。民国时间广东著名民族工商家,将奎宁掺合中药制成“梁培基发冷丸”,开创西药中制先河;创办光华医学校和光华医院,开发从化温泉疗养院;支持革命,兴办制药厂、卷烟厂、广州二沙岛珠江颐养园实业救国。 四十个子女(部分) 梁蔼怡(已故):梁培基长女,“文革”前任荔湾区副区长,曾令居住条件恶劣的金花街成为“卫生模范”,离世后捐献遗体。 梁尚博(已故):梁培基四子,著名内科专家,著有《张仲景伤寒论新编》。 梁尚恒(已故):梁培基五子,内科医生。 梁尚农(已故):梁培基六子,留学德国,为著名外科专家。曾任广州市抗美援朝手术队队长,后任市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当选过全国人民代表, 受华国锋、邓小平等接见。 梁庄仪(已故):梁培基八女,解放后任广州音专校长,临终将钢琴和遗产全部捐给音协,并捐出眼球; 梁杏儿(已故):梁培基九女,乡村教师。 梁尚为:梁培基十一子,子承父业成为实业家。 梁尚任:梁培基十三子,革命时期地下工作者,后为华南企业公司董事。 梁尚立(已故):梁培基第十五子,在“文革”后,曾任广州市副市长,成功引进外资,对中国大酒店、两个发电厂、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等建设都有重要贡献。 梁碧儿(已故):梁培基十七女,国内著名内科医生,离世后存款捐出建造梁碧儿农村产院,被当地人称为“神医”。 梁杰(已故):梁培基十八女,先后任职广州市委组织部、北京中央建筑工程部、中学党委书记等; 梁雪仪:梁培基十九女,东纵队女战士。 梁颖儿(已故):梁培基二十三女,东纵队女战士。 梁尚桐(已故):梁培基二十五子,革命烈士,病死狱中。 梁尚毅(已故):梁培基二十七子,高级工程师。 梁尚朴(已故):梁培基三十四子,高级工程师。 为父实业救国魂四十子女肝胆志 他是一名医生,首创“发冷丸”,治愈了千万疟疾病患;他首创中国西医学校,只为中国人挽回医权,培养能在中国行医的华医,创建光华医院;他是一名实业家,看不惯各种洋货来华圈钱而建“富强”、“民众”等实业振兴民族工业;他不是革命家,却支持孙中山革命,家里藏匿枪支,他的物业则都成了中共据点;他们是名门之后,却无一人奢侈度日;他们跟随父亲忠于国家,或成为医生,或投身革命,或立足政界,或子承父业;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在各自的行业上奉献自己却淡泊人生,毫无娇贵之气······他是梁培基,他们是梁培基四十个子女。他们一个为国为家勇于付出的名望家族。 梁培基 胸怀“中国魂”心系实业救国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训练 1.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染色体隐X.该病为伴A 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1染色体显XB.该病为伴为纯合子性遗传病,Ⅱ4 为杂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 为纯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系.2 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染色体隐性遗.该遗传病为伴XA 传病3 /.Ⅲ和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B38传来的.Ⅲ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是由IC1104 婚配,后代子女发病率为1/D.Ⅲ和Ⅲ98 右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 号为男性患者。下列相关5号和11 叙述合理的是.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A 一定在常染色体上号的致病基因11若B.7

号不带有致病基因,则可能来自于2号号产生的配子带有若C.7号带有致病基因,10- 2 - 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l /18 4.下图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叙述正确的是 .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A1/4 率是.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

基因携B 带者.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C .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D 右图为遗传系谱图,5.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2 因。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X隐性遗传病显性遗传病B.乙病是X .患乙病的男性多于女性C 21D.号和号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 3 - 6.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 两e)E、、d)、乙(基因为因为D其中一种为

权力_一种_本质上争议的概念_还是_家族相似性概念_丁延龄

法制与社会发展(双月刊)2013年第3期(总第111期)·交叉学科研究· 权力:一种“本质上争议的概念” 还是“家族相似性概念”? 丁延龄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卢克斯征引加利的观点,将权力视为一种“本质上争议的概念”。豪格检视上述观点后,指出权力是一种“家族相似性概念”,权力的不同使用方式构成了一个概念家族,不同解释方案之间并非必 然是相互排斥的关系,权力讨论应当是一种正和情境。豪格的批评忽略了对加利的直接考察,通过对卢克 斯与加利之间学术关系的考证可发现:一方面,卢克斯的逻辑困境源自对加利的不纯粹继承;另一方面,加利与豪格的分析框架,除去对价值因素的不同认识,并无实质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加利的体系更加完 整,也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将权力视为“本质上争议的概念”依然是一种更有价值的选择,前提 是我们必须重新回归加利的理论。 关键词:权力;本质上争议的概念;本质上可争议的概念;家族相似性概念 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128(2013)03-0112-09 现代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于逐渐了形成了下述信念:任何概念,如果不加以明确界定,则必然影响理论研究的一致性,妨碍研究成果的积累。但是,无论研究者如何努力,社会科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权力、民主、法治等等,其争议却从来未曾稍减。 面对此困难,加利(Gallie)指出,对于某些重要概念而言,争议不可能通过任何理性讨论加以解决,各种竞争性的解释方案分别为各种值得尊敬的研究和证据所支持,这就是“本质上争议的概念”(essentially contested concept)。对于不同使用者而言,这些概念总是存在无休止的争论。而持续的、竞争性的概念争议非但没有阻碍理论研究的发展,反而推动了各异但却相互联系的学术流派或思想运动的发展。自问世以来,加利的分析框架对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上世纪七十年代“权力面相之争”的背景下,开始出现一种主张,即权力最好被界定为一种“本质上争议的概念”,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卢克斯(Lukes)。通过对加利的不纯粹继承,卢克斯主张权力的本质争议性(essential contestedness)既合理解释了权力概念持续存在的争论,又未破坏下述确信,即必然存在一种单一最佳的权力界定,真正抓住了权力的本质。 故而,卢克斯同时主张:(A)权力是一个“本质上争议的概念”;[1](P30)(B)自己的激进权力观更精确的把握了权力的本质,从而优于达尔(Dahl)、巴卡拉克和巴拉兹(Bachrach,Baratz)、阿伦特(Arendt)、帕森斯(Parsons)等人的权力观。[1](P16,25,34,35) 收稿日期:2013-03-10 基金项目:山东政法学院校级课题“合作主义视域下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2010Z06B) 作者简介:丁延龄(1981-),男,山东济南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山东政法学院讲师。 211

梁氏的来源

梁氏 姓氏来源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在炎黄子孙的姓氏当中,梁姓的人数不算少,他们几乎都是伯益的后人,他们的始祖是叔鱼公。如果再追溯上去,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的“赢”姓,这个姓氏已经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侯爵,他在“赢”这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秦穆公所灭,改称梁地为少梁,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为“叔鱼公”。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聚集地(迁徙分布) 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世居陆浑的梁肃,在安史叛军入洛阳后,"窜身东下,旅于吴越"。梁遐的21世孙梁颀,在唐代移居泉州惠安县黄淡村;25世孙梁熙嘏,在北宋时迁入广东顺德石蜡,其4世孙梁孟坚又迁至福建宁化石壁乡。在此之后,这一支梁氏开始在闽粤发展繁衍。到了清康熙末年,有部分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海外开基立业。 中国的梁姓,在台湾百家姓中名排第四十六位。居住最多的县是彰化。据台湾省文献会考证,台湾梁氏始祖,大致是在康熙末年来台开基的。入台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已高居全省的第四十六位。分布最多的是彰化,其次新竹和台南两地,在台北、苗栗、台中、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原文出处】中国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501 【原刊页号】154-170 【分类号】H1 【分类名】语言文字学 【作者】袁毓林 【复印期号】199505 【标题】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 【正文】 本文指出汉语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类的。由于同一词类的词不一定共有一项/组为其他词类所无的分布特征,因而无法用几项分布特征之间的合取/析取关系作为标准来给所有的词分类和给不同的词类下定义。本文提出,属于同一词类的词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别,典型成员是一类词的原型,是非典型成员归类时的参照标准。其典型成员在分布上往往共有一组分布特征,可以通过典型成员的分布特征来给词分类和给不同的词类下定义。但是,不同词类的典型成员在分布上的差别比较明显,不同词类的非典型成员在分布上的差别比较模糊,这造成了汉语的词可以分类但又难以分类的复杂局面。作者认为,根据原型范畴化理论,运用词分布上的优势劣势之别,给词分类,给不同的词类下出宽泛定义,辅以严格定义,是一个比较现实、周全的做法。最后,作者给出了一个基于原型理论的汉语词类系统。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是一种比喻的说法[①a]。意思是:属于同一词类的各个词在语法性质上有程度不同的相似性,其中有些词在分布上有较多的相似性,它们成为这一类词的典型成员,而有些词跟其他词在分布上相似性较少,它们成为这一类词的非典型成员。这也就是说,词类是一种原型(prototype)范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在语法性质上的种种相似性而概

括出来的。 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上的原型理论[①b],讨论汉语词的分类问题,最后给出一个基于原型理论的汉语 词类系统。 §1词类划分的两难局面 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的类,所以只能根据词的语法分布来划分词类。由于词的全部分布(total distribution)是很复杂的,其中不少分布是不同类别的词共有的(比如,体词和谓词都可以做主、宾语,都可以受数量词修饰);因而语言学家通常只选择一两项具有区别意义的分布特征作为分类标准。比如,朱德熙说;“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我们用来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有以下两项: (1)前边能不能加…很?,(2)后边能不能带宾语。 ……根据这样的划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形容词和动词分别定义为: (1)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 (2)凡不受…很?修饰或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动词。”[②b] 在这里,朱先生没有用严格的分布标准规定谓词的范围。就算谓词的界限是明确的,那么用上面的划类标准能不能把动词和形容词区别开来呢?事实证明是很困难的,因为存在着这样两个语言事实:(一)并不是所有的形容词都能受“很”修饰,比如:“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状态形容词本身已经表示了某种程度,所以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但是根据上面的定义(2),这些形容词只能划到动词中去。(二)形容词不是绝对地不能带宾语,例如[③b]: 红着脸红了脸红过脸

梁姓

梁 一、姓氏源流 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据史料记载,嬴姓伯益的后裔 有个叫非子的人,非常善于养马。于是周孝王便让他负责养马,结果养马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周孝王就封秦邑给他,被称为秦嬴。非子的曾孙秦仲,是周宣王大夫,奉命征讨西戎,不幸被西戎所杀。后秦仲的五个儿子率兵继续攻打西戎,他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终于打败西戎,收复了失地。秦仲的小儿子被封在梁,建立了梁国,称梁康伯。梁康伯以后的君主称梁伯。他十分喜欢建造华丽的宫殿,时常大兴土木,人民不堪其苦,纷纷外逃。后来秦穆公灭了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部分逃到了晋国,他们以原来的国名为姓,就是梁氏。 另外还有以封邑名作姓氏的一支梁氏。春秋时期,晋国有解梁城 、高粱、曲梁等地。晋惠公用五个城贿赂秦国,其中就有解梁城。被封在解梁、高粱、曲梁等地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梁”作为自己的姓氏。到了北魏时,少数民族代兆的拨列兰氏也改姓梁,于是梁姓的家 族又多了一支。 二、迁徙分布 根据《梁氏族谱》记载,梁益耳是梁康伯的玄孙,居河东(郡治 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梁鳝是康伯的九世孙,晚年居住在曲阜(今属山东),其子梁聪又迁到郓州(今约山东沂水县附近)。西汉平帝末年,梁益耳的20世孙梁桥徙居安定(大约在今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是安定梁氏的开基宗祖;还有一支移居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东汉时,除上述的地区之外,近河南和江南的一些地方已经有梁氏居民。西晋时,有梁芬,其女为晋怀帝后,因晋室离乱,举族跟随晋室渡江,子孙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合浦(今属广西)等地间繁衍。梁芬之孙梁遐,在东晋做官,因为桓玄纂位,被迫跟随随晋安帝逃到福建洛阳县三山里,后来在此定居,就成为了梁氏入闽的始祖。 唐代以前,梁氏的居住地又扩展到今天河北、青海、四川、湖南

遗传系谱图专题

遗传系谱图专题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段考)在人类遗传病的调查中,发现一个患有某遗传病的男孩,其父母均正常,如图所示。假设该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B.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3号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 D.若1与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 【解析】1号个体表现正常,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若2号携带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设为a)位于常染色体上或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2号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X A Y a,故B项错误;若1号携带致病基因且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1号的基因型是X A X a、2号的基因型是X A Y,所以3号(X A X-)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C项正确;若1与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4号患病最可能是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导致的,D项正确。 【答案】B 2、如图所示遗传系谱图,若进行DNA序列比较,以下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突变和互换)() A.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B.8与3的1/4常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C.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D.8与4的X染色体DNA序列一定相同 【解析】8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7号,8号与2号个体的X染色体DNA序列不同,A错误;人体内有22对常染色体,8号个体的常染色体来自6号和7号,7号的常染色体来自3号和4号,又7号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故8与3的常染色体DNA序列相同的比例无法确定,B错误;8号个体的Y染色体来自6号,5号和6号Y

梁氏族谱(一)

梁氏族谱 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简介 根据清远市政协办发来的调查梁氏宗族属下的支系情况通知的要求,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支系理事会按族谱记载,特综合汇报如下: 据广东省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系,按族谱记载,是千乘侯梁鳣(zhan)公之后,世居南雄珠玑巷。太始祖禹能,遗裔敬斋(二世祖)。他在前清时代的广东省城青云书院封有名衔奉祀。他的遗裔公九(三世祖)。生子:长,仲禄;次,元禄(四世祖)。仲禄生子:长,伯桂;次,伯余(五世祖)。伯余生子:长,都统;次,都能,都华,都绪(六世祖)。元禄生子:长,栋材;次,伯秀(五世祖)。栋材生子:长,都祈;次,都盛(六世祖)。伯秀遗裔都华(六世祖)。南宋咸淳九年,我祖为避胡妃事件之乱,都统、都能、都华、都绪、都祈、都盛等六人,从南雄珠玑巷以竹结筏、从浈江、北江顺水奔逃而下。到达连江口处,竹筏遭洪水冲散。都统、都能二兄弟被迫上岸,徒步逃到英德黄花定居。其余四兄弟均到珠三角。他们分别在顺德、南海、东莞等地居住。 我始祖都统、都能(六世祖)定居黄花镇已有七

百四十三年(从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至公元2006年,黄历丙戌年)。二十九世祖后裔世系,人口共有9921人。他们分别居住在黄花镇的放板、明迳、城下、迳孔、三山、公正、溪村、岩背、平星、德岗、管塘等11个村委会、居委辖下地区的38个自然村。在明代、清代还有部分支系迁往外地的清远、阳山、英德等地发展,人口32491人。内地和外迁合共42412人,以上简介,供清远市政协核用。 (摘)英德市黄花镇梁氏宗亲理事会 2006年7月15日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

遗传系谱图

(2007江苏生物)23.下列为某一遗传 病的家系图,已知I一1为携带者。可 以准确判断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 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2006年广东卷)右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病的遗传图解,该病不.可能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细胞质遗传病 (2006年广东卷)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2006年江苏卷)下图为甲、乙、丙、丁4种遗传性疾病的调查结果.根据系谱图分析、推测这4种疾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以及一些个体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A.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系谱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乙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系谱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丁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 C.系谱甲-2基因型Aa,系谱乙-2基因型X B X b 系谱丙-8基因型Cc,系谱丁-9基因型X D X d D.系谱甲-5基因型Aa,系谱乙-9基因型X B X b 系谱丙-6基因型cc.系谱丁-6基因型X D X d 2006年(天津卷)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广东文基2007)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科学通史章节检测答案

科学的本质含义是: ?A、知识 ?B、创新 ?C、探索 ?D、成果 我的答案:A 2 下列属于科学领域的是: ?A、自然 ?B、思维 ?C、社会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3 世界上最早使用科学一词是在: ?A、公元2世纪 ?B、公元4、5世纪 ?C、公元7、8世纪 ?D、公元13世纪 我的答案:A 4“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描述”指的 是:() ?A、一阶历史 ?B、二阶历史 ?C、三阶历史 ?D、四阶历史 我的答案:A 现代汉语中来自于日译汉语的学术术语占: () ?A、0.5 ?B、0.6 ?C、0.7 ?D、0.8 我的答案:C 6 “科学”追溯渊源,它的意思是:() ?A、智慧 ?B、知识 ?C、自然 ?D、聪明 我的答案:B 7 我们采用何种方案对科学进行分类:() ?A、本质 ?B、性质 ?C、起源 ?D、家族相似 我的答案:D 8 对于过去事物的描述称为一阶历史。 我的答案:√ 9 科学一词来自西方的翻译。 我的答案:× 二阶历史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 我的答案:√ 11 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的西 方哲学家之一。 我的答案:√ 1 下列属于历史科学的是: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哲学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2 下列关于默会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A、无所不在 ?B、不易察觉 ?C、很容易感觉到 ?D、无所不能 我的答案:D 3 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爱迪生 ?B、门捷列夫 ?C、爱因斯坦 ?D、居里夫人 我的答案:C

以下哪项属于经验推理:() ?A、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 ?C、保真推理 ?D、演绎推理 我的答案:A 5 神圣知识指的是:() ?A、实用知识 ?B、默会知识 ?C、理论知识 ?D、文本知识 我的答案:C 6 进化论的奠基人是:()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李嘉图 ?D、亚里士多德 我的答案:A 7 不能写出来的知识,不能称之为知识。 我的答案:× 8 理论的知识起源在于人对世界的普遍的领 悟。 我的答案:√ 科学起源于人类对于自身的一般的领域。 我的答案:√ 10 历史科学可以分为和人类社会有关系的以及 和自然界有关的两类。 我的答案:√ 1 埃及文明可以追溯到: ?A、公元前5000年 ?B、公元前3000年 ?C、公元前2500年 ?D、公元前2000年 我的答案:B 2 农业社会出现的标志是: ?A、定居 ?B、开始驯化动物 ?C、出现粮食种植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 新石器时代的根本标志是: ?A、铁器的出现 ?B、打击石器的出现 ?C、农业社会的出现 ?D、青铜器的出现 我的答案:C 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指的是 什么时代:()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有史时代 ?D、无史时代 我的答案:B 5 埃及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多少年:() ?A、5000年 ?B、3000年 ?C、2500年 ?D、2000年 我的答案:B 6 农业社会的标志不包括:() ?A、定居 ?B、开始驯化动物 ?C、从事粮食生产 ?D、熟练使用工具 我的答案:D 7 关于学习科学史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学好科学史,可以进一步地 搞好科学工作 ?B、学好科学史,为教育而历史

在梁氏宗亲寻根问祖欢迎午宴上的致辞

2018年在梁氏宗亲寻根问祖欢迎午宴上的致辞 在梁氏宗亲寻根问祖欢迎午宴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梁氏宗亲大家中午好: 值此槐花飘香的盛夏时节,各位梁氏宗亲聚集梁氏故里——XXXX 共祭先祖,在此,请允许我代表XXXX 梁氏宗亲,对远道而来的各位梁氏宗亲表示热烈欢迎!对热心助推本次梁氏宗亲巡回故里、寻根问祖活动的各位宗亲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山有脉,水有源是自然之常理;树有根,人有祖是世间之常识。国固有本,家兴有宗,国固家兴。承先祖之恩泽,时逢国运昌隆,全国及海外梁氏家族各个庄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社会各界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梁氏优秀人才,部分梁氏宗亲成为了社会楷模和行业榜样,不仅载入了史册,而且也载入我们梁氏族谱,将精神财富永留史册。翻开梁氏家族的历史,无论是梁氏历史名人,还是普通宗亲,我们清楚地看到,有很多祖先为宗族事业发展努力奔波,我认为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和崇高美德在每时每刻地影响和感动着我们每一代人。所以,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先、为后代、为家族事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各位宗亲,尽管岁月无情地把我们分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永远都隔不断我们一脉相存的亲情。今天我们有幸相聚在这里,这既是对我们先祖深切的缅怀,也是构建和谐家族的美好开端,充分体现了所有前来寻根问祖的各位宗亲对家族事业的热爱,更是让各位宗亲对梁氏家族历史和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了解。希望通过这次寻根问祖,使我们梁氏文化和淳朴家风得到传承永恒,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友爱、无私奉献、人丁兴旺、人才辈出、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梁氏大家庭。 我相信有梁氏长辈们的模范引导,有各位宗亲对家族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紧紧围绕“一家人”的观念,以加强亲情联络、感情沟通为重点,以科技信息、人文资源为起点,以发展家族事业、振兴民族事业为中心,全面推进家族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祝愿我们梁氏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宏发! 谢谢大家! 1 / 1

梁氏墓群

梁氏墓群 1山东墓群 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东墓群 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大明善翁梁公安人何氏二位墓”、“元宜恒梁公安人□氏墓”、“大明□庭梁公安人公安人□氏墓”、“大明林皋梁公安人黄氏墓”、“大明梁□□墓”。

每个坟头用“鸭屎石”整块凿成长棺状,纵向放臵,前高后低,上部为半圆形。正面高0.67米、宽0.67米,上部半圆形半径为0.335米,下部刻碑文处为凹入状,宽0.22米、高0.34米,深0.015米。坟头背面高0.53米、宽0.53米。坟头纵深1.36米,坟头前有一宽0.73米的平台。 该墓群墓制结构形式独特,为本区仅见,现保存完好,周围种满树木。1 山东墓群 梁氏墓群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北12.5公里的梁林村西,面积约100亩。该墓群建于宋初,是北宋时父子状元梁灏、梁固及家族墓葬群。题有“父子状元千古芳名垂宇宙,祖孙丞相万代秀气夺山川”的门联。该墓群建筑宏伟,林堂内外古柏参天,四周有高4米围墙围护。有坟莹3700座、石碑3000余座,御葬坟7座。林堂门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1对。现存宋中书侍郎梁子美神道碑1幢,梁固碑1方。1977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广东墓群 位于广州市,在大沙街姬堂社区新围村后山。始葬于元代、持续至明代,坐东北朝西南,墓群深约2米,宽约14米,面积约28平方米。 墓群由7个形似长石棺的坟头由东向西排列组成,依次为“大明沧州渔隐梁公安人何氏麦氏墓”、“大明……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