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乔治?波利亚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他有著名的三本书:《怎样解题》(1944)、《数学的发现》(1954)、《数学与猜想》(1961)。其中《怎样解题》一书被译成17种文字。

波利亚提供的“怎样解题”表(第48-49页)

分四步:1.了解问题;2.拟订计划;3.实行计划;4.回顾。

弗赖登塔尔认识的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

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和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再创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其核心过程是数学过程再现。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挑战

答:高中的新课程标准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些望而生畏,他们感到许

多选修课的内容他们并没有学过,许多课程他们没法开设。比如,高

中选修课系列3涉及高等数学,包括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等。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探索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提出问题,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许多使教师感到难堪,有的他们没法回答,有的他们回答不清楚。

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

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3.间接数学活动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

基础教育部分

一.“标准”有哪些改革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教育目标方面:培养爱国精神和“四有新人”等。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课程结构方面: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方面。

6.课程评价方面。

7.课程管理方面。

二.数学内容上的改革(教材内容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第158页

1.划分新的数学学习领域:将内容分为“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概率与统计”三块螺旋上升,增加“实践活动”的板块。

2.充分运用几何直观:在小学1-3年级就观察立体图形,从三视图判断图形。

3.提示数学概念的实质:在小学借助方格纸就开始认识位置和坐标的关系。

4.平面几何内容包括演绎几何和变换几何。

5.概率与统计学习领域的设立,将确定性的数学扩充到随机性数学。

6.在小学阶段,加强估算,提倡四则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三.根据课标改革体现在7-9年级对教师教学有哪些要求?第159页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4.关注证明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

5.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构主义的数学教育理论建

构主义的主要观点:知识不是通过感官或交流被动获得的,而是通过认识主体的反省抽象来主动建构的;有目的的活动和认知结构的发展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谨慎地吸收建构主义的合理成分

建构主义确实对人的认识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认识论的

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建构主义哲学上具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在如何将建构主义运用到数学教学时,更有一些过分极端的提法。(给一段材料分析)

评价: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需要的是,教学应当运用启发式,符合学生主体认识的规律。此外,建构主义毕竟只是一种认识论,但是教学过程不能等同于认识论。建构主义教学任凭学生的兴趣,自由摸索,去根本不谈认识效率。没有效率的教学是走不远的。

总之,对于建构主义学说,我们应当吸取其中的精华,拒绝一些“极端的”“唯心的”成分,才能真正有助于我国的教育改革。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外关于数学能力的提法的变化

200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发布《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提到六项能力:

1.数的运算能力;

2.问题解决的能力;

3.逻辑推理能力;

4.数学联结能力;

5.数学交流能力;

6.数学表示能力。

奚定华等在最近出版的《高中数学能力型问题研究》中,强调在高考中要着重考察“一般数学能力”,包括四项: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创新能力。

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对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除了一般数学能力外,还界定了“数学思维能力”。它包括:空间想像、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

体系构建等。这一提法,涵盖了三大能力,更全面、具体、明确。

确定数学课程目标依据有哪些?

1.确定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

2.数学的特点:a.数学抽

象性;b.数学严谨性;c.数学应用的广泛性;d.数学辩证性;e.数学优美性;f.数学语言性;g.数学文化性;3.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如何认识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它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3.它应当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

数学创新能力(分为十点)

1.提出数学问题和质疑能力(具有能疑、善思、敢想的品质);

2.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用于实践的能力;

3.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提出定义、定理、公式);

4.推广现有数学结论的能力(放松条件或加强结论);

5.构作新数学对象(概念、理论、关系);

6.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学联结的能力;

7.总结已有数学成果达到新认知水平的能力;

8.巧妙地进行逻辑联结做出严密论证的能力;

9.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展现信息时代的数学风貌;

10.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大好”的数学。

数学建模的教学应当注意些什么?

数学创新能力(分为十点)

1.提出数学问题和质疑能力(具有能疑、善思、敢想的品质);

2.建立新的数学模型并用于实践的能力;

3.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提出定义、定理、公式);

4.推广现有数学结论的能力(放松条件或加强结论);

5.构作新数学对象(概念、理论、关系);

6.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数学联结的能力;

7.总结已有数学成果达到新认知水平的能力;

8.巧妙地进行逻辑联结做出严密论证的能力;

9.善于运用计算机技术展现信息时代的数学风貌;

10.知道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是“不大好”的数学。

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活动过程。

当前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哪几种?含义、步骤及特点?

1.讲授式教学模式

含义: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模式。特点: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大的益处是教师能在单位时间里向学生迅速传递较多的知识。缺点:容易导致机械学习。具体操作过程:组织教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

2.讨论式教学模式

主要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有时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之间的相互问答。主要步骤:提出要谈的问题;将未数学化的问题数学化;组织谈话,鼓励学生讨论与争辩;逐个考察全班学生初步认可的建议的可行性,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对提出的建议做评价。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变了,即教师由知识的“代言人”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者变成了某种程度知识的建构者。缺点:可能走向极端,把“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3.学生活动式教学模式

特点:注重直观性,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缺点:由于花时间较多,容

易使学生过于关注活动的外在形式,忽视活动本身蕴涵着的数学内容。

4.探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模式)

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步骤:设置问题链;提出假设;问题论证并形成概念;实例证明或辨认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发现式教学模式

基本程序: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特点:注重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不足:主要用于一些思维价值较高的课例教学,不宜在程度较差的班级中采用。

数学教育目标的确定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设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去解决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上得到充分发展。

第四节数学能力的界定(第84-88页)

一.开式主义数学观影响下的数学能力观

苏联克鲁捷茨基的《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中确定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

1.把数学材料形式化;

2.概括数学材料发现共同点;

3.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

4.连贯而有节奏的逻辑推理;

5.缩短推理结构进行简洁推理;

6.逆向思维能力;

7.思维的灵活性;

8.数字记忆;

9.空间概念。199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育学导论》提出了六种数

学能力:

1.数学材料形式化;2.对数学对象、空间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力;3.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推理的能力;4.运用数学符号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5.思维转换能力;

6.记忆特定的数学符号、原理方法、抽象结构的能力。

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哪些原则?

1.心理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一体化原则;

4.兼顾性原则。

数学能力的界定

数学材料形式化

对数学对象空间关系的抽象概括能力

运用数学符号推理能力

运算能力

思维转换能力

记忆特定的数学符号,原理方法,抽象结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的界定

2002年颁布“数学教学大纲”对常规数学思维能力作了界定。有十个方面:1.数学感觉与判断;

2.数据收集与分析;

3.几何直观和空间想像;

4.数学运算与数学建模;

5.数学运算和数学变换;

6.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

7.逻辑思考与演绎证明;

8.数学联结与数学洞察;

9.数学计算和算法设计;

10.理性思维与构建体系。

数学学差生的转化(需要做哪些主面的工作?)

首先对差生进行诊断,了解数学学知生的形成原因,并针对不同数学学差生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转化手段。

1.诊断:目的是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突出的薄弱点。除了成绩外,还包括智力诊断,非智力因素诊断,气质性格诊断,数学能力诊断。

2.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学学差生问题的复杂性得到简化,并便于寻找不同类型转化的突破口,探求一类学差生的共同规律,以搭建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部分与整体沟通的桥梁。

3.转化:通过有效的工作促使学差生改变在数学学习上的被动状态,其标志是数学成绩和素质的提高。A.总策略目标,优化外部环境,激活内部机制,选点切入,多管齐下。B.把数学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

C.注意性格与人格的矫正。

数学学习的分类

按内容分: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创造性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按活动水平层次:数学符号的学习;概念学习;数学原理学习;数学运用学习;数学问题解决学习。按学习性质:获得数学知识经验的学习;获得数学学习机制的学习,即元学习。

数学知识数学理解学生如何学数学

一.什么是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并非绝对真理,即不是现实世界的纯粹客观的反映。数学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并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直至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评价:一部分建构主义学者认为,数学知识依个人的主观认识而定,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无权威可言。人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现实,是不能检验的,也不必要检验。这就会导致“不可知论”。

实际上,经过人们反复实践的检验,现实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科学真理确实是现实世界的反映。人的能动性反映在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整理、抽象、组织和系统化。如果听信某些极端建构主义学者的观点,就会走向主观唯心主义。

二.什么是数学理解?

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理解,取决于个人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数学课本上的知识,

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评价:一些学者认为,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受之前,对个体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也无权威可言。所以,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依照这种观点,完全排除了人类积累的知识的权威性,否定“接受性”学习,否定教科书的重要性,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那就会走向主观唯心的误区。

三.儿童如何学习数学?第57页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有两种方式:复制式和建构式。

儿童常常出现系统错误和误解,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建构地理解数学,因而执行了不正确的演算过程。

评价:建构主义的观点,有一定道理。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以及个性特点。教学不能不顾教学对象盲目施教。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习惯、认知规律还是相仿的,有共同的一般规律。这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依据。个别教育可以做一些,但要和班级的集体教学互相配合与补充,完全否定集体教学也是不对的。

四.教师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第58页

建构主义的课堂上要做六件事:1.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和激励他们为自己的学习负责;2.发展学生的反省思维;3.建立学生建构数学的“卷宗”;4.观察且参与学生尝试、辨认与选择解题途径的活动;5.

反思与回顾解题途径;6.明确活动、学习材料的目的。

评价: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是个性化的教学,符合自主探索、创新的学习诉求。但是,这样的教学如果取消了班级授课和共同练习,不再进行集体检测和评价,教学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实际上是否可行,值得怀疑。

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第60页)

一.含义:数学双基是指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双基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双基”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包括启发式教学、解题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变式教学等教学活动。二.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四个特征是?(第62页)

1.记忆通向理解形成直觉;

2.运算速度保证高效思维;

3.演绎推理坚持逻辑精确;

4.依靠变式提升演练水准。

三.中国的双基数学教学应怎样发展?如何避免它的异化?第70-72页

数学双基教学由三个层次构成:双基基桩教学、双基模块教学和双基平台教学。应该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从以下四个方面防止异化:1.防止双基目标偏离;2.防止双基内容被肢解;3.防止双基训练被异化;4.防止双基评价片面化。

心理学一.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从而达到“行为的改变”。学习要靠重复练习。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算术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操作性学习”。

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格式塔”理论;2.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皮亚杰提出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标志是有无思维内部的运算操作;3.信息加工理论:记忆分短期与长期记忆,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以辩证观点看待人类的认知。

三.APOS理论:杜宾斯基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要进行心理建构,经历4个阶段:操作、过程、对象、概型阶段。

选择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标准主要有?

1.基础性标准;

2.时代性与社会作用标准;

3.发展性标准;

4.后继性

标准;5.适度性标准。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程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数学研究性学习?它有什么特点?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

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活动,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

特点: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

怎样的学生是数学优秀生?你有什么看法?

数学优秀生的特征:1.很强的记忆力;2.很强的心算能力;3.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4.特有的数学气质。

评判数学优秀生:要考虑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先天的遗传与后天的环境影响,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可以用测试:智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数学成绩测验和跨年级数学才能测验。将观察与测试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

中外数学课程改革简史(最大哪几次,时间,国家?)1.古代中国的数学教材《九章算术》,西方则是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2.19世纪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普及教育阶段,脱离《几何原本》。

3.20世纪初中国京师大学堂的数学教科书按照《几何学》、《代数学》、《微积分学》等进行编制。不过,和国际上不接轨。

4.1905年京师大学堂使用《普通新代数教科书》,不准使用阿拉伯数字。

5.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在学制上和美国的“六三三”保持一致。数学引进英美的教材《温德华小代数》等。

6.1949年,中国成立,教育上学习苏联,教材采用俄国沙皇基谢廖夫的《几何》、《代数》等教科书。1954年据此编写了适合中国实际的数学教材。

7.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的数学课程发生重大变革,起因是苏联的人造卫星于1957年率先升天。于是美国发起新数学运动,为期10年。失败原因:美国国会1958年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大幅度改革中小这的数学和科学课程,引进布尔斯基学派的“结构主义”的数学观加以阐述,交换律、结合律、二进制等抽象难懂,脱离学生实际。70年代提出“回到基础”。1966年中国“文化大革命”将数学庸俗化,取消基础知识的学习,以画线、制图、会计等代替。

8.21世纪,各国的数学课程都在进行改革。主要特点有:数学本身发生了变化,社会发生了变化,教育发生了变化和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

中学数学学习具有什么特点?

1.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

2.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导”;

3.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4.学生的数学学习受情感因素的制约;

5.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经历不同的阶段。

数学教育概论考试大纲设计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大纲 第二章 1. 数学观的变化 (1)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数学正在走出形式主义的光环。 (2)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3)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2. 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的变化 (1)由关心教师的“教”转向也关注学生的“学”; (2)从“双基”与“三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3)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实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4)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3. 我国影响较大的几次数学教改实验(P38)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教改实验 情景-问题数学学习模式 数学方法论的教育方式 4.作为社会文化的数学教育 数学史人类文明的火车头, 数学打上了人类各个文化发展阶段的烙印,

数学应从社会文化中汲取营养, 数学思维方式对人类文化的独特贡献, 数学成为描述自然和社会的语言 5.21世纪之后,中国的数学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 数学素质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章 弗赖登塔尔简介: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曾经是荷兰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和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专长为李群和拓扑学。1960年以后研究重心转向数学教育。在1967年1970年期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主席。在他的倡议下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 代表作《作为数学教育任务的数学》,《除草与播种》,《数学教育再探》1.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倡导数学教育研究要像研究数学一样,以科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研究心得,并有详细文献支持,因而使数学教育研究不再只停留在经验交流的水平上。 2. 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 (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看后悔)

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函数 极限数列的极限特殊——函数的极限一般 极限的本质是通过已知某一个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去研究和探索另外一个量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极限可以推得的一些性质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应当注意到由极限所得到的性质通常都是只在局部范围内成立 在提出极限概念的时候并未涉及到函数在该点的具体情况所以函数在某点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并无必然联系连续函数在某点的极限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 连续的本质自变量无限接近因变量无限接近导数的概念 本质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在自变量增量趋近于零时的极限更简单的说法是变化率 微分的概念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一、微分是一个线性近似二、这个线性近似带来的误差是足够小的实际上任何函数的增量我们都可以线性关系去近似它但是当误差不够小时近似的程度就不够好这时就不能说该函数可微分了不定积分导数的逆运算什么样的函数有不定积分 定积分由具体例子引出本质是先分割、再综合其中分割的作用是把不规则的整体划作规则的许多个小的部分然后再综合最后求极限当极限存在时近似成为精确 什么样的函数有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若干典型方法换元、分部分部积分中考虑放到积分号后面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函数有不同的优先级别按反对幂三指的顺序来记忆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高等数学里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微元法 微分和导数的应用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 微分中值定理可从几何意义去加深理解 泰勒定理本质是用多项式来逼近连续函数。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求二、即使求出了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去评估这个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的精确程度即还需要求出误差余项当余项随着项数的增多趋向于零时这种近似的精确度就是足够好的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将上册的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概念拓展到多元函数 最典型的是二元函数 极限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要注意的区别二元函数中两点无限接近的方式有无限多种一元函数只能沿直线接近所以二元函数存在的要求更高即自变量无论以任何方式接近于一定点函数值都要有确定的变化趋势 连续二元函数和一元函数一样同样是考虑在某点的极限和在某点的函数值是否相等导数上册中已经说过导数反映的是函数在某点处的变化率变化情况在二元函数中一点处函数的变化情况与从该点出发所选择的方向有关有可能沿不同方向会有不同的变化率这样引出方向导数的概念 沿坐标轴方向的导数若存?诔浦际?通过研究发现方向导数与偏导数存在一定关系可用偏导数和所选定的方向来表示即二元函数的两个偏导数已经足够表示清楚该函数在一点沿任意方向的变化情况高阶偏导数若连续则求导次序可交换 微分微分是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一本质对一元函数或多元函数来说都一样。只不过若是二元函数所选取的线性近似部分应该是两个方向自变量增量的线性组合然后再考虑误差是否是自变量增量的高阶无穷小若是则微分存在 仅仅有偏导数存在不能推出用线性关系近似表示函数增量后带来的误差足够小即偏导数存在不一定有微分存在若偏导数存在且连续则微分一定存在 极限、连续、偏导数和可微的关系在多元函数情形里比一元函数更为复杂 极值若函数在一点取极值且在该点导数偏导数存在则此导数偏导数必为零

(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

乔治?波利亚是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他有著名的三本书:《怎样解题》(1944)、《数学的发现》(1954)、《数学与猜想》(1961)。其中《怎样解题》一书被译成17种文字。 波利亚提供的“怎样解题”表(第48-49页) 分四步:1.了解问题;2.拟订计划;3.实行计划;4.回顾。 弗赖登塔尔认识的数学教育有五个主要特征 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 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这些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数学化: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和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 再创造: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其核心过程是数学过程再现。 高等师范院校面临新挑战 答:高中的新课程标准让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有些望而生畏,他们感到许 多选修课的内容他们并没有学过,许多课程他们没法开设。比如,高

中选修课系列3涉及高等数学,包括数学史选讲,信息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等。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探索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和提出问题,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许多使教师感到难堪,有的他们没法回答,有的他们回答不清楚。 基本活动经验的类型 1.直接数学活动经验;3.间接数学活动经验;3.专门设计的数学活动经验;4.意境联结性数学活动经验。 基础教育部分 一.“标准”有哪些改革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2.教育目标方面:培养爱国精神和“四有新人”等。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课程结构方面: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方面。 6.课程评价方面。 7.课程管理方面。 二.数学内容上的改革(教材内容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第158页 1.划分新的数学学习领域:将内容分为“数学与代数”、“空间与图形”、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 一、集合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4)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函数 一、映射与函数: (1)映射的概念:(2)一一映射:(3)函数的概念: 二、函数的三要素: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对应法则;②定义域(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④赋值法: (2)函数定义域的求法: ①含参问题的定义域要分类讨论; ②对于实际问题,在求出函数解析式后;必须求出其定义域,此时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意义来确定。

(3)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转化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特征来求值;常转化为型如: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过反解,用来表示,再由的取值范围,通过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范围;常用来解,型如:; ④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转化为能求值域的函数,化归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转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来求值域; ⑦单调性法:函数为单调函数,可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⑧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图形,利用数型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二】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2016考研数学怎么复习-考研数学各知识点复习资料

2016考研数学怎么复习_考研数学各知识点复习资料 2016考研数学复习资料——向量和线性方程组部分复习建议 向量和线性方程组是整个线性代数部分的核心内容。相比之下,行列式和矩阵可视作是为了讨论向量和线性方程组部分的问题而做铺垫的基础性章节,而其后两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的内容则相对独立,可以看作是对核心内容的扩展。向量和线性方程组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很多知识点相互之间都有或明或暗的相关性。复习这两部分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彻底理顺诸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因为这样做首先能够保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同时也是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前提。 这部分的重要考点一是线性方程组所具有的两种形式——矩阵形式和向量形式;二是线性方程组和向量以及其它章节的各种内在联系。 (1齐次线性方程组和向量线性相关、无关的联系 齐次线性方程组可以直接看出一定有解,因为当变量都为零时等式一定成立——印证了向量部分的一条性质“零向量可由任何向量线性表示”。 齐次线性方程组一定有解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①有唯一零解;②有非零解。当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零解时,是指等式中的变量只能全为零才能使等式成立,而当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时,存在不全为零的变量使上式成立;但向量部分中判断向量组是否线性相关、无关的定义也正是由这个等式出发的。故向量和线性方程组在此又产生了联系——齐次线性方程组是否有非零解对应于系数矩阵的列向量组是否线性相关。可以设想线性相关、无关的概念就是为了更好地讨论线性方程组问题而提出的。 (2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和秩和极大无关组的联系 同样可以认为秩是为了更好地讨论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而引入的。秩的定义是“极大线性无关组中的向量个数”。经过“秩→线性相关、无关→线性方程组解的判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数学教育概论总结 数学教育概论(1) 一、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数学活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 2、数学活动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思维的能力 3、数学活动应该关注真实的活动; 二、数学现实: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构成学生的数学现实,它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三、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完成设计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 2、形成设计意图; 3、制定教学过程。 四、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数学教学目标:是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起点。 1、远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结束里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所要达到的目标。 2、近期目标:是某一课程内容学习过程中,或者某一学习环节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3、过程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 六、教学的重点: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民、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往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水平与新老知识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也可能是学习新知识时,所用到的旧知识不牢固造成的。 教学的关键: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葳个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掌握了这部分内容。

2021考研数学:高等数学每章知识点汇总(最新)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3.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 5.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有关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6.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和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7.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间的关系。 8.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9.掌握极限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10.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 1.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写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初等函数的微分。 3.会求隐函数和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熟练运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简单命题。 2.熟练运用罗比达法则和泰勒公式求极限和证明命题。

3.了解函数图形的作图步骤。了解方程求近似解的两种方法:二分法、切线法。 4.会求函数单调区间、凸凹区间、极值、拐点以及渐进线、曲率。 第四章:不定积分 1.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和性质。 2.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不定积分 3.掌握不定积分的分步积分法。 4.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 1.掌握用定积分计算一些物理量(功、引力、压力)。 2.掌握用定积分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旋转体的体积和侧面积、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体积)及函数的平均值。 第七章:微分方程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概念。 2.会解奇次微分方程,会用简单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 3.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会用简单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 4.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微分方程。 5.掌握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会解伯努利方程. 6.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微分方程 y''=f(x,y'). 7.会解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8.会解欧拉方程。

(完整版)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 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5.教案 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学情分析。 4.教材分析。 5.课型。 6.教学方法。 7.教具。 8.教学过程(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性”原则 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 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事件过程 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过程叫顺应。 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的不平衡状态。 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 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富、提高、发展。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 2.学习观。 3.教学观。(创建一个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 “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 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 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 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 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 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 学习环境。6.评价观 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 (2)数学基本技能 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 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 的基本框架结构。 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 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 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 证应用 5.总结反思)。3.启发式。 4.合作学习。 5.自主探究。 6.尝试 指导。 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 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 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 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 映对象的总和。 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 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 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 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 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的原则。 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4. 前瞻性原则。 13.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 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 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 新段落的教学之中。 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 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 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 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 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 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 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 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 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 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 原则。3. 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 原则。5.适度性原则。 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 对性。2. 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 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 [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 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 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 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 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 情”。 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 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 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 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 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 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 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 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 教学行为方式。 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 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 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 结合。 [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 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 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 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 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 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 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 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 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 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 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 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 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 3.内外沟 通,立疑开拓。 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 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3.维护课 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2)在传授知识上 1.帮助学生理 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 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 —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在师生互动中 1.读懂学生的 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 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 姿语 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 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 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 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 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 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 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 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 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 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 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 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 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 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 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 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 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 风格。 16.课程的改革: 《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 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 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 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 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 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 学中的作用。 《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 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 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 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 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 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 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 科学的评价体系。 17.数学核心概念: 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 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 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 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 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 意识。 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 理解与感受。 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 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 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 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 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 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 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 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 主体:学生 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 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 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 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 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 大,区分度越大。 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 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 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 的程度。

《中学数学教育概论》

《中学数学教育概论》 根据保山学院王边疆、郑继刚老师的教材整理的知识点 1.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 2.中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课标、应用教材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它包含信息的接受、加工、存储和传输; 3.数学是一种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思维活动,中学数学教学法需要从数与形的关系来揭示其规律和本质; 4.数学活动就是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模式化后变成数学理论; 5.中学数学教学法要回答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目的;(2)教学对象;(3)教学内容;(4)教学评价 6.新课程教学目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7.数学特点:(1)逻辑的严密性;(2)高度抽象性;(3)应用广泛性 8.学习教学法的意义:(1)中学数学教学法可以指导数学教学的实践;(2)中学数学教学法可以指导数学的研究; 9.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10.数学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1)学生为什么学数学;(2)学生应学哪些数学内容;(3)数学学习将给学生带来什么; 11.总体目标体现了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对的总体目标要求与期望,是数学教材编写、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教育评价与管理的总依据,是数学课程的核心; 12.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

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3.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14.数学中四个部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1)四个部分目标是密切联系的整体,对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数额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15.积极的情感体验:(1)对于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来说,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对自我成功的体验;二,数学的应用;(2)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6.中学数学课程内容标准删除了陈旧的知识,增加了反映时代的内容,突出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17.注重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 18.初中数学课程内容评价:(1)数与代数[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与分式];(2)方程与不等式[方程与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函数[函数概率] 19.数学的应用性是数学的本质属性,培养应用意识就是理解数学的本质; 20.数学应用对数学教育的意义(1)数学应用为数学思维活动创设情境(2)数学应用提高了人们对数学的价值评价,解决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3)在数学教育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仍然很重要。 21.确定数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就是从中学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出发,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的;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 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 i n m a x m a 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2)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 i n ()m i n (),()f x f p f q =,若

(完整word版)数学教育概论考点_百度文库

数学教育概论 Top Secret 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所有行为。 数学的主要特点:1、数学对象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2、数学体系的特点——逻辑的严谨性; 3、数学应用的特点——广泛的适用性。 中学数学的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奠定知识基础;2、观念形态目标:树立数学观念; 3、智能发展目标:培养数学能力; 4、情感教育目标:进行品德教育。 初中数学课程教育的主要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高中数学课程的课程框架: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个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新课程标准的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 3、改善学习方式; 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 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数学课程体系,实现: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2、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化就是指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其规律 的过程。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 弗赖登塔尔的思想:“数学化、再创造、数学实现”。根据他的理论,将数学划分为水平和垂直两种。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弄清问题:第一,你必须弄清问题;拟定计划:第二,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 之间的联系。如果找不出直接联系,你可能不得不考虑采用辅助方法。你应该最终得到一个求解的计划;实施计划:第三,实现你的计划;回顾:第四,验算所得到的解。 中国“双基”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1、记忆通向理解;2、速度赢得效率; 3、严谨形成理性; 4、重复依靠变式。 讲解法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一

高中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章 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 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 r rl S ππ+= 4 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 5 球的表面积2 4R S π=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 3台体的体积 h S S S S V ?++=)31 下下上上( 4球体的体积 33 4 R V π=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2r rl S ππ+=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 三个公理: (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 A ∈L B ∈L => L α A ∈α B ∈α 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为:A 、B 、C 三点不共线 =>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α, 使A ∈α、B ∈α、C ∈α。 公理2 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 (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表示为:P ∈α∩β =>α∩β=L ,且P ∈L 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设a 、b 、c 是三条直线 a ∥ b c ∥b 强调: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 注意点: ① 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 、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 的选择无关,为了简便,点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②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 ); ③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 ④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⑤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 — 2.1.4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D C B A α L A · α C · B · A · α P · α L β 共面直线 =>a ∥c 2

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复习资料 第二章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 1,数学发展史上的四个高峰: ①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公元前700-300)(严密性); ②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17-18世纪中叶)(有用性); ③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19-20世纪中叶)(形式化); ④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20世纪中叶-今天) 2,四个数学发展阶段,显示出“数学应用”和严密的“公理化”这两种思潮是交互出现的: ①古希腊“公理化”时期; ②牛顿的不严密的无穷小算法时期; ③希尔伯特的严密的现代公理化时期; ④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算法时期。 3,核心数学的发展趋势至少有以下特点: ①从线性到非线性,混沌、分形、动力系统等研究迅速发展; ②从交换到非交换,矩阵、算子的乘法都是不可交换的; ③从一维数学到高维数学,特别是四维和无穷维; ④随机数学和确定性数学、离散和连续、局部性质和整体性质间的对立与整合。 4,数学观的变化: ①公理化方法、形式演绎仍然是数学的特征之一,但是数学不等于形式; ②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注重应用; ③数学不等于逻辑,要做“好”的数学。 5,20世纪我国数学教育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①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 ②从“双基”与“三大能力”观点的形成,发展到更宽广的能力观和素质观; ③从听课、阅读、演题,到提倡试验、讨论、探索的学习方式; ④从看重数学的抽象和严谨,到关注数学文化、数学探究和数学应用。 第三章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 1,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1)弗赖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主要特征是什么? ①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 ②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 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④“互动”是主要学习方式; ⑤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概括:现实、数学化、再创造) 2)现实: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而且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数学教育即是现实的数学教育。 3)在运用“现实的数学”进行教学时必须明确什么? 第一、数学的概念,数学的运算、法则,以及数学的命题,都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要而形成的,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 第二、数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世界同一类食物或抽象而成的量化模式。 第三、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不尽相同。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必修)

高二数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 第1章空间几何体1 1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4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2 圆柱的表面积 3 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π π+ = 4 圆台的表面积2 2R Rl r rl Sπ π π π+ + + = 5 球的表面积2 4R Sπ = (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h S V? = 底 2锥体的体积h S V? = 底 3 1 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 + =) 3 1 下 下 上 上 ( 4球体的体积3 3 4 R Vπ =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 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 2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 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 邻边的2倍长(如图) (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 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 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 2 2 2r rl Sπ π+ = D C B A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