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基本概念定义

证券投资学基本概念定义
证券投资学基本概念定义

证券投资学基本概念凯恩斯:“在人类几千年的商业文明中,最伟大又精巧的发明就是股票。”

交易时间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是每周一至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法定假日除外。

K线

又称为蜡烛线,起源于日本。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两种,又称红(阳)线和绿(阴)线。一条K线的记录就是某一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

阳线:证券市场上指收盘价高于开盘价的K线

阴线:证券市场上指开盘价高于收盘价的K线。

下影线:在K线图中,从实体向下延伸的细线叫下

影线。在阳线中,它是当日开盘价与最低价之差;在阴线中,它是当日收盘价与最低价之差。

上影线:在K线图中,从实体向上延伸的细线叫上影线。在中,它是当日最高价与之差;在中,它是当日最高价与之差。

长阳线:某只股票大涨了一天,当日的k线上就会出现一根红色的长阳线。涨幅在6%以上的k线,即为长阳线。

长阴线:某只股票大跌了一天,当日的k线上就会出现一根绿色的长阴线。跌幅在6%以上的k线,即为长阴线。

十字星:当一只股票某天经过波动,最后收盘价与开盘价接近或相等时,K线图就会出现十字星。底部十字星(射击之星)和顶部十字星(黄昏之星)。光头阳线和光头阴线

中国的股权设置

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国有股

国有股指有权代表同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

法人股

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社会公众股

社会公众股(个人和机构)是指我国境内个人和机构,以其合法财产向公司可上市流通股权部分

投资所形成的股份。我国公司法规定,单个自然人持股数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的5%。

转配股

转配股是我国股票市场特有的产物。国家股、法人股的持有者放弃配股权,将配股权有偿转让给其他法人或社会公众,这些法人或社会公众行使相应的配股权时所认购的新股,就是转配股。

外资股

外资股是指股份公司向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发行的股票。分为境内和境外两种。

境内上市外资股

境内上市外资股原来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募集并在我国境内上市的股份,投资者限于

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投资者。这类股票称为B股,B股以人民币标明股票面值,以外币认购、买卖。中国证监会决定自2001年2月下旬起,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自从B股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之后,境内投资者逐渐取代境外投资者成为投资主体,B股发生了由“外资股”演变为“内资股”的趋向。

境外上市外资股

境外上市外资股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募集并在境外上市的股份。包括H股、N股(纽约)和S股(新加坡)

牛市

证券市场三种运行趋势:牛市、熊市和平衡市。

所谓“牛市”(bull market),也称多头市场,指证券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此处的证券市场,泛指常见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选择权)、外汇、基金、可转让定存单、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其它各种证券。其他一些投资和投机性市场,也可用牛市和熊市来表述,如房市、邮(票)市、卡市等等。

平衡市

“平衡市”,是指多头和空头力量大致相当,在一定时间内,证券价格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呈现水平趋势。一般相伴的成交量都逐渐缩小,直到突破。或称箱体运行。

开盘和收盘

开盘指每天股市开始交易称为开盘。通常指证券交易日里最后一笔买卖成交,不能再进行新的交易,称之为收盘。

股票成交

在股票交易中采取的是连续竞价方式,股票是根据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成交的。

开盘价

开盘价又称开市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交易日开市后的第一笔买卖成交价格。世界上大多数证券交易所都采用成交额最大原则来确定开盘价。

沪深两市通过确定开盘价,早晨交易所的计算机主机撮合的方法和平时不同,平时叫连续竞价,而早晨叫集合竞价。每天早晨从9:15分到9:25分是集合竞价时间。

所谓集合竞价就是指当天还没有成交价的时候,你可根据前一天的收盘价和对当日股市的预测来输入股票价格,而在这段时间里输入计算机主机的所有价格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按照时间优先和价格优先的原则交易,而是按最大成交量的原则来定出股票的价位,这个价位就被称为集合竞价的价位,而这个过程被称为集合竞价

收盘价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目前沪深股市的收盘价并不完全是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而是一个加权平均价,也叫已调整收盘价。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沪市收盘价为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深市证券的收盘价通过集合竞价的方式产生。收盘集合竞价不能产生收盘价的,以当日该证券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含最后一笔交易)为收盘价。

熊市

所谓“熊市(bear market)”,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多头

多头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

空头

空头是投资者和股票商认为现时股价已较高,对股市前景看坏,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把手中的股票(借来的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

死多头

看好股市前景,买进股票后,如果股价下跌,宁愿放上几年,不赚钱绝不脱手。

死空头

无论股市如何上涨都一直看空股市,认为它会下跌,并卖空股指期货。

斩仓(割肉)

当买入股票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建仓之时即应设立止损点,一旦达到止损点且已断定走势趋弱,则应果断卖出股票,称为斩仓(割肉)。

套牢

套牢是指进行股票交易时所遭遇的交易风险。例如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上涨,但在买进后股价却一直呈下跌趋势,这种现象称为多头套牢。相反,投资者预计股价将下跌,将所借股票放空卖出,但股价却一直上涨,这种现象称为空头套牢。

坐轿

目光锐利或事先得到信息的投资人,在大户暗中买进或卖出时,或在利多或利空消息公布前,先期买进或卖出股票,待散户大量跟进或跟出,造成

股价大幅度上涨或下跌时,再卖出或买回,坐享厚利,这就叫坐轿。

抬轿

抬轿子是指利多或利空信息公布后,预计股价将会大起大落,立刻抢买或抢卖股票的行为。抢利多信息买进股票的行为称为抬多头轿子,抢利空信息卖出股票的行为称为抬空头轿子。

对敲

对敲也称为相对委托或合谋,是指行为人意图影响证券市场行情,与他人通谋,双方分别扮演卖方和买方角色,各自按照约定的交易券种、价格、数量,向相同或不同的证券经纪商发出交易委托指令并达成交易的行为,即一方做出交易委托,另一方做出相反交易委托,依事先通谋的内容达成交易。

踏空

当你看中一只股票,但嫌它仍未启动,因而暂时没有买入,结果股票涨了,称为踏空。

跳水

一般指股票或大盘指数急速下行,短时间内连续击穿日线(日均线)、五日线、周线、月线,甚

至年线,就像“高台跳水”一样,快速下跌的情况。

诱多

指主力、庄家有意制造股票上涨的假象,诱使投资者买入,结果股价不涨反跌,让跟进做多的投资者套牢的一种市场行为。

停板

因股票价格波动超过一定限度而停做交易。其中因股票价格上涨超过一定限度而停做交易叫涨停板,其中因股票价格下跌超过一定限度而停做交易叫跌停板。目前国内规定A股涨跌幅度为10%;ST 股为5%。

洗盘

庄家为了清理市场多余的浮动筹码,抬高市场整体持仓成本。为此,庄家必须于途中让低价买进,意志不坚的散户抛出股票,以减轻上档压力,同时让持股者的平均价位升高,以利于施行做庄的手段,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

吸筹(建仓)

是指在股市中庄家,或主力,大户介入某一个股,一段时间内不断买入的行为。

内盘

所谓内盘就是股票在买入价成交,成交价为申买价,说明抛盘比较踊跃。当内盘累计数量比外盘累计数量大很多,而股价下跌时表示很多人在强抛卖出股票。

外盘

所谓外盘就是股票在卖出价成交,成交价为申卖价,说明买盘比较积极。当外盘累计数量比内盘累计数量大很多,而股价上涨时表示很多人在抢盘买入股票。

除权

除权即新的股票持有人在停止过户期内不能享有该种股票的增资配股权利。就是把流通股东(在全流通市场中,其实只有股东这个概念)获得的权益从股票市值中扣除。所以不仅送、转、配股要除权,而且红利也要除权。

填权

在除权除夕后的一段时间里,如果多数人对该股看好,该只股票交易市价高于除权(除息)基准价,这种行情称为填权。

多头陷阱

即为多头设置的陷阱,通常发生在指数或股价屡创新高,并迅速突破原来的指数区且达到新高

点,随后迅速滑落跌破以前的支撑位,结果使在高位买进的投资者严重被套。

空头陷阱

所谓空头陷阱,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主流资金大力做空,通过盘面中显现出明显疲弱的形态,诱使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股票。

护盘

护盘是对盘口的保护,护盘行为一般是主力的作为,由于主力的筹码较多,股价下跌后就会有较大的损失,为了减少下跌的幅度,便于行情好转时快速拉升股价,主力会在股票价格下跌时,拿出部分资金来维持股价,主要手段是在卖盘强大时适当买入股票。

跳空(缺口)

股价受利多或利空影响后,出现较大幅度上下跳动的现象。

补缺口

当股价出现缺口,经过几天,甚至更长时间的变动,然后反转过来,回到原来缺口的价位时,称为缺口的封闭。又称补空。

整理

通常指股票价格变动幅度较小,比较稳定,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不大的行情。

回调(档)

是指在股价上涨趋势中,价格由于上涨速度太快,受到卖方打压而暂时回落的现象。

反弹

在股市上,股价呈不断下跌趋势,终因股价下跌速度过快而反转回升到某一价位的调整现象称为反弹。

坐电梯

是指投资者在较低位置买入股票,尔后股票一直呈上涨状态,但是在股票达到高位时,由于贪心,没有抛掉手中的股票,最终股票价格回落到买点的位置。

阴跌

指股价主要是以较小波动的逐级下跌为主,如阴雨连绵,长期不止。

换手率

是指某支股票在一定时间内的成交总量与流通总股本的比例,它是一个反映股票流通性强弱的指标。

黑马

是指某支股票在未上涨时不被投资者看好,然而该支股票却在短期内实现了大幅上涨。

白马

白马股一般是指其有关的信息已经公开的股票,由于业绩较为明朗,很少存在埋地雷的风险,内幕交易、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又兼有业绩优良、高成长、低风险的特点,因而具备较高的投资价值,往往为投资者所看好。

配股

配股是上市公司向原股东发行新股、筹集资金的行为。

突破

指股价经过一段盘档时间后,产生的一种价格波动。一般指股价向上突破阻力位。

打开

指股票在涨(跌)停时,由于卖(买)单大于封单而打开涨(跌)停板的现象。

绩优股(蓝筹股)

绩优股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也作“蓝筹股”,对于绩优股的定义国内外有所不同。在我国投资者衡量绩优股的主要指标是每股税后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

垃圾股

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与绩优股相对应

热门股

热门股是指那些在股票市场上交易量大,交易周转率高,股票流通性强,股票价格变动幅度大的股票。

庄家

只能影响某一只股票价格走势的超级投资者,一般达到一只股票流通盘的10%-30%即可控制一只股票的走势。

大户

大户是指那些资金实力雄厚、投资额巨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一只股票行的投资者。一般一直股票只有一个庄家,而大户可以有几个。

中户

指投资额较大的投资者,目前一般资金量在50-100万称为中户,各个证券公司规定不一样。

散户

进行零星小额股票买卖的投资者,一般资金规模在50万以下。

满仓

投资者把账户内的全部资金都用来买股票,就像仓库满了一样。

半仓

投资者用一半的资金买入股票。

空仓

投资者持有现金而不持有任何股票的状态。

抢帽子

指投资者持有一只股票一定的数量的情况下,在某天他预计这只股票会做大幅波动,于是在低(高)位买入(卖出)持仓量相同股数的股票,在高(低)位卖出(买入)数量相同的股票的一种操作方式,赚取差价,而持仓情况没有变动。

出货

是指股票在价位相对较高的位置,(庄家)不动声色地卖出股票的行为。

崩盘

现有的股民全部被套,没有新股民入场,当被套的股民开始只知道割肉卖股票,而不肯买股票时,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持续下跌,最终造成股市关门,即崩盘。

借壳

由于上市公司可以在市场上大规模筹集资金,因此,上市公司也就成为稀缺资源,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借(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市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证券投资学基本概念定义

证券投资学基本概念凯恩斯:“在人类几千年的商业文明中,最伟大又精巧的发明就是股票。” 交易时间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是每周一至五,上午9:30至11:30,下午1:00至3:00。法定假日除外。 K线 又称为蜡烛线,起源于日本。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两种,又称红(阳)线和绿(阴)线。一条K线的记录就是某一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 阳线:证券市场上指收盘价高于开盘价的K线 阴线:证券市场上指开盘价高于收盘价的K线。 下影线:在K线图中,从实体向下延伸的细线叫下

影线。在阳线中,它是当日开盘价与最低价之差;在阴线中,它是当日收盘价与最低价之差。 上影线:在K线图中,从实体向上延伸的细线叫上影线。在中,它是当日最高价与之差;在中,它是当日最高价与之差。 长阳线:某只股票大涨了一天,当日的k线上就会出现一根红色的长阳线。涨幅在6%以上的k线,即为长阳线。 长阴线:某只股票大跌了一天,当日的k线上就会出现一根绿色的长阴线。跌幅在6%以上的k线,即为长阴线。 十字星:当一只股票某天经过波动,最后收盘价与开盘价接近或相等时,K线图就会出现十字星。底部十字星(射击之星)和顶部十字星(黄昏之星)。光头阳线和光头阴线

中国的股权设置 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 国有股 国有股指有权代表同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以公司现有国有资产折算成的股份。 法人股 法人股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经营的资产向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社会公众股 社会公众股(个人和机构)是指我国境内个人和机构,以其合法财产向公司可上市流通股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 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 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 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 4、温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 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 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 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 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 ③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 ⑤诊断上:察外知内 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 (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 (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 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 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 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 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 10、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学重点

1.消费的决定:家庭的消费支出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 答:主要由家庭的当年收入决定。某个家庭当年收入越高,其消费支出就会越大。这主要从消费函数c=a+by中可以看出。 其他影响因素还有:1、家庭财富拥有量,财富越多则当年的消费就越高。2、家庭成员一生中的总收入,一生中的总收入越大则任何一年的消费量都会增大。3、周围人群的消费水平,周围人群消费水平越高,则本家庭受影响越大,看齐的心理使得本家庭的当年消费越大。 2.平衡预算乘数在哪些情况下等于1? 答:平衡预算指政府预算收入等于预算支出。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平衡预算指政府支出G来自于等量的税收T(即G=T)。政府支出G和税收T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乘数来反映。 在四部门经济中,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要使平衡预算乘数=1,应当是,即是在只有消费者、企业和政府的三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或者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际市

场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没有内生变量的税收和进口。 3.经济学家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对经济扩张有利,试说明理由? 答:坚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为节约交易成本,劳资双方喜欢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关系,原材料供求中喜欢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由于这种长期劳动合同和原材料供求合同存在,使厂商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对稳定,而通胀又使产品价格上升,从而使使厂商的实际利润增加,刺激厂商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全社会产量和就业都增加。 5.向右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隐含的政策含义? 答: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反向变动关系。政策含义是政府在进行失业与通胀治理时,先确立一个“临界点”(即失业率与通胀率的社会可接受程度)。如果失业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扩张性政策,以较高的通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如果通胀率超“临界点”,要求政府实行紧缩性政策,以较高失业率换取较低的通胀率。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基本概念

西方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运动。消费者消费商品的数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与其等因素影响。 2、供给 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是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提供的产量越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生产该商品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3、均衡价格

动率之比。与需求弹性一样,供给弹性也有点弹性和弧弹性之分。 4、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量的大小在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中局用重要意义。 5、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技术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函数值最大,实现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所购买的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即:Pn MUn P MU P MU 2211=== =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在序数效用理论条件下,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条件是RCS 12=(P 1/P 2)。消费者均衡是建立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等假定基础上的。当消费者收入或商品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均衡点也随之变动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十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十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 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 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 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总和有什么影响。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 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 什么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 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13、14 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 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 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 课后计算13、14 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 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LM曲线 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 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 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 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西方经济学概念解释

重要概念: 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学科。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实证分析是分析经济问题“是什么”的研究方法。它侧重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分析经济活动的过程和后果以及向什么方向发展,而不考虑运行的结果是否可取。这种方法在使用中,主要依据于一定的前提假定以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来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来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规范分析方法就是研究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社会目标,来探讨达到这种价值判断和社 生产可能性曲线:以曲线的形式概括地说明生产的选择和选择的效果。它表明在既定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又叫生产可能性边界. 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需求:指在一特定时间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供给: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弹性: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均衡价格: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消费者均衡:当消费者买进一定量的一种商品X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Y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和Y的价格之比,这是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最大值,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供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效用: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等成本线: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如果产品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扩大而上升,

经济学基础概念总结

经济学基础 概念总结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中生产出最多的物品和劳务。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或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2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滚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实证表述: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第3章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未要求) 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量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绝对优 势。 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当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机会成本较少时,就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具有比较 优势。 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第4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与卖者。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而且这个卖者决定价格,这个卖者被称为垄断者。 寡头:有几个并不总是主动地进行竞争的卖者,这种市场被称为寡头。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证券投资学基本知识(课外版)

债券定价原理 1962年麦尔齐在对债券价格、债券利息率、到期年限以及到期收益率之间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债券定价的五个定理。至今,这五个定理仍被视为债券定价理论的经典。 定理一: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比关系。即到期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降;反之,到期收益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会上升。 定理二:当债券的收益率不变,即债券的息票率与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固定不变时,债券的到期时间与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之间成正比关系。即到期时间越长,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到期时间越短,价格波动幅度越小。 定理三:随着债券到期时间的临近,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减少,并且是以递增的速度减少;反之,到期时间越长,债券价格波动幅度增加,并且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定理四:对于期限既定的债券,由收益率下降导致的债券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同等幅度的收益率上升导致的债券价格下降的幅度。即对于同等幅度的收益率变动,收益率下降给投资者带来的利润大于收益率上升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定理五:对于给定的收益率变动幅度,债券的息票率与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即息票率越高,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小。 空中楼阁理论 空中楼阁理论的倡导者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他认为股票价值虽然在理论上取决于其未来收益,但由于进行长期预期相当困难和不准确,故投资大众应把长期预期划分为一连串的短期预期。而一般大众在预测未来时都遵守一条成规:除非有特殊理由预测未来会有改变,否则即假定现状将无定期继续下去。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纳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这个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Fn=F(n-1)+F(n-2)(n>=2,n∈N*)。 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是一种市场交易制度,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法人充当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简单说就是:报出价格,并能按这个价格买入或卖出。 圈钱 所谓的圈钱,简单地讲,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钱,通过某些貌似合法的手段掏到自己袋中。由于这种行为在方式上和传统违法犯罪中的盗窃、抢劫、诈骗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业界将它们统称为圈钱。 授信 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简单来说,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 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短期授信指一年以内(含一年)的授信,中长期授信指一年以上的授信。 廉价货币政策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1.阴阳的基本含义 阴阳的含义: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类经·阴阳类》“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阴阳的内涵: (1)阴阳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所指无定在 (2)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及其属性,才能用阴阳来说明。 如天地、日月、上下、内外等。 阴阳和矛盾的关系 阴阳说明的是一些特殊的矛盾范畴。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相对性:阴阳中复有阴阳(可分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事物阴阳属性也会变化。 (2)绝对性:当对立面固定不变时,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固定不变的。 阳 阴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一体观 2.阴阳对立制约 3.阴阳互根互用 4.阴阳交感互藏

5.阴阳消长 6.阴阳转化 7.阴阳的自和平衡 1.阴阳一体观 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 ①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②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方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③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涵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2.对立制约 含义:对立,即统一体中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相反。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相互牵制互为胜负。 举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 3.互根互用 含义: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又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举例:“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4.交感互藏 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任何一方中都蕴含有另一方。 5.阴阳消长 消长含义:阴阳双方数量或比例上的对比变化。 消,减少;长,增加。

西方经济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效用论 第四章生产论 第五章成本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十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章导论 1.马歇尔综合及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的三次补充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理性人假设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3.需求—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 供给—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 4.供求定理 5.弹性(定义公式) (1)需求价格弹性:弧弹性—中点公式 点弹性—几何意义特征 不同弹性商品P变化对P、Q的影响 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扩展: 供给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替代关系互补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正常品劣等品 6. 恩格尔定律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1.基数效用论 2.偏好的假定无差异曲线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线 5.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6.价格—消费曲线→需求曲线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8.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9.低档品正常品吉芬物品(吉芬难题) 10.不确定性风险

11.期望效用期望值效用 12.消费者风险态度 13.保险 第四章生产论 1.企业的本质 2.短期生产理论: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MPL APL TPL关系 短期生产三个阶段 3.长期生产理论: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技术替代率公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4.等成本线 5.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成本既定,产量最大化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化 (2)利润最大化→最有生产要素组合 (3)扩展线→规模报酬长期生产中规模报酬变化规律 第五章成本论 一、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短期成本曲线特征边际产量-边际成本 2.MC→TC AC 3.TC→AC MC 4.短期成本曲线与短期产量曲线的关系 MC-MPL AVC-APL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推导):包络线 2.长期平均成本 (a)推导:由LTC推导包络线 (b)形状决定因素:规模(不)经济 (c)位置决定因素:外在(不)经济 3.长期边际成本推导:由LTC 由SMC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划分市场类型的因素 2.完全竞争市场的四个条件 3.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 ◆需求曲线收益曲线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短期均衡MR=SMC ◆短期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的两个选择

经济学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 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 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6.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当消费者价格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7.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费之外,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 8.居民人均储蓄率居民储蓄率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居民人均储蓄率是居民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

证券投资学 吴晓求版 复习资料

1.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可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获得收益和遇到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和认知。 2.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所发行给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3.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 4.优先股:优先股相对于普通股。优先股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5.债券: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想投资者发型,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6.基金: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7.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实行组合投资,专业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8.契约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是指以信托法为基础,根据当事人各方之间订立的信托契约,由基金发起人发起设立的基金,基金发起人向投资者发行基金单位筹集资金。 9.公司型基金:是指以《公司法》为基础设立,通过发行基金单位筹集资金并投资于各类证券的基金。 10.封闭型基金:是指基金的单位数目在基金设立时就已经确定,在基金存续期内基金单位的数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11.开放性基金:是指基金股份总数是可以变动的基金,它既可以向投资者销售任意多也可以随时应投资者要求赎回已发行的基金单位。 12.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是指凭借专门的知识与经验,运用所管理基金的资产,根据法律、法规及基金章程或基金契约的规定,按照科学的投资组合原理进行投资决策,谋求管理的基金资产不断增值,并使基金持有人获取尽可能多收益的机构。 13.基金托管人:是投资人权益的代表,是基金资产的名义持有人或管理机构。 14.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期货,期权,其他衍生金融工具:远期合同,互换合同 15期货:交易双方不必再买卖发生的初期交割,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割。 16远期:远期是合约双方承诺在将来某一天以特定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标的物(标的物可以是大豆、铜等实物商品,也可以是股票指数、债券指数、外汇等金融产品)。 17期权:在期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金融工具,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利。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欧式期权)以事先约好的价格(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18掉期:掉期是指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即期外汇的同时又卖出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或者卖出即期外汇的同时又买进同种货币的远期外汇,也就是说在同一笔交易中将一笔即期和一笔远期业务合在一起做,或者说在一笔业务中将借贷业务合在一起做。 19.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 20.一级市场:即发行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市场 21.二级市场:交易市场,是有价证券的流通和交易场所。 22.私募发行:是指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人发行证券的方式。 23.公募发行:公募发行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证券的方式 24.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衡量股票市场上股价综合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一种动态相对数,其基本功能是用平均值的变化来描述股票市场股价的动态。 25.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的简称它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1) 李本强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6.“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因而就采取同一方法治疗。 7.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8.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9. 阴阳的对立制约: 正常者如“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10.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生于阴,阴生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等。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2) 李本强 11. 阴阳的转化: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1.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即怎样把各种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资源闲置在宏观经济学中意味着工人失业、机器停产,严重的话会造成经济萧条。因此“资源利用”是宏观经济学探讨的主要问题。 2. 两部门经济:是指仅有工商与居民户的经济体系,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国民收入流量循环。图 3. 有效需求:是尅恩斯提出来的一个概系,指与供给相均衡的市场系需求,按凯恩斯观点,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等三个基本心理定理,市场有效需求会低于潜在的充分就业的总需求,并进而导致非自愿失业,对此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干预来解决。 4. 边际消费倾向:时至最后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条定理的基本内容就是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逐渐递减。 5. 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按凯恩斯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按这一贴现率,资本资方在其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观值等于该资本资方的供给价格,换句话讲资本边际效率就是一定的资本预期在未来寿命期间所产生的边际收益效率。 6. 灵活偏好:是指人们由于偏好货币使用后的灵活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它包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它促使人们将货币保持在手中而不用投资和消费,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7. 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加入消费仅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国民收入的函数:C=f(y),为简化,又进一步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函数,即C=f(y)=C0+Cy, 其中,C0 为自发消费,与收入无关,cY 为引致消费,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C为一定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 8. 总需求:指市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以及出口国外需求。 9. 货币幻觉:即只看货币工资的名义价值,而不注意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工资的变动。这时如果物价水平上涨,将导致实际工资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厂商会认为有利可图,趁机扩大生产,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10. 适应性预期:即会根据以往通货膨胀的经验对未来即将发生的通货膨胀做出预期。这时“货币幻觉”消失,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提高货币工资,以维持原有的实际工资水准。 11. 理性预期:认为人都是有理性的,能根据他所掌握的大量信息对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符合实际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2. 价格刚性:总需求与总供给并不总能达到均衡。是因为价格并不总是灵活的,完全伸缩性的,而是存在将价格黏性,即价格水平并不能完全随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13. 需求管理:通过财政政策手段,辅之以货币政策手段,人为地调控总需求,以达到既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4. 宏观财政政策:通过税收和财政支付手段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一定的宏观财政政策目标。一般讲,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支出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 15. 赤字财政:为了刺激有效需求,一方面要增加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有不能增加税收,这样就出现了赤字财政。 16. 宏观货币政策:有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般主要是 稳定货币,稳定物价,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17.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资产市场上公开销售或购进政府发行的国债。当中央银行 售出债券时,就会相应的收回货币,使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减少;当中央银行购进债券时,则会相应的发出货币,是市场上的国币供给量增加。 18. 再贴现率:是由中央银行对市场货币量进行调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中央银行 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时收取的利息率。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减少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就会增加他们从中央银行借入的贷款,从而使市场货币量增加。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017-11-17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进行有价值的生产,并把生产成果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科学。 稀缺(scarcity):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资源总是显得不足的状态。 效率(efficiency):社会对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状态,没有再改进的余地,即如果不让某个社会成员的境况变差,就不能让任何其他成员的境况变得更好。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what,how and whom):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基本问题,也叫资源配置,社会必须就这三个问题做出选择,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经济主体,即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其核心是价格的决定。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一个经济总体运行的经济学分支。 计划经济(planned economy):由计划当局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市场经济(market ecomomy):由市场特别是价格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经济。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从而创立了近代经济学体系。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学说。他的其它著作包括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等。 边际(marginal):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动,引起的其它变量的改变量。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产品得到的全部货币。 边际收益(marginal benifit):某种活动的微小增加所增加的总收益。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一件事情的机会成本是把做这件事的资源用于其他事情,所能产出的最大价值。 均衡(equilibrium):本来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指物体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而保持一种暂时不动的状态。经济学界借用这个概念,分析消费者、厂商以及宏观经济达到的最佳状态及其实现条件。 经济人假设(economic man’s hypothesis):每个人都是在给定约束下追求自己利益极大化的

证券投资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证券投资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证券投资工具 1.总体而言,投资者进行投资主要出于以下几个目的:本金保障、资本增值、经常性收益。 2、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换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3、发行人在确定债券偿还期长短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自身资金周转情况、债券变现能力、市场利率变化 4.债券的票面利率受如下因素的影响:银行利率水平、筹资者的资信、债券期限长短、资金市场资金供求情况、计息方法等。 5.债券具有如下特征:偿还性、安全性、收益性、流通性 6.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以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7.按照付息方式不同,债券可分为:零息债券、附息债券、息票累积债券8.按照债券形态不同,债券可分为: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记账式债券9.债券筹资的优点:资本成本低、具有财务杠杆作用、所筹集资金属于长期资金、债券筹资的范围广、金额大 债券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大、限制条款多,资金使用缺乏流动性 10.可转换债券: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可以按某一固定的比例转换成普通股票的债券,它具有债务与债权双重属性。 11、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取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具有如下性质:股票是有价证券,股票是要是证券,股票是证权证券,股票是资本证券,股票是综合权利证券。股票具有如下特征:收益性、价格的波动性和风险性、不可偿还性、参与性、流通性12.普通股东享有以下权利:公司决策参与权、利润分配权、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认股权。优先股与普通股相比具有如下特征:股息率固定、股息分配优先、剩余资产分配优先、一般无表决权 15.A股,即人民币普通股,是由我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B股,即

浅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浅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开考的首门课程,根据多年统计,合格率一般仅在三分之一左右。显然已成许多考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一些意志薄弱者,一、二次失败就偃旗息鼓。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本人认为有诸多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思维方式尚未转向。众所周知,目前我们的中学教学重视数理推论,直观形象教学,虽然对于中医学习普遍也是适用的,但中医独特的理论框架,独特的思维方式,如果尚未很好建立,就难于在中医这块圣地内驰骋,乃至投械退却。这是十分可惜而可悲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迅速换“数理化脑袋”为“中医脑袋”十分重要。实践证明,闯过这一关者,只要继续努力,前面即是坦途。 一、脏腑功能认识观 《内经》时代,中医医家对脏腑的部位、结构、形态亦有颇多记载,而且有些论述在当时大大超越世界水平。在论述各脏腑时,教材中亦有部位、结构、形态的阐述,如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心“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等等。如果顺着这样描述思路去理解,则就会对诸如“肾藏精”、“肺通调水道”、“心主神态”这一些概念理解上的格框。尤其是对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而言,更是不可思议。故请读书时务必千万要记住P.29有一个重要的说法:“藏象学龄前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用脏腑功能的认识观才能真正理解P.23“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也就不会钻进脾“似马蹄”、“似镰刀”这类牛角尖里面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从而影响学习的信心。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名为“脾”,同理去释各脏的功能。 二、生理、病理互证观 中医药有几千年医疗实践的经验,是在长期行生产斗争和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形成以后,又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的实践性融于理论之中,而临床表现是基础。因此,从临床角度而言顺序应是临床表现→病理、生理→概念。而教材编写的顺序是:概念→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故在阅读时,应适度地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譬如以“肾主纳气”一节为例,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主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就表浅,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现象。从临床表现中证实生理抑或病理,从而得出某一概念。这种论述的形式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所以诸如:如何理解肺朝百脉,脾主升清,肝主藏主等等问题时,皆可用一个模式来回答,即:概念、生理、病理以及临床表现。 三、以象测脏的推断观 何谓“藏象”?藏是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我们要研究内脏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并不是非要打开胸、腹腔观内脏之变化,而是通过临床表现来推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段。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重于生理、病理的机制探讨,也举例性地列出一些临床表现。譬如在论述心主血脉一节,怎样才能诊断心主血脉失调呢?从脉、舌、面之象——临床表现以测“藏”。脉涩、结代,面色表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则为心血瘀阻。笔者认为,如果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能适当地参考有关中医各科教材,诸如《中医诊断学》,可能会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取象比类的求证观 取象比类就是取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生物的动象和社会现象以类比于人体,从而解释生理、病理、药理等的一种思维,运用方法。不论其科学如何,这种取象比类法一直在中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