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而B国为,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

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Array

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

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

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

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

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

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换回本

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

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加拿大应专业生产计算机,数量为600/60=10单位;中国应专业

生产小麦,数量为800/4=200单位。

中国的福利水平从U 01上升到U 11,加拿大的福利水平从U 02上升到U 12,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上升了。

3. 假定中国总劳动为600小时,生产每单位钢铁Y 需要4小时,而生产每单位大米X 需要2小时,用图画出:

(1) 封闭经济中国的福利水平。

(2) 假设开放后大米的相对价格为1,求开放后中国的福利总水平。

(3) 开放的分工所得和交换所得。

思路:中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2Y=300-X ,大米的机会成本为1/2单位的钢铁,根据福利函数知每一条效用曲线上大米对钢铁的边际替代率为2Y X

(1) 封闭经济中的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机会成本相等处,即122

Y X =,或X=Y 处,代入生产可能性曲线得X=Y=100,U0=100*1002=106

(2) 开放经济中国完全分工,全部生产大米,交换曲线为Y=300-X ,福利最大化必在大米的

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12Y X

=,或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100,Y=200,U=100*40000=4*106

(3) 交换所得:假设中国没有完全专业生产大米 ,仍然像封闭经济那样生产100单位大米和

100单位钢铁,但大米以1:1的比例交换钢铁,新的交换曲线为Y=200-X ,福利最大化仍在大米的边际替代率与贸易条件相等处,即12Y X

=或Y=2X 处。代入交换曲线得X=200/3,Y=400/3,71200160000 3.2*10*3927U ==,交换所得为6

105*1027

U U -= 分工所得为76

6

1 3.2*1076*104*102727U U -=-= 4.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ABCE ,总福利增加了CED 。 5. 大米/结果使大米/ AE 单位钢铁与菲律宾交换BE

-U’0。 菲律宾 钢铁

6. 在H -O 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

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

a 部分的面积b,面积为1/2*(120-100)7. 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

思路:

为例)。

Pd c 面积,而Pw ’价格下净收益为b+c 。 8.

(1) (2) (3) (4)中国对汽车征收每辆3000美元的进口税,国内汽车的产量及贸易量;与自由贸易相比,消费者和厂商的福利变化

思路:

(1) 令Dc =Sc ,=1200+,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P=20000,产量为1600。

(2) 自由贸易下中国进口汽车,由于中国为汽车进口小国,则国内汽车价格等于国际市场价

格10000,汽车的需求为1800,生产为1400,进口量为400。

7 9. 设越南(V

请计算: (1)

(2) 自由贸易时国际市场大米的价格和各国的进口量或出口量。

(3) 自由贸易带来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福利收益或损失,以及两国的净福利收益或

损失。

思路:

1000

价格

价格

1000 P ’P P 价格 数量

(1) 自给自足时V 国大米价格为,产量为,M 国大米价格为,产量为。

两国总需求为QWD=QDV+QDM=+两国总供给为QWS=QSV+QSM=+令QWD=QSW,得P=1, QDV=, QSV=,所以V 国出口量QSV- QDV=,也等于M 国的进口量。

V 国:消费者剩余变化=-1/2*[+2*]* 生产者剩余变化=1/2*[++1/2*]*

10(单位:美元)请计算:

(1)贸易前,双方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

(2)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各国的产量及贸易量(不考虑运输成本)。自由贸易给两国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3)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2000美元的单位税,这时各国汽车市场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注意:此时假设中国是进出口大国)

A: 关税对中国汽车制造商、国内消费者和中国政府的福利带来的影响如何?

B :关税的福利净损失(与自由贸易相比)

(4)若中国政府给国内汽车制造商提供3000美元的单位生产补贴,两国汽车的价格、产量及贸易量是多少?

解题思路:(1)根据题意,已知贸易前中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分别为为:D c = 2000 –,S c = 1200 + ,联立这两个方程D=S ,求得没有贸易前,P=万美元,均衡产量Q=1680单位;

已知贸易前美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曲线方程:D US = 1800 –,S US = 1400 + ,联立方程D=S ,求得贸易前,P=1万美元,均衡产量Q=1600单位(1分)

(2)自由贸易后,国际市场汽车的均衡价格由一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出口供给曲线)和一国的过剩需求曲线(进口需求曲线)来决定。

由于假设中国是汽车进口大国,因此,中国的进口需求曲线MD=D-S=,美国的出口供给曲线XS=S-D=—400+。由于不存在运输成本,自由贸易后,出口供给等于进口需求,即世界汽车的均衡价格和产量满足:MD=XS 。即= —400+。

求得:自由贸易时,世界汽车价格P=4/3=万美元,自由贸易时汽车贸易量=400/3单位。 将世界汽车价格万美元,分别代入中国汽车和美国汽车供给曲线方程,求得,中国汽车产量Q C =1600单位,美国汽车产量=1400+*13333)=1667单位,(2分) (A )V 国大米市场 (B )国际大米市场 (C )M 国大米市场

P

(4)若中国对汽车进口征收3000美元的单位税,则新的MD曲线变成MD*=(P+t),其中,t=3000,而美国出口供给曲线则没有变化,因此:

800-(P+3000)*= P -400

求得,世界汽车出口价格为P us=万,世界贸易量Q=单位(1分)

将P W=万代入美国供给方程,求得Q us=1634单位(1分)

则中国汽车进口价格P C=+=万美元,代入中国供给方程,求得Q C=1641单位(1分)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贸易量等于国际市场价格为万美元时中国的进口量,或国际市场等于1,17万美元时美国汽车出口量,MD万)=XS万)

(A)由此可见,征收关税后,中国对汽车的总需求(从自由贸易时的1734单位)下降到1706单位,总供给为1641单位。

省略。(B)福利变化:

a:

b:

c:

(5)若中国政府对国内汽车生产商补贴3000美元的单位税,则中国汽车的供给曲线的方程就变为S*c = 1200 + (P +3000)=1290+,则中国的进口需求曲线也因此变为MD=D-S*= (2000 –

–(1290+=。(1分)

开展国际贸易市场均衡后,MD=XS,=—400+,求得P*=美元,世界贸易量Q*=(1分)

代入中国新供给方程方程S*c = 1200 + (P +3000)=1290+,求得Q*C =1660,,将P*=代入美国供给方程SUS = 1400 + ,Q*US=1647(1分)

11、我国某型汽车的进口关税为30%,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为10%,进口零配件占国内生产该型汽车价值的40%,试计算我国该型汽车的有效关税保护率。

解题思路:

有效关税保护率=(产品关税率-零配件关税率*零配件比例)/(1-零配件比例)

=(30%-10%*40%)/(1-40%)

=43%

12、设中国对小汽车的关税税率为180%,国内一典型的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部件关税如下:

成本项目

钢板发动机轮胎

占汽车价格比重20% 30% 10%

关税税率60% 120% 30%

(1)请计算对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2)如果钢板、发动机、轮胎的关税分别降为10%、30%、5%,计算小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3)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有关有效保护率的结论?

解题思路:

(1)ERP=(180%-20%*60%-30%*120%-10%*30%)/(1-20%-30%-10%)=%

(2) )ERP=(180%-20%*10%-30%*30%-10%*5%)/(1-20%-30%-10%)=%

(3)在最终产品名义保护率一定的情况下,中间投入品的平均关税越低,有效保护率越高,则反之。

12、假设A国X工业进口生产要素Y,且A国无论在X的产品市场还是在Y的要素市场都是效果,请根据下列信息,求X工业的有效保护率。

自由贸易价格名义关税率

最终产品X 100美元19%

生产要素Y(仅投入X工业)70美元10%

解题思路:因为A国无论在X产品还是在Y要素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均为小国,那么在对X产品征收19%的名义关税后,X产品的国内价格将上升为119美元,对要素Y征收10%名义关税后,生产要素Y的价格将上升为77美元。

由于在征收关税前,X产品的增加值V1=100-70=30美元,在征收关税后,X产品的增加值

V2=119-77=42美元

所以X工业的有效保护率为ERP={(42-30)/30}8100%=40%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者剩余 答: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和实际接受的价格之间的差额。 2.罗伯津斯基定理 答: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增 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3.产品生命周期 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经历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产品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四个阶段。 4.购买力平价 答: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 5.市场内部化 答:市场内部化是指企业为减少交易成本,减少生产和投资风险,而将该跨国界的各交易过程变成企业内部的行为。 6.黄金输送点 答: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7.要素禀赋 答:要素禀赋,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 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8.比较优势 答:比较优势也称为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李嘉图通过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模型阐明,比较优势是一国 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 劣势,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的原则。根据各自的 比较优势来来确定国际分工并进行贸易往来,双方便都可以获得比较利 益。 9.人力资本 答:所谓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然们通过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 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加国际 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10.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71年所实行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征简而言之便是“美元

国际经济学试题期末考试

1、一价定律 2、购买力平价 3、国际收支 4、产品生命周期 5、绝对优势原理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行政班: 学生姓名: 二、判断题(正确的标“T”,错误的标“F”,并将答案填入对应的方格中。共 1、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外汇汇价时,数值越大,意味着本币价值越高。() 2、要素价格均等化会使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均等化。() 3、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4、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5、无差异曲线表示能够给单个消费者或者国家提供相同价值或满意感的商品的不同组合(如小麦和汽车)。() 6、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7、关税的保护效应是指国内生产商获得的利润增加额。() 8、政府出口补贴提高了出口数量,但同时也降低了出口价格,增加了国内税收负担。() 9、最惠国条款给予某些国家同盟国才能享受到的最优关税待遇。() 10、美国向别国进口小麦应该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进口配额和等效的进口关税存在的差别。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行政班: 学生姓名: 2、简述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二者的主要区别。 3、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 4、作图说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经济效应。

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行政班: 学生姓名: 5、简述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四、计算题(1题,共10分) 假定对成品车征收40%的从价税,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成本为成品车价格的30%,请计算对进口零部件分别征收40%、20%、60%的从价税时的有效关税保护率,并对结果进行说明。 五、论述题(1题,共20分) 当前,国际间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成为了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请简述非关税壁垒的定义及其主要种类,并针对我国现实情况,以一种壁垒为例,说明我国应当如何应对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半期考试题及答案 1、假设中美两国都生产大米和小麦,且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两国有相同的劳动力资源,都是100人。由于生产技术的不同,产出是不同的。如果两国所有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大米,假设中国可以生产100吨,美国只能生产150吨。如果两国的劳动都用来生产小麦,假设中国能生产50吨,而美国能生产100吨。 (1)请判断中国和美国分别在生产那种产品上有优势 (2)如果发生自由贸易,中美两国会分别出口哪种产品,请确定大米的世界市场相对价格的范围? (3)画图说明自由贸易发生前后中美两国的福利变化。 2、作图说明什么是“悲惨增长”,并说明悲惨增长实现的条件。 3.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资本是特定要素(生产葡萄所用的资本不能流动到汽车生产行业)。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如果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4、叙述罗伯津斯基定理的内容,并作图分别说明在大国和小国的情况下,出口部门所密集使用的要素增长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5、A 、B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状态如下图所示,请继续作图,画出自由贸易发生以后A 、B 两国的福利变化和贸易三角。 6、画图说明关税和出口补贴所引起的进口国福利的变化。 7、画图说明什么是持续性倾销并说明持续性倾销存在的条件。 8、假设某一国拥有20000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钢铁 B 国 钢铁 大米 A 国

位和4个单位,试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X的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为2,进口量为2000个单位,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 1、解:依题意可知,两国劳动生产率为: 中美 大米劳动生产率 1 1.5 小麦劳动生产率0.5 1 Y表示小麦,a、b分别表示中美两国生产率。 (1)美国在大米与小麦生产上均占绝对优势 因为 1 1.5 2> 1.5 0.51 x x y y a b a b ==== n 1 1.5 2> 1.5 0.51 x x y y a b a b ==== n 所以中国在生产大米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在生产小麦上占有比较优势。 (2)若自由贸易则发生专业化分工,中国将出口大米,美国将出口小麦。 由于未贸易前:中国 1 2 y x y x a p p a == 美国: 12 1.53 y x y x a p p a === 则贸易后世界市场价格介于1/2~2/3之间。 (3) 中国美国 X+2Y=100 2/3X+Y=100 可见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福利水平得到改善(注:画图时Pw线要平行) 2、 “悲惨增长”也叫贫困化增长,条件为:1.经济增长偏向于增长国的出口部分;2.增长国在世界市场上是打过,出口品供应量会影响世界市场价格;3. 增长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增长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4.增长国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需求弹性非常好。P70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K135班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或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2、倾销:海外的货物以低于同样货物的销售价格在同一时候在国内市场类似条件下的出售。 3、国际收支(广义):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 4、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 5、关税同盟: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签订条约或协定取消区域内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6、贸易条件: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也就是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用出口价格指数比进口价格指数。 7、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本国对外的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管制,用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一种制度。 8、汇率:又称为汇价。是不同货币在外汇买卖过程中形成的交换比率。 9、开放经济:一个经济与其外部存在着经济往来关系,如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劳动力流动等对外经济关系。 10、资本国际流动:指资本从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体,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地区和经济体的过程。 二、判断题 1、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小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如果小国对进口商征收关税,那么关税造成的消费者损失大于国内生产商收益与政府关税收入之和。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郡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3、贫穷化增长适用于长期以来人口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国家。× 贫穷化增长适用于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的生产和出口,该国就会陷入困境的发展中国家。 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同满意感的商品消费组合。√ 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不会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6、幼稚产业是指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7、跨国企业是指向六个以上不同国家出口的企业。× 跨国企业是指在数个国家设有生产工厂的企业。 8、在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是关键货币。√ 9、区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最常用但并不完善的指标是人均GDP。√ 10、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若美国的通货膨胀速度低于英国,则美元相对于英磅升值。 11、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12、共同市场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 13、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用来支持处于竞争激烈产业中的企业。× 战略性贸易政策常常包括对高技术企业的补贴和其他支持。 14、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浮动汇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要求成员国采取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15、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大于国内货币需求。√ 16、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高利率和资本流入将有助于该国自动调整国际收支赤字。√ 17、一价定律认为关税不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一价定律认为关税能影响进口产品价格。 18、如果德国的利率高于美国,则马克将在远期市场上贴水卖出。√ 19、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贷方。× 从日本进口汽车应记入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借方。 20、若美国通货膨胀高于英国,美元相对于英磅贬值。√ 三、选择题 1、设一年前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8.2345元人民币,假设美国的物价比前一年上升8%,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10%,则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理论上的汇率为( A ) A.8.3870 B.8.085 C.10.2931 D.6.5876 2、列昂惕夫反论包括以下解释,除了( B )。 A美国对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B美国实际上比其贸易伙伴拥有更多的劳动力 C美国的出口产品密集使用了熟练劳动力 D美国倾向于出口需要大量科学和工程技术投入的高技术产品 3.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如果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美国为4%,那么( C ) A 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4% B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4% C美元相对于英镑升值6% D美元相对于英镑贬值6% 4、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C ) A. 垄断竞争理论 B. 规模经济理论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标准答案(内部资料)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内部资料)

————————————————————————————————作者:————————————————————————————————日期:

国际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贫困化增长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5套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20 分) 1.要素禀赋:亦即要素的丰裕程度,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由于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可利用生产要素价格相对低廉的状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要素禀赋构成一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基础。 2.倾销: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3.黄金输送点: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是黄金输入、输出的价格上限和下限,它限制着一个国家货币对外汇率的波动幅度。 4.三元悖论:也称为三元冲突理论,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只能选择其中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 2.根据相互需求原理,两国均衡的交换比例取决于(C) A 两国的绝对优势 B 两国的比较优势 C 两国的相对需求强度 D 两国的要素禀赋 3.在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B) A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 4.课征关税会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B) A 上升 B 降低 C 不变 D 不确定 5.以下选项中,哪个选项不属于国际收支统计中居民的概念?(C) A 外国企业 B 非盈利机构 C 国际经济组织 D 政府 7.布雷顿森林体系创立了(B) A 以英镑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B 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 C 以英镑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D 以美元为中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8.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间接投资的是(D) A 在国外设立分公司 B 在国外设立独资企业 C 在国外设立合资企业 D 购买国外企业债券 9.经济非均衡的无形传导方式不包括(C)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4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认为整个世界可以分为两类国家,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 C.出口国家D.进口国家 2.建立国际贸易组织的基石是( ) A.《扩大世界贸易和就业的建议》B.《国际贸易组织宪章》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议定书D.乌拉圭回合协定 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谈到的第一阶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进口关税减让B.非关税减让 C.一揽子解决多边贸易体制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4.套利业务所必备的条件是( ) A.汇率存在差异B.利率存在差异 C.同一外汇市场D.不同外汇市场 5.属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的是( ) A.购买外国政府债务B.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D.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6.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是( ) A.平衡项目B.资本项目 C.经常项目D.官方结算项目 7.当需求弹性无穷大时,其需求曲线是( ) A.水平的B.垂直的 C.向右上方倾斜D.向右下方倾斜 8.当一国货币贬值后( ) A.会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B.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条件 C.对该国的贸易条件无影响D.对该国的贸易条件的影响不确定 9.设c为边际消费倾向,s为边际储蓄倾向,m为边际进口倾向,则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外贸乘数为( ) A.1/s B.1/(1-c) C.1/(s+m) D.1/(1-s-m)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1-4

国际经济学精选习题集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第1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划分的基本经济单位是(D)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B) A.国际商品流动 B.世界范围内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 C.国际收支平衡 D.国际人员流动 3.从国际间经济资源流动的难易度看,流动最容易的是(B) A.商品 B.资本 C.人员 D.技术 二、判断分析题 1.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的一门分支科学。 √。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无差异曲线、需求曲线、企业产量按照MR=MC确定等,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问答题

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有何联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和金融的相互依存性,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大部分国际经济学应用了宏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但是国际经济学理论本身也获得了许多理论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的国际经济学研究又推动了一般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发展。 2.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的原因和效果。二者统称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成基本单位,并研究某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3.当今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国际经济问题是什么? 深度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迅速全球化的世界背景下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汇率的过度波动和失衡以及全球危机;美国的结构失衡、欧洲和日本的缓慢经济增长,以及转型经济的重组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下和不可持续发展。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经济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幼稚产业:所谓幼稚产业是指某一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 提供曲线:也称相互需求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换比率)。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间资金收支流动的行为。包括两种具体形式:直接的货币收支和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转移。反映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广义的国际收支为系统记载的、在特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居民与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全部各项经济交易,不仅包括外汇收支的国际借贷关系,还包括一定时期全部经济交易与往来。 二、简答题 试画出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出口贫困化增长,是指某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地增长,但结果不仅使该国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而且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也出现下降,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贸易条件变化前,该国生产均衡点为A,消费点为C;由于该国传统出口产品X 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使得该国贸易条件恶化,此时,生产点变为A’,消费点变为C’。由图中的无差异曲线可以看出,该国贸易条件的变化使得它的福利水平低于增长前。这种情形就成为“出口贫困化增长”。 产生出口贫困化增长的原因主要有:(1)该国在该种出口产品的出口量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当其出口大幅度增加时,会导致世界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价格大幅下跌。(2)该种产品的需求国的需求弹性很低,当产品价格降低时,需求是并不会相应大幅增长。(3)该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依赖该种产品的出口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时候也不能压缩出口,而是进一步扩大出口量从而保持一定的出口收入。 试说明国际贸易中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答:这是解释列昂惕夫反论的观点之一,它认为,某种商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小麦在非洲是劳动密集生产过程的产品,而在美国则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也就是大机器和高效化肥生产的产品。所以,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国外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也有可能在国内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即如果两种要素在行业间的替代弹性差异很大,以至于两种等产量曲线相交两次,那么,可能产生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的现象。即一种产品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B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可能就无法根据H-O的模式预测贸易模式了。

10套-《国际经济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国际经济学》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关于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 B.采用2 2 1模型进行阐述 C.将技术、要素禀赋、需求偏好集于一体 D.由哈伯勒、勒纳、里昂惕夫和米德等人提出 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一直是围绕着()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而展开的。 A.外部平衡 B.内部平衡 C.外部平衡与内部平衡 D.规模经济 3.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假设条件有()。 A.两种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可变的 B.生产要素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C.两种生产要素没有充分利用 D.两种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是可变的 4.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来说明。 A.社会无差异曲线 B.需求曲线 C.等产量曲线 D.供给曲线 5.国际贸易会()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 A.提高 B.降低 C.不影响 D.可能影响 6.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属于()。 A.研究与开发密集型 B.资本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土地密集型

7.属于国际收支账户中服务项目的有()。 A.证券投资 B.商品修理 C.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D.非货币黄金 8.购买力平价论(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是()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中第一次系统阐述的。 A.勒纳 B.卡塞尔 C.凯恩斯 D.多恩布什 9.假设某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0,边际进口倾向为0.30,试问该国的对外贸易乘数是()。 A.1 B.2 C.3 D.4 10.假设即期汇率l英镑=2美元,在欧洲市场美元一年期的利率为15%,英镑为10%,求一年后的远期汇率1英镑等于()美元。 A.2.091 B.2 C.1.913 D.3 二、判断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若判断正确,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若判断不正确,则在小题后的括号内填上“×”号。 1.相对国内经济而言,在国际经济中市场机制不容易得到贯彻。() 2.在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比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4.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5.劳动在短期内是属于一种特定要素。() 6.产业内贸易反映比较优势。() 7.费雪模型证明,资本是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即资本的流动是单向的,结果是各国的利率差消失。这种分析是以不存在风险为前提的。() 8.汇率超调模型在长期强调商品市场的价格粘性。() 9.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是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10.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不会实现影响均衡产量或均衡收入的目的。()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 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 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 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 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 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 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因为大国是国际价格制定者,小国是价格接受者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根据上题结论,知道,小国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相对便宜 的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较高相对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 改善福利。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略。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第二章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1)根据表1知道,A、B两国X、Y劳动生产率,可知X相对价格A国低于B 国,A国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有比较优势 (2)A国在Y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X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题及答案 1.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2.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的产量。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2)因为加拿大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比中国低,所以加拿大具有生产者计算机的比较优势,中国就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 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 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 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 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 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如果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则相当于用60/24小时的劳动 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4=1/2小时的劳动时间。中国进口 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4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4*4=96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 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96=4小时的劳动时间。

《国际经济学》 - 期末试题

国际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 根据费雪效应,若一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则该国的名义利率和货币的对外价值分别如何变化? A. 提高/降低 B. 均提高 C. 降低/提高 D. 均降低 2. 进口配额制在国际贸易政策中属于: A. 关税壁垒 B. 非关税壁垒 C. 自由贸易措施 D. 幼稚产业保护措施 3. 构成倾销的条件不包括: A. 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B. 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 C. 损害与低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销售数量超过国家间约定的标准 4. 对于征收关税的大国来说,关税将: A. 降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B. 增加消费者剩余和降低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C. 降低消费者剩余和增加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收入 D. 以上都不正确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汇率的直接标价法 2. 一价定律

3. 外汇管制 4. 进口配额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请分析本币贬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机制 2. 请简述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四、综合分析题(共48分)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凭借自身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起步,在“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下将中国制造推向全球,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和技术基础。 但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资源约束日益加重,‘大进大出’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促成‘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试回答: (1)“三来一补”企业当前遇到了怎样的发展瓶颈?(15分) (2)在我国外资利用和外贸发展的进程中,对“三来一补”企业主要给予了那些扶持措施?(15分) (2)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优进优出”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可从贸易、投资等方面作答)(18分)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

国际经济学考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 A )卷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学考试形式:闭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贸易经济、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 学、保险学 学号:姓名: 说明:所有答案请答在规定的答题纸或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册上的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总计20分,每小题1分) 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个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2.如果一个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与另一资本丰富的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则() A、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上升 B、两国工资水平都会相对资本成本下降 C、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上升 D、前一国家的工资会相对后一国家下降 3.如果机会成本是递增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国际贸易将导致()。 A、每个国家完全专业化,且生产成本下降 B、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出口产品生产成本不变 C、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上升 D、每个国家不完全专业化,且生产出口产品的机会成本下降 4.()可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制成品贸易。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需求重叠理论 D、绝对优势学说 5.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比较优势学说 B、要素禀赋理论 C、绝对优势学说 D、规模经济理论

级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参考

级国际经济学试题答案 参考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国际经济学》 一,简答 1,“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会无利可图。”请运用所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对这一说法加以评论。 答:这句话不符合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 (1)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虽然在各部门的生产技术中都处于绝对优势,但两国进行自由贸易后,发达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而发展中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出口其绝对优势较大的产品,进口其绝对优势较小的商品,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2)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水平高,所以生产过程中劳动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竞争力不强,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以进口为主。但是发达国家在生产过程中的资本和技术具有优势,发达国家的资本价格相对较低,技术实力更强,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往往能够大量出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 (3)综合以上回答,发达国家虽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但在资本、技术方面比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时,往往能够各取所需、实现双赢,甚至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优势,在贸易中更占优势。

(还可以画出相关贸易福利图3-3,,34) 2,什么事里昂惕夫悖论?可以从哪些方面解释? 答: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H-O模型推断),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H-O模型相矛盾,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迷"或"里昂惕夫悖论"。? 相关解释: (1)需求偏好学说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认为美国需求偏好强烈的偏好资本密集型产品导致的里昂惕夫悖论。所以该理论认为他认为H-O模型只适用于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因为前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供给方面决定的,而后者的贸易发展主要是由需求方面决定的。? (2)劳动效率学说用劳动效率和劳动熟练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和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理论。?里昂惕夫认为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三倍(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高),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也就出现与H-O模型推断相矛盾。 (3)要素密集度逆转学说认为某种在丰富的国家属于,而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则属于,当两种商品生产的替代弹性差异较大时,随着

国际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试卷(A)国际经济学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 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1 dx+sx>1 B.||A.|dx+dm|>1 .|sx+sm|C.|dm+sm|>1 D)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C.国家的消费 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 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A .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 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B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 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 生产要素增长会(4 .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B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C D.使贸易规模缩减)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外 国国民收入A.本国国民收入 B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 供给、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6 ) BA.重叠需求理论.规模 经济理论.要素禀赋理论C D.相互倾销理论 7、货币贬值对国内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不包括() A.货币余额效应 B.收入再分配效应 C.货币幻觉效应 D.贸易条件效应、世界贸易组织WT)是关贸总协定主持的 下列哪一回合谈判的结果 .多哈回.乌拉圭回 .东京回.安纳西回 、成员国间实行自由贸易优惠协定并统一外部关税,但成员国间要素尚未实现自由流动是 A.自由贸易 B.关税同 C.共同市 D.经济联 1、在幼稚产业的判定标准中,强调技术外溢和外部规模经济效果的是 .李斯特标.肯普标 .穆勒标.巴斯塔布尔标 1、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失业和逆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 政策搭配是 .紧财政、松货.松财政、松货 .松财政、紧货.紧财政、紧货 1、通常与进口替代战略相配合的政策措施包括 .降低关税壁.高估本币价 .放松外汇管.减少非关税壁 1、征收进口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 .不利于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 .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必备

特定要素:“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划分并不绝对。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商品。 斯托尔珀-塞缪尔森定理: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会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减少,反之亦然。 雷布津斯基定律: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若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倒是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相对价格的相应变化。 里昂惕夫悖论: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充裕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两个角度定义:1.价格定义法:假设A、B两国劳动价格分别以工资率wa和wb表示,资本价格分别以利息率ia和ib表示,若有wa/wb

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资本充裕国。2.数量定义法:假设A国的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高于B国,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土地充裕国。 要素密集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偏向型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原因:某生产部门技术进步、某中生产要素供给增加、国家利用资源效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偏向型增长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偏向扩张的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增加。 福利恶化性增长: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由于一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可能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如果一种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非常强的出口偏向型,那么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可能抵消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使得该国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假设条件过于极端,纯理论问题。梅茨勒悖论:在极端条件下,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造成贸易条件强烈改变,反而使进口品国内价格下降的现象。是SS定理的例外。关税对进口竞争部门带来负的保护效应。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规模的规模经济。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较小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行业规模的规模经济。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