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本节教学是安排在“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的一节实验教学(将第二小节“模型建构”活动前移),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炼问题,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为综合类遗传题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展开。

(一)复习导入

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并结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直观化的观察展开并过渡到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学习和讨论。

(二)进入实验,表达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师适时指导,听取并参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疑、讨论,及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表扬,鼓励同学间的进一步探究活动,并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纠正与协助。

(三)讨论探究,突破重难点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及疑问,与其它小组共同分析、争议,求得相应的答案,师适时穿插反问、肯定与补充,使同学生们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强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的行为变化。

在此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分析:

情况(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分析:没有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衔接在一起,对于减数分裂的基础掌握不扎实。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发生,其染色体行为特点会出现散乱排布、着丝点排列于中央赤道板位置、着丝点一分为二使两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等现象。

策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归纳分类。教师结合CAI动画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减数分裂动态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强化了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等行为变化

的特点,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地步。

情况(2):为什么观察到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却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等)发生呢?

分析: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思考、讨论,争议,师适时点拨。最终大部分同学达成一致意见:精母细胞虽能进行减数分裂,其本身却来源于有丝分裂。因此,我们观察到的图像中可能存在有丝分裂的情况。

师:观察到有丝分裂图像的同学请继续观察它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与减数分裂各期有所不同吗?

策略:通过学生的观察、质疑、讨论,初步小结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师在此基础上适时点拨与指导,并CAI课件动态展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生进一步讨论分析,确定最终的答案,使学生初步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基本判断方法。

(四)知识运用,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五)知识强调,方法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体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强化重难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布置学生总结细胞增殖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讲义

离子反应 知识要点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材30页,资料36、37页)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0页,资料36、38、39页) 四、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资料36页) 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材31~32页,资料39、40页)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1~32页) 1、书写注意事项(资料40、41、43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资料41页)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资料43页) 七、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即判断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能反应则不共存、资料41页) 八、离子的鉴定与推断(资料42页) 知识详解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或均能够导电的 (、、、、)(提醒:无氧酸——HCl或液态HCl是电解质;晶体中含有阴、阳离子,但是自由移动,也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导电的化合物(、、) 两者的区别在于看能导电的离子是否是电离出来的。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而单质与混合物均不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NaCl的水溶液只能说是电解质溶液。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部分电离“ COOH 43 因为它溶解的一点点是完全电离的;Pb(CH3COO)2能溶于水,但是属于弱电解质,因为它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资料36、38、39页)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它不需要通电,是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前提。 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称号或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方程式的右边一定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NaOH===Na++OH- H2SO4===2H++SO42- Al2(SO4)3===2Al3++3SO4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教案【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二、方法步骤 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低倍镜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 的。 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 绘图: 三、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总结归纳】★★★ 1.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成功的关键:掌握显微镜下区分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 注意事项:观察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顺序,使用高倍镜时候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 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象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 3.减数分裂各个细胞时期的特点: 间期:看不到染色体; 减Ⅰ前期:出现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 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 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 减Ⅱ末期:染色体逐渐消失。 【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 二、探究创新 1.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应该选择植物哪个部位细胞? 2.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 【典例解析】 例1:蝗虫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用该蝗虫的精巢做成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 ( ) ①1N ②2N ③3N ④4N A、② B、①② C、①② ④ D、②③④

(新)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 章测试题(2) 一、选择题: 1.已知p >q >1,0 B .a a q p > C .q p a a --> D .a a q p --> 2、已知(10)x f x =,则(5)f = ( ) A 、510 B 、105 C 、lg10 D 、lg 5 3.函数x y a log =当x >2 时恒有y >1,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22 1≠≤≤a a 且 B .0212 1 ≤<≤> B 、213y y y >> C 、1 3 2 y y y >> D 、1 2 3 y y y >> 6. 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 的 是 ( ) A . y = ln(x + 2) B .y =-x +1 C . y = ??? ? 12x D .y =x +1 x 7. 若a <1 2 ,则化简4(2a -1)2的结果是 ( ) A.2a -1 B .-2a -1 C.1-2a D .-1-2a 8. 函数y =lg x +lg(5-3x )的定义域是 ( ) A .[0,53 ) B .[0,5 3] C . [1 , 53 ) D .[1,5 3] 9. 幂函数的图象过点??? ?2,1 4,则它的单 调递增区间是 ( ) A .(0,+∞) B .[0,+∞) C .(-∞ ,0) D .(-∞,+∞) 10. 函数y =2+log 2(x 2+3)(x ≥1)的值域 为 ( ) A .(2,+ ∞) B .(-∞,2) C .[4 , +∞) D .[3,+∞) 11. 函数y =a x -1a (a >0,且a ≠1)的图象

化学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下训练(人教版必修1)

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酸:CH 3COOH 、H 2SO 3、NaHCO 3、HF B .碱:Cu 2(OH)2CO 3、NaOH 、Fe(OH)2、Mg(OH)2 C .盐:AgCl 、BaSO 4、NaH 2PO 4、Mg(NO 3)2 D .氧化物:FeO 、N 2O 5、COCl 2、SiO 2 解析:选C 。A 项中NaHCO 3不是酸;B 项中Cu 2(OH)2CO 3不是碱;D 项中COCl 2组成元素为三种,不属于氧化物。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 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 .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 .CCl 4是一种化合物 D .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应为:CCl 4+4Na =====700 ℃C +4NaCl ,由此可知 B 、 C 、 D 项都是正确的。金刚石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故A 项不正确。 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 A .KHSO 4 B .NH 4NO 3 C .Ca(H 2PO 4)2 D .Cu 2(OH)2CO 3 解析:选B 。A 、C 项属于酸式盐,D 项属于碱式盐,B 项中NH 4NO 3既不是酸式盐也不是碱式盐。 4.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雾是一种纯净物 B .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 的分散系 C .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 解析:选C 。大雾是一种气溶胶,所以是微粒直径介于1 nm ~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 A .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 .胶体有布朗运动 C .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本节教学是安排在“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的一节实验教学(将第二小节“模型建构”活动前移),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炼问题,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为综合类遗传题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展开。 (一)复习导入 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并结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直观化的观察展开并过渡到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学习和讨论。 (二)进入实验,表达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师适时指导,听取并参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疑、讨论,及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表扬,鼓励同学间的进一步探究活动,并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纠正与协助。 (三)讨论探究,突破重难点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及疑问,与其它小组共同分析、争议,求得相应的答案,师适时穿插反问、肯定与补充,使同学生们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强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的行为变化。 在此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分析: 情况(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分析:没有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衔接在一起,对于减数分裂的基础掌握不扎实。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发生,其染色体行为特点会出现散乱排布、着丝点排列于中央赤道板位置、着丝点一分为二使两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等现象。 策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归纳分类。教师结合CAI动画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减数分裂动态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强化了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等行为变化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答案知识讲解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3a · 6 a -等于【 】 A.-a - B.-a C.a - D. a 解析:3 a ·6a -=a 3 1·(-a ) 6 1 =-(-a )6 1 31+ =-(-a )2 1.答案:A 2.已知函数y =log 4 1x 与y =kx 的图象有公共点A ,且A 点的横坐标为2,则k 的值等于【 】 A.- 4 1 B. 4 1 C.- 2 1 D. 2 1 解析:由点A 在y =log 4 1x 的图象上可求出A 点纵坐标y =log 4 12=- 21.又A (2,-2 1 )在y =kx 图象上,- 21=k ·2,∴k =-4 1 . 答案:A 3.已知函数f (x )=lg x x +-11,若f (a )=b ,则f (-a )等于【 】 A.b B.-b C.b 1 D.- b 1 解析:f (-a )=lg a a -+11=-lg a a +-11=-f (a )=-b . 【答案】 B 4.函数y =)1(log 22 1-x 的定义域是【 】 A.[-2,-1)∪(1,2] B.(-3,-1)∪(1,2) C.[-2,-1)∪(1,2] D.(-2,-1)∪(1,2) 解析:??????≤≤--<>??????≤>??????≤->??????≥->-221 1211110)1(log 0122 2 222 12x x x x x x x x x 或-2≤x <-1或1<x ≤2.∴y =)1(log 22 1-x 的定义域为[-2,-1)∪(1,2]. 答案:A 5.若函数f (x )=log a (x +1)(a >0,a ≠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0,1],则a 等于【 】 A. 3 1 B. 2 C. 2 2 D.2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1、已知函数,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 C.?????? ? D.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1时,f(x)=x2,则f(2015)= ( ??) A.-1?? ??? ??? B.1 ??? ??? ??? ??? C.0 ??? ??? ??? ??? ??? D.20152 4、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 ????? B. ????? C. ?????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0、? 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1 、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 ??? A.6????????? ? ??? B.8????????????? ? C.9???????????? ?? D.1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供参考)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作为细胞有丝分裂理论知识学习的延续,本节课是以实验方式来具体学习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通过亲身体验、合作学习,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理论课时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较高,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实验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2.形成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逐渐养成协作精神; 2.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逐渐形成简约、严谨的思维品质; 3.确立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蝗虫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四、实验实施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学生按学科能力的强中弱平均分为8组,各组尽量平衡,各组自行分工,并由实验员统一安排实验过程。

2.实验用具。显微镜等。 3.材料。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4.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 【学生准备】 1.预习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了解减数分裂的相关信息。 2.进行分组。 3.以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学习,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通过查阅资料和实物操作,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再次激发实验探究的热情;较大程度上节省了课堂时间;为探究实验的成功打基础。 五、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评价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七、课时安排 1个课时(40min)。 八、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实验原理】★★★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它的精巢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二、方法步骤 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 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绘图: 三、实验结论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总结归纳】★★★ 1.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掌握显微镜下区分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注意事项:观察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顺序,使用高倍镜时候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象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 3.减数分裂各个细胞时期的特点: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减Ⅰ前期:出现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减Ⅱ末期:染色体逐渐消失。【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 二、探究创新 1.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应该选择植物哪个部位细胞?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p>q>1,02 时恒有>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0 .D . 4.北京市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决定从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更新市内现有的全部出租车,若每年更新的车辆数比前一年递增10%,则2003年底更新现有总车辆数的(参考数据:1.14=1.46,1.15=1.61) ( ) A.10% B.16.4% C.16.8% D.20% 5.设g(x)为R上不恒等于0的奇函数,(a>0且a≠1)为偶函数,则常数b的值为() A.2 B.1 C .D.与a有关的值 6.当时,函数和的图象只可能是() 7、设,则() A 、 B 、 C 、D 、 8.设f(x)=a x,g(x)=x,h(x)=log a x,a满足log a(1-a2)>0,那么当x>1时必有( ) A.h(x)<g(x)<f(x) B.h(x)<f(x)<g(x) C.f(x)<g(x)<h(x) D.f(x)<h(x)<g(x) 9、某商品价格前两年每年递增,后两年每年递减,则四年后的价格与原来价格比较,变化的情况是() A 、减少 B 、增加 C 、减少D、不增不减

10.对于幂函数,若,则,大小关系是() A .B. C.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1.已知函数 f (x)的定义域是(1,2),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12.我国2000年底的人口总数为M,要实现到2010年底我国人口总数不超过N(其中M0,a≠1)在区间[-,0]上有y max=3,y min=,试求a和b的值. 20.已知函数f(x)=lg(a x2+2x+1) (1)若f(x)的定义域是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及f(x)的值域; (2)若f(x)的值域是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及f(x)的定义域. 21.(14分)某商品在近30天内每件的销售价格p(元)与时间t(天)的函数关系是 该商品的日销售量Q(件)与时间t(天)的函数关系是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金额的最大值,并指出日销售金额最大的一天是30天中的第几天? 22.如图,A,B,C为函数的图象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2)

钠及其化合物(2) 核心知识点一: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O-2 3 +2H+===CO2↑+ H2O HCO- 3 +H+===H2O+CO2↑ 与NaOH反应(离子方程 式) 不反应HCO - 3 +OH-===CO-2 3 +H2O 与足量Ca(OH)2反应(离 子方程式) Ca2++CO-2 3 ===CaCO3↓ Ca2++OH-+HCO- 3 ===CaCO3↓ +H2O 与BaCl2反应(离子方程式) CO-2 3 +Ba2+=== BaCO3↓ 不反应与CO2反应 (离子方程式) CO-2 3 +CO2+ H2O===2HCO- 3 不反应 热稳定性(化学方程式)较稳定 2NaHCO3===== △ Na2CO3+CO2↑+ H2O 相互转化Na2CO3NaHCO3 2. Na2CO3、NaHCO3的鉴别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不同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3. Na2CO3的工业制备——侯氏制碱法 (1)制备原理 把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析出;过滤

得到碳酸氢钠晶体,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 +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 2NaHCO 3=====△ Na 2CO 3+CO 2↑+H 2O 。 4. Na 2CO 3、NaHCO 3的用途 (1)Na 2CO 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冶金、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NaHCO 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核心知识点二: 1. 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 铂丝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 色。 洗:用稀盐酸洗铂丝 烧:将用盐酸洗过的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目的是除去铂丝上的杂质。 蘸:用灼烧合格的铂丝蘸取硫酸钠溶液。 灼:将沾在铂丝上的物质在火焰上灼烧,并观察火焰的颜色。 洗:再用盐酸洗净铂丝(或铁丝),并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铜元素:绿色。 (4)注意事项 ①焰色反应实验要求灯焰的颜色浅,如用酒精灯,则要使用外焰,因为焰心的颜色偏黄 ②蘸取待测物的金属丝,最好用铂丝,也可以用钨丝、镍铬丝(电炉丝)等来代替,每次使用金属丝时,必须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以免干扰对颜色的观察。 ③金属丝在使用前要用稀盐酸洗净,不能用稀硫酸洗涤,因为金属氯化物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而硫酸盐的熔沸点较高,难以挥发,会对后一个离子的检验产生干扰。 ④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因为钾中常混有Na 的杂质,蓝色钴玻璃可滤去钠的黄光所造成的干扰

高中生物 第2章第1节实验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第1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实验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实验原理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二、方法步骤和记录 1.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调好显微镜,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3.先用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 4.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左眼观察右眼绘图)。绘图: 三、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是: 四、实验评价 你觉得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成功或不足的体验? 误区警示 1.此观察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解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注意事项:尽量挑选质量

好的片子;观察顺序必须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 解析: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象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问题探究 一、问题思考 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 二、探究创新 1.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应该选择植物哪个部位细胞? 2.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 巩固练习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 A.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着丝点分裂 D.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 2.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你认为此细胞处于 ( ) A.有丝分裂中期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的间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4.请回答下列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________,四分体的出现发生在________,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在________进行的,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________,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________时。 5.下面是同一种生物三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请据图回答:

第4章第2节动物(第9课时)观察与解剖蝗虫

第4章第2节动物(第9课时)观察与解剖蝗虫 建平中学西校范晓芳 一、设计思路 蝗虫,对生活在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关蝗虫的知识学生知道得甚少。从观察能力分析,学生曾经饲养和观察过蜗牛,有些基础;从解剖能力分析,学生缺少实践;还有学生没有接触过浸制标;从实验过程看,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和解剖;从学生的情感分析,浸制标本跟活体不一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觉,不敢或不愿触碰它。 综上所述,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适当降低实验要求,如浸制标本质量不高,内脏高度腐烂情况下,只要学生能看到消化管道,就算实验成功。 全课采取先讲后实验、边讲边实验的教法,可采用图片投影进行外形、内部结构的直观教学,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解剖口器和除去部分外骨骼是实验的难点,可采用自制蝗虫口器模型和蝗虫身体模型,边讲解剖要领、边演示操作技能、边学生动手实践,注意及时心理疏导,表扬胆大心细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以同龄人为学习榜样,以点带面,提高课堂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适 应性。 2.初步学会解剖蝗虫的基本方法。 3.理解蝗虫对禾本科植物会产生重大危害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解剖蝗虫,进一步认识到观察和解剖是了解动物的手段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克服对浸制蝗虫标本的不良心理,懂得观察、解剖浸制标本也是重要 的科研手段。 2.加深对蝗灾危害性和灭蝗必要性的认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 2.学习解剖蝗虫的方法。 难点: 1.蝗虫口器的拆卸。 2.正确剥离蝗虫的外骨骼。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器材:浸制蝗虫、蜡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镊子、大头针、 试剂瓶(盛清水)、培养皿、烧杯。 2.教师准备:除与学生器材一样外,还有:自制纸质蝗虫模型、石膏蝗虫 模型、多媒体设备。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测试题

班级小组姓名评价 主备教师备课组长年级组长 化学周测试题1.下列物质既属于无机物,又属于碱的物质() A. Na 2CO 3 B. Cu(OH) 2 C .CH 3 CH 2 OH D. Cu(OH) 2 CO 3 2.纳米材料是由纳米粒子(粒子直径 1 nm ~100nm)所组成的材料,它具有奇特的光、热、声、电、磁、力学和化学活泼性等理化性质.下列分散系中不含纳米粒子的是() A、血液B、豆浆 C、无尘无雾含水蒸气的空气D、一定量饱和NaCl(aq)滴入酒精中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将淀粉胶体中混有的氯化钠溶液除去 B. 制备Fe(OH) 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 3 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 色 C. 一束平行光线射人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 3悬浊液>Fe(OH)胶体> FeCl 3 溶液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级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没有 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体做布朗运动 C.胶体带正电荷 D。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 6.有一句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下列有关其中的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是溶液,能永久的在空气中稳定的存在 B.雾是胶体,一段时间内能稳定存在 C.雾是乳浊液,不能稳定存在 D.雾是悬浊液,在空气中能沉降

第二章 测试卷(A卷)必修一 新教材

第二章测试卷(A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若a>b,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 A.a2>b2B.a>b+1 C.a>b-1 D.a>b 2.设a,b R,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b,则a2>b2B.若a≠b,则a2≠b2 C.若a<|b|,则a2<b2D.若a>|b|,则a2>b2 3.不等式x2-2x-3>0的解集是( ). A.{x∣-1<x<3}B.{x∣x<-3或x>1} C.{x∣-3<x<1}D.{x∣x<-1或x>3} 4.若x>-2,则 2 2 x x + + 的最小值为( ). A.222 +B.22C.222 -D.0 5.若不等式-x2+ax-1≤0对一切x R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a∣-2≤a≤2}B.{a∣a≤-2,或a≥2} C.{a∣-2<a<2}D.{a∣a<-2,或a>2} 6.若不等式x2+ax+b<0(a,b R)的解集为{x∣2<x<5},则a,b的值为( ).A.a=-7,b=10 B.a=7,b=-10 C.a=-7,b=-10 D.a=7,b=10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将答案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7.不等式-x2-2x>0的解集为______. 8.若-1<x<y<1,则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9 256 x x -+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10.已知x,y都是正数,若x+2y=2,则xy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11小题8分,第12、1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1.如图,公园的管理员计划在一面墙的同侧,用彩带围成四个相同的长方形区域.若每个区域面积为24 m 2,要使围成四个区域的彩带总长最小,则每个区域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求彩带总长的最小值. 12.求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 2+4x -3>(x -1)2; (2) (x -a)[x -(1-a )]<0 (a >0). 13.证明下列不等式成立: (1)22 33 121(--(+>; (2)22111m m m m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1、白话原理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2、拨云见日 (1)选择蝗虫作实验材料的理由: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雄蝗虫精原细胞内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细胞内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即为XO,雌性中为两条,即为XX。 (3)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4)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 右图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照片,该时期 A.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 D.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答案:AC .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 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III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高一人教版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检测题(附答案)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 =ln(x +2) B .y =-x +1 C .y =????12x D .y =x +1x 2.若a <12,则化简4(2a -1)2的结果是( ) A.2a -1B .-2a -1 C.1-2a D .-1-2a 3.函数y =lg x +lg(5-3x )的定义域是() A .[0,53) B .[0,53] C .[1,53) D .[1,53] 4.已知集合A ={x |y =lg(2x -x 2)},B ={y |y =2x ,x >0},R 是实数集,则(?R B )∩A 等于( ) A .[0,1]B .(0,1] C .(-∞,0] D .以上都不对 5.幂函数的图象过点????2,14,则它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 .(0,+∞) B .[0,+∞) C .(-∞,0) D .(-∞,+∞) 6.函数y =2+log 2(x 2+3)(x ≥1)的值域为( ) A .(2,+∞) B .(-∞,2) C .[4,+∞) D .[3,+∞) 7.比较1.513.1、23.1、213.1的大小关系是( ) A .23.1<213.1<1.513.1 B .1.513.1<23.1<213.1 C .1.513.1<213.1<23.1 D .213.1<1.513.1<23.1 8.函数y =a x -1a (a >0,且a ≠1)的图象可能是( )

9.若0<x <y <1,则( ) A .3y <3x B .log x 3<log y 3 C .log 4x <log 4y D .(14)x <(14 )y 10.若偶函数f (x )在(-∞,0)内单调递减,则不等式f (-1)<f (lg x )的解集是( ) A .(0,10) B.??? ?110,10 C.??? ?110,+∞ D.??? ?0,110∪(10,+∞) 11.方程log 2x +log 2(x -1)=1的解集为M ,方程22x + 1-9·2x +4=0的解集为N ,那么M 与N 的关系是( ) A .M =N B .M N C .M N D .M ∩N =? 12.设偶函数f (x )=log a |x +b |在(0,+∞)上具有单调性,则f (b -2)与f (a +1)的大小关系为( ) A .f (b -2)=f (a +1) B .f (b -2)>f (a +1) C .f (b -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备课讲稿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制作人:魏欣瑜、贺馨逸、王强强 一、原理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二、拨云见日 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三、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五、疑点分析 1 选择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 (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雌雄常染色体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在雄性中只有一条,即XO,雌性中有2条大小、形

态相同的性染色体,即XX。 (2)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尽量不选植物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一个花药,甚至在很多植物的整朵花的花药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具有同步性,如果选择植物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那么整个标本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或相同,或相近,很难看到各时期的细胞。而蝗虫的精母细胞不具有同步性,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 2 蝗虫的性染色体都只含X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决定蝗虫性别的方法 X、Y性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但Y染色体基因太少,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进化角度看,性染色体是常染色体分化而来的,随着分化程度的加深,同源区段减少,或Y染色体逐步减少,最后消失,形成蝗虫、蟑螂特殊的XO型性染色体组成。其性别由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共同决定。雌蝗虫染色体组成为2X∶2A(2A表示两套常染色体),减数分裂的卵细胞只含有1X∶1A。雄蝗虫为1X∶2A,减数分裂的精子有两种,一种1X∶1A,另一种是1A,无X染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