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_陈慧琳_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云南师范大学_陈慧琳_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云南师范大学_陈慧琳_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地关系

1.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地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4.协调: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中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时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

5.人地系统: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与地

“人”: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

“地”: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具备以下属性:

(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

(3)制约性和可变性

(4)有限的稳定性

(5)层次性和复杂性

(6)整体性

人地关系中的“人”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到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人口是开发利用环境的基本动力;过量的人口对环境是一个压力,是造成人地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无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谈不上利用环境。

二、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

(1)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

(2)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3)生态足迹的研究

(4)社会质量的研究

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

(1)空间的网络化

(2)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

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

(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

(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因地制宜规划、组织和从事农业生产,以保持并改善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动态平衡为指导思想,模拟生态环境,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物种多样和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工业:是生态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和范式,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人类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把资源环境保护纳入工业生产全过程,节能降耗,运用生态工艺,通过原料和能源的多级利用,建立起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最佳联系,逐步实现工业的持续发展,达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双重目的,努力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土地适应性:是指一定地段的土地对特定的、持续的用途的适宜程度。

1.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的基本特点

农业经济活动:

(1)强烈的地域性(种植业、畜牧业)

(2)明显的阶段性(渔猎采集:采集野果,捕鱼狩猎;原始农业:游牧业,种植业;传统农业:犁耕锄种,手工劳动;石油农业:商品率,生态破坏;生态农业:

工业经济活动:

(1)无明显的季节性

(2)专业化与协作化(批量生产、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3)技术性强,精密程度高

(4)分布集中(消费中心、交通枢纽、原料与燃料产地)

分布集中原因:①原料的非遍在性②追求规模经济③生产过程易分解,选在交通等优势明显地区④生产和技术联系,节约资源及成本趋向布局⑤产生集聚效益

第三产业

(1)产品的无形性(主要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2)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产品不能储存、宾馆)

(3)部门结构的与时俱进性(网络服务、中介服务、融资服务)(4)与第一、二产业关系密切(提供金融、通信、运输、智力服务)2.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何

不同

农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发展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创造了物质财富,农业农村景观、生活资料日益丰富;为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奠定了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

不利影响:

(1)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摆脱贫困而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垦山种粮,使之恶性循环。农田面积减少。

(2)河流泥沙淤积:水库报废。水利设施破坏、河流改道,增加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难度。

(3)发展农田灌溉,大规模的干预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改变小气候,造成盐渍化、沼泽化。

(4)过渡放牧。滥垦乱挖,导致草原退化,引发沙尘暴等。

(5)森林状况不断化,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河流暴涨、泛滥。(6)土地荒漠化、沙化。

(7)水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渔业资源减少。(8)农药化肥的使用给环境带来长期潜在的威胁。

(9)物种的不慎引进,给生态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工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扩大了活动领域,丰富了物质生活。

不利影响:

(1)酸雨

(2)臭氧破坏

(3)资源浪费

(4)环境破坏

3.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和生态农业各有什么特点

(1)原始农业:主要包括驯养野生动物发展而来的游牧业和由植物栽培发展而来的刀耕火种式的种植业。劳动效率低下,但范围

不断扩大。由于人口的增长,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不断凸显(迁

移农业导致的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2)传统农业:以犁耕锄种、手工劳动为主,难以获得足够的农产品,不合理的灌溉及耕作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3)石油农业: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率,另一方面破坏了农业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问题,土地退化,农产品污染,农

田生态系统破坏。

(4)生态农业:定义见上。一方面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使生产科学化;另一方面发展农田基本建设、水利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做到农业生态环

境良性循环。使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经济协调发

展、有机结合。

4.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各有什

么特点

劳动密集型:指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单位产品成本在中活劳动消耗比重大的工业部门。特点:①就业机会多②单位就业人口固定资产投资少③产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科技含量低④能源、原料消耗少,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⑤适合资本短缺、技术基础薄弱而劳力多地区。资源密集型:指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料的工业部门,如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等原材料部门。

资本密集型:指单位产品所需的固定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少,如机械制造、装备工业部门。

知识密集型:指需要投入大量知识和智力,需要众多科学家和专家综

合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业的部门。

5.简述资源型、河湖水域型、临海型、临空型和智力型工业布局的

原因和各自工业部门结构的特点

资源型

原因:消耗能源、原料多,与资源依存关系密切。

结构特点:一般以重工业为主,加工工业以消耗能源和原材料多的部门为主,输出往往大于输入。由于资源消耗,部门结构朝深加工方向发展,科学技术影响工业部门的布局(煤铁到交通铁)。

河湖水域型

原因:利用水运、生产用水、动力条件

结构:多高耗能的电冶金、电化学工业在水电站附近出现

临海型

原因:对外贸易通道,矿物、生物资源丰富。

结构:海洋水产、海洋化学、海水淡化、原料进口工业,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等,方便进出口。

临空型

原因:科学技术及全球化,对交通要求不断提高。多电子工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原材料消耗少、产品短小轻薄,附加值高,能够承担高运费

智力型

原因:以智力资源位依托的新型企业布局,面积不大,研究开发和销售在内,中间的生产销售正外。多是研发基地、信息基地、公司指挥中心。优势是技术和信息资源密集。

6.简述农业经济活动、工业经济活动和第三产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

影响

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见第2题

(1)地理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

①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方便的河水,充足的日照和温暖气候,

是农业经济活动的自然基础。

②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是农业的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生产场所,其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③土地的限制性因素包括坡度、质地、土层厚度、土壤肥力和持水力

④地形对农业的印象以高度、坡度、坡向和地表破碎程度最为明显。破碎程度影响机械化和水利化,易水土流失。

⑤土壤是农业成成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和交换的重要场所,其结构、肥力、化学成分、酸碱度,对农业生长布局有影响。

⑥气候,从光照、温度和降水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布局。

⑦水是农业生产的先决条件,决定耕地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生产部局。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对农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往往是决定性的,原产地与主产区不相吻合。

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素质是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因素之一。

②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缩小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土地的依赖性,扩了农业的区位选择。

③生产力水平影响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生产水平。

④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发展和布局

⑤交通运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商品性农业和农业地域专门化的发展,依赖于交通的发展。

⑥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与布局起调控作用。

(2)地理环境对工业经济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

①煤炭、石油、电力和水力等能源资源和铁矿、铜矿等矿产资源,是重要的工业资源。

②工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工业的发展进程和工业部门结构(早期)。

③水是现代工业的动力(水电)来源之一。

④土地是工业布局的场所。

⑤动力条件是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高耗能工业)。

⑥不同类型的工业选址于自然条件有关(原料指向型、动力指向型等)人文环境:

①科学技术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需求

(3)地理环境对第三产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介)自然环境:

①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空间场所

②通过对第一、二产业影响间接影响第三产业

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地质、气温、降水)

④商业的影响(地形→密度,规模,气候→商品流通种类)

人文环境:

①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差异性(农村与城镇)

②国家宏观政策、市场经济发育程度

③对交通运输业影响(线路、选点)。

④人口规模、政治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交通网密度和交通枢纽建设。

⑤人文环境对商业的影响(政局、人口规模、经济体制、科学技术、宗教信仰)

第三产业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有利:环境美好,交通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

人文环境:

交通运输和商业活动:

①就业结构、就业规模、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地域流通,资源配置。促进落后地区发展,改变思想观念。

消极:追逐经济利益,破坏文化传统

第三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1)人口分布;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2)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的主要形式和指标,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拥有的人口数量,通常以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表示。放映人口稠密程度。

(3)耕地密度:总人口与耕地面积之比,反映人口与耕地面积的关系。

(4)比较密度:指单位农业用地面积上的人口数。农业用地包括耕地、多年生作物及草场牧场(1/3比例折成耕地)

(5)人口经济密度:指某地区达到一定经济水平时所拥有的人口数,是把某地常住人口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加以对比,以反映人口与经济的关系。

人口经济密度=某地人口总数/某地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6)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的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各特征的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也成称人口构成),包括自然、社会和地域结构。(7)人口年龄结构:一个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人口发展的历史,涉及地区劳动人口的比例及其未来变动趋势,影响到未来社会、经济和人口的发展。

(8)人口性别结构: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数的比例关系,特殊年龄段的性别结构,直接影响人们组织家庭。生育子女等社会生活。通常采用性比例(男性或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和性别比(每100名女

性对应的男性人数即男性人口/女性人口)

(9)人口产业结构:按产业部门划分的在业人口所形成的比例关系,通常以就业人口总数为100,计算各产业部门就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10)性别比:反映两性人口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11)就业人口:劳动适龄人口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或经营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人口。

(12)人口素质:人口总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主要包括身体、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素质。

(13)人口的身体素质:身体的健康水平和大脑机能状况。

(14)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人口的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经济管理才能等。

(15)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指人们的思想意识状况(人口观、道德观、传统习惯、精神面貌、心理状态、纪律和法制观等)

(16)人口生命素质指数:是度量人口质量的指标之一,由人口的婴儿死亡率、一岁组平均预期寿命和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三个指标综合构成,计算方法是将前两项分别换算成指数值,然后除以一个标准系数,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17)人口移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改变统称为人口移动。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们为了定居的目的,离开自己原来居住地而长期移居他乡。

(18)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1.人口增加过快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一、适度的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①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②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包括各种优秀的人才

③对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至关重要

二、人口的过快增长对地理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①导致资源紧张

②人口规模会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破坏

③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压力,抵消经济发展成就

④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就业、福利、贫困)

2.地理环境如何制约人口分布?

(1)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基础(有时是某个要素起决定性作用,多数是综合影响下发生作用)

①气候条件是最大影响因素(影响机体和生理功能,影响农业生产,湿热、干燥和寒冷的气候不适宜人口居住)

②地形(平原人口多,热带地区多分布于山地高原)

③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最基本物质条件(河流、湖泊沿岸工农业发达,沿海地区城市密布)

④土壤主要通过影响农业和其微量元素分布影响人体健康制约人口分布

⑤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人口分布有极大的吸引力。

(2)社会经济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自然环境为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经济条件逐步克服自然障碍)

①生产力发展与分布从三个方面:一是决定供养人口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二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在产业部门结构上,影响人口分布,三是生产力布局在地域上的延伸和变化引起人口的再分布。

②科学技术进步将导致生产力变革,引起人口分布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是消弱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二是促进新的地区开发。

③人口分布受开发历史的影响。(历史悠久,一般人口密度较高)

④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各国的人口政策以及疆域变动和战争等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有重大影响。

(3)科学技术进步与人口分布(通过生产力布局影响人口分布)

①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依靠劳动力到依靠科技,使人口增长速度趋于平衡,向高质量发展、消弱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生产力布局对人口分布影响日益增加。

②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继续改变经济开发区人口分布格局。城市化是人口分布日益趋于大城市,而后向郊区、小城镇及交通线集中。

③新的科技革命将促进新区的开发。

3.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从长远看,人口素质决定一切,以素质立国的时代已经到来)

①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提高生产力。

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助于是科学技术突破,转化化为生产力。

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掌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生态经济规律的自觉性相应增强。

④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是决定人口控制成败的重要因素。一般文化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

⑤有利于可持续社会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

4.何为人口移动?人口移动的原因及后果是什么?

人口移动原因:

(1)地理环境因素:迁出地和嵌入地间的距离,随着经济交通条件的改善,逐渐减弱,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基础因素、气候因素(2)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影响:前资本主义,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而造成的人口过剩引起移动。资本主义阶段,制造了庞大的无产阶级,是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工业化社会,生产力发展与新区开发影响人口移动

(3)国民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分布对产业变化发生转移。

(4)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为人口的大规模移动提供了条件(5)新地区开发的影响

(6)社会和政治因素,包括人口政策、宗教、战争、文化、教育、

科技等

(7)各种自然灾害无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

(8)家人团聚、住房、经济收入、工作生活等

后果:(对人口发展:人口总数变动,自然构成变化、社会经济)

①人口移动直接后果一:是地区人口在短期内发生数量上的明显增加或减少。

②后果之二:造成移入地和移出地人口的年龄和性别结构的变化。

③社会经济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可以促进科学文化的交流、紧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调节地区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④对迁出地来说,

利处:一是大量的迁出人口可以减轻迁出地人口压力并解决部分失业问题,同时也相对增加了国内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暂时缓和国内矛盾。二是外出人口的劳动收入汇回迁出地,成为本地收入的一个来源,可以平衡货币收支。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接受一定的技术和教育,对家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弊端:一是迁出人口多青壮年,迁入地要求有一定文化水平、技术的劳动人口,对迁出地带来人才流失和抚养、教育费用的损失。二是大规模的劳动力迁出造成迁出地经济的上依赖性和脆弱性。三是异地工作的人由于没有永久居留权而没有政治发言权,社会地位受到影响。

⑤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及迁入地都有体现。

就迁出地看,人口的移动加强了其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地矛盾突出的农村,

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使之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人口外移可以加快其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就迁入地看,人口移动对环境影响更为广泛。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边疆移民为内地和边疆建立了雄厚工业基础,改变了原来的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使综合环境有较大的改善。但是,有的地方的不当开发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第四章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

(1)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类型,是非农业的核心空间载体及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2)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集聚和乡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量增多,每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3)城市职能: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所承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分综合性职能、经济职能、特殊职能城市)(4)城市地域:是指景观上已经完全城市化及城市功能要素地域扩散直接影响作用的空间范围。

(5)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功能地域的空间分布及多种功能地域的空间整合关系,是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结构在城市空间上的投影。

(6)城市地域扩展:是指城市功能要素的扩散及城市空间范围的扩大、城市景观的延伸,是城市化空间表现的侧面。

(7)村落: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相对于城市或城镇的一种聚落类型。在我国是指建制镇以下的地域,村落是有村庄(中心村、基层村)和集镇构成。

(8)村落社区:是指在乡村地区,具有密切亲缘关系,共同的生产方式、社会地位、社会认同感的人口聚居的地域。

(9)生态环境脆弱地域:是指地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差的生态敏感区。

(10)城市景观:是指由城市轮廓、道路布局、建筑、风景点、绿地等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城市视觉系统。

1.分析城市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自然环境与城市(自然基础、背景、底色、依托)

①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城市形成诞生的可能性。资源对城市地域扩展有直接的制约和间接的影响作用

②河流是城市的摇篮,早期城市主要诞生于黄河、尼罗河、两河流域

③气候条件对城市大发展壮大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④地形地貌直接决定城市的空间形态,制约城市的整体布局。(组团状、带状)

⑤地质条件是城市在工业化时代获取更多的发展优势(石油、铁、煤)

⑥自然灾害导致城市发展停滞或萎缩、毁灭。

(2)经济环境与城市

①在区域发展早期,经济增长对城镇发展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城市规模、数量都会大幅度增长。

②区域经济发展到中后期,城市发展带来的高度发达的文化教育技术管理对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经济的周期性涨落对城市发展的加速、减速、稳定三种变化状态。

④人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规模和空寂范围的扩大。人口的内聚力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⑤土地需求价格变化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塑造城市地域结构和空间形态的指示器。

(3)交通环境与城市

交通的主要因素包括交通位置、工具、线路等,交通位置的变迁、交通方式的进步、交通网络结构和形态都会影响到城市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活跃因素。

(4)人文环境与城市

①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②规划思想则能最直接地决定城市的建设模式。

③种族差别对城市住宅区分化有重大影响。

④政府政策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分析村落的类型及其空间结构

(1)村落职能类型

①农业村落:以从事耕作业为主,兼有动植物饲养业和其他农副业。分布于平原与河谷、三角洲地带。

②牧业村落:固定、半固定、流动三种,半径较大,规模小而分散。

③渔业村落:内河湖和沿海两种,淡水养殖和沿海滩涂为主,居民点分水上和陆上两种

④林果业村落:生产各种水果、经济林为主,多位于丘陵山地,布局受自然条件限制,多呈主体村落布局景观。

(2)村落形态与规模类型

①聚集型村落:集中布局,连片分布,整体功能明显,有统一的道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土地效益较高。

②分散型村落:发育水平较低,村落沿或河呈带状分布。

③特殊类型村落:单户型聚落景观,一般位于大农场中央。集体农场性村落,经营性农场,生活服务设施较差,居民社会组织程度较低。(3)村落的布局类型

①主轴型村落:村落主轴由一个带状的大村构成,伸展轴较长,人口规模大,村落的房屋、商店、饮食服务设施均沿伸展轴两侧布局。

②子母型村落:村落由一个大村和若干小村构成,大村为行政村,服务中心,具有中心村的性质,小村围绕大村不规则分布,受耕作半径、地形阻隔、河流分割等因素制约。

③串珠状村落:若干规模大体一致的村庄,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串珠状分布形态,常见于河谷、沼泽、高地、山麓

④均衡型村落:在某些平原地区,均衡分布的一些规模相近的村庄,共同构成一个行政村,并且有一定的服务设施。

⑤星点型村落:在山区、丘陵地带,村落由若干分散的村庄构成,村庄之间相距较远,缺乏中心村和中心服务职能,分布无规则,属发育水平较低的村落类型。

3.阐述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原理

区域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哺育城市,城市反哺区域,城市与区域在空间、结构、功能、景观、发生等方面存在着客观整合关系。

(1)城市与区域在空间上的“点”、“面”作用关系

从地表空间整体上看,城市是“点”状地理单元,区域是“面”状地理单元。这种点、面结合构成的空间内涵体现了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及

节点,区域是城市作用的腹地范围,两者在线状地理单元的整合下,形成结节性地域。

(2)城市与区域在地域要素和条件方面的相互作用关系

①区域农业资源的供给能力及农业发展水平是早期城市产生的主要制约因素。

②区域矿产资源及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成为工业化发展初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制约因素。

③区域技术因素在工业化中后期城市的形成于发展中作用突出

④交通条件的改善使资源因素对于城市的发展限制程度逐渐减弱

⑤商贸、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等非生产职能成为主导部门

⑥区域市场、区域信息与交通网络、区域消费水平等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城市与区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作用

①结构关联,功能一体是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城市产业结构在区域陈阳结构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②区域为城市的形成与布局提供控制空间,制约城市数量、分布等,区域要素构成与功能影响城市类型体系。

③区域为城市地域类型的形成于分布提供空间载体。区域要素与结构的空间分异为不同职能类型城市体系的形成提供空间布局基础。

④城市密集区是区域与城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另一种高层次城市地域类型。(珠三角、长三角)

(4)城市与区域在景观上的相互作用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考研学校分析 人文地理学传统厉害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 在这里北京大学的地理学就不要说了,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拥有地理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山大学的人文地理学也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科学院虽然没有国家重点学科,但是其地理学在全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这五个是人文地理学的最高学府,也是考研难度最大的学校和研究院所。 拥有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的学校:安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这些学校拥有人文地理学的博士点,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虽然不是“211”高校,但是这几个学校的人文地理学的难度并不小,热度可想而知了。在这些高校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的难度应该相差不大,都是211的院校,而且人文地理学综合实力并不差,具体排名可以参考上面的网站,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是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估计是这批学校里最难的,原因大家都知道。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且是211工程的学校:湖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延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大学。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一个档次上次的,报考人数和报考难度相差不大,但是华南师大因为地处广州,而且学校公费比例大,所以相对比较热门。浙江大学虽然没有博士点,但是由于是全国知名大学,所以报考人数并不低,而且由于招生人数少,难度非常大。云南大学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学校是211,而且人文地理学还可以,报考虽然不如湖南师大、华南师大、西南大学,可是并不会差到哪去,但是2011年人文地理学需要调剂的。南昌大学虽然是211,可是人文地理学只有一个硕士点,而且是挂靠在南昌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综合实力相信大家都知道,排名在全国不怎么样。所以并不是很热门,难度也不是很大。前几年因为有个方面不考数学,导致了很多学生的报考,最激烈的一次就是2008年。不过从2009年开始要考数学后,难度就大大降低了,每年都需要调剂,不过2011年没有调剂。延边大学在吉林延吉,地处偏远,不过由于是211,所以并不需要调剂。 拥有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一般学校:江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广州大学、华侨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这些学校就不要多说了,由于本身实力和地理位置等相关原因,并没有上面的学校那么热门。不过西安外国语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华侨大学、广州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基本是不需要调剂的,一志愿报考人数一般都能录满。 不过今年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的学科学位点,增加了不少新的学校,但是现在因为没有招生,所以实际的效果并不知道。 可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招收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但是一般都属于中国科学院的分支科研机构,这里就不多说了,难度大家应该知道。

人文地理专业排名

考研人文地理学研究生院排行榜 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其中包括中国研究生教育按31个省、市、自治区(未含港澳台地区),按56个研究生院,按476所高校(含分省、分类型),按11个学科门类分高校,按81个一级学科和373个专业等8个方面的508个排行榜。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开此专业学校数 1 北京大学5★ 1 1 52 2 华东师范大学5★ 1 1 52 3 中山大学5★ 1 1 52 4 北京师范大学4★ 1 1 52 5 南京大学4★0 1 52 6 武汉大学4★0 1 52 7 安徽师范大学4★0 1 52 8 福建师范大学4★0 1 52 9 南京师范大学4★0 1 52 10 辽宁师范大学4★0 1 52 11 兰州大学3★0 1 52 12 华中师范大学3★0 1 52 13 河南大学3★0 1 52 14 西北大学3★0 1 52 15 西北师范大学3★0 1 52 16 陕西师范大学3★0 1 52 17 东北师范大学3★0 1 52 18 湖南师范大学3★0 0 52 19 浙江师范大学3★0 0 52 20 宁夏大学3★0 0 52 人文地理学人气院校 1.南京师范大学人气:88100 2.华中师范大学人气:64115 3.中山大学人气:106618 4.湖南师范大学人气:38318 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 6.南京大学人气:121405 7.西南大学人气:587438.北京大学人气:133538

9.武汉大学人气:15667810.上海师范大学人气:31089 11.华南师范大学人气:2751712.东北师范大学人气:57634 13.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14.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 15.兰州大学人气:5283616.西北大学人气:46088 17.辽宁师范大学人气:2420318.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气:12196 19.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20.四川师范大学人气:19982 21.华侨大学人气:1979522.北京师范大学人气:91865 23.宁波大学人气:2000424.西北师范大学人气:19090 25.延边大学人气:1462026.南昌大学人气:41526 27.天津师范大学人气:3283528.陕西师范大学人气:41791 29.首都师范大学人气:4100630.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气:16317 31.贵州师范大学人气:1433532.福建师范大学人气:24722 33.中国科学院人气:4181934.河北师范大学人气:23862 35.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气:1726736.湖北大学人气:22249 37.浙江师范大学人气:2116338.内蒙古师范大学人气:16566 39.山西师范大学人气:1657840.山东师范大学人气:27782 41.曲阜师范大学人气:1714042.广州大学人气:15853 43.宁夏大学人气:1481644.青海师范大学人气:12452 45.华东师范大学人气:9074346.重庆师范大学人气:15366 人文地理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2016级专业认知实习ml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认知实习手册 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方向)班级工商管理16-1班 学号16310003 姓名马琳 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喻红莲 实习时间2017年6月5日

“手册”填写说明: 一、封面填写要求: 1、“专业”栏应完整填写所学专业及专业方向的全称,例如:“工商管理专业(项目管理方向)”。 2、“班级”栏应填写所属班级简称,例如“2011级工管3班”写成“工商管理11-3班”。 3、“指导教师”栏根据教务办安排填写。 二、学生见习成果材料填写要求: 1、允许手写或打印后粘贴于相应位置,不够填写可加页; 2、照片规范为5寸彩色照片,并附文字说明材料; 3、视频等电子资料,见习结束后由各班学习委员统一集中打包提交,文件包统一命名为:“××专业××班专业认知实习视频资料”。 三、“成绩考评表”填写要求: 1、“成绩考评表”由各专业班级实习指导教师填写; 2、总评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一、专业认知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体现高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第二学期暑假放假期间要求学生完成专业认知实习。作为学生进校后的第一个实践教学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及社会相关企业、行业、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初步建立的职业感性认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2、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让学生感知职场环境、氛围,了解职业岗位的基本工作任务及要求,感受企业文化,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初步树立职业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让学生与自己的职业心理预期进行对比,为职业规划做好准备。 4、通过专业认知实习,规范学生实践行为,树立学院良好形象,锻炼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专业认知实习的要求及安排 (一)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以下项目中任选其二,在教师指导下于实习之前独立完成。 1、了解一个行业、企业或职业的背景。学生自主利用网络,结合各专业组织的讲座等信息渠道了解相关行业、企业、职业的背景知识,如一家企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运行特点以及发展趋势;行业状况、职业标准等情况;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经营业务以及整体运行情况等。撰写实习调研大纲、计划及相关调研报告。 2、自主做一次对在职人士的职业访谈。访谈的主题、人物自选,访谈的提纲自拟。撰写一份访谈记录及相关分析报告。 3、自主了解某个职业岗位人群的喜怒哀乐及其工作的环境条件等,在了解的过程中,可拍摄有主题的照片或对职业人士的工作场景进行视频拍摄。提供有主题的照片资料或视频资料,并附文字说明材料。

人文地理学 第二版 赵荣 考研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征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人文地理学的产生 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各种地理志等。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具有奠基意义的是德国两位大师洪堡和李特尔。洪堡的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2、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古代:对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 ○2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重视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学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 文化地理学的鼻祖: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 哈特向的区域观点:《地理学的性质》是代表作。 俄国学派:承袭德国思想,但在十月革命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取代人文地理。 对西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削弱了苏联地理学界对人地关系的综合分析研究,导致了人地 分立的局面。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 在美国,战后区域学派占据了上风;50——60年代,数量革命对地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引发了理论地理学的发展。70年代后,出现了人本主义的倾向,行为地理学等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前苏联,50年代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分离的二元论观点。60年代以后建立起“统一地理学”的概念。70年代后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展为“社会经济地理学”,实际上已接近人文地理学的内容。近年来出现了经济化、社会化、计量化和生态化等趋势。在出现人口、资源、旅游、文化和民族等概念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建设地理学和工程地理学等应用性强的学科。 ○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 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建立:协调人地关系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开始得到重视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广泛应用;心理学方法和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在观察和收集资料、信息的手段上有了根本性的变革。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历年真题

中国地理 2000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32分) 1、略述中国早涝及其形成原因(8分)。 2,简述中国地貌对自然景观形成的作用(8分)。 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对策如何(8分)。 4,解释并评价基塘生态系统(8分)。 二、比较分析题(24分) 1.比较分析北疆与南疆在自然景观上的异同及其成因(12分)? 2.比较分析东北区与西南区的区域经济特征(12分)。 三、论述题(44分) 1、试述青藏高原对中国西北地区干早气候形成的作用(20分)。 2,试述面向21世纪的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布局(24分)。 2001年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2.简要分析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0分) 3.简述我国铁路网分布的基本格局及今后发展设想。(10分) 4,简述西南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的特点。C10分). 二、论述题:(共60分) 1.分析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布局条件与布局特点。(15分) 2.对比分析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发展与布局的地域差异。(25分) 3.试评价中国西部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20分) 2002年中国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梅雨; 2、黄土高原; 3、楚文化;4,首都经济圈 二、简答题(4小题,共40分) 1、简述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及其墓响。(10分) 2,简述中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特征。(10分) 3、简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布局特点。(10分) 4、简述大西南经济区的范围、区域特点和专业化部门。(10分) 三,论述题(3小题中任选2题,共40分) 1、试论述我国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想。(20分) 2,试论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20分) 3,试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今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分) 2003年中国地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我国第二级、第三级地形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 岭、______、_______、雪峰山。

关于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关于2017考研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解析 1、概述: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 2、研究方向: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01区域发展与旅游规划 02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 03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 04文化地理与区域规划 0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 70城乡规划与管理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要求毕业生掌握坚实宽广的人文地理学基础理论方法,具备坚实的地理学、规划学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较为广博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建筑与工程技术学知识;掌握综合分析与区域分析的能力和运用遥感和GIS技术的技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专业发展动态,并能积极借鉴其长处用于科研;成为从事城市与区域及相关

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性专业人才。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方向(01、02、03、04、05)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61高等数学(B) (4)879城市规划原理(含城市道路与交通)或878地理学基础 方向(70)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8城乡规划 (4)880地理学综合 复试专业课: F3704综合考试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中山大学为例) ◆就业前景 人文地理学仍是许多分支学科松散组合的一门学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有关人地关系的理论探讨,数量统计方法和模型、系统的运用,行为科学的引进,以及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研究,也尚处于初始阶段。 尽管人文地理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

云南师范大学_陈慧琳_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地关系 1.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 2.人地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地域为单元,着重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3.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讨论。 4.协调:是指各种物质运动过程中内部各种质的差异部分、因素、要素在组成一个整体协调一致时的一种相互关系和属性,表现为一致性、对称性和有序的特点。 5.人地系统:由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两个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内部有一定结构和功能机制。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与地 “人”: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 “地”:指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一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由自然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自然环境,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二是指在人类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或在其影响力之下的地理环境,即经济、文化等人为环境。具备以下属性: (1)数量上的有限性。 (2)地域上的差异性 (3)制约性和可变性 (4)有限的稳定性 (5)层次性和复杂性 (6)整体性

人地关系中的“人”与“地”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分布和密度受到地理环境优劣的影响,适度人口是开发利用环境的基本动力;过量的人口对环境是一个压力,是造成人地系统失调的主要原因;而无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谈不上利用环境。 二、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 (1)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 (2)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 (3)生态足迹的研究 (4)社会质量的研究 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 (1)空间的网络化 (2)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 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 (1)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 (2)矛盾和互补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考研专业词汇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苏尔:文化景观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5)多学习、善思考、深入实际,新自作调查研究。 9、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10、文化结构:(1)物质文化:满足人类生活和生存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物质性、基础性、时代性;(2)制度文化: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强制性、权威性、缓慢变迁性、相对独立性。(3)精神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是人类文化心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书面文化、行为文化、艺术文化、心理文化。 11、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3)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历年真题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历年真题(2000-2012年) 1999年 一、问答题(68分) 1、试述中地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现代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出过哪些理论 4、试述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综合题(32分) 从全球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000年 一、名解:(20分) 人口合理容量、美国苏尔所提出的文化景观、世界岛、历史地理学(侯仁之观点)、国界及其三种职能 二、简答(40分) 1.试述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 2.影响城市内部地域分化的主要因素及关于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学说 3.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及对其的评价 4.试述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40分) 1.试述人文地理学的三种基本理论,并对它们进行评价 2. 试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 2001年: 一、名解:(15分) 人本主义、区位论、地缘政治学、可持续发展、城市化 二、简答:(60分) 1.试分析人口迁移产生的原因、类型和影响 2.如何分析城市的地域结构 3.试述文化地理研究的领域 4.试述你对行为地理学的认识 5.旅游地和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三、综合题:(25分) 如何理解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提示:从人地关系的内涵,人文地理学的对象内容等方面分析) 2002年: 一、名解:(20分) 文化景观、行为空间、政治地理单元、人口移动、城市体系 二、简答:(40分) 1.简述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2.简述旅游开发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3.简述影响人们购物活动行为空间的主要因素。 4.试述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异同点。 三、论述:(40分) 1.论述并评价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2.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2003年: 一、名解:(30分) 文化扩散与文化整合、城市景观与城市形象、政治空间结构与政治实力结构、地理物象与意境地图、旅游动机与旅游决策 二、简答:(60分) 1.简述知识经济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12)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人文地理学》考研赵荣版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人文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研] 答:人文地理学是指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研究特点既有综合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等地理学各分支学科所共有的特征,又有以人文现象作为研究主体的特征;研究对象上注重地域分布特征及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既采用地理学中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也引进大量的社会科学方法。 2埃拉托色尼[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埃拉托色尼是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学者。他运用简单的工具测量出了地球周长,成为最早测量地球半径的人,并在测地学和地理学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文化特质的源地[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文化特质的源地是指某一特征文化特质的源地。文化特质的源地有单核源地和多核源地。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从一个地点产生,然后扩散到其他地区;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是指文化特质的源地除单中心的源地之外,还有一些是多中心的源地,以道教的文化源地为例,道教的文化源地有西部源地和东部源地。4环境决定论[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研]

答:环境决定论是指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环境决定论的最大优势是:为人们从自然环境角度理解对人类的极大制约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显然的,即过分夸大地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忽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能动作用,显示出理论认识的局限性。因此,在运用此理论时,须辩证地去发挥出优势来。 5民族[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研;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研] 答:民族是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是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划分形式之一,属于历史学、社会学范畴。它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产生,也会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趋于消亡。民族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顺序发展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类型。但这并不是说,任何民族都毫无例外地必须经过每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事实上,有的民族从其产生之后,从未经历过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民族分化为两个民族的现象,也出现了几个民族结合为同一民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被同化的民族当然不会再经历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而新产生的民族自然也没有经过其产生以前的社会发展阶段。6种植园农业[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植园农业往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生产,具有种植面积广大、使用劳力多和商品率高的特点。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云南师范大学上网认证客户端使用说明书

一、安装指南 1、 运行安装包启动安装程序,等待安装包解压完成后会出现如下界面,如图1.1所示。 图1.1 2、 在图1.1中点击“浏览”按钮选择安装路径,点击“开始安装”按钮开始安装,安装过程如图1.2所示。 图1.2 3、 安装成功后,如图1.3所示,点击“完成”按钮完成安装;如果提示需要重启操作系统,请重启操作系统以便完成安装后。安装完成后双击桌面的“上网认证客户端”快捷方式即可开始认证。 图1.3 4、安装中遇到杀毒软件提示阻止,请点击“允许本次操作”。

二、使用说明 1、 双击桌面的“上网认证客户端”快捷方式即可打开云南师范大学上网认证客户端的认证界面,如图2.1 图2.1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教职工用户名为工号,学生用户名为学号,初始密码为(二代)身份证号后七位。(若身份证号末位为x ,则密码末位输入大写X )。

注:第一次认证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若您在上述设置过程中选择了“保存密码”功能,则在下一次认证时就不必再次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了。 2、 在服务选项菜单中选择对应的服务,如图2.5: 图2.5 注: 其中“校外(internet)”服务代表访问校园网外internet 资源;“校内(free)”服务代表访问校园网 内资源。 3、 在“Language ”选项可以选择认证客户端的菜单显示语言,有中英文两种选项。 4、 在“网卡”选项选择上网所连接的有线网卡。如笔记本电脑可能安装有线无线多块网卡,此处要注意选择当前接入校园网有线网络所使用的为有线网卡。(默认为有线网卡) 5、 点击“连接”按钮后将进入认证过程,认证成功后客户端会最小化到任务栏,此时您就可以访问网络资源了。 7、在认证成功后任意时刻,如果您不想继续使用网络,可以将认证客户端退出认证连接状态:您可以通过右击电脑右下角任务栏认证客户端图标后选择“断开连接”按钮,断开客户端认证状态返回认证界面,然后通过“退出”按钮关闭连接界面;或者您还可以通过右击任务栏认证客户端图标选择“退出”按钮,直接退出连接状态。如下图 2.6所示:

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深厚专业基础、较高思想品德,得才兼备的人文地理学高级专业人才。具体体现在: 政治与思想品德目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事业,具有高尚的科学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团结友爱的科学合作境界; 业务目标: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当今人文地理学的最新理论,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对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意;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融宽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全面的素质于一体,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从事人文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和相应专业的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培养方式 脱产方式培养。通过以下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1)课堂授课与讨论;(2)撰写读书报告;(3)学术交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形式;(4)科研实践。 2、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学习硕士学位课程,通过考试。一年半到两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视学位课程学习及学位论文完成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适当提前或延长(半年至一年)毕业。 三、研究方向简介 1.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 该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区域旅游规划的理论与“范式”建构研究;(2)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与管理研究;(3)旅游地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基于3S技术的区域旅游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区域经济开发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2)企业区位选择和区位结构问题研究;(3)区域形象策划与营销管理研究;(4)区域经济规划及发展

地理科学考研学校排名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 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 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范文大全

云南师范大学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范文大全 实习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目前的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象,这也正是外语教学法研究和教学策略研究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显著问题是教师教学策略不得体,再加上学生学不得法,导致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外语教学常被罩上一层阴影。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变得越来越重要了。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学的调查了解和我的实习实践,我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新策略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其次,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要使学法指导进行有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的方法。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英语教学、主动参与教学策略、学法 指导策略 英语是中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在我国,学生从小学便开始学习它。而少儿英语的教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无疑,英语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起来,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说明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及运用的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是纯粹的对应式翻译和枯燥的语法讲解,那么学生肯定会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此外,长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环境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从而导致失去学习主动性,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变得非常狭隘,灵活运用能力较差。所以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教育也正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完善阶段。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输出阶段为目标,教师为引导和辅导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变得更加灵活且具有针对性。 这次毕业实习,我选择了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准备对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好英语无论对高考或者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一年级共有6个班250名学生,以下是我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所记录的一些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本人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新策略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云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简介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云南师范大学为了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滇战略,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创办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自创办至今,秉承云南师范大学“刚毅坚卓”的校训,践行“学高身正、明德睿智”的校风,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特色,曾以五年连续获得昆明市中考第一名的辉煌成绩得到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学校时刻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不断探索创新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率先完成了教育体制改革,使云南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师大附中和师大二附中两种办学模式的平行发展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云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经昆明市教育局批准,依托云师大深厚的教育资源,借助社会力量联合重建的一所可寄宿的普通完中。校长由师大委派知名校长王敬胜担任。学校坐落于昆明北市区,与云师大龙泉路校区相对,与师大金融财政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西南分院、云南财贸学院毗邻。周边高校林立,造就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校区占地150余亩,按省一级完中规划设计。一期工程完成4万余平方米的校舍,拥有宽敞、明亮、设备完善的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实验室。并设有音、体、美专用教室。配备完善的专用器材、场地。餐厅整洁、宽敞,合理营养配餐,卫生可口。配置有卫生间洗室、电话的学生公寓舒适、安全。学校依山而建,保留了大片林木,绿树成荫,果树成林,葱茏的自然风貌,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宁静、和谐的育人

(精选)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大全

人文地理学考研问答题汇总

人文地理学 第一章 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 第二章 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 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 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 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 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 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 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 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 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第七章

(完整版)云师大世界地理学期末复习杨青山

《世界地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热带气旋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3、沙漠化 4、梯度流、风海流、补偿流 5、赤潮 6、城市化 7、欧洲联盟(欧盟,EU) 8、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 9、亚太经合组织(APEC) 10、进口替代工业化 11、出口导向工业化 12、新经济 13、阿拉伯世界 14、中东 二、简答题 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简述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如何认识工业社会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说明一个国家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问题? 5、如何理解陆地中纬度地带所内蕴的“自然的经济力量”? 6、简述亚洲气候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成因。 7、西亚何以成为世界热点之地? 8、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9、简述日本工业地域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10、试述东南亚的区域地理特征。 11、欧洲气候有何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6分)12、北海油田为何开发较晚?北海油田的开发对英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13、简述非洲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8分) 14、法国农业的地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德国的经济地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6、俄罗斯的基本经济特征。 17、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资源、环境、人口与贫困问题。 18、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区域差异。 19、简述现当代美国经济基本特征。 20、简述战后美国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向,并说明原因。 21、巴西经济地域发展的特点。 三、读图分析题 1、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 2、全球植被类型分布图 3、日本工业分布图 4、印度经济图 5、俄罗斯地形、河流、矿产、港口、城市分布图 6、德国鲁尔区图 7、美国农业带图 8、巴西经济图 四、论述题 1、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试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3、试对印度经济发展条件及其世界地位进行综合评价。 4、试述美国城市经济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和现有的地理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