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书目

参考文献书目
参考文献书目

参考文献

[1] 曹景亮.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

[2] Secretary of State for Energy and Climate Change,UK Renewable Energy Strategy, July 2009

[3] 吴争荣,王钢,李海锋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相间短路故障分析[J]. 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3(1):130-136

[4] 孙景钌,李永丽,李盛伟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9,33(1):81-84

[5] 王伟.含微网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6] 徐虹,芦晶晶,孙宇斌等.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的多目标优化调度[J].

电气技术,2012,8:7-9

[7] Renewable global status report. Paris, France: IEA, 1999

[8] 邱永生,姜玉磊.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电保护技术[J].江苏电机工程,2009,28

(6):81-83

[9] 金强.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分析及微电网保护原理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

学,2011

[10] 王成山,李鹏.分布式发电、微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与挑战[J].电力系统

自动化,2010,34(2):11-14

[11] 周捷锦,王辉,杨东升等.分布式电源接入崇明电网的分析与建议[J].电

力与能源,2011,32(6):488-491

[12] 范兵.分布式电源接入崇明电网的影响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2

[13] Darren M, Bagnall, Matt Boreland.Photovoltaic technology Energy Policy,IEEE

2008

[14] 曹贵明.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的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保护研究[D].重庆:重庆

大学,2012

[15] 张志华.配电网继电保护配合与故障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科

技大学,2012

[16] 林霞,陆于平,王联合.分布式发电条件下的多电源故障区域定位新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8,23(11):139-145

[17] 谭又宁.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18] 王成山,孙晓倩.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短路计算的改进方法[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12,30(23):54-58

[19] 刘健,张小庆,同向前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J].电力系统自

动化2013,37(2):36-43

[20] 陆志刚,王科,董旭柱等.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影响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

自动化学报,2012,24(6):100-106

[21] 康龙云,郭红霞,吴捷等.分布式电源及其接入电力系统时若干研究课题综

述[J].电网技术,2010,34(11):43-47

[22] 韦钢,吴伟力,胡丹云等.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J].高电压

技术,2007,33(1):36-40

[23] 李乃永,梁军,赵义术等.考虑分布式电源随机性的配电网保护方案[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19):34-38

[24] 张艳霞,代凤仙.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馈线保护新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09,33(12):71-74

[25] 贺家李,宋从矩.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6] 葛耀中. 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

版社,1996

[27] 崔家佩,孟庆炎,陈永芳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整定计算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8] 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

系统自动化,2005,29(24): 90-97

[29] 黄伟,雷金勇,夏翔等.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相间短路保护的影响[J].电力

系统自动化,2008,32(1):93-97

[30] Kroposki B,Pink C,DeBlasio R.Benefits of powerelectronic interfaces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10,25(3):901-908

[31] IEEE Std.1547 IEEE standar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with

electric power systems[S].2003.

[32] 吴争荣.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分析与保护新原理[D].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2012

[33] 马静,王希,米超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适应保护新方法[J].电网技

术,2011,35(10):204-208

[34] 孙景钌,陈荣柱,蔡轼等.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新方案[J].电网

技术,2013,37(6):1645-1650

[35] 邹必昌.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重构及故障恢复算法研究[D].武汉:武汉大

学,2012

[36] 吴博.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故障计算的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12

[37] 韩奕.微网及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保护算法研究[D].北京:中国电力科学

研究院,2011

[38] 刘健,林涛,同向前等.分布式光伏电源对配电网短路电流影响的仿真分析

[J].电网技术,2013,37(8):2080-2085

[39] Barker P P,De Mello R W.Determining the impact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on power systems.I.Radial distribution systems[C].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Summer Meeting.Washington,USA:IEEE,2000:1-5

[40] 杨帆,范明天,张祖平等.可再生和分布式能源接入的中国中压配电网示

例系统,中国国际供电会议(CICED 2010)

论文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格式(浙江大学2012 –2013学年春夏学期《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课程材料) 引文标注格式 论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遵照GB/T 7714-2005,可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顺序编码制: 1. 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以上标形式放在文献作者或句子的末尾。 2.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逗号,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例如: 王社会[1]指出……,李社会[2-4]认为……,提出了多种理论模型[2, 5, 10-12] 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序号,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例如: 张社会等[5]……。 ……… 张社会等[5]指出……。 2、著者-出版年制: 1. 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放在正文中引用了该文献的句子末尾。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语句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须著录出版年。例如:……(张社会, 2006),……张社会(2006)认为……。 2. 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姓名与“等”字之间留1个空

格。例如:……(张社会等, 2005)……。 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用小写字母a, b, c…区别。例如: 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a.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chalks and hardground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outhern England. Sedimentology, 22:311-386. 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b.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phosphates in the Cenomaman of South-east England. Lathaia, 8:339-360. 3. 正文中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 并在“()”外以上标形式标注引文页码。例如: ……(张社会等, 2005)。 ……… ……张社会等(2005)认为……。 参考文献格式 1、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表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其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遵照GB/T 7714-2005的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表应置于正文后,并另起页。所有被引用文献均要列入参考文献表中,严禁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引文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时,参考文献表按编码顺 序排列,引文采用著作-出版年制标注时,参考文献表应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即按中文引用的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 2. 文献类型、电子文献载体类型及其标志代码说明 电子文献类型和载体类型标志是必备的著录项目。非电子文献类型可以省略。 学位论文类型的文献必须明确标注。中文硕士学位论文标注[硕士学位论文],中文博士学位论文标注[博士学位论文],外文学位论文标注[D]。

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中国美术史学习参考书目 (加★为必读,加☆为重点推荐) 一、中国美术史 1、于安澜《画史丛书》(5册)★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8册),山东教育出版社★ 3、李淞《中国绘画断代史》(8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4、《中国绘画研究论文全集》,上海书画出版社★ 5、洪再辛《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附: 方闻《心印》/ 李铸晋《鹊华秋色》/ 高居翰《山外山》《气势撼人》《隔江山色》《江岸送行》/ 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 李淞《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 黄宗贤《大忧患时代的抉择》以上☆ 王朝闻总主编《中国美术史》(12卷)山东人民出版社,/ 陈辅国《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 水中天等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伍蠡甫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 徐邦达、谢稚柳、启功、金维诺、林树中、薛永年、郎绍君等人有关论文集/ 《朵云》杂志(不定期丛刊)各期,上海书画出版社,/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 《美术论文论著资料索引》(上下卷),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刘九庵《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高华《隋唐画家史料》《宋辽金画家史料》《元代画家史料汇编》/ 《中国美术全集》(60集) 《中国绘画全集》(30集)《中国现代美术全集》(40集)/ 《艺苑掇英》各期 二、中国画论 1、于安澜《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2、于安澜《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其中,元以前必读★ 3、葛路《中国画论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4、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附: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3年,/ 吴孟夏《中国画论》(2册,此书有注释),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潘运告主编“历代书画论丛书” 三、世界美术史 1、[英] 伍德福特等《剑桥艺术史》★ 2、[美] 休﹒昂纳等《世界美术史》★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数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小伟,《中学数学教学论》,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6]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李玉琪,《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0]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 [1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15][苏]AA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16][苏]斯涅普坎,《数学教学心理学》,时勘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 [17]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18]丁尔升,《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19]《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第一.二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0]马忠林,等,《数学教育史简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焊接技术现状及展望

浅析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摘要】在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焊接技术是人们常用的加工工艺。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了我国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焊接技术;材料;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目前,人们为了推动缓解制造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下面我们就对我国焊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介绍。 一、我国当前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钢结构材料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社会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人们对其材料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对其进行相关的加工处理施工的时候,人们就对焊接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使其焊接技术的加工处理效果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而随着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焊接加工技术当中,从而实现了焊接技术的自动化。这不仅有效的加快了焊接施工的工作效率,还大幅的提高了焊接的质量。目前,我们也已经将焊接技术应用到各个行业当中,并且还充分的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和防治设计受到,来对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变形进行相关的控制。如今,在我国焊接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全面的对焊接介绍的内容展开了全面的分析,进而有利于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焊接学科研究成就及进展 1.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与应用 钢铁生产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和焊接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焊接来对钢铁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的提高。但是,在对其进行焊接施工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标准来对其进行焊接处理,使其自身结构的平衡性结晶组织出现问题,那么这就对钢铁焊接材料的品质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实现高品质焊接材料的生产,施工人员就要结合相关的焊接要求,来对其焊接材料、金属质量以及纯度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尽可能的避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焊接技术应用到了复合合金材料的加工制作当中,这就给我国焊接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挑战。目前,人们在对金属材料进行焊接加工的过程中,药芯焊丝技术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其焊接施工前,施工人员就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要求。不过,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药芯焊丝的生产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此我们在对高品质焊接材料进行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工艺多的学习。 2.对无铅连接材料及无铅可靠性技术与标准的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焊接施工技术应用到了电子电气产品的加工生产当中。但是,由于多数电子电气产品中都含铅以及其他的有毒有害物质,这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电子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开始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开发。近年来,人们在对无铅连接材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也将许多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的其中,从而通过多种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来使得无铅连接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人们还可以在其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来改善无铅连接材料的物理性能,使其可靠性得到明显的增强。目前,我国在无铅连接材料研发试验中,对其无铅绿色电气电子产品的开发以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人民的需求档次逐步提升,价格影响减弱,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在低层次的竞争中很难继续生存。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重新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以此制定合适的营销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山西省中小企业生存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从而制定出更好战略选择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营销战略 引言:乳品业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除牧区少数兄弟民族有养奶畜、喝其奶、食其肉的习惯,有一定基础的自给性奶业外,作为商品性的奶业不过百余年历史、基础薄弱,起步点很低。新中国成立4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科技的引进和推广,奶业获得了很快的发展。无论在奶畜饲养、畜种改良或乳品加工销售方面,都具有相当的基础和规模,对于满足市场供应,向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并促进农牧业的良性循环,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奶业的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制约发展期(1949—1978年)、快速增长期(1979—1992)、结构调整期(1993—1997)、产业整合期(1998—2002)。目前,我国正处在第四个阶段,经过几年的调整,由于消费增长的拉动,我国奶业逐步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但在营销战略上我国乳品业还在起步阶段,现在就山西省的中小乳品企业的营销战略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一.山西中小乳品企业过去的发展 小店奶牛场、太原农牧场和金胜奶牛场,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它们三分太原乳品市场。而如今,这些老字号有的只能依靠进小区及摊点零售的渠道销售,有的则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彻底地销声匿迹了。平遥聚鑫乳业遭遇的业务员携款出逃事件,折射出山西乳业的一个现状———在面对外来知名品牌的冲击时,本土一些中小企业在艰难地寻找市场空间的同时,不一定输在产品的质量上,却往往因为营销、经营管理等原因,自己砸了招牌,由此而败下阵来。山西的许多小企业都是这样,急于改变现状,却缺乏长远的目光和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 4月8日,绵绵阴雨。介休市街头,人们裹紧了衣服,匆匆而过。此时,介休市政府附近的小广场上,却挤满了人。他们手里都抱着一个小奶箱。一个大红横幅在雨中格外抢眼———“介休市工商局维权退款大会”。“退款事件”的主角是平遥聚鑫乳业。长期以来,介休一直是除了平遥外,聚鑫乳业的第二大消费市场。然而,从正月初二起,聚鑫乳业的订奶户们突然收不到奶了。在等待数日未见动静后,订奶户们纷纷向工商部门投诉。工商介入调查后,事情的原因很快水落石出。聚鑫乳业设在介休的办事处,两个业务员携奶款和奶票存根外逃,至今未归。两个业务员都是十八九岁的孩子,奶款总共不到5000块钱。但是对于小本经营的聚鑫乳业来说,这笔钱并不是个小数目。老板薛某虽然并不愿意出这笔在他看来的“冤枉钱”,但考虑到“厂子日后在介休市的发展”,他还是决定在找到两个业务员之前,先为用户退款。经营管理不善,这是工商部门调查时最深切的感受,薛某也承认这点。钱退赔到每个用户手中,多则60多元,最少的才两元钱。然而带给聚鑫乳业的影响却大大超过了这些。用户退款时,都带来了奶箱,虽然聚鑫乳业一再声明,牛奶质量没有问题,只是管理出现了问题。虽然老订户也承认,聚鑫的牛奶的确不错,但摆在面前的事实是,没有人再愿意订聚鑫乳业的牛奶了。这对聚鑫乳业无疑是很大的打击。这个结果也是订户们不愿意看到的。在拿到退款后,强女士有些无奈:“以后买牛奶就不方便了。” 原来在介休市,大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参考书目

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研究生学习书目 (指导教师:陶小龙) 一、专业方向系列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四版)胡君辰、姚凯、陶小龙复旦 大学出版社(2014-09) 2.人力资源管理(第10版?中国版) 加里·德斯勒(Gary Dessler)、 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1) 3.劳动经济学(第3版) 乔治·J·鲍哈斯(George J.Borjas) 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7) 4.组织行为学(第14版)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 蒂莫西?A?贾奇(Timothy A.Judge)、孙健敏、李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5.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第3版) 赵曙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05) 6.战略性绩效管理(第4版) 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02) 7.薪酬管理(第四版) 刘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04) 8.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第3版) 唐宁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12) 9.劳动关系(第3版) 程延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6) 10.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4版) 郭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08) 二、研究方法(初级)系列 11.贾俊平:《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13.荣泰生:《SPSS与研究方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4.于俊年:《计量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5.于俊年:《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的使用》,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出版社。 1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17.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8.侯景新:《区域经济分析方法》,商务印书馆。 三、研究方法(中高级)系列:适用于准备考博的同学 19.尼可拉斯·威廉:《研究项目的实施》,重庆大学出版社。 20.(美)克里斯腾森(Christensen,L.)著:《心理学研究方 法(第九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1.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大学出 版社。 22.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实务进阶》,重庆大学出版社。 23.邱皓政:《多层次模型分析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 24.温忠麟:《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与常用网站

参考文献与常用网站 注:任何学习指导、导教、导学、导考、习题解答、考研辅导之类都是参考书,至少看2本. 1、《概率统计解题思路与技巧》(与教材配套).肖筱南编著.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概率论》(第一、二册).复旦大学数学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3版).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概率统计》. Morris H. DeGroot, Mark J. Schervish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William Mendenhall, Robert J. Beaver, Barbara M. Beaver..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Probability & statistics for engineers & scientists》. Ronald E. Walpole ... [et al.].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茆诗松等,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苏均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9、《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2 10、《数理统计》,唐象能、戴俭华,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1、《概率论解题指南》,[俄]A.A.史威斯尼科夫等,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81 12、《应用数理统计学》,周复恭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3、《线性统计推断及其应用》,[印度]C.R.劳,科学出版社,1987 1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郑德如,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15、《非参数统计》,吴喜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16、《Modern Applied Statistics with S-plus》,Vendables, W. N. & Ripley. B. D.,Springer-Verlag ,New York,1997 17、《定性资料的统计分析》,张尧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8、《商务与经济统计》,[美]戴维.R.安德森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常用网站: http://www.Google/输入:概率统计习题解答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tests/kaoyan/kaoyanshuxue/news.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examination/index.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2005/second/jpkc.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edu2004/editor_2004/zhuanti/041214_169518.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

人类学入门书目

个初步的人类学书目(入门部分·一) 转引自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067996309.html,/www/bbs/ 编者按:以下是中国的(中文的)人类学、民族学专业的基本入门读物。其他专业的学生或者社会上对人类学民族学感兴趣的朋友,想轮廓性地了解人类学民族学(基本理论、学科框架、研究方法、概要历史),以下是一些最基本的读物或参考书目。这些书目以中国大陆作者所著和来源于中国材料方面的出版物为主,略选少量外国的及港台的。(加 * 号的为推荐) 概论部分: 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修订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杨堃著《民族学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梁钊韬等编著《中国民族学概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 (美)基辛(Keesing,M.R.) 著;北晨译《当代文化人类学概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美)哈维兰著;王铭铭等译《当代人类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美)墨非(Murbhy,Robert F.) 著,王卓君、吕辿基译 《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 理论与方法: 夏建中编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黄淑娉、龚佩华著《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宋蜀华、白振声主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庄锡昌,孙志民编著《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日)绫部恒雄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社会文化室译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 著;夏建中译 《社会人类学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 田野调查概论: 汪宁生著《文化人类学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2 ------------------------------------------------------- 学科史: 王建民等著《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1998。 林耀华、庄孔韶著“中国的民族学:回顾与展望”。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六期。 (美)顾定国(Gregory Eliyu Guldin)著,胡鸿保、周燕译 《中国人类学逸史:从马林诺斯基到莫斯科到毛泽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散论(或文集):

焊接结构文献综述

焊接结构文献综述 前言:结构可靠性问题是焊接结构安全使用的关键,而疲劳断裂可靠性又是可靠性问题 中最为敏感和突出的部分,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有效的研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但近年来概率断裂力学和相应的概率损伤分析技术的成形和发展则对结构疲劳 断裂可靠性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特别是计算机模拟方法为可靠性分析节约了大量 的人力和物力。 1.从结构可靠性问题提起 固体力学及其相关疲劳断裂力学、实验力学的发展,始终和结构的可靠度问题相联系在 一起,它们用于保证设计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使之不发生静强度、动强度 、环境强度、疲劳强度、疲劳断裂等各种形式的破坏,并保证结构不因变形而降低功能 或功能失效。早期的强度准则通常是确定性的,它的结论只有“是”、“否”两种,即 结构“会发生破坏(失效)”或“不发生破坏(失效)”。给出这种结论的前提条件是 结构所受的载荷及工作条件是确定的,对应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性也

是确定的,然而, 实际上某种结构型号的各个具体结构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大小加工、装配状况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受载荷与工作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些因素均是不确定性的 、随机的。我们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结构在整个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破坏(失效)的可 能性有多大”。这就是结构可靠性问题。定义整个结构不发生破坏(失效)的概率为可 靠度,研究结构可靠性的目的就是确定结构的可靠性问题。多年来大量工程经验说明, 疲劳断裂就是结构破坏或失效的最重要的形式,因而对结构疲劳断裂可靠性程度的研究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且是近二三十您来固体力学领域最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也是工 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疲劳可靠性理论、结构安全寿命准则 由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载荷基本上属于随时间变化的交变载荷,而结构不同程度 地存在着毛刺、圆角、轴肩等几何不连续部位以及机加工、焊接,热加工工艺等因素造 成的应力集中,使得结构主要以疲劳断裂的形式失效。因而疲劳断裂

项目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苏伟伦主编:《项目策划与运用》,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2] [美]詹姆斯.刘易斯:《项目经理案头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戚安邦主编:《项目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 Five steps to Risk Assessment, UK, 1999。 [5] [美]Harold Kerzner 著:《应用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6] [美]罗伯特.威索基等著:《有效的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7]PMI Standard Committee,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I, 2004. [8]白思俊主编:《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美]斯坦利.波特尼著:《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10]PMI Standard Committee, Project Management Book, PMI, 2000. [11]韩力军,张灿,从管理理论看管理的发展趋势,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 [12] [美] Mike Peterson:《步步为“赢”管理项目》,世界商业评论杂志,2005。 [13]白思俊主编:《项目管理案例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美]米尔顿.罗西瑙著:《成功的项目管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5]邱菀华杨敏著:《项目价值管理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 刘曼红,风险投资探析,金融研究,1998.10:39-46 [2] 刘志迎,汪莹,风险投资理论研究综述,中国科技产业,2001.12:53-56 [3] 张志军,杨利红,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创业月 刊,2007.11 [4] 谢胜强,陈盈盈,我国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2007.25(6):69-72 [5] 熊晓鸽,20%投资为何失败团队是最大风险,投资与营销:4-5 [6] 刘曼红,风险投资的第三要素---人,人,人,中国科技信息,2000.19:24-34 [7] 周晓,风险投资项目团队气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广州, 暨南大学 [8] 王鸿杰,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团队的绩效评价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天津 商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分类整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分类整理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史专业: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史专业: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就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大学考研机构! 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编《堤防工程技术标准汇编》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9。 2. 水利电力部水利司编《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手册》北京:水利出版社,1980。 3. 张启岳等编《土石坝观测技术》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4. 朱运光编《防汛与抢险》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3。 5. 钱东辉编《水电工程测量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6. 马庆云主编《水文勘测工》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7. 罗庆君主编《防汛抢险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8. 郑万勇杨振华主编《水工建筑物》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9. 杨树林主编《河道修防工与防治工》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10. 胡一三赵天义杨树林编《河防问答》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1、天津大学主编、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12、姚乐人主编、防洪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13、GB 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14、黄委、黄防指办公室编、防汛抢险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5、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主编、建筑材料、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九) 16、徐又建主编、水利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 17、黄河水利学校主编、工程地质与土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18、张幕良主编、水利工程测量、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 19、袁光裕主编、水利工程施工、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20、黄河水利委员会主编、黄河河防词典、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5 21、方庆、徐约素主编、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2、邹葆华主编、水利工程制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3、陈德亮主编、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24、陕西省水利学校主编、工程水文学、北京、水利出版社、1982 25、张瑞瑾、谢鉴衡、王明甫、黄金堂编著、河流泥沙动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26、黄河水利委员会主编、黄河埽工、中国工业出版社、 27、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编、张英、李宪文主编、防汛手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8、胡一三主编、黄河防洪、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6 29、刘红宾、李跃伦主编、黄河防汛基础知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30、黄河水利委员会中级工教材、河道整治、郑州、1985 3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与实务、建设工程经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2、黄河水利委员会工程管理文件规定 33、胡志根、黄建平主编、工程项目管理、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35、《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SL210-98) 36、《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SL230-98) 37、《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 - 1 -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真题参考书复习资料考试内容-育.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 030303人类学 年份 公开 招考 硕博 连读 申请—考核制 1、专业知识考查 人类学专业知识:人类 学理论100分、人类学 方法70分 专业英语:以节选文献 翻译、评述为主30分 2、综合能力面试

考察学生的科研素养、 专业基础、创新能力、 发展潜力及协作精神等2013年5人0人 2014年2人2人 2015年3人1人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9: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5个研究方向:01.社会人类学02.文化研究03.民俗研究04.政治人类学05.法律人类学 3、人类学理论:基础理论部分为50分,专业方向部分为50分。 4、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哲学。 5、2016年北京大学继续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6、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且笔试和面试成绩均需及格。按照成绩排名先后统一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招生人数及报考统计 年份招生方式及人数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 2013年公开招考(16人 硕博连读(2人160人10:1 外语>=50 专业课>=60 2014年公开招考(18人 硕博连读(2人 162人9:1 2015年公开招考(12人 硕博连读(6人 114人9:1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大社会学系共有3个博士招生专业社会学、人口学和人类学,各专业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 的。

焊接专业毕业论文

***********学院 毕业论文 单面焊双面成形质量差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姓名:某某 指导教师:某某 专业:焊接技术 班级:机制 1006 目录

摘要:单面焊双面成形的焊接质量受到了焊接设备、焊材工艺流程、操作技术水平的限制。本文详细的介绍了焊接电源、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电弧电压、焊接层数、焊条类形、焊条直径等工艺因素对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焊接质量的影响和造成的相关缺陷。详细的分析了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焊接质量差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及造成质量差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解决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的缺陷,使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进一步完善,加以推广,并对单面焊双面成形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1引言 ----------------------------------------------------------------------------------------------------------------------- 2 1.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的概念------------------------------------------------------------------------------------------- 2 2.单面焊双面成形常见的焊接缺陷 ------------------------------------------------------------------------------------- 3 尺寸上的缺陷---------------------------------------------------------------------------------------------------------------- 3结构上的缺陷---------------------------------------------------------------------------------------------------------------- 3性质上的缺陷---------------------------------------------------------------------------------------------------------------- 3 3.单面焊双面成形质量差引起的问题 ---------------------------------------------------------------------------------- 3 增加消耗,降低结构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焊接缺陷会给结构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引起安全事故 --------------------------------------------------------- 3 4.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质量差的原因分析 ---------------------------------------------------------------------------- 3 焊接电源自身因素引起的焊接质量差---------------------------------------------------------------------------------- 3工艺因素对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质量的影响 ------------------------------------------------------------------------ 4 4.2.1 焊接电流 ------------------------------------------------------------------------------------------------------- 4 4.2.2 焊接速度 ------------------------------------------------------------------------------------------------------- 4 4.2.3 电弧电压 ------------------------------------------------------------------------------------------------------- 4 4.2.4 焊接层数选择不当 ------------------------------------------------------------------------------------------- 5 4.2.5 焊条类形及焊条直径的影响-------------------------------------------------------------------------------- 5 操作因素---------------------------------------------------------------------------------------------------------------------- 5 5.防止单面焊双面成形焊接产生焊接缺陷的措施 ------------------------------------------------------------------- 5 作好焊前准备---------------------------------------------------------------------------------------------------------------- 5焊接操作---------------------------------------------------------------------------------------------------------------------- 6 5.2.1 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 6 5.2.2 焊工技术水平 ------------------------------------------------------------------------------------------------- 6结论 ----------------------------------------------------------------------------------------------------------------------- 6参考文献 -------------------------------------------------------------------------------------------------------------------- 7致谢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